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講故事心得體會(精選8篇)

講故事心得體會(精選8篇)

講故事心得體會 篇1

講故事是一種幼兒喜聞樂見的教學形式,在語言教學活動中有特定的故事教學,教師通過講解、分析、講述,讓幼兒學習一定的詞彙,提高講述能力,利用故事對幼兒進行教育,同時接受文學薰陶和道德教育。相信通過這種有意義的活動,教師的語言表達將更加得心應手、自然流暢。教師以講故事為載體更能走入幼兒的心靈,成為他們朋友,讓孩子願意和老師作心與心的交流,快樂健康的成長!

講故事心得體會(精選8篇)

為進一步加強我園幼兒教師教學基本功訓練,不斷提高教師的個人綜合素質和教育實踐能力,全面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10月12日在樑華雯園長的組織指導下在幼兒園音樂室舉行了教師教學基本功(講故事)競賽活動。

通過培訓讓我對講故事有了一個更深一層的認識,當我們要講一個故事時首先要先確定這個故事想要表達的東西是什麼,在講故事的過程中知道哪些詞語需要加重語氣,哪些詞語需要肢體語言,故事的情節高低起伏情緒的變化都要根據故事情節來變換。

講故事心得體會 篇2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主要內容。其中,“教學做合一”是“教學合一”發展而形成的。新一輪“課改”在中國小課堂中實行“學進去講出來的教學方式”(簡稱“學講課堂”),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要方式,以小組合作學習為主要形式,積極倡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近幾年,按照新課改要求,依據陶行知“教學做合一”的教育理論,筆者在國小數學教學活動中,積極探索實施“學講課堂”的教學形式,深刻理解“學講課堂”的內涵,聯繫生活實際,注重培養學生主動思考、動手實踐和集體合作的能力,不斷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抓好自主先學,打牢“學講課堂”基礎

“教學做合一”理論指導下的“學講”課堂,主要包括自主先學、小組合作學習討論、交流展示、質疑拓展、檢測反饋、小結反思等教學環節。其中,自主先學是所有環節的基礎。為此,必須根據教學內容的要求和學科特點,精心設計問題的情景、形式和預習的過程、方法,充分預測不同學生在預習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困難並提出相應的對策,還要向學生提供必要的課程資源和信息線索。

1、運用微課,做好課前引領。課前精心備課,備課標、備教材、備學生,編制出具體的預習提綱,再根據教學內容製作時長約5~8分鐘的微課,通過這些片段,營造一個真實的“微教學資源環境”,力求問題聚焦,將教學的重點、難點、考點、疑點等精彩片段錄製下來,作為學生自主先學的參考。

2、結合實際,設計自主導學單。根據微課內容和基本學情,設計出簡單有效的自主學習單,重點是教學的目標、重點、難點和過程、方法等,以問題的形式引導學生自學。如在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時,設計了以下自主學習單:問題一,根據實物回答下列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①想一想:長方體的面是什麼形狀?②摸一摸:長方體的面面相交的部分,這樣的邊一共有幾個?③指一指:長方體的邊與邊相交的部分,這樣的點一共有幾個?問題二,拿一個長方體和一個正方體的實物來觀察,想一想:它們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比一比:長方體或正方體,它們的哪些面的大小相等?量一量,哪些稜的長度相等?

3、自主先學,掌握知識框架與疑難點。在微課和自主學習單的引領下,學生通過自主先學,不但可以基本掌握本節課內容的學習目標,明確學習的重點和難點,把握本課節內容的基本框架,自行解決導學單上所給出的簡單問題,而且可以發現一些共性問題,經過整合帶入小組合作環節集中解決。如在學習“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認識”時,從提供的導學單上,學生基本上都能夠根據給出的模型説出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但尚不能形成一定的知識體系。如學生1: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有6個面、12條稜、8個頂點;學生2:長方體是由6個長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且相對的面完全相同;學生3:正方體是由6個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這時教師只要稍加引導,就可以形成本節課完整的知識結構,使學生易於理解和掌握。

二、突出小組合作,扭住“學講課堂”關鍵

“學講課堂”的精髓是實踐與自主,而讓學生“動”起來,有效地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才是“學講課堂”的核心。為此,必須在教學活動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突出小組合作學習,積極營造動腦(預習階段)、動手(展示階段)、動口(交流階段)的“三動”課堂,真正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

1、動腦思考,多元發展。多元智能理論告訴我們:學生的智能組合方式存在差異,有着各自的優勢領域,不同智能的學生在活動學習中可各得其所。因此,在設計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提綱時,要充分尊重每個學生、每個小組在認知、經驗、興趣、能力等傾向上的差異,從而設計、開發出不同層次的探究活動,鼓勵各小組以自己的方式參與活動,既可以共同研討,也可以由組內小老師將任務分配給不同同學,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主動性,然後在組內進行整合,從而實現所有學生的多元發展。

2、動手操作,釋放魅力。重視小組合作學習的動手操作、親身實踐,引導各小組學生大膽地進行操作、嘗試,在獨立操作與體驗中深化認識,促進情感體驗與思維認知的協調發展,特別是一些有趣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更需要安排充足的時間,指導他們去主動探究,這樣才能有更深刻的體驗。如蘇教版五年級上冊“找規律”,探索用火柴棍拼成三角形排成一排,如果圖形中含有1,2,3或4個三角形,分別需要多少根火柴棍?如果圖形中有N個三角形,又需要多少根火柴棍???12枚棋子排成一排,每次取一枚棋子有幾種取法?每次取2個、3個呢?利用魔方探索1面、2面、3面塗色的小正方體的活動??面對這些取材於生活、隨處可見的教學例題,學生喜歡像小時候玩遊戲一樣,自己擺一擺,看一看,算一算,找出答案,摸索出規律,不但能夠非常輕鬆地完成教學活動,而且能讓學生真切地體驗到動手操作的成就感,這會讓他們在以後的探究學習中越走越遠。

3、動口交流,張揚個性。交流是對知識的遷移運用,對感悟的提煉提升,是知識的昇華、成果的展示。筆者以試卷或紙條的形式,首先檢查每組學生對學習任務的掌握情況,然後根據不同情況,確定小組交流的形式與內容。既可以是每個小組指派一名代表“登台”講解,也可以指派幾名代表共同“表演”,同組的其他同學可隨時補充,其他組的同學也可以隨時舉手發言,進行切磋,甚至反駁。並利用“兵教兵”“兵練兵”“兵強兵”等辦法,鼓勵較弱學生小組內同學主動向優等生拜師學藝,不讓一名弱者掉隊。在這樣的氛圍下,所有小組、所有學生都會敢説、敢問、敢演、敢答,個個都可以張揚自己的個性,充分釋放其內在潛能。

三、師生共同成長,分享“學講課堂”成果

學生也可以當老師!“老師”這一形象對孩子來説,高大、神聖!學生一旦當上“老師”,哪怕只是一節課、甚至一分鐘,都會無比自豪,從而以極其愉快的心境學習、思考,獲得知識並傳授給其他同學,以榜樣的心態體驗成功和自信。“學講課堂”,要求同學輪流擔任“老師”,從而讓更多的學生與老師一起,分享“學講課堂”成果。

1、樹立榜樣,培養學生自信。在小組合作和班組交流時,採取了指定“老師”或輪流擔任“老師”的方式。一方面,擔任“老師”的學生在成功的激勵下信心更足;另一方面,暫時尚未擔任“老師”的學生,通過與已經擔任“老師”的同學比較,感到成功離自己並不遙遠,從而激發起自信心。特別是一些平時不愛發言和膽小內向的學生,利用“學講課堂”鼓勵他們也上台露一手,使每一名學生都能發現自身的閃光點,感覺到“我是一個好學生,我也能成功”。

2、取材生活,激發學習熱情。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學生的發展,如果不能做到“樂學”,學生對上課缺乏興趣,學習就會被動,效果也就不會如人意。為此,必須從孩子日常生活中取材,從孩子的思維角度,激起其學習興趣。在教學“表面塗色的正方體”時,我出示了事先準備好的8個小魔方,每小組1個,學生一看就興奮了!藉着孩子們的開心、好奇,開始了這節課的教學。孩子們在小組內摸摸、看看、想想,根據組成魔方的27個小立方塊,讓孩子們憑經驗和直覺,由各小組合作討論提出:1面塗色的小正方體的個數?2面塗色的小正方體的個數?3面塗色的小正方體的個數?問題一經提出,各小組便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探究,並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步總結出本節課的重點。

3、精確提煉,分享學習成果。新課改下的“學講課堂”,是全體學生的課堂,他們可以大聲討論問題,也可以隨時舉手向教師發問,課堂氣氛寬鬆和諧,學生心理自由放鬆充分體驗到學習的愉悦和幸福,課堂是他們的舞台,他們在享受學習,享受友誼,享受成長,享受快樂。因此,在課堂最後的反思小結階段,教師必須充分尊重每個學生和各小組合作的學習成果,做到“三不講”:學生已經學會的不講,學生自己能夠講出來的不講,在班、組展示和交流時已經發言的不講。老師小結時,只講易混點、易錯點、易漏點,既鼓勵和維護了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又保證了學習內容的系統性和完整性,促進“學講課堂”發展。

在“學講課堂”上,學生的“我參與,我快樂,我自信,我成長”,取代了教師的“我的課堂,我的教學對象,我的執行教案,我的教學成績”,充滿活力和成就感的學生及小組,取代了教師的一個個“傳統的課堂”,教師也是學生,學生也是教師,有形講台被無形拆除,真正實現了“學進去,講出來”,鍛鍊了學生主動思考、動手實踐和集體合作等能力,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講故事心得體會 篇3

“鳥欲高飛是振翅,人求上進是讀書”、“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裏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裏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本週是南光城市花園幼兒園開展爸爸媽媽講故事的日子,我很榮幸成為其中一員,通過與中(二)班小朋友面對面的交流,讓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閲讀的力量,更加真切地意識閲讀的重要,更加堅定地堅持親子閲讀這門必修課。

本次講故事活動我帶給小朋友的故事是《小蜈蚣穿鞋》,故事中的小蜈蚣因為攀比、任性地讓媽媽從商店買了100雙走起來會叫的吱吱鞋並要求穿着去上學,結果不僅上學遲到了,還浪費了許多家人寶貴的時間。從這個故事中我告訴小朋友們不能因為喜歡就買一大堆自己並不需要的東西,小朋友們都聽得很認真,在互動環節,踴躍發言,體現出了好故事的重要的教育意義。

書是我們重要的知已、夥伴,是親子閲讀、親情互動、培養孩子形成良好的閲讀習慣的重要工具。與孩子一起閲讀不僅是分享知識,同時也增長了知識,鍛鍊了思維能力,為以後孩子的寫作水平打下基礎。

閲讀不僅是一種很好的休閒方式,還可以營造書香家庭的環境,讓孩子生活在書的啟迪和智慧中,久而久這,孩子就會愛上書。

一旦養成了讀書的好習慣,就等於給孩子的生活裝了一台發動機,為孩子一生種下希望的種子,希望小朋友們以書為友,與書為伴,在讀書中快樂健康的成長。

媽媽

20xx年3月27日

講故事心得體會 篇4

這個學期我們班設立了“文學欣賞” 這一項。孩子們的世界是童真的世界,故事展現給他們特殊的窗口,讓孩子們透過窗口學習到真、善、美,也瞭解到假、惡、醜。我把故事分為童話、神話、寓言、幽默故事、成語故事等幾類,每天穿插着講給孩子們聽。孩子們當然是愛聽故事的,尤其是一些經典的中外名篇,成語故事是百聽不厭。對於那些他們接觸不多的故事,如:古希臘神話故事、一千零一夜故事、古代成語故事等等,孩子們表現了極大的熱情,認真傾聽,聽完後還會提出各種稀奇古怪的問題。我用動聽的聲音為孩子們講故事,用包容的耐心回答他們的問題,我帶領孩子遨遊在故事的海洋中,任心情飛翔、任思想奔跑。只要一聽故事,再調皮的孩子也會乖乖地坐好,每一張小臉都面向着我,每一雙眼睛都凝望着我,那種感覺好極了,那種氛圍美極了。

給孩子們講故事,還在無形中給孩子們上了思想品德課,因為無需老師再絮言,孩子們會自覺地以故事為榜樣,形成好習慣,改掉壞毛病。給孩子講故事,好處多多,何樂而不為?

講故事心得體會 篇5

我家孩子叫李希麟,在江陰市城中中心幼兒園中四班上學。轉眼,孩子已經6歲,看着孩子的不斷成長,感受着孩子每天的歡笑,傾聽着孩子的煩惱,內心深刻體會到為人父母的喜悦和責任。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長和學校的共同培養。

作為家長,我們都知道讀書不僅可以豐富知識,還可以讓人變得充實而快樂,變得積極向上。讀書可以豐富內心,完善自我,從小培養讀書的興趣,從而學會表達,學會分享故事,讓小小心靈日漸豐富,讓他的內心接受真善美的薰陶,是一個不錯的習慣。

我家孩子是個很喜歡説話的小朋友。從2歲開始,我就給孩子訂閲了《嬰兒畫報》。晚上7點半左右,我和孩子就躺在牀上,靜靜地開始分享故事。牀頭櫃上堆積了很多孩子的書,在孩子的房間,要保證有他觸手可及的書籍,讓他養成用看書來打發時間的習慣。隨着年齡的增加,孩子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自己先翻閲一些,雖認字不多,可他還是饒有興致地看着那些圖畫。他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遇到不明白地總是要充滿期盼地看着媽媽,希望媽媽給出滿意的答案。從《幼兒畫報》、《嘟嘟熊的故事》、《365天故事》、《成語故事》、《托馬斯和他的朋友們》等,雖然聽過的故事數目不多,可是孩子養成了睡覺前讀書的好習慣,他的求知慾望被激發了,對各種類型的故事都充滿了好奇和追求。在孩子的鼓勵下,媽媽特希望自己是個配音演員,能擁有不同的聲音,掌控故事裏不同的人物發出的聲音和語調。有的時候,媽媽累了,就通過電腦搜索故事,讓孩子自己聆聽。他也樂於接受,並且在選擇中找到愛聽的、感興趣的故事。我們知道故事都滲透着很多的知識,比如節日,生活常識,交往禮儀,行為習慣,科學知識等,孩子通過形象的畫面,生動地語言,學會了自主學習,有時雖不能全部理解和吸收,但是長期聆聽下來,記憶力增強了,知識日漸累積,孩子的語言詞彙豐富了,有了初步的世界觀,能夠辨別一些是非對錯,還會把故事中的知識用到生活中,轉變為自己的知識。

和孩子講故事的時間是我和他每天晚上最為靜心談話的時候,通過這個過程,我既瞭解了孩子一天的心情,得到了他的反饋信息,獲得了和他親密交談互動的機會。下面就給兒子講故事,講一點心得,和大家分享,歡迎老師和家長參與討論。

—、孩子閲讀不怕重複,不要求多求新。

要選擇好的閲讀材料,能吸引孩子興趣是前提。我通常選擇語言生動的,圖片形象的,有趣樂觀的、充滿現實生活氣息、有教育意義的故事講給兒子聽。每個階段,會按照孩子的心情和發展換些故事類型,這樣可以增加孩子對很多學科的興趣。我兒子對地理,歷史,音樂都很感興趣。媽媽主要講文科類的故事,爸爸主要講理科類的故事。通過這些故事,孩子小小的心裏對新的知識充滿渴望,形成一定的人生觀,能夠有籠統的是非對錯概念。重複不是浪費時間,有時遇到孩子喜歡,一個故事多講幾遍,講幾天都是可以的,通過慢慢滲透,細細品味,孩子在思考中逐漸領會,愛聽我們就可以重複。

二、根據孩子的缺點和壞習慣,通過類似故事達到教育目的。

孩子有些任性,經常會發脾氣,不懂禮貌,不聽話。這時候我就找類似行為習慣方面的故事和他分享,讓他能在聆聽故事的時候,分析故事人物個性,“故事裏的小動物或是人物,誰做得對,誰又做得不對,應該向故事裏面的小動物或是人物學習什麼?”通過這樣的問話旁敲側擊的的問問孩子,每天有什麼收穫,有什麼開心的事情,有什麼不開心的事情,或者説説乾的不好的事情,只要誠實,不給予過多指責。孩子敞開心扉,家長就多了了解孩子的機會。可孩子畢竟還只是孩子,有時孩子對自己的錯誤當時領會了,過後就忘記了,沒有真正記住。這時需要我們家長不斷地灌輸和引導,在不傷孩子自尊心的前提下,讓他慢慢接受生活中的變化和自己的不足。純粹教條的説教孩子不服,很多時候也行不通。對於孩子來説,正確適當表揚與鼓勵和發現他的優點最利於他的健康成長。孩子需要認同感,我們作為家長,將在他成長過程中不斷地觀察和總結教育方式,給予他適當地幫助,切勿用力過猛。

三、複述故事

先讓孩子看圖畫、聽故事。可以讓孩子一邊看畫,一邊有感情地朗讀給孩子聽,要掌握語速和語調,對於故事裏的不同角色説的話,可以用不同的聲調,這樣更能感染孩子。朗讀時還要注意,有些詞彙孩子可能不理解,家長要加入通俗的話或適當地比喻作些解釋。孩子對故事的內容比較熟悉了,就可以讓孩子自己來複述這個故事。由於故事的文字比較長,孩子不可能一下子完全講下來,家長不要急於求成,可以分幾個步驟。開始先採用提問的方式,家長問一句,孩子講一句,一問一答,講完這個故事。然後再用“接龍”的方式,家長和孩子一起講,父母講一小段,孩子講一小段,直到最後孩子能完整地把故事講出來。這樣的方式不光能培養孩子的記憶力、語言表達能力,在家長和孩子的“親子共讀”過程中,還可以增強母子、父子間的親和力。

四、留下一點點疑惑。

孩子閲讀的很多書,都是有連續性的,越是好的故事,意境越是無窮的,孩子的學習興趣也越大。每天選擇幾頁作為學習內容,留點懸念,激發孩子的求知慾。每天講到哪兒,都讓他記住。第二天開始講時,可以先問問他:“昨天講到哪兒了?今天要從哪裏開始呀?什麼內容呢?”看看孩子有沒有記住。長期這樣訓練,可以有效提升孩子的記憶力。同時,隨着學習的深入,知識的累積,可以慢慢培養孩子編故事的能力。讓孩子自己分析、想像,把故事續編下去。這種訓練可以發展孩子的想像力和思維能力。在這個能力訓練的同時,我們家長要珍惜和孩子相處的時間,帶孩子融入生活,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交往能力,感受自然,感受風景,用孩子的心看待身邊的花草樹木,引領他們瞭解自然,認識社會。

讀書可以增加一個人的底氣,塑造一個人的知識結構和舉止修養。多一些時間和孩子閲讀,多一些時間和孩子分享,是培養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的最好方法,聆聽故事,講述故事,孩子在故事中完善知識,在表達中消化知識,鍛鍊表達能力。好習慣受用一生,願我們和孩子一起聆聽故事,一起成長!

講故事心得體會 篇6

作為家長,我們都知道閲讀的重要性,讀書不僅可豐富知識,更可能讓人變得快樂,積極向上。

所以在孩子 兩、三歲時,我就買來了磁帶,每天放給孩子聽,這時候孩子特別安靜,孩子的記憶力是驚人的,你給她什麼都能接受。漸漸地,她便能一字不差地倒背如流。

磁帶聽膩了,我就買來書籍讀給她聽,書上生動多彩的畫面吸引着她,對書非常喜歡,產生了深厚的讀書興趣。每天下班回家,她總是纏着我給她講書中的故事。

於是我每天給孩子讀10分鐘的故事,發現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詞彙量都有了明顯的增長。後來她自己看到圖書上的動物和人物的表情,便能直接説出故事情節。漸漸地,就培養了屈昱涵讀書的興趣和講故事的願望。

在平時講故事時,我會告訴她認真地聽,給她提一些問題,和她一起思考故事的內容,分析事件的起因,這樣既鍛鍊了孩子的思維能力,同時也是滿足孩子好奇心和了解新鮮事物的一個極好途徑。

積極地讓孩子多説,多講是為了培養的語言表達能力。孩子會時不時地冒出幾句小大人一樣的話,還會用上“像…..一樣、勇敢、堅定、不怕困難”等詞彙,這和她長期的聽故事和閲讀是分不開的。

在和孩子一起閲讀的過程中,我也有一些心得,孩子3、4歲時,聽故事應短小、情節簡單,最好有適當的重複,角色也要少;5、6歲的孩子抽象思維開始萌芽,理解能力提高,故事可以篇幅稍長,情節曲折的,而且內容和範圍也要擴大,這樣能開闊他們的眼界和思維。

孩子入幼兒園了,她會講的故事有了用武之地。老師知道她會講故事,就請她給小朋友們講,當她的故事贏得老師和小朋友的掌聲時,她講故事的願望更

強了,她會主動和老師説能:“老師,我想給小朋友講個故事”有時,講的不夠流利時,她會回到家中,再看書,再講,只為給小朋友講更好聽的故事。

在給小朋友講故事的過程中,孩子當眾表達的能力更強了,在眾人面前説話很有自信,也更開朗。以前孩子講故事,故事講的不夠生動,通過參加“故事大王”比賽和“親子故事會”老師先給孩子生動地講故事

讓孩子體會不同的角色,回到家中我指導孩子,孩子會主動地講故事的時候,請我們做評委。現在孩子在講故事的時候,很注意角色的語言,語言生動,得到是掌聲和聽眾開心的笑。

多一些時間和孩子一起閲讀,多和孩子一起朗讀,是培養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的最好辦法。願我們和孩子一起進步 ,共同成長。

講故事心得體會 篇7

“鳥欲高飛是振翅,人求上進是讀書”、“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裏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裏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

本週是南光城市花園幼兒園開展爸爸媽媽講故事的日子,我很榮幸成為其中一員,通過與中(二)班小朋友面對面的交流,讓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閲讀的力量,更加真切地意識閲讀的重要,更加堅定地堅持親子閲讀這門必修課。

本次講故事活動我帶給小朋友的故事是《小蜈蚣穿鞋》,故事中的小蜈蚣因為攀比、任性地讓媽媽從商店買了100雙走起來會叫的吱吱鞋並要求穿着去上學,結果不僅上學遲到了,還浪費了許多家人寶貴的時間。

從這個故事中我告訴小朋友們不能因為喜歡就買一大堆自己並不需要的東西,小朋友們都聽得很認真,在互動環節,踴躍發言,體現出了好故事的重要的教育意義。

書是我們重要的知已、夥伴,是親子閲讀、親情互動、培養孩子形成良好的閲讀習慣的重要工具。與孩子一起閲讀不僅是分享知識,同時也增長了知識,

鍛鍊了思維能力,為以後孩子的寫作水平打下基礎。

閲讀不僅是一種很好的休閒方式,還可以營造書香家庭的環境,讓孩子生活在書的啟迪和智慧中,久而久這,孩子就會愛上書。

一旦養成了讀書的好習慣,就等於給孩子的生活裝了一台發動機,為孩子一生種下希望的種子,希望小朋友們以書為友,與書為伴,在讀書中快樂健康的成長。

講故事心得體會 篇8

夏天是萬物欣欣向榮生長的季節,也是充滿希望的季節。,我在領導的安排下,觀摩了老師們的講故事大賽。這對於剛踏上工作崗位的我來説的確是個難得的學習機會,我也格外的重視,每一個老師的故事都認真的聽,每一位老師的故事都讓我受益匪淺,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語言豐富 聲音的模仿到位

幾乎每一位老師在講故事的時候語言都特別的生動形象。講故事的過程中提到了好多的小動物,好多的人物,每一位老師幾乎都能把自己故事中的提及到的角色模仿的惟妙惟肖,讓我們這些成年人聽了都覺得特別的有意思,我想孩子們聽了會更加的覺得有趣。

二、帶有動作 角色扮演逼真

對於故事中的好多動物,好多人物的扮演相當的形象逼真。例如,講到小猴子的時候,面目表情特別特別的像,會讓人馬上就聯想到西遊記裏面猴子的感覺,講到大獅子的時候就會讓你感受到森林之王的氣魄。

但是,不足之處還是有的,不知道是因為準備不足還是過於緊張,有部分老師經常出現忘記故事的內容,手不知道要放哪,還有就是帶有口頭語,故事講的不連貫。

通過這次的觀摩,讓我學到了很多,在以後的工作過程中,

要吸取老師們的優點,在講故事的時候,要做到聲情並茂,進行角色扮演,讓孩子們被故事所吸引,而不是照本宣科,敷衍了事。不能小看了每一個故事,不能錯過每一次機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mg3nl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