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關於教學教研活動心得體會(通用5篇)

關於教學教研活動心得體會(通用5篇)

關於教學教研活動心得體會 篇1

我參加了由xx國小舉辦的教研活動,當中開展了集體聽課、評課、梯隊教師自主學習、課堂實踐漫談等一系列活動。這些教研活動的開展給我的教學帶來了很大的啟示和幫助。

關於教學教研活動心得體會(通用5篇)

活動中,老師們涉及到語文教學中的傾聽、口語交際、閲讀、寫作、寫字方方面面。聽了許多語文老師的課堂實踐感悟,自己不由深深敬佩。特別是閲讀和寫作方面讓我感觸頗深。大家都知道語文的綜合能力體現在閲讀和寫作上,語文成績的競爭力體現在閲讀和寫作上。自己感覺也非常重視這兩方面。但感覺效果並不好。聽了教師漫談後,自感在提高閲讀能力這一塊,措施不夠得力,沒有相輔相成。比如:制定加星、加分激勵措施激發學生積極性,堅持長期積累。並且多講積累的故事,提高閲讀品味,引導孩子好讀書,讀好書,長期堅持,必能厚積薄發。想到自己在積累方面本學期以做出努力。開始時學生並不情願,堅持不了幾天,便聽了下來。對於這種情況我及時調整。現在以初步使學生養成習慣。我也懂得了堅持的益處。現在學生基本上能自主去去積累了。

但是在自主閲讀這一塊,學生還處於一盤散沙的狀態。我留意到學生看書不會選擇,多鍾情於漫畫、幻想故事、思想不高的的小説等。對於這種情況我雖注意到但沒有及時引導。參加本次教研活動後,我明白了提高學生讀書品味的重要性。我想學生讀書應該隨其所好,應該博覽羣書,但在目前還是應有一個思想引導。學生應該多看短篇故事性的,有思想教育意義的書籍。我覺得這樣的書對學生大有裨益。今天中午在寢室我先初步對學生學生講了我的想法。以後我還會抓住契機及時引領。

在寫作方面,聽了老師的課堂實踐後,也深受啟發。如培養興趣、營造氛圍、用心激勵、寫日記、展示等等一些列措施很值得我學習。我明白只有創設學生樂學情境,才能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表達真情實感。才能促進作文教學的提高。但這一切離不開寫作氛圍的營造,離不開激勵措施的跟進,離不開學生內動力的激發。

關於教學教研活動心得體會 篇2

20xx年4月24日,湖望國小的“我的學科主題閲讀教學研究”拉開帷幕。此次活動持續一天,參加本次教研活動的有湖望國小手拉手學校——肥西縣麗景國小的校長、骨幹教師以及“石頭湯”悦讀校園聯盟校的部分老師。

本次“我的學科主題閲讀教學研究”是湖望國小讀書節活動的重頭戲,今年已經是第5年了。與往年不同的是本次研究活動分為兩種不同的形式呈現:課堂和研習講述。

上午的四節課例分別由英語學科z老師、 音樂學科z老師、語文學科z老師及數學學科z老師執教。謝老師利用英文版《我爸爸》在閲讀和互動中帶領孩子們一步步走進圖畫書,又由書本走進生活,整個課如行雲流水般巧妙自然,展現了一個經驗豐富的教師紮實的教學功底和對教學資源的整合、利用能力。z老師作為年輕教師的代表也毫不示弱,徐老師的音樂課如小河流水般緩緩流淌而來,把圖畫書《愛音樂的馬可》與音樂學科結合的恰到好處。z老師利用《螞蟻和西瓜》展示了一節讀寫結合課,課上,甄老師充分調動孩子們的興趣,聲情並茂地將故事向孩子們娓娓道來,在交流分享後注重學生的感悟,又自然巧妙地將圖畫和場面描寫相融合,使學生在讀書的同時學會了“點面結合”的寫作方法,提升了寫作興趣和閲讀興趣,是這節課的一大亮點。她充滿激情而又動的課堂給老師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下午7位不同學科老師分別講述了各自學科在“從閲讀中學習”的研習過程。三年級數學組羅齊衞老師講述了從教師閲讀開始,以團隊協作的形式,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的學科閲讀研究歷程。他們利用《魔法三兄弟的探險之旅》,關注書的“語言”,將數學圖形的學習,變得生動、形象化,也讓圖畫書因與學科學習結合,而更富有生命力。

如果説團隊協作下的學科閲讀研習是一羣人的舞蹈,那信息學科張瑞老師的講述,則是她一個人的獨舞了。張老師兩年的實踐中,帶着思考前行,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她認為教師的“從閲讀中學習”不是“教閲讀”,而是帶領學生“用閲讀學習”,這恰恰悟出了“從閲讀中學習”的道。對於學科閲讀教學資源的選擇,張瑞老師創造性地提出“全用式”“半用式”的概念,展示了一個年輕的在學科教學中透徹的思考,舒展的舞蹈。

帶着思考上路,帶着孩子們一起上路。科學學科葛傳東副校長的講述,則展現把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作為學科閲讀的重點。葛校長用視頻和講述結合的方式,通過採訪校長、閲讀研習啟動、圖書館資源查找、學生閲讀研習成果發表,把學生推到了台前,而他則是在站在學生背後的那個“重要的他人”。

課例和講述結束後是分組研討,每個年級組的老師都分享了了自己想點,也使本次學科閲讀研究呈現出“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局面,姜宗兵主任的一句話引起了大家的思考:地上本無路,只不過走的人多了,就自然而然地成了路。是的,這“我的學科主題閲讀教學研究”就是湖望國小在探索一條教學之路。對本次研究活動,胡冬梅校長一吐為快:

“真好!台上的11位老師風采真好!有經驗的“老”教師,侃侃而談,有深度有廣度,是湖望學科閲讀的典範;新教師“出生牛犢不怕虎”,有思想、善於探索。團隊協作真好!聶傳榮副校長帶領,團隊分工明確,分工中又有合作是推進研究的力量。課題研究價值真好!老師們的實踐研究彰顯了這個課題的生命力,閲讀不僅僅是語文老師的事。閲讀,在學科教學教學中如空氣般重要且自然,每天都在發生。“從閲讀中學習”,體言閲讀的快樂,這種快樂不是休閒閲讀的消遣,是有思考的閲讀老師帶着學生有目標的學習,學習閲讀。”

最後,胡校長也留給老師們再次啟程的思考:在前行的路上,如何“繼承中有創新”?圖書館教學資源有哪些?可以怎樣用得更好?

帶着思考,勇於開拓的湖望人,繼續在路上!

關於教學教研活動心得體會 篇3

這次我有幸參加了汝城縣進修校舉辦的有關學校有效課堂教研活動,聽了袁利萬盛校長的精彩課堂講座,深有感觸。有效課堂教學是一個雙邊活動過程,應營造一個寬鬆和諧、興趣盎然的學習氛圍。教與學必須有一個和諧課堂步驟,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步驟來實施素質教育,使學生學得積極主動,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達到有效教學,創設情境,形成問題,使學生願學。情境的創設關鍵在於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濃的情導入新課,形成問題。提出的問題要擊中思維的燃點,這樣不但能對全體學生的認知系統迅速喚醒,從而提高單位時間裏的學習效率。

我覺得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切實作到有效兩個字應該至少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以學生為本。做到以學生學習為主,設計有效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認真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是教師進行有效課堂教學的立足點。除了教學的重點,難點的把握,教師還應該考慮到教材的重組與延伸。備課不僅是備教材還應該是備學生,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師應儘可能多的參與集體備課,多聽取有經驗教師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不斷地充實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3、仔細推敲教學方法。隨着網絡的的普及,教師可以利用的資源是越來越多了,教師交流教學方法的渠道也是越來越廣,我們可以發現相同的教學內容往往有多種不同的教學方法,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班級學生的教學方式在教學中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教師應將網絡教研作為開展有效教研的新興平台,並通過開發新的教學資源,設立教育博客,建立教研論壇等途徑實現教育資源的共享,進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4、有針對性的設計課堂練習。學生吸收知識第一印象往往十分重要,而教師在課堂上設計的聽説讀寫各式練習情況往往直接影響着學生課後練習的正確率。教師要及時將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行總結和反思,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不斷地得以提升。

5、製造寬鬆融洽的課堂氛圍,良好的心態更加有利於學生投入的學習,提高學習的效率。

首先,教師要尊重學生,不要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對學生應多鼓勵少批評,多肯定少指責。

其次,對學生的期望值不要太高,有的學生因為教師、家長對學生的期望太高,孩子因為沒有達到預期目標而產生了負罪感和內疚感,因此也就產生了厭學的情緒,這樣也就不能去聽教師所教的課程了。

第三,教師要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多與學生進行溝通與交流,瞭解他們內心的真實所需,只的這樣才能與學生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

第四,要講究對學生評價的方法,無論課堂評價還是學生的自評、互評都要準確。課堂上要多鼓勵,及時鼓勵,肯定評價要多於否定評價;學生之間的評價要把握好,不要使學生的自評、互評變成自我誇耀、自我貶低,或互相進行攻擊、互相挑刺,評價要中肯,要切合實際。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更專注地投入到學習中來。

另外、教師做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和鼓勵者。教學中要儘可能地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準備好充足的學習材料,為學生髮揮主觀能動性、創造性提供廣闊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自主、自覺、自由的活動中積極、主動、探索式學習。

總之做一個好教師,一個能被學生認同的好教師真是太不容易了,在課堂上要建立民主與規範,既不能把課堂管死,又不能讓課堂太活躍,影響了課堂紀律。但是課堂的學習行為規範必須要明確,要説到做到,然後還要對學生付出真誠的關愛,哪怕是一個動作,一個眼神,都不要去傷害學生。

我們既要承認激勵賞識教育的正面作用,也要承認它存在着一定的侷限性,這才是科學的發展觀。當然懲戒要以尊重學生的人格為前提,批評時在方式上要含蓄、委婉、注意語氣,講究“度”。我們教師只有做到了這些,才能被學生認可、接受,那麼就不會再有教不好的學生了。

關於教學教研活動心得體會 篇4

10月10號,縣教研室在洪小舉行了課堂教學的教研活動,由三名教師執教《爸爸媽媽辛苦了》,屬於同課異構,講完課,馮主任評課,之後對我們進行了點撥,我收穫很大,體會如下:

一、課堂教學好與不好的衡量標準

(一)看學生通過這節課發展了沒有。

(二)從學生走進這節課的課堂到走出課堂是否有了改變。

例如,今天的《爸爸媽媽辛苦了》是否讓學生體會到了爸爸媽媽的辛苦,是否幫媽媽減輕了負擔。

二、怎樣上好一節品社課

(一)還原品社課程的本色。

品社課以育人為主,對學生文明行為的培養,道德品質的教育,更應該注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品社課需要的是真情。

(二)追尋簡約教學

1.教學素材要少而精。

2.環節新穎,歡快、明朗,環環相扣。

3.活動效果要有實效,教師上課要有真情。

學生的學習是愉快的,通過合作探究完成目標。如:《爸爸媽媽辛苦了》中可以A.通過一天的工作(家裏家外),感受父母的辛苦,體會辛勞;B.幹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減輕父母的辛苦。

(三)活用教材:教材簡單但內容豐富

1.讀懂教材。教教材變用教材教學生。從生活中出來到生活中去。可更換教學的內容,可整合教學內容,可增減教學內容……

2.遵循課程要求——達到目標。

3.開發課程資源。

陶行知説:過什麼樣的生活,就受什麼樣的`教育。教師要由享用教材變為開發教材。

三、上好品社課必須走好三步走

1.收集材料

課前準備不僅是上課的需要,也是鍛鍊培養學生各種能力的途徑。如:《爸爸媽媽辛苦了》可提前好多天佈置學生觀察、體驗父母的辛苦。

2.課堂上用活動來體驗。

3.課下實踐,體驗生活。

總之,在課堂的學習之後,讓學生去踐行,是品社課與其它課程不同的地方。

關於教學教研活動心得體會 篇5

指導思想:

圍繞“提質、均衡、減負”的總體要求,以精細治校、質量立校、隊伍強校,科研興校“為思路,根據學校實際,提出關於教研活動的'幾項規定。

1.集體備課

學校要求各備課組每學期組織3-4集體備課活動,三校集中,學期初,年級組長召開組員商定好主題,安排好每次活動的主講人,記錄員。主講教師提前一週把講稿交年級組長或學科組長(教務處)審核,確保集體備課的效率。學校統一安排時間和地點。活動時,要求其他教師做好校本培訓筆記。

2.教研活動

⑴要求40週歲以下教師每學期至少上一節校級公開課,45週歲以下教師每一學年上一節公開課。

⑵每位教師每學期聽本校教師的課20節以上,期末把聽課筆記上交教務處歸檔。

⑶課堂教學研討活動必須要做到有計劃、有教案、有專人評課、有總結,期末裝訂成冊。

⑷組長在開學初要制定好組內教師開課的安排表,交一份給教務處,以便教務處做好聽課安排。

⑸英、科、思、體、音、美、人、計,由於人員的限制等特殊原因平時以學科組開展課堂教學研討活動。語數平時以年級組為單位開展課堂教學研討活動。

⑹各學科組長每學期組織一次集團層面的課堂教學展示,活動必須要做到有計劃、有教案、有專人評課、有總結,期末裝訂成冊。

⑺平時年級組課堂教學研討活動三校分開,由兩校教務處統一管理,學科大組的展示活動集團統一。由各學科大組組長負責安排。

3.課題研究

學校鼓勵每位教師積極參加課題研究,要求名師、學科帶頭人每2年主持完成一項課題研究;40週歲以下教師每3年主持完成一項課題研究;50週歲以下教師每5年主持完成一項課題研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eyd9r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