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教師心得體會 >

關於教師集體教研活動心得體會(精選3篇)

關於教師集體教研活動心得體會(精選3篇)

關於教師集體教研活動心得體會 篇1

20xx年11月5日,我有幸和宜山一中其他科學老師一起參加了在杭州留下中學舉行的省“新生代”課堂教學教研活動。這是宜山一中科學組有史以來第一次外出參加這樣高規格的教學教研活動,因此,每個要外出參加的老師都非常的興奮。

關於教師集體教研活動心得體會(精選3篇)

這次教研活動的形式是課堂教學比賽,而我們是以旁聽者的身份參加的,雖然是旁聽者,但我卻學到了不少東西。在這次教研活動中,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首先,我們要提高教材分析能力。拿到一堂課,我們並不是按部就班的進行教學,教材只是給我們一個參考,我們要對教材進行詳盡的分析,分析教材的地位,抓重難點,對教材進行重組,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到讓學生喜歡自己,喜歡自己的課,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其次,要提高教學設計能力。在教學設計中,特別是情景引入,這往往是最難的,此外,教學設計的過程也很重要,我們要站在一個較高的層次上去看學生,又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分析問題,往往一個好的教學設計,能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樂學、願學。

第三,要提高課堂教學能力。例如,在課堂教學上,能否做到知識表述科學、準確,思路清晰、有條理;對教材內容是否處理恰當;在教學中能否多方向、多層次的思索問題、開展教學,思路開闊,能提出多種假設、多種解決問題的方式等,這些都是身為老師應不斷學習,不斷提高的教學能力。

最後,提高教師的自身素養。如果一個教師口頭表達科學準確、簡潔易懂,文字功底好、能寫一手好字,板書結構好,再加上充分恰當運用身體的位置、姿勢、動作與表情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教學內容,運用實驗設備、錄音機、電視機、幻燈機、投影儀、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等進行教學,往往能很好地吸引學生,感染學生。因此,我們要確實提高自身素養。

這次活動中,我看到這些優秀教師的出色表現,看到他們上課時的激情,看到他們的教學風格,同時我看到了自身身上的不足,我覺得自己要學習的東西實在太多了。我深深感覺到,要成為一名出色的數學教師,要走的路還很長。同時也建議學校在今後應該提供更多的外出學習的機會,使全休教師的素質不斷得以昇華,從而能更好地為全體學生服務。

關於教師集體教研活動心得體會 篇2

開學第三週,指導老師通知我們地理組所有人員都要互相講課、聽課、評課。我在前一週就已經覺得很緊張,因為這是我來到一中實習正式被領導聽的一節課。所以在正式上課的前幾天,從PPT的製作、教學過程的編排,再到課堂的每一個環節,我都在盡力的做好,做全。因為我的課安排在下午,領導和老師來聽課的不是很多,所以我的壓力沒有之前那麼大。課講完了,差強人意,地理組的也給我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和表揚。他們的建議我會虛心接受,爭取在接下來的教學過程中,改正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總的來説,通過這次教研活動,我從老師和剛有的身上學到了很多,收穫了很多,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學一定要要樹立強烈的學情意識,提高教與學的針對性與實效性

在授課過程中,聽課老師主要提到學情這個問題。因為我叫的班級是一個普通班,學生的基礎相對薄弱,理解問題的深度和難度有待提高。但是,在教學設計前,我並沒有完全考慮到這個問題,導致課堂上學生與我的互動明顯欠缺。所以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一點一點由淺入深,穩步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和解決問題的水平。

(二)課件製作要簡潔精美,突出重點

課堂教學結合PPT課件一方面可以吸引學生眼球,提高他們的注意力。但是,如果PPT的圖片過於多的話,可能會起到分散他們注意力的消極作用。這節聽評課中我製作的課件內容雖然具體全面,但是最大的問題就是圖片插入頻繁,給學生一種眼花繚亂的感覺,造成只看圖片,不注意知識點的問題。所以這也是我今後講課應該注意的地方。

(三)同課異構中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收穫頗豐

雖然這次組織的教研活動並沒有規定教師必須要講哪節課,講哪種類型的課,但是,不約而同,地理組內包括我有四位老師都講了《農業區位因素》這一節內容。面對相同的教學內容,老師們各顯其能,從不同的角度入手,運用不同的教學手段和不同的學習方法進行教學,展示了不同的教學風格,盡顯不同的精彩。通過活動,我認識到“同課異構”對於教學的積極的促進意義:第一,教材中的素材是相同的,但可以嘗試不同的呈現方式;第二,教材的知識點是確定的,我們可以嘗試不同的組合順序;第三,同一個內容,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性格特點和思維方式。“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交換後每人還是一個蘋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交換後每人有兩種思想。”同課異構的教研方式,可以引發參與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長善救失,取長補短,明顯提高教育教學效果。

總的來説,這次教研活動對我們實習生收穫真的很大,聽了其他優秀老師的課,結合自己的問題,取長補短,增長經驗,是一次難得的經歷和鍛鍊,今後還要積極地參加這樣的活動來提升自己。

關於教師集體教研活動心得體會 篇3

本學期的金名課堂形態研討觀摩課結束了,我們的教研組長代娣老師執教的《植樹問題》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學校組織的數學大教研中,我們再次重温了這精彩的一課,分享了各位同行的收穫及個人的觀點。《植樹問題》一節課圍繞金名課堂形態設計的教學流程讓我耳目一新、收穫頗豐。

1、學生在饒有興趣的猜謎語活動中認識了“手指”中的學問。“間隔”一詞的引入,讓我彷彿是第一次感受到數學語言也可以描述得如此專業。

2、學生在認識“間隔”、尋找生活中常見的間隔時,老師適時地引入課題《植樹問題》、出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凸顯了金名課堂形態中“問題帶動”、“目標引領”教學流程的完美和諧。

3、在“師生共學”環節,教師引導學生藉助手中的材料,動手擺一擺、畫一畫、分一分,小組內説一説畫線段圖的想法、完成探究卡,從而發現兩端都栽樹時間隔數和植樹棵樹的關係。學生在上台擺一擺時,老師的趁勢引導使學生明確了棵數與間隔數的一一對應關係,為學生髮現兩端都栽樹時棵數與間隔數的關係做好了充足的準備。但我覺得遺憾的是,老師的不放手禁錮了學生的思維,孩子們像是被留着繩子找草吃的小羊很難遲到周圍的一片片嫩草。

4、把兩端都栽樹作為植樹問題的第一課時學習,學生在懵懵懂懂中初步掌握瞭解決問題的方法,老師又在“鞏固提升”中引入世界數學難題“20棵數的植樹問題”就會顯得有些生不逢時。在課下,不知還能否勾起孩子們對這一世界數學難題的一丁點興趣。也許,能夠挑戰這一數學難題的孩子就這樣與之擦肩而過了吧。

都説教學有法,但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而金名課堂形態又何嘗不是教學領導為指導我們有序教學所精心研討出的基本教學模式呢?就像在研討中大家説的那樣,“問題帶動、目標引領、師生共學、反饋矯正、鞏固提升”這些教學流程與形態不應該是一成不變的,學習目標也不是為了展示給領導和學生看而展示的。學習目標的出示旨在督促老師自己要把學生帶到那裏去,學習目標的出示意在歸還學生明確老師要把自己帶到哪裏去的知情權。

金名課堂形態研討,“討”什麼?討來了學習目標實現了沒的反思,討來了教學流程並不是要把課堂模式化的新思考,討來了只有深讀教材、關注學情才有敢於放手的勇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aoshi/qe8j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