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中央一號文件心得體會(精選3篇)

中央一號文件心得體會(精選3篇)

中央一號文件心得體會 篇1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意見》近日印發,這是中央一號文件連續第20xx年聚焦“三農”問題,顯示了黨中央和國務院對農村、農業和農民問題持續而高度的重視。

中央一號文件心得體會(精選3篇)

今年的一號文件,以“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為主題,延續20xx年改革元年全面深化農村改革、推進農業現代化的思路並進一步加強,指明瞭新常態下農村改革的重點和方向,對全面深化改革大局中的農村板塊進行了全面部署,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中邁出堅實一步。

全面深化改革一年來,我國農村工作展現出向好的新局面。20xx年我國糧食產量實現“十一連增”,農民增收有望實現“十一連快”,農村改革步伐加快,農業農村發展延續良好勢頭,為中國經濟的穩中求進和升級轉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新常態下的中國農村經濟出現新機遇,也面臨着新挑戰。當前,隨着國內外環境條件變化和長期粗放式經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逐步顯現,我國農業生產成本逐年上升,比較效益呈下降趨勢,農產品內外價差倒掛,水、土等資源約束趨緊,農業生態不容樂觀。要適應新常態,亟須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從過去粗放式經營轉向集約、高效、環保的生產方式。要把產業鏈、價值鏈等現代產業組織方式引入農業,積極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發展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問題倒逼改革,問題是時代的聲音。要切實補好農業現代化這塊“短板”,推動其與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的良性協同發展。要激發和鼓勵農民在產業融合以及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等方面的首創精神,允許“探索、探索、再探索”。要注重“物的新農村”,更要注重“人的新農村”,着力培育社會有保障、文化有傳承、生態有保護的新時代鄉土文明。

農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是否真正實現小康社會,不能僅僅看經濟發展指標,更要看老鄉的感受。正如所言,“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要因地制宜做好廁所下水道管網建設和農村污水處理。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更多地要從農民感受入手,從農村細節着眼。

多次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能丟了農村這一頭。要是到20xx年還有幾個連片貧困區依然如舊,就談不上全面小康。目前,距離20xx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總目標只有六年的時間,我們必須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苦幹實幹、只爭朝夕,做到思想不放鬆、政策不減弱、改革不停步,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勝利。

中央一號文件心得體會 篇2

中央一號文件題為《中共中心國務院關於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動農業現代化的若干意見》,主題是進一步解放思想,穩中求進,改革創新,果斷破除體制機制弊端,堅持農業基礎地位不動搖,加快推動農業現代化建設。短短的9655個字,涵蓋了“完善國家食糧安全保障體系、強化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建立農業可延續發展長效機制、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加快農村金融制度創新、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改善鄉村治理機制”等八個方面,是以“三農”為重心的工作部署,更是今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依據,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

進步責任感和使命感,把涉農工作做得更全面、更細緻。通關一號文件全文,責任感、使命感貫穿其中;“服務於民,奉獻於民”的執政思想顯而易見;踏足於實際,把要求轉化為推動農業農村改革發展的新思路、新措施、新辦法;增強政府支持與保障能力,實現資源可延續利用,為增進經濟長期較快發展,促進農村社會和諧穩定具有深遠的意義。

中央一號文件的連續第20xx年聚焦“三農”,糧食安全始終擺在首位,這是對三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的延續,更加突出了糧食安全、農業科研創新、土地制度改革、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等主題,強調了深化改革,細化了具體措施。以具體的便民舉措,助力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從體質上與機制上摒棄弊端,保障農業農村現代化改革全面推進,是在今後工作中必須謹記的關鍵。

中央一號文件心得體會 篇3

20xx年,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加大深化農村改革力度,糧食產量實現“十一連增”,農民收入繼續較快增長,農村公共事業持續發展,農村社會和諧穩定,為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作出了突出貢獻。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正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如何在經濟增速放緩背景下繼續強化農業基礎地位、促進農民持續增收,是必須破解的一個重大課題。國內農業生產成本快速攀升,大宗農產品價格普遍高於國際市場,如何在“雙重擠壓”下創新農業支持保護政策、提高農業競爭力,是必須面對的一個重大考驗。我國農業資源短缺,開發過度、污染加重,如何在資源環境硬約束下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和質量安全、提升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是必須應對的一個重大挑戰。城鄉資源要素流動加速,城鄉互動聯繫增強,如何在城鎮化深入發展背景下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實現城鄉共同繁榮,是必須解決好的一個重大問題。破解這些難題,是今後一個時期“三農”工作的重大任務。必須始終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靠改革添動力,以法治作保障,加快推進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

20xx年,農業農村工作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和xx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按照穩糧增收、提質增效、創新驅動的總要求,繼續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全面推進農村法治建設,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努力在提高糧食生產能力上挖掘新潛力,在優化農業結構上開闢新途徑,在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上尋求新突破,在促進農民增收上獲得新成效,在建設新農村上邁出新步伐,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一、圍繞建設現代農業,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

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做強農業,必須儘快從主要追求產量和依賴資源消耗的粗放經營轉到數量質量效益並重、注重提高競爭力、注重農業科技創新、注重可持續的集約發展上來,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

1.不斷增強糧食生產能力。進一步完善和落實糧食省長負責制。強化對糧食主產省和主產縣的政策傾斜,保障產糧大縣重農抓糧得實惠、有發展。糧食主銷區要切實承擔起自身的糧食生產責任。全面開展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工作。統籌實施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總體規劃。實施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行動。全面推進建設佔用耕地剝離耕作層土壤再利用。探索建立糧食生產功能區,將口糧生產能力落實到田塊地頭、保障措施落實到具體項目。創新投融資機制,加大資金投入,集中力量加快建設一批重大引調水工程、重點水源工程、江河湖泊治理骨幹工程,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設的徵地補償、耕地佔補平衡實行與鐵路等國家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同等政策。加快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加快推進現代灌區建設,加強小型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實施糧食豐產科技工程和鹽鹼地改造科技示範。深入推進糧食高產創建和綠色增產模式攻關。實施植物保護建設工程,開展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

2.深入推進農業結構調整。科學確定主要農產品自給水平,合理安排農業產業發展優先序。啟動實施油料、糖料、天然橡膠生產能力建設規劃。加快發展草牧業,支持青貯玉米和苜蓿等飼草料種植,開展糧改飼和種養結合模式試點,促進糧食、經濟作物、飼草料三元種植結構協調發展。立足各地資源優勢,大力培育特色農業。推進農業綜合開發佈局調整。支持糧食主產區發展畜牧業和糧食加工業,繼續實施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補助政策,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繼續開展園藝作物標準園創建,實施園藝產品提質增效工程。加大對生豬、奶牛、肉牛、肉羊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建設支持力度,實施畜禽良種工程,加快推進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畜禽養殖,增強畜牧業競爭力。完善動物疫病防控政策。推進水產健康養殖,加大標準池塘改造力度,繼續支持遠洋漁船更新改造,加強漁政漁港等漁業基礎設施建設。

3.提升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水平。加強縣鄉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監管能力建設。嚴格農業投入品管理,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落實重要農產品生產基地、批發市場質量安全檢驗檢測費用補助政策。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聯共享的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信息平台。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縣、食品安全城市創建活動。大力發展名特優新農產品,培育知名品牌。健全食品安全監管綜合協調製度,強化地方政府法定職責。加大防範外來有害生物力度,保護農林業生產安全。落實生產經營者主體責任,嚴懲各類食品安全違法犯罪行為,提高羣眾安全感和滿意度。

4.強化農業科技創新驅動作用。健全農業科技創新激勵機制,完善科研院所、高校科研人員與企業人才流動和兼職制度,推進科研成果使用、處置、收益管理和科技人員股權激勵改革試點,激發科技人員創新創業的積極性。建立優化整合農業科技規劃、計劃和科技資源協調機制,完善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機制。加強對企業開展農業科技研發的引導扶持,使企業成為技術創新和應用的主體。加快農業科技創新,在生物育種、智能農業、農機裝備、生態環保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建立農業科技協同創新聯盟,依託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搭建農業科技融資、信息、品牌服務平台。探索建立農業科技成果交易中心。充分發揮科研院所、高校及其新農村發展研究院、職業院校、科技特派員隊伍在科研成果轉化中的作用。積極推進種業科研成果權益分配改革試點,完善成果完成人分享制度。繼續實施種子工程,推進海南、甘肅、四川三大國家級育種制種基地建設。加強農業轉基因生物技術研究、安全管理、科學普及。支持農機、化肥、農藥企業技術創新。

5.創新農產品流通方式。加快全國農產品市場體系轉型升級,着力加強設施建設和配套服務,健全交易制度。完善全國農產品流通骨幹網絡,加大重要農產品倉儲物流設施建設力度。加快千億斤糧食新建倉容建設進度,儘快形成中央和地方職責分工明確的糧食收儲機制,提高糧食收儲保障能力。繼續實施農户科學儲糧工程。加強農產品產地市場建設,加快構建跨區域冷鏈物流體系,繼續開展公益性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試點。推進合作社與超市、學校、企業、社區對接。清理整頓農產品運銷亂收費問題。發展農產品期貨交易,開發農產品期貨交易新品種。支持電商、物流、商貿、金融等企業參與涉農電子商務平台建設。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

6.加強農業生態治理。實施農業環境突出問題治理總體規劃和農業可持續發展規劃。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深入開展測土配方施肥,大力推廣生物有機肥、低毒低殘留農藥,開展秸稈、畜禽糞便資源化利用和農田殘膜回收區域性示範,按規定享受相關財税政策。落實畜禽規模養殖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大力推動農業循環經濟發展。繼續實行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開展西北旱區農牧業可持續發展、農牧交錯帶已墾草原治理、東北黑土地保護試點。加大水生生物資源增殖保護力度。建立健全規劃和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制度、國家水資源督察制度。大力推廣節水技術,全面實施區域規模化高效節水灌溉行動。加大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態保護力度。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工程,擴大重金屬污染耕地修復、地下水超採區綜合治理、退耕還濕試點範圍,推進重要水源地生態清潔小流域等水土保持重點工程建設。大力推進重大林業生態工程,加強營造林工程建設,發展林產業和特色經濟林。推進京津冀、絲綢之路經濟帶、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與修復。摸清底數、搞好規劃、增加投入,保護好全國的天然林。提高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補助和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標準。繼續擴大停止天然林商業性採伐試點。實施濕地生態效益補償、濕地保護獎勵試點和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補貼政策。加快實施退牧還草、牧區防災減災、南方草地開發利用等工程。建立健全農業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制,加強問責監管,依法依規嚴肅查處各種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wrzrn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