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教學心得體會(精選5篇)

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教學心得體會(精選5篇)

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篇1

觀念是行動的靈魂,教育觀念對教學起着統領和指導的作用,一切先進的教學改革都是從新的教育觀念中生髮出來的;一切教學改革的困難都來自於舊的教育觀念的束縛;一切教學改革的嘗試都是新舊教育觀念鬥爭的結果。因此確立新的教育觀念,是教學改革的首要任務。教育觀念不轉變,教學改革無從談起,教育觀念一轉變,許多困難就會迎刃而解。

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教學心得體會(精選5篇)

以前我們教學生為學而教,只注重告訴學生這個問題的答案,而忽略了教給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重演示輕實踐、重結果輕過程、重統一輕獨創。對教師設置的相同或相仿的訓練題目得心應手,而遇到新的問題或出現故障時,卻手足無措。這種做法不利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造能力。如果我們轉換一下教育觀念,運用科學的教育方法,就可能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因此,我們應該徹底改變教育觀念,運用科學的教育方法,在讓學生怎樣自己解決問題上多下功夫,幫助學生找到最切實有效的學習方法,使學生熟練運用計算機來獲取、分析和處理信息。就像騎自行車一樣,只要掌握了騎自行車的方法,什麼樣的自行車都能騎。這樣才能體現出計算機這一現代化學習工具的優越性,才能使學生學以致用形成技能,才能真正發揮學生的創造能力!

我任教的是國小計算機課。有趣味、多角度、有創新地教學,使國小生願學、樂學、愛學一直是我努力的方向。由於沒有教材,沒有演示設備,教師的“幹”講,根本起不到作用,相反學生還出現了厭學情緒。這時我就採用了“暢所欲言”教學法。首先,我在前一節課時,故意加大練習量,讓學生無法在規定的課時內完成訓練,學生問的問題也故意留下幾個,等下節課的時候,我首先表揚上節課勤於發問的學生,然後激發其他同學提出上節課未解決的問題,這時沒有機會發問的學生爭先恐後地説了起來。聽完後我“故意”説:“哎呀!這個問題我怎麼不記得了,其他同學誰能説説?”樂於助人的孩子們就搶先發言了。這樣先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再放手讓學生互相解決,最後老師來點撥講解共性的問題,這樣孩子們會聽得更認真、更仔細、更有目的性,做到了有的放矢,提高了課題效率,從而達到了資源共享和自己的預期目的。

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篇2

一、採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加深對計算機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國小低年級學生的思維活動水平基本上處在具體形象思維階段,因此,國小生是通過對實物、模型及形象性言語的直接感知、對學習材料的直接操作來獲取知識和技能的。在國小信息技術教學中尤其要注意充分利用計算機的固有特徵,採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加深對計算機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二、利用小組合作,縮小個體之間的差異

信息技術課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學科,估計沒有哪個學科在體現學生的差異方面有信息技術課這樣明顯。

種種主客觀原因造成在計算機課上,有些學生可以説是一點就通、舉一反三,而又有不少學生基礎較弱,學有困難。這就給我們的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如果教學內容太淺了,基礎好的'學生就不能很好地配合,而稍微加深一點,基礎差的學生便不能接受。為了解決這個實際矛盾,我主要採取了小組協作學習的方式,組與組之間資源共享。

具體方法是將不同層次的學生搭配編組,推選基礎較好的同學做小組長,平時上課時由小組長負責檢查、指導組員的學習。因為現在都是一人一機,有些基礎差的同學常常會跟不上老師的教學進程,這時就由小組長擔當起小老師的角色。在完成一些綜合性較強的任務時,不僅同組同學要互幫互助,組與組之間也要利用局域網的便利,進行資源共享。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習效率,而且讓孩子們懂得協作的重要性。

在學完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後,我組織了學生開展自己動手做電子幻燈片的活動,同學們自願結合,分成了若干個小組,大家有明確的分工,有負責策劃、有負責收集資料、有負責製作的,等等,另外各個小組之間還將收集到的資料在局域網中共享。對作品的評價,改變了以前由教師一人説了算,大家可以在留言板或BBS上暢所欲言,相互評價。

三、嘗試以“任務驅動”的方法組織教學。

“任務驅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建構主義教學設計原則強調:學生的學習活動必須與大的任務或問題相結合。以探索問題來引動和維持學習者學習興趣和動機。創建真實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帶着真實的任務學習。學生必須擁有學習的主動權,教師不斷地挑戰和激勵學生前進。

國小《信息技術》中有一用《動畫自己做》程序來製作動畫故事,該程序為學生提供了背景、靜物、動畫角色等素材,十分地直觀,操作也較簡單,學生很容易上手。但是在教學中學生的操作存在着很大的問題,他們只是隨心所欲地將各種素材拼湊在一起,而並沒有掌握到動畫的製作方法。於是我提出了三個動畫製作任務:

1、讓一個小朋友從左向右跑去。

2、兩位小朋友賽跑,要求同時起跑。

3、兩組小朋友進行接力賽。這三個任務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從加入一個動畫角色到加入兩個動畫角色,並要能控制角色的動作時間,最後一個任務要改變動畫角色。學生在這一連串典型的信息處理“任務”的驅動下展開學習活動,循序漸進地完成一系列“任務”,從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識的脈絡,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用計算機處理信息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還會不斷地獲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望,逐步形成一個感知心智活動的良性循環,從而培養出獨立探索、勇於開拓進取的自學能力。

因此,我們要明白: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有自己的頭腦、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意願、自己的思想和行動規律;教師不可能代替學生讀書,代替學生觀察,代替學生感知、分析、思考,代替學生明白任何一個道理和掌握任何一條規律。所以我們一定要轉變教育觀念,實施科學的教育方法,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不再單純地以學科為中心組織教學內容,注重結合學生的經驗,使新知識、新概念的形成建立在學生現實生活的基礎上,從單純注重傳授知識轉變為引導學生學會學習。長此下去,我們一定能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生存,學會做人,進而真正完成學生“全人”發展這一艱鉅的任務。

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篇3

隨着計算機、多媒體、現代通訊網絡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信息技術也時刻影響着教育領域,再一次在教育領域引發了一場意義深遠的教育變革。

近日,謝海剛老師給廊坊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數學名師工作室帶來了《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的思考》的講座,老師們感受頗深。謝老師從對信息技術與課堂融合的解讀、變革的趨勢、思路與方法、融合的注意事項、移動互聯時代課堂新思考這五個方面進行闡述,生動形象地告訴我們在當今科技快速發展的大趨勢下,如何提升課堂教學水平,給學生帶來更好的課堂體驗。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謝老師從信息技術百年以來對教育的影響開始,娓娓道來,給年輕教師們展示了課堂中呈現的信息技術給教育帶來的一系列變化。

通過非常形象的兩張照片幫助老師們對比理解“整合”與“融合”,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融合,是在整合的基礎之上進行模式創新、智慧教育,要求學生能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突出了“融合”的本質,即在教育過程中利用信息技術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學會創造,改變枯燥乏味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愉快地學習,各得其所。

在如此大背景下,當代教師要清楚我們要培養什麼樣的學生,如何培養這樣的學生。謝老師利用思維導圖,幫助老師們分析了大趨勢下教師、學生的角色轉變以及教育方式的轉變。教師承擔着設計者、指導者、激勵者、評價者等多角色的任務,而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轉變為主動地學習者和創作者,這些則需要個性化、資源化、互動化的教育方式。

但是,由於存在教師的能力、學校的設備、應用的創新等因素的影響,現狀卻與我們的設想相差甚遠。因此,謝老師特別強調了年輕教師要積極主動地去研究信息技術與學科的融合,並提供了相關課例進行研討,給出了許多建設性的建議。

通過信息技術,教師可以巧妙的給學生創設一個合適的情境,如好奇的故事、遮罩、幕布、遊戲等作為切入點,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確立能夠達成的學習目標,給學生創設一個積極活躍向上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完成富有挑戰的任務。

培訓後,工作室主持人劉德生老師帶領工作室成員開展了研究討論,老師們對此開展了激烈的討論研究,一輪頭腦風暴之後,老師們各有想法,並將其投放於課堂之上。

事實證明,創造性地使用信息技術,能極大地提高課堂效率,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在21世紀學生憑藉什麼勝任工作,贏得競爭?靠的是知識技能、技術素養、思辨能力、合作能力。因此隨着信息技術的發展,教育者的教育觀念也應隨之而發展變化,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創新融合,對發展學生主體性、創造性和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意義深遠,因此,在寬鬆的網絡氛圍中暢所欲言,要使學生既是學習者,又是課堂學習資源的創造者。

作為教育者,我們應該緊隨時代潮流,及時轉變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角色,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為學生提供服務、支持、指導和幫助。

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篇4

為全面落實國家《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和《XX省“十三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加快推進校園數字化、網絡化、智慧化,提高青年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加強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拓展課堂教學的有效途徑,激勵我校青年教師快速成長。我校開展了青年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課堂教學展示活動。

近日,比賽正在有序地進行着,我也積極參與了聽課活動。我聽了白雅琴教師的一節數學課,深有觸動。

白老師講的是三位數乘兩位數,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與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在算理上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一個乘數的位數由兩位變成了三位。白老師特別重視複習的作用,在教授新課之前,先讓學生們複習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這樣做能夠充分考慮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認知發展水平,順利引導學生將舊知遷移到新知上。在教授新知的過程中,教師能對知識傳授的細節做到很好的處理,注重算理的講解,在明確算理的過程中,讓學生自己去討論,教師只是以一個引路人的身份引導他們,幫助他們小結,使算理簡潔有條理,並且滲透了估算的方法。在整堂課中,時時出現算理的鞏固。同時能根據學生的反映情況適當調整教學步驟,減輕學生直接學習的難度。在練習設計中,體現了知識的趣味性、知識性、應用性,在實踐中應用數學,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不僅增強了學習積極性,而且進一步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了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總之,我們要在今後的工作中,要不斷學習新理念,要多動腦,勤反思。在努力提高教學質量方面多探索,力爭為我校的教育教學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篇5

20xx年10月18、19日,第XX屆全國國小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優質課大賽在青島召開。經過激烈選拔,600多名參賽選手角逐切磋。

在各級領導的支持、指導下,我興奮不已地來到青島這座美麗的城市,感覺自己十分幸運,能有此機會欣賞、學習各省市優秀教師的研討課、模擬展示課、觀摩課和微課四種課型的精彩課例。感謝各位專家教授、各位教師的指導,我帶來的研討課《春天在哪裏》在此次大賽中獲得一等獎。整整兩天的`大賽,可以説是一扇打開新世界的大門,是一場讓我不斷反思琢磨的頭腦風暴,讓我深刻體會到了日新月異的科學技術對教育教學的影響,深刻展示了世界發展的前景,中國堅持不懈推進教育信息化,努力以信息化為手段擴大優質教育覆蓋面”正在這裏得以踐行。一大批教育工作者在鍾紹春等眾教授專家的引領下正在滿腔熱忱地投入到信息教育整合的教改中來。探索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環境下,給學習帶來革命性變化的方法與途徑、教學支撐資源與軟件建設方法,是廣大教師共同面臨的新課題。

這次參賽,能夠與專家學者面對面研究教學,注重實效,是一次跨越地域限制,穿越時間距離的交流平台。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來自廣東省葉敏校長帶來的研討課,不論如何反覆推敲都是別有一番深藴。她的《友善篇》讓我更深地領悟到什麼是信息整合課,什麼時候該整合,怎樣整合等,可謂驚喜連連,為教學提供了新的着手角度。又如同行的張皓老師帶來的《巧算間隔數》一課,創設了尋寶團的故事情境,將尋寶路上的所見所聞設置成了四個微視頻資源,利用電子書包的人機交互功能,創設個性化、片段化的學習環境。與傳統教學方法不同,設計藉助“手”這個平常而又特殊的資源,以故事情境為主線,以數學問題為載體,使學生經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間隔問題這一重要的數學思想,真是醍醐灌頂。可以看出大賽致力於推動新課程改革向縱深方向發展,培養現代優秀中國小教師,提升全國中國小現代教育的發展水平,並非是為了創新而堆疊多種信息技術,而是在教學中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是緊緊抓牢、抓準信息整合點,在現代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的基礎之上開闢出能起到畫龍點睛作用的、能突破難點的、更能解決重點的信息整合點。此次大賽,給了我莫大啟發,我發現教學並不僅僅是教師單方面地傳授課程知識,而是一個需要交互的過程,教師和學生需要“打好配合”,而信息技術整合恰好為師生互動提供了最好的平台。教師多種方式、形式創造氛圍、不斷引領,學生能夠及時給出反饋才是關鍵。而信息與教學的融合,正是這有效的“鑰匙”,特別對於解決疑難知識不易理解、個性化學習難以落實、情趣相投的合作學習建立存在困難、課堂中不能實時獲得學生學習狀況、學習興趣激活存在困難等問題提供了新的教學模式,思路更清晰明朗。正如鍾教授指出,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的根本目的是改造教育教學模式、改造學習方式,提出要讓學生主動、輕鬆、愉快、高質、高效學習的“理想課堂”模式,並系統分析為了實現“理想課堂”信息技術如何破解存在的瓶頸問題,指出了在學科教學過程中何時需要引入信息技術。鍾教授還針對開展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困惑,闡述了基於課程實施過程的基本整合思路與方法。

參賽教師從剛剛參加工作的新兵到像我一樣有三十多年教齡的老戰士,授課角度各有不同,然而都因此次大賽煥發出新的光彩,運用自如的信息技術,高潮迭起的新穎課例讓我感到激動不已。兩天的賽課,從課程展示,到專家引領,到共同學習討論。“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我們從懵懂困惑到豁然開朗,真有撥開迷霧,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成功喜悦。53歲的我猶如重拾青春歲月,和青年教師一樣圍攻專家問這問那,真像個國小生。記得當時鐘教授問我:“您這麼大歲數為什麼還來參加?”我説:“我知道信息整合技術是個好東西,我喜歡。另外我參與,我快樂。”教授聽了很感動,還在大會總結時表揚了我。大賽是各地區教師與專家交流的平台,也是廣大一線教師展示才華的舞台,更是讓這些教師緊隨優秀模範成為帶動全國基礎教育信息化向更高層次發展的導向者。這次參賽最深遠的意義或許不是對新技術的學習,或許不是對教學方法的指導,而是對教師學習方式和成長方式的真正引領。我深感肩上那一份厚重的責任感,深感教育信息化工作發展重要性和緊迫感。學如弓弩才如箭鏃,對教育信息化教學模式,我將積極參與與探索,貢獻我的微薄之力。我希望自己能夠不斷提高眼界,增加學識,做播撒新時代知識種子的踐行者。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rwd63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