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選修課心得體會(精選5篇)

選修課心得體會(精選5篇)

選修課心得體會 篇1

通過這學期的《毛澤東與蔣介石》一課的學習,使我對毛澤東與蔣介石這兩位歷史上有名的兩個人物有了重新的認識,同時也讓我重新認識到了戰爭時期他們所做的一些平常在歷史書上面未嘗看到的事。

選修課心得體會(精選5篇)

誰都知道毛澤東與蔣介石是兩位歷史名人。蔣介石雖然具有“文膽”,又有眾多謀士,但是因為他小智大愚,最後他戰勝了很多對手,卻輸給了毛澤東。相反,毛澤東鬥智鬥勇,高明之處就在於他既能從戰略上,又能從理論上制定出一個個具體的長遠的作戰方案,以他的文韜武略戰勝了蔣介石。 紅軍一路西進,向遵義前進。一路上毛澤東隨隊沒有一點發言權,只能受着排擠和打擊。這時,蔣介石派軍隊乘虛而入,準備來個突擊,追剿紅軍。後來,經過紅軍的不斷努力,艱難地突破了敵人的防線,但也損失慘重。在這種情況下,毛澤東建議周恩來開會討論紅軍的去向問題,所以才有了歷史上所稱的“遵義會議”。毛澤東在會上建議得到了大家的支持。紅軍主動撤離遵義城,全面西進。這出乎蔣介石的意料。正當蔣介石對紅軍的行動捉摸不定的時候,紅軍已經三渡赤水河再入川南。緊接着,紅軍四渡赤水河,神速南下,突破烏江,直逼貴陽。爬雪山,過草地,紅軍創造了人間奇蹟。就這樣,毛澤東與蔣介石的較量,蔣介石以失敗告終。

在毛澤東轉戰陝北時,當時也依然受到蔣介石的壓迫,而突如其來的抗日戰爭讓共產黨得以喘息,迅速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而在蔣介石退回中國台灣之後,共產黨也曾來過這麼一次大反擊,企圖消滅國民黨,但由於抗美援朝戰爭的爆發,美國的一百八十度大轉彎也讓國民黨內部最終得以殘喘,所以説,國共兩黨都是受到過的一種公平的待遇,誰也不欠誰。雖説毛澤東在作戰方面更勝一籌,蔣介石急功近利,但兩人的優缺點明顯可以相互補,我相信,這兩人要是生在現代,這肯定會是一個難捨難分的好兄弟。

毛澤東作為一個傑出的軍事家,卻沒有上過一天軍校,他的軍事知識和採用的戰略戰術都是從書本上自學而來的,軍事指揮藝術更多是來源於實踐中、來源於生活中、更來源於血與火殘酷的現實環境中。蔣介石19歲還未滿就懷着“要想國家強盛,必須壯大國家軍事力量”的願望,東渡日本進入東京振武學校留學,接受了正規的現代化陸軍軍事培訓,也就是現在所謂的科班出身。像毛澤東這樣偉大的領袖人物,總是在關鍵的時刻,先發制人,表現出超常人的大智大勇。從選修課中也感受到了毛澤東戰鬥生涯的艱辛坎坷。“只要堅持,成功就是你。”我想它也一定會激勵我永遠前進。

在此感謝老師的細心、認真的給了我們講述毛澤東蔣介石的平時我們不能所不能瞭解到的一些東西,讓我們也重新認識到了這兩位歷史上的偉人。老師,您辛苦了!

選修課心得體會 篇2

京劇,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粹,已經有200多年的歷史,被男女老少傳唱於大街小巷,膾炙人口的名段和眾多名家名旦在歷史上留下了精彩而絢麗的一筆。然而,古老文化的逐漸隕落已是即成的事實,在流行元素的衝擊下,京劇、民樂、詩詞歌賦等等精神財富正在被越來越多——尤其是年輕一代——所遺忘,這無疑是一種國家精神文化的斷層與流失。所以作為一個新時代的年輕人,作為一個大學生、一箇中國人,我個人認為“京劇欣賞”應該作為必選課列入大學生素質教育體系,以避免出現外國友人組團研究“生、旦、淨、醜”,而中國學子卻分不清梅蘭芳是男是女這類型令人哭笑不得的文化問題。 在本學期選修京劇欣賞課程之前,我對京劇最直接深刻的印象還停留在幼年時期在電視上看到的京劇選段。猶記得當時老一輩人對京劇狂熱追捧,逢戲必看、逢曲必聽,隨便一人都能哼唱兩句,而對於我們這些孩子來説,京劇則猶如外星語言,艱澀難懂不説,曲調還一成不變,真是聽之無味,無聊之極。

然而就如所有的學問一般,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對於京劇,只有認識它、瞭解它,才能意識到它的美。老師也説,京劇欣賞就在於研究它的“美”。 而這個“美”也體現在了諸多不同的方面。 京劇即為“劇”的一種,便賦予了它鮮明的故事性。京劇較擅長於表現歷史題材的政治和軍事鬥爭,故事大多取自歷史演義和小説話本,比如大家所熟知的“霸王別姬”“貴妃醉酒”“徐策跑城”“智取威虎山”等等,都是依據歷史事實改編而成。也正因為如此,所以

每次在課堂上欣賞精彩片段之前老師都會事先講解故事背景,以便於我們理解京劇唱段所要塑造的人物形象和需要表達的感情。京劇的故事性也為它提供了很大的觀賞性和娛樂性,因而受到各個年齡段票友的喜愛。一部“劇”少不了演員,正所謂“官有七品,教有九流”,京劇行當也有明確的劃分,在“生、旦、淨、醜”四大行之下又有着細緻的分支。每一種行當的個性特點和身份都是相對明確而具體的,女性角色是“旦”,性格特異的男人是“淨”,性格平庸的老生小生屬於“生”,而負責創造喜劇效果的便是“醜”。 獨角唱不出好戲,京劇的四個行當各司其職又互相配合,在豐富角色形象的基礎上創造出華麗多變的舞台效果。

説到行當就不得不提京劇的服裝和臉譜。在全世界眾多的藝術表演形式中,京劇的服裝和臉譜絕對是獨具一格的,絕非其他文化所能企及與模仿的。雖然現代服裝的流行元素千變萬化,卻是越來越不靠譜,而京劇的服裝該大氣時便大氣,該寒酸時就寒酸,“蟒、靠、褶、帔、衣”,什麼人穿什麼樣的衣服,絕對符合人物身份地位、性格形象。再搭配上華麗的紋飾與圖案,比如文臣用的仙鶴、孔雀,武將用的麒麟虎豹、富人用的飛鳥花卉,以及細緻的做工與面料,每一件衣服都可以稱之為藝術品。而臉譜就更不用説了,六分臉、花臉、英雄臉、神仙臉,光是京劇舞台上那一張張奇異的臉就足以讓我們感歎老祖宗的智慧與想象力。像京劇這樣細緻得恨不得武裝到牙齒的藝術表演形式,無怪乎能在歷史的浪潮下歷久彌新。

京劇的輝煌與每一個京劇人台下的汗水和努力是分不開的。古話

説的好,“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京劇在以前是窮人沒有活路才入梨園,想出名、想成角,戲班子裏的苦生活可是日夜顛倒的。京劇講究“四功五法”,手眼身發步和唱唸做打任意一項都不是“隨便練練”就能行的,這是一種功夫,是吃飯的傢伙,名角名旦往台上那麼一站,那就是有名家的範兒,觀眾就只有拍手叫好的份,不服都不行。

説到名家名段,那就得説説京劇的流派了。若細分起來,京劇的流派足有十幾甚至幾十種,梅、程、餘、楊不一而足,每個流派又各有千秋,組成了京劇藝術的大觀園。而各流派又有着自己的代表人物和繼承人,比如譚鑫培、蓋叫天、葉盛蘭等等,要是放到現在那可都是大藝術家,他們不僅傳承了精髓,更將京劇藝術發揚光大,甚至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由衷地希望更多的人——尤其是和我們一樣的年輕人——能熱愛京劇,共同把中國古老而絢麗的文化傳承下去。

選修課心得體會 篇3

晃眼間,一個學期又即將過去了。對於大學生職業核心競爭力這門選修課程,我是很喜歡它的,還記得老師在上第一節課的時候,彷彿就在昨天,場面還是那樣的清晰;特別是從老師制定了嘉應學院在整個廣東省的排名表中,老師講到嘉應學院連年來排名逐漸上升,還講到嘉應是性價比最高的大學!嘉應是我們不二的選擇。

我還是第一次通過網絡來學習課程,老師讓我體驗到網絡學習課程是多麼的便利,而且最主要的是時間不受限制、屬自由型,你只要在每個星期內完成老師分佈的任務就好了。所以老師在每個星期的第一天都會把相關的任務上傳到博客;然後我們只要登錄進去,在課程鏈接的地方下載課件來看,有不懂的就在論壇上發表,之後老師會在論壇上幫你解答問題,這樣真的是太方便了。

從博客上下載的課件,基本上我都看了,那些內容對我現在來説非常的有用,尤其是社交禮儀這節課。課件中講到大學生的一些必備的常識,如交往禮儀之自我介紹、介紹者、握手、名片等;還有就是社會實踐之儀表禮儀,這些對我們大二的學生來説,現在掌握一定的禮儀技巧是必要的,可以為畢業面試做好準備,同時也學習平常的交往禮儀的重要性,從而提升了我個人的文化修養、以及道德修養。促進了我的全面發展。

選修課心得體會 篇4

參加選修課的培訓,是猶豫不決的,一直在想這樣的培訓有沒有效果,會不會有實質性的收穫呢?因而,培訓是抱着懷疑的態度開始的,慢慢開始接受,開始喜歡,受益匪淺。培訓中的專家學者和一線教師的講座,使我對培訓有了重新的定義,也讓我更有一絲的懊惱,無緣參加實地的培訓,只能通過網絡窺見一斑。

這次的新課改對原有的課程設置進行了調整,尤其是選修課程,它鼓勵教師開設開發選修課。我原本認為,由教師來開發選修課,怎麼開,教師有沒有能力開,大學聯考指揮棒不變,選修課會流於形式。但這次培訓使我對選修課程的重要性與開發選修課程的必要性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與瞭解,且他們帶來的優秀選修課的示範展示也對我開設開發選修課有了一定的方向性指導。

通過選修課的培訓,特別喜歡張豐主任介紹的《美國高中課程與教學管理考察報告》以及義亭中學陳校長介紹他們學校的具體作為,很值得借鑑。原先自己讀過《走進美國課堂》一書,對美國教育略知一二。而今張主任的講座,讓我更進一步地瞭解了美國的課堂,也知道我們的新課改正在與國際接軌,不再僅僅注重學生知識的培養,將更多的目光轉移到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興趣愛好的培養上,打破嚴格的師生界限,老師與學生一起學習,一起探討,為解決問題走到一起,真正發揮起教師的主導性作用,促使學生從“被”學習轉變會為要學習,愛學習,為滿足自己的求知慾而努力學習,主動查找資料,自我思考和團體協作。而陳校長的講座則提供了開設選修課的實踐指導,直觀而形象地展示了他們學校老師開設的選修課,也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選修課的開設是有現實意義的,它可以基於當地實際和教師的特長而開設,培養學生的社會生活技能,也可以連接當地的社會經濟文化活動,社會與學校成一家。

對這樣的改革,我是支持的,這也是大勢所趨。我們的人才培養不是為了考大學而是為了走向社會,終身發展,但這樣的改革也是前路漫漫,荊棘密佈,且個人的能力有限,需要社會和學校的幫助,需要團體共同協作

選修課心得體會 篇5

本學期,我選擇了一門大學城公共選修課課程——計算機網絡技術。這門課程,我是來到了信息學院是上課的,短短十來堂課的學習過程使我受益匪淺。不僅計算機專業知識增長了,還認識了許多來自大學城裏其他兄弟院校的同學,更懂得了如何更好的為人處事。

我是來自紡院紡織化學工程系的一名大二學生。在紡院,我的專業是學習家用紡織品設計的,這是一門融工藝設計和美學設計於一體的知識涉及面極廣的專業。一直以來,通過對該行業人才需求的瞭解,我認識到,要想在畢業後能從事與家紡行業相關的工作,我不僅要學習好本專業的知識和能力,還必須對計算機知識有相當程度的瞭解和掌握。因此,在選擇選修課的時候,我毅然在自己的課程選項裏勾了這門課程。

眾所周知,21世紀是一個信息經濟時代。為適應時代的發展,作為一名即將走出校園參加工作的當代大學生,所受的社會壓力將比任何時候都要來得沉重,因此在校期間,我們必須儘可能的利用好學習時間,儘可能地學習更多的知識和能力,學會創新求變,以適應社會的需要。如果想從事與家紡設計相關的行業,那就更需要掌握較全面的計算機知識,因為小到計算機的組裝維修,大到服務器的維護與測試,知道的更多更全面,那麼對於自己以後找工作以及參加工作幫助就越大。在知識經濟時代,沒有一個用人單位會傻到和知識作對,不是麼?

我在讀九年級的時候第一次接觸計算機覺得很新鮮。我清晰的記得,當時有一個清晰的想法,那就是一定要學好計算機。但隨着自己對電腦接觸的不斷深入,對計算機的認識越來越深,特別是進到大學,學習了家用紡織品設計以後。我們做CAD設計,學習了各種辦公軟件,可是在設計和辦公過程中,當遇到一些電腦系統出錯導致文件成果丟失的突發問題時。我才深深地感受到自己計算機知識是多麼的欠缺,自己終歸不是學計算機專業的,對計算機知識的掌握都是零散的,對這些突發問題只能束手無策。於是我暗自發誓,無論如何,以後如果關於計算機的選修課的,我一定要報名。

這次在《計算機網絡》中,我學到了許多知識,許多以前對計算機迷惑的地方。在姜老師的講解和實際演練下我漸漸明白了。

所謂計算機網絡,是指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台計算機及其外部設備,通過通信線路連接起來,在網絡操作系統,網絡管理軟件及網絡通信協議的管理和協調下,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計算機系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o94z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