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戰爭與和平心得感悟(精選5篇)

戰爭與和平心得感悟(精選5篇)

戰爭與和平心得感悟 篇1

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是十九世紀俄國最偉大的作家之一。他的那句“幸福不表現為造成別人哪怕是極小的一點痛苦,而表現為直接促成別人的快樂和幸福。照我看來,它在這一方面可以最為簡明的表達為:幸福在於勿惡、寬恕和熱愛他人。”一直是我的座右銘。

戰爭與和平心得感悟(精選5篇)

寒假裏在辦公室領導的號召下,我懷着崇敬的心情,讀了托爾斯泰的又一巨着《戰爭與和平》。

《戰爭與和平》是一部以十九世紀初俄法戰爭為背景的宏篇巨着。這本書猶如一面鏡子,把當時的俄羅斯社會的一切矛盾和巨大社會變動描寫得淋漓盡致。

《戰爭與和平》以保爾康斯基、別祖霍夫、羅斯托夫、華西里四大貴族家庭在戰爭與和平年代裏的生活為情節線索,生動地展現了1820xx年至1820xx年間,俄奧聯軍同法軍在奧斯特里茨的會戰、法軍入侵俄國、莫斯科大火、拿破崙軍隊潰退等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表現了戰士們的愛國主義和英雄主義精神,歌頌了俄國人同仇敵愾精神和人民力量的偉大勝利。場面壯觀,結構清晰,具有強烈時代感。

在讀這部作品前,整個俄法戰爭的結果我早已從其他歷史文獻中獲知,最後是俄羅斯沙皇徹底擊敗了法國皇帝拿破崙,並將他流放;但是,在此前多年的戰事中,沙俄卻幾乎一直處於劣勢,就連自己深居歐洲內陸的國都也一度被迫讓給了對方。要不是依仗着幅員的遼闊和人口的眾多,以及人民空前高漲的保家衞國之情,沙皇或許早就淪為拿破化的附庸了。

第一部的開頭,寫的是安娜·帕夫洛夫娜·舍列爾家舉行晚會的事。安娜·舍列爾是皇宮的宮女、太后的寵臣,到會的嘉賓自然少不了聖彼德堡的達官顯貴們。表面看上,晚會熱烈歡快,賓客輕鬆自然。然而,不論是主人還是客人,對於他們中的一些人來説,參加晚會並不是最終的目的。在燈火輝煌的客廳裏,正與安娜·帕夫洛夫娜獨自閒談的瓦西里公爵,是今晚的第一位客人。他談着些瑣事,很突然又很自然地將話題轉到了兒子職位的事上來。但不走運,他兒子的競爭對手是皇太后的妹妹推薦的,而她的地盤顯然是安娜所不能及的。況且,安娜是否覺得為公爵出力合算,也不得而知。這件事總算是告吹。事沒辦成,當倒黴的瓦西里公爵正準備離開時,一位剛才還沉默不語、形似羸弱的老太太——安娜·米哈依洛夫娜突然跳了起來,追着這位朝遷重臣陪着笑,哀求他將自己的獨生子鮑里斯送入軍中。或許是對這個老婦人憐憫之心,或許是想擺脱她無休止的糾纏,或許是覺得留住這個老公爵夫人的關係,今後還有用處。公爵最後勉強答應了她的要求。這個短短的晚會,其實就是一場權力的交易所。經過雙方的討價還價、權衡利弊,一批又一批貴族家的公子平步青雲,直接進入了政界和軍界的高層。就連沒落貴族的兒子也能在近衞隊裏當個准尉,更不用説那些“在職”貴族了。

無需嚴格考核,地位就是官位,這在沙俄似乎已是不成文的規定。然而,這些貴族子弟的學識和能力又究竟如何呢?拿瓦西里公爵的兒子阿納託利,庫拉金來説,他整日酗酒賭博、無所事事,是一個極為標準的紈絝子弟。更談不上有多少外交知識和能力了。而如果不是因為他對手的後台更硬,他現在八成已坐到沙俄最重要的駐外機構——維也納大使館一等祕書的辦公室裏了。以此類推,在這種不合理的選擇制度下,沙俄寵大的國家機器內,不知已寄生了多少既平庸無能而又貪圖享樂的紈絝子弟。在軍隊中,這個問題同樣嚴重。正如瓦西里公爵所説:“庫圖佐夫被任命為總司令後……全莫斯科的太太夫人們都要把她們的孩子送來當副官。”顯耀的職位尚可能如此安排,一般點兒的職位就更不用説了。沙俄軍官的整體素質,由此可見一斑!試問:在千鈞一髮的時刻,有多少人能挺身而出,勇挑重擔;在生死存亡的關頭,又有多少人能身先士卒,力挽狂瀾?而反觀沙俄的勁敵法國,經歷了大革命的錘鍊和洗禮,一大批能夠“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指揮人才脱穎而出,他們忠誠於國家、忠誠於民族,與士卒同甘共苦、與統帥同心向德。更重要的是,他們擁有一位人類歷史上屈指可數的偉大征服者——拿破倫?波拿巴。

説到這裏,不禁使我聯想起了發生在幾十年後的中英鴉片戰爭。1840年戰爭一起,四千英國的“東方遠征軍”驍勇善戰,避實就虛,很快就打到了天津塘沽梅河口,直接威脅北京。英國的步步進逼,觸動了道光皇帝聊以自慰的“天朝皇威”。於是,他下詔宣戰,並接連派了兩位“皇侄”率軍往抗敵。然而,這兩個最“正統”的貴族是否為皇帝重振了“天朝”國威呢?先去的“靖逆將軍”奕山倒是頗為勇武,一去就派兵夜襲英艦,結果由於策略失當而一敗塗地。最後,竟落得個縋人下城,向英軍投降的可悲下場。美其名曰的“揚威將軍”奕經就更窩囊了。浙江沿海戰事吃緊,他卻在深居內地的蘇州安營紮寨,整天圍着火爐飲酒作樂。後來,又迷信所謂“關帝箴言”,偏要在寅年寅月寅日寅時出戰(寅為虎、虎能克羊(洋)),結果導致清軍三戰三敗,不僅未收復失地,就連長江口也因此完全處於英軍的控制之下,這幾場接連的失敗,直接導致了中英《南京條約》的被迫簽定,中國從此開始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而這一切可以肯定地説,與那兩個貪圖享樂、貪生怕死的“貴族將領”的拙劣指揮是有密切關係的。戰爭,是強者的競賽。我國古代的偉大軍事家孫武曾在他的《孫子兵法?計篇》中談到:“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時。吾以此知勝負矣。”然而其後四點,很大程度上也取決於“將孰有能”。可見,將領的素質對戰爭勝負的重要決定作用。而在沙俄這樣極不合理的軍隊選拔制度下,大批甚至對軍事一無所知的紈絝子弟充任了各級指揮官。這對俄羅斯軍隊的整體實力不能不説是一個相當大的影響:如果這種現象一直得不到改善,那麼,後果就正如蘇詢在《六國論》中所説,由於自身內部的弊端,“不戰則強弱勝負已判矣”。

不僅是權利的鬥爭,這部小説令人感觸最深的還要數小説本身的文學魅力。其中最典型的應該算是小説的人物刻畫:鮮明而富有個性。如安得烈性格內向,意志堅定,有較強的社會活動能力;彼埃爾心直口快,易動感情,缺少實際活動能力,更側重於道德理想的追求;女主人公娜塔莎則是個情感豐富,生機勃勃,熱愛大自然,接近人民,具有民族氣質的女人。他們在保衞祖國的戰爭中得到了鍛鍊和成長,這幾個主要人物形象都具有較高的認識價值和審美價值。而以庫拉金為代表的宮廷貴族的貪婪、虛偽和墮落的個性,也被赤裸裸地刻畫出來,並進行了無情的鞭笞。

《戰爭與和平》中有很多句子和段落非常有意義,它們能給人以啟迪,讓我們明白許多道理,也值得我們深思。安德萊公爵的妹妹瑪麗亞寫給她的朋友尤麗的信中説道:“基督徒的愛,對於別人的愛,對於仇敵的愛,比起一個青年的美麗的眼睛在像您這樣詩意的多情的少女心中所能引起的情感,更有價值,更甜蜜,更美麗。”“假使每個人只為他自己的信念去打仗,就沒有戰爭了。”

如迷惘的託氏、悲天憫人的雨果、熱情澎湃的羅曼?羅蘭等。 尼考拉?羅斯托夫轉過身來,好象在找尋什麼,他望着遠處,望着多瑙河的水,望着天和太陽,天是多麼美麗、多麼蔚藍、寧靜而遙遠啊!夕陽是多麼明亮而壯麗啊!而遙遠的多瑙河裏的水閃灼得多麼親切而燦爛啊!更美麗的是多瑙河那邊遙遠的藍色的山巒,修道院,神密的峽谷,頂上瀰漫着煙霧的松林……那裏又寧靜又幸福……“只要我能在那裏,我便什麼,什麼也不需要了,什麼也不需要了,”羅斯托夫想。“只在我的心中和這個太陽光下有那麼多幸福,而這裏……呻吟,痛苦,恐怖,和這種不可知,這種匆忙……他們又在這裏喊叫了,又都向回跑了,我要和他們一陣跑,它,死亡,就在這裏,在我頭上,在我周圍……俄頃之間——我便永遠看不見這個太陽,這個河水,這個峽谷了!……” 生命、生活,只有在這個時候才能被人感覺出它的美好的,在平時往往被人忽略的內涵。其實生命的真正意義在於能夠自由地享受陽光,森林,山巒,草地,河流,在於平平常常的滿足。其它則是無關緊要的。在他頭上,除了天,崇高的天,雖不明朗,然而是高不可測的,有灰雲靜靜地移動着的天,沒有別的了。“多麼靜穆、安寧、嚴肅呵,完全不像我那樣地跑,”安德萊公爵想,“不像我們那樣地奔跑、喊叫、鬥爭;互相爭奪炮帚,——雲在這個崇高無極的天空移動着,完全不像我們那樣的哦。為什麼我從前沒有看過這崇高的天?我終於發現了它,我是多麼幸福啊。是的,除了這個無極的天,一切都是空虛的,一切都是欺騙。除了天,什麼,什麼都沒有了。但甚至天也是沒有的,除了靜穆與安寧,什麼也沒有。謝謝上帝!……”這種體驗並非僅僅是看破紅塵,而是對一種永恆的禮讚。對一種寧靜,安詳,遼遠的憧憬。是對幸福的終極定義。莊嚴、蔚藍色的、寧靜而悠遠的天空,超脱於人類所有痛苦、歡樂之上的永恆和安寧。

“一個人為他自己有意識地生活着,但他是全人類達到的歷史目的的一種無意識的工具。人所做出的行為是無法挽回的,一個人的行為和別人的無數行為同時產生,便有了歷史的意義。一個人在社會的階梯上站得越高,和他有關係的人越多,他對於別人的權力越大,他在每個行為的命定性和必然性就越明顯。……帝王——是歷史的奴隸。”這是多麼深刻的歷史性分析啊。我們每個人都是歷史洪流裏的一滴水,成千上萬,匯成鏗鏘的節奏,接踵的浪花,雪白的泡沫。

安德萊·保爾康斯基和彼埃爾·別素號夫這兩個人是托爾斯泰傾注心血,刻意刻畫的兩個光彩奪目的,非常有頭腦的人物,他們二人在書中的大段的獨白和豐富的內心思考及反省,給予了這部着作以偉大和耀眼的光環,給予這部着作以深邃的思想性,使它成了不是單純的小説,而是一部思想鉅作的人類精神財富。我最喜愛看的正是這些大段的獨白和思索,它們使我的精神變得前所未有的充實,使我的思想不再受人影響和制約。

有趣的是,彼埃爾的思想並不一定比安德萊膚淺,但他卻永遠是個思想者,不善於付諸於行動。使我不由地想起了那些流亡在巴黎的經常在小酒館和咖啡館高談革命的革命者。安德萊卻不同,托爾斯泰以後在他自己的莊園所實施的改革其實就是安德萊的寫照。只有他們倆人才談得攏,其它的貴族則均是矯揉造作,華而不實的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勢利小人。托爾斯泰的思想遠遠超越了他所處的那個時代,他反對封建制度,但也懷疑新興的資產階級的先進思想和制度,我以前對他這種“晦澀”的思想有些不以為然,可隨着閲歷的增加和對當代世界的發展的觀察瞭解及思索,現在仔細想想,他的思想和觀點真是太有遠見,太深刻了,他不但看到了瀕死之軀的腐朽,也看到了只有深邃的人才能看到的那時還是新生嬰兒的瑕疵。

着名作家屠格涅夫稱這部小説為“更加直接和更加準確地瞭解俄羅斯人民的性格和氣質以及整個俄國生活”,讀它“勝過讀幾百部有關民族學和歷史學的着作”。作者巧妙地將戰爭與愛情結合起來,以細膩的筆觸塑造了眾多豐滿生動的人物形象。

品讀《戰爭與和平》,感受託爾斯泰,感受那份永恆。

戰爭與和平心得感悟 篇2

手捧一本《戰爭與和平》,彷彿置身於那個硝煙瀰漫的時代。以往總是崇敬拿破崙的勇敢和智慧,從未想到從俄國的角度去看這一段歷史是如此不同。托爾斯泰以其深刻細緻的筆觸向我們描繪了一幅宏大壯闊而又生動逼真的歷史畫卷。我從中看到了戰爭的殘酷,也看到了個人在歷史洪流中的掙扎、探索。其中安德烈的形象最讓我印象深刻。

安德烈一出場就是一個看似隨和而又傲慢、冷漠的年輕公爵形象。他厭倦上流社會的虛偽、無聊,不願意被這種生活所束縛,因此他積極參軍作戰,期望在戰場上建立功勛,功成名就,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然而他卻看到了戰爭的殘酷和統治集團的虛偽、無能,當他死裏逃生回到家中又眼睜睜看着妻子難產死去。這一系列的打擊使他灰心喪氣,使他感到了生命的虛無。曾經渴望建功立業的他隱居農村,只想獨善其身。在皮埃爾的熱情勸説下,他漸漸振作起來,在自己的領地上實施了一系列改革並取得了成功,但他仍然決定自己“應該平靜而安穩地度過後半生”。直到遇見美麗的少女娜塔莎,娜塔莎的美麗和無憂無慮激起了安德烈對幸福生活的嚮往。於是他再次走進了彼得堡的喧囂之中,加入了當時俄國的社會改革熱潮。他贏得了娜塔莎的愛情,然而兩人訂婚後,娜塔莎的背叛又讓安德烈落入了生活的低谷。戰爭再度興起,安德烈身負重傷,最終在娜塔莎的看護下死去。

安德烈一生都在追尋着生命的意義和生活的價值。在起起落落中,他苦苦思索,尋求着一種超脱世俗生活的價值所在。安德烈的思索也啟發我們讀者的思索:生命的意義到底是什麼?人應該怎樣生活?這樣的問題我想每一個有自我意識的人都應該曾經想過,也很可能像安德烈一樣經過了一個反反覆覆、時而興奮、時而落寞的痛苦的內心掙扎過程,甚至很可能到現在都沒有找到能夠真正説服自己的明確答案。我想,這個我們苦苦追尋的、左右我們的生活態度的東西就是我們常説的人生哲學吧。每個人的人生哲學都不盡相同,然而每個人追求人生意義的過程卻頗為相似。是也?非也?哪裏有衡量的標尺呢?

千百年前,屈子立於汨羅江畔歎曰:“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直到現在每個人都還是一出生就在不斷追尋,並且在這個追尋過程中成長、老去、直至死亡。或許,生活的意義、生命的價值就在於這如同夸父追日一般永不停歇的追尋吧!

“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然而人類怎能停止思考呢?雖然奧斯特洛茨戰場上高遠的天空依然飄浮着寧靜、鎮定的白雲,老榕樹依然歲歲枯榮,安德烈的心靈歷程卻不會停止。

戰爭與和平心得感悟 篇3

放飛心中的和平鴿,用智慧取代戰爭的價值,用行動去填補和平的空缺。

——題記

20xx年3月1日,是一個悲哀的日子8名武裝分子,在昆明火車站展開了殺戮。瞬間,一箱箱行李失去了主人;一張張車票變作了廢紙;一排排座位在這一也失去了作用;更用一户户人家在忍受失去親人的悲痛中......這場由分裂勢力一手策劃的恐怖事件,令世界為之震驚,讓人們又會想起了那段陰霾籠罩的歲月......

20世紀,是對人類的一次洗禮。伴隨着一,二次世界大戰的腳步。使多少無辜者倒在血泊中,無法與親人相見;使多少人眼睜睜看着家園被毀,卻只能無動於衷;又使多少人活生生被飢寒侵蝕,失去鮮活的生命。據統計,第一次世界大戰,有33個國家參戰,持續4年零3個月。用20xx多萬人死亡,20xx多萬人受傷。直接,間接經濟損失3000多億美元,使得工業水平至少倒退8年。而第二次世界大戰則更加殘酷,61個國家參戰,持續6年,經濟損失更是高達4.3億美元。這些數據一次次帶給我們震撼,我們經常慶幸那些歷史已成為過去!但我們也應該感謝戰爭,感謝他給我們帶來的科技水平:我們如今的多媒體設備,原子彈,衞星......都是為了戰爭而生的,是戰爭帶給了我們科技!

而反觀如今的和平,他就一定是完美的嗎,和平,造成了金融危機;和平,使人們一心追求GDP,亂砍,亂伐,排放污水,污氣,是地球資源遭到嚴重破壞......

戰爭,幾乎時時刻刻都無處不在,好像永遠無法消失。而戰爭的開始,往往是一些領導人,他們同時一方土地,卻不滿足,就打其他國家的注意,似乎讓他們統治地球也無法同時他們的野心。這些人給社會帶來了災難,他們何嘗想過無數人民的感受;他們何嘗知道武力解決不了問題;他們何嘗明白人人平等這個道理!而這些令人髮指的”狂人“偏偏就不計其數,以前有希特勒,東條英機,現在又有日本右翼分子......

如果繼續現在的“半和平狀態”人類就很難向前,只能止步不前,耗盡資源。所以,我們要權衡利弊,做到戰爭時期的科技狀態,剔除現在的“原地踏步”,勇往直前!

願和平之花盛開;願青山綠水常在;願人類步伐不止!

戰爭與和平心得感悟 篇4

從戰爭到和平,那一個個的故事由真實發生的歷史事件串聯起來,更顯得飽滿豐盈,無情的戰爭給了人們喜怒哀樂、悲歡離合,不曾被顛覆還是人們對和平與愛的追求與渴望。

用人間的愛去愛,我們可以由愛轉為恨;但神聖的愛不能改變。無論是死還是什麼東西都不能夠破壞它。它是心靈的本質。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局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任務,反映了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體現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民族的穩定,國家才會富強。

戰爭與和平心得感悟 篇5

《戰爭與和平》可以説是託翁最偉大的著作,如一篇動人心魄的史詩!

沒有什麼十惡不赦的混蛋,但同樣也沒有什麼至大至偉的聖賢,每個人都以生命的形態遊歷於這大千世界之中。還有什麼比這份更真實,還有什麼比這更偉大,還有什麼比這更貼近人心。我猜想這部著作的經久不衰或許就在於此。他所展開的畫卷,正是通向人類心靈的道路,他所描述的一切,正是生命所賦予我們的內涵。

歷史一次次向我們訴説着答案,但那份謬誤的輪迴卻總是在我們身旁若隱若現。人們常感歎這個時代下假象的引誘已經太多太多,人們不再被無知的敏感而傷害着,反倒由幻象所編制的層層蔽障已使我們太過麻木。這個時代或許已經不缺少天馬行空的斷想。反倒是那份對現實的最質樸感悟卻總是被淹沒在鼎沸的浮華喧囂中,有的甚至被我們那份無聊時所產生的獵奇心所替代。世界是一個潘多拉的魔盒,在那裏面不僅孕育着希望,還有許多挑戰與困苦。正因為如此對現實的把握、認清和思考就更加重要和必需了。我們要用怎樣的自己來面對我們最現實的生活,用怎樣的心情來面對周遭的瞬息變化,更重要的是在這一切的一切中我們自身究竟發揮着怎樣的作用和意義呢?生命是在現實中延續的,具體到了個體他便成了為了一份份生活。把握住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瞬間,傾聽我們內心的每一份訴求,給我們生活以最真摯的感悟和祈福。不正是這個世界以生命的名義給與我們存在的最偉大定義和讚賞嗎?

和平中的希望和夢想是孕育我們生命的乳汁,而戰爭中的殘酷和痛苦卻是我們永遠抹消不掉的苦果,而正是在這天堂與地獄之間,生命鑄造了他最不可辯駁的真實和奇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3mkwp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