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教師心得體會 >

心得體會信息技術教學(精選19篇)

心得體會信息技術教學(精選19篇)

心得體會信息技術教學 篇1

信息技術是一門新型的課程,其實踐性強,發展速度快。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存在這樣的情況:學生們很喜歡上計算機課,特別是上機的操作課,更是有一種 “讓我一次上個夠”的感覺,但是一部分學生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以“玩”、“樂”為主要的情緒支配,對遊戲、上網聊天情有獨鍾,而對於教師所講授的教材上的內容卻覺得“不好玩”,或者乾脆來個置之不理。上機操作的秩序也比較混亂,結果一節課下來,表面上課堂氣氛很輕鬆、活躍,其實效果很差,學生覺得自己一節課後好象什麼也沒學會。面對着這樣的學習現象,常常會產生幾許無奈,但更多的是思索: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作為從事國中信息技術教學的教師要改變這樣的現象又該做些什麼呢?

心得體會信息技術教學(精選19篇)

首先,信息技術屬於一門新型課程,那麼就不能以原始的教學方式來教學。作為中學時期的教學,屬於初級往中級過度階段,學生處於學習計算機知識的初步狀態,對於趣味性的知識較為敏感,所以根據這一階段的年齡心理特徵,教學時,以學生為主體,課本知識為主,益智遊戲為輔的教學模式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培養學生動手能力。這樣做,符合本階段的認知結構,便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學生處於一種愉悦的學習狀態之中,便於接受老師教授的知識,且易於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及發展自我的能力。為此,我把教材中最容易的內容提到最前面教授,新授之餘,也教學時玩玩“掃雷”、“紙牌”等益智教學遊戲,以激發和調動學生對計算機的興趣。

其次,信息技術在學生們的印象中屬於副科,受此影響,學生們從思想上也未得到重視。為此,我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列舉生活、工作中的實例,來闡述信息技術在實際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讓學生了解這門課程的重要性,從學生的思想上,來改變這樣傳統的“副科無所謂”的觀念。

心得體會信息技術教學 篇2

課堂是學生接受信息技術教育的主渠道,上好每節信息技術課,對培養學生信息能力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這幾年的信息技術教學中,我就着眼於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自主、合作的能力,做了很多嘗試,下面就結合我的教學實踐,談談我的一點心得,希望能與大家分享:

一、精心導入,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想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愛上信息技術課,但這種愛好往往表現在愛玩遊戲,或者上網聊天、看Flash動畫。而對一些基本的知識、技能卻不願認真地學習。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精心設計導入,誘發學生學習動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而達到提高效率的目的。我在教學實踐中主要採用以下幾種方法導入課堂教學。

1、遊戲入門,自覺學習。

既然學生愛玩遊戲,那麼就讓學生通過玩遊戲來激發他們想學的願意。把計算機新課的學習寓於遊戲之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學生濃厚的興趣中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

例如學習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師一開始直接講解手指的擺放要求和指法要點,學生不但學的很累,而且很不願學,更加不能強迫其練習了。我在教學中就採取遊戲引入的方法,先讓學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賽誰的成績好或者與老師比賽。學生在"青蛙過河"等遊戲的實踐中發現,要取得好成績就必須練習好指法。於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夠打得又對又快。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再講解指法練習,學生學得就很認真。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後,學生們再玩這個遊戲時就感到輕鬆自如了。這樣,既保持了學生學習計算機的熱情,還可以促使學生自覺去學習計算機知識。

2、創設情景,積極學習。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可以利用媒體來創設、優化教學場景,藉助美好的事物的演示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和動手操作的慾望,使學生在學習情景中產生探究學習的動機,引導學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既讓學生明確了學習的目標,又為學生指明瞭學習的方向,使學生感到學習也是一種樂趣,從而更加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究。

如在Word軟件中進行《插入圖片》教學時,設計了這樣一個導入的過程:我首先利用網絡廣播讓學生欣賞一些以前學生製作的圖文並茂的作品,有精美的賀卡、詩配畫。學生看後,便小聲地討論起來:"真漂亮!""怎麼才能做出這麼好看的賀卡呢?"……他們的眼中流露出求知的慾望。我抓住時機告訴學生:"這些作品是在Word中製作出來的。"並激勵學生:"只要開動你們的大腦,發揮自由的想象,你們同樣可以做到,而且還可以比他們做的更好。"學生個個都迫不及待地開始動手操作起來。這樣導入,創設一個寬鬆的學習情景,真正調動了學生的激情,為下一步自主探究奠定了紮實的情感基礎。

二、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獲得知識技能。

新的課程改革綱要中要求教師"改變課程實施過於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在教學中應該留有讓學生想象的空間,老師應大膽放手,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解決實際中碰到的問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自己主動獲得知識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信息技術的操作有許多都是相似的,明白了此既明白了彼。教師不必講得太多,指導得太細。

那麼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呢?

(1)設置疑問模式

教師或學生置疑。指導學生質疑,學生自習解疑,師生共同歸納,再設置相應訓練加以強化和反饋。這種模式以疑問為線索,以解疑為動力,以活動為手段,以澄清問題,強化知識,提高能力為目標。

(2)目標驅動模式

教師出示目標,或學生自行確立目標,教師引導學生圍繞目標學習設置相應問題,組織討論。突破重點,難點,疑點,佈置相關聯繫,詳析總結,迴歸目標。

(3)自學-合作模式

採取小組合作的方式,教師提供必要的幫助指導,對學生學習發揮主導作用,讓學生自學,能動的學習,有利於真正發揮學生在學習這個過程中的主體作用。

比如在"畫圖"軟件中,教師講解了矩形的畫法,那麼其他橢圓和圓角矩形,就不必再講解了,從教學效果來看,大部分學生能夠掌握其它兩種圖形的畫法。又比如説"複製、剪切、粘貼",只要教過一次就可以了,各種軟件中的做法都是差不多的。所以説,大膽放手,有利於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三、教學模式的多樣化

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的推動下,使信息技術課展示給學生的是一個豐富多彩的信息世界,擺脱封閉式教學方法,探索多樣化教學模式,才能使信息技術課真正地"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在教學中,我一般採用以下幾種教學模式:

1、演示、講解模式

某些知識藉助於設備演示,教師在其中做適當的講解,能使學生獲得大量的感性知識,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例如在教學生"圖文混排"一節時,我採用的方式是:邊出示用FLASH製作的課題畫面邊講述本堂課的學習任務,然後再依次展示"圖文混排"的示例,這樣生動形象的表述吸引學生注意力,使學生易於接受。

2、任務驅動教學模式

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的主要特點是"任務驅動,注重實踐"。通過教師將教學內容任務化,並在營造的模擬情景中提出任務,驅動學生開展學習、探索活動,尋找、搜索相關知識,歸納完成任務的方法和步驟。緊接着進行上機實踐活動,進行驗證。如此循環到該課全部任務完成。最後進行復習整理,融會貫通。

3、小組協作競爭教學模式

信息技術課也可將現代企業的管理、合作、競爭等現代意識引入教學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組成2-5人的小組。分組的依據一般包括性別、年齡、學習成績、知識結構、社會背景、以前小組學習的經驗等。小組成員最好有一些差異,能夠互補互助,有利於每個小組成員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彼此之間獲得更多的經驗信息。倡導小組協作學習的同時,還要強調組內個人之間的競爭,比一比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誰對問題本質的理解全面深刻;誰提出和探討的問題最多;誰收集信息的渠道方式多,信息準確;哪個小組的協作、溝通能力強、作品內容與風格都很不錯……這種競爭是在協作基礎上的競爭。每個成員的學習、實踐及成果為整個小組共享,每個成員的成功都與小組的成功聯繫在一起,而每個人都成功就必須組內協作、互幫互助。

4、問題探究教學模式

"問題探究"教學模式是根據教學內容及要求,由教師創設問題,以問題的出現,創造欲和主體意識,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的一種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把教學過程設計為學生主動探索知識,進行創造思維的過程,以提高學生獲取信息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他們的創造性品質。

四、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評價方式

信息技術教育重在培養學生的信息實踐能力和應用能力,一般不宜採用傳統的考試方式來評價學生對知識掌握程度高低。 在我們的評價體系中,儘量做到多元、客觀、個性。首先,不以一張試卷評定成績,而是從多個方面來進行。要求學生的重心不是防在單純的學會知識上,而是應該轉移到學會學習、掌握方法和培養能力上。因此,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模式的評體系價中不僅要有學生掌握學科專業知識的評價,更重要的是要有對學生的信息素養和綜合能力等因素的評價。

對於學生信息能力的評價考核主要是從以下三個方面展開的:其一為信息處理能力的評價考核,如平時的操作中有創新,可以進行加分。在平時的小競賽中,如畫圖比賽、打字比賽等項目中獲獎的可以加分,鼓勵學生髮揮自已的創意。其二為學生信息技術知識、技能的掌握,如網上信息的查找、常用工具軟件的使E-mail的使用,以及一些趣味性較強的小測驗等。其三為學生的學習態度、小組成員之間協作能力、課內任務完成情況、使用信息設備的道德水準的評價考核。

總之,信息技術學科由於其實踐性及應用性強等特點決定了我們在教學中必須把握信息時代教育觀念,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運用適當的、靈活多樣的評價方式,為培養信息時代全面發展的人才做出貢獻。

心得體會信息技術教學 篇3

信息技術課作為一門操作性和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它與傳統的學科課程有着很大的不同,我們在教學中難免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如何根據學科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上好信息技術課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課題。本文試對國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常見問題,談談個人的看法與思考。

一、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基本性質認識的問題

現象一:開學初的七年級信息技術課上,當教師問學生:“你們喜歡上信息技術課嗎?”學生異口同聲回答“喜歡!”而第一次上機時,學生們早已等候在機房門口。但經過一段時間信息技術教學後,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的興趣和熱情明顯減少,甚至出現遲到現象。

為什麼造成這種現象?根本原因在於我們信息技術教師沒有正確引導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基本性質認識的問題。江蘇省義務教育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20xx年修訂)中明確説明“義務教育階段的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以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為主要目標、以綜合實踐活動的一個學習領域作為課程形態的必修課程,旨在幫助學生掌握信息時代生存與發展必需的信息技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形成在日常生活與學習中應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基本態度與基本能力,形成與信息社會相適應的良好行為習慣,為培養能夠適應信息社會發展挑戰的創造性人才打下基礎。”

現在,有些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的認識往往與“遊戲”、“上網”和“玩”聯繫在一起,這時,我們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基礎上,應該採取適當的教學方法和策略,認真組織好每一節課,要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引導學生學會有效的獲取信息、利用信息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形成在日常生活與學習中應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基本態度與基本能力。如:在學習第三章《應用文檔的設計》時,學生在掌握了Word的一些基本操作技能後,讓學生自由設計屬於自己的文檔,將作品上傳網絡,根據學生的網絡投票選出優秀作品並打印張貼在教室或學校的宣傳櫥窗中,一方面讓這些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另一方面影響其它學生和老師對這門課的正確認識。

二、學生正確認識信息技術教材重要性的問題

現象二:開學一段時間後,經常見到學生不帶教材進機房,而有些帶教材的學生在整堂課上教材也是“原封不動”。

究其原因,一是學生覺得上機房就是以操作為主,老師上課會演示教學的,自己可以“照貓畫虎”,根本不需要帶書;二是有些信息技術教師認為教材上的案例或內容不適合自己學生,從來不要求學生使用教材,這樣就進一步加劇學生不帶教材上課的情況。

眾所周知,教材的編寫是由多名在信息技術教學領域中的優秀教育者一起編撰出來的,他們有來自一線的教師,也有理論豐富和擅長分析的專家,與教師個人的想法相比,是更規範、嚴謹,符合學生的實際。就拿今年的江蘇省國中信息技術教材來説,它是根據20xx年3月份頒佈的《江蘇省義務教育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20xx年修訂)》的精神,總結了幾年來教材的使用情況,並結合信息技術的發展現狀又進行了重新修訂,所以現在的教材已經比較成熟,有很高的使用價值。作為信息技術教師首先要熟悉教材,對教材要做到了如指掌,教學中不要脱離教材,但可以進行進一步加工或重構。其次,學生閲讀課本,自己去探索操作方法的過程,其實就是培養我們常説的“自學”能力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法。如:在第八章《動畫製作》第三節有關“形狀補間”動畫教學中,就完全可以讓學生參照教材中“實踐學習”內容,邊閲讀教材邊上面操作完成6朵花兒開放的動畫。當然,讓學生進行自學時,教師要適時地進行指導並將及時地講解一些共性的問題。如在第十章《主題網站設計》中有關“給網頁增加動感效果”教學中,學生往往很快能按照書上的步驟在網頁上添加“滾動字幕”,但對於字幕屬性設置方面,教師要及時鼓勵學生採用多種設置,體驗不同的效果。

三、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關於“屏幕廣播”的問題

現象三:信息技術上課前,學生開始在電腦上忙於自己的事情,當上課時教師進行廣播教學時,學生開始唉聲歎氣。現象四:當學生正在完成教師佈置的任務,由於教學時間不夠或其他原因,教師突然進行教學廣播,學生抗議聲四起。

出現這種現象原因是教學中教師沒有建立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共同配合的師生關係,讓學生主動地參與課前準備活動、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正確認識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關係,強調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和促進者。

如何恰當利用屏幕廣播教學呢?首先在上課前,教師可以事先播放上節課的一些作秀作品並配上優美的音樂,這樣可起到複習回顧的作用,學生也容易進入學習狀態。其次,在教學中一是要對教學重、難點知識或操作技能進行廣播教學,這與是廣播教學中最基本的使用;二是對學生在實踐操作中碰到的共性問題進行集中屏幕廣播,因為學生操作中碰到問題,心理上產生需要教師講解的預期,這時教師及時屏幕廣播,學生不會有牴觸情緒;三是展示學生的優秀作品並進行評價,此時學生有迫切想讓自己的作品讓全班同學欣賞的心理,而其餘學生則通過欣賞作品,進行橫向比較,瞭解自己與同學間的差距,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四是學生利用屏幕廣播功能演示自己的學習過程。一般來説,學生上台演示,課堂氣氛較好,而其他的學生則重新回顧剛才的學習過程,同時對比自己的操作,檢驗自己和演示學生操作正確與否。此時,教師也容易找到一些共性問題及時進行講解,對演示操作中比較好的地方進行及時表揚。最後,教師要有儘可能少用屏幕廣播的思想意識,精講多練,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四、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重操作、輕技能的問題

現象五:學生已經學過第八章《動畫製作》,在組織學生參加中國小電腦製作活動比賽過程中,教師發現好多學生都已經忘記了最基本的動畫製作,並開始埋怨學生怎麼這麼快就忘記所學內容。

如何造成這一現象?最根本的原因是教師在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重操作、輕技能所造成,沒有堅持把信息技術既作為學習內容,又作為學習與應用工具。信息技術教學中,雖然以技術工具的學習為主,但不是對工具的機械操作和簡單模仿。

我們平時教學中要注意分析學習某種技術時的理由與目的,深切思考它並在實踐中加以落實。比如第五章《圖片獲取與處理》第二節有關圖片的處理內容,教材中簡要介紹和使用了“光影魔術手”、“我形我速”、“美圖秀秀”和“Photoshop”軟件,每個軟件只是探究了一種基本的圖片處理方法,且較容易學習。但是學生的作品往往單調,不能讓人滿意。要想使學生作出耐看有新意的作品,則需要教師從美學及構圖的基本原則等方面進行指導,展示平面構圖的賞析,學生作品的表現力會有明顯的提高與進步,最後讓學生收集素材,開展製作一幅宣傳畫主題活動並進行評比。這樣的教學是以學生的體驗、理解、決策、評價等認知活動為基礎,在信息活動過程中真正培養學生解決問題和創新思維的能力,學過的內容自然不會遺忘。此外,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班組和學校的文化建設活動,利用所學習的信息技術知識和技能為學校的活動服務。如:學習了第四章《數據統計與分析》後,可以在學校朗誦或文藝活動等評比中進行實時的比分統計。最後,一堂課講完後要引導學生對所學的內容進行梳理,使其井然有序、系統化,讓學生在一節課結束後會有豁然開朗、學有所獲之感。

心得體會信息技術教學 篇4

信息技術時代,知識不斷更新,單純的知識儲備型人才已難以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特別是歷史教師,由於歷史作為記載過去的學科,時間久遠,理解史實有些困難,這就需要教師給學生提供直觀的素材,感知歷史;同時利用學生好玩、好動、好奇,容易被新鮮事務所吸引的天性,使這項技術和正確的教學方法相結合,創設良好的認知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生的積極思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其優勢是傳統教學無法比擬的。

一、信息技術在歷史教學的重要作用

1、利用多媒體網絡技術,創設歷史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歷史知識最大的特點就是過去性,學歷史的都知道一句話叫“歷史沒有假如”。利用多媒體網絡技術雖不可重複歷史,但可以再現歷史。利用影視資料、自制動畫、文物圖片、地圖等,營造歷史情境,再現歷史場面,從而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學生只有對歷史學科有了興趣,才能品味歷史、把握歷史。

例如在執教《美國南北戰爭》一課時,利用網絡技術將戰爭形勢圖以及林肯圖像、生平介紹等,把這些影、像、圖、文等資料有機地組合在一起,營造出一種近似真實的歷史情境,消除了學生和這段歷史的時空距離,很快被這種情境所吸引,融進了這段歷史當中。

2、利用多媒體網絡技術,達到大容量、高密度、快節奏,提高歷史課堂效率。在課堂教學中,對基本史實和一些課堂上較難表達的歷史知識、歷史事件、基本概念、地圖地貌等,可以在網站上收集相關資料,然後製作成多媒體課件來組織。這種多媒體課件不僅能將大量的資料呈現給學生,大大拓寬學生的視野,而且在説明歷史事件、概念、史實時材料集中,簡明準確,省時省力,從而達到大容量、高密度、快節奏的現代課堂教學要求,大大地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效率。

3、利用多媒體網絡技術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學習歷史的目的不在於單純地記憶一些歷史知識,知道一些表面現象,而在於通過資料、證據和推理、形成綜合、分析、運用史料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辨證思維和批判意識,真正逐步使學生“懂得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去分析、解釋各種歷史現象”。這種能力的形成,僅靠薄薄的一本教材是遠遠不夠的,而現代信息技術為實現這個目的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通過多媒體和網絡可以為學生提供眾多的信息,能幫助學生開闊視野,擴展思維空間,為學生比較辨別、思維、綜合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二、信息技術在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既然信息技術在歷史教學中能夠發揮如此大的作用,在平時歷史教學中,我們有必要充分利用這種現代化手段,來使我們的歷史課更加生動、高效。下面我以《戊戌變法》一節課為例來談談信息技術在歷史教學中的具體運用。

1、形象導入本課,明確教學內容,做到教學設計的有的放矢。

教學設計必須符合教學內容和教學目的。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戊戌變法的內容及意義。教學難點是如何評價戊戌變法。上課時先播放《中國近現代史》聲像資料,僅用了六七分鐘就介紹了戊戍變法從開始到失敗的過程,以及變法的內容。然後引導學生邊瀏覽課件邊重點分析戊戍變法的內容,特別是引導學生如何評價戊戍變法,在這裏不僅給出了大量的各派的觀點、學説,而且適時點撥評價的方法,通過學生的討論、發言,形成對戊戍變法的正確的認識。因此,多媒體網絡技術下製作的課件能高度濃縮教學內容,進一步提高課堂效率

2、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突破重點難點,激發學生主動剖析歷史事件。

變法內容和意義是教學重點,為此,我設計了“歸類措施表”,把變法內容分為4個方面,16項措施,以多媒體形式展示出來。然後讓學生分析這些措施會對誰有利、對誰有害,再引導學生把變法的意義歸納為“三個有利於”:有利於資產階級參政,有利於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有利於西方科技的傳播。

對本節難點“如何評價戊戍變法”這一問題,薈萃各派具有代表的觀點,甚至摻雜一些虛假的信息、建立它的資料庫,以便讓學生蒐集信息、甄別信息、處理信息,從而促使學生形成自己的一得之見。在課堂教學中,鼓勵學生利用這些資料提煉出自己獨特的見解,向教科書、權威挑戰。結果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課堂教學的氣氛異常活躍,學生思想的敏鋭性和深刻性、思維的活躍性和流暢性,大大超出了教師的估計和想象。所以利用多媒體網絡技術只給材料、不給結論的信息方式,有利於學生的自主學習,尤其是對於啟迪學生的思維,培養其批判精神,是大有裨益的。

3、發揮信息技術的教學優勢,模擬歷史情景,充分調動學生主動性。

在運用信息技術教學手段講解貫穿全課內容的基礎上,我設計了兩個模擬歷史劇:一是康有為與頑固派的論戰。讓學生自己表演,並適時用投影儀顯示論戰時的插圖,使學生更直觀地感受當時論戰的激烈情景。二是譚嗣同夜訪袁世凱的情景。通過表演,學生不僅重温了這段歷史,而且對袁世凱的性格有了一定的瞭解,認識到袁世凱的陰險狡詐,為以後講解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果實作了鋪墊。同時,設計了一個列表歸納分析(戊戌變法的內容對誰有利)、一個材料分析(光緒頒佈詔書的真正含義)和一個關於愛國主義(譚嗣同自願犧牲的意義)的小討論。這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再配合信息技術的聲、圖、影效果,能使他們較容易地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

實踐證明,多媒體教學在歷史學科中的應用有利於突破教學重點、難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有效地優化課堂教學.使學生以趣激情,寓知於樂,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精神飽滿,情緒高漲,乃有在知識的海洋中遨遊之快感,師生感情融為一體,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獲得知識,不知不覺中完成教學任務。

心得體會信息技術教學 篇5

在信息化時代,信息與物質和能量同為構成人類社會資源的三大支柱,信息技術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信息技術教育應運而生,發展迅速。作為一名高中信息技術教師,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進行反思,我認為做好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應該處理好以下三個方面:

一、教材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目前,很多教師不適應新課程教材,不知如何使用教材進行教學。我認為,我們應該集眾家之所長,對多本教材再加工,然後再“發展”教材,要根據本校學生基礎和學生生活的實際,及時調整、增減和整合教材內容進行最適合自己學生學習的教學設計。

例如,在中圖版高中選修內容《全景新視野》一節中,可將利用配套素材製作全景圖改變為以事前教師拍攝校園美景作為素材,這樣更貼近生活利於教學活動的進行。再例如,在中圖版高中信息技術《音頻素材加工》一課,可將使用的goldwave軟件轉變為更為直觀形象的cooledit,而goldwave留給有興趣的同學自主研究,這樣有利於教學的實施。

總之,要立足實際對教材進行調整,使其更加適應教學實際。同時也不要矯枉過正,完全脱離教材,因為教材是專家編寫的,有一定的權威性,教材的整體框架是非常科學的,我們還要“順應”教材。

二、學生

1.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從“要我學”轉變到“我要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有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才會積極、主動地去完成學習任務,信息技術課尤為如此。因此,要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真正達到寓教於樂的目的。

在講解《圖片處理與加工》一課時,教學重難點是photoshop工具的使用,為了完成這一教學任務,我以學生們平時參加活動時的電子照片為素材,提出了“將不在同一照片中的兩個人合影”的教學任務,同學們一下子就興奮起來,非常積極地學習,課堂效果當然不言而喻。在講解《視頻編輯》一課時,我更是以電影電視節目片段、學生喜歡的音樂以及學校各大活動視頻為素材,學生感覺到是身邊的信息,學習的慾望非常強烈,課堂氣氛也非常活躍,同學們不僅輕鬆地掌握了視頻編輯的基本知識,而且都能製作出美麗的視頻文件,教學目標順利達成。

顯而易見,只有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其充分發揮學習的主體作用,才能真正實現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質的飛躍。

2. 建立和諧師生關係,加強師生情感交流

在教育教學中,和諧的師生關係對於激發學生的潛能、使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勢與情感體驗具有巨大的積極作用,能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創造有利條件,反之,則會對學生產生極大的消極影響。因此,我們必須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

(1)平等的師生關係

教師不要以強制的手段———訓斥、向家長告狀等來強迫學生服從教師的意志,教師應該意識到自己和學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強制性的教育,很容易傷害學生的自信心、自尊心 ,也容易扼殺學生學習的興趣。過去的觀念是“強制學習”,現在的觀念是“吸引學習”。“吸引”就是使學生們快樂自主地接受學習。

例如在學習“無所不在的信息”一課時,我採用了“世界各大洲燈光圖片”展現信息的發展水平,從課堂一開始就牢牢吸引住學生,之後的教學中又通過幾個小故事展示信息的各個特徵,中間又應用易於學生接受的語言進行教學,整堂課學生都在快樂中接受學習,對比以前採用的強制教學,效果有了很大提升。

(2)互動的師生關係

師生互動的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對教學活動的效果起着決定性的影響。師生互動構成了教學活動中的正負反饋機制。通過反饋可以加強正效應,也可以加劇負效應。良好師生關係的確立為教學實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教學實施

1.採用合適的教學方法

關於新課程所提倡的主題式教學,教師雖有所嘗試,但是效果並不理想,大多數信息技術教師目前採用的仍是講練結合的教學方式。由此可見,目前雖然實施了新課程改革,但教師傳統的教學方式並沒有太大的變化。問題的關鍵在於我們要綜合應用相關的教學方法,我們的教學過 程不是 老師或學生獨自的舞台,而是教師引導學生不斷學習提高的舞台。

例如我在講解《動畫製作》一課時,我除了對動畫的相關理論知識進行簡單介紹並引導學生欣賞動畫外,還採用了主題學習網站的形式,將幫助信息呈現給學生,使其具有獨立自主學習的空間,這並不是完全撒手不管,我還有巡視輔導,有總結分析和重難點再講解,還有師生互動。課堂效果顯示,多種教學方法綜合應用對比傳統的講練效果更優。

再如,我在講解《無所不在的信息》時,採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引導學生學習了信息及其特徵等相關知識,期間利用野外生存訓練來引出信息的重要性,然後展示了生活中的信息從而引出信息的概念,接着用“啤酒和尿布”等生動有趣的故事引出信息的特徵等,最後用互動練習讓學生競賽,整堂課雖然是傳統教學方法為主,但是效果並不錯。

所以,我們既要接受新的教學方法,也不要完全拋棄傳統方法,應立足教學實際,合理、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方法,這樣才會事半功倍。

2.以“中觀教學設計”理念來指導教學

從課程設計的範疇來看,可以分為微觀、中觀、宏觀三個層面。微觀設計是指對單節課層面所進行的教學設計;宏觀設計是指針對某一學科課程或整本教材進行的教學設計;中觀設計,是指介於課程與課時之間所展開的教學設計,通常是對課程單元或主題模塊的設計。

例如,我在講解高中信息技術選修課程《多媒體技術應用》中的“聲音素材的編輯與製作”一課時,考慮到整個單元的內容為“視聽製作”,我將中觀目標定為製作一個“天上的街市”配樂視頻作品。本部分任務是讓學生錄製“天上的街市”配樂詩朗誦,通過和以後幾部分任務合作,以達到中觀目標。結果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中觀教學設計的應用,能使整個學習內容很好地融合,使教學環節環環相扣,方便對教學內容的整體把握。

3.及時以多種方式進行教學評價

(1)教師評價:教師在課堂上的一言一行,時刻影響着學生。

教師一個讚許的微笑、一個關注的眼神都會給學生無比的信心。此外,教師的以身作則、教師本人的學習態度、耐心的輔導、對學生的信任及期望等都是對學生默默的激勵,是一種對學生無聲的、向上的評價。

(2)也可引進“學生自評、互評”等各種評價方式,同學之間的相互激勵和來自自身的激勵同樣不可或缺。

課堂上展示學生的優秀作品就是一種激勵學生的好方法,無論是對被樹立為榜樣的被展示者,還是對受同伴鼓舞的其他學生都是一個很好的激勵。讓學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學習當中,並在學習過程中體驗成功,這種來自自身的激勵是對學生最好的激勵。

總之,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我們只有不斷地努力探索,不斷地反思、改進我們的教學行為,才會使我們的信息技術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

心得體會信息技術教學 篇6

信息技術課與其它學課程有所不同,它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學習過程中,要求學生必須掌握一定的計算機操作技能和操作技巧。上學期學科進行了課程改革,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都有了很大的改變,它給了我們更多的教學空間,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困惑,我在教學過程中,進行了深刻的反思。

一、注重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興趣是學生基於自己的學習需要而表現出來的一種認識傾向,它是學好一門課的內驅動力,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充分發掘學生的內在潛力,保持學習熱情。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高一新生剛開始接觸信息技術時很有興趣,慢慢的興趣就沒有了,學生對計算機感興趣,但是對《信息技術》課卻沒有興趣。通過和學生溝通,我發現很多學生都通過計算機來上網聊天、玩遊戲、聽歌,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首先轉變學生的認識。根據學習的內容適當的通過學生感興趣的方式來實現教學,選擇性的安裝一些電腦軟件,既能滿足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培養學生操作電腦的基本技能。

二、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學生是教育的主題,只有充分發掘學生的主動性,自覺參與教育活動,才能實現個人素質的提高,從而達到我們教育的目的。計算機知識有很大的開放性,學生也比較喜歡計算機,我們可以充分抓住學生的這一興趣,發揮他們的主動作用,讓其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真正理解和掌握計算機知識,這也是培養學生不斷創新的手段之一。通過國中階段的學習,大部分學生對計算機上的一些操作都有所瞭解,所以在國中教學過程中要特別注意知識的銜接,在學習到與以前信息課知識相似的內容時,不需要詳細説明,教師只需要適當的提示。特別是講到一些工具的使用,新教材提到了很多的類似工具,大部分工具的使用都大同小異,這時教師可以適當的提出問題,讓學生自主探索,看書,或上網查找資料來解決問題。例如在講到用超級解霸對視頻進行剪輯時,就可以只講其中的一部分操作,其他的操作可以由學生結合課本和老師的提示自學完成。學生通過自己的自主學習解決問題可以提高他們的自學能力,也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習慣。

教學過程不僅是一個傳授知識,訓練能力的過程,也是師生感情交流,思想碰撞的過程。營造一個師生心理相融,創作交往的良好的課堂氛圍,是促進學生愉快學習,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方面,和諧的師生情感交融是學生學好知識的催化劑。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熱愛每一個學生,以“師愛”激發學生情感,把“師愛”寓教於教學之中,通過體態、語言傳遞給學生,就會使學生體驗到親切、温馨的情感,從而產生積極的情緒和良好的心境,促使學生在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中愉快地學習。

總之,要上好信息技術這門課,只要我們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處處留心,時時注意,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武裝頭腦,不斷充電,提高自身的素質,讓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識變的有趣生動,使學生能在輕鬆的氛圍中學到更多知識,提高他們駕馭計算機的能力,為他們今後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心得體會信息技術教學 篇7

作為一名國中信息技術教師,如何把課上得再好一點,如何讓學生喜歡這麼課,並且能在喜歡的情況下,學好這麼課,掌握這門課。在這幾年的教學過程中,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在這裏提出,與大家共同分享。

一、作為教師應提高自身的素質,不斷充實自己

現在信息技術日新月異,新課程的實施,素質教育的發展及教育信息化的推進,作為信息技術教師,我們自己應該不斷充電,不斷用新的知識來武裝自己,從而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教師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才能輕鬆解答學生提出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才能不斷向學生介紹信息技術發展的最新前沿,才能激發學生躍躍欲試的心理,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教師心服口服,從而輕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學習成為一種自覺的行為。

二、巧妙設計教學任務,採用任務驅動式的教學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信息技術教師應該認真鑽研教材,認真備課,圍繞相應的知識點多蒐集一些相關的資料,從而巧妙地設計教學任務,將每一個任務都設計的明確、合理、科學,將所要傳授的各個知識點藴含於各個任務中,將每一個學習模塊的內容分解為一個個容易掌握的“任務”。讓學生完成了相應的任務後,從而也掌握了需要接受的知識。讓學生帶着真實的任務學習,從而讓學生擁有學習真正主動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注意引導學生去完成一系列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任務”,從而保證教學目標順利完成,讓他們嚐到學習的樂趣,滿足他們的成就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悦。

三、堅持“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結構

課程改革中,教師不能再採用“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方式,轉變那種妨礙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發展的教育模式。讓學生從被動地接受式學習轉變為主動地獲取知識。教師要做學生學習的引路人,鼓勵學生創新思維,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索、去鑽研,讓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充分發揮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教師設計一些問題,要把握好教學進程的坡度,在教學實踐中認真分析學生的基礎和需要,針對不同的學生因材施教、分層教學,讓學生試着自己去解決,在自身實踐中體會和提高。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關注全體學生,而不是個別學生,教師也要做到少講,讓學生自學,做到精講多練,堅持“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結構,充分體現教師既是教育者又是指導者、促進者的多重身份。

四、把枯燥的理論上得輕鬆風趣,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儘可能地選擇一些貼近生活的實例,學生容易理解也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學習的知識類型多種多樣,學生在學習信息技術這門課程時,往往喜歡上機操作課,而不喜歡上理論課。其實,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可儘量將枯燥的東西講解的生動形象一點,教師在講解時,可用風趣的語言,貼近的比喻,引用身邊的事件來引起學生的興趣和認可。比如我在上“信息無處不在”這塊內容時,通過舉例:校園的鈴聲告訴我們上課、下課的信息,走過食堂時傳來的飯菜香傳遞給了我們可以吃飯的信息,通過這幾個身邊的小事情,學生踴躍發言,讓學生輕鬆地掌握了信息的概念及信息的載體,也讓學生可以舉一反三。用好的比喻,貼近生活的例子,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教師可以把理論課教得輕鬆,學生學得愉快,讓學生感受到計算機世界的五彩繽紛。

五、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提升教師自身的魅力

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也很重要,教師上課要帶上良好的情緒、真誠的微笑去面對每一個學生,從而拉進師生之間的距離,儘可能讓學生感覺到教師平易近人、和藹可親,讓他們輕體鬆愉快地投入到學習中來,有什麼問題才會及時地提出來,師生雙方才可以及時交流。教師應不斷地分析學生的感受,做學生的良師益友,與學生建立民主平等的關係。在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都把握好“度”,營造一個和諧的課堂,為學生創造輕鬆、開放、自主的學習環境,讓教師在和諧中詮釋教學,讓學生在和諧中建構知識,從而在學生心目中不斷提升教師自身的魅力,讓自己的課堂散發出靈性的光輝,愛學生,尊重學生,讓學生對老師產生喜歡的感覺,從而達到“親其師,信其道”的效果。

作為信息技術教師,必須根據環境,注重知識應用的綜合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教學水平,不斷摸索總結,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進而實現信息技術教育的總體目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適應時代的要求!

心得體會信息技術教學 篇8

信息技術課是技術課,目的是培養學生技能。同時這種技能不是計算機本身,而是使用計算機去處理信息的技術和能力,是適應信息化社會的必備技能。高中的信息技術課不是專業的計算機課,它以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為宗旨,強調通過合作解決實際問題,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差異、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實現學生個性化發展高中技術性課程與學術性課程協調配合,最終的培養目標是:培養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適應信息時代發展需要的合格的公民。

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過程中要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主探究,還要注重學生綜合處理信息的能力的培養,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信息收集,處理和應用的實踐活動,為信息技術教學營造"寬鬆,主動,愉悦"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快樂中活動,在活動中學習,在學習中創造。現淺談下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設計的幾點體會:

一、轉變教育觀念,樹立育人的教學觀和學生自主學習的現代教育觀

舊的教育觀念就是由教師通過講授、板書以及教學媒體的輔助,把教學內容傳遞給學生或者灌輸給學生。老師是整個教學過程的主宰,學生則處於被動接受老師灌輸的地位。在這樣一種結構下,老師是主動的施教者,學生是被動的外部刺激接受者即灌輸對象,媒體是輔助老師向學生灌輸的工具,教材則是灌輸的內容。要打破以前以學科知識為中心的教學觀,樹立育人的教學觀和學生自主學習的現代教育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之間的關係,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二、利用發現探究的教學設計,提高教學效率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鼓勵學生用自己的頭腦去獲得知識,重視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不要把學生當作學習的被動的接受者。其教學設計為:簡述操作要領→操作嘗試→啟發引導→操作學習→反饋指導→鞏固練習→歸納總結的教學設計。這種教學方法,一是使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二是發展學生的智力。如在學習excel時,學生對於excel基本操作,如,計算、排序,圖標等操作,在老師的指導下能輕鬆完成。但是通過佈置一個任務(學生考試成績的統計彙總及分析),學習效果就一目瞭然了。至於鞏固練習和歸納總結,道理是很顯然的。這充分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操作時間密切結合的教學設計。

三、構建"主體—互動—探究"的教學設計,激發學生創作興趣

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老師先佈置任務,學生通過完成任務來自主的參與教學,這樣可以培養學生必要的社會性品質;有利於建立良好的教學人際關係,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人;可以使課堂充滿活力,使教學質量得到提高,使學生智力得到較好的發展。例如佈置任務:應用FrontPage軟件製作個人網頁,在大多數學生基本完成任務後,從學生製作的網頁中挑選出有代表性的作品。由學生自己介紹演示,然後讓學生互相討論,發表意見,看法,實現相互交流,學習的目的。教師在此過程中以實現預定的教學目標為目的,適當的引導討論方向。讓學生在參與中學會學習,主動研究,在參與中學會學習,學會創新,並通過師生交流的互動作用和情境探索的學習,達到自主構建知識的目的,實現學生主動發展的目標。

心得體會信息技術教學 篇9

信息技術課程由計算機課程發展而來,但發生了質的飛躍,已經由單純的技能訓練上升為全面的信息素養的培養。因此,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面臨着從內在理念到外在方法的全面轉型。要完成這一轉型,關鍵在於:一方面,要廣泛借鑑國內外信息技術課程短暫歷史中積累的教學經驗:另一方面,更需要信息技術教師在認真研究課程特點的基礎上,加強理論學習,結合教學實際,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具體心得有以下兩點:

〈一〉營造有利於學生主動創新的信息技術學習氛圍

良好的信息技術學習氛圍是有效教學的前提。要營造好學生課堂學習的環境,教師應在引導學生把握知識體系的基礎上,適當放手,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掌握技術工具的操作方法與應用技巧,在過程中認識和理解相關概念和原理,陶冶心性,形成健康人格:教師要做好指導和調控,有計劃地讓每個學生親歷與體驗需求分析、方案設計以及方案實施等解決問題的完整過程,鼓勵學生在過程中積極思維、大膽想象、勇於創新。

〈二)合理選用並探索新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

首先,可以學習、借鑑其他科目的成功經驗,根據教學需要恰當地採用講解、觀察、討論、參觀、實驗等方法,做到兼容幷蓄、取長補短。其次,可以吸收國內外信息技術教學的成功經驗,在繼承的基礎上大膽改革,探索新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

要從教學實際出發,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內容、對象和條件等,靈活、恰當地選用教學方法,並善於將各種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任何一種方法和模式的選擇和使用,都應該建立在深入理解其內涵的基礎上。譬如,"任務驅動"教學強調讓學生在密切聯繫學習、生活和社會實際的有意義的"任務"情境中,通過完成任務來學習知識、獲得技能、形成能力、內化倫理。因此,要正確認識任務驅動中"任務"的特定含義,使用中要堅持科學、適度、適當的原則,避免濫用和泛化;要注意任務的情境性、有意義性、可操作性:任務大小要適當、要求應具體,各任務之間還要相互聯繫,形成循序漸進的梯度,組成一個任務鏈,以便學生踏着任務的階梯去建構知識。

心得體會信息技術教學 篇10

當前,信息化技術正以排山倒海之勢席捲我國的中國小教育的各個領域,以日新月異的速度改變着人們傳統的教育、教學思想,及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因此作為當今的教育工作者,只有積極投身到這一變革中去,改革自己舊的教學觀念和舊的教學模式,瞭解新的思想觀念、掌握新的技術,使自己迅速具備和確立信息時代的文化價值觀念,並能把它們熟練合理的運用於教學實踐活動當中。

計算機輔助教學是信息技術應用於教育的核心內容和技術手段,隨着中國小計算機教育在我國的不斷髮展,它必將是走向教育現代化的必由之路。而在中學語文學科教學中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已經成為一種時尚,它的探索與發展,也就成為了語文教學改革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這裏我就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談談我的感受。

一、 直觀教學,易於理解。

在語文教學中,有些比較難理解的知道或是學生很少見到的事物,只用語言進行描述學生很難理解,如果學生觀看形象生動的動畫,就能很容易的明白。可以變靜態為動態、變抽象為形象、變虛為實。例如在教學《詹天佑》一課時,詹天佑開鑿居庸關和八達嶺兩條隧道時採用的不同方法,如果只通過讀課文,畫示意圖學生很難理解,如果學生觀看了用動畫製作的開鑿的過程示例,學生會更能詹天佑這種方法的妙處。還依然藉助“人”字形線路圖,看看火車的走法,更能幫助學生理解這種“人”字走法的好處,更能體會詹天佑有着超人的智慧和接觸的才能,學習他的創新精神。

二、 拓寬知識面,活躍思維

學生年齡結構小,形象思維能力強。如果僅僅憑口頭上講授語文知識,顯得比較枯燥,學生會沒有興趣,課堂效果肯定不理想,必須要採取用特殊的方法才能較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在教學《鳥的天堂》一課時,學生通過讀課文知道大榕樹那的景色很美,卻不能體會那裏的靜態美和動態美。我在電視上播放了大榕樹清晨的實景錄象,讓學生親眼看一看大榕樹的靜態美,然後又播放了眾鳥紛飛的景象,學生又體會到了動態的美。又對一隻鳥的形態和聲音的觀看,可以想象到很多鳥的姿態,這種由靜變動的教學手段直觀、形象、清楚,易於控制進度、重點的地方可以反覆演示方法,極大的刺激了學生的感官,使之全神貫注地投入學習之中,完全調動了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創造力,進一步讓學生體會大自然的美,即使學生沒有親自去看那棵大榕樹,也知道了那裏有很多天然的美,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

三、 創設情境,激發情感

多媒體輔助教學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眾所周知,學習興趣的形成是學習積極性的根本所在,是最現實,最活躍的心理因素。對學生而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動力之一。例如在教學《桂林山水》一文時,先播放桂林的美景,讓學生和作者一起盪舟灕江,欣賞桂林的山光水色。創設遊灕江的情境,讓學生對這樣的美景產生興趣,激發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才能更有興趣的學習這篇課文。能夠更深刻的體會到灕江水的靜、清、綠的特點和桂林山的奇、秀、險。

四、提高教學效率,培養現代科學興趣

人們常稱當今的時代為信息時代,信息時代的特徵是信息流通量大,信息波及面廣,每一個人都必須面對與日巨增的信息,人類積累的知識擦一會越來越多。在教學中用雲信息技術會提高教學效率,還可以培養學生對現代科學的興趣。在教學《宇宙生命之謎》時,對於火星、水星、木星等很多地理知識都不理解,這時候我藉助多媒體就向學生展示了這些星球的圖片和文字資料,讓他們結合圖片和文字介紹來了解其他星球是什麼樣的,使他們更快的理解了為什麼我們不能遷移到別的星球上去生活。他們在明白這些道理的同時,對科學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學生在校學習已經決定學生學到的知識是有限的,學生具有較強的信息意識,進一步瞭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對社會的影響,並掌握基本的信息技術。學生的信息技術與自學能力、創新能力也會得到提高。

積極探索和研究計算機輔助教學與學科教學的最佳結合點,並與學科教學進行有效地整合,合理的結合到自己的教學工作中去。把信息技術自然而然地滲透到教學過程之中,要充分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優越特性着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自主學習、探索的能力,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獲取信息、交流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自身成才。展望二十一世紀的教育前景,計算機教育的發展必將能為跨世紀人才的成長鋪路架橋,為迎接競爭激烈的、信息化的二十一世紀的來臨積極備戰,為進一步深化素質教育改革推波助瀾。

心得體會信息技術教學 篇11

本學期,我擔任學校的三、五年級信息技術教學工作。通過教學工作使我深刻地認識到信息技術課程的地位和作用,對信息技術的發展有了正確的認識,它既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和發展的需要,又是國小素質教育工程的重要內容。

現代社會是信息時代,計算機技術是現代科學技術的基礎和核心,是信息社會的主要技術,計算機已經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對當代社會產生了重大影響,同時也改變着我們的工作方式、學習方式和生活方式,從而促進人類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在當今社會,不掌握計算機知識和計算機基本技能,是很難在現代信息社會中有效地工作和生活。“計算機的普及要從娃娃抓起”,信息技術教育已成為國小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科目之一。

為了更好的開展國小信息技術教育教學,我深入鑽研信息技術教材,查閲大量的書籍,虛心向同行請教,取長補短,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由於客觀因素的制約,計算機教室還不能做到一人一機。因此在上機練習中,我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相互協作,引導優勝幫助一般學生,一般學生協助優生,這樣培養了學生之間地團結互助地精神,使學生之間地關係更加和諧。現將自己本學期的教學工作作個總結。

引入圖畫,激發學習興趣

三年級的學生對去年學的畫圖特別感興趣,而計算機正具有能畫畫的特點。根據這一特點,可以把計算機新課的學習寓於畫畫之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學生濃厚的興趣中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

利用學習成績,提高學生的求知慾

在不斷地學習中,採用邊學邊用的方法,學一點就讓學生應用起來,不僅要滿足學生的好奇心,還要在應用過程中,充分肯定學生自身的能力,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保持和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形成一個良性循環。每學習一課的內容結束後,都要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價。

及時做總結,寫反思

信息技術教學注重內容銜接,抓住重點。因此在課後要及時總結課堂上的不足,以便能及時更正。只有不斷反思,才有不斷進步!

回顧這學期從事信息技術的教學工作,雖然信息技術是一門新興的學科,而我又是新手,但是基本上是比較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當然,在工作中也會出現不如人意的事,但我相信,通過我的努力在工作中處處留心,時時注意,不斷開拓創新,一定能將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讓學生能愉快地學習和掌握計算機技能。

努力方向:

1、加強自身基本功的訓練,課堂上做到精講精練,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知識上做到課課清、段段清。

2、對差生多些關心,多點愛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們在對計算機的認識上有更大進步。

3、加強機房紀律和機器使用道德方面的教育,使學生不僅在班級集中注意力學習,在機房上機時也要按規定嚴格約束自己。

4、利用各種方法,訓練學生提高、集中注意力。

教育工作,是一項常做常新、永無止境的工作。社會在發展,時代在前進,學生的特點和問題也在發生着不斷的變化。作為有責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須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覺性,及時發現、研究和解決學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況、新問題,掌握其特點、發現其規律,盡職盡責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們肩負的神聖歷史使命。

心得體會信息技術教學 篇12

電子計算機作為人類計算與思維的通用智力工具,使人類的智能獲得了空前的發展。人類創造了電腦,反過來電腦幫助開發人腦。計算機與基礎教育相結合已經成為當今世界的大趨勢。電腦作為人類總體指揮的結晶,作為新的現代化,誰不重視它的普及教育,誰就會在人才的激烈競爭中處於十分被動的地步。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想不落伍,要想躋身於世界先進民族之林,決定因素是其民族自身素質的提高,綜合國力的競爭,説到底是人才素質的競爭。現在“科教興國”的號角已經吹響,中華民族的騰飛大有希望。“計算機普及從娃娃做”正是“科教興國”戰略中的重要的一環。誇美鈕斯説過:“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學生愛上信息技術課,但這種愛好往往表現在愛玩遊戲,或者上網聊天、看Flash動畫。而對一些基本的知識、技能卻不願認真地學習。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精心設計導入,誘發學生學習動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而達到提高效率的目的。本人在教學實踐中主要採用以下幾種方法導入課堂教學。

一、遊戲入門,自覺學習。

既然學生愛玩遊戲,那麼就讓學生通過玩遊戲來激發他們想學的願意。把計算機新課的學習寓於遊戲之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學生濃厚的興趣中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例如學習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師一開始直接講解手指的擺放要求和指法要點,學生不但學的很累,而且很不願學,更加不能強迫其練習了。我在教學中就採取遊戲引入的方法,先讓學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賽誰的成績好或者與老師比賽。學生在“青蛙過河”等遊戲的實踐中發現,要取得好成績就必須練習好指法。於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夠打得又對又快。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再講解指法練習,學生學得就很認真。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後,學生們再玩這個遊戲時就感到輕鬆自如了。這樣,既保持了學生學習計算機的熱情,還可以促使學生自覺去學習計算機知識。這是相對於低年級的學生而言的.

二、精心導入,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想學

既然學生對計算機感興趣,那麼,在講授基礎知識時,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室的計算機、大屏幕、投影機,即可以進行重難點的講解又可以進行示範演示。課堂上演示我們在課前精心製做的PowerPoint幻燈片、Flash動畫等課件,配以優美的音響效果,學生的注意力被完全吸引到教學上來。教師再也不用為維持課堂紀律而花費過多的時間,完全可以把精力放在課堂教學的現場發揮之中,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獲得更多的技能。

電子計算機作為人類計算與思維的通用智力工具,使人類的智能獲得了空前的發展。人類創造了電腦,反過來電腦幫助開發人腦。計算機與基礎教育相結合已經成為當今世界的大趨勢。電腦作為人類總體指揮的結晶,作為新的現代化,誰不重視它的普及教育,誰就會在人才的激烈競爭中處於十分被動的地步。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想不落伍,要想躋身於世界先進民族之林,決定因素是其民族自身素質的提高,綜合國力的競爭,説到底是人才素質的競爭。現在“科教興國”的號角已經吹響,中華民族的騰飛大有希望。“計算機普及從娃娃做”正是“科教興國”戰略中的重要的一環。誇美鈕斯説過:“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學生愛上信息技術課,但這種愛好往往表現在愛玩遊戲,或者上網聊天、看Flash動畫。而對一些基本的知識、技能卻不願認真地學習。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精心設計導入,誘發學生學習動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而達到提高效率的目的。本人在教學實踐中主要採用以下幾種方法導入課堂教學。

一、遊戲入門,自覺學習。

既然學生愛玩遊戲,那麼就讓學生通過玩遊戲來激發他們想學的願意。把計算機新課的學習寓於遊戲之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學生濃厚的興趣中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例如學習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師一開始直接講解手指的擺放要求和指法要點,學生不但學的很累,而且很不願學,更加不能強迫其練習了。我在教學中就採取遊戲引入的方法,先讓學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賽誰的成績好或者與老師比賽。學生在“青蛙過河”等遊戲的實踐中發現,要取得好成績就必須練習好指法。於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夠打得又對又快。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再講解指法練習,學生學得就很認真。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後,學生們再玩這個遊戲時就感到輕鬆自如了。這樣,既保持了學生學習計算機的熱情,還可以促使學生自覺去學習計算機知識。這是相對於低年級的學生而言的.

二、精心導入,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想學

既然學生對計算機感興趣,那麼,在講授基礎知識時,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室的計算機、大屏幕、投影機,即可以進行重難點的講解又可以進行示範演示。課堂上演示我們在課前精心製做的PowerPoint幻燈片、Flash動畫等課件,配以優美的音響效果,學生的注意力被完全吸引到教學上來。教師再也不用為維持課堂紀律而花費過多的時間,完全可以把精力放在課堂教學的現場發揮之中,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獲得更多的技能。

心得體會信息技術教學 篇13

信息技術作為一門新型的課程,其實踐性強,發展快。為適應教育形勢的發展,我校從三年級開始便開設了信息技術課,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學生們已經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術知識和基本的操作技能,並把所學的知識運用於平時的學習生活中。當我看到學生們熟練地運用計算機學習時,我享受着成功的喜悦和歡樂。在此,我想和我的同仁們一起分享這歡樂的一刻,一起分享我在新課程理念下國小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的心得體會。

一、營造有利於學生主動創新的信息技術學習氛圍

良好的信息技術學習氛圍是有效教學的前提。要營造好學生課堂學習的環境 , 教 師應在引導學生把握知識體系的基礎上 , 適當放手 , 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掌握技術工 具的操作方法與應用技巧 , 在過程中認識和理解相關概念和原理 , 陶冶心性 , 形成健 康人格 : 教師要做好指導和調控 , 有計劃地讓每個學生親歷與體驗需求分析、方案設 計以及方案實施等解決問題的完整過程 , 鼓勵學生在過程中積極思維、大膽想象、勇於創新。

二 、合理選用並探索新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

首先 , 可以學習、借鑑其他科目的成功經驗 , 根據教學需要恰當地採用講解、觀 察、討論、參觀、實驗等方法 , 做到兼容幷蓄、取長補短。其次 , 可以吸收國內外信 息技術教學的成功經驗 , 在繼承的基礎上大膽改革 , 探索新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

要從教學實際出發 , 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內容、對象和條件等 , 靈活、恰當地 選用教學方法 , 並善於將各種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任何一種方法和模式的選擇和使 用 , 都應該建立在深入理解其內涵的基礎上。譬如 ," 任務驅動 " 教學強調讓學生在密 切聯繫學習、生活和社會實際的有意義的 " 任務 " 情境中 , 通過完成任務來學習知識、 獲得技能、形成能力、內化倫理。因此 , 要正確認識任務驅動中 " 任務 " 的特定含義 , 使用中要堅持科學、適度、適當的原則 , 避免濫用和泛化 ; 要注意任務的情境性、有 意義性、可操作性 : 任務大小要適當、要求應具體 , 各任務之間還要相互聯繫 , 形成 循序漸進的梯度 , 組成一個任務鏈 , 以便學生踏着任務的階梯去建構知識。

三、營造創新、開放的學習環境

21世紀是一個信息萬變的時代,僅靠書本上的知識是沒辦法教好學生的。新的信息技術知識正以驚人的速度層出不窮地發展。信息技術課不同於其它學科,它更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在學校領導的支持下,我校師生共同擁有了一個創新、開放的學習環境,共同擁有了一個知識交流的平台。教師已經不再是從前無所不知的聖人。現在的師生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當學生的思維活動和結論超出教師所設計和期望的軌道時,我們已不再將學生的思維納入自己的思維模式之中,我們能夠做到的只是鼓勵學生大膽質疑,鼓勵學生通過互聯網瞭解更多的知識來擴展自己的知識面,歡迎學生與自己爭論、交流,給予學生髮表意見的機會,使學生充分利用好網絡這一人機交流的平台,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使用計算機的能力。如在學習《計算機的軟件系統》一課時,教材上的知識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學生很想了解計算機發展的一些最新動態,瞭解一些最新的軟件系統。為此,我和學生們一起上網在百度搜索中搜索關於計算機信息方面的新知識、新動態和大家一起分享。學生們感慨地説:“老師,網絡真是我們學習的好幫手”。是的,計算機和網絡技術作為一種工具,其教學從課內擴展到課外,從校內擴展到校外,並與其它學科的交叉滲透,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綜合應用知識、創新性地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的創新能力達到整體提高。

心得體會信息技術教學 篇14

本學期我擔任七年級信息技術教學工作。現階段信息技術課的教學目標是主要培養學生掌握計算機操作技能,着眼於使學生掌握信息科學、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注重培養學生信息採集、加工、發佈等信息處理的基本技能,促進和提高學生主動利用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並用於學習和生活,當然最重要的還在於高中的信息技術會考,完成相關的教學任務及教學要求。本學期教學內容包括信息技術基礎、辦公軟件的操作。

一、 不斷學習提高個人素養

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政治學習,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質和理論素養,注重自己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平時積極參加教研活動,在工作之餘,學習與農遠工作和信息技術教學及計算機維護的相關知識,努力提高個人的業務水平,為信息技術教學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 紮實細緻地做好教學工作

備課對於每門課程的教學而言,都是必不可少的環節,信息技術學科教學也不例外。在備課的過程中,我首先對所要教授的知識進行全面的研究、歸納、總結,並根據教授對象的不同特點找到教授的最佳方法與方式。在此基礎上將所備內容在計算機上進行逐一推敲、驗證、演練,以使一些空洞的知識具有可操作性;同時,還將每個知識點構造成一個操作性實例,通過對實例的演練讓學生對知識點產生準確、完整的認識,由此得出相關的結論。從而做到對人、書、機三者進行有機結合的備課,備課不只是在教案本上備課,而是把工作重點放在電子備課上。

根據信息技術學科的基本特點,我在教學過程中當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即在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雙主教學模式下進一步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因為計算機課程操作性強、更新速度快、創造性強的特點都要求我們必須強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學生只有通過自主地學習,才能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自己的操作水平,跟上知識的發展更新並進一步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如果單純地依靠老師的教授,他們所掌握的知識將總是有限的。

在教學中,學生所使用的教材為冀版的教材,教材能夠貼近實際,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身心發展特點,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注重結合教材的特點,因人而異地設計適合於學生參加的各種興趣活動,並在活動中加強的教育的示範與引導,加強對學困生的個別指導,使學生能夠順利地完成學習任務,並在教學中,注意知識的拓展和延伸,使一部分學習知識比較快、技能掌握比較好的學生能夠利用空餘時間進行一些自主學習,達到提高的目的。

信息技術課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學科,這就要求我們在講課時儘可能地把一些操作步驟演示給學生看。這樣比單純地告訴學生步驟,再讓他們去練效果更好。因為在老師演示時,同學們不僅看到了整個過程,還看到了結果,這比紙上談兵要有效的多。在這方面,我充分利用了多媒體教學軟件,上課時,老師在教師機上演示,學生通過網絡在自己的屏幕上觀看,對老師的操作過程和結果看得一清二楚,大大提高了講課效率。同時注重了學生能力的培養,主要是能讓學生做的就讓學生做,包括演示操作儘量讓學生來做,同時許多操作都採用讓學生先練習,再歸納,後總結的步驟來。

正所謂“百看不如一練”,學生親自動手練習要比聽、看有效得多。教師通過對知識的講解、演示,只能使學生把一個模糊的概念轉化為其思維體系中一個模糊的認識,而能不能將這個認識清晰化,關鍵的一步就是能否讓學生去動手、去實踐,在實踐中把握真知,在實踐中創造成果。所以,在課堂上我加大上機時間在教學時間中的比重,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去練習,把模糊的認識清晰化;並能有進一步的提高和創造。

信息技術課,不僅僅是讓學生學會幾種操作,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一種思想、一種意識,為我國各產業的長足發展營造一種良好的氛圍。學生,是未來國家的建設者,如何使將來有更多的有志者為我國的信息技術產業作貢獻,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教學中不斷地把我國信息技術業的現狀講述給學生,讓他們知道我國信息技術業在世界上的位置,不斷激發起他們好好學習、為國效力的決心和毅力。

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從實際做起,注重落實,注意細節,使學生能在活躍的課堂氣氛中學到更多的知識。一學期來,我堅持不懈地努力,認認真真的工作,學生的操作水平也有了解一定的提升。

我將繼續努力讓我的課堂更有生色!

心得體會信息技術教學 篇15

以前學生如果不帶筆記本,我會很生氣,把他們訓斥一頓,然後考慮到從教學樓來機房一趟並不容易,然後讓學生繼續上課。久而久之,學生髮現沒有帶筆記本似乎沒什麼大不了的,不夠挨一頓訓罷了,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今天我改變了做法,我指定了規則,如果你違反了規則,那麼我沒有必要責備你,第一自己生氣不值得,第二學生也不高興。只要讓學生回去拿筆記就好了

然後對於作業的問題,我今天強調了,所有人必須交,哪怕是拖堂也必須交。

最終54名同學上交了42份,相比於以前還是有一些起色的。目前自己的信息教學還顯得比較原始,沒有什麼成型的教育理論和教學模式作為支撐,每次的課堂顯得比較散亂連貫性比較差,這是要改進的地方。

自己制定的規則,首先自己就不能踐踏,否則學生也沒有遵守的價值,有的時候懲罰是沒有意義的,改正才是更加重要的。所以當學生犯了錯誤,暴跳如雷,慨歎學生怎麼能夠這樣呢,然後情緒大為低落,甚至沒有了教學的心情,這都是應該避免的。所以嚴師或者説嚴厲,並不是説做人苛責,而是説要嚴格的按照規矩辦事,教學雖然需要靈活,但是對於一些習慣養成無規矩不成方圓。

信息技術課要有明確的目標,在明確目標的驅動下學生才有可能配合教學活動,否則學生就會陷入到不知所措的境地了,也就無從跟上你教學的腳步了,教學任務佈置的越明確,教學環節設計的越細化,整個課堂就進展的越順利。在很多規定的支撐下,信息技術課會更加有條不紊的進行下去。

心得體會信息技術教學 篇16

信息技術教學的地位已經越來越重要。信息技術課列為中學必修課,通過開設信息技術教育,意在增強學生的信息意識,培養學習具有收集、傳輸、處理、應用現代信息的能力和具有應用多媒體計算機和網絡技術進行學習和工作的能力。這是"全面提高學生整體素質、培養適應新世紀人才和滿足我國社會主義建設與發展的需要"。

事實上,信息技術課最終教學目標是什麼?是要求學生掌握純計算機理論知識嗎?不!應該是教會學生一種學習方法。信息技術始終是一種工具,對學生而言,是一種高效的學習工具。如果明確了這一點,信息技術課就不該是簡單教會學生幾個簡單的基本操作,而是讓學生在信息技術技術下掌握如何學習的方法;在學習中遇到技術困難,再去了解並掌握相應的技術操作。

一、信息技術課要立足普及學生電腦知識,樹立信息意識

對於青少年學生來説,由於已有的知識和社會經驗較為不足,對計算機的理論和原理仍感到很高深莫測,我們的教學如果重理論而輕應用,結果只能是學生害怕電腦。因此,我們的教學目標應是立足於普及電腦知識,樹立他們的信息意識。

以"從網上獲取信息"這一單元課為例,來説明如何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按常規教學,是先講一節因特網基礎知識課,向學生灌輸什麼是瀏覽器?什麼是IP地址和域名?什麼是……?幾個名詞解釋下來,學生早就厭煩了。而對沒有上網基礎的同學,也嚇得不敢上網了。如果接下來再講搜索、下載等操作,已經上過網的同學不用老師講他也早已會操作了,而沒有上過網的同學,看着那麼多的內容,怎麼也掌握不了。學生對這種課當然感到反感。

如果以任務驅動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有興趣去做,例如:瞭解一下西藏的風土人情,通過網絡搜索點擊便可得知,觀察地址,再輸入IP地址來觀察。學生們就輕鬆的理解域名與IP的區別。

二、注重因材施教,發展學生的基本操作技能

信息技術課最突出的特點是:實踐性很強,一定不能用教師的講來代替學生的學和動手,要大膽讓學生去探索、去操作,要讓學生在動手中學習知識,熟練基本操作技能和培養創新意識,提高應用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全面提高學生整體素質。

對於從未操作過電腦的同學,是老師教學過程中較為難處理的一個方面。採用上述教學方法後,平時上課輔導的重點,我會放在操作基礎較差的同學那兒,對他們的作品製作要求也相對低一些。事實上,電腦基本操作也就只有建立一個文件夾、複製與粘貼、保存一個文件等。通過一對一的指導,從未操作過電腦的同學也能很快地掌握這些基本操作。而對於上網、搜索、下載及Word製作上的操作,即使這些同學當時未掌握,但當他要用到的時候自然會去問周圍的同學,因此這些同學如果在主題內容的策劃上下點功夫,單元成績不一定比操作熟練的同學低。

學生們在圍繞自己學習主題的製作過程中,不知不覺地掌握了信息技術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當學生掌握了這種信息技術的學習方法後,那麼將信息技術運用到其它學科學習時,還會有什麼困難呢?

三、要建立靈活的成績評價體系

評價的內容與方式必須充分關注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過程與方法、學習中的交流與合作、動手實踐和操作能力。

怎樣讓學生去迎接學習上的挑戰?怎樣培養他們勇敢地去面對和熟悉一個複雜、令人迷惑不解、始終變幻的世界?思考着這些問題的同時,我深信:尊重學生個性發展,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育他們健康成長,比教給他們知識本身更重要。當學生個性得到發展、綜合素質全面提高、健康成長以後,他們的創造力無疑會得到最充分的開發。

心得體會信息技術教學 篇17

學生最愛上什麼課,就是我所教學的:信息技術。學生愛上信息技術課,這種愛好往往表現在愛玩遊戲,或者上網聊天、看Flash動畫。而對一些基本的知識、技能卻不願認真地學習。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精心設計導入,誘發學生學習動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我的教學內容中,既注重傳授知識,又注重讓學生理解電腦獨特的思維;不僅要會使用電腦,還時常想一想,為什麼要這樣設計,這樣做有什麼好處,這個程序有沒有更好的設計思路。

在課堂上教師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激發學生的積極思維,尤其是創造性思維,鼓勵學生大膽地質疑,作出別出心裁的答案。學生智慧的激活,會反作用於教師和其他學生,使其能在更高層次上積極思維,從而在師生、學生間積極思維的互動中,不斷閃耀出智慧的光芒。師生可從中盡情地去體驗教學創造美的樂趣,並可獲得教案目標之處的收穫。在課堂教學中,我們關注知識的結構和學習學習的認知結構,使學生學到的知識和獲得的能力的遷移,使這些結構具有適度的靈活性。讓學生成為主角。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進入主體角色,主動地去發現學習從而成為知識的主動探索者。

這就要求在一節課中,讓學生充分體驗到自由,賦予學生自主選擇的權力,選擇方法是自由的。創建多向的交流環境,學生可以問教師,也可以互討論,還可以查資料來解決。我們可以明確地告訴學生:教室是你們的,電腦是你們的,老師只是你們的學習夥伴,能學到多少知識,全看你自己的了

這樣在課堂上,學生始終處在不斷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每堂課下來,學生都能根據自身的狀況,根據自己的選擇到自己感興趣的知識,真正成課堂的主角。學期末我還讓學生嘗試,自己給自己的作品打分,學生的誠實、信心也是我所教學的體現。

教學的確是一門藝術,而且這門藝術又要跟現實結合起來,即教師又要趕進度,又要儘量把課上得生動,的確很不容易。你可以嘗試着課前先告訴他們通過本堂課的學習可以解決哪些問題,把這個結果通過實例的方式呈現給學生,調足他們的胃口,然後再上課,這樣他們也許會更有興趣,同時,聽課時也更有方向感。還有,可能的話課下跟學生多交流,可能會更知道他們的想法。其實,有時候學生對信息課不重視,也不完全是課業負擔的問題。

總之,我覺得只要付出總是有回報,看到學生獲獎的高興,也是我的成績的認可,當然還有很多的事情需要我去做,有更多的學生正渴望老師用知識去澆灌。

心得體會信息技術教學 篇18

本學期在學校的領導下,並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開展了信息技術教育、教學工作。學期臨近結束,回顧一學期以來的工作,不論是工作中還是自身的業務水平都得到了逐步的提高,充實了許多,也得到了許多,現總結如下:

一、教學方面

1、開學初我制定了自己的教學工作計劃,認真備好八年級、九年級年級的課,上好課,為更好地完成教學工作任務做好準備。上好每節課對於老師,對於學生都是很關鍵的。確實,這個學期我真的做到了這一點,現在的七年級學生大部分已熟練掌握電腦的操作及使用方法。通過一年來的學習,學生能夠後對電腦進行簡單的操作,熟練的掌握了Office辦公軟件,能夠使用FrontPage製作簡單的網頁,打字速度也有了明顯的提高。按照課程標準完成了教學任務。當然還有少數學生掌握程度並不理想,這點在今後的教學當中是我必須要去努力攻克的難點。

2、在教學之餘,我們還努力搞好我們的興趣加強班的培訓,在這些班中,學生學到許多平時在信息技術課上學不到的知識,平時學生可以在微機室來查閲一些其他學科的知識,還有的學生學會軟件聊天,有的學生學會了一些軟件的安裝,幫助教師進行電腦的簡單維護,用計算機來解決一些其它學科學習中遇到的問題。

二、師德滲透方面

教師的一切活動不僅以各種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措施影響學生,而且也以自己全部的個性心理品質影響着學生的心靈。因此在工作中我能按照《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嚴格要求自己,為人師表,嚴格執行師德規範,有高度的事業心、責任心、愛崗敬業,重視對每個學生的全面素質和良好個性的培養。

信息技術學科有本身的特點,學生上課時要經常動手操作,這就難免有些學生不能聽從老師的指揮,容易造成課堂秩序的混亂,所以在教學中我對學生提出嚴格的要求,而且我自己也以身作則,讓學生們心服口服。在嚴要求的同時,我又對他們充滿關愛與耐心,指導他們的學習並對他們進行集體主義的教育,並要求他們時刻謹記愛護學校的公共財物,自覺愛護微機設備,這樣在我的課堂上形成了良好的教學秩序,也是保障良好的教學效果的前提。

三、信息技術管理方面

作為學校的信息技術教師,自然而然地就成為了學校計算機教室的管理員,不論是電腦的常規維護還是各種材料的填寫、整理,我都會認真、高效的把這份工作完成,對設備的維護,確保設備能正常完好的運行顯得尤為重要,而對於這些設備的使用、維護,我都能夠了解和熟練掌握,為以後學校使用遠程教育資源,學科間的相互滲透做下堅實的基礎。學校的網站、博客圈定期進行維護,更新。

1、微機室嚴格按照計算機教師學生守則要求來要求學生。保持微機室的室內衞生,每天進行打掃。給學生和教師一個乾淨整潔的環境來學習。

2、機房上網時,嚴格遵守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嚴禁上一些非法的網站。

3、不要非法下載一些與教學無關的資料遊戲,禁止上網玩遊戲。

4、用機完畢後,應按規定關閉設別,經教師檢查後方可離開座位並把個人攜帶的書本及用品帶出微機室。

四、加強學習,提高業務水平

在教學之餘,我也注重自身發展進步。除了聽課20節的任務、參加教研組教研活動外,我還注意到要自學,認真寫好小字和本學科的板書設計;認真做好讀書筆記,每月寫一份經驗交流,手記和案例。積極學習各種理論,以充實自己,以便在工作中以堅實的理論作為指導,更好地進行教育教學。加強了自身的業務水平和道德修養,經常閲讀一些關於教師職業道德的書籍,在網上閲讀一些關於新課程培訓和信息技術課教學等方面的文章及心得體會。我還利用業餘時間認真學習網絡知識,學習製作課件、網站,為學校的教育教學服務。

五、今後努力方向

1、要更新教學思路,從教材實際出發,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和方法,使課內課外有機結合。

2、對差生多些關心,多點愛心,多一些耐心,使他們在對計算機的認識上有更大的進步。

3、在日常的設備維護工作中多實踐,多嘗試,努力做到每一次的實踐都能有所收穫並充分利用好互聯網資源。

4、在網站設計和多媒體課件製作上下功夫,努力使學校的網站和學校的多媒體課件的水平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更大的進步。

經過上學期的教學實踐,我深深地感到,社會在發展,時代在前進,學生的特點和問題也在發生着不斷的變化。作為教育工作者,必須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覺性,踏實工作,服務於教,努力為學校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勝利地完成我校的信息技術教學工作。

心得體會信息技術教學 篇19

高中階段的信息技術課到底應該達到什麼樣的教學目標,是不是讓學生在課堂上掌握更多的命令、操作,就是最主要的目標?我認為不是。而是讓學生通過課堂學習,達到多方面素質的提高,特別是信息素養的提高。激發學生使用計算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地學習、有興趣地學習、使學生接受多方面的教育, 使學生有足夠的活動空間,在知識、技能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在這十來年的教學過程中,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有過成功和失敗的教訓,在這裏與大家共同分享。

一、教學目標的確定

高中信息技術的教學目標主要是培養學生的信息加工和處理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新的意識和能力。情感教育也是不可缺少的,根據本學科的自身特點,學生的合作意識是逐步加強的、他們的探索精神是不斷培養的,這些教育是要滲透在每一節課、每一項任務中的。我在每一個班級裏面都選出若干個基礎比較好一點的同學,組成一個輔導小組,在每次上機的時候由他們負責幫助有困難的同學,這樣既提高了總體成績,也使他們獲益不少。

二、教學方法的選擇

在教學過程中,信息技術教師應該認真鑽研教材,認真備課,圍繞相應的知識點多蒐集一些相關的資料,從而巧妙地設計教學任務,將每一個任務都設計的明確、合理、科學,將所要傳授的各個知識點藴含於各個任務中,將每一個學習模塊的內容分解為一個個容易掌握的“任務”。讓學生完成了相應的任務後,從而也掌握了需要接受的知識。讓學生帶着真實的任務學習,從而讓學生擁有學習真正主動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注意引導學生去完成一系列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任務”,從而保證教學目標順利完成,讓他們嚐到學習的樂趣,滿足他們的成就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悦。

三、教學模式的多樣化

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的推動下,使信息技術課展示給學生的是一個豐富多彩的信息世界,擺脱封閉式教學方法,探索多樣化教學模式。在教學中,我一般採用以下幾種教學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演示、講解模式

某些知識,藉助於電教設備演示,教師在其中做適當的講解,能使學生獲得大量的感性知識,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例如,在實際教學中,我恰當地運用多媒體課堂教學軟件,將操作過程通過教師機演示給學生,並適當講解,使學生觀看到了完整的操作過程,這樣,不僅易於傳授所學內容,還能有效控制課堂進程,提高教學效率。同時,為了配合演示模式的教學,我還根據課程內容及學生接受能力,製作有針對性的課件,使課程內容生動形象,變難為易。這樣生動形象的表述能吸引學生注意力,使學生易於接受。

(二)練習模式

學生要想熟練使用計算機,僅靠教師的講授和演示是遠遠不夠的,必須通過大量的實踐練習才能掌握運用操作技能和技巧。練習的方式要多種多樣,上機操作,課內外作業等。在進行上機操作練習時,一般由教師給學生布置有針對性的練習內容。例如,講完網絡瀏覽軟件的使用後,我要求學生課下去上網,課上再體會一下,講完Frontpage20xx後我要求學生自已製作個人檔案、個人主頁等。每完成一項教學內容,就及時讓學生進行一定量的練習,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熟練掌握所學內容,提高學習效果。

四、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評價方式

信息技術教育重在培養學生的信息實踐能力和應用能力,一般不宜採用傳統的考試方式來評價學生對知識掌握程度高低。在教學中,我根據所學內容不同,採取了不同的評價方式來考察學生的學習情況。一般採用學生自評、他評和師評的方式來評價學生的作品。在教Powerpoint、FrontPage20xx等軟件的使用時,我採取了“學生作品展示、開放式評價”的方式:當學生完成作品時,要求部分學生向全班展示他的作品,並講述製作該作品的意圖、過程、採用的方法等,讓其它學生給予評價。還有就是要注意評價時機的把握,何時評價為好?我認為,當評價能給後續學習帶來動力或者修正作用時,我覺得引入就比較好。尤其是課堂內的評價,在修正教學偏差或失誤、促進學生的審美能力、引導學生最優化操作有積極作用。這個環節一般是在課程中途出現一次、結尾一次。中途的一次一般是對新課內容學習的第一次學習效果評估和反饋,是一次教學修正。結尾的一次一般作為總結性的評價,評價範圍要廣一點。總之,信息技術學科由於其實踐性及應用性強等特點決定了我們在教學中必須採取適當的、靈活多樣的評價方式,才能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精神,提高信息能力。

五、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提升教師自身的魅力

“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也很重要,教師上課要帶上良好的情緒、真誠的微笑去面對每一個學生,從而拉進師生之間的距離,儘可能讓學生感覺到教師平易近人、和藹可親,讓他們輕體鬆愉快地投入到學習中來,有什麼問題才會及時地提出來,師生雙方才可以及時交流。教師應不斷地分析學生的感受,瞭解學生的興趣和需要,做學生的良師益友,與學生建立民主平等的關係。在教學過程中營造一個和諧的課堂,為學生創造輕鬆、開放、自主的學習環境,讓自己的課堂散發出靈性的光輝,愛學生,尊重學生,讓學生對老師產生喜歡的感覺,從而達到“親其師,信其道”的效果。

本人作為信息技術教師,從教十幾年,通過不斷地學習教育理論知識和學科專業知識,注重自身素養的提升,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教學水平,不斷摸索總結,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要實現信息技術教育的總體目標,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有待我們信息技術教師共同努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aoshi/qwdej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