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教師心得體會 >

高中歷史教師聽課心得體會(通用4篇)

高中歷史教師聽課心得體會(通用4篇)

高中歷史教師聽課心得體會 篇1

如何構建高效課堂是我們每一位教師畢生都要研究的課題,把老師和學生都從題海和加課中解放出來,讓教師快樂地教,讓學生快樂地學。在教學實踐中,課堂低效一直是管理的一大難題。那麼,究竟什麼是高效課堂呢?

高中歷史教師聽課心得體會(通用4篇)

一、高效的課堂,教師一定要有普遍的關注當我們走進課堂時,我們關注的目光應投向哪裏?如何關注?教師的教學智慧就體現在在有限的時空內,給學生以最廣闊的關注。我們必須關注每一個學生,我們對每一個學生都給予同樣的關愛。當然,一段時間,一節課裏,我們的關注是有所側重的,最普遍的關注,全方位的關注,不分等級的關注,才是有效的。差的教師關注面狹窄;好的教師關注面寬廣;差的教師讓學生牽着走,他或者跟着那些最好的學生走;他或者跟着那些製造問題的學生走。他的關注總是局部的,片面的;好的教師則能夠用自己的關注佈滿課堂、主宰課堂,用自己的關注恰當地引導學生,朝着既定的學習目標走去。什麼時候給誰以關注,如何在學生需要關注時就把這關注給予學生呢?

1、要用微笑來交流,用目光來交流這是實現普遍關注的前提:要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從你的微笑和目光中看到一種關注:產生一種心電感應,看,老師在看着我呢!要讓所有的學生都從老師關注的微笑和目光中,感受到一種温暖,獲得一種支持。從你的微笑開始,改變你的教育。學生在等待你的微笑,學生在等待與的目光交會。你的熱情可以影響學生的熱情,你的積極性可以影響學生的積極性。而你也將遭遇學生的微笑與目光。就從這裏入手吧!

2、改變自己的教育形象,以樂觀的心態對待每位學生。多鼓勵,少打擊徹底擺脱錯誤的教育範式你要從一些錯誤的範式中走出來:那種嘮叨式,數落式,訓斥式,疲勞式,愁眉苦臉式,整天板着臉,等等古板的教育模式全部消除。那麼,不管他現狀如何,你現在一定要確信,他們就是最好的學生。也就是説,你要想建立高效的課堂,你首先就不能認為學生是沒有效率的,你要從心底裏認為你的學生學習效率就是很高的,你要想象你的課堂學習氣氛就是最好的,你要善於把他們從受過挫折的環境中復原出來,恢復出來,重建起來。你只有以這樣的想象去看待你的學生,你的學生才有可能成為這個樣子。任何埋怨,公開的或隱蔽的埋怨,任何不信任,直接的或間接的不信任,已經從一開始就破壞了學生的積極性,影響了學生學習效率的發揮。

3、用欣賞、誇獎來體現你的關注你的描述,你的微笑,你的目光,全都包含一種心理暗示——一種最積極的心理暗示,這種心理暗示,只有通過對學生的欣賞、誇獎、鼓勵才能真正實現的。一定要找到欣賞、誇獎的理由,找到欣賞、誇獎的方向,找到欣賞、誇獎的那些“點”。然後小心翼翼地將這一點點的積極性、一點點的學習熱情保護起來,讓它生長起來,壯大起來。

4、用“邏輯中斷”終止學生不好的想法當一個學生表現得沒有積極性,否認自己的積極性的時候,你要打斷他,鼓勵他,比如他不愛學習,你就這樣説,其實你挺愛學習的!那一回你複習的時候,十幾天一直這麼堅持過來了,怎麼説不好呢?比如他抱怨自己不被重視,你就要告訴他,不,在老師的心目中,你是非常重要的。你就是要讓每一個學生都感到自己的重要,讓每一個學生都中止自我貶低,自我矮化的想法和行為。然後,在中斷了他的邏輯以後,在回到前面的正面的欣賞、誇獎和鼓勵上去。

三、高效的課堂,要有良好的課堂氛圍教師要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1、這是能夠給所有的學生以尊嚴的氛圍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夠對自己有強烈的好感,讓學生感到很安全,很積極。如果學生對自己沒有好感,如果他們甚至認為自己沒有希望、很壞、愚蠢。那就沒有效率可言。學生在什麼時候學習最有效,在教師認為他很好,父母認為他很好,同學也認為他很好,他自己也認為自己很好時,這個時候他學習就是最有效的。

2、這是所有學生都洋溢生命活力的氛圍在這樣課堂裏,學生感到輕鬆、活躍、精力充沛。如果學生覺得自己沒有活力,甚至消沉、憂慮、緊張,高效的課堂是無從建立的。

3、這是能夠讓學生自我管理的氛圍在這樣的課堂裏,每個學生都能實施自我管理,都能感到要對自己負責。如果總是覺得自己被控制着,自己對自己毫無責任,也是沒有學習效率可言的。

4、這是讓所有學生都有歸屬感的氛圍在這樣的課堂裏,所有的學生都覺得自己屬於這個集體,都覺得在這個集體裏,自己被認同,被認可。他們能夠彼此聆聽,彼此認同,彼此尊重。

高中歷史教師聽課心得體會 篇2

聽課方法2、把知識學習和能力訓練結合起來。不論是課堂還是課下,都要學會讀書、學會在書中作微觀記錄,把老師講解中的解讀內容及時補充的課本之上。積極參與課堂內外的討論和研究。尤其是在聽(專注),思(思維辨析),説(敢於發表看法和論證),寫(辨析思路和知識的聯繫)等環節是擁有課堂的關鍵。

聽課方法4、向社會索要。社會生活中處處觀察、處處留心,擴大課外知識和常識的認識,並思考體悟與課本理論間的關係,通過舉一反三,理解課本的觀點和學問。

聽課方法5、養成良好學習習慣。包括按時、按量、按要求、好問、及時處理不解的問題、聽要專心、思不退縮、寫不偷懶、問不可恥,計劃有序等。

聽課方法6、不能過早地選擇性地學習一些科目而形成偏科現象。應該在基礎課程學習結束後,認真衡量自己的思維偏重;衡量自己的愛好所在和特長優勢;衡量自己投入精力的偏向以及可發掘的潛力所在。偏科容易制約自己學習方法的積累,限制自己的知識容量和知識面,也在和大程度上制約自己的思維活躍和發展。

高中歷史講的內容和國中完全不一樣,高中歷史很深奧,並不是憑看幾眼課本就能理解的,高中歷史最關鍵的就是你要理解,所以最簡單的學習方法就是要學會上課認真聽老師講的每一句話.

歷史是記憶性較強的學科,但僅僅死記硬背史實是遠遠不夠的,應注重考查我們分析史實、理解的能力。因而歷史應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在記憶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和運用。理出一條線索,找出各個歷史事件之間的相互關係,弄清每件史實前因後果,在今後歷史學科的學習中非常重要。同時,我們還應將歷史與馬列主義的方法論緊密相連,用方法論作指導,去正確的評價每一歷史事件。

從歷史教材的佈置上看,它大概形式是這樣:先是目錄和大事年表,目錄是整本書的知識框架,這個不用解釋,大家都懂的,大事年表,就是記載大事的年表;第二點,就是每章都會有引言,開篇引言吧!第三點,就是主要內容;第四點,就是原始資料;第五點,就是插圖,表格之類的,輔助瞭解正文的,或者是相關內容的;第七點,就是,學術爭鳴;第八點,就是思考題和練習題!

教材上面的每一個內容,都有它的優勢,我們應該學會利用它們的優勢,如果這點,你利用好了,那你就是一個會讀書的人,就可以真正掌握高中歷史啦!要學好高中歷史,其實,真的不難!

高中歷史教師聽課心得體會 篇3

第一 對歷史學習要保持濃厚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有些學生感覺自己天生就不喜歡歷史,或者因為不喜歡某個歷史老師從此不喜歡歷史。如果這樣可以多看一些課外歷史的書籍,沒有人會對歷史上的人都不喜歡,古代的現代的,你喜歡誰就先看誰,看人物故事時必然會涉及到人物所在時代的方方面面。再説“歷史是萬精油,到哪都能學一點”,語文課本里,英語的閲讀理解等,我不相信有人會一點也不喜歡歷史,説不喜歡歷史的學生只是認為不喜歡學歷史的死記硬背罷了。那麼接下來就是方法問題了。

第二,方法為主

1、記憶問題 記憶分機械記憶(事實),理解記憶(原因,影響)同學們不要把二者搞混,歷史課本大量屬理解記憶,只有極少的如時間地點等基本事實需機械記憶。(這才是大家感覺到的記憶負擔部分)

2.讀歷史教材 “讀歷史教材”需要“讀”目錄、引言、課文、插圖、材料、地圖、引文、註釋、思考題和大事年表。在理解章節目錄及內在聯繫的基礎上明確此章節講了什麼問題,以及圍繞此問題講了哪幾方面的內容。再根據教材,分析、歸納每個方面講了幾點,每點都包括哪些基礎知識,

3.提高上課效率 首先,上課一定要精神好,要做到這一點很不容易,列寧曾説過,“不會休息,就不會學習和工作”。古人們提倡的頭懸樑,錐刺股,精神可佳,效果最差。我們同學晚上學習不宜太晚;中午睡眠半個小時為準,這是澳大利亞科學家經過科學實驗得出結論,太短也不行。太久了反而精神不佳;課間一定要休息,它不是上課的延伸,人不是機器,人是有生命的個體,文武之道,一張一弛,最後才能精神煥發。其次,上課專心聽講。老師講解課本時要跟着老師的思維去感受歷史,老師會引領你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分析歷史,該做的筆記得記,但不宜太多。所謂學會如何學習歷史,也就是在課堂上學會的。不要認為歷史只要課後看看課本,抄抄同學的筆記就萬事大吉,那種分析歷史問題的思維和角度是你無法從課本和筆記裏體現出來的,還有就是思維的過程中對自己能力的提升,現在歷史大學聯考更主要的就是能力的考察。

4.“温故知新”和善於思考歷史的學習是以記憶為基礎的,所以不斷地回顧以前所學知識和對新的歷史知識進行思考是很有必要的,這樣不僅能增強記憶,還能鍛鍊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在閒暇之餘,突然想到一個歷史名詞或者某個故事中涉及歷史,應該馬上回憶教材上的知識,如果有可能的話追本溯源,思考通過其他渠道得到的歷史知識和教材所述知識的聯繫,把知識弄清楚,這樣也算是時間的充分利用。

5 整理、整合歷史知識。針對歷史知識比較瑣碎的問題,我們就需要自己動手去整理和整合所學知識,把教材中大量的史實根據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加以整理,簡化成歷史線索,以建立主幹知識的結構和知識間的相互聯繫。當然,在整合的時候可以參考一下試題調研,把上面的精彩總結內容摘抄或剪下來,反覆消化,變成自己的知識。

6.解題的思考。進入高中,考試會相應增多,所以合理安排考試策略並鍛鍊一定的解題能力是我們最大的目的。策略需要結合自己的需要相應作出調整,而解題則需要注意,要認真審“問”,即要明確試題所發諸問之指向、時空界定和程度等。此審至為重要,所謂“一着不慎,滿盤皆輸” 。同時在審“問”的時候,要依其“問”構思答案要點。構思答案時,要體現出“三個結合”:一是要結合試題所提供的材料,如果答案與材料毫無聯繫,或者不是從材料中引申、抽象、概括出來的,那麼往往就是答非所問;二是要結合所學相關知識,答案不一定是課本中的原文原話,但其精神、其結論、其説明是符合歷史課本主導思想和歷史事實的,如過去有的歷史命題專家所言:“你學的我不一定考,但我考的一定與你學的有關”。不管大學聯考答案如何出乎意料,它總是與我們所學知識保持着密切的聯繫,一定不要認為它是虛幻的任意的不可捉摸的,要建立起自己的答題信心;三是要結合自己的個體感受與獨立思考,只要是自己認為正確的,不妨答出,不要猶豫不決。這些個人的分析和觀點答案,往往成為顯示區分度的所在。

第三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説過:“教育是什麼,往簡單方面説,只須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養成了好的習慣,“好的態度才能隨時隨地表現,好的方法才能隨時隨地應用,好象出於本能,一輩子受用不盡。”古往今來的大量事實也表明,一個人成功與否主要不是因為他的智力,而是取決於他是否具備良好的習慣。因此,我們必須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學校的學習中,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應該包括預習習慣、上課習慣、複習習慣等基本環節。

第四,心態為輔,保持陽光心態和平常心。

首先快樂學習。古云:好知之者不如樂而知之者也,我們學歷史務必跳出死記硬背的陷井,華南師大博導郭思樂教授所提倡的感悟教學法是完全能夠幫助同學們解決學新課程的困難,即大家盡情去感受歷史,感受後自會悟出真理,這也就是史學界所流行的“神入”歷史,由此領略歷史學科無窮快樂,正由於如此,新課程提供了很多真實的各式各樣的材料,目的是讓我們去感受,而不是死記硬背,所以,我們進入高中學歷史要學會感受材料,分析材料,充分獲取有效信息,應用好材料。現在歷史考試的方向很明確,就是要學生感悟歷史,要學會收集資料,鑑別資料,分類歸類資料,分析綜合應用資料,有人提出歷史學就是材料學,不是沒有道理的.

其次保持平常心。平常學習歷史時,不要太刻意追求每次得高分,千萬不可急功近利忘了根本——基礎知識的學習。歷史學習本身就是一個積累的過程,所以保持一顆平常心,慢慢根據自己的規律去學習,到最後讓我們厚積薄發,這樣才能使我們取得最後的勝利。特別是面對即將大學聯考的學生,放下精神負擔,不要把平時考試成績排名排隊與大學聯考對比,平時考試作為查漏補缺,作為心理體驗過程,作為知識的強化,要做的是考後認真糾錯,糾正一個錯誤為大學聯考成功增加了一份希望。考試分數越低,説明考試診斷效果越強,對自己的提高越有利。把考試作為享受,重在過程,重在體驗,重在完善與提高,顯然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但苦心人,天不負,有志者,事竟成!江西省歷史學科帶頭人宜春中學黃洲祥老師給大學聯考前的學生説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按時吃飯,按時睡覺,做好每天該做的事。”大學聯考就是這麼簡單。

高中歷史教師聽課心得體會 篇4

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望,釋放學生自我創造的潛能,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造力,是我們中學歷史教師共同的使命。同時也不應把素質教育與大學聯考評估機制、大學聯考選拔學生對立起來。作為一名高中歷史教師,我想寫出教學上的點滴心得,與同行們共享。我覺得在新課改形勢下高中歷史教師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實施教育教學創新

素質教學的先導是教育觀念的創新,觀念決定思路,思路決定教法,教法決定成效。傳統教育觀念已經在許多教師、尤其是中老年教師中成了“法寶”,比如説:以教師為中心整節課都堅持“填鴨”,把學生看成是接受知識的容器,只教書不育人,忽視學生作為“整體的人”的思想、感情和創新意識;老師惟我獨尊,高高在上、對學生提出的“奇談怪論”嗤之以鼻,甚至認為學生是鑽“牛角尖”,不但不解決,而且還要批評一通等等。這些陳舊的教育觀念和教學方法造成學生墨守成規,因循守舊,思維求同,不僅教學效果肯定不好,而且還扼殺了學生創造的內在動機。讓趣味無窮的歷史變成一個枯燥無味的數字,最終使學生失去了學習歷史的興趣,同時也基本放棄了歷史學科的學習。這跟我們的素質教育和時代發展是不適應的。因此我們作為新世紀的教學工作者尤其是中老年曆史老師就必須痛下決心打破它,改變它,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樹立學生主體觀。從“主演”變為“導演”。在學校公開課上,開課教師上九年級歷史《美國內戰》,把“販賣黑奴”的廣告導演成學生的活動。(黑奴扮演者,教師課前選定有較強的文藝表演才能,同時有較強的表演慾望的學生。)通過演練,學生既認識到了黑奴當時的悲慘處境,又為林肯政府頒佈《解放黑奴宣言》是深入人心的,打下了伏筆,也説明了黑奴問題成為了美國當時社會的焦點。另外如在講《一國兩制》一課時,通過讓學生看錄像《百年中國》的紀實片段;《談判》一課時,播放電影《談判》片段等等,這些課,使我確認,高中歷史教學,也應儘量挖掘“可導”“可演”的題材。方法上可採用電化教學,運用多媒體,展現出一幅幅生動畫面,以引發學生學習歷史興趣,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變“灌輸”為引導,在課堂教學中老師起到“服務”“參與”“引導”“點撥提升”“補充”的作用。也要求教師放下老師的架子,師生平等,創設和諧民主的氛圍,尊重學生的個性,提倡學生標新立異,鼓勵質疑,激勵思維。

二、更新備課方式,提高課堂實效性

如何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向45分鐘要質量。通過教學實踐、嘗試、總結、反思,我覺得備課這一環節尤為重要,可以説是基礎,是關鍵。著名教育專家於永正老師説過:“備課不等於寫教案。備課包括鑽研教材、收集信息、瞭解學生、考慮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寫教案等。寫教案只是備課的最後一個環節――把鑽研教材等方面的所見所得,把教學的目的要求、重點難點、教學過程和方法以及收集到的有關教學的信息,記錄下來,是“備忘錄”――供課前翻閲,以便把課上好。如果説,寫教案是顯性的,那麼鑽研教材、查閲教參、收集信息、備學生,思考教法則是隱性的。”我們在備課時充分利用一些可以利用的素材進行備課,這些素材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教材、教參和輔導資料了,更多的是利用網絡資源等,因為網絡上的素材非常豐富。同時,教師的備課還可以備一些學生的活動,某些課中,可以調動學生開展學習活動來進行自主學習和探究。在我校歷史集備組,曾用過如下方法進行備課,(一)課前調查學生在本節課上希望學到什麼知識,他們對本節課的哪些內容特別感興趣。(二)利用互聯網,查找一些和教學內容有關的,學生感興趣的材料。筆錄備用。(三)加強集體備課,優化個人備課。備課組全體成員定期或不定期的集中在一起,對將要教的內容進行集體討論,如:教學目標應如何制定,根據不同層次學生情況,制定出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本課重點是什麼,如何突破;難點是什麼,如何排除;教學內容該怎樣教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課後檢測應怎樣編寫,編寫哪些類型的題;在本課中,該給學生制定怎樣的活動方案,等等。對高三選修《甘地》一課,通過集體備課,覺得僅靠講解,學生很難了解甘地的全面活動,難以理解“非暴力不合作”的概念,所以決定讓學生看電影《甘地傳》。這樣,既充分實現了教學目標,也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從而體現了新課標要求的“活“字。而且加強了教師之間,師生之間的融洽、合作關係。

三、更新課堂教學的方法,優化課堂教育結構

新課程改革和新教材對課堂教學方法極為重視,明確提出要教師轉變角色,教師已不再單純是知識的傳播者了,教師更多的應該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與學生一起討論問題的合作者、探究者。學生的學習也要充分體現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所以,教學中,出乎學生意料的演示、生動形象的類比、深入淺出的解釋、學生生活中以及科技和社會的有趣的事例、幽默風趣的教學語言、探究性的學習活動以及不斷出現的挑戰性問題等,都是激發和保持學生學習興趣,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索的重要手段。這種教學,在習題訓練和講評課時,尤其管用。(一)學生限時完成適量練習。(二)學生討論答案,教師參與,瞭解學生討論的重點集中問題。(三)集體講評,教師答題,師生間可以互換角色互相體驗,討論中體現平等、民主、和諧的氣氛,遇到難點老師給以點撥,最後教師板書全文主要內容作最 後小結。實踐證明,這種教法達到了課堂教學“高效低負”的目的,有益於減輕學生學習負擔。教學中,師生間始終在愉快輕鬆的氣氛中互相交流着,既為教學活動奠定了最佳心理基礎,又對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智力潛能和個性特點大有裨益。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進行積極的參與活動,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同時學生的眼、腦、手、口等多種感官並用,學習興趣濃厚,思維活躍,注意力集中,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採用開放式教學方法,多展開第二課堂,讓學生多接觸社會,採集社會上的一些信息,增強對社會的瞭解,對社會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從而形成自己的觀點。通過討論課,開展辯論賽。如:對拿破崙的評價,對辛亥革命的成敗的評價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興趣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能力。

四、依據教學評價機制,重視現實教學要求

在實施素質教育時,始終 “要與學生平等相處,尊重學生的人格,因材施教,保護學生的合法權益”。

中學歷史教育是素質教育的組成部分,評價歷史教學,主要不是看教師是否能講,不是看學生對具體的知識記憶多少和某一次書面考試成績,而是要考察其是否有利於學生素質的提高和人文精神的養成。如在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的選擇上,可以展開課堂討論,通過研討問題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樹立科學的歷史觀。如用多種方式評價學生的學業成績,如學生平時學習成績在學期歷史學習總評成績中佔一定比例;歷史課的學業成績考核除了書面考試還有實踐活動,鼓勵學生進行歷史演講、歷史小製作、歷史參觀考察等實踐活動,鼓勵學生自己蒐集資料,撰寫歷史小論文,對學生學習活動的成果也統計成績。歷史書面考試也從重知識考查向重素質考查、重能力考查轉變,逐漸扭轉死記硬背應付考試的局面。完善歷史第二課堂的教育教學。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按照他們自己的興趣愛好,組織課外歷史興趣小組,進行讀課外書、研究歷史人物、講歷史故事,寫歷史文章,編演歷史劇,學繪歷史地圖,收藏古錢幣,參觀歷史博物館,考察名勝古蹟等課外活動方式,開拓學生視野,培養其學習興趣,提高多種素質,增長更多能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aoshi/z7pgd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