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讀《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心得體會範文(通用20篇)

讀《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心得體會範文(通用20篇)

讀《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心得體會範文 篇1

以前常説知識無價,任何知識都是有用的我們應該如飢似渴的加以吸收。但是看過本章後我對知識的價值產生了全新的認識。

讀《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心得體會範文(通用20篇)

在學科本質一節中作者將物理知識比喻做一棵大樹,枝繁葉茂根深蒂固,枝葉,枝幹,樹幹,樹根以及水分和養料構成了大樹的全部。作為一棵樹每一部分都重要,作為一個學科構成這五部分的每一版塊也同樣重要,但這之中還是有主次之分。

而國中階段,正是對物理這門學科產生全新認知的起步階段,相比較循序漸進的構建知識,方法,思想,形成物理觀念應該是這個學段的重點。

文中將物理觀念比喻做樹根,這很貼切,物理觀念是物理思想的延續但更是物理思想的凝結。它為枝幹樹葉的生成紮下基礎,它能源源不斷的吸收物理精神的養分進而長出枝繁葉茂的物理方法和物理知識。

那麼該怎麼養成物理觀念?我覺得從一開始接觸學科時就有意識地從細節加以培養是最有效的手段。比如,物理計算區別於數學計算,計算過程中數字也要帶單位。比如每個物理量都有其表示符號,堅決杜絕用XY簡單替代。這是從習慣入手潛移默化形成屬於本學科的特有觀念。但這還不夠,還應該養成用物理的觀念去看待世界。比如別人看月食只當天文奇觀,而我們應該讓學生本能的想起月食的成因,別人看到一隻小鳥飛過,我們的學生應該在心裏加上相對於地面小鳥是運動的。

這些細節構成了物理觀念的相關要素,有意無意的培養使物理之樹的樹根深埋地下,源源不斷吸取養料,最終使學科之樹茁壯成長。

碎片化學習的弊端。

這幾年我基本看不進去書。不同於少年時代的如飢似渴挑燈夜讀,現在看見長一點的段落都沒有耐心看完。我以為是年齡和家務的瑣事造成的,可直到我學習了“學科結構”這一塊我才找到了問題的本源。

由於電腦和手機的介入,我們生活在知識碎片的時代,這個時代可以説是知識大爆炸,同樣也是知識粉碎機。百度,詞條等工具給我們生活帶來了很大便利,寫論文不需要鑽研長篇鉅著,需要什麼知識點,上網檢索,省時省力。

可是,這些拿來主義的被我們用到蹩腳論文裏的碎片知識我們真的消化吸收了嗎?沒有!學科知識應該形成經緯交織融會貫通的網絡,形成由點、線、面築成的立體式的整體知識結構網絡。而知識碎片對這個網絡的建成全無用處。

那些檢索來的學科知識用完了就丟到腦後,下次用到只能再次檢索,在個人成長中沒能留下一點痕跡,而長期接受碎片化信息會讓人對閲讀尤其是紙書的閲讀喪失興趣。

自媒體文字的風格是語句短,段落短,它要在最短的時間把它想灌輸的東西灌輸給你,僅此而已。而我們學習研究應該立足書本,立足文獻,立足深奧的艱澀的難啃的大部頭專業書上。可是,碎片化學習帶來便利的同時養成的惰性已經讓我們很難靜心讀書了。

即便強迫自己,也常常是浮光掠影,看幾行忍不住拿起手機刷刷微信,在看幾行忍不住打開電視看上幾眼。碎片化時代,粉碎了知識,也粉碎了我們的耐心。如今我和孩子看同一本書,她比我更專注也更快讀完,這還得力於她目前接受的都是學校體系化教育,尚未嘗到知識碎片的“甜頭”也沒因此走上飲鴆止渴的邪路。

核心素養命題改革的立意就在於:要從關注碎片化,固定化的學科知識技能的習得,到關注複雜,不確定性的學科問題的解決。而放下手機拿起教育教學理論著作是教師應該邁出的第一步。

讀《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心得體會範文 篇2

靜下心來,細細品讀文森教授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一書,使我對學科教學的核心素養有了深刻的認識。

一、概念內涵

素養,指的是沉澱在人身上的對人的發展、生活、學習有價值、有意義的東西。作者用了9內容詳細闡述了素養與素質、教養、修養、涵養之間的關係,這幾者之間有共通之處,涵養與修養可以説是素養的一個體現,素養是積澱下來的東西,素養跟人的關採最密切,和人的生命融為一體,素養可以説是一種習慣一種氣質、一種性格。

核心素養最重要的就是“核心”二字,核心素養的內涵界定為“學生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這裏很明確也指出了,核心素養的兩個重要表現方面: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學科核心素養是核心素養在特定學科的具體化,是學生學習一門學科之後所形成的、具有學科特點的成就。

二、核心素養的培養

每個學科不僅具有自己的符號表達、知識體採和思維方式,也都有自己內含的價值性和道德意義。這同樣是學科知識的一種內在屬性,是與學科知識相伴隨的內在特徵,是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構成性因素。所以,學科教學“最大的道德教育資源就是學科知識本身。”對此,我有深切體會,不管是哪一學科的教師,吃透教材,因材施教,都可以時時踐行“立德樹人”。每門學科都藴藏着豐富的道德教育資源,教師要對學科教學內容中具有道德教育價值的素材進行發掘,把德育滲透融合在課程教與學的活動中。把課堂教學轉化為學生課的成長行為,延伸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並逐步變成他們的成長自覺。真正的教育意味着對學生的整個生活發生重大的影響,他所學的東西將會影響他的行為光趣與選擇;意味着他過去的一切都收到審視和重新估價。

德才兼備才能稱得上是一個真正的人,德即指品格,才即指能力,我把品格理解為習慣,例如:在課堂上專心聽講積極思考與發言,放學排隊不喧譁,能和同學互相幫助團結友愛等等,都是一種品格。能力就是學習之後剩下的東西,“高分低能的現象,就是隻關注了知識,而忽視了能力,用知識教識才培養出了“書呆子”,我們儒要在教學中把課內與課、知識與生活、理論與實踐統一起來,學生能靈活、創造性的運用知識發展能力,只要有了能力,就隨時能生長出知識。

讀《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心得體會範文 篇3

學校教育不是給人生畫上一個句號,而是給人生準備好必要的槳。

一個嶄新的概念——"核心素養",首次出現在國家文件中。在教育部印發的《關於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核心素養"被置於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目標的基礎地位,它是貫穿國家課程標準修訂的一根紅線,也是課程實施和教學改革的總綱和方向。那麼,作為教育工作者,如何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蕩起核心素養的新槳來?首先要明白什麼是核心素養?核心素養究竟如何落地?課堂教學怎樣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等系列問題。

這個寒假,在浙江省張作仁名師工作室倡行的"春節51科研力量共讀一本書"活動中,我遇見了福建師範大學教授余文森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通過對本書的整體瀏覽,瞭解到本書的基本邏輯是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角度入手,從一線教師最為關注的內容出發,並系統迴應了這些問題,重點對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進行了深入闡述,並提出核心素養導向的六大教學基本策略:整體化策略、情境化策略、深度化策略、活動化策略、自主化策略、意義化策。整本書自成系統,條理清晰,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特別注重理論聯繫實際,既有詳盡的論述,又有課堂教學的具體案例,便於讀者理解作者,是一線教師必看的好書。

基於本工作室宗旨——用科研思維照進工作、學習、生活。本次閲讀,我們採用拆書方式進行深度研讀,即各學員在自主選擇的基礎上確定重點研讀章節並作線上線下分享交流。我重點研讀分享的是第十一章意義化策略。

本章節組織闡述的邏輯框架同前五大策略,也是從概念的意藴和具體策略兩大章節展開,其中意藴從有意義學習的淵源和意義化教學的理論依據展開闡述。具體策略從意義化教學案例和意義化教學改革的案例展開闡述。意義化策略的核心概要既可以從學習論的角度理解,又可以從人生哲學的角度理解。從學習論的角度來説,有意義學習是奧蘇泊爾最為倡導的,他認為學習就是通過同化的方式和已知的知識之間建立起聯繫;從人生哲學的角度來理解,學習不僅是知識的學習,還有情感的陶冶、價值的形成、思想的啟蒙、道德的養成,從這個角度上説,教學也是和學生精神上相遇的過程。這方面的代表人物有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傑斯,基於此,羅傑斯提出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基於意義化策略的課堂主要是指向人的精神層面的,是對人的價值的足夠尊重,余文森教授提到了三種課堂:道德課堂、生命課堂、幸福課堂。這些課堂立足生命的終極意義,實現了從知識教學到精神意義層面教學的提升與飛躍。

教學的最終目的指向人,指向人的精神世界的發展。有句常被引用的話:學校教育給你的知識忘掉後,剩下的東西就叫素質。那麼剩下的東西究竟是指什麼?

縱觀本書論述,我們不難發現答案,核心是指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這是知識更為隱性,更為重要的內在東西,是影響一生可持續發展的根基,這也是意義化策略重點闡明的價值所在。

愛因斯坦説,教育所提供的東西,應當讓學生作為一種寶貴的禮物來領受,而不是作為一種艱苦的任務去完成。禮物,字典上解釋,禮物是在社會交往中,是送禮者向受禮者傳遞信息、情感、意願的一種載體。由此聯想,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不也正是倡行一種師生建構性的交往,那麼,作為學科教師(送禮者)如果能研究如何為受禮者(學生)傳遞信息(本學科具有自己的符號表達、知識體系和思維方式)、情感、意願(本學科內含的價值性和道德意義)的思維方式來關照自己的課堂,那麼,無論是課程內容確定、活動方式選擇以及教育教學時空的拓展等,都將發生質的變化。也只要這樣的課堂交往過程,我們才可以説也將知識及其教學真正成為學生的生命得以涵養、心靈得以淨化、情感得以陶冶、智慧得以啟發、價值得以形成的過程。

教育不能填滿學生生活的空間,要留有閒暇。蕩起核心素養的新槳來,實現知識對學生個體生活和人生意義的指導功能,助力學生成為自主發展的自由人。

讀《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心得體會範文 篇4

記得本世紀初第一輪新課程改革的時候,各種培訓和講座向一線的老師們紛至沓來,如一個表面聽話的孩子,老師們學了多少、思了多少就很難説了。而走進課堂,教師怎樣面對手捧的“新教材”,才是反映每個人是否真的走進“新課程”。在第一輪十年課改中,筆者覺得更多的一線教師是被課改的潮流推着往前走,效仿的多,創新的少,實踐的多,思考的少,以至於很多的課堂或“穿新鞋走老路”,或一味求新、偏離了課堂和課程的軌道。當然,在這種搖擺和彷徨中大多數老師們也漸漸尋到了新課程的根本,找到了自己課堂的定位。

捧起余文森教授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並覺自己必定能走出“概念不清、理論不明”的混沌。“核心素養”一詞在剛剛過去的一年中充斥在各種教育文本和各種培訓講堂中,但多為“擦邊球”,何為“核心素養”,為什麼要講“核心素養”,怎樣培養“核心素養”等等,聽者仍是一鍋粥、脈絡不清。作為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委員會的成員之一,餘教授可能已感到需要給“核心素養”“正聲”、“正名”、“正位”,為新世紀第三次的課程改革“正本”。如文中所説“既然本次課程改革是從研製、提煉核心素養開始的,那麼我們首先就要弄清楚核心素養的內涵”。從素養到核心素養的內涵界定、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觀重建,到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基本策略,閲讀中,我也理清了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是什麼”、“為什麼”、“怎樣做”。當然,文本的閲讀主要還是告訴我們核心素養“是什麼”、新課程改革為什麼聚焦“核心素養”,而具體的策略只是原則而非模本,面對不同的學科、不同的學生,不同的環境,具有各自特質的教師恐怕還應遵循原則而“因材施教”。

眾所周知,課程改革的關鍵是教師。如前文所述,第一輪的課改中,老師們為什麼被動跟隨,為什麼沒有準備好。可能是太久的思維定式讓大家習慣於熟套。“教師擁有什麼,才能夠給予學生什麼”。“唯有智慧才能啟迪智慧,唯有素養才能培養素養”。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教師應有怎樣的素養,聚焦核心素養的新課程,教師的核心素養準備好了嗎?因為在乎素養,在乎自己教師的核心素養,所以很希望問道於這類“素養”類專著。也許過分相信教師的素養或在乎學生素養的培養,餘教授在本書中也只輕輕帶過“教師的核心素養”。“深刻”、“獨到”、“廣博”是餘教授到來的新課程改革的承擔者的學科素養的期望,三個精煉的詞語覺得也是筆者期望自己課堂中學生所應有的素養。從學生到教師,可以説是每個從教者的成長經歷,他們在怎樣的環境中、或應怎樣做才能具有這樣的素養,文中並未告訴我們。對於教師的教育素養,筆者同樣覺得是自己對教學效果期待和最佳期望。

歸結以上,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不只是導向學生的核心素養,也是教師的核心素養導向學生的核心素養,師與生的核心素養培養互為因果。在師、生、教材碰撞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的因素更為能動,或者説教師促使學生更為能動,才是素養形成的課堂,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新課程改革,教師的核心素養培養的策略才是改革的源頭。

讀《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心得體會範文 篇5

長達近兩個月的讀書活動——《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一書的閲讀已經結束。回顧兩月的讀書狀態,可以用一句話來形容,那就是:忙碌並收穫着。

該書作者余文森,教育學博士,福建師範大學教授,教師教育學學院院長,兼任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委員等職務。早在十年前,就從一些資料上看到過他的文章,他以嚴密的邏輯,準確的語言,大量的事例將一些生澀的東西講得通俗易懂,讓人從中受到教益。

此書以學生的核心素養作為主線,層層深入地告訴大家在核心素養的導向下,我們的課堂教學目標應該是怎樣的,怎樣達到這個目標,在達成目標的過程中,我們要關注什麼,為什麼要關注這些等等。其目標指向一點,那就是:以素養為核心,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其中“學會”一詞很重要。而要達到這個目標,我們要做些什麼呢?

一、弄清核心素養的概念

“核心素養”這個詞,我們常聽到,但它具體指什麼,卻一直都是含糊不清的。教育部在《關於全面深化課程改革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明確把核心素養的內涵界定為“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其中關鍵能力是指閲讀能力、思考能力、表達能力;必備品格指自律、尊重、認真。也就是説,我們教學的最終指向是培養他們的三種能力和三種品格。而這三種能力和三種品格都是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出來的,不是老師灌輸的,而是學生自己學會的。

二、弄清楚教育到底是什麼

教育到底是什麼呢?書中明確告訴我們,教育的真諦是:讓學生有價值感,讓學生對未來充滿信心,讓學生成為快樂人。而讓學生成為快樂人有兩方面意思,一是讓學生具有尋找快樂的能力,二是帶給學生快樂。如果教育本身不能給學生帶來快樂,他又如何去尋找快樂呢?所以,讓學生“樂學”是教師的一大任務,只有在“樂學”中,學生才能體會到學習的快樂,進而成為一個快樂的人。在我們的教學中,完成教學任務固然重要,但不能忽視這個過程所帶給他們的情緒體驗,否則會有“捨本求末”之嫌。

三、將關注點轉移到學生上來

聚焦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教學,其關注點應該有所轉變。以前的課堂教學模式,基本上是教師確定了教學目標,然後把任務完成,再在作業、評講時查缺補漏。至於學生怎麼學的,關注不多,只要他學會了解題就行,能做那一類題就好了。讀了這本書,才發現自己的關注點出現問題了。

在課堂上,我們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關注他們的情緒狀態:是興奮的還是有氣無力的,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關注學生的參與狀態:是少數精英參與了,還是大多數孩子參與了;關注學生的交往狀態:是否真的在討論,是否陳述了自己的觀點,並有理有據;關注學生的思維狀態:有沒有問題提出來,是怎樣解決的;關注學生的生成狀態:他們從這一課時學到了什麼解決問題的方法,還發現了什麼新問題。

四、運用多種教學策略讓學生主動參與

在這本書裏,我還了解到一種閲讀教學模式及情境化的具體策略。本書系統而明確地提出閲讀教學模式的步驟是:讀一讀,聽一聽,想一想,説一説,背一背,做一做,寫一寫,講一講。這種教學模式挺適合國小語文教學課堂,且全是學生的活動。學生的學習就是在活動中發生的,他們在做中學,也在學中做,這是符合學生的學習規律的。

創設情境,對於國小生來説很重要,許多名師都提出情境化教學策略,但具體怎麼操作,還似是而非。通過學習情境化教學策略,我明白了有以下幾種方式:聯繫生活實際、實物、圖像、動作、語言(朗讀,描述,比喻)、新舊知識和觀念、背景知識和場景、問題等。

總之,餘老師這本書不僅讓我知道了核心素養是什麼,還知道了為什麼要培養核心素養,也知道怎麼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相信,如果我們真的把核心素養作為圓心,以學生為半徑,那麼畫出的一定是教育的圓滿!

讀《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心得體會範文 篇6

核心素養進入課程,走進中國小已經有幾個年頭,但是對於核心素養到底是什麼,為什麼要從三維目標走向核心素養?核心素養如何落地?課堂上怎樣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很多老師其實是比較模糊的,去年我有幸加入了袁燕青名師工作室,在跟隨名師學習的過程中,核心素養一詞貫穿着整個培訓的過程,讓我對學生的核心素養的培養有了新的認識。在拜讀了余文森教授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一書,讓我對教育教學中的核心素養有了深刻的思考。書中內容分為三大篇幅,從核心素養的意義談到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觀重建,最後對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基本策略做了詳細的闡述説明。

書中提到核心素養為“學生具備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必備的品格和能力”,智慧不足和道德缺陷是人類災難的兩大根源。

首先談到能力,現在的教育中經常把學生的智力發展看成主要的能力,老師、家長、學生、社會都為學生的智力發展做出過很多努力,然而這是一種狹義的能力,那真正的能力又是什麼呢?我們的學生在走出校園以後會慢慢忘記曾經所學的具體知識和內容,忘記了公式,忘記題目怎麼做,但是通過學校的教育學生在以後的生活中具備了閲讀、書寫、觀察、思考和表達能力的話,將是一生中受用不盡的無價之寶。現階段由於中大學聯考的指揮棒的作用,很多學校和老師還是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傳授知識上,而忽視了學生能力的培養,以至於很容易培養出“高分低能”的書呆子,這樣不利於為國家培養出所需要的人才,很多用人單位在招聘剛畢業的大學生的時候,都有着這樣的抱怨,“現在的大學生怎麼什麼都不會做啊”,然後還要花時間和金錢重新對剛畢業的學生進行培訓和指導。曾經有個醫學院的學生跟我講,他在實習的時候發現他自己什麼都不會,連醫院的護士都不如,明明在學校考試的時候也都通過了,書也背的不錯,當實際操作的時候發現自己一片空白,讓他很焦慮,覺得自己很沒用。我們的學校是為了社會培養人才,輸送人才的地方,培養有能力的學生不僅要抓學生的知識能力,更要培養讓學生受用一生的能力。

其次談到了品格,韓愈在《師説》一書中説道老師的作用就是傳道、授業、解惑。其中傳道就是我們當下説的“思想教育”,德育是教育的基礎,德為先,沒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礎是不可成才的。一名記者採訪一位諾貝爾獲獎者,問:“您在哪所大學學到了您認為最重要的東西?”那位諾貝爾獲獎者説:“幼兒園。”記者又問:“您在幼兒園學到了什麼呢?”諾貝爾獲獎者説:“學到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夥伴;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拿;東西要放整齊;飯前便後要洗手;要誠實,不撒謊;打擾了別人要道歉;做錯了事要改正;大自然很美,要仔細觀察大自然。我一直是按幼兒園老師教的去做的。”這位諾貝爾獲獎者的回答告訴我們良好的品行和習慣是一個人成功的基礎條件,小時候受到的教育對人終身發展的作用很大,這些都是學校,家庭必須重視的問題。

在這次北京冬奧會上有一位日本的花滑選手羽生結弦獲得了眾多中國網友的喜愛,大家喜歡他的原因用一句話來形容“始於顏值,陷於才華,忠於人品”。羽生結弦獲獎無數,在這眾多獎項的背後是他自律、認真的品格在支持着他把花滑事業做到了極致,還有他的人品,在失敗的時候不會為自己找藉口,懂得尊重他人,在自己受傷嚴重的情況下還在關心他人的傷勢,尊重我們的國家,在發佈會結束時,向着我們的國旗深深的鞠躬。我想他能圈粉無數的原因不僅是因為他的顏值和才華,還有他那美好的品格。

以上是我對書中的一小點談了下自己的感受,書中還有很多非常豐富的內容值得我去學習和探索。希望自己在以後的教學中能逐步落實核心素養。

讀《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心得體會範文 篇7

素養指的是沉澱在人身上的對人的發展、生活、學習有價值、有意義的東西。素養滲透於人的整個心靈,涵蓋了人的全部精神世界。素養的形成是多種複雜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

教育部在《關於全面深化課程改革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明確把核心素養的內涵界定為“學生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品格是一個人做人的根基,是幸福人生的基石;能力是一個人做事的根基,是成功人生的基石。核心素養是素養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的聚焦點和着力點。

學科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是核心素養在特定學科(或學習領域)的具體化,是學生學習一門學科(或特定學習領域)之後所形成的、具有學科特點(包括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準確把握學科本質和學科特性是構建學科核心素養的前提,具有學科性、科學性、教育性和人本性。

國小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閲讀能力和表達能力。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是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思想情感、語言積累、語感、思維品質、品德修養、審美情趣、各項品格、學習方向、學習習慣的有機整合。從理解、運用、思維和審美四個維度説説國小語文核心素養。

語言理解能力:能讀懂文本的主要內容,瞭解文本表達的特點,積累語言材料,具有初步的語感;

語言運用能力:能根據具體語境和任務要求,在口頭和書面表達中嘗試着運用自己活得的語言活動經驗,交流順暢,文從字順。

思維能力:能在閲讀、表達等語言活動中,主動思考;能運用想象與聯想,形成對客觀事物的初步認識,對語言和文學形象的初步認識,具有初步的評判意識。

初步審美能力:感受到漢字之美,具有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感受到人性之美:真善美,具有初步的審美體驗。

語文素養的內容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複雜分為:必要的語文知識、豐富的語言積累、熟練的語言技能、良好的學習習慣、深厚的文化素養、高雅的言談舉止。

由此,我們的課堂教學並不是簡單的知識傳授,不是教書,真正的教學是教人,用學科來教人。在學科教學中,知識的獲得、能力的培養、成績的提高這些都很重要,但是這一切必須服從和服務於學生的健康、幸福、尊嚴、和個性的發展以及內心的自由。教師應該學會尊重和寬容,在鼓勵或要求每個學生都學好學科內容的同時,一定要尊重和寬容那些學得慢的甚至根本學不了、沒有興趣學的學生。課堂上一學生為中心,關注學生的情緒狀態、參與狀態、交往狀態、思維狀態、生成狀態,是課堂教學適合學生的發展。

讀《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心得體會範文 篇8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自己教學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什麼地方?就是培育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當前 "核心素養"已成為中國小教育教學研討的主題詞。

什麼叫"核心素養"?

什麼叫學科核心素養?

為什麼要從三維目標走向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究竟如何落地?

課堂教學怎樣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

這些問題也是我們一線教師最為關心的。説真的,我還真説不出個子醜寅卯!於是我翻閲了由余文森著作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這本書。針對以上問題,這本書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角度做出系統迴應。從核心素養的意義,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觀重建以及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基本策略三個大方面進行了具體的闡述。

《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中指出:閲讀能力是學生語文核心素養之關鍵能力中的之一,"不會閲讀的學生是潛在的差生".我們知道,閲讀是學生獲得新知識的主要手段,是發展學生智力的重要途徑。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説:"必須教會少年閲讀!凡是沒有學會流利地、有理解地閲讀的人,就不可能順利地掌握知識。在國小中就應該使閲讀達到完善的程度,否則就談不上讓學生自覺地掌握知識。"為什麼有些學生在童年時期聰明伶俐、理解力強、勤學好問,而到了少年時期,卻變得智力下降、對待知識的態度冷淡、頭腦不靈活了呢?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不會閲讀。

可見,學生的閲讀是多麼的重要。人民日報曾撰載文章稱:"國小欠下的 ‘閲讀帳’遲早是要還的!再不多看書,孩子考試時連卷子都做不完!"這也許並不是危言聳聽。

近兩年,無論是學校、家庭、社會,對於重視閲讀的呼聲越來越高,閲讀的重要性無須贅述。我們在強調學生的閲讀能力的同時,作為一線的語文教師是不是也應該讀一些書呢,甚至是列給學生的一些必讀書呢?當我們在給學生開的必讀書書目也好,還是讓學生進行自主閲讀的書也好,那麼學生到底讀的`怎樣,閲讀中遇到了哪些問題,這需要我們語文教師進行必要的跟蹤指導和監控。當然指導和監控的方式有多種,調查問卷、讀書沙龍、寫讀書筆記等。如果我們教師不也去進行實地閲讀,怎麼對學生的閲讀進行指導和監控,又何談去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

當我們語文老師真正地讀了這些書後,才能和學生交流有了共同的語言,才有了交流的"底氣",才可能和學生產生思維上的碰撞,情感上的共鳴。加之國小生的善於表現自己的心理特點,還沒有養成讀書的習慣或者還沒有讀這本書的同學,認為自己再不讀書,就會被老師和同學"邊緣化"了,無形之中,就會自覺的進行閲讀。當然,當老師在和學生進行語言、心靈交流的同時,學生會真切感受到閲讀的無窮魅力。

再説,隨着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學生的素質也越來越高。記得去年一年級上學期的.第一課《天地人》,我當時在教認識"地"這個字時,當有的同學組出"地下"這個詞時,緊接忽然有一個小手舉了起來,迫不及待地説: "老師,我知道地下有巖漿"!"你是怎麼知道的?我從書上知道的。"我當時吃了一驚,倘若這要是發生在城裏的小孩身上,也許算正常,但對於農村小孩來説,況且是一年級剛入學的孩子來説,這能説是不足為奇嗎?隨着科技的發展,學生的素質也越來越高,也許在某些領域,孩子比我們知道的還多,顯然僅僅有一桶水,哪怕是一潭死水肯定是OUT了!這種形勢難道不逼着我們去讀書嗎?否則,我們怎麼又能滿足課堂教學發展的需要?

總之,"無論何時何地,都不要忘記讀書,從什麼時候開始培養自己讀書的習慣都不晚"!作為一線的語文教師是不是更應如此!

讀《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心得體會範文 篇9

今年的暑假,我們為期五天的集中培訓深入瞭解當下火熱的話題,核心素養。當我看到余文森教授《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的這本書時,心中便有了熟悉感,第一時間得到了這本書。靜心開始閲讀,通過閲讀,讓我對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也不斷的提升我的思考。

當今時代,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知識經濟迅猛發展,全球化、信息化步伐明顯加快,這些變化對人的素養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的提出,明確了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有力地迴應了新時代的呼喚,也為深化課程改革和教學改革提供了方向。學生髮展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核心素養是關於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要求的綜合表現;是每一名學生獲得成功生活、適應個人終生髮展和社會發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養;其發展是一個持續終身的過程,可教可學,最初在家庭和學校中培養,隨後在一生中不斷完善。

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藴、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具體細化為國家認同等十八個基本要點。“核心素養”指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突出強調個人修養、社會關愛、家國情懷,更加註重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創新實踐。

作為核心素養,如果教師沒有能夠完全理解,知識只能停留在認知領域,而素養卻能鍵入到人的血液神經系統中去,是人的一種天性流露。當一個教師開始重視培養學生的素養時,就是找到了教育的家,才會讓教學有根。核心素養是貫穿國家課程標準修訂的一根紅線,是課程實施和教學改革的總綱和方向。核心素養究竟如何落地?課堂教學怎樣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本書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角度入手,從一線教師最為關注的內容出發,系統迴應了這些問題,並重點對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進行了深入闡述,並提出核心素養導向的六大教學基本策略:整體化策略、情境化策略、深度化策略、活動化策略、自主化策略、意義化策。

粗淺瞭解了本書,下面就要細細研讀。因為基於核心素養的課堂追求有效,而有效教學是為了學而教的,是為了學生學會學習的,真正做到“教是為了不教”。為了發展學生為適應社會變化終身學習而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對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的基本訴求,也是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的關鍵。

總之,課堂教學變革是核心素養落地的切入點,突破點和成長點,只有聚焦課堂,才能真正讓核心素養落地,促進學生智慧地成長。

讀《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心得體會範文 篇10

20__年11月我參加了廣東省楊昌彪名師工作室與湛江市袁燕青名師工作室聯合開展學員跟崗研修活動,“核心素養”一詞貫穿整個培訓的過程,讓我對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有了一定的認識。為了更深入、更透徹的瞭解學科教學的核心素養,我專心研讀了由教育部課程改革專家余文森教授撰寫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這本書。

該書共分為三個篇章,分別從“核心素養的意義”、“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觀重建”、“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基本策略”三個部分對教師進行了專業理論及實際操作上的指導,是一本既注重理論內涵的深度剖析,又注重實踐應用的策略介紹的全國中國小教師培訓用書。

從書中,我瞭解到“核心素養”首次出現在20__年3月的《教育部關於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

餘教授在書中指出:核心素養是貫穿國家課程標準修訂的一根紅線,是課程實施和教學改革的總綱和方向。我們首先就要弄清楚核心素養的內涵。如果概念不清、理論不明,且戰且行,改革必然會迷失方向,走入誤區。所以在研讀中,我首先弄清了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區別及聯繫,明晰了核心素養中的核心品質及關鍵能力的內涵。餘教授還告訴我們,學科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是核心素養在特定學科(或學習領域)的具體化,是學生學習一門學科(或特定學習領域)之後所形成的、具有學科特點的成就(包括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

書中第一章第四節“核心素養與三維目標的關係”中提到“核心素養來自於三維目標又高於三維目標”,且指出,“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是三維目標中最能體現以人為本的目標”,“要體現並聚焦於學科的精神、意義、文化,反應學科之情、之趣、之美、之韻、之神”,與“學科知識”、“學科活動”融為一體,才能逐步形成學科核心素養。且“要在內化,上下功夫,只有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內化為學生的品格,轉化為學生的精神世界,使學生成為一個精神豐富的人、有品位的人”,這一維度的目標才能實現。

可見,三維目標中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與學科核心素養緊密不可分割,要在把握這一維度的目標,注重巧妙融合與真切落實,才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科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是具體到某學科的具有學科特點的素養體系。結合高中物理學科來分析,物理教學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中,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良好的學習興趣,對物理文化內涵的認識,引導學生理解物理的概念和規律,發現物理之美,感悟物理魅力,培養學生探索科學素養和人文精神的興趣,使學生形成良好的人生態度,具有科學的精神和價值觀。

通過閲讀《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這本書,我初步解決了近期教學工作實踐上的一些疑惑,找到了理論指導方向,使我課堂教學得到改進。在今後的教育、教學道路上,我將追隨教育改革的腳步,不斷學習與探索,不斷改革與實踐,希冀做好素質教育背景下的優質教育,培養學生成為可持續發展的人。

讀《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心得體會範文 篇11

當下一個嶄新的概念——“核心素養”是我們教育教學實踐中最熱門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彙。 “核心素養”被置於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目標的基礎地位。今天,這個概念體系正在成為新一輪課程改革深化的方向。

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的發佈,對中國教育來説,是一件大事:它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需要,也是適應國際教育發展趨勢、提升我國教育國際競爭力、深入推進素質教育改革的需要。從根本上來説,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就是要解決“教育要培養什麼樣的人”的問題,這既關係到國家的總體發展,也關係到千家萬户和學生個人的成長,值得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關注和思考。

那麼“核心素養”到底是什麼?

不同於一般意義的“素養”概念,我將它歸納為以下幾點:

①“核心素養”指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②突出強調個人修養、社會關愛、家國情懷,更加註重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創新實踐。

③從價值取向上看,它“反映了學生終身學習所必需的素養與國家、社會公認的價值觀”。

④從指標選取上看,它既注重學科基礎,也關注個體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個人終身發展所必備的素養;

⑤不僅反映社會發展的最新動態,同時注重歷史文化特點和教育現狀。

此外,它是可培養、可塑造、可維持的,可以通過學校教育而獲得。核心素養是作為客體側面的教育內容與作為主體側面的學習者關鍵能力的統一體而表現出來的。因此,核心素養不是先天遺傳,而是經過後天教育習得的。這樣一來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就全新的展現落實在學校教育上來了,需要每個教師去實踐,落腳點就在於每個課堂。那麼核心素養如何融入課堂教學呢?我想應着重抓好幾個方面:

一、課堂教學學習目標需要轉向,學生核心素養的“核心”是關鍵能力提高和必備品格形成。這是學生學習素養和關係素養的兩個方面。

學習素養包括學習的願望和主動學習的動機、自主學習能力以及信息處理能力,其中學習興趣即學習動機素養又是核心中的核心。對於中國小生而言,奠定良好的學習素養顯然是最重要的任務。關係素養主要涵蓋人格與心理、生理以及品質與品德兩大方面,前者主要指與自身的關係素養,要求學生能認識、悦納,能規劃、約束和調節,有強健的體魄和健康的心理品質;而後者主要指與他人的關係素養,要求學生有團隊意識和合作能力,有溝通意識和交流能力,有國家認同、國際視野、社會公德、社會責任,能夠形成可持續發展觀,自覺關心生態與保護環境等。

二、課堂教學方式要情境化、活動化,學會講故事。知識轉化為素養的重要途徑是情境,如果教學活動所應依存的情境缺失,學生就不能在知識與現實生活間建立起聯繫。情境化教學是啟發引導的必要條件,是學生核心素養培育的途徑和方法,也是核心素養實現的現實基礎。

在實踐中,我們逐步認識到,學生的學科能力和學科素養是在相應的學科活動中形成和發展的,因此要大力倡導和精心設計學科活動式的教學方式。例如我校的大河源課程之走進博物館綜合實踐活動、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等,讓學生將親身經歷與學科知識聯繫起來,通過經驗的獲得來重構知識,讓學生成為活動的主體。這些活動體現了學科特點,可以更好地實現“核心素養”下的培養目標。

三、學生學習方式,要從以往的被動接受型向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學習的學習方式轉型。

自主合作學習方式重視對學生問題意識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所有的教學必須圍繞學生自主學習產生問題、自主或合作解決問題為主線去設計,以真實的問題形成問題鏈,讓學生在此過程中逐漸形成知識結構。而學生採用不同學習策略,自主以解決簡單問題,合作以解決複雜問題,通過師生、生生的互動交流,每個學生都有語言實踐和自我表現的機會,在學習過程中可以完善所需的核心素養。

探究式學習方式是學習跨學科的綜合性課程的重要方式。它要求學生必須活學活用學科知識和技能,在運用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深入培養各項相關的核心素養,有利於學生創新精神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養成。

讀《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心得體會範文 篇12

假期我讀了一本有關課堂教學的書籍,書名是《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這本數圍繞核心素養展開。剛開始對核心素養這個名詞只有一些模糊的理解,書的作者余文森老師用理論和實踐結合的方式,幫我理清什麼是核心素養,什麼是學科核心素養。基於立德樹人的教學是教育方向,真正的教學是教人,而不是教書,學科老師不是教學科,而是用學科教人。

書中的第二章提到:“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是一個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相結合的過程,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是相互交錯的。”由此我想到了我所教的音樂學科,每首歌曲不光是引導學生感受其中的情緒、速度等各種音樂要素,更重要的是理解歌曲想讓我們理解的背景、價值觀,更是通過歌曲對學生進行感性教育。比如:《小烏鴉愛媽媽》這首歌曲,它讓學生了解烏鴉反哺的故事,懂得感恩、孝敬父母的道理。讓我感受到教人要比教書難。

除了閲讀了教育書籍,在假期中,我還聆聽了三場音樂講座,也是讓我受益匪淺。首先是朱曉老師的《評價促成長,學生穩步前進》,她提出課堂評價的目的在於幫助師生在課堂上提高學習質量,對學生進行正確的評價,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加強學生學習的動機。但需要注意的是,進行評價時要遵循學生年齡的特點,注重評價的內外全面融合,適合主體發展。然後是繆海雲老師帶來的《“浸”入其中,方得“真味”》,這堂課為我們帶來了一個新鮮的名詞——沉浸式教學,簡單來説是一種追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完全投入的教學方式,學生“沉浸”在教學環境中,達到積極、高效的學習體驗,並能貫穿整個學習過程。這就需要我們把握教材,充分制定課堂的學習目標,還要了解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給學生審美上的沉浸。最後是高誼老師提出的《音樂課堂教學中的預設與生成》,從中我瞭解到教學的前提是教師預設,而生成基於預設,是預設的提高和創造過程,預設是根本,生成是靈魂,只有兩者相輔相成,才能促進學生成長。這就對我們老師要有較高的要求,要深入鑽研音樂教材,才能具有生成的深度和勇氣,還要確立“為學習而設計”“以學習為中心”的教學預設觀,當然,老師的綜合素養也要過硬,基本功更是不能落下。

這次假期我受益良多,開學之後我要繼續珍惜悦讀會的寶貴機會,從書中學到更多有用的東西,不斷的充實自己,夯實基礎。最後引用繆老師説的一段話:“教師自己認知和體驗的提升沒有捷徑可走,只有不斷學習,自己把自己浸泡在音樂中去體驗,這是教師的辛苦,也是教師的幸運。”

讀《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心得體會範文 篇13

自教育部發布了中國學生應具備的六大核心素養。“核心素養”便上了教育界的熱搜榜。核心素養的提出有力地迴應了新時代的呼喚,而每一個一線教師更關心的卻是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核心素養的意義及“在我的課堂上該如何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呢?”余文森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深入淺出,簡明扼要,既注重理論的剖析又注重實踐運用的策略介紹。細讀之對我們的教育工作大有裨益。

全書共分為三篇內容,分別論述了核心素養的意義、核心素養導向教學觀怎樣建立,以及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基本策略。餘教授指出:核心素養是貫穿國家課程標準修訂的一根紅線,是課程實施和教學改革的總綱和方向。我們首先就要弄清楚核心素養的內涵。如果概念不清、理論不明,且戰且行,改革必然會迷失方向,走入誤區。所以在研讀中,我首先弄清了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區別及聯繫,明晰了核心素養中的核心品質及關鍵能力的內涵。餘教授告訴我們,學科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是核心素養在特定學科的具體化,是學生學習一門學科之後所形成的、具有學科特點的成就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那麼學科核心素養究竟是怎麼形成的?“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科核心素養不可能憑空形成,學科知識是學科核心素養形成的載體,而學科活動則是核心素養形成的主要路徑。能力只有在需要能力的活動中才能得到培養,素養只有在需要素養的活動中才能形成。

《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中指出:閲讀能力是學生語文核心素養之關鍵能力中的之一,“不會閲讀的學生是潛在的差生”.我們知道,閲讀是學生獲得新知識的主要手段,是發展學生智力的重要途徑。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説:“必須教會少年閲讀!凡是沒有學會流利地、有理解地閲讀的人,就不可能順利地掌握知識。在國小中就應該使閲讀達到完善的程度,否則就談不上讓學生自覺地掌握知識。”為什麼有些學生在童年時期聰明伶俐、理解力強、勤學好問,而到了少年時期,卻變得智力下降、對待知識的態度冷淡、頭腦不靈活了呢?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不會閲讀……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今後的工作中定將在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同時努力提升作為教師的核心素養,真正讓核心素養落地,促進學生智慧地成長。

讀《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心得體會範文 篇14

“核心素養”是近幾年出現的教育新名詞,剛開始對這個名詞只有一些模糊的理解,不夠全面。這個暑假拜讀了余文森老師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一書,文中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角度詳細闡述了什麼是核心素養?什麼是學科核心素養?為什麼要從三維目標走向核心素養?課堂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讓我從本書中釐清了什麼是真正的核心素養的內涵,也意識到了培養核心素養的重要性。有好的教師,才有好的教育。教師擁有什麼,才能夠給予學生什麼。教師只擁有知識,就只能給學生知識,唯有智慧啟迪智慧,唯有素養才能培育素養。下面是本人對此書的一些啟示:

文中的第二章講到了課程改革與教師素質。

二十世紀初,國家教育部就高舉新課程改革的旗幟,可是,又有多少學校能夠真正在實踐中落實?書中寫道:“教師素質是決定教學改革的最終力量和最終依靠,教師素質跟不上,一切教學改革都將流於形式。”確實如此,想要課改,必須改變的是教師的觀念,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學校是課程改革的主陣地,而教師則是課程改革的實踐者和引導者。教師的素質高低決定了課程改革的速度和質量,甚至是成敗。

如今,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也是學生學習上的合作者和引導者,也是學生生活上的知心朋友,更是拓展心靈智慧的人師,必須具有一定的人文特質。所以,新課程改革賦予了教師更高的使命,我們不僅要研究教材,提高自身業務水平,更多地要走進學生的內心,瞭解他們的所思所想,做一個有智慧、有文化、有豐富精神世界的高素養型教師。

文中第二章還提到:“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是一個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相結合的過程,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是相互交錯、相互滲透的,兩者總是具體地統一在一定的認識水平之上的。”由此我想到了音樂學科,由於它的性質決定了音樂教學是兼具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音樂教學過程既要培養學生的審美體驗,又不能輕易淡化“雙基”的學習。因為音樂審美的過程需要音樂的專業知識來支撐。

譬如:想要唱好一首歌,表現出歌曲的情緒,必須把歌譜中的節奏和旋律唱準確。沒有一定的音樂能力,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體驗就不能夠深入。新課標指出:“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基本理念,應該貫穿於音樂教學的全過程,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應有機地滲透在音樂藝術的審美體驗之中。”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強調在音樂審美的基礎上學習知識,在實踐的過程中掌握和運用。即使是一些概念性的基礎知識也要通過音樂的聆聽體驗來進行,不能脱離音樂情境。只有這樣,兩者才能相得益彰,互相促進。

第四章中引起我共鳴的是提到了課外活動與課堂教學的聯繫。書中指出:“人的身心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的自由發展是需要豐富的教育活動來滋養和支持的。單一的課堂教學根本不能完成這樣的使命和任務,只有採用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才能實現教育的根本目的。”據我瞭解,每個學校為孩子們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但是我也發現了很多課外活動只流於形式,很難落實到實處,受很多的內外因素影響。

比如:家長和主課老師的不支持,認為影響成績;授課老師沒有精心準備活動內容,導致學生參加的積極性不高等等。我曾經就發現一位學生身上的典型現象,正好我曾經教過她一年數學。在我教她數學的時候我發現每次上課提問她都很沒有自信,上課總是走神,成績也不是很理想。第二年,我又負責學校的舞蹈社團,讓我認識到了一個不一樣的“她”:在舞蹈課堂上,她是最認真、最自信的那一個。

很顯然,她非常地喜歡“舞蹈”這一課外活動,在舞蹈課上,她獲得了快樂、自信和愉悦。所以,我們並不能因為一門功課就否認孩子在其他方面表現出的優秀。就如書中所言:“教師應該主動去發現每個學生的強項,動腦筋為每個學生‘量身定做’教學方案,讓每個學生的特長和個性得到充分發揚,為每個在校學習的學生搭建走向成功的寬闊平台。”

第十一章“意義化策略”中講到了教學意義。文中認為:每個學科都不僅具有自己的符號表達、知識體系和思維方式,同時也都有自己內含的價值性和道德意義,這種價值性和道德意義同樣是學科知識的一種內在屬性,是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構成性因素。這不禁讓我對音樂學科的教學意義進行了思考。

“音樂”這門學科,從幼兒園乃至高中,都和學生的日常教學密不可分,由此也可以體現出音樂學科的重要性。中國音樂家冼星海曾説過:音樂,是人生更大的快樂,音樂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更是陶冶情操的熔爐。在國小教育階段,很多學生由於過多的作業量和學習量,讓他們小小的身心揹負着很大的精神壓力。

在所有學科中,音樂課恰恰是最能放鬆身心、陶冶學生的性情、樹立健康的審美情趣,還可以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以及道德觀念的滲透,促進學生德智美的發展。因此,在國小教育中,我們音樂教師要重視音樂這門學科帶給學生的影響,正確地運用教學手段,發揮這門學科的真正價值,體現它的真正意義。

總之,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是一個漫長的教學過程,還需要我們每一位學科老師去研究和實踐。教育總在不斷地完善與改進,只要有一顆真正愛學生的心,從心出發,從實際行動出發,我們就能不斷進步。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是更加具有人文性的教學,是更加具有科學性的教學,是更加具有可發展性的教學。

讀《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心得體會範文 篇15

經教研室齊主任推薦,認真研讀上海教育學會尹後慶博士的《以“核心素養”為本的教學》報告,有以下幾點收穫:

1、明確“核心素養”的內涵。

學生髮展核心素養是指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的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突出強調個人修養、社會關愛、家國情懷,更加重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創新實踐。以科學性、時代性和民族性為基本原則,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3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藴、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具體細化為國家認同等18個基本要點。

2、落實“核心素養”教學的原因。

核心素養是課程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是在新的歷史時期落實立德樹人戰略目標的重要途徑,是以人為本的時代特徵對教育本質認識的催化。核心素養的提出,對我們真正走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確立迴歸教育本源的思維邏輯,為學校教育教學實踐等提供了引領性支撐。這是“人”的迴歸,“學生”本位的迴歸。

3、“核心素養”培養的途徑。

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三條基本途徑,課程改革,教學實踐,教學評價。課程改革不僅是教學內容的選擇和變革,而必須是以學習方式和教學模式的變革為保證。探索五種教學方式:問題化教學,情景化教學,單元化教學,學科活動教學,兩種課程。核心素養如何通過評價指揮棒的變化,把核心素養培養落到實處。核心素養必須校本化,核心素養必須學科化,學科素養必須目標化。

思考:從“知識為本”的教學轉變為“核心素養為本”的教學,倒逼學校走向深度改革。

學校走向深度改革之前,要思考以下兩個問題:

1、摸清底子,學校的教育哲學、辦學使命和畢業生形象三者是否一致,這是落實“核心素養”的根本。如我校處於城鄉結合部,生源複雜,但堅持“光譜教育”的辦學理念,樹“光譜教育”品牌,倡導以生為本、尊重差異、賞識個性、多元發展的教育價值觀,培育大氣和諧的校園文化,培養懂感恩、善合作、愛學習、會創新的學生。

2、知己知彼,依據校情分析對本校孩子來説最重要的核心素養和最缺乏的核心素養。仍以我校為例:學校生源的主體為“農民工二代”和“拆二代”,前者常年穩居83%以上,隨着城市的擴大,還有不斷攀升的趨勢。對於他們來説最重要的四項核心素養為:責任擔當、健康生活、學會學習和實踐創新;而最缺乏的四項核心素養:責任擔當、實踐創新、科學精神和人文底藴。

回答好以上兩個問題,就可以精準發力,走向深度改革。

1、探索核心素養校本化的表達。

依據前兩項分析,我們認為:正確的價值觀、科學的思維方式和優秀的品格是我校學生的三大核心素養。價值觀和思維方式是內隱的,品格則是外顯的。若失品格,一切皆失。我們把“懂感恩”作為我校畢業生形象的第一要素來培養。我們以學生社會實踐活動、農民工子女關愛活動、感恩教育活動等為抓手,利用國旗下的講話、宣傳欄、黑板報、班會、廣播站、互聯網等教育陣地,構建立體德育網,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這是學校德育的“規定動作”,對於有個性特殊孩子還有“私人訂製”。

2、探索核心素養引領的課程與教學改革

一課程:田局的名言,今天的課程就是明天的國民素質。核心素養的整體性和融通性決定了課程實施必然是整合的。重新修訂並完善學校光譜課程體系。有效整合基礎型、拓展型、研究型三類課程。就算是基礎型課程我們要堅守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進行單元化教學和學科主題活動教學。至於研究型課程,我校已建成二七區中學第一家創客空間“創客家”,我們要利用好創客課程,力爭培養一批具有實踐創新精神的人。三要逐步形成精品課程。為更好落實責任擔當、實踐創新、科學精神等學生核心素養,學校逐步形成感恩教育、科技體育、主題閲讀、創客課程等凸顯核心素養的四大精品課程。

二課堂:一是強化學科素養的育人功能。實現學科內滲透式整合,改變學科本位和知識本位的現象,在尊重學科的基本屬性與獨特價值基礎上,以主題整合學科內在的邏輯,發揮學科育人功能。二是完善光譜課堂教學形態的“五步導學”操作流程,突出學生的自主建構、互動質疑、反思延伸,指向善於學習。

3、探索核心素養的校本評價策略與方式。説實在的,這一塊我們目前也沒有做好,但一直沒有放棄思考,我相信在這方面肯定有先驅者,希望能得到指導、幫助。

“核心素養”來了,這是時代發展的必然,我們只能順勢而為,努力讓它落地。讓魚兒在水中游,鳥兒在空中飛。

讀《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心得體會範文 篇16

今年的暑假,我拜讀了余文森教授《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的這本書,第一時間就把這本書讀完,心中便有所感。通過閲讀,讓我對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也不斷的提升我的思考。

當今時代,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知識經濟迅猛發展,全球化、信息化步伐明顯加快,這些變化對人的素養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的提出,明確了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有力地迴應了新時代的呼喚,也為深化課程改革和教學改革提供了方向。學生髮展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核心素養是關於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要求的綜合表現;是每一名學生獲得成功生活、適應個人終生髮展和社會發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養;其發展是一個持續終身的過程,可教可學,最初在家庭和學校中培養,隨後在一生中不斷完善。

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藴、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具體細化為國家認同等十八個基本要點。“核心素養”指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突出強調個人修養、社會關愛、家國情懷,更加註重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創新實踐。

作為核心素養,如果教師沒有能夠完全理解,知識只能停留在認知領域,而素養卻能鍵入到人的血液神經系統中去,是人的一種天性流露。當一個教師開始重視培養學生的素養時,就是找到了教育的家,才會讓教學有根。核心素養是貫穿國家課程標準修訂的一根紅線,是課程實施和教學改革的總綱和方向。

核心素養究竟如何落地?課堂教學怎樣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本書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角度入手,從一線教師最為關注的內容出發,系統迴應了這些問題,並重點對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進行了深入闡述,並提出核心素養導向的六大教學基本策略:整體化策略、情境化策略、深度化策略、活動化策略、自主化策略、意義化策。

粗淺瞭解了這本書,以後還要細細研讀。因為基於核心素養的課堂追求有效,而有效教學是為了學而教的,是為了學生學會學習的,真正做到“教是為了不教”。為了發展學生為適應社會變化終身學習而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對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的基本訴求,也是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的關鍵。

總之,課堂教學變革是核心素養落地的切入點,突破點和成長點,只有聚焦課堂,才能真正讓核心素養落地,促進學生智慧地成長。

讀《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心得體會範文 篇17

我是一名進入課堂教學工作已有十八年的地理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有一些較深的感受。我作為一名專業教師,我的專業水平是毋庸置疑的,但我覺得一個教師不僅要在專業知識上有着不斷學習的精神,但在教學生知識的同時如何與學生進行溝通是我最深的感受,也是最成功的感言, “溝通”就是從‘尊重’開始,用愛與學生交流。”只有在溝通過程中,心靈與心靈的對話中,心與心才能交融,情與情才能共鳴,老師的愛才能真正温暖每一個學生稚嫩的心,激起學生對老師的尊敬、愛戴之情,從而信任老師,樂於接受老師的教導。從而使學生克服學習倦怠。20__年,我擔任了七(1)班等五個班的地理的任務,在一次我在七(5)班上課時,我看見有一個學生上課時根本就沒有聽講,眼睛老是看着外面,嘴裏小聲的吹着口哨。我先是提醒了他一次,可這樣並沒的效果,我就痛快地訓斥了一通,本想這會兒應該有點效果吧,可他一副不學無術,桀驁不馴的樣子。當時就把我氣急了,“啪”一下就把書拍在桌上,還讓全班同學靜站了幾分鐘。下課後我又把他叫到辦公室婉言相勸道:“你每天起早貪晚來上學很辛苦,上課的注意聽講才能對得起自己,老師上課提醒你上課聽講是為了你好,你怎麼就不知道好呢,還説了一些傷害老師的話。 你要自尊,老師又何嘗不需要尊重呢?你説是不是?”我只顧自己喋喋不休地説,也沒有顧及他是否聽進去。

在後來的課堂上他仍然是一副心不在焉的樣子,時常違反紀律。漸漸的他成了我的眼中釘,肉中刺,很想不讓他在上我的地理課了,就讓他去班主任的辦公室去站着吧,但在我準備做出決定的時刻,我突然想到了陶行知先生的一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裏有牛頓,你的譏笑裏有愛迪生”。它告誡我們不能以簡單粗暴的方式對待學生,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相信每個學生都能在今後的社會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我開始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冥思苦想如何才能讓曾進能在地理課堂上改頭換面。

經過深思熟慮後,我決定先了解一下他的家庭背景。我向他的班主任瞭解到他從小父母離異,他媽媽一個人帶着他,他媽媽靠打工維持生計,他很心疼媽媽,經常幫着他媽媽做家務事。這時我覺得這個孩子還是很反感善良的。我不由的想到了: “教育也,長善而救失者也。”我得找機會與地坐下來好好地談一次。在有一次課間我把他叫到了辦公室,他以為我肯定又有什麼事要批評他,他做出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斜着眼睛看我。我卻語重心長的問道:“以前老師在對待你上課的態度上很不好,是吧?”聽到我這麼問他的表情變得有些輕鬆起來。我温和而真誠地説:“我沒有把你上也理課的表現告訴你的班主任,也沒告訴你的媽媽。你們班主任説你在家愛學習,還愛做家務事,是一個懂事的孩子。”這時在他臉上掛着一絲絲笑容。我又連忙説道:“祝賀你!”她很驚訝的看着我:“什麼?”“你期會考試地理得了60分,不月考高了20分。”他喜笑顏開。我趁熱打鐵:“你其實是一個聰明的孩子,領悟力強,記憶力也不錯,只是在行為習慣上有些需要改進的地方,我並不在乎你的過去,只想關心你的現在和將來。從這裏重新開始,好嗎?”一句鏗鏘有力的話:“老師相信我吧,我一定會改的!”我的心頓時震住了,從他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他對老師的敬佩和信任。

從那以後,他上地理課特別專心,在班裏,他因為地理學科成績特別突出,被選為了地理小明星。我從此看到了另一個聰明,能幹,熱心,對工作認真負責,對老師充滿了敬愛的積極上進的學生。他曾在作文裏寫道:老師的尊重,使我重新找到了自信,我會奮發圖強,不辜負老師的希望。心靈溝通碰出美麗的火花,真摯的愛讓他重回甜蜜的可愛。我又一次感受到愛的偉大力量。愛是人與人之間心靈溝通的紐帶,心靈的溝通是克服學生學習倦怠的有效手段

讀《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心得體會範文 篇18

一、正確認識和理解數學核心素養

21世紀,我國確定了“立德樹人”“以人為本”的教育改革指導思想,強調以課程為載體落實指導思想,進而以高中課程標準修訂為突破,探索、積累經驗,逐步推廣。“以素養立意課程體系”主要是將培養、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通識)、學科核心素養作為課程基本目標,根據每一個學科的特點,把三維目標通過每一個學科的核心素養加以落實,把課程總目標與學科教育有機結合。

數學核心素養是數學課程目標的重要的基本組成部分,每個數學核心素養通過“情境與問題”“知識與技能”“思維與表達”“交流與反思”四個方面表現出來,這四個方面也是描述核心素養水平的四個維度。

每一個數學核心素養有自身的獨立性,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在發現與提出、分析與解決數學問題和實際問題中,各自在不同的環節發揮不同的作用,但我們更需要強調整體性,六個核心素養是一個有機聯繫的整體,它們不是兩兩“不交”的獨立素養,而是相互“交着”相互“滲透”的,在直觀想象中,藴含着抽象、推理、模型;在抽象概括中,也離不開直觀、推理、模型;在數學建模的過程中,更需要直觀、推理、模型交互發揮作用……

數學核心素養不是獨立於知識、技能、思想、經驗之外的“神祕”概念,綜合體現出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對數學技能方法的掌握、對數學思想的感悟及對數學活動經驗的積累。

二、基於數學核心素養的數學課程體系

基於數學核心素養的數學課程要突出三件事,一是符合數學規律並結構清晰;二是突出數學本質;三是便於轉化,轉化為數學核心素養。

1.體現選擇性的高中數學課程結構

不同的學生擁有不同的特長,會選擇不同的發展方向,需要有不同水平的數學核心素養,而數學課程標準為不同發展方向的學生設計了不同的課程。

必修課程為學生髮展提供共同基礎,是高中畢業考試的內容要求。選修I課程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必修課程和選修I課程是大學聯考的內容要求。選修Ⅱ課程分為ABCDE五類。這些課程為學生確定發展方向提供引導,為學生展示數學才能提供平台,為學生髮展數學興趣提供選擇,為大學自主招生提供參考。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志向和大學專業的要求選擇學習其中的某些課程。

A課程是部分理工類(數學、物理、計算機、精密儀器等)學生可以選擇的課程。B課程是經濟、社會(數理經濟等)和部分理工類(化學、生物、機械等)學生可以選擇的課程。C課程是人文類(歷史、語言等)學生可以選擇的課程。D課程是體育、音樂、美術(藝術)類學生等可以選擇的課程。E課程(校本課程)是學校自主開設,供學生自主選擇的課程,特別包括大學先修課程(CAP)。

2.體現數學核心素養髮展的高中數學內容結構

數學有豐富的研究領域、問題和方法,形成了很多特點鮮明、作用不同的數學分支,但數學又是一個有機整體,擁有清晰的結構,從學習的角度來説,更是如此。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提升、發展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根據高中學習特點和需要,高中數學內容將突出三條貫穿始終的內容主線:函數及應用、幾何與代數、統計與概率。數學建模與數學探究是另一條貫穿始終的主線。另外,還應將數學文化滲透在高中課程內容中。抓住這些貫穿始終的主線,才能反覆感受到抽象、推理(運算)、模型、直觀所起的作用,有效地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提升和發展。

3.體現數學本質的關鍵問題和主要概念、定理、模型、思想方法、應用

在整體認識高中數學內容結構和主線的基礎上,需要進一步深入思考支撐主線的關鍵問題和主要概念、定理、模型、思想方法、應用等。以函數主線為例,首先,抓住以下關鍵問題:整體、全面認識函數概念;深入理解函數性質——整體性質與局部性質;掌握一批基本函數類;把握函數應用;感悟研究函數思想方法;深入理解主要概念、定理、模型、思想方法、應用等,步步深入,逐步提升數學核心素養。

三、基於數學核心素養的數學教學

教什麼,如何教?這是教師教學的永恆課題。基於數學核心素養的教師數學教學,首先要更新觀念。培養並提升核心素養,不能依賴模仿、記憶,更需要理解、感悟,需要主動、自覺,將“學生為本”的理念與教學實際有機結合。

1.整體把握數學課程

基於數學核心素養的數學教學,整體理解數學課程是基礎。高中數學課程是一個有機整體,要整體理解數學課程性質與理念,整體掌握數學課程目標,特別需要整體感悟數學核心素養,整體認識數學課程內容結構—主線—主題—關鍵概念、定理、模型、思想方法、應用,整體設計與實施教學。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會不斷感悟、理解抽象、推理、運算、直觀的作用,得到新的數學模型,改進思維品質,擴大應用範圍,提升關鍵能力,改善思維品質。

2.主題(單元)教學

基於數學核心素養的數學教學,要求教師能從一節一節的教學中跳出來,以“主題(單元)”作為進行教學的基本教學思考對象。可以以“章”作為單元,如將“三角函數”作為教學設計單元;也可以以數學中的重要主題為教學設計單元,如“距離”或“幾何度量關係:距離、角度”等;也可以以數學中通性通法為單元,如“模型與待定係數”等。

這是深度學習的核心,也是深度學習的抓手,也是整體把握數學課程的抓手,可突出本質——數學核心素養,有利於教學方式多樣化,把“教”與“學”結合起來,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有助於提高數學教師專業水平(數學、教育教學理論、實踐),這是數學骨幹教師的基本功,不是教教材,而是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數學。

3.抓住數學本質

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反覆強調:能把書讀厚,又能把書讀薄,讀薄就是抓住本質,抓住重點,抓住本質,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提升數學核心素養。

4.問題引領——發現、提出問題與分析解決問題

在關於數學和數學教育的大討論中,問及在數學和數學教育中什麼最重要時,著名數學家在一篇總結文章中強調“問題是關鍵”,數學概念、定理、模型和應用都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總結形成的。在數學課程目標中,特別強調發展學生髮現、提出問題與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基於數學核心素養的教學中,這也是關注的重點。

5.創設合適情境

創設合適情境是基於數學核心素養教學的另一關注點。首先要對“情境需要”有個全面的認識,包括實際情境、科學情境、數學情境、歷史情境。情境選擇的基本原則是便於理解學習內容和要完成的任務,循序漸進,進而考慮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熱情。

6.掌握學情,加強“會學”指導

“授之於魚,不如授之以漁”是古訓,這與學會學習的理念一致,“會學”比“學會”重要。“會學數學”應包括:閲讀理解、質疑提問、梳理總結、表達交流。

以“數學閲讀理解”為例,需要清楚數學語言由數學自然語言、符號語言、圖形語言組成,它的特點是準確、清晰、簡潔,數學閲讀就要會讀“數學普通話”“符號”“圖形(表格)”。而數學符號、圖形又是一個系統,彼此聯繫,學生不能很快習慣,需要指導,不能太急。數學教師強調“學法指導”,是一個很好的經驗,需要堅持、總結、提升。

如何在數學教育中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是數學教育工作者面臨的新課題。一線數學教師是落實本次高中課程標準修訂的關鍵,教師注重提升自身數學素養,特別是數學核心素養,關注數學內容、數學教學理論、數學教學實踐與數學核心素養的有機結合,直面問題,不斷探索,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數學教育。

讀《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心得體會範文 篇19

以前常説知識無價,任何知識都是有用的,我們應該如飢似渴的加以吸收。根據工作坊要求,我讀了余文森老師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一書。這本書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角度詳細闡述了什麼是核心素養,什麼是學科核心素養,為什麼要從三維目標走向核心素養,課堂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等。通過閲讀,我明確了什麼是真正的核心素養的內涵,也意識到了培養核心素養的重要性。

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主要途徑在教師。學高為師,有好的教師,才有好的教育。教師擁有什麼,才能夠給予學生什麼。教師只擁有知識,就只能給學生知識,唯有智慧啟迪智慧,唯有素養才能培育素養。

文中的第二章就重點提到了這一點。書中是這樣描述的:教師素質是決定教學改革的最終力量和最終依靠,教師素質跟不上,一切教學改革都將流於形式。國小英語課標則描述到,學習和運用英語有助於學生了解不同文化,比較文化異同,汲取文化精華,逐步形成跨文化溝通與交流的意識和能力,學會客觀、理性看待世界,樹立國際視野,涵養家國情懷,堅定文化自信,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學生終身學習、適應未來社會發展奠定基礎。

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我認為新時代的國小英語教師應做到以下兩點:

1.做一名專業知識過硬的教師。

教師不光要熟悉課本的每一句話、每一幅插圖,還要注重加強單元教學的整體性,深入開展語篇研讀,秉持英語學習活動觀組織和實施教學,並引導學生樂學善學。

2.做一名觸類旁通的教師。

“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有一桶水”。現行的國小英語教材更加關注學生生活,注重課本與生活實際的聯繫,因此,在挖掘教材的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教材開始涉及人文、天文、歷史、地理等方面的內容。這就要求國小英語教師不僅僅是英語科目的教師,還要觸類旁通,涉獵廣泛。而在信息時代,知識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數量越來越多,學生能獲得的信息量也更大,因此,教師更要不斷學生,與時俱進,變“一桶水”為“長流水”。

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我們還在不斷的探索中。而努力做一名合格的國小英語教師,則是我們邁出的第一步。

讀《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心得體會範文 篇20

3月16日至3月19日參加了“全國教育名家論壇-----第六屆核心素養下的國小語文課堂教學”培訓觀摩會,執教的專家有:教育部全國中國小教材審查委員楊再隋老師,有全國著名特級教師王崧舟老師,還有一位和藹可親的詩人雪野老師,還有猶如春風化雨般的吳老師。楊再隋老師的理論也是如此的可愛,其中特別強調了核心素養這的很着眼的名詞。

第一天主要聽了楊再隋老師的理論講解,正如主持人雪野老師説的那樣,理論也是很可愛的,確實與會的所有老師聽的很入神,很認真,有的在做筆記,有的在拍照,可見大家對知識渴望,同時也卯足了學習的勁頭。令我最感動的是王崧舟老師的觀摩課《爸爸的花兒落了》這是七年級下冊的課文,講解的對象卻是國小六年級。這還是一篇3500字的小説,但是在王老師的教育下學生很輕鬆的掌握了所學的知識,特別是學生把插敍掌握的十分牢固,王老師也沒有特意的拿出來講解,但是不知不覺中文章的脈絡,目標卻又是清晰的。這點事值得我們一線教師學習的,讓學生從讀中感悟。總之,這一節課十分精彩,恰到好處。其中,我也被文中“英子”的精神所感動,闖練,闖練,英子,這還是父親臨終前對英子的教育,看到了英子從稚嫩走向成熟,從害怕到敢於擔當,到最後的收穫滿滿。從中也體會到了父親的偉大,真是所謂的,父愛如山啊!

我在這裏還想説的是雪野老師,他很有名,我卻初次認識,能聽到如此好的詩情畫意的課,真是幸運。雪野兒童文學家,詩人,兒童詩研究所所長。他所上的《公雞的花花被》課堂氛圍好,老師富有親和力,整節課給人的感覺也好似在讀詩,在欣賞詩。我覺得能把課上的如此絕妙,也實屬厲害了。開始,引導學生什麼是童話?學生們的回答也是很精彩,讓所有的學生暢所欲言,使學生真正的感受詩的偉大,詩的美好,知道現在耳朵旁邊還回蕩着雪野老師的朗誦:公雞的花花被,薄薄的,七彩雲一樣漂亮。

最後,説一説吳琳老師,她是北京教師研修中心的語文教研員。不僅喜歡她的課,還更喜歡她這個人,她説過的一句話也是讓我很是喜歡:“喜歡沿着彎曲的小路慢慢地走,看到很多風景,聽到很多鳥兒的歌聲,遇到一些很有趣的人,寫下一些很美妙的故事.......人生的路就那麼長,急什麼呢?”是啊,正如她所講的《親愛的小魚》這個故事很有趣也很有愛,愛是什麼,愛是陪伴,是呵護,是承諾,是信任。從今天開始愛身邊的每個人,愛學生,愛同事。相互幫助,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吳老師給人的感覺如同媽媽,是那麼慈祥,那麼有愛,耐心的指導,諄諄的教誨。今後的教學之道,希望自己也要努力改變自己,成為學生們的媽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qe6d7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