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學《四有好老師》心得體會(精選16篇)

學《四有好老師》心得體會(精選16篇)

學《四有好老師》心得體會 篇1

三百六十行,行行皆不易。隔行如隔山,各行各有難。教師因肩負着“教書”—“授業”、“解惑”和“育人”—“傳道”的雙重責任,故使教師這一行業更顯神聖和莊重。我們説其“偉大”也非故弄玄虛。有人説,世界上三種最親密、重要的關係是:親人、老師和同學(戰友)。可見,教師實為人類社會中不可或缺又異常重要的職業。

學《四有好老師》心得體會(精選16篇)

天下萬物,芸芸眾生,為師者亦是熙熙攘攘,人來人往。除非你甘於平庸,做一輩子的“教書匠”,以默默無聞、四平八穩為榮,否則,就應該在這個平凡、清苦的崗位上活出自己的風采和特色來。

一個有理想、有能力的教師就應該做一個“有思想、有情趣、有特色、有成果”的“四有”教師。

一、做一支有思想的蘆葦

蘇格拉底説:“人之可以為人就是因為他有思想”。 人只不過是一根葦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我們全部的尊嚴就在於思想。”人之所以區別於其它動物,就因為他是一種會思考、有思想的高級動物。“教師是知識分子中的精英,其思想和境界更應比同類“動物”更上層樓。人類文明史發展至今可謂三教九流,諸子百家,千花齊放,萬家爭鳴。僅以教育教學為例,各種思想、流派、理念、風格、教法、學法紛紜變幻,課堂改革新潮迭起。如果沒有自己的思想、主見和特色,很容易誤入歧途,喪失自己。所以,一個教師首先要有自己的思想,一個教育家首先是一個思想家。古代聖賢孔子則是很好的榜樣,他的“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貫穿中國整個教育史家,至今仍熠熠生光。古希臘的蘇格拉底、柏拉圖、 亞里斯多德自身既是哲學家、思想家又是教育家,三人並稱“希臘三賢”。

我們雖無能、無力為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但可有能有力修一些哲學,有一些思想,立一些教育理念,概言之,就是要有自己的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這是一個讓廣大教師忽視卻也為此羞赧的問題。我們已習慣於在平凡的崗位上“勤勤懇懇”、“任勞任怨”、“一絲不苟”、“無私奉獻”、“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別人”—是呀,人民教師在用燭光照亮他人前行道路的同時,可不能迷失了自己前行的道路!教師不只是一個舉火者,而應該是一個舉火在前,慨然前行的“嚮導”和“拓路者”;他手裏舉着的,不該是能量有限的蠟燭,而應該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萬能萬通、永生不滅的“永動源”—只要有光有風有空氣,乃至有雨雪雷電,這“永動源”就會熠熠生輝、光照萬年億年。

教師的思想就是這“永動源”。支撐一個教師職業道德和教學能力的,不是基本功、方法、技巧等流之於表面的“技術”,而是為之提供無窮動力的教育思想,這恰比是“流”與“源”的關係,“末”與“本”的關係,“目”與“綱”的關係。

一個以教育思想武裝起來的頭腦,既不會盲從,也不會盲幹,更不會無為,他清醒周圍的現實,更清醒如何以自身的思想、力量去影響、帶動大批的人去影響和改變這一現實。他是教育界的普羅米修斯,是杏壇的基督。

遺憾的是,大多數教師在忙碌、繁雜的日復一日的“教書育人”中隨波逐流,跟着感覺走,跟着潮流走,忙碌、消耗着自己,也迷失着自己;即使有一些思想,也因為懶惰,因為忙碌,而疏於整理、挖掘和實踐,天天是學不完的理論,搞不完的教改,批不完的作業,應酬不盡的“檢查”,疑問和思想被教養所代替,願望和理想被瑣屑所消磨,思想在哪裏?在名家的説教裏,在教參的規定裏,在這種層出不窮的“式”、“段”、“步”、“法”中,在上級主管部門領導的口中,唯獨沒在自己的大腦中。

人為星輝,我為塵埃;但大狗叫,小狗也應有自己的叫聲。教師有思想,教育才有意義,職業才會變成事業。一棵有思想的蘆葦,永遠比牆上蘆葦站得更直更久。

二、人要有情趣

情趣是一種色彩,一種標誌,是讓人迅速地識別你,也讓你迅速地與他人區別開來的色彩、符號。遺憾的是,筆者在現實生活中很強烈地感受到,教師在廣大羣眾的視覺裏是嚴肅、認真、刻板的一類羣體,是值得尊敬但不值得親近、可愛的一類人。這雖與行業間的誤解和媒體形象有關,但更與教師的客觀表現有關。知識分的優雅、博學、從客、慈悲更應該引起社會的敬佩和親近;但有時候,敬佩並不值得親近,“敬而遠之”自有其理。

既要讓大眾“敬”,又要讓大家“親”,這是教師親近社會和民眾的一道必做題,這道題首先要從培植“情趣”解起。

英國當代後現代主義哲學家羅蒂在他的《後哲學文化》一書中説到:“所謂人類的進步,就是使人類做出更多有趣的事情,變成更加有趣的人。”梁啟超認為趣味乃是“由內發的情感和外受的環境交媾 出來”,“把我的生命和宇宙的眾生進合為一”(《中國韻文裏頭表現的情感》)。在《關於趣味》一文中,他講的“凡趣味的性質總是以趣味始,以趣味終。所以能為趣味之主體者,莫如下面的幾項:一、勞作,    二、遊戲,三、藝術,四、學向。”

情趣來自豐富的內心和對外部事物細緻、敏鋭而準確的感知和描述。情趣是一種高雅的情感的外在體現,也是一種修養的物化。教師不應該只做一個刻板、認真的傳教者,這樣的傳教者即使再認真、敬業,他只能獲得職業上的認可和尊敬,而不能引起受業者靈魂上的震撼。親其師方能信其道。要讓學生“親”,必先讓學生對你有興趣。為師者身上必先散發出迷人的“光”和“採”,才能產生“誘”和“惑”。一個情趣盎然、充滿活力和風采的教師,往往在教學中舉重若輕、事半功倍。可以講,教師的情趣越高雅、越豐富,他的氣場就越強大,他的魅力就越迷人。

情趣的體現不拘一格。琴棋書畫是雅趣,讀書、歌唱、寫作、收藏、體育、繪畫等何嘗沒有雅緻?做教師的就怕一天到晚板着臉孔,一派莊重肅穆,拒人於千里之外。那樣一個乾巴巴的“裝在套子裏的人”,是永遠也引不起學生的興趣與熱愛的。筆者高中時的班主任,就是這樣一位教師。他身材高大,表情冷漠,眼神冷峻,讓人不寒而慄;高中兩年,同學們沒見他笑過一次。上他的課時,大家都小心翼翼,膽戰心驚,生怕被提問到。畢業幾十年過去,同學間和他來往的很少;雖然他也是一位正直的教師,但就是沒有和他親近的願望。他似乎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極熱情地招待偶然登門拜訪的學生,但依然無法消弭他與大家間橫隔了幾十年的拘謹與尷尬。他除了上課,很少見他有什麼愛好;他嚴肅而自閉,莊重而孤單;説他生活缺少情趣,雖有些大不敬,卻事實又如此。

一個充滿情趣,雅趣橫生的教師想叫學生不親近也難。教師在課堂上的神采飛揚固然能吸引學生,但如果在課下也能讓學生見識到你最真實、豐富而精彩的一面和“多面”,學生們會用什麼樣的眼光看你?——想必那一定是羨慕、崇敬又神往的。愛因斯坦説過:人的差異產生於業餘時間。同理,人的情趣也源於業餘時間,教師不應該只在講台上風光,講台下“走光”。教師的人格魅力的形成是與他的情趣成正關聯的。

三、做有特色的教師

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教育的特殊性、複雜性更不允許廣大教師千人一面、異口同聲。教師在務求腳踏實地、追求卓越理想的同時,更要精心打造自己的教學文化,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和特色。

中國乒乓球幾十年長盛不衰,靠的就是看家本領“快”、“變”、“靈”,這是中國乒乓球的文化特色。教師整天面對着幾十雙、上百雙充滿靈性與審視的眼睛,在交集和互動裏,你不可能以靜制動,以逸待勞,以不變應萬變。你要吸引學生、引起學生的尊敬和迷戀,就必須有自己的特色。學生一般都是喜歡那些生動、有趣,在教學上富有鮮明特色的教師的。一個學生從上幼兒園到大學畢業參加工作,要結識幾十乃至上百個教師,而他記住的、喜歡的教師不到10%。忘卻的,平庸闇淡;記住的,特色鮮明。沒有特色的教師不會在學生的印記裏留下深刻的印象。

特色是生命力,也是創造力。在知識分子云集的教師隊伍裏,教師間的競爭是空前激烈的,在關乎評優、職稱、獎勵等敏感問題上,孰優孰劣,孰上孰下,伯與仲只在毫釐之間。當你抱怨自己未能脱穎而出時,應該反思自己是否有出類撥萃之才;杏林亦如武林,杏壇亦是戰場。一招鮮吃遍天。你在教學上的“一招鮮”是什麼?是知識淵博,口才出眾,還是講課精彩,引人入勝?備課,上課,作業,輔導,看似老生常談、按部就班、千篇一律,可是,就在這平凡與瑣屑裏,他和你,你和他就慢慢地扯開了距離。那些出名的、獲獎的、晉級的、成績優秀的,往往是那些教學富有特色的教師;被上級教研部門關注、被學生和社會認可的教師也往往是個性鮮明、教學有方的教師。有方即有特色。四平八穩,死水一潭、毫無激情者,永遠都是鋪路石。於漪、魏書生、李鎮西、韓軍、程翔、竇桂梅……這些語文名家,哪一個不是特色鮮明、特點出眾?

特色是教師綜合素質的突出表現,尤其是在推行教育改革的當下,各種“流”、“派”、“法”、“式”橫行;三教九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教學改革切忌形成“大一統”的模式,更不能搞一言堂、一刀切。任何教法與風格都是一家之言,任何成功的教法或改革的背後,都有當地教育資源乃至行政資源在起作用。教學改革也要因地制宜、因“材”施“革”。這“材”包括教師、學生、教材乃至經費投入等諸多方面。教學質量的提高遠不是學一套教法就一勞永逸的。

有思想的教師應該結合學生與自身的特點,摸索出一條適合本校、本班特色的教法,切勿隨波逐流,人云亦云。

語文教學要形成特色,有很大的機動和選擇的空間。聽、説、讀、寫、譯、編每個領域裏均有可探索、試驗的空間。只要你有素質、有信心、有辦法,就一定會在某一方面或幾個方面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你也一定會實現從“匠”到“師”的飛躍。

學《四有好老師》心得體會 篇2

三百六十行,行行皆不易。隔行如隔山,各行各有難。教師因肩負着“教書”—“授業”、“解惑”和“育人”—“傳道”的雙重責任,故使教師這一行業更顯神聖和莊重。我們説其“偉大”也非故弄玄虛。有人説,世界上三種最親密、重要的關係是:親人、老師和同學(戰友)。可見,教師實為人類社會中不可或缺又異常重要的職業。

天下萬物,芸芸眾生,為師者亦是熙熙攘攘,人來人往。除非你甘於平庸,做一輩子的“教書匠”,以默默無聞、四平八穩為榮,否則,就應該在這個平凡、清苦的崗位上活出自己的風采和特色來。

一個有理想、有能力的教師就應該做一個“有思想、有情趣、有特色、有成果”的“四有”教師。

一、做一支有思想的蘆葦

蘇格拉底説:“人之可以為人就是因為他有思想”。 人只不過是一根葦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我們全部的尊嚴就在於思想。”人之所以區別於其它動物,就因為他是一種會思考、有思想的高級動物。“教師是知識分子中的精英,其思想和境界更應比同類“動物”更上層樓。人類文明史發展至今可謂三教九流,諸子百家,千花齊放,萬家爭鳴。僅以教育教學為例,各種思想、流派、理念、風格、教法、學法紛紜變幻,課堂改革新潮迭起。如果沒有自己的思想、主見和特色,很容易誤入歧途,喪失自己。所以,一個教師首先要有自己的思想,一個教育家首先是一個思想家。古代聖賢孔子則是很好的榜樣,他的“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貫穿中國整個教育史家,至今仍熠熠生光。古希臘的蘇格拉底、柏拉圖、 亞里斯多德自身既是哲學家、思想家又是教育家,三人並稱“希臘三賢”。

我們雖無能、無力為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但可有能有力修一些哲學,有一些思想,立一些教育理念,概言之,就是要有自己的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這是一個讓廣大教師忽視卻也為此羞赧的問題。我們已習慣於在平凡的崗位上“勤勤懇懇”、“任勞任怨”、“一絲不苟”、“無私奉獻”、“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別人”—是呀,人民教師在用燭光照亮他人前行道路的同時,可不能迷失了自己前行的道路!教師不只是一個舉火者,而應該是一個舉火在前,慨然前行的“嚮導”和“拓路者”;他手裏舉着的,不該是能量有限的蠟燭,而應該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萬能萬通、永生不滅的“永動源”—只要有光有風有空氣,乃至有雨雪雷電,這“永動源”就會熠熠生輝、光照萬年億年。

教師的思想就是這“永動源”。支撐一個教師職業道德和教學能力的,不是基本功、方法、技巧等流之於表面的“技術”,而是為之提供無窮動力的教育思想,這恰比是“流”與“源”的關係,“末”與“本”的關係,“目”與“綱”的關係。

一個以教育思想武裝起來的頭腦,既不會盲從,也不會盲幹,更不會無為,他清醒周圍的現實,更清醒如何以自身的思想、力量去影響、帶動大批的人去影響和改變這一現實。他是教育界的普羅米修斯,是杏壇的基督。

遺憾的是,大多數教師在忙碌、繁雜的日復一日的“教書育人”中隨波逐流,跟着感覺走,跟着潮流走,忙碌、消耗着自己,也迷失着自己;即使有一些思想,也因為懶惰,因為忙碌,而疏於整理、挖掘和實踐,天天是學不完的理論,搞不完的教改,批不完的作業,應酬不盡的“檢查”,疑問和思想被教養所代替,願望和理想被瑣屑所消磨,思想在哪裏?在名家的説教裏,在教參的規定裏,在這種層出不窮的“式”、“段”、“步”、“法”中,在上級主管部門領導的口中,唯獨沒在自己的大腦中。

人為星輝,我為塵埃;但大狗叫,小狗也應有自己的叫聲。教師有思想,教育才有意義,職業才會變成事業。一棵有思想的蘆葦,永遠比牆上蘆葦站得更直更久。

二、人要有情趣

情趣是一種色彩,一種標誌,是讓人迅速地識別你,也讓你迅速地與他人區別開來的色彩、符號。遺憾的是,筆者在現實生活中很強烈地感受到,教師在廣大羣眾的視覺裏是嚴肅、認真、刻板的一類羣體,是值得尊敬但不值得親近、可愛的一類人。這雖與行業間的誤解和媒體形象有關,但更與教師的客觀表現有關。知識分的優雅、博學、從客、慈悲更應該引起社會的敬佩和親近;但有時候,敬佩並不值得親近,“敬而遠之”自有其理。

既要讓大眾“敬”,又要讓大家“親”,這是教師親近社會和民眾的一道必做題,這道題首先要從培植“情趣”解起。

英國當代後現代主義哲學家羅蒂在他的《後哲學文化》一書中説到:“所謂人類的進步,就是使人類做出更多有趣的事情,變成更加有趣的人。”梁啟超認為趣味乃是“由內發的情感和外受的環境交媾 出來”,“把我的生命和宇宙的眾生進合為一”(《中國韻文裏頭表現的情感》)。在《關於趣味》一文中,他講的“凡趣味的性質總是以趣味始,以趣味終。所以能為趣味之主體者,莫如下面的幾項:一、勞作,    二、遊戲,三、藝術,四、學向。”

情趣來自豐富的內心和對外部事物細緻、敏鋭而準確的感知和描述。情趣是一種高雅的情感的外在體現,也是一種修養的物化。教師不應該只做一個刻板、認真的傳教者,這樣的傳教者即使再認真、敬業,他只能獲得職業上的認可和尊敬,而不能引起受業者靈魂上的震撼。親其師方能信其道。要讓學生“親”,必先讓學生對你有興趣。為師者身上必先散發出迷人的“光”和“採”,才能產生“誘”和“惑”。一個情趣盎然、充滿活力和風采的教師,往往在教學中舉重若輕、事半功倍。可以講,教師的情趣越高雅、越豐富,他的氣場就越強大,他的魅力就越迷人。

情趣的體現不拘一格。琴棋書畫是雅趣,讀書、歌唱、寫作、收藏、體育、繪畫等何嘗沒有雅緻?做教師的就怕一天到晚板着臉孔,一派莊重肅穆,拒人於千里之外。那樣一個乾巴巴的“裝在套子裏的人”,是永遠也引不起學生的興趣與熱愛的。筆者高中時的班主任,就是這樣一位教師。他身材高大,表情冷漠,眼神冷峻,讓人不寒而慄;高中兩年,同學們沒見他笑過一次。上他的課時,大家都小心翼翼,膽戰心驚,生怕被提問到。畢業幾十年過去,同學間和他來往的很少;雖然他也是一位正直的教師,但就是沒有和他親近的願望。他似乎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極熱情地招待偶然登門拜訪的學生,但依然無法消弭他與大家間橫隔了幾十年的拘謹與尷尬。他除了上課,很少見他有什麼愛好;他嚴肅而自閉,莊重而孤單;説他生活缺少情趣,雖有些大不敬,卻事實又如此。

一個充滿情趣,雅趣橫生的教師想叫學生不親近也難。教師在課堂上的神采飛揚固然能吸引學生,但如果在課下也能讓學生見識到你最真實、豐富而精彩的一面和“多面”,學生們會用什麼樣的眼光看你?——想必那一定是羨慕、崇敬又神往的。愛因斯坦説過:人的差異產生於業餘時間。同理,人的情趣也源於業餘時間,教師不應該只在講台上風光,講台下“走光”。教師的人格魅力的形成是與他的情趣成正關聯的。

三、做有特色的教師

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教育的特殊性、複雜性更不允許廣大教師千人一面、異口同聲。教師在務求腳踏實地、追求卓越理想的同時,更要精心打造自己的教學文化,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和特色。

中國乒乓球幾十年長盛不衰,靠的就是看家本領“快”、“變”、“靈”,這是中國乒乓球的文化特色。教師整天面對着幾十雙、上百雙充滿靈性與審視的眼睛,在交集和互動裏,你不可能以靜制動,以逸待勞,以不變應萬變。你要吸引學生、引起學生的尊敬和迷戀,就必須有自己的特色。學生一般都是喜歡那些生動、有趣,在教學上富有鮮明特色的教師的。一個學生從上幼兒園到大學畢業參加工作,要結識幾十乃至上百個教師,而他記住的、喜歡的教師不到10%。忘卻的,平庸闇淡;記住的,特色鮮明。沒有特色的教師不會在學生的印記裏留下深刻的印象。

特色是生命力,也是創造力。在知識分子云集的教師隊伍裏,教師間的競爭是空前激烈的,在關乎評優、職稱、獎勵等敏感問題上,孰優孰劣,孰上孰下,伯與仲只在毫釐之間。當你抱怨自己未能脱穎而出時,應該反思自己是否有出類撥萃之才;杏林亦如武林,杏壇亦是戰場。一招鮮吃遍天。你在教學上的“一招鮮”是什麼?是知識淵博,口才出眾,還是講課精彩,引人入勝?備課,上課,作業,輔導,看似老生常談、按部就班、千篇一律,可是,就在這平凡與瑣屑裏,他和你,你和他就慢慢地扯開了距離。那些出名的、獲獎的、晉級的、成績優秀的,往往是那些教學富有特色的教師;被上級教研部門關注、被學生和社會認可的教師也往往是個性鮮明、教學有方的教師。有方即有特色。四平八穩,死水一潭、毫無激情者,永遠都是鋪路石。於漪、魏書生、李鎮西、韓軍、程翔、竇桂梅……這些語文名家,哪一個不是特色鮮明、特點出眾?

特色是教師綜合素質的突出表現,尤其是在推行教育改革的當下,各種“流”、“派”、“法”、“式”橫行;三教九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教學改革切忌形成“大一統”的模式,更不能搞一言堂、一刀切。任何教法與風格都是一家之言,任何成功的教法或改革的背後,都有當地教育資源乃至行政資源在起作用。教學改革也要因地制宜、因“材”施“革”。這“材”包括教師、學生、教材乃至經費投入等諸多方面。教學質量的提高遠不是學一套教法就一勞永逸的。

有思想的教師應該結合學生與自身的特點,摸索出一條適合本校、本班特色的教法,切勿隨波逐流,人云亦云。

語文教學要形成特色,有很大的機動和選擇的空間。聽、説、讀、寫、譯、編每個領域裏均有可探索、試驗的空間。只要你有素質、有信心、有辦法,就一定會在某一方面或幾個方面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你也一定會實現從“匠”到“師”的飛躍。

學《四有好老師》心得體會 篇3

在第__個教師節到來之際,__在北京師範大學發表重要講話,提出了做當代好老師的四個標準: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並且強調“廣大教師必須率先垂範、以身作則,引導和幫助學生把握好人生方向,特別是引導和幫助青少年學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釦子。

作為一名多年來一直工作在基礎教育第一線的人民教師,筆者能切身感受到__的講話帶給教育界的震動。這“第一粒釦子”既可以是知識的扣子、學問的扣子,又可以是理想的扣子、信念的扣子,還可以是道德的扣子、價值的扣子。只有具備“四有”標準的教師才能幫助學生扣好這人生第一粒釦子,只有幫助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釦子,他們今後的人生之路才不會走偏,才不會迷失。“四有”標準就如同給教師的四面鏡子,每位教師都要站在這四面鏡子前面照一照,才能正衣冠、明得失、知方向。

這就要求我們不斷學習,具備紮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和廣博的文化知識。教師的專業知識是教書育人的資本,是將學生培養成才的必備條件,是教師必備的業務素質。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此外,教師更應具有廣博的知識。有學者説“教師知道的東西,要大大超過他要教給學生的範圍,要具有寬闊的視野,否則,他就不能喚起和發展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興趣,就不能滿足他們的需要。”廣博的知識能有益於增強教學效果,滿足學生的求知慾,只有教師自己知識豐富,做生活中的智者,才能在學習、處世、生活等各個方面給學生以幫助和指導。

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是我努力的方向;前進的目標。我將用勤奮+恆心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這將成為我矢志不渝的目標。

第一面鏡子——理想信念之鏡。作為教師首先要具有崇高的社會主義理想和堅定的愛國主義信念。教師職業,三尺講台雖小,卻可承載偉大祖國的復興大業;一人一言雖輕,卻能傳遞中華民族的偉大夢想!作為教師首先要構築自己的教育夢想,才能幫助學生編織他們的人生夢想,才能帶領學生共同實現偉大的中國夢。

第二面鏡子——道德情操之鏡。“師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諸德者也。”德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傳道授業解惑”是教師的本職。這裏的“道”就是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就是是非曲直的標準,就是做人的準則。教師只有首先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脱離俗氣、濁氣,培養正氣、清氣,才能在學生們中間傳遞正能量。當前社會充滿了各種誘惑,有個別教師耐不住寂寞,受不了誘惑,甚至做出違背道德底線的事情,極大地損害了教師形象。

第三面鏡子——學識之鏡。陶行知先生説過:“做先生的,應該一面教一面學,並不是販買些知識來,就可以終身賣不盡的。”當今的中國已經進入了信息化社會,知識種類之豐富,知識更新速度之快,學科交叉比例之大,都遠遠超過過去任何一個時代。當代教師不僅要掌握本學科的知識,而且要有開闊的知識視野和終身學習的理念;不僅需要提高自己的知識技能,而且還要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與時俱進,精益求精。

第四面鏡子——仁愛之鏡。眾所周知,教育是一門愛的藝術,愛和責任是教育的靈魂。__在“愛”之前又加上一個“仁”字。“仁”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一個含義十分豐富的詞語。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禮、知、勇、恭、寬、信、敏、惠等內容。因此,孔子把“仁”作為的道德原則、道德標準和道德境界。“仁愛”這個詞語準確地闡釋了當今社會新型的師生關係:一位好老師不僅僅要能做到傳道、授業、解惑,而且要能夠用廣闊的胸懷去包容學生,用仁愛的眼光去欣賞學生,用平等的姿態去尊重學生,亦師亦友,與學生共同成長。

__送給教師這四面鏡子,就是要讓我們常常對照,時時反省,不斷增強業務素質,提高自身修養。同時,每一所學校也有責任和義務將這四面鏡子“正確安放”並“常常擦拭”。“正確安放”的根本在於將“四有教師”的標準和本學校的辦學理念相結合,將教師的個人發展納入到學校的長期發展規劃之中。“時時擦拭”的關鍵是管理制度的保障和落實。鏡子不擦容易落上灰塵,同樣,有標準不執行容易懈怠,有要求不落實容易務虛。

做“會係扣子”的“四有教師”,需要教師按照“四有”標準先扣好自己的扣子,再幫助學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釦子;還需要學校的管理者為教師個人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和合適的平台,真正將教師的發展、學生的成長作為學校的根本工作來抓;更加需要全社會的共同關注和大力支持,為教師、學校和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不斷輸送正能量。

學高為師,德高為範。隨着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廣大教師兢兢業業地奮戰在教書育人第一線,其中湧現出一批致力於教育教學改革、愛崗敬業的優秀教師和教育工作者。

學《四有好老師》心得體會 篇4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做好老師要有紮實的學識,這為提升教師素質、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指明瞭發展方向。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書育人是教師的使命,要做到這一點,教師一定要有紮實學識。正如在講話中所言,“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紮實的知識功底、過硬的教學能力、勤勉的教學態度、科學的教學方法是教師的基本素質。如果教師知識不紮實、教學不過硬,教學中必然會捉襟見肘,更談不上游刃有餘。我國自古以來就有“學高為師”的古訓,指的是教師應在學識上高人一籌,而“學為人師、行為世範”的話語,也鮮明體現了深厚學識是好老師的必備素質之一。面對當前的信息化時代,經濟快速發展、社會日益多元、各種新知識不斷湧現,做一名好老師,必須具備紮實的學識,努力提升自身的學識魅力,這樣才能滿足學生綿延不絕的求知慾,促進學生的學習發展和自身的專業成長。

好老師應具備精深的學科知識、靈活的教育教學知識以及廣博的文化知識。掌握精深的學科知識,是教師“傳道”的基本前提。教師只有對所教學科有着系統的、深刻的、準確的理解,才能教會學生正確的知識。靈活的教育教學知識是教師教學過程中所不可或缺的知識基礎。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而且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教育教學知識可以幫助教師理解學生的認知特點,從而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更快更好學習。此外,“為了使學生獲得一點知識的亮光,教師應吸進整個光的海洋”,信息時代下做好老師,必須要有廣博的文化知識和寬闊的胸懷視野,才能發現新問題,解決新問題。

好老師應在具體的教育情境中,豐富自身的實踐性知識。教師的學識魅力不僅僅在於教師要擁有廣博和專深的理論知識,更在於教師在具體的教育情境中所積累的豐富經驗,在於教師對自身教育教學經驗的深切反思,在於教師能夠運用知識和經驗有效地、創造性地解決各種教學問題,在行動中做教育,在行動中做研究。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夠成為智慧型的老師,教學課堂才會成為智慧型的課堂。教師在教育實踐中所展現的學習、處世、生活、育人的智慧,彰顯着自身的學識魅力,促進了自身專業成長和學生學業水平的提升。

好老師應樹立終身學習理念,不斷汲取並靈活運用新知識。隨着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社會需要具備靈活性、適應性、自主性、合作能力以及創新精神的高素質人才。推廣到教師教育領域,社會對教育質量的要求空前提高,對教師隊伍的素質要求也越來越高。好老師不能滿足於裝滿自己的“一桶水”,而要使自己時時有“活水”,與時俱進,不斷汲取新知識,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積極迴應新的挑戰,追求卓越。只有這樣,教師才能站在知識發展的前沿,實現自身的長遠發展,並引導學生走向未來發展的人生之路。

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是對廣大教師的殷切希望。而成為一名具有紮實學識的好老師,則需要教師們在教育教學的實踐當中,不斷摸索、不斷積累。教師只有提升個人的學識修養,才能教書育人,做到“三尺講台系國運,一生秉燭鑄民魂”。

學《四有好老師》心得體會 篇5

在第三十一個教師節前夕,來到師範大學,與師生代表座談並發表重要講話.他在講話中指出,“教育是提升人民綜合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是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決定意義的事業”.同時,他又強調,“教師是人類歷史上最古老的職業之一,也是最偉大、最神聖的職業之一”.“長期以來,廣大教師自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教書育人,嘔心瀝血,默默奉獻,為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作出了巨大貢獻,贏得了全社會廣泛讚譽和普遍尊重.”講話,充分肯定了教育的崇高地位和教師的重要作用,字裏行間充滿着對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的親切關懷和殷切期望.我認真學習了講話,倍感親切,深受鼓舞.

我長期從事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多年的工作經歷使我對於學生需要什麼樣的好老師以及我們怎樣成為好老師有了一定的理解.在講話中提出的四點要求應當成為廣大教師的基本遵循.如何成為一名好老師?這是我一直思考的問題.下面,我就這一問題談四點看法.

做一名好老師,就要嚴於言傳身教.北宋著名理學家張載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作為古代知識分子的責任,革命先驅李大釗用“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來闡述共產黨人的使命.作為教師,自古至今一直承擔着弘揚道義、教化黎民的職責.當前,作為廣大高校教師而言,就是要自覺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者、推動者和引領者,就是要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引導他們“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自己的基本遵循,並身體力行大力將其推廣到全社會去”.行勝於言,廣大教師應以“立德樹人”為目標追求,不斷提高認識水平,強化道德修養,築牢思想基礎,以身作則、率先垂範,為學生樹立人格標杆和道德典範.

做一名好老師,就要勤於授業育人.做好授業育人這門功課,就要正確處理好“授人以魚”和“授人以漁”的關係.作為老師,不僅要幫助學生打下紮實的理論基礎和培養精湛的專業技能,更要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能力,幫助他們掌握獲取知識的方法,提高運用知識的能力.做好授業育人這門功課,就要明白“一碗水”和“一桶水”的關係.尤其是在知識更新換代日益加速的信息化時代,更要始終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態度,不斷加強學習、提升自我,使自己浩瀚的知識海洋成為學生獲取知識的不竭之源.做好授業育人這門功課,就要擺正教學和科研的關係.教不嚴,師之惰.作為教師,要自覺把教書育人作為教師的根本職責,在工作中培養嚴謹的治學態度和紮實的工作作風,主動加強業務學習,深化教學研究,提高教學質量.作為高校,應當改變考核評價教師的標準,提高對教學的重視程度,從而從根本上提高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水平.

做一名好老師,就要善於解疑釋惑.對於學生來説,他們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各種煩擾和挫折,難免會對一些社會問題產生疑惑.作為一名好老師,就要善於及時發現這些問題,並且能夠用自己所學的各種知識和積累的人生經驗,幫助學生正確認識社會、理性看待挫折、積極面對人生.作為一名好老師,就要用自己的仁愛和關懷,温暖學生心田、感化學生心靈、啟迪學生智慧.作為思想教育工作者,就要主動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引導、心理輔導、就業指導,幫助他們克服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困難,使他們都具有健全的人格和陽光的心態,都能享受到成長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悦.

做一名好老師,就要樂於平等待人.好的老師,能夠正確對待自己與學生的關係.他們謙虛地對待每一位學生,把學生放在與自己平等的位置上進行對話.他們從不高高在上、俯視學生,更不會把學生當作自己的跟班隨從、下屬員工.好的老師,能夠尊重學生的人格,理解學生的心情,寬容學生的不足,體諒學生的難處,支持學生的選擇.他們親近學生、關愛學生,用自己的人格、學識和修養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學生.尤其是作為與學生朝夕相伴的輔導員老師,更應該用熱情和善良護佑學生成長成才.好的老師,不僅是學生的良師,更是他們的益友.我經常對我院的輔導員老師講,我們輔導員老師要對學生有愛心和責任心,大家對學生付出多少,學生就會回報多少,這個回報就是學生用自己的成功對老師辛勤付出的回報,是一種充滿崇敬和愛戴的回報.作為老師,自然會為學生的成長成才感到幸福和快樂,為學生作出的有益於社會的貢獻感到驕傲和自豪,這是作為老師的價值所在.

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是廣大教師的崇高追求.廣大教師要以xx教師節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在教書育人的道路上不斷學習實踐、開拓創新,忠實履行好黨和人民賦予的神聖使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應有貢獻.

學《四有好老師》心得體會 篇6

通過學習在北京師範大學發表的重要講話“做一名“四有”的好老師”,使我更加堅定理想信念,堅守道德情操;在今後要不斷紮實學識,以仁愛之心,積極爭做幼兒喜歡和敬佩的好老師!我是一名黨員教師更要做到:牢記黨的宗旨,立足本職崗位,紮紮實實工作,為家長和幼兒搞好服務。嚴格要求,以身作則,清正廉潔,做到老老實實做人,清清白白乾事,樹好自身形象。與時俱進地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自己今天的思想政治修養與理論修養,對幼兒人生道路的選擇,科學文化素質的提高,起着十分重要的導向作用。這就要有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遠大的共產主義理想以及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終身的信念,堅決捍衞和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

一、提高學習能力,進一步增強自身素質。

在日常工作中要深入學習業務知識,掌握過硬的專業知識。每天工作再忙,也要重視政治學習,一定要把學習的危機感、緊迫感,提高素質作為生存和發展的緊迫任務。把學習當作一種工作和追求,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通過學習,不斷提高理論水平,提高知識層次,增強做好本職工作的能力。

二、提高工作能力,進一步增強服務本領。

今後工作還要養成習慣於觀察幼兒的主動意識,在觀察到某種現象後,結合理論加以思索、分析、總結,找出隱藏在現象後的實質。這種觀察分析,會使我能更深刻地向家長反映問題,更深入地瞭解幼兒,為正確地解決處理班裏問題、糾正或發揚幼兒的優缺點提供了一把新鑰匙。

三、提高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工作的實效性。

隨着我園的不斷髮展,我們工作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將會越來越多,

工作任務也將會越來越繁重。要使我園工作再上新台階,要求我們教師必須提高創新能力。作為一名幼兒教師事事要講發展,不斷開拓工作新局面,要以良好的精神狀態面對每天的工作。在一線教師中,發揚艱苦奮鬥、埋頭苦幹、自覺奉獻的優良作風。

四、要提高自律能力,進一步增強教師的形象。

我的一言一行,不僅代表着個人,而且代表着黨的形象,更重要的是影響幼兒。我要着力規範服務行為,樹立良好的形象,培養高尚的人格。用自己的全部愛心去教育每一名幼兒。因為愛是教育的靈魂,是教育的天職,有愛才有責任。

總之,要想成為好老師,我不僅要有很強的學習能力,良好的工作能力以及全部的愛心,而且還要有好的創新能力和自律能力。學會用全面的、發展的、聯繫的觀點看人看事,提高辯證思維的能力和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要不斷地加強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教育和改造,塑造教師特有的人格魅力,做教師雖然很辛苦,但我們也很幸福,因為我們是在為祖國、為黨的事業培養接班人,我將從幼兒的成長中得到收穫。

學《四有好老師》心得體會 篇7

近學習了關於《好老師的四個標準》後,深有體會。

學校的發展,離不開各位老師的努力。老師的努力,一點是認真負責工作,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另外一點是充分熟悉自己的工作,做出自己的風格,做一個優秀的教師。第一點是做好老師的保證,第二點是做優秀教師的保證。我們不能僅僅滿足於做一位認真負責的教師,更要做一位優秀的教師。

那末如何當好老師,做一位有發展有特點的優秀教師呢?我以為有以下幾點:

一、建立理想、佈滿豪情

任何教師要想有高的成績、高的水準,首先必須要有高的理想,絕不能滿足現狀。對我們每個教師來講,必須為自己設置一個奮鬥目標。有了目標,才能把自己的所作所為鎖定在這個目標上,不斷增強自我意識和使命感,不斷地進行自我挑戰,否則會走上彎路,荒廢時間及精力,一事無成。

教師與其它職業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教育的複雜性和豐富性是其它職業所不具有的,它要求我們教師富有更高的靈性和悟性。一個原封不動,不思進取的教師是不能教出好學生的。

作為一個優秀的教師,除要具有遠大的理想,不斷給自己提出尋求目標外,同時還要有豪情。我們之前講過,我們每位教師的豪情就如同億達的生命。仰仗豪情,教師可以開釋出潛伏的巨大能量,把枯燥乏味的工作變得生動有趣,取得學校的提拔和重用,感染學生,讓他們對學習更有愛好。一個優秀的教師一定是一個佈滿豪情的教師。

二、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我

一個理想的教師,應善於熟悉自己,發現自己。生活中的一些人,為甚麼沒有豪情,由於他發現不了工作的樂趣,發現不了自己的可愛的地方。一個人永久不會超過他尋求的目標。一樣,一個人也永久不會超過對自己的評價。一個人對自我的評價,經常是這個人事業能否成功的標誌,自信使人自強,適當的“自豪”使人成功。只有自信,才能使一個人的潛能、才華發揮至極致,也只有自信才能使人得到“高峯體驗”。我們應當不斷尋求成功,設計成功,更重要的是撞擊成功。人來到世上實在不知道他會成為甚麼樣的人,只有撞擊每個可能成功的暗點,才能擦出成功的火花。我們學校提出的小才大用原則就是相信每個人都有巨大的潛能,有無數成功的可能,所以我們每位教師都要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我,激起自我。

三、勤於學習,不斷充實自我

要做一個優秀的教師,首先要勤於學習,充實自我,使自己具有相應的知識結構、教育理念、文化素養、道德素養。不斷提升自己的知識結構,知識面不但要廣博,最好還能深入。要視角敏鋭,跟上時代步伐,勇於接受新思想,新觀念。總之,不能停滯不前,不能只靠過去的經驗,不能做個教書的匠人,而應做個育人的藝術家。一個知識面不廣的教師,很難給學生以人格上的感化。在學生的眼裏,教師是無所不知的,假如一問三不知,學生就非常失望了。所以要每位教師都應當要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做學生的百度。固然有可能你在百度上找不到答案,但是過一段時間你再試試,或許答案就出來了。所以我們要不斷充實自己,進步自己。

對我們教師的學習和進步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是專業知識。這個是顯性的,把握了吹糠見米,也是我們教學的根本。我們要不斷研究、精益求精,進步本身水平。在這方面我們學校可以提供機會給大家學習,比如大家相互交換相互進步,比如我們請外面的教師對我們教師進行強化進步。另外一方面是個人的修養素質方面的。這個是比較隱性的,不那末明顯,但教學的好壞大都是由這個決定的。一個教師的修養高,他就可以夠影響到學生,使學生對你服氣和敬佩,學習不能不認真。一個老師素質高,他就可以夠不斷的進步自己,在教學中不斷激起靈感,推陳出新,掌控學生心理,教學上不斷出成果。這個方面主要靠老師自己,一方面可以通過學習教育學、心理學等專著進步自己的熟悉,另外一方面靠自己的悟性和投入度。悟性高自然很多道理明白,投入了自然也就可以夠自發研究和明白。

學《四有好老師》心得體會 篇8

自中國教育改革以來,一直在糾纏於一個問題——素質。許多的教育專家都把眼睛盯在如何的去搞素質教育,努力的提高學生的“素質”,在教學的方式、教學的內容、教學的工具等等方面做出了種種努力與設想。有的在國內各地考察學習,有的甚至到國外去學習取經,全盤照抄,走了以往改革開放初期經濟建設的老路,結果是可想而知,效果甚微。筆者最近認真學習了_的《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講話並從事教育的多年經驗出發,覺得學生的學,固然重要,最重要的應該是我們教者去思考如何提高自己的素質。正如古人云:欲給一杯水,必有一桶水。只有我們教師的“水”多了,質量高了,才能真正的做到去實施或者叫做實踐了“素質教育”。本文就如何來提高教師的素養髮表自己的拙見。

一、“德”的提升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眾所周知,這裏的“道”就是教師的“師德”。一個人的一生要活得有意義,這裏的“意義”並非是活得有多麼的精彩,多麼的風光,多麼的光彩耀眼,而是指人要對社會有何貢獻。這個“意義”就是要靠他的“德”來支撐。在當今的社會中,隨着科技的飛躍發展,社會的高度進步,社會中的一些不良的思想漸漸的影響到了我們教師,一些教師看到了社會中的燈紅酒綠,掩抑不住內心的躁動,“德”就慢慢的偏離了正確的方向。給學校和社會帶來了負面的影響。最近網絡、報紙、電視等等新聞爆出的一些有違“師德”的報道,深深的傷害了家長和社會的心,這些固然是極個別的人的行為,也是這些個別的行為“教育”抹了黑,讓社會認為教育不再是那麼的神聖,那麼的純潔。筆者認為,作為教師,姑且不説職業如何神聖,如何的高尚,首先要正確的認清自己,降低自己的身份,把自己當作人來看待,當作一個自然人,不斷的去提高自己的“德”。努力的讓自己的“德”高尚、偉大。用自己的“德”的魅力去影響自己的學生,大家試想想,一個整天思考着如何去與校長主任搞好關係、整天想着如何去向學生家長要“禮”、整天想着如何去補課賺錢的自私無“德”的老師他能教育出怎樣的優秀的學生?

“德”——師德,這是教師的靈魂。對學生來説最重要,將會影響他的一生!

二、“識”的提升

韓愈在《師説》中提到教師的一個相當大的功用就是“解惑”。何為“解惑”?解惑就是解答疑惑,向學生傳授知識、傳授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學生在聽課之後,通過所學的知識和方法去解答他所碰到的問題,這才是真正的“解惑”。現在有一些教師本身就有許多的“疑惑”,哪能談的上去幫他人“解惑”?作為一個對社會有責任心的人,你到一些大學去“微服”一下,你會被你看到的現象所震驚,這就是未來的教師?這個問題絕對會在你的腦海中第一個顯現出來,不學無術,濫竽充數的“教師”在我們的隊伍的中大有人在。

現在教學資料的泛濫,參考資料的粗製濫造,再加上我們某些教師的識別能力的欠缺,懶惰成性,有一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當的只是“搬運工”的角色,在他的課堂上聽不到他對自己學科的理解、總結,聽到的只是別人的觀點。不讀書、不查資料、不思考成了一些老師的通病。

作為一名教師,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教。就得課外下功夫,不斷的促進自己“識”的提升,多讀、多思、多總結,只有這樣,你才能去解學生的“惑”。

三、“教”的創新

對於“教”的創新,筆者認為,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應該機械的去“搬”,而是靈活的去“學”。素質教育喊了這麼多年,真正的實現了素質教育了嗎?有些地區,有些學校機械的模仿別人的做法,最後只能是“東施效顰”,遺笑柄與他人。有的地區統一學某某地區的“圓桌教學法”(筆者自己這樣稱呼),讓學生圍成一圈,讓學生寫學案,美名其曰:“將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這個地區的教育官員們還在洋洋自得,沾沾自喜,沉浸在自己編制的肥皂泡中。“圓桌教學法”確實是教學方法的創新,這種創新的前提是學生自身的素質是不是達到它的要求,學生能否發現問題、組織探討,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自身擁有的知識量等等,這種教學方法對學生的要求很高,不是某個班級的每一位學生都能達到的,更不是某個學校的全體學生能達到的,更不是某個地區的全體學生能達到的。機械的照搬照抄只能是貽誤眾“生”。

一位教師的“教”的創新首先要在瞭解學生的基礎之上,找到適合學生的教法,而不是傳統的“灌”“填”,而是兼顧到學生的各方面能力的發展。“教”無定法,找到適合學生的教法,就是“教”的創新。

四、“志”的支撐

這裏的“志”指的是老師對自己所從事的這個事業的奉獻精神,這是每位老師都應該有的,也是必須要有的。一位合格的老師在他踏上自己的崗位之前,應該瞭解到自己所從事的這個工作的意義,要從心底對這份工作的熱愛,要有奉獻自己一生的“志”。當一位大學畢業生,帶着玩世不恭的態度走上工作崗位,他能做好自己的工作嗎?當一個老師帶着“做教師只是過度”的態度從事教學,他能培養出傑出的人才嗎?他自己都沒有一個遠大的、堅強的“志”,他的學生以後一定也會“三天打漁,兩天曬網”,會隨着社會中的種種“誘因”不時地改變自己人生的方向。

一位有遠大的、堅強的“志”支撐的老師,他在教學中會全身心的投入,會愛生如子,愛崗敬業。

五、“思”的活躍

有一個名人説:“改變人一生的不是他擁有多少錢,也不是他豐富的經歷,而是他的思維模式”。作為一名教師,要有活躍的“思維”。首先不能思維定勢,固步自封。總覺得自己的想法很高妙,不去接受新的思想。其次大量吸收外界信息。一個合格的老師應該瞭解國內外信息,及時瞭解教育領域的各個動向,瞭解古今中外大事,透過現象,抓住本質,讓自己的思維活躍起來。再次,在教學中要做到教學相長,帶着虛心的心態,和學生共同進步。

六、“品”的諄諄

“品”字三個口,意思是説,品嚐,在教育這個領域,品,就是諄諄的教誨。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教師的耐心、恆心是至關重要的。每個學生有每個學生的特點,如智商、生活的家庭環境、社會環境、教育的環境等等,這些都會對學生產生重大的影響。對於不同特點的學生,我們教師不能只用一個“口”,必須多用有、幾個“口”。甚至是多“口”齊下,讓學生體悟到教師對他的關心、愛心。

教育不是萬能,更不可能在短期內就能見效,學生是獨立的個體,是有思想的人,我們在教育他們的時候要要恆心,相信“滴水穿石”、堅信學生的可塑性,而不能用簡單和粗暴的方式,給學生帶來一些負面的影響。

七、“引”的到位

這裏的“引”指的是外部力量——學校。學校要給每一位教師營造一個健康的發展空間。關心每一位教師的健康成長。一個人如此,一個集體更如此,世間的每一個物都是由弱小到壯大,在整個的過程中,環境的因素不可忽視,學校的領導要給每一位教師的發展建立公平和諧的發展平台,為他們的發展提供有力的幫助,建立合理的激勵機制,而不是給他們增添“壓力”。

常言説:做人難,做個好人更難。我認為做老師難,做個好老師不簡單。單隻要我們每一位老師能夠做到自律、自強、自壓、勤學、勤思、勤練這“三自三勤”不斷的去提升自己,一定能讓自己做個合格的老師,做個受人尊敬的好老師,做個黨和人民滿意的“四有”好老師。

學《四有好老師》心得體會 篇9

青年人是國家繁榮、民族振興的生力軍,培養社會所需的青年一代,需要社會、家庭和學校同心通行,攜手築造。而學校教育在其中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作為教師隊伍中的一份子,我將用勤奮和恆心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這將成為我矢志不渝的目標。

一、做有理想信念的塑夢人

在我看來,好老師應該是“經師”和“人師”的統一,既要精於“授業”、“解惑”,更要以“傳道”為責任和使命。老師肩負着培養下一代的重要責任。正確理想信念是教書育人、播種未來的指路明燈。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英才,亦必有堅韌之雄志。也就是我們説的理想信念。只有堅定理想信念,才能保持正確的人生方向,最終乘風波浪,駛向成功的彼岸。正如作家丁玲所説“人,只要有信念,有所追求,什麼艱苦都能忍受,什麼環境也都能適應。”作為老師的我們,一定要堅定自身的理想信念,所以應做到如下兩點。

首先,要心懷天下。好老師心中要有國家和民族,要明確意識到肩負的國家使命和社會責任。我們的教育是為人民服務、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的,黨和人民需要培養的是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好老師應該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積極傳播者,幫助學生築夢、追夢、圓夢,讓一代又一代年輕人都成為實現我們民族夢想的正能量。

其次,要心繫學生。作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我們必須以“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為最高育人準則。關愛學生,與學生同呼吸,共患難,建立“我是生之母,生是我之子”的和諧關係。積極培養學生愛國、愛民、愛黨、愛校、愛友的人生態度;再者,要有對工作執着的心態。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做好教育教學工作中的方方面面,以一顆認真執着的心態完成教育教學工作:我工作,我快樂;我育人,我快樂!

二、做有道德情操的教書匠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説“因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縱然使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無甚用處。”可見,好老師要涵養高尚的道德情操。

道德情操是好老師踐行教育使命的核心品質。教師是“人倫之楷模,萬世之師表”。立德先立師,樹人先正己。好老師不僅要以學術造詣開啟學生的智慧之門,更要以人格魅力引導學生心靈。合格的老師首先應該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師首先應該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老師是學生道德修養的鏡子。師德是深厚的知識修養和文化品位的體現。師德需要教育培養,更需要老師自我修養。好老師要有“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奉獻精神,自覺堅守精神家園、堅守人格底線,帶頭弘揚社會主義道德和中華傳統美德,以自己的模範行為影響和帶動學生。好老師的道德情操最終要體現到對所從事職業的忠誠和熱愛上來,應該執着於教書育人,自覺堅守精神家園、堅守人格底線,以自己的模範行為影響和帶動學生。

三、做紮實學識的授業者

“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意在告誡老師們:如果沒有紮實的知識功底、過硬的教學能力、勤勉的教學態度、科學的教學方法是無以為人師表的。俗話説:“活到老,學到老。”做一名好老師,我認為要與時俱進,勇於創新。“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尤其在知識經濟時代,科技發展日新月異。面對經濟飛速發展的時代,面對新一輪課程改革,面對新時代的學生,當今時代,新知識層出不窮,知識更新換代的週期越來越短,為了使學生獲得一點知識的亮光,教師應吸進整個光的海洋,如果教師知識不紮實、教學不過硬,教學中必然會捉襟見肘,更談不上游刃有餘。因此,好老師不能滿足於裝滿自己的“一桶水”,而要使自己時時有“活水”,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積極迴應新的挑戰,才能發現新問題,解決新問題,在實現自身長遠發展的同時,引導學生走向正確的方向。

四、做有仁愛之心的鋪路人

魯迅先生説,“教育是植根於愛的”。愛是教育的靈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熱愛學生是教師厚重的職業底色。師者,原本就閃耀着一種叫“無私”的光芒。教育是一項愛的事業,育人是愛心的傳遞。好老師要用愛培育愛、激發愛、傳播愛,通過真情、真心、真誠拉近同學生的距離,滋潤學生的心田。愛心是學生打開知識之門、啟迪心智的開始,愛心能夠滋潤澆開學生美麗的心靈之花。好老師對學生的教育和引導應該是充滿愛心和信任的,應該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傾注到每一個學生身上,用欣賞增強學生的信心,用信任樹立學生的自尊,讓每一個學生都健康成長,讓每一個學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好老師應該懂得,選擇當老師就選擇了責任,就要盡到教書育人、立德樹人的責任,並把這種責任體現到平凡、普通、細微的教學管理之中。老師責任心有多大,人生舞台就有多大。從而達到:心靈與心靈的溝通、靈魂與靈魂的交融、人格與人格的對話,離不開仁愛之心。

“今天的學生就是未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主力軍,廣大教師就是打造這支中華民族‘夢之隊’的築夢人”。作為教師隊伍的一份子,讓我們把全部精力和滿腔真情獻給教育事業,努力研習、自覺躬行,將新時代“四有”好教師的標準,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當好“夢之隊”的築夢人,以赤誠與智慧譜育人華章!

學《四有好老師》心得體會 篇10

在教育的路上,我們是一羣追逐者;在成長的路上,我們是一羣學習者。時代賦予我們新的責任與使命。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該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有思考力、有創造力、有執行力、有影響力的人。

一、做一名有思考力的教師

人與人的不同,在於思想的差異,而思想則主要來源於思考。一個人是否喜歡思考,做到常態思考,取決於他的思維習慣、問題意識和格局視野。

教師的思考力,主要體現在對待問題的處理方式上,首先願意拿出一定的時間集中在這個問題上,思考選取最佳的方法達到目標;其次,常時間集中關注在某一主題的研究上,持續推進,儘量尋找創新點;還有就是在常態教學活動中融入自己的思考,為每一次的發言做準備,為每一節課做設計,為每一次閲讀做整理,為每一次實踐做反思。

二、做一名有創造力的教師

創造力是指產生新思想,發現和創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種創造性活動所必需的心理品質。思考不同,才能有創造。做為一名有創造力的教師,他所做的,都是經過思考的,他所使用的方法都是最簡單有效的。不僅如此,他還要善於整合資源。他能夠認識到:智力、想像力及知識,都是我們重要的資源。但是,資源本身所能達成的是有限的,惟有“有效性”才能將這些資源轉化為成果。

我們日常的工作,常常是缺少創造。一節教案講了五年,教材都變了,教案還在用。一篇講稿,反覆改了幾遍,聽眾都變了,還在講,內容仍停留在最初那個年代。經驗永遠是創造的羈絆,我們卻捨不得扔。我們的工作質量需要通過創造去改善,我們的生活境遇需要創造去點亮。沒有創造,就沒有不同,沒有創造,就沒有傑出的表現。

三、做一名有執行力的教師

任何事只有做,才會有結果。如果只停留在計劃和想的層面,永遠也實現不了突破。執行力,是推進事物進展的關鍵,是實現由質變到量變的飛躍。管理學家德魯克曾説,“我們應該將行動納入決策當中,否則就是紙上談兵。”

執行力是一種行動意識,是主動發展的反應。如果時間還充足,我們常常是拖延,並不是先將事情辦好,然後優化質量。到了必須得乾的時候,然後再不得不做,整個過程的心理負擔都會很大。與其那樣,真不如早點將事情辦好。上級領導交待的事情,我們要第一時間完成,這就好比編輯約稿,早點完成大家都省心,更何況早完成對於後期改進有回還、修正的餘地。

性急的人容易鍛造成具有執行力的人,但一定要克服“不思考”,要三思而後行。將時間安排得有條不紊,就可以變性急為執行力。性穩的人,也要有提前意識,要為後期完善爭取時間。

四、做一名有影響力的教師

一個教師的最大影響力在於給學生以人生的影響,幫助他們完善知識、塑造性格、關注成長、懂得貢獻、體味價值,要培養更多能夠超越自己的人。如果多年以後,教的學生身上隱約可見他的影子,那麼,他就是一個成功的老師!在一個地理老師的影響下,有一些學生畢業後選擇了地質、水文、旅遊等專業;一位語文老師的影響下,他的學生成為當代著名的作家、詩人;一位英語老師多年以後聽到了他的學生熟練標準的同聲傳異的聲音。我們説,這樣老師一定是幸福的,因為他的教學已經在學生中建立了影響,已經為學生髮展提供了建議。一位老師,在日常教學中通過自己的一言一行,潛移默化地給學生以正向引領。一名有影響力的教師,懂得在方方面思考“人存在的價值與意義”,不讓時光虛度,一直在做好“有意義的事情”,一直在思考“有價值的人生”。

教師的發展理念決定了他對別人的影響程度,一個視野開闊的人,絕不會犯低級錯誤,這就好比登高望遠。遠識是由站位決定的。當然,目光短淺者也很難看得遠,因為他既近視,又遠視,別人看着難受,他自己也遭罪。建立影響最簡單的方式是幫助別人,幫助別人你不僅會收穫友誼,更會得到同等份額的快樂!

經營需要時間,成長需要過程。讓我們在“四有”的路上努力追尋,成長自己,堅信選擇,收穫快樂!

學《四有好老師》心得體會 篇11

眾所周知,做四有教師,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從其中可以看出這四有中至少有三有更多的指向了師德,這非常符合現在的實際。縱觀這幾年的師資現狀,國小階段基本都是原始學歷本科畢業生了,甚至三分之一的是研究生。可以説,就學識來説,這些新教師的學識起點比起當年的老師範生來不知道要高多少倍。但是,很多國小和國中的現狀是卻是很多70後的老中師師範生在挑大樑,可見,對於現在的教師隊伍來説,師德似乎是個更棘手一些的問題。

現在的業務培訓,針對師能提高的有很多,所以,師資能力培訓也不是問題。另,一個師德高尚的教師,決不允許自己在學識上有漏洞和閃失,他會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師能,以滿足學生的需要。所以,更多的問題,還是在師德。(這好像跟其他行業不一樣,所以,當老師要厚道。)所以先説師德。

一、有理想信念

有一首詩,好像説“理想、信念是燈塔”,以前,似乎説起來,非常的明白,也可以講些大道理。但是,直到今天,我好想現在才明白一些。“很低很低的現實之所以奈何不了我什麼,那是我的心站得很高。”記得有個朋友這麼説,我想他提到的`心,就是理想和信念。一個教師,尤其是新教師,剛剛入行時,疲憊、焦慮、急躁是難免的,如果,你的心和現實一樣一樣的,你就會一直沉溺在其中,難以自拔,會感覺自己很累、很煩、沒有價值感,但是如果你有理想和信念,入一行,愛一行,鑽一行,你的感覺就有不同,你的理想和信念就是你的加油站,在你的疲憊、困擾時會給你力量。記得在錄取孫慧君的時候,感觸很深,面試十幾個人,只有她印象很深,記得她説:‘我從小的願望就是當老師,我就喜歡當老師。”在她的博客裏,我也看到了她看似開玩笑的理想,我還看到了她主動建好的班級圖書角,作為一個代課教師,她不是站在自己代課的角色上的,她是站在教育理想的高度上的,所以,我們更多的看到的是自信的.笑容和積極的擔責。

這話也不單單是説給新教師的,缺少理想信念的老師,更容易受現實環境的影響,甚至更容易受負能量的影響,當別人抱怨時,她會自憐自艾,把自己浸在一個情緒的低谷裏。所以看人、待事、對學生都有了灰色的眼鏡。

二、有道德情操

前面所説,當老師一定要厚道,當老師是個良心活,尤其是國小和幼兒園,因為他的服務對象缺少價值判斷的能力,教師缺少來自於服務對象的有效監控。但是我們看到,現在中高年級的孩子,他不一樣啦,他怎麼對抗對你的不滿,那就是叛逆,這不僅僅是生理上的反應,也是心理上的需要。所以現在出現的接班難的問題,因為面對有一定比較和價值判斷的學生,教師需要更多的教育智慧。但是,總體來説,教師還是個自由度非常大的活。更多的課堂是封閉的,更多的教學行為是自主的,所以,同一個學校內教師的差異會大的很。這區別,除了能力外,道德情操是更為重要的。高尚的師德的教師,是目中有人"的教師,是有責任心的教師,是有良心的教師。拿人錢財還需要替人消災呢,一份納税人的錢就是一份責任,你盡責了嗎,這個班和隔壁的班有了巨大的差異,你帶的學生和別人曾經帶的學生有了較大的差異,你的成績和別的班有了較大差異,精神面貌有了較大差異,誰的責任,肯定是我們的責任。如果這樣了,良心難安啊!面對個性較強的學生,你是怎麼對待的,是漠視、是斥責、是抱怨、是放棄,還是關心、關懷、關注、一個都不能少。現在社會物慾橫流、整個缺少精神信仰,教師也動輒抱怨、指責,不是把不良信息發上多少個羣,敢於破口大罵的就是愛國。推波助瀾,我想,做好自己該做的事,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就是愛國,就是有道德情操。六六,“用一萬塊錢的心,去做幾元錢的事”,你的職業就高貴了。關鍵不在於職業,而在於從事職業的人的心態如何。

説起這個錢,又不得不提出了我們幾個代課教師,李__老師每次都主動的幫助周老師組織孩子的課間訓練,王__老師請假時都主動彙報帶隊老師和班級事宜。有道德情操的底線是不麻煩別人,主動做好份內的事,我們學校反覆也提出過請假自主調課的事,這些真不是事兒,如果成為了事兒,那就是因為我們有的老師的底線放低了。

三、有仁愛之心

這似乎和有道德情操是一樣的,但是我覺得還是有不同的。道德更多來自於環境的約束,而仁愛更多發自於內心的需要。道德回答:“職業規範要求我這樣做”而愛回答“我想這樣做,我需要這樣做,我必須這樣做。”“平庸之惡”首創於漢娜·阿倫特。艾克曼被送回以色列,並在耶路撒冷接受公開審判。阿倫特以《紐約客》雜誌報道員的身份,寫了五篇報道,後修改為《艾克曼在耶路撒冷:關於平庸邪惡的報道》,在這部著作裏,阿倫特以非凡的洞察力提出了“平庸之惡”,在人類政治思想史上,留下了光輝燦爛的篇章。阿倫特認為,艾克曼在大屠殺中犯下了彌天大罪,他的動機卻是極其平常的服從命令和盡忠職守,他毫無道德負罪感地執行了納粹的種族屠殺令,毫無保留地把這種“偉大的事業”看成最高的道德指令,全身心地投入。

一個人如果有仁愛之心,在制度和人性有衝突時,它會自覺地選擇,人性。比如教師對某個後進生的態度,提高成績和呵護尊嚴,有時候老師忍不住或者不好把握度。再比如班級衞生,當衞生出現問題的時候老師的態度是什麼,是斥責孩子的無能、不聽話,還是反思自己的管理,諸如擎着為孩子負責簡單粗暴做摧花辣手的豈止是老師還有很多無知的家長等等。對後進生要心疼不要頭疼,對麻煩不要煩,心中有愛,就有更多的包容和期待,就能把自己放得低一些,再低一些,才能看到孩子的努力。

一個教師如果有仁愛之心,她會正式差異、善待差異,當老師到現在,我發現最高的智慧還是孔子説的一是“因材施教”,二是“教學相長”。很多的問題爭論到最後都會歸結到因材施教上。孔子説:“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有的地天生是金礦,不用你採,他就閃閃發光,有的地天生就是油田,你的作用就是發現他有的油田出油面比較淺,有的比較深,你要講究智慧和方法,而有的地天生只能種玉米、大豆,那就幫孩子把玉米、大豆種好。

四、有紮實學識

教師的學識素養應該是三維的,一是本學科素養,這是深度。二是教育素養,這是高,三是人文素養,這是長,這個長方體的綜合容積就是作為一個合格教師的素養指數。新畢業的教師,在學科素養上是綽綽有餘,但是如何將學科素養轉化到孩子身上,這需要你的教育學素養,那如何使這個過程雙方都感到幸福和快樂,相互依賴和信任,那就需要你的人文素養(人生觀、價值觀,對人對事的態度,你的一言一行,也就是榜樣作用)。紮實的學識來自於什麼,也是來自於教師的不斷自我反思和修煉,原任美術學科的張雪豔老師第二天就去找到我主動去聽課,在新教師彙報時主動找領導聽她的課,這種積極的態度下去,幾年下去,一定有飛速的提升,宋萌萌老師一次聽課後的洋洋灑灑10處反思,也體現出了在學識上的積極反思和提升。很多人都説過“人的差異在八小時之外”,我想對於我們的新教師來説應該顯得尤為重要,現在

隨着班額的增大,家長的高期待和低投入(60後家長低期待低投入,70後家長高期待高投入,80後甚至90後家長低投入高期待),教師的專業化要求越來越高,現在再也不是隨便一個人就能當老師的年代了,一是家長學生轟下台,二是自己撐不下來。

四有教師,“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即有夢想,有準則,有能力,有愛心,值得我們去追求、去實踐,才能有資格面對學生,去育“四有新人”。

學《四有好老師》心得體會 篇12

有人説天下的老師都是一樣的,可我並不這麼認為。因為有的老師教學方法不同,對待學生的態度也不同,我理想的老師應該要做到這幾點:

1、要有耐心。

2、對待學生人人平等。

3、不能總讓我們學書本知識,要帶我們走進大自然和生活中去學習。

在教我的眾多老師中,陳老師就能做到。陳老師是個男的,腦袋圓圓的,一雙會“説話”的眼睛、一張愛嚼口香糖的嘴巴就鑲嵌在這個圓腦袋上。

記得在09年的夏天裏,我去上書畫課。這節課我們要學畫黃鸝,陳老師先把自己在家畫的範畫貼在毛氈上,然後再到同學那每人畫一隻,一邊畫一邊講解,從頭説到尾。隨後我們便照着老師畫的黃鸝臨摹起來。可畫着畫着陳老師感到了不對勁。我們畫的哪是黃鸝?分明是黃麻雀。陳老師見狀,決定帶我們去南湖公園,因為南湖公園有許多鳥籠子,裏面有各種各樣的鳥,陳老師是讓我們學習怎樣把鳥區分開來。

到了南湖公園,陳老師把我們帶到了樹叢中,找了一陣子,才找裝有黃鸝的鳥籠子。“這隻就是黃鸝,羽毛是黃色的,從眼邊到頭後部有黑色斑紋,叫的聲音很好聽,也叫黃鶯。而麻雀羽毛是土黃色的上面有黑色斑點,身子小,翅膀長”陳老師耐心地説着,把我心中對黃鸝和麻雀的區分顯示了出來,讓我對黃鸝產生了興趣

回到學校後,我畫的黃鸝栩栩如生,全班第一。此後的幾節課,我們都是在大自然中度過的,這不僅讓我的繪畫水平得到了提高,還讓我喜歡上了大自然。

雖然陳老師現在不教我了,但我一直想對陳老師説一聲:“謝謝您,陳老師!”

學《四有好老師》心得體會 篇13

我常在心中自問,“什麼樣的教師稱得上好教師”。要談論什麼是“好教師”,首先要明白“教師”該做什麼。

韓愈説:“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可見,教師必須教人道理,解人疑惑。《禮記》曰:“師者也,教之以事而喻諸德也”,教育家陶行知説,“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乃知,教師不光要授人以知識,還必須教人以做人。總而言之,教師就該既身懷傳承文明的使命,傳授學生知識與技能;又能肩負起社會責任,教學生做人的道理。

教師培養出的人要能很好地從事社會生產與生活。而能圓滿地完成上述教書育人的使命,在修身、治學、從教乃至生活各處都能身體力行此使命的教師,我覺得即可稱之為“好教師”。做個教師容易,做個好教師不易;坐而論道談論好教師容易,真正放在身上手邊去做就更不容易了。

我想,要成為一個好教師,必須做到愛教善教,好學善學。

黑格爾説過“沒有激情,世上任何一件偉大的事業都不能完成。”任何工作都需要敬業,教師尤其如此。好教師須愛教,一個好教師一定是敬業的教師,教師教好書必須有熱情。一個教師若是光為柴米油鹽走上講台,那必定是匠氣多靈氣少,應付了事多踏實耕耘少。此輩只能被稱作“教書匠”,難當一個“師”字。

好教師對教育的熱愛源自對知識的'渴望,對真理的崇仰。教師是人類文明薪火相傳的使者,是鑄就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蘇格拉底也提出,“教師的任務並不是要臆造和傳播真理,而是要做一個新思想的‘產婆’”,好教師不止是傳授知識,傳播真理,還要帶領學生探索新知,培養他們追求真理的習慣與精神。

好教師對教育的熱愛表現在對學生的摯愛上。陶行知先生説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裏有牛頓,你的譏笑裏有愛迪生。”作為一個教師首先要具備對學生的愛心。一句冷語對教師來説,只是一時的不悦,對學生卻可能是一生的陰影;一句鼓勵或許只是教師一刻的欣喜,卻會給學生帶來長久的興奮與歡喜。愛學生不等於無條件的讚賞鼓勵,那是溺愛縱容。對學生真正的愛,是嚴格要求下的傾心愛護、衷心讚賞。

好教師對教育的熱愛表現在對教學事業的孜孜探求上。在好教師眼裏,教職決不僅僅是賴以謀生的“飯碗”,還是可以奮鬥一生的“陣地”,可以奔跑一世的“征程”。好教師心目中最好的教案往往在醖釀中,最好的課往往是下一堂。好教師心中的最大驕傲必定是出色的學生。

一個教師抱着傳道授業的一腔熱忱卻不懂得傳道之法、解惑之道,結果也只能是講台上言者昏昏,課堂裏聽者茫茫。好教師在敬業愛教之餘,還必須善教,懂得教育的道理、方法,並努力施行。

善教的老師明白身教重於言教,在教育中能以身作則。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要傳授學生的,自己要先弄明白;要教導學生做的,自己要先做到。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而且是學生行為的模範。教師的威信來自教師的榜樣作用。教師在學生面前的一次失範,足以毀滅他此前的全部教育成果。

善教的教師不但能授之以魚,還會授之以漁。蘇格拉底提出,教師的任務在於激發學生的思維,使之主動尋求問題的答案,既獲得新知識,又學到如何獲得知識的本領。因此,善教的教師不僅重視學生一時的知識得失,更注重學生一生求知探索能力的培養。

善教的教師善於研究學生。他們樂於與學生溝通,瞭解學生在想什麼。他們能勤於換位思考,努力去理解學生。他們懂得因材施教的道理,知道哪些內容必須講授,哪些內容可捨去,不會象掉書袋般一股腦將知識倒給學生;知道各個學生該如何要求,如何教育,如何評價,決不會用一根“尺子”量人。好教師可以是領航員,但決不能佔據水手的位置。好教師培養的是能獨立,善創造的現代人而不是隻會聽從指揮,重複前人的傀儡。

善教的老師不僅授之以知,還能教之為人。只會教書,不顧育人的教師絕對稱不上“好教師”。《烈子湯問》記載了一個故事。神箭手飛衞教紀昌射箭,飛衞教之得法,“紀昌既盡衞之術,計天下之敵己者,一人而已;乃謀殺飛衞”,好在飛衞抵擋住了襲擊,並感動了紀昌,“二子泣而投弓,相拜於塗,請為父子”。撇開感人的大團圓結局,我更在意紀昌學成後露出的“狼子野心”,如不是師父技高一籌,後果可想而知,且品性不端者技藝越高,危害越大。所以,善教的教師必定注重學生的品行為人,甚至更重於學識技能。好教師關心學生整體生命的成長甚於一時學識的得失。好教師不止重視成績冊上數字的攀升,更在意學生潛力的培養、素質的提高、人格的完善。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教師時常要讀書,平時積累的知識越多,上課就越輕鬆。”好教師應該是好學的。我們要求學生不斷學習,自身就先要熱愛學習。

好教師的好學精神表現在他能與時俱進,跟着時代的步伐,更新自己的知識、觀念。當今時代發展迅速,思想知識日新月異,教師如不加強學習,積極自我更新,拿什麼來教學生?

好教師的好學精神還表現在他能隨時擺正自己的位置,不恥於下問,不恥於承認短處,糾正錯誤。信息時代的師生之間很難再嚴格區分誰為老師,誰是學生,很多領域,師生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甚至學生會超越老師。這是好事,不必介懷。對於偶爾在學生面前露出的“短”,好教師能坦然面對,與學生欣然交流——教師誰不希望“青勝於藍”呢?

好教師的好學精神還在於他不僅致力於教育事業,而且熱衷於探索其他廣闊的領域。把全部生活侷限於講台書桌的教師大概不容易成為好教師。好教師往往有自己個人的一片興趣天地——不必強求與職業相關。他們往往能全力工作,全面發展,精彩生活。

好教師該是善學的。我們要教學生學習的方法,自身就先要善於學習。善學者才能善教。

好教師的善學在於能廣泛尋找學習的土壤。他們眼界是開闊的,可以向前人學,向同事學,向學生學,甚至向失敗過的自己學。他們善於從生活中廣泛汲取學習的養料。他們的生活無時無處不在學習。站在高處的雄鷹必然能孕育翱翔天空的族羣。

好教師的善學又在於能從教育者的角度來探索學習的奧祕,能將自己的學習所得注入到教育事業中。他們無時無處不學,就必讓學生明白生活即學習的道理;他們循序漸進,就必教學生如何由淺入深;他們厚積薄發,就必使學生領會積少成多的意義。好教師的善學自然會在學生中領出一股善學之風。

能做到愛教善教,好學善學,就是我心目中的好教師。

教師,沒有華麗的舞台,沒有簇擁的鮮花,在“三尺講台、一塊黑板”的天地間用愛心點亮心靈,用精神塑造靈魂,用智慧鑄就文明。做個好教師,將是我輩長久的目標。

學《四有好老師》心得體會 篇14

8月29日上午,全校教師聆聽了張書記的“不忘初心 砥礪前行做幸福的引路人”專題講座,張書記的講話深入淺出,對“四有”教師做了詳細的解讀,給我們樹立了目標。接下來王新華、邵亞楠、張愛雲三位名師分別與大家分享了他們從教多年來親身經歷的故事,讓我們深深體會到今天的成就來之不易,他們的教育故事豐富多元,讓人感動、啟人深思,贏得了大家陣陣掌聲。

我身為一名教師必須緊跟時代的步伐,以一顆平常心去看待生活中遇到的種種問題,應當有“學為人師,行為世範”意識,始終以“四有”精神作為標杆,不忘初心,努力爭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讓學生因師生情的温暖感到幸福。當教師的初心就是教書育人。我從自己第一次站在講台的雄心勃勃,走過了十七年的從教之路,成了孩子們心中火紅的太陽,在這三尺講台上,面對純潔的心靈,面對一張張稚嫩的臉,便感到自己職業的神聖、責任的重大,所以我將用自己的言行影響學生,用自己的知識教育學生,用自己的愛感染學生,擔起立德樹人的責任。

在今後的教學生涯中,我將認真鑽研教材、飽覽羣書去因材施教,讀萬卷書也要行萬里路,只有讓自己的腳步穩健,才能更加踏實地去助力學生前行,今後不管遇到什麼困難,我都將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為實現教育振興夢而努力奮鬥!

學《四有好老師》心得體會 篇15

“教師是人類歷史上最古老的職業之一,也是最偉大、最神聖的職業之一”。“長期以來,廣大教師自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教書育人,嘔心瀝血,默默奉獻,為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作出了巨大貢獻,贏得了全社會廣泛讚譽和普遍尊重。”的講話,我認真學習了的講話,倍感親切,深受鼓舞。

我長期從事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多年的工作經歷使我對於學生需要什麼樣的好老師以及我們怎樣成為好老師有了一定的理解。在講話中提出的四點要求應當成為廣大教師的基本遵循。如何成為一名好老師?這是我一直思考的問題。下面,我就這一問題談四點看法。

做一名好老師,就要嚴於言傳身教。引導他們“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自己的基本遵循,並身體力行大力將其推廣到全社會去”。行勝於言,廣大教師應以“立德樹人”為目標追求,不斷提高認識水平,強化道德修養,築牢思想基礎,以身作則、率先垂範,為學生樹立人格標杆和道德典範。

做一名好老師,就要勤於授業育人。做好授業育人這門功課,就要正確處理好“授人以魚”和“授人以漁”的關係。作為老師,不僅要幫助學生打下紮實的理論基礎和培養精湛的專業技能,更要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能力,幫助他們掌握獲取知識的方法,提高運用知識的能力。做好授業育人這門功課,就要明白“一碗水”和“一桶水”的關係。尤其是在知識更新換代日益加速的信息化時代,更要始終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態度,不斷加強學習、提升自我。作為教師,要自覺把教書育人作為教師的根本職責,在工作中培養嚴謹的治學態度和紮實的工作作風,主動加強業務學習,深化教學研究,提高教學質量。

做一名好老師,就要善於解疑釋惑。對於學生來説,他們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各種煩擾和挫折,難免會對一些社會問題產生疑惑。作為一名好老師,就要善於及時發現這些問題,並且能夠用自己所學的各種知識和積累的人生經驗,幫助學生正確認識社會、理性看待挫折、積極面對人生。作為一名好老師,就要用自己的仁愛和關懷,温暖學生心田、感化學生心靈、啟迪學生智慧。幫助他們克服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困難,使他們都具有健全的人格和陽光的心態,都能享受到成長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悦。

做一名好老師,就要樂於平等待人。好的老師,能夠正確對待自己與學生的關係。親近學生、關愛學生,用自己的人格、學識和修養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學生。好的老師,不僅是學生的良師,更是他們的益友。作為老師,自然會為學生的成長成才感到幸福和快樂,為學生作出的有益於社會的貢獻感到驕傲和自豪,這是作為老師的價值所在。

總之,我認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自己的崗位上兢兢業業,做一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的“四有”好教師。

學《四有好老師》心得體會 篇16

從小我就有一個志願,要做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那個時候小小的我,總覺得站在三尺講台上口若懸河地為學生傳授自己所學所得的老師們是那樣的高大!到了國中時代我發現,原來那三尺講台不是那麼容易就隨便可以站上去的,長在三尺講台上的那些人要忍受着“粉塵撲面”、“喉嚨生煙”的難耐!那時我們的老師大都是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的人,他們經歷了很多我們未曾見識過的事情,總會和我們説一説那過去的種種……記憶最深的是某位老師告訴我們,有一段時間,教師這個工作是最不受人尊敬的,人分三六九等,教師就是那第九等人。可能在那段時間堅守在工作崗位的老師都能回憶起那段比較黑暗的時光,可我偏偏更堅定了我心底的那一抹希望,我就是要站上那三尺講台教書育人!多少次關於夢想的作文我都會重複的寫着,我要做一名教師,點亮自己照亮別人……

陰差陽錯,我成為了一名幼兒園教師。有好多人都説:“幼兒園裏的老師有什麼事情可幹呢?不就是天天帶着一

羣什麼都不懂的小孩子蹦蹦跳跳,吃吃玩玩嘛?”我聽到這些的時候都會置之一笑,不去爭辯,外行的人你跟他説再多也都顯得蒼白……其實只有我們自己知道,作為一名有事我們要做的事情不僅不比其他老師少,還要比他們多一份耐心、多一份細心、多一份愛心、多一份責任心。

今年的教師節前夕,我們國家最高領導人在演講中提出了教師應具備:堅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紮實的學識和仁愛之心!

説實話,剛剛走入工作崗位的我,對工作還是有些懈怠的,我焦慮、煩躁、抱怨,每天都覺得很累,無所適從。我的啟蒙老師徐老師,也是我走入工作崗位的導師。她是一位有着二十多年工作經驗的老教師,她對工作認真的態度,事事都要親力親為給了我很大的啟發。記得她曾經問過我:“你為什麼來當老師?”我説:“這是我從小的志願,但是沒想到居然定了幼兒園的老師。”她告訴我:“不管當初來這裏的原因是什麼,現在你來了,你還這麼年輕,這個時候不努力要到什麼時候努力呢?看看這些小朋友,有的可能會因為你也想當一名老師呢!”是啊,徐老師的話,猶如當頭棒喝,“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既然走上了這個崗位,就要幹一行愛一行。仔細想一想,雖然我盟每天都要面對一羣難搞的孩子,但是他們天真爛漫的笑臉和對我們堅定不移的信任不就是我們在堅持在這個崗位上的堅定的理想信念嗎?

每個孩子都是家庭和社會的希望,俗話説“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幼兒園是人生的啟蒙階段,進入幼兒園學習就是為以後的良好學習和生活習慣的基礎。作為幼兒園的教師要教會幼兒的不僅僅是五大領域的認知,還要教會幼兒一些簡單的做人道理,比如説:要有禮貌,對別人要禮讓;有好東西要與人分享;不隨地亂人垃圾。這其中教師的醫生作則、身體力行帶給幼兒的影響是極大的。我曾經看過一則小短文,説的是幼兒園的老師每天要求幼兒要保護好環境,垃圾要扔進垃圾桶,不能隨地亂扔。有一天這位老師因為有點急事,就隨手將手裏剛擦完嘴巴的面紙放在了花台上。這一幕恰好被她們班的雯雯小朋友看見了,後來壯壯小朋友向老師告狀,説雯雯亂扔垃圾,破壞環境。老師問雯雯,為什麼亂扔垃圾?雯雯説:“我看到你也把垃圾放在花台上的,我以為垃圾讓在花台上不是亂扔垃圾的行為。”看看,老師的一言一行對孩子有多麼大的影響,所以一位老師沒有道德情操,不樹立好的榜樣,怎麼去教育好及其信任你的孩子們呢?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平時一點一滴的好信管積累起來的,在這一方面我覺得我人需要向其他的老師學習,努力做到最好,給孩子樹立正確的榜樣……

讀書時,老師就告訴我們,一位老師要想教育好自己的學生,自己就要有紮實的根底,你碗裏的誰滿了,你才能給學生的碗裏盛水。工作了,園長在開會的時候也常常説:“要

想給孩子一碗水,那你得有一桶水!”我覺得大同小異,這些話的意思也就是習提出的要有紮實的學識。不同的是我們幼兒園教師是樣樣都要通,但是大部分老師對五大領域也只是樣樣都通樣樣又不精。説到這,就要説説我們的園長……我們的園長非常重視每個教師的教育教學等基本功是否紮實,所以園長經常給我們安排各種培訓,幼兒園內也開展各項活動,無疑這些都未我們提高了各方面的技能。但是想要真正擁有紮實的學識,光靠被人趕着攆着朝前走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是要不斷的自主學習充實自己,要有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

要擁有仁愛之心,仁愛,是謂寬仁慈愛;愛護、同情。而我的理解是要想真正做到仁愛,就要關心愛護身邊所有的人。所以就要求我們不僅對孩子要有仁愛之心,對同事、對家長,對社會上的其他人也要有一顆包容、同情的仁愛之心!看到一個個純真可愛的孩子,我們會自然地喜歡他們、關心他們。那如果擁擠大的馬路上遇到滿嘴唾沫往外流的老者需要你的幫助,你會主動過去幫助他嗎?説不定有人光想想就會覺得噁心了,但是我相信作為一名幼兒園教師,會主動去幫助他的,因為我們有一顆仁愛之心!滿座的公交車上,上來一位身上滿是泥漿又散發着汗臭味的農民工,你會給他讓座嗎?可能有的人再看到他的一瞬間就捂起了鼻子,避之不及了。但是我相信作為一名幼兒園教師,會給他讓座的,因

為我們有一顆仁愛之心!

在以後的工作中,我也要繼續努力學習,堅定信念,培養情操,充實自己,寬待他人……爭做“四有”教師,希望各位老師能夠給予指教與監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0zpyw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