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大學歷史課心得體會(精選5篇)

大學歷史課心得體會(精選5篇)

大學歷史課心得體會 篇1

銅為鏡,可以正其身;

大學歷史課心得體會(精選5篇)

以人為鏡,可以正其行;

以史為鏡,可以治其國。

這三句話充分説明了歷史對現今的重要性。

中國近現代史是指1840年以來的歷史,其中從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稱為近代史,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今是為中國近代史。

這是一段漂泊的歲月,動盪的歲月,甚至是流血的歲月中國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和人民羣眾為救亡圖存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英勇奮鬥,有的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們在黑暗中摸索道路,在午夜裏尋求光明。他們把一生的幸福和國家緊緊連接在了一起。尤其是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偉大的艱苦的鬥爭,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贏得了民族獨立和全國的解放。經過社會主義革命改革,把舊中國那個爛攤子逐步變成一個初步繁榮昌盛,充滿生機的社會主義新中國。

這其中不乏優秀的精神品質和勝利的革命經驗,當然也有人民在這些時期犯下的錯誤,有些甚至是不可挽救的。重視歷史的研究,注意總結經驗和教訓是中國的一個優良傳統。新中國曆代領導人都如此,毛澤東同志講過,歷史的經驗教訓值得注意,他經常在全國發起“學習一點歷史”的號召。新中國總設計師鄧小平也十分重視用歷史來教育人民幹部,教育青年:“我是一箇中國人,懂得外國侵略中國的歷史。”“要懂得這些歷史,這是中國發展的精神動力。”

“從娃娃抓起”這是我國一貫執行的方法,學習歷史也不例外。從小剛進學校 老師就教給“中國有5000多年曆史”“1949年新中國成立”,教給我們一定要愛國。知道現在上大學了,歷史課程還在繼續。大學生是祖國未來的社會主義的建設者,是各條戰線的生力軍。為了勝利的擔負起建設祖國的責任,我們必須瞭解中國的歷史,不僅要了解中國的今天,還要了解中國的昨天和前天。今後無論從事什麼行業,學習好中國近現代史是非常必要的。

時至今日,這本《中國近現代史》已經跟我一起學習兩的月了。兩個月中我感受很深,有時跟着他們的成就一起歡呼,有時伴着心頭傷疤颯颯落淚。那一頁一頁歷史教材從老師口中婉娩道來,編成了一個個鮮活的歷史場景。我彷彿看見了中國人民被鴉片榨的枯瘦如柴,身無分文甚至要變賣家產妻兒;我彷彿看見了帝國主義在中國慘無人道的殺戮,放火,肆虐;我彷彿看見了大批覺醒的農民放下鐮刀鋤頭拿起鋼刀洋槍痛殺外國賊子;我彷彿看見了中國共產黨帶着億萬中國人民殺出一條血路,奔向光明。

的確,鴉片導致的傷害慘不忍睹,但沒有那慘不忍睹怎能有林則徐等官員虎門硝煙的壯闊;圓明園的毀滅的確震驚中外,但沒有那鎮震驚中外的大火,怎能換來中國人民的覺醒!!是啊,大火燒醒的是億萬中國人民沉睡的心啊!

1919——1949,中國經經歷了翻天覆地的三十年,此時的中國仍處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社會主要矛盾仍然是同外國侵略,中國封建制度的矛盾;農民仍是反帝反封建的主力軍;工人階級,學生羣眾和新興的民族資產階級這些新的社會力量發展起來,而最主要的是工人階級取代資產階級成為新式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領導力量。在中國工人階級先鋒隊—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中國人民經過長期艱苦曲折的鬥爭,推翻了持續半個多世紀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創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上完成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任務,從而為實現國家統一民族富強創造了前提開闢了道路。

那時的中國處於一個特殊的時期,國際環境錯綜複雜。第一次世界大戰剛剛結束,後果之一就是歐洲走向衰敗(德國戰敗,英法雖然戰勝但受到削弱),和美日的作為世界大國的崛起。美日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對華商品傾銷和資本輸出迅速增加。其後,日本侵略勢力日益威脅到中國。

1920xx年11月7日,十月革命爆發,開闢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十月革命給世界人民的解放事業開闢了廣大的可能性和現實的道路。共產主義,社會主義這些逐漸被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國家提上日程。

侵略者的野心是不會輕易被澆滅的。 果然,一戰結束不久,二戰爆發了。這一次,佔世界人口4/5的60多個國家捲入了這場戰爭。這場戰爭帶來的災難是無窮的,同時世界格局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德意日三個法西斯國家被徹底打敗,英法被嚴重削弱,美國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霸主,蘇聯經過戰爭的考驗,終於成為唯一能和美國抗衡的國家。同時社會主義在多個國家贏得勝利。中國經過頑強鬥爭最後也贏得了美國的扶蔣鬥爭。

這時中國的經濟處於相當不利的局面。外國壟斷資本在華擴張,封建經濟佔優勢地位,官僚資本急劇擴張,民族資產階級經濟狀況差,處境艱難。不過在共產黨的帶領下,中國人民最終取得了經濟的獨立富強。

一個個鐵的事實告訴我們,在中國,封建社會已經過去,資本主義難成氣候,被扼殺在了襁褓裏。只有社會主義可以救中國,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起來了。

發展靠經濟。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為進一步保護和發展生產力創造了更為有利的條件。中共八大路線確定了幾個五年經濟計劃,後來主持國家事務的鄧小平也提出了“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口號。中國正從一個農業大國轉向工業大國。一口口油井噴出石油,一幢幢工廠產出汽車,一波波港口駛出輪船,新中國正以前所未有的快速步伐向世界強國邁進。

新中國的明天一定會更美好!

大學歷史課心得體會 篇2

他是一名有清華大學博士後學歷的歷史老師;他穿風衣,圍圍巾,顏值爆表;他上課講熱門影視劇……這不是《來自星星的你》中的都教授,這是西南大學歷史學院歷史教師——鵬宇,被學生們戲稱為來自星星的歷史老師。在他的課上,《盜墓筆記》《羋月傳》被當成教材,佈置的作業要做成“竹簡”,這樣的歷史課你想聽嗎?

歷史可以很好玩

用熱門電視劇、小説講歷史“黃歇就是戰國四公子,估計比羋月小20歲,他們倆幾乎沒可能談戀愛。史書上也從未有春深君掉下懸崖記載。”這不是追劇粉絲的討論會,而是西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講師鵬宇的一堂歷史課,之前,他還在課堂上給同學們講解《盜墓筆記》和古代墓葬知識。

今年32歲的鵬宇剛從清華大學歷史專業博士後畢業不久,在西南大學任教僅3個多月。他認為,歷史雖然包羅萬象,但傳統的講授和記錄方式卻難免枯燥乏味。為此,他做了個調查,瞭解了系裏80多位同學的興趣,在講授的過程中,把知識和興趣結合起來。

“雖然《羋月傳》之類的劇集並非正劇,但其中很多談資都可以作為引導大家瞭解歷史的催化劑。”鵬宇説,從歷史角度分析,《羋月傳》在史實框架還原度上大體是正確的。而從劇中人物、情節引入教學內容,極易引起學生共鳴,效果很好。鵬宇打趣説,曾有學生看過《盜墓筆記》後告訴他,自己學好歷史之後要去盜墓發財,他便給學生們講述了20-30年代陝西等地墓葬青銅器發掘的故事,並剖析了整個文物發掘收藏的產業鏈。最後得出這樣的結論:盜墓不僅是一種犯罪行為,而且賺得還少。所以,學好歷史,做文物專家比當盜墓賊划算太多。“話糙理不糙。”鵬宇笑稱。

歷史可以很炫酷

讓學生在“竹簡”上寫作業

昨天下午2時30分,是鵬宇上課的時間,原本40人一堂的課,擠進了60多名學生。多出來的同學,大多是慕名前來的外班甚至是外系的同學。對他來説,這樣的爆班情況已司空見慣。

鵬宇説,除了講影視劇,自己的課堂規矩也很獨特,比如講先秦歷史的時候,他會讓學生將A4紙裁剪成小塊,製作成竹簡的樣子,然後按照竹簡的方式來抄寫。雖然抄寫量很少,但因為新奇,學生會對所學內容印象深刻。鵬宇説,有的同學在做完他佈置的竹簡作業之後,特意發了朋友圈。“這就是我要的效果。”

為了讓大家保持興趣,鵬宇還定下規矩:只要學生能指出自己講課的錯漏,他就給這位同學送禮。歷史系學生鄒沂杉就因在課堂上指出老師的讀音錯誤,收穫了一套價值數百元的《史記》。學生們還告訴重慶晚報記者,鵬宇還有一個習慣——絕不拖堂,有一次不小心拖堂了,他又定了一個規矩:拖堂就給大家發紅包,一分鐘一塊錢,當即兑現。“算是效仿商鞅吧,一定要做到一言為重。”鵬宇説。

歷史可以很時尚

他長得帥穿得潮粉絲多

風衣、圍巾、西裝外套,接近180cm的身高,稜角分明的臉,學生戲稱,鵬宇簡直是銀幕裏走出的明星。厚眼鏡、舊毛衣、亂糟糟的頭髮,張口就掉書袋,這是很多人眼中歷史老師的形象。“如果學好了歷史會變成這樣,還有人願意學嗎?”鵬宇説。

在課堂上,我們找到了一位姓畢的同學。她今年大四,不是鵬宇的學生,但卻經常來蹭課,除了課有意思之外,另一個原因就是鵬宇很帥,上課時,她還不忘拿出手機偷偷給老師拍照。鵬宇説,自己很注意形象,並且認為作為老師,這是必須的。手上的定製版唐三彩甲骨文機械錶、風衣外套、圍巾以及襯衫內的小絲巾,都是他自己仔細挑選搭配的,他説,他要以最潮的形象出現在學生面前。“老師就好比學生的一面鏡子,能折射出他們的未來。”鵬宇説。

《羋月傳》

這些地方欠考究

黃歇該叫羋月阿姨

羋月是秦昭襄王的母親,而黃歇的原型春申君,是戰國末期的戰國四公子之一。黃歇和羋月的年齡相差20多歲,羋月的孩子比黃歇還大點。公元前320xx年,羋八子成為太后,她當時大概30歲,春申君是公元前320xx年出生,比羋月要小20歲左右。

楚懷王果真有狐臭?

歷史上,南後鄭袖確實曾使計割去一位美人的鼻子。而楚王是否有隱疾異味,似乎是由割鼻一事的記載反推而來,究竟這位美人為何被割鼻,史書並未記載。

向夫人的鏡子是穿越的

鵬宇説,向夫人的鏡子從紋飾風格上看,更像是漢代的瑞獸紋,而歷史上楚國用的鏡子,最大可能是山字紋。而且山的個數越多,表明越尊貴,楚王用的鏡子,應有6個山字。

大學歷史課心得體會 篇3

自新課程教學實施以來,我們的教學理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新教材以專題形式的編寫體例、新穎獨特的史學觀點都給我們以耳目一新的感受。但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我們有很多困惑,時常感到一節課的內容難於按時完成,上課往往是忙於趕進度,無法很好地完成新課標所要求的教學任務,學生也抱怨課堂教學內容太多、教學速度太快、知識跨度太大,難以記憶和理解。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新課程本身存在的問題,有學生的學習方法上的問題,也有教師的教學理念問題,但最為關鍵的還是課堂教學的策略定位問題,即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問題。本學期我們在集體備課過程中從以下兩方面不斷反思, 並在教學中不斷實踐。

一、課堂教學目標的有效性

在實行新課改後,高一年級的歷史課堂教學要達到怎樣的教學目標、完成哪些教學任務呢?我們認為關鍵在於擺正高一歷史課堂教學的目標定位問題。在新課程的教學大綱中,有許多教學內容,包括我們以前認定的重點主幹知識,現在都被冠以“瞭解”、“知道”、“感受”、“課外閲讀”等要求,一些章節的教學目標中還有“要求全體學生掌握”、“大部分學生掌握和少數學有餘力的學生掌握”的層次性教學目標。因此,課堂教學目標不能定位太高,要根據新課標的具體要求和高一學生的實際知識水平及實際的教學時間來確定課堂教學的具體目標。如在學習必修1《世界多極化趨勢》一課時,首先明確本課學習內容要點是:“簡述歐洲共同體的形成、日本成為世界經濟大國和中國的振興以及不結盟運動的興起,瞭解世界多極化趨勢在曲折中發展。”其次注意到“簡述”和“瞭解”這兩個不同能力層次目標要求,進而明確“簡述”的是四種政治力量的興起,“瞭解”的是“多極化趨勢”既“發展”又“曲折”的特點,最後根據上下節的課標內容,把本節的時段確定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由此展開本節教學內容的處理和學習探討。在處理簡述四種政治力量的興起是有主次、輕重之分的,歐共體、日本、中國是本課的重點,不結盟運動則相對不是主要的,是可以略講的;而簡述部分則可由學生根據教材和所學的知識自主學習。對歐共體和日本興起的原因可通過合作學習、共同討論得以完成。這樣的目標定位適應學生的認知水平,能有效促進學生在課堂上自主探索,提高課堂學習效率。而事實上高一學生由於學習水平、學習時間、學習目的的限制,不願意也不可能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探索,因此,我們必須全面正確地把握高一歷史課堂教學的目標定位,實施有效的課堂教學目標,這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基本前提。

二、教學內容的有效性

1.有效地選擇教學範圍

我們認為對高一學生的課堂要求是大致性地瞭解歷史知識的全貌,跨越式地理解重大歷史事件,而不必將知識面拓展得太寬、知識點挖掘得太深。在不違背新課程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根據課時安排,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簡化教學內容,強化基礎知識,突出重點內容,使學生易於接受,提高課堂的學習的實際效果。在必修一專題一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裏,分封制和宗法制既是重點,又是難點,我認為在課堂上只需引導學生了解它們的大致情況,掌握它們的主要特點和影響,以便學生集中有限的時間和精力加以落實。而對它們的具體內容、產生原因和發展過程這些繁雜的內容可一筆帶過,甚至不予考慮。否則,即使教師詳細分析了,學生也很難做到持久記憶,不僅沒有實際效果,反而會使學生沖淡對重點內容的掌握。所以在處理課堂教學內容、確定教學範圍時,我們要根據高一年級歷史教學的實際情況,有的放矢地加以選擇,使課堂教學更具實效性。

2.有效地確定教學難度

新教材內容跳越性大、觀點新、理論性強,給高一學生的課堂學習帶來不少的困難。學生經常抱怨記不住,理解不了,運用不上,學習效果很差。這就説明我們的課堂教學內容難度太大,超越了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認知水平,因此在課堂教學中降低了難度,將重點主幹知識儘可能簡化,一些深奧的難點內容沒有必要挖掘得很深、很細,讓學生了解大體狀況、理解主要含義就可以了。例如,必修一專題一以介紹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為主,我就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只要求學生記住幾個主要王朝的重要政治制度的重點內容,如秦漢王朝開創的中央集權制度,只要求學生掌握皇帝制度、中央官制、郡縣制度的主要職能和歷史影響,而對三公九卿的各個職位的具體職能及其相互關係、西漢初的郡國並行制度等就不作要求。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只讓學生掌握其運行機制及其影響,對它所產生的原因,六部的具體分工及其相互關係不再提起。這樣既可以大大降低課堂教學的難度,便於學生理解和掌握,又可以節約課堂教學時間,提升一節課的教學效率,使課堂教學更具有效性。

總之, 新教材教學中,我們教師的教學理念需要不斷更新。我們在加強自身教學理論學習和專業素養的同時,也加強了集體備課,從而達到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大學歷史課心得體會 篇4

本學期,在教研員蔡老師的精心組織安排下,我們二十中的歷史老師有幸參加了在伊寧市第三中學舉行的國中歷史高效課堂教學研討會。通過這次活動,我深切體會到了自己在平時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明確認識到在今後的歷史教學中應改進的地方。會議上,聽了三位老師的公開課,包括幾位老師的典型發言及經驗交流。讓我受益匪淺。

歷史課如何吸引學生,讓學生輕鬆愉快的學習,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在於課堂,要向四十分鐘要效益。那麼,如何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效益呢?

首先是認真備課是構建高效課堂的前提。高中的三位老師的課都做了精心準備,理念新,線索清晰,注重創設情境。加大課堂容量,提高學習效率,注重實效性。

其次是 精心的導入設計,是引導學生登上知識宮殿的台階,積極思考是關係整節課效果的首要問題。三位老師的課導入簡潔,儘量針對學生感興趣的問題作為切入點,注重用熱點導入,快速有效的把學生帶入學習情境。正確巧妙地導入新課,可以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引起濃厚的學習興趣,起到先聲奪人的效果,為課堂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第三是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心。重實效,重點內容,重點解決。第四是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學生自主探究,讓學生自己設計問題自己解答,充分調動學生全面參與,互相激勵,互相競爭。老師只起組織、引導作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成為發現問題的探索者,知識信息的反饋者。切實營造一個生動活潑的課堂學習氛圍,發現和肯定學生獨特的思想和見解,尊重學生的發現和感悟。使學生勇於參與,樂於參與。

通過課後我們分小組的交流學習,指出一堂好課的標準:課堂氛圍好,印象深,解題能力高。各種有效的教學方法的創新,以及怎樣解答問題等方面,為我們歷史教學指明瞭方向。

總之,學無止境,教無定法。作為歷史老師,必須適應新的形勢,轉變自己的觀念,在實踐中吸取營養,努力創新,使歷史教學這門藝術不斷得到發展和昇華

大學歷史課心得體會 篇5

自新課程教學實施以來,我們的教學理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新教材以專題形式的編寫體例、新穎獨特的史學觀點都給我們以耳目一新的感受。但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我們有很多困惑,時常感到一節課的內容難於按時完成,上課往往是忙於趕進度,無法很好地完成新課標所要求的教學任務,學生也抱怨課堂教學內容太多、教學速度太快、知識跨度太大,難以記憶和理解。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新課程本身存在的問題,有學生的學習方法上的問題,也有教師的教學理念問題,但最為關鍵的還是課堂教學的策略定位問題,即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問題。本學期我們在集體備課過程中從以下兩方面不斷反思, 並在教學中不斷實踐。

一、課堂教學目標的有效性

在實行新課改後,高一年級的歷史課堂教學要達到怎樣的教學目標、完成哪些教學任務呢?我們認為關鍵在於擺正高一歷史課堂教學的目標定位問題。在新課程的教學大綱中,有許多教學內容,包括我們以前認定的重點主幹知識,現在都被冠以“瞭解”、“知道”、“感受”、“課外閲讀”等要求,一些章節的教學目標中還有“要求全體學生掌握”、“大部分學生掌握和少數學有餘力的學生掌握”的層次性教學目標。因此,課堂教學目標不能定位太高,要根據新課標的具體要求和高一學生的實際知識水平及實際的教學時間來確定課堂教學的具體目標。如在學習必修1《世界多極化趨勢》一課時,首先明確本課學習內容要點是:“簡述歐洲共同體的形成、日本成為世界經濟大國和中國的振興以及不結盟運動的興起,瞭解世界多極化趨勢在曲折中發展。”其次注意到“簡述”和“瞭解”這兩個不同能力層次目標要求,進而明確“簡述”的是四種政治力量的興起,“瞭解”的是“多極化趨勢”既“發展”又“曲折”的特點,最後根據上下節的課標內容,把本節的時段確定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由此展開本節教學內容的處理和學習探討。在處理簡述四種政治力量的興起是有主次、輕重之分的,歐共體、日本、中國是本課的重點,不結盟運動則相對不是主要的,是可以略講的;而簡述部分則可由學生根據教材和所學的知識自主學習。對歐共體和日本興起的原因可通過合作學習、共同討論得以完成。這樣的目標定位適應學生的認知水平,能有效促進學生在課堂上自主探索,提高課堂學習效率。而事實上高一學生由於學習水平、學習時間、學習目的的限制,不願意也不可能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探索,因此,我們必須全面正確地把握高一歷史課堂教學的目標定位,實施有效的課堂教學目標,這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基本前提。

二、教學內容的有效性

1.有效地選擇教學範圍

我們認為對高一學生的課堂要求是大致性地瞭解歷史知識的全貌,跨越式地理解重大歷史事件,而不必將知識面拓展得太寬、知識點挖掘得太深。在不違背新課程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根據課時安排,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簡化教學內容,強化基礎知識,突出重點內容,使學生易於接受,提高課堂的學習的實際效果。在必修一專題一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裏,分封制和宗法制既是重點,又是難點,我認為在課堂上只需引導學生了解它們的大致情況,掌握它們的主要特點和影響,以便學生集中有限的時間和精力加以落實。而對它們的具體內容、產生原因和發展過程這些繁雜的內容可一筆帶過,甚至不予考慮。否則,即使教師詳細分析了,學生也很難做到持久記憶,不僅沒有實際效果,反而會使學生沖淡對重點內容的掌握。所以在處理課堂教學內容、確定教學範圍時,我們要根據高一年級歷史教學的實際情況,有的放矢地加以選擇,使課堂教學更具實效性。

2.有效地確定教學難度

新教材內容跳越性大、觀點新、理論性強,給高一學生的課堂學習帶來不少的困難。學生經常抱怨記不住,理解不了,運用不上,學習效果很差。這就説明我們的課堂教學內容難度太大,超越了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認知水平,因此在課堂教學中降低了難度,將重點主幹知識儘可能簡化,一些深奧的難點內容沒有必要挖掘得很深、很細,讓學生了解大體狀況、理解主要含義就可以了。例如,必修一專題一以介紹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為主,我就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只要求學生記住幾個主要王朝的重要政治制度的重點內容,如秦漢王朝開創的中央集權制度,只要求學生掌握皇帝制度、中央官制、郡縣制度的主要職能和歷史影響,而對三公九卿的各個職位的具體職能及其相互關係、西漢初的郡國並行制度等就不作要求。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只讓學生掌握其運行機制及其影響,對它所產生的原因,六部的具體分工及其相互關係不再提起。這樣既可以大大降低課堂教學的難度,便於學生理解和掌握,又可以節約課堂教學時間,提升一節課的教學效率,使課堂教學更具有效性。

總之, 新教材教學中,我們教師的教學理念需要不斷更新。我們在加強自身教學理論學習和專業素養的同時,也加強了集體備課,從而達到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6jgjn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