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城市化背景協調心得體會(精選11篇)

城市化背景協調心得體會(精選11篇)

城市化背景協調心得體會 篇1

“中國共產黨第xx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20xx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重要講話,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對今後五年經濟社會發展作出全面部署。

城市化背景協調心得體會(精選11篇)

10月29日《中國共產黨第xx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公報》對外發布(以下簡稱xx屆五中全會公報);11月3日《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對外發布(以下簡稱“十三五”規劃建議)。

近日,認真研讀xx屆五中全會公報和“十三五”規劃建議,感觸很深!

xx屆五中全會強調: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破解發展難題,厚植髮展優勢,必須牢固樹立並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

“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個詞十個字精準的概括了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理念!

最近社會各界在認真學習、熱烈討論xx屆五中全會公報和“十三五”規劃建議,專家學者也從不同的角度解讀xx屆五中全會公報和“十三五”規劃建議,我沒有深厚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只是聯繫所從事的新聞出版廣播電視行業,談談自己的學習體會。

研讀xx屆五中全會公報和“十三五”規劃建議,結合自己的體會和工作談了談自己的感受,理論基礎和寫作水平有限,請多指教。

xx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發展,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十三五”規劃建議則指出:“十三五”要堅持創新發展,着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

近年新聞出版行業發展迅速,根據《20xx年新聞出版產業分析報告》的數據顯示:20xx年全國出版、印刷和發行服務實現營業收入 19967.1億元,較20xx年增加1720.7億元,增長9.4%!

一個行業的良性發展必然是不斷創新的過程,新聞出版行業正是在不斷創新中鞏固已有成績、拓展新成績。“互聯網+”時代,人們的閲讀習慣在改變,閲讀方式在改變,閲讀要求在改變,新聞出版工作者更要積極的融入數字時代,拓寬思路,滿足人們在“互聯網+”時代的閲讀要求與體驗。

説到“創新”,可能大家會覺得好高深好複雜,其實“創新”沒那麼多理論或難度。我一直認為什麼是“創新”?“創新”就是在已有的基礎上拓展新內容新模式新技術,當然,有些“創新”還是需要從零開始的。所以,我理解的“創新”就是融會貫通、互聯互通。

比如,我們的科技期刊,受眾面窄、專業性強、經營乏力,那我們就要思考科技期刊如何創新經營、創新發行。“互聯網+”時代,科技期刊的創新首先要圍繞如何與新媒體融合發展做文章。通過自建網站,打造科技期刊的數字化出版平台;通過兩微(微博、微信),打造科技期刊的新媒體宣傳推廣平台;通過數字出版項目,打造科技期刊的網絡綜合開發平台等等,這些都是創新!

新聞出版行業的“創新發展”即要看內又要看外,看內是指從行業自身尋找創新點;看外則跨界合作,與文化創意、電子商務、金融、旅遊等行業合作,探索新的合作與經營模式。

xx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協調發展,必須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係,重點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在增強國家硬實力的同時注重提升國家軟實力,不斷增強發展整體性。

“十三五”規劃建議則指出:“十三五”要堅持協調發展,着力形成平衡發展結構。

“協調”,存在於生活中,也存在於行業的發展中。“互聯網+”時代,作為新聞出版行業的工作者我們不能“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為做好書”。在堅持出版質量的前提下,我們要考慮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協調發展。

還是以科技期刊為例,這裏面的“協調”有幾層意義。

一是要協調科技期刊與所屬行業的發展相統一。要做好所屬行業的參謀作用、前瞻作用、實踐作用,要打造所屬行業科技期刊的品牌優勢與形象。

二是要協調科技期刊與新媒體的融合發展。千萬不要小瞧新媒體,傳統媒體的優勢在於“內容為王”,而新媒體的優勢在於及時、精確的傳播速度與推廣。

三是要協調科技期刊與“互聯網+”時代人們的閲讀新趨勢。紙質版的科技期刊要保證學術質量,同時為適應“互聯網+”時代人們的閲讀習慣,在數字化方面我們要化繁為簡,即在新媒體發展的資訊要篇幅短、內容精、形式活。

四是要協調科技期刊與其他行業合作發展。“互聯網+”時代,各行各業的發展不在是單一的獨立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元化合作模式。科技期刊要想長遠發展,一定要打破思想束縛,跨界合作。

xx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綠色發展,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可持續發展,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新貢獻。

“十三五”規劃建議則指出:堅持綠色發展,着力改善生態環境。

“綠色發展”是近年國家大力倡導的發展理念,也是我們今後在經濟社會發展方面要大力推進的。

之前我們一直在高速發展中忽略了“綠色”的重要性,現在我們要及時改進,堅持綠色發展。

科技期刊也是要堅持綠色發展的,比如我們的雜誌用紙、印刷都要合乎綠色發展的要求。我們要積極倡導“無紙化辦公”,要在雜誌上、網站上發佈愛護自然的公益廣告,要踐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理念。

xx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開放發展,必須順應我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趨勢,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公共產品供給,提高我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構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

“十三五”規劃建議則指出:堅持開放發展,着力實現合作共贏。

“互聯網+”時代,全球一體化,固步自封,只會讓自己越來越失去方向。堅持開放發展不僅是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前提,也是新聞出版行業發展的前提。

科技期刊要通過國際合作,實現“走出去”,提高我國科技期刊在國際上的話語權、權威性。合作才能共贏,我們要積極的與各國科技期刊、科技機構合作,實現多方位的創新合作。

xx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共享發展,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增強發展動力,增進人民團結,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十三五”規劃建議則指出:堅持共享發展,着力增進人民福祉。

大家的努力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因此發展的成果是屬於大家的,所以我們要“共享發展”成果,通過“共享發展”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

對科技期刊而言,我們要通過多種形式實現經濟收益的提高,通過科學合理的分配製度實現從業者的收入逐步 增 高,通過跨界合作、創新經營實現科技期刊品牌價值的提升。

城市化背景協調心得體會 篇2

黨的xx屆三中全會通過的《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把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作為必須遵循的重大原則之一,提出統籌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建設,強調建立促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制度,要求堅持走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發揮好大中城市對農村的輻射帶動作用,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形成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互促共進機制。

信陽作為經濟欠發達的地區,應全面貫徹《決定》要求,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把城鎮化作為加快工業化、農業現代化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重要途徑,努力打造城鎮這一承載工商業發展的載體、藴含文化的容器,構建信陽加快發展的大舞台,提高城鎮化水平,加快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大力推動城鄉統籌發展,促進經濟又快又好發展和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

城鎮化是人口由農村向城市遷移聚集的過程,同時又表現為地域景觀的變化、產業結構的轉變、生產生活方式的變革,是人口、地域、社會經濟組織形式和生產生活方式由傳統落後的鄉村型社會向現代城市社會轉化的多方面內容綜合統一的過程,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進步的主要反映和重要標誌。

一、統籌發展,彰顯特色,是推進城鎮化的重要基礎。

其它各縣城應努力建成各具特色的小城市。如新縣縣城應圍繞“藍天綠水紅城”建設作旅遊文章,淮濱縣城應圍繞“打響淮河牌,做好水文章”,商城縣應圍繞建設桂花城目標等等。要以硬件建設為重點,配套完善基礎設施,打造縣域經濟發展的平台,建設不同的特色城市。

實施“千村百鎮(鄉)”建設,加強村鎮建設。要結合實際開展試點和創建“中州名鎮”、“四類鄉鎮”等活動,建一批明星城鎮,推動小城鎮建設;以“三清”、“四化”、“五改”為主要內容,加強村莊治理,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通過不斷加強村鎮建設工作,加大村鎮基礎設施投入,迅速增強城鎮綜合功能、吸引力和輻射力,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

二、科學定位,合理佈局,是推進城鎮化的重要前提

市三次黨代會提出的到20xx年建成“雙百”城市目標,實現由欠發達中等城市向現代區域性中心城市的跨越的戰略目標,找準了推進城鎮化的定位和方向。應緊緊抓住國家中部崛起等戰略和高速公路、鐵路、能源等國家級重點工程建設帶來的新的歷史機遇,發揮區位、交通、生態、資源等優勢,從經濟、社會、環境、文化等方面全面推進城鎮化進程,奮力推進中等城市向區域性中心城市跨越,努力在鄭州、西安、合肥、武漢四大城市輻射圈的交匯處營造中部崛起的新支點,形成以信陽為中心,以潢川、固始為次中心,以交通幹線為發展軸的城市佈局框架,建立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佈局合理、等級協調、功能完善的城鎮體系、區域經濟帶動中心。

三、科學管理,塑造形象,是推進城鎮化的重要手段

通過不斷創新管理體制,改革管理手段,加大管理力度,加強對居民的城市意識和社會公德教育,規範城鎮居民的行為,提高羣眾文明素質和自我管理能力,營造人人蔘與的城市管理氛圍。以打造中國茶都辦節慶、開展“六城聯創”等活動為載體,以建設宜居城市和節約型城市為目標,大力實施城市美化、亮化和綠化工程,集中整治主次幹道、背街小巷、內河,興建廣場、遊園、綠地和文化、教育、體育、衞生設施,不斷改善人居環境,彰顯城市個性,體現人文關懷,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

四、強化領導,更新觀念,是推進城鎮化的重要保證

在推進城市化進程中,必須採取有力措施。一是要認識到位,應全面加深理解城鎮化對工業化、農業現代化的推動作用,對解決“三農問題”的治本成效和對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意義。二是要領導到位,應成立以各級政府主要領導同志為組長的城鎮化工作領導小組,形成城鎮化工作合力。三是要把城鎮化納入政府目標管理,加強監控,強力推動。四是要重點突出,採取搞好城鄉規劃修編;搞活城鎮經濟,增強城鎮發展後勁;拓寬投資渠道,探索城鎮建設新路;整合行政區域,優化配置城鎮化發展資源;完善基礎設施,夯實城鎮化發展基礎等措施。

五、多頭並舉,改革創新,是推進城鎮化的重要措施

城市(鎮)應發揮市場機制作用,以市場化帶動城鎮化,按照市場經濟規律,走以城鎮建城鎮、以城鎮興城鎮路子,逐步建立起多形式、多層次、多渠道的投入機制,快速推進城鎮化進程。要把城鎮規劃、建設、管理、發展的全過程都貫穿着經營意識,從整體上運作城鎮經濟,使資源配置從城鎮的內部轉向更大區域範圍。綜合運用城鎮的土地資源、地域空間、城鎮功能、經濟容量、城鎮環境、城鎮形象等經營要素,實現資源配置和效益的最大化、最優化。統籌推進道路、供排水、園林綠地等城鎮基礎設施和工業、商業、住宅及學校、醫院、文化、體育等公益性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城鄉基礎設施,打牢產業基礎,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

不斷髮展城鎮經濟,為推進城鎮化提供強有力的產業支撐。應充分利用建設工業園區、特色產業基地、現有企業嫁接改造、生態農業、綠色農業、城市基礎設施、商貿流通、大市場、大商場、旅遊、文化、教育等,實施全方位招商引資;依託資源優勢,重點扶持發展技術含量高、產業鏈式化、聚集效應大、新創造就業機會多的項目,做大做強信鋼、華豫、華英、羚鋭等能源、治金、食品、製藥、化工、建材重點骨幹企業;加快新型工業化步伐,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旅遊業、文化產業、新型物流企業。

六、重點突出,打造中心,是推進城鎮化的重要條件

着力打造中心城市,發揮好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穩步推進溮河、平橋老城區改造,進行成片開發改造和“城中村”治理,使老城區舊貌換新顏。加快開發建設羊山新區、工業城,加強雞公山、南灣湖等景區建設,完善城市功能日臻,迅速提高城市綜合服務保障能力和承載能力,形成功能分區合理、一市多區的城市格局。

潢川、固始在信陽城鎮體系規劃中定位為次中心城市,未來信陽將形成以中心城區、潢川、固始為三大支撐點,以國道312為軸線的嶄新的“三點一線”經濟隆起帶。兩縣應抓住省級城鎮化重點縣和擴權縣機遇,緊緊圍繞打造區域中等城市目標,加快向中等城市發展。

城市化背景協調心得體會 篇3

黨的xx屆五中全會“建議”中對“堅持協調發展,着力形成平衡發展結構”的論述,強調了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推動城鄉協調發展、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推動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的四大協調發展,這四大協調發展息息相關。

在推動城鄉協調發展上,要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要發展特色縣域經濟與加快培育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鎮,要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要促進城鄉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始終朝着推動城鄉協調發展一體化的方向邁進。

在推動協調發展上,有東部的強勁優勢,有西部大開發的發展優勢,有東西部努力培育若干帶動區域協調發展的增長極的潛能。從而形成東部地區率先發展,西部地區開發和發展的良好互動格局。

在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上,要堅定不移地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與經濟效益相統一,要大力弘揚中華傳統美德。

四個協調發展,猶如中國經濟建設的四駕馬車朝着一個方向前進。站在傳承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的角度,我始終認為當今中國,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中國精神生生不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海納百川。

要用優秀的文化教育人,用優秀的作品鼓舞人,用時代的楷模精神激勵人,中華文明就能勇立潮頭,永立不敗之地。

城市化背景協調心得體會 篇4

10月29日《中國共產黨第xx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公報》對外發布(以下簡稱xx屆五中全會公報);11月3日《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對外發布(以下簡稱“十三五”規劃建議)。

近日,認真研讀xx屆五中全會公報和“十三五”規劃建議,感觸很深!

xx屆五中全會強調: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破解發展難題,厚植髮展優勢,必須牢固樹立並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

“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個詞十個字精準的概括了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理念!

最近社會各界在認真學習、熱烈討論xx屆五中全會公報和“十三五”規劃建議,專家學者也從不同的角度解讀xx屆五中全會公報和“十三五”規劃建議,我沒有深厚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只是聯繫所從事的新聞出版廣播電視行業,談談自己的學習體會。

xx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發展,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十三五”規劃建議則指出:“十三五”要堅持創新發展,着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

近年新聞出版行業發展迅速,根據《20xx年新聞出版產業分析報告》的數據顯示:20xx年全國出版、印刷和發行服務實現營業收入 19967.1億元,較20xx年增加1720.7億元,增長9.4%!

一個行業的良性發展必然是不斷創新的過程,新聞出版行業正是在不斷創新中鞏固已有成績、拓展新成績。“互聯網+”時代,人們的閲讀習慣在改變,閲讀方式在改變,閲讀要求在改變,新聞出版工作者更要積極的融入數字時代,拓寬思路,滿足人們在“互聯網+”時代的閲讀要求與體驗。

説到“創新”,可能大家會覺得好高深好複雜,其實“創新”沒那麼多理論或難度。我一直認為什麼是“創新”?“創新”就是在已有的基礎上拓展新內容新模式新技術,當然,有些“創新”還是需要從零開始的。所以,我理解的“創新”就是融會貫通、互聯互通。

比如,我們的科技期刊,受眾面窄、專業性強、經營乏力,那我們就要思考科技期刊如何創新經營、創新發行。“互聯網+”時代,科技期刊的創新首先要圍繞如何與新媒體融合發展做文章。通過自建網站,打造科技期刊的數字化出版平台;通過兩微(微博、微信),打造科技期刊的新媒體宣傳推廣平台;通過數字出版項目,打造科技期刊的網絡綜合開發平台等等,這些都是創新!

新聞出版行業的“創新發展”即要看內又要看外,看內是指從行業自身尋找創新點;看外則跨界合作,與文化創意、電子商務、金融、旅遊等行業合作,探索新的合作與經營模式。

xx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協調發展,必須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係,重點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在增強國家硬實力的同時注重提升國家軟實力,不斷增強發展整體性。

研讀xx屆五中全會公報和“十三五”規劃建議,結合自己的體會和工作談了談自己的感受,理論基礎和寫作水平有限,請多指教。

“十三五”規劃建議則指出:“十三五”要堅持協調發展,着力形成平衡發展結構。

“協調”,存在於生活中,也存在於行業的發展中。“互聯網+”時代,作為新聞出版行業的工作者我們不能“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為做好書”。在堅持出版質量的前提下,我們要考慮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協調發展。

還是以科技期刊為例,這裏面的“協調”有幾層意義。

一是要協調科技期刊與所屬行業的發展相統一。要做好所屬行業的參謀作用、前瞻作用、實踐作用,要打造所屬行業科技期刊的品牌優勢與形象。

二是要協調科技期刊與新媒體的融合發展。千萬不要小瞧新媒體,傳統媒體的優勢在於“內容為王”,而新媒體的優勢在於及時、精確的傳播速度與推廣。

三是要協調科技期刊與“互聯網+”時代人們的閲讀新趨勢。紙質版的科技期刊要保證學術質量,同時為適應“互聯網+”時代人們的閲讀習慣,在數字化方面我們要化繁為簡,即在新媒體發展的資訊要篇幅短、內容精、形式活。

四是要協調科技期刊與其他行業合作發展。“互聯網+”時代,各行各業的發展不在是單一的獨立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元化合作模式。科技期刊要想長遠發展,一定要打破思想束縛,跨界合作。

xx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綠色發展,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可持續發展,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新貢獻。

“十三五”規劃建議則指出:堅持綠色發展,着力改善生態環境。

“綠色發展”是近年國家大力倡導的發展理念,也是我們今後在經濟社會發展方面要大力推進的。

之前我們一直在高速發展中忽略了“綠色”的重要性,現在我們要及時改進,堅持綠色發展。

科技期刊也是要堅持綠色發展的,比如我們的雜誌用紙、印刷都要合乎綠色發展的要求。我們要積極倡導“無紙化辦公”,要在雜誌上、網站上發佈愛護自然的公益廣告,要踐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理念。

xx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開放發展,必須順應我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趨勢,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公共產品供給,提高我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構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

“十三五”規劃建議則指出:堅持開放發展,着力實現合作共贏。

“互聯網+”時代,全球一體化,固步自封,只會讓自己越來越失去方向。堅持開放發展不僅是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前提,也是新聞出版行業發展的前提。

xx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共享發展,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增強發展動力,增進人民團結,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十三五”規劃建議則指出:堅持共享發展,着力增進人民福祉。

科技期刊要通過國際合作,實現“走出去”,提高我國科技期刊在國際上的話語權、權威性。合作才能共贏,我們要積極的與各國科技期刊、科技機構合作,實現多方位的創新合作。

對科技期刊而言,我們要通過多種形式實現經濟收益的提高,通過科學合理的分配製度實現從業者的收入逐步 增 高,通過跨界合作、創新經營實現科技期刊品牌價值的提升。

大家的努力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因此發展的成果是屬於大家的,所以我們要“共享發展”成果,通過“共享發展”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

城市化背景協調心得體會 篇5

在聽完周嵐廳長關於新型城鎮化建設專題講座之後,結合自身工作實際,有所感悟,談一點心得體會。

城鎮化水平是一個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程度的重要標誌,代表着一個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穩步推進新型城鎮化是擴大內需和調整經濟結構的重要抓手。推進新型城鎮化,統籌城鄉發展一體化是中國發展進程中的一個重大命題。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解決農村、農業、農民問題的重要途徑,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有力支撐,也是擴大內需和促進產業升級的重要抓手,對於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大意義.

區域經濟理論告訴我們:一個地方的經濟向更大的經濟圈融入的程度有多深,發展的空間就有多大,發展的速度就有多快。以大城市為核心的城市經濟圈的崛起,已成為當今世界區域經濟競爭和城市化發展的重要趨勢。研究表明,未來中國經濟發展主要依靠城市羣驅動,且中國城市的競爭將呈現兩大趨勢:一是從過去個體的競爭走向羣體競爭;二是從全國的角度來看,中國經濟的驅動將會從過去的單極驅動到多元化競爭。

新型城鎮化,其實質就是農村剩餘生產要素的轉移過程,即生產要素點由分散到聚集的過程。為此,集鎮作為農村居民的聚集地、農村物資的集散地、農村經濟的橋頭堡,是新農村建設的龍頭,是統籌城鄉發展的紐帶,是持續拉動內需的動力。

城市競爭一般分三個層次,一是產業,二是合縱連橫(城市羣),三是文化。當前,文化軟實力已成為城市產業競爭、城市羣合縱連橫之後,城市較量的制高點。所謂文化軟實力,簡單説,就是一種凝聚力、親和力,是一種生產力、創造力。如果説,經濟總量、財政收入、硬件設施等硬實力,鑄造城市的筋骨肉,那麼,文化水平、人文環境、體制機制等軟實力,則培育城市的精氣神。

推動城鎮化轉型發展就是要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以城市羣為具體形態,以綜合承載能力為支撐,以體制機制創新為保障,全面提高城鎮化發展的質量。走好這條路,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穩步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向常住人口全覆蓋;必須堅持“四化同步”,深入推動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工業化與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和農業產業化相輔相成;必須堅持優化佈局,以城市羣為主體形態,發揮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必須堅持生態文明,節約集約利用水、土地、能源等資源,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設營運模式;必須堅持文化傳承,發展有歷史記憶、文化脈絡、地域風貌、民族特點的美麗城鎮,彰顯城市的個性和特色。

城市化背景協調心得體會 篇6

要用優秀的文化教育人,用優秀的作品鼓舞人,用時代的楷模精神激勵人,中華文明就能勇立潮頭,永立不敗之地。

在推動城鄉協調發展上,要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要發展特色縣域經濟與加快培育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鎮,要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要促進城鄉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始終朝着推動城鄉協調發展一體化的方向邁進。

在推動協調發展上,有東部的強勁優勢,有西部大開發的發展優勢,有東西部努力培育若干帶動區域協調發展的增長極的潛能。從而形成東部地區率先發展,西部地區開發和發展的良好互動格局。

黨的xx屆五中全會“建議”中對“堅持協調發展,着力形成平衡發展結構”的論述,強調了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推動城鄉協調發展、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推動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的四大協調發展,這四大協調發展息息相關。

在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上,要堅定不移地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與經濟效益相統一,要大力弘揚中華傳統美德。

四個協調發展,猶如中國經濟建設的四駕馬車朝着一個方向前進。站在傳承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的角度,我始終認為當今中國,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中國精神生生不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海納百川。

城市化背景協調心得體會 篇7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將推進新型城鎮化與生態文明建設結合起來,通過生態文明建設調整產業結構、轉變消費方式,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通過推進城鎮化把生態文明理念和原則融入全過程,走集約、智能、綠色、低碳的新型城鎮化道路。

這些年來,許多地方主動謀求在國家戰略佈局中的優先試點,通過城市規劃進行產業佈局和資源配置,在節能減排、生態保護、循環經濟等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但也必須看到,在經濟總量迅速增長的同時,一些城市生態系統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民生問題較為突出。比如,城市基礎建設相對滯後。一些地方政府的民生投入重點更多關注“看得見、成效快、收益高”的形象工程,像修馬路、建高樓等,而相對忽視立體交通體系、污水收集管網、城市垃圾處理等市政基礎設施。城市內澇、廢水排放、河流污染等問題也逐漸暴露城市生態的脆弱性。此外,生態產品供給能力薄弱。傳統的經濟發展方式導致部分城市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嚴重超標,空氣、水、土壤等與人民羣眾生活相關的生態環境承載力過大;與此同時,一些地方生態保護屢屢讓步工業發展,自主發展的供給動力不足。清潔空氣、潔淨飲水、良好氣候、優美環境等優質生態產品供給匱乏,直接影響着人民羣眾的健康生活和美麗中國建設。

上述問題的出現,既是城市粗放發展形成的原因,也是粗放發展導致的結果。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在推進新型城鎮化過程中,我們必須根據不同城市發展的階段性和區域性,充分考慮自然生態、資源稟賦、經濟實力、人口密度等因素,在生態經濟、生態安全和生態環境等關鍵環節有所突破,切實處理好當前生態文明城市建設面臨的突出問題。

一是樹立科學發展的城市生態觀。必須改變傳統注重經濟總量擴張的規劃思路,要以改善人居生態環境為目標,堅持土地集約統籌發展,充分考慮新城開發與舊城改造、生態保護與資源利用的有機結合,從長遠看,生態文明建設的主戰場在城市,區域重點則在舊城區,各地區要在城市規劃上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生態理念。

二是提升經濟增長的生態質量。必須強化空氣、河流等資源的環境約束,堅持生態環境治理與產業轉型升級並舉,既要改造提升傳統制造業、大力發展服務業,還要培育與生態文明城市建設相關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從長遠看,加大城市市政設施建設的投入和新型生態產品的供給將是未來新的經濟增長點,但不能一味將生態文明城市建設當作新一輪經濟增長的加速器。

三是加強制度建設與教育引導。繼續完善各類生態法規,深化環評制度改革,建議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和幹部政績考核評價體系。深入開展對城市居民的生態教育,在校園、社區、家庭營造良好氛圍,通過舉辦各種活動逐步樹立生態文明意識,使其成為生態文明城市建設的自覺行動者。

四是尋求角色適位的多方合作。不僅要突出政府在主體功能區佈局、公共產品分配、城市品牌塑造、生態文明制度建設方面的主導作用,還要進一步拓寬合作渠道,並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確保各類社會項目合作落到實處,努力形成政府主導、企業融入、社會組織協調、市民參與的生態文明角色定位,增強生態產品提供和生態治理能力。

城市化背景協調心得體會 篇8

黨的xx屆三中全會通過的《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把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作為必須遵循的重大原則之一,提出統籌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建設,強調建立促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制度,要求堅持走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發揮好大中城市對農村的輻射帶動作用,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形成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互促共進機制。

城鎮化是人口由農村向城市遷移聚集的過程,同時又表現為地域景觀的變化、產業結構的轉變、生產生活方式的變革,是人口、地域、社會經濟組織形式和生產生活方式由傳統落後的鄉村型社會向現代城市社會轉化的多方面內容綜合統一的過程,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進步的主要反映和重要標誌。

信陽作為經濟欠發達的地區,應全面貫徹《決定》要求,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把城鎮化作為加快工業化、農業現代化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重要途徑,努力打造城鎮這一承載工商業發展的載體、藴含文化的容器,構建信陽加快發展的大舞台,提高城鎮化水平,加快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大力推動城鄉統籌發展,促進經濟又快又好發展和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

一、統籌發展,彰顯特色,是推進城鎮化的重要基礎。

其它各縣城應努力建成各具特色的小城市。如新縣縣城應圍繞“藍天綠水紅城”建設作旅遊文章,淮濱縣城應圍繞“打響淮河牌,做好水文章”,商城縣應圍繞建設桂花城目標等等。要以硬件建設為重點,配套完善基礎設施,打造縣域經濟發展的平台,建設不同的特色城市。

實施“千村百鎮(鄉)”建設,加強村鎮建設。要結合實際開展試點和創建“中州名鎮”、“四類鄉鎮”等活動,建一批明星城鎮,推動小城鎮建設;以“三清”、“四化”、“五改”為主要內容,加強村莊治理,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通過不斷加強村鎮建設工作,加大村鎮基礎設施投入,迅速增強城鎮綜合功能、吸引力和輻射力,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

二、科學定位,合理佈局,是推進城鎮化的重要前提

市三次黨代會提出的到20xx年建成“雙百”城市目標,實現由欠發達中等城市向現代區域性中心城市的跨越的戰略目標,找準了推進城鎮化的定位和方向。應緊緊抓住國家中部崛起等戰略和高速公路、鐵路、能源等國家級重點工程建設帶來的新的歷史機遇,發揮區位、交通、生態、資源等優勢,從經濟、社會、環境、文化等方面全面推進城鎮化進程,奮力推進中等城市向區域性中心城市跨越,努力在鄭州、西安、合肥、武漢四大城市輻射圈的交匯處營造中部崛起的新支點,形成以信陽為中心,以潢川、固始為次中心,以交通幹線為發展軸的城市佈局框架,建立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佈局合理、等級協調、功能完善的城鎮體系、區域經濟帶動中心。

三、科學管理,塑造形象,是推進城鎮化的重要手段

通過不斷創新管理體制,改革管理手段,加大管理力度,加強對居民的城市意識和社會公德教育,規範城鎮居民的行為,提高羣眾文明素質和自我管理能力,營造人人蔘與的城市管理氛圍。以打造中國茶都辦節慶、開展“六城聯創”等活動為載體,以建設宜居城市和節約型城市為目標,大力實施城市美化、亮化和綠化工程,集中整治主次幹道、背街小巷、內河,興建廣場、遊園、綠地和文化、教育、體育、衞生設施,不斷改善人居環境,彰顯城市個性,體現人文關懷,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

四、強化領導,更新觀念,是推進城鎮化的重要保證

在推進城市化進程中,必須採取有力措施。一是要認識到位,應全面加深理解城鎮化對工業化、農業現代化的推動作用,對解決“三農問題”的治本成效和對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意義。二是要領導到位,應成立以各級政府主要領導同志為組長的城鎮化工作領導小組,形成城鎮化工作合力。三是要把城鎮化納入政府目標管理,加強監控,強力推動。四是要重點突出,採取搞好城鄉規劃修編;搞活城鎮經濟,增強城鎮發展後勁;拓寬投資渠道,探索城鎮建設新路;整合行政區域,優化配置城鎮化發展資源;完善基礎設施,夯實城鎮化發展基礎等措施。

五、多頭並舉,改革創新,是推進城鎮化的重要措施

城市(鎮)應發揮市場機制作用,以市場化帶動城鎮化,按照市場經濟規律,走以城鎮建城鎮、以城鎮興城鎮路子,逐步建立起多形式、多層次、多渠道的投入機制,快速推進城鎮化進程。要把城鎮規劃、建設、管理、發展的全過程都貫穿着經營意識,從整體上運作城鎮經濟,使資源配置從城鎮的內部轉向更大區域範圍。綜合運用城鎮的土地資源、地域空間、城鎮功能、經濟容量、城鎮環境、城鎮形象等經營要素,實現資源配置和效益的最大化、最優化。統籌推進道路、供排水、園林綠地等城鎮基礎設施和工業、商業、住宅及學校、醫院、文化、體育等公益性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城鄉基礎設施,打牢產業基礎,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

不斷髮展城鎮經濟,為推進城鎮化提供強有力的產業支撐。應充分利用建設工業園區、特色產業基地、現有企業嫁接改造、生態農業、綠色農業、城市基礎設施、商貿流通、大市場、大商場、旅遊、文化、教育等,實施全方位招商引資;依託資源優勢,重點扶持發展技術含量高、產業鏈式化、聚集效應大、新創造就業機會多的項目,做大做強信鋼、華豫、華英、羚鋭等能源、治金、食品、製藥、化工、建材重點骨幹企業;加快新型工業化步伐,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旅遊業、文化產業、新型物流企業。

六、重點突出,打造中心,是推進城鎮化的重要條件

潢川、固始在信陽城鎮體系規劃中定位為次中心城市,未來信陽將形成以中心城區、潢川、固始為三大支撐點,以國道312為軸線的嶄新的“三點一線”經濟隆起帶。兩縣應抓住省級城鎮化重點縣和擴權縣機遇,緊緊圍繞打造區域中等城市目標,加快向中等城市發展。

着力打造中心城市,發揮好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穩步推進溮河、平橋老城區改造,進行成片開發改造和“城中村”治理,使老城區舊貌換新顏。加快開發建設羊山新區、工業城,加強雞公山、南灣湖等景區建設,完善城市功能日臻,迅速提高城市綜合服務保障能力和承載能力,形成功能分區合理、一市多區的城市格局。

城市化背景協調心得體會 篇9

有幸參加##市##年春季區域經濟發展與城鎮化建設專題培訓班的學習。培訓緊扣工作實際、針對性強,我很珍惜這樣的學習機會,每堂課都認真地聽講、認真地作筆記,並對老師們的講課做了錄音,下課後及時將老師們的授課PPT拷回,以便於日後複習、檢索相關內容。幾天的培訓下來,正如黃世勇書記在開班典禮上講的那樣:“知識又增加了一分,本領又提高了一分。”反觀這麼多堂課,還是對##的講話印象最深、感觸最深。

##在開班典禮上的講話,通篇貫穿着一個詞:責任。##開門見山地指出:“領導就是責任,而且責任重於泰山。”“有責任感的人往往既能成事又受人尊重、讓人放心,而沒有責任感的人往往一事無成,並且為人不恥、受人唾棄。”深刻指出了責任感的極端重要性。進一步,具體到我市來説,“全市各級領導幹部的責任就是齊心奮力建設幸福新##”,展開來講,也就是按照“八新”要求,即力樹政治新氣、開創經濟新型、建設城鄉新貌、推行民生新政、促進文化新潮、引領社會新風、打造生態新秀、凝聚發展新力,來履行八個方面的責任。

##在講話中多次提到:“領導沒有責任感是缺德的表現。”這句話振聾發聵、發人深省。説一個人“缺德”,難道不是很嚴重的評價嗎?僅僅因為領導沒有盡到責任,就説他缺德,這樣不武斷嗎?是不是武斷,需要我們對幹部的“德”有全面的認識。對於一名領導幹部來説,德行所包括的內容比較廣泛,既包括社會責任感、工作責任心、政治品德和服務意識,也包括個人品行、誠信意識、職業道德、生活作風等多個方面。正因為對於幹部來説,“德”的範疇比普通羣眾要廣,所以幹部比羣眾更容易“缺德”,或者説,稍不留意便會“缺德”。既然責任心是領導“德”的組成部分,而且是領導應當具備的最重要的素質之一,這個東西缺了,説他缺德,缺了官德,便一點也不為過了。##在講話中提到的“自我約束”,同樣也可以納入“德”的範疇。“法律、紀律、他律和自律”,只有做好了“自律”,才不至於有朝一日觸碰紀律乃至法律的邊界;今天不願自律,放鬆自我約束,明天、後天、總有一天會受到紀律乃至法律的約束和制裁。

有句話叫,德才兼備是“精品”,有德無才是“次品”,有才無德是“危險品”。正因為“德”如此重要,20xx年,中央組織部頒發了《關於加強對幹部德的考核意見》(中組發〔20xx〕26號),從“進一步明確考核幹部德的基本要求”,“改進和完善幹部德的考核方法”,“充分運用幹部德的考核結果”等方面作了明確規定。從20xx年開始,中央機關和直屬機構招錄公務員時明確加強了對考生“德”的考察,“考生政治品德不良,社會責任感和為人民服務意識較差將不得錄用為國家公務員”,這正是從人才選拔的源頭上提升對“德”的關注。

此外,##在講話中表現出來的對於數據的精確掌握也讓人印象深刻、欽佩不已。我認為,這其實也是責任心的一種體現。GDP、產業增加值、行業增加值、財政收入、財政收入與GDP的比例關係、城鎮化率、貧困人口、貧困人口比重、長壽人口比重等等,不僅對##的數據信手拈來,對廣西乃至全國的數據也非常熟悉。作為一個發改人,我想,我們發改系統的同志如果對這些數據卻不能做到熟稔於胸,那也是一種失職,也屬於沒有盡到責任。我們應該好好梳理一下,經濟工作中哪些數據是重要的,要求系統內的同志都能牢記於心、脱口而出。

責任掛帥,以德為先。##最後提到《論服務》、《論奉獻》、《論責任》三篇文章,並號召“想幹事、負責任”的同志們都來學習。我及時向委主要領導作了彙報,市發展改革委及時行動起來,於##講話的第二天,即5月29日就將三篇文章作為一期《內部通報》編髮,要求全委及各縣(市、區)發改系統同志們共同學習。現將##引用的《論責任》中的兩段話錄在這裏,以反覆學習,深刻體會。

“責任是成就事業的可靠途徑。責任出勇氣,出智慧,出力量。有了責任心,再危險的工作也能減少風險;沒有責任心,再安全的崗位也會出現險情。責任心強,再大的困難也可以克服;責任心差,很小的問題也可能釀成大禍。”

“責任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由之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都以責任相聯結,都通過履行責任來體現,來昇華。每個人只有在全面履行責任中,才能使自己的潛在能力得到充分的挖掘和發揮。每個人只有在推動社會的進步中,才能實現個性的豐富和完美。”

城市化背景協調心得體會 篇10

參加師市舉辦的城鎮建設管理培訓學習近一年中,能夠按照建設局的要求遵守紀律,按時參加每次的學習,在學習中收穫很大,認為再當前推進三化建設的進程中,師市舉辦的這起培訓班恰逢其時,機會難得,不但在理論上學習了很多新知識,而且使自己的思路也開闊了很多,即長了見識,也開拓了視野,下面將近一年的學習談幾點心得體會:

一、聆聽到了國家知名學者的授課,理論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本期學習辦請到了浙江大學知名的教授授課,機會難得,在理論上接收到了很多很多寶貴的新知識,新思想,教授們從我國的具體情況,從理論上授課 了很多新知識,還列舉了很多內地城鎮化的經驗,從我們相聚的實際出發,如何搞好兵團的城鎮化建設,提出了很多建設性的思考的探討問題,對我們以後的實際 工作有很大的幫助和指導和借鑑。

二、在城鎮建設和規劃上的思想受益匪淺。

在國家大力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前提下,如何結合我師團場現搞好團場小城鎮規劃和建設,專家們豐富的知識使我們大開眼界,我師的模式恰與專家悶得思路有共同實處,如何利用西部廣闊的土地資源搞好小城鎮規劃建設,我認為我師的模式恰恰符合當前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我師抓住了國家大力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機遇,結合團場小城鎮建設的規劃,將團場小城鎮建設置於大阿拉爾規劃之內,導入“秀水、綠心、花香、田園、安居、樂業”六大元素,構築可觀可感、靈動的城鎮景觀,着力構建中心鎮、特色鎮、一般鎮,形成功能互補、相互支持、協調發展的城鎮化發展格局,將沙漠戈壁打造了江南水景和園藝,將中心連隊居住區,突出花園式別墅樓房佈局,綠化、亮化、路面硬化配套完善,一團一色,一連一景,相得益彰。利用軍墾文化為內涵,打造“小而精,秀而美”的生態、宜居現代園林城鎮。或作為園林式小城鎮示範區,按照江南風格進行規劃、設計、配套、小區環境優美, 立面造型新穎,水泊、石魂、花韻盡收眼底,讓人賞心悦目。

三、結合實際整合資源城鎮化必須與農業現代化統一考慮。

我們要發揮兵團現有的優勢,着力培育招商引資的亮點。按照“統一規劃、集約開發、構築優勢、形成特色”思路,推出優勢項目,形成招商引資整體優勢。整合資源,發揮優勢,精心組織項目編制,建立全區農業招商引資項目庫,着力對項目進行廣泛推介,團場小城鎮、團場區域經濟發展是依託,團場小城鎮是構成師市乃至兵團城鎮化的基礎,也是推進兵團城鎮化進程的主題。

三、“三化”相互依託,“三化”聯動,“引鳳如巢”是關鍵。 以團場小城鎮建設規劃打造團場科技示範園區,打造團場新型工業化,加大基礎設施投資力度,完善和提升基地功能,吸引更多的投資,提高農產品品質。當前我們的現代農業、優勢產業已成為農業招商引資和外向農業的主力軍,成為農業招商引資的產業高地、政策窪地、投資福地。就是緊緊依託城鎮化的優勢,圍繞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着眼於將有限的資源充分挖掘延伸,招商引資,打造產業鏈和集羣產業,發展循環經濟。

四、 城鎮化建設不僅可以擴大內需、增強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還可以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完善農村基礎設施、發展農村社會事業,對於縮小城鄉差距、實現城鄉協調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對我師來説。團場是我師的根、是發展經濟的基礎,沒有團場,就沒有完美的事業,過去我們強調農業是我師的根本出路,但隨着改革開放的深入,內地經驗告訴我們,任何單一的經濟是沒有發展出路的,因此,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新型工業化全面發展是擺在我們面前的緊迫任務,當務之急是加快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從我們自身實際出發,優化產業結構,努力形成結構客觀,效益顯著,前景廣闊的產業興旺格局。城鎮化與二、三產業緊密相連,城鎮作為人口集中的地區,將有力推動

二、三產業的發展。加快小城鎮建設,不僅能推動教育、醫療、社會保險、就業等為主要內容的公共服務業的發展,也能推動商貿、旅遊、餐飲等消費服務業和金融、保險、物流等生產型服務業的發展,進而優化產業結構。 。

五、阿拉爾城市規劃和團場小城鎮規劃建設必須一盤棋 我感悟阿拉爾城市規劃建設到決策有大氣魄,站在了新的起點上,但還要以更高的眼界、更寬的視野、更大的氣魄來審視、謀劃城市發展方向、定位和目標。從“城市化”到“城鄉一體化”我感悟到發展要有大戰略,要抓住國家大力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機遇,牢固樹立“一盤棋”、“一條心”的發展理念,加快城鄉統籌發展、城鄉一體發展。從“總體規劃”到“綜合體規劃”,我感悟到規劃要有大手筆,從“工業產業發展”到“生態環境保護”,我感悟到思路要有大提升,要充分利用水源優勢,着力打造城水相依、人水親和、濱水特色的“碧波長廊”和“綠色風光帶”。從“攤大餅式”發展到 “休閒風情式”,我感悟到城市建設品質要有大提升,要以“建設品質城市、創造品位生活”為目標,打造戈壁沙漠綠洲城市。

六、值得思考的幾個問題

(一)制約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新型工業化協調發展的因素。團場主要經濟還是以農業為主題,勞動分散且較少,不易集中,年輕一代外流的多,現流入的人口大部分文化水平較低,是制約農業信息技術整體推廣的主要因素,這樣嚴重製約了團場農業發展,也是城鎮建設管理質量整體提升的因素。

(二)大量蓋房,過度城鎮化,給團場的經濟帶來嚴重的經濟負擔,也給基層設施更不上配套帶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同時,給團場農業職工也帶來很多的不便。兵團是黨政軍企合一的特殊體制,具有政府職能,但又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政府,轄地空間小較分散,人口難以真正意義上的集中,不但制約了農業現代化的發展,制約了小城鎮的發展,因此應探索一條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共同發展的有效途徑。 總之,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們要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創新發展,積極主動建設具有現代氣息,經濟發展,職工富裕,文化繁榮,團連容貌整潔,管理民主,社會和諧的現代化新城鎮。篇二:關於新型城鎮化實踐與發展的心得體會

關於《新型城鎮化實踐與發展》的學習心得體會

走新型城鎮市化道路,是未來城鎮長遠發展的戰略決策,是建設幸福城鎮的科學發展之路。新型城鎮化建設,是構築縣域經濟發展平台的關鍵因素。近段時間,我參加《新型城鎮化實踐與發展》的學習,本次學習主要是瞭解新型城鎮化的有關知識,以下是我學習新型城鎮化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強化新型城鎮化的基本內涵:新型城鎮化就是堅持以人為本,以新型工業化為動力,以統籌兼顧為原則,以和諧社會為方向,以全面、協調、和諧、可持續發展為特徵,推動城鎮現代化、城鎮集羣化、城鎮生態化、農村城鎮化,全面提升城鎮化質量和水平,走科學發展、集約高效、功能完善、環境友好、社會和諧、個性鮮明、城鄉一體、大中小城市和鎮協調發展的新型城鎮化路子。

二、由傳統向現代轉變:城鎮在縣域經濟發展中發揮着中心平台作用,只有推進新型城鎮化進程,才能使縣域相關各行業實現生產要素的合理配置,提高集聚效益,形成本區域的主導產業優勢,增強競爭力;同時集中人、財、物力進行縣域內水、電、路以及居民住房等基礎設施建設,由此促進經濟發展。新型城鎮化建設,是統籌城鄉經濟協調發展的根本途徑。城鎮化水平太低,必然制約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因此,新形勢下抓住城鎮這一城鄉經濟的結合部和交匯點,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努力推動新型工業化和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就可以形成以城帶鄉、以促進農、城鄉互動、協調發展的新格局,進而促進縣域經濟不斷壯大。

三、強大經濟支撐:城市要發展必須充分統籌考慮縣域經濟的發展。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積極瞭解自身的特點從而形成自己的特色產業,相互補充相互融合,避免產業結構趨向同化,模

四、引進高端人才:一個城市的發展,需要的是各方面的人才,人才是中心城市健康肌體的“動脈”,不能破壞而要保護。為此,我們應建設一流的環境,吸引一流的人才,而一流的人才可以興辦一流的企業。這樣,循序漸進的發展,可以使一個城鎮變得更有智慧、更有魅力。

五、科學發展:

科學編制村鎮規劃,創建宜居村鎮、名鎮名村和幸福村居示範片區等。同時,在新型城鎮化發展道路上,需要在產業轉型升級中探索一條低碳環保的綠色生態發展道路,在建設低碳綠色城鎮、提高城鎮宜居度的同時,要有產業的發展和支撐,注重統籌工業化和城鎮的協調發展,讓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獲得雙贏。

通過學習,我明白了只有堅持率先發展、創新發展、集約發展和一體化發展的原則,構建和諧穩定的社會關係;同時使新型城鎮化建設常態化,秉持以人為本、大力實施民生工程,解決人民羣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才可以切實提高羣眾的幸福感。 20xx-10-22篇三:赴浙江大學學習新型城鎮化建設學習報告

城市化背景協調心得體會 篇11

要體現出怎樣的城市個性?如何真正用‘大城市’、‘大市區’的理念謀劃發展目標和推進措施,儘快實現地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這是近段時間以來學習《城市化》後思考的問題,尤其結合我縣城市化進程的加速推進中要注意的幾點體會。

一、 豐富的中心城市內涵:所謂中心城市,不僅僅是指高樓寬路、也不僅僅是指人口多,更重要的是城市的內涵即城市的質量。在經濟結構的質量上,體現在人均GDP、三產比重、人均地方財政收入等。而學歷構成、科技人員比重等人口質量,人均消費、公共交通、社會消費、網絡普及率等社會生活質量,建成區面積、綠化等城市建設質量,也同樣重要。豐富的中心城市內涵並不僅僅是外延擴張和硬件投入,更主要的還有軟環境建設和軟實力的提升,包括大力改善政務環境、人文環境,提高居民素質等。

二、 強大的城市經濟支撐:城市要發展,必須充分統籌考慮縣域經濟的發展。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積極瞭解自身的特點從而形成自己的特色產業,相互補充相互融合,避免產業結構趨同化,模式上可以採取網絡化開發和產業集羣戰略。發展二級城市,首要是發展城市經濟,它是基礎也是保證。沒有經濟實力的強勢支撐,縣級城市就會外強中乾。

因此,我們要積極引進招商引資項目的落户,要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和縣域經濟,建立現代城市商務核心區和總部經濟等。

三、 吸引人才的創業寶地:一個城市的發展,需要的是各方面的人才,但人才不一定必須要有文憑和資本。一個沒有文憑和資本的人,在城市中總是要消費的,只要消費,就是支援了城市建設。如果他不能生存,他會離開;如果他能生存,就證明他是人才。因此對外來人員要逐步取消限制,本地的城鄉分界也要逐步消除。總之,一個城市如果要超常規發展,就必須要有‚敢為天下先‛的勇氣。一流環境吸引一流人才,一流人才興辦一流企業。資本跟着人才走,要發展中心城市,吸納各方人才是重要一步。人才是中心城市健康肌體的‚動脈‛,不能破壞而要保護。

四、 城市擴容循序而進:近年來,隨着經濟快速發展,城市建設的投入不斷加大,連結幾區的交通網絡逐漸完善,來往趨近方便,為彼此之間的有機對接奠定了良好基礎。令人高興的是,在承接中心城市的房地產業開發日益興旺,縣城區域與市級城市實現有機對接有了可能,一體發展的良好局面的實現成為可能,這正是城市化鉅變的第一個臨界點。

五、 學習美國的為經濟增長而規劃城市:一要加強城區路網與外部高等級公路主框架的聯結,力求做到城區任何一

點到達高等級公路主框架在短時間之內。二要強化區域內部高速公路成網,發揮高速路網的功能。三是強化宜良‚旅遊興縣‛的戰略地位,馬上建成的宜九公路等旅遊專線。道路交通在推進中心城市發展進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通過學習我們明白,只有堅持率先發展、創新發展、集約發展和一體化發展的原則,做大做強產業基礎,進一步提升城市品位,繁榮社會事業,構建和諧穩定的社會關係;着力打造創新活力最足、經濟結構最優、創業環境最佳、集聚帶動能力最強、社會和諧程度最高的城市,城市建設才能成為具有經濟、文化、金融、商貿中心功能和交通樞紐作用的中心城市,才能體現出一座現代化城市的靈魂和魅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l8o4v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