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教育心得體會 >

親子教育心得體會範文(精選12篇)

親子教育心得體會範文(精選12篇)

親子教育心得體會範文 篇1

教育孩子問題,歷來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一直以來就有一句話:世上找不到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同樣,世上也找不到完全相同的兩個孩子,教育孩子沒有固定的模式,我就把我們家教育孩子的方法與老師和各位家長交流一下。

親子教育心得體會範文(精選12篇)

青島的孩子能考進39中的藝術特長班,相信咱們家長在督促孩子學習藝術特長方面基本上都是扮演着虎爸虎媽的角色,我也不例外,而且應該都有一套督促孩子練琴的方法和手段,咱們下來可以互相借鑑一下。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們家更注重孩子哪些方面的教育。

一、德育教育永遠排在首位

我們認為一個孩子的成長,不僅僅是看學習、看特長,健康成長的心理,才是應對將來日益激烈的社會競爭的保障。所以我們經常會跟文思雲説這樣一句話“我們可以接受你學習不好,笛子吹的不好,小提琴拉的不好,但是我們絕對不能接受你在思想品德方面有任何問題”,

我們教育思雲要學會寬容、懂得禮貌,熱愛集體,尊重師長,團結同學等等方面,要有明確的是非觀念。所以他在國小一直算是比較遵守紀律,聽老師話的乖孩子,而且比較熱心,喜歡為班裏辦事,集體榮譽感很強。

二、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和自覺性

文思雲從國小二年級開始都是自己背書包去上學,我們家到湖島國小坐公交車3站,除非遇到比較惡劣的天氣,否則他都是自己上放學,一開始不放心,我們就開車在後面跟着,大約跟了一週就放心讓他自己去了,所以他相對比較獨立,做事之前會先判斷如何去做,或者是能不能去做,不會一味的等着我們幫他想辦法。

在培養孩子自覺性方面,孟德斯鳩曾經説過“衡量一個人的真正品格,是看他在知道沒有人會發覺的時候做什麼。”所以我們對文思雲的要求也是這樣,一切事情不是我看着你的時候你在做,我不看着你的時候你就不做,或者是糊弄着做,無論是學習、練琴還是其他事。你必須知道你自己要做什麼。所以放學回家馬上寫作業,吃完飯休息十分鐘開始練琴這種日常的事我們從還不需要提醒他。這樣呢也有助於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哪個時間段應該做什麼事,會很有計劃性。

三、充分發揮家長的表率作用,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習慣

這一點我認為非常重要,咱們要求孩子怎麼做,作為父母的我們必須自己先做到。我們要求孩子不玩手機遊戲,首先我們先做到不玩遊戲,我和他爸爸手機裏都沒有遊戲軟件,也從來不玩遊戲,而且我們家電視只要思雲在家,那是絕對不開的,不過以後可能要改一下規定了,要讓他每天堅持看看新聞聯播,瞭解一下時事政治。

另外,在假期裏,我要求孩子不睡懶覺,每天早晨6點起牀,所以我每天會在5:30起牀給他做好早餐,6:20陪他去信號山公園裏吹一個小時笛子,7:30陪他去海大里跑步,其實我不愛運動,真的是沒有一點運動細胞,但是我兒子比較胖,我就很擔心他體育不好,所以只能利用暑假來鍛鍊,希望體育成績提高一點點。即使遇上雨天不能外出,我們仍然6:00起牀讀書,讀英語,所以即使現在馬上開學了,我們也不會有不適應,擔心起不來的感覺。

在這裏需要特備提一下,家長的表率作用一定是父母雙方的,不是媽媽一個人或者爸爸一個人做表率,另一個做反面教材,否則孩子很會鑽空子,往往會向消極的方面靠攏,到時候我們想教育他們的時候經常會被他們一句話就堵回來“爸爸還不是怎麼怎麼樣,媽媽還不是怎麼怎麼樣”。

家庭教育是一個複雜的事情,也是不斷學習和改善的過程。以上是我教育孩子的一點心得和做法,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性格和特點,相信每個家庭也都有教育孩子的成功經驗和方法,咱們孩子從“五湖四海”考到這裏,來到同一個班級,真的是很有緣分,所以希望我們家長能夠經常在一起相互交流學習和借鑑教育心得,也是為了孩子們能共同進步,謝謝大家!

親子教育心得體會範文 篇2

家長與孩子之間的任何相處,都是在進行親子教育,親子教育其實就藴含於家長同孩子日常相處、溝通交流的點滴之中;明智的家長,親子教育無需刻意為之,而是潛移默化、自然達成。藉此機會,談三點體會,與壽茂家人們分享、交流。

一、的學區房就是你家裏的書房。

顧名思義,學區房就是附近有學校的住房,因在義務教育階段可以擇校,價格相對較高。但就孩子的學習而言,住房等因素皆屬外因,最終起決定性作用的還是內因、即孩子自身。解決孩子學習的內因問題,主要在於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這,則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家庭的學習氛圍。興趣是的老師,如果做父母的愛讀書、愛學習,書房藏書汗牛充棟,孩子通常也容易愛上讀書、愛上學習,從而成為書香之家,孩子的學習成績往往不成問題。如果當家長的回到家裏不是刷手機就是看電視、打牌,卻又趕着孩子學習、做作業,效果可想而知。

二、做好親子教育的關鍵是共情。

共情是一個心理學術語,同理心的意思。好的親子教育的前提是有好的親子關係,好的親子關係的前提是家長能與孩子時時共情,即能夠與孩子換位思考、常常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充分尊重孩子的主體地位;如此,就容易贏得孩子的愛、信任與尊敬。世上本無叛逆的孩子,孩子之所以叛逆,是因為缺少愛。家長總是認為足夠愛孩子,但這愛含了很多條件,共情不足,從而難以得到孩子的認可,於是表現為叛逆、“不聽話”。與此同時,家長卻認為自己很辛苦、付出很多,而孩子“不領情”、不以“好好表現”回報,親子矛盾就產生了。其實,只要家長能夠真正做到無條件地愛孩子,共情自然存焉,親子關係就不可能不好,親子教育就沒有問題,孩子的學習等方面也不會有大的問題。

三、適當的遊戲與玩耍也是一種學習。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學齡前時期、即0-6、7歲期間,主要任務就是玩耍、做遊戲,德國不允許對這個年齡階段的兒童安排課程、佈置作業。人的大腦分為左、右兩個半球,分別負責理性思維和感性思維,或者分別掌管學習事務與遊藝事務;大腦的兩個半球只有均衡、共同使用及開發,人的大腦功能才能整體提升。所以,對孩子來説,遊戲與玩耍也是一種很有必要的學習,孩子該玩的年齡一定要讓他(她)玩,特別是與同齡的孩子一起玩。該玩的時候玩,該學的時候學,才是孩子應有的成長規律。當然,孩子到了中國小階段沉迷於手機遊戲則弊大於利,另當別論。

孩子的性情與學習習慣是檢驗親子教育質量的試金石。對每個家庭來講,親子教育都是一個重大事業、重大工程,應不斷學習、總結,才能不斷提升。

親子教育心得體會範文 篇3

冠冕堂皇的教育大道理我相信咱們家長們都瞭解的很清楚,也為孩子國中階段做足了功課。

今天我就簡單跟大家交流三個方面,這也是我們家庭一直以來從小到大對孩子的教育準則。當然,教育方式方法比較侷限性,不一定適用於全部,也希望家長們結合自己的事蹟情況借鑑與調整。

一、掌握孩子每一個年齡發展階段的需求

步入了國中生活以後,我們的孩子無論從心理上還是生理上都會有明顯的變化,這也是我們所説的青春期,這一階段很關鍵,這一階段的主要發展任務是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亂;以及良好的人格特徵的形成(誠實品質)。青春期是少年身心變化最為迅速而明顯的時期,孩子與成人交流的話語逐漸減少,對周圍環境、事件的感知能力急速敏感加強,那也就是説孩子在這個年齡階段是屬於自身通過感受外界來獲取信息,從而做出判斷的,孩子在這個逆反期,需要父母幫助,安撫的時候,可能不一定通過語言,特別是同一件事同一句話在他們耳邊迴響無數次,有時她們的一個眼神一個舉動,如果我們做父母的能理解了,去及時的親他抱她一下或提供適時的幫助,他們可能會很感動,這點特別考驗我們家長的洞察力與應變能力,當然最重要的耐心(忍耐)是必不可少的,雖然他們也不會通過語言去表達這種感動,心靈深處的那種默許是要靠心靈去感應的。

二、家庭教育觀念統一化

1、情感投射的一致性

情感投射的一致性是指家庭中的每位成員對其子女、晚輩都應具有同樣程度的愛,懷有相似的感情,持趨於一致的教育態度。也是情商體現的一種方式,這種愛、感情、態度通過成人對子女的言行表現出來。如果對孩子情感投射的幅度、強度不一致,會導致孩子對有的家庭成員親近,對有的家庭成員疏遠、迴避,甚至產生敵對心理。

2、教育思想的一致性

一致性教育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家長及成員之間在教育觀念、教育態度、教育方式方法上保持一致的做法。然而,在現實的家庭教育中,常常出現的情況是家庭不同成員之間,常常因教育觀念、教育態度、管教孩子的方式方法上存在差別而形成不一致。家長的要求不一致,常常會伴隨着家長之間的分歧和爭吵,這種爭吵和分歧會給孩子造成教育的真空,並且孩子對家長就會產生不同的看法、不同的態度。

思想不一致的危害:

(1)造成孩子雙面性格

(2)使父母的威信降低,破壞家庭教育的成果

(3)消弱孩子自我控制能力的發展

(4)使孩子不明是非,影響心理健康

3、教育過程的一致性

家長由於各人經歷不同,文化水平互有差異,性格更不可能完全一樣,因而在對待孩子的教育問題上,產生不同的看法,有不同的要求是很自然的。一旦出現分歧,不要爭吵,更不能當着孩子的面吵,把分歧暴露在孩子面前。可以心平氣和地弄清情況.找出原因,想出辦法。如果沒有原則分歧,就完全可以求大同存小異,克服分歧,協調解決。在對孩子的教育方面,家庭成員之間互相理解、互相商量,取得共識是很重要的。

我們家長有時候會有這樣一個感受,就是現在的孩子越來越聰明越來越難教育,其實換一種方式來表達,就會變成作為現在我們這些家長們越來越不會教育孩子了,那這究竟是誰的錯呢?其實我們都沒有錯,作為成功的教育,從來就沒有標準的答案,因為我們每個家庭的孩子都是不一樣的,大到環境,小到遺傳基因。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需要學習的有很多,同樣,我們需要學習的也有很多,特別是隨着社會發展而變化的教育理念與方法。所以我們家長只要彼此統一教育步伐、與學校的教育一致,孩子的進步一定是突飛猛進。

三、所有的教育為了同一個目標——人格的完善

有句話我很喜歡:人格決定了知識的使用方向。健全人格的養成其實相當複雜,它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過後天環境影響和教育薰陶逐漸形成的,它不僅需要豐富的知識,還需要健康的體魄、良好的教養、廣泛的興趣、高尚的情操和真正的智慧。因此健全的人格應該是自由思想、獨立精神、誠實作風、仁愛品德、忠誠敬業的綜合體現。為了這一最終目標,我們與孩子可能需要堅持不懈地努力,讓這三年的國中生活變得豐富多彩,在他的人生中積攢下美好的回憶。

親子教育心得體會範文 篇4

身為一個11歲男孩的媽媽,面對即將出生的二胎寶寶,大孩身上發生的改變困惑着我,讓我心裏有種茫然和懊悔。沒有懷孕之前,他很粘我,什麼都願意給我説,班裏發生的任何事情他都願意和我分享。甚至他崇拜的優秀學生是女孩,都願意告訴我諸多細節。也許因為聽到了一些無聊的大人戲謔和瘋語;也許是我自身的改變,不能有耐心陪伴支持他,導致他現在越來越疏遠我。

我以前問他,是不是因為別人説:“有了二胎寶寶,媽媽就不愛你了,你心裏不好受?”;還是“因為媽媽自顧不暇,對你沒有以前的注重和細心,你覺得媽媽已經把愛分享給了寶寶?”;“亦或者家裏多了寶寶的很多東西,你覺得有人已經無形當中剝奪了你應得到的那部分物質,今後會更多瓜分你應得的部分?”。每當我問到很多的問題,他總是一句話:“沒有啊,不是!”要麼低頭玩手機,要麼投入自己的思想,再也不願意理會我。

也許,孩子處在了叛逆期,面對很多成長的疑惑,他在持續改變着自己;也許,面對家庭結構的突然改變,家裏將要再多一個新成員,他從內心感到惶恐和不願接受。他不可想象面對未來會是什麼樣子,成長的煩惱和家庭帶來的困惑,都讓他暗自擔心和迷茫。所以每天他走進家門,臉上掛着的不是以前期待見到我時的笑容,滿臉洋溢的激情,以及囉囉嗦嗦給我説一大堆的事情。如今他臉上的表情和一個大人一樣,鎮定而陌生。好多次我詢問他學校發生了什麼事情,有人欺負,還是遇到什麼不開心的事情了。他總是不耐煩地打馬虎眼,隨後就離開了我。

我閲讀了清北親子營公眾平台上,很多老師和專家寫的關於“育子心得”的文章,逐漸發現自己很多的問題。

首先,在沒有懷二胎之前,我上班掙錢,他要什麼我就給他買什麼,他想吃什麼就滿足他,讓他一直處在深度滿足的狀態中。不過我不工作之後,為了省出錢來為二胎寶寶置辦衣物用品等,常常面對他的過多要求都拒絕了。甚至也不給他零花錢了。手機電腦害怕輻射,有了密碼鎖。面對我對他逐漸的“苛刻吝嗇”,他或許覺得我不再“愛”他了。於是,他有時候變得很客氣,吃什麼東西,做什麼事情都要看我臉色,以前他是想怎麼就怎麼。我悔恨自己以前太嬌慣了他,以至於他突然得不到想要的待遇,就心裏吃虧,暗自較勁,開始有了想法。甚至恨我的“無情”和對於這個無辜的孩子的“怨恨”。如果我一直能培養他養成良好的習慣,他也不至於會產生現在的失望和落差。

其次,我包辦了孩子很多事情,包括包書皮這樣的事情,我都親自為他代勞。他的房間亂七八糟,總是我收拾,他的臭襪子都是我洗。現在,我教他參與做飯,學者煮稀飯,切菜,煮麪條,煎雞蛋等。我告訴他,男孩子學習做飯,不是為了給將來的家做飯,而是在自己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不至於餓着肚子。只要有了養活自己的本事,走到哪都不會依靠別人才有可能填飽肚子。他開始自己洗襪子,洗校服,甚至還幫我拖地了。即使還沒有養成習慣,但相比以前我事事包辦,他認為一切都是我應該做的,起碼意識上已經有了改變和突破。如果我還包辦,他到長大都不會幹家務,到時還會怨恨我縱容他的不堪世事和懶惰。

還有,我的毛病,總是看重孩子的成績,和他寫字的態度和工整。只要他考試不好,或者字寫得歪七扭八,我就會罵他。從來沒有在他學習上,發現他上進的方面加以表揚。

回家,寧願在院子玩很長的時間,也不願意回家來聽到父母嘮叨,趕緊寫作業,放佛他的世界只有學習。是呀,他在成長,我們欠他的是很多的陪伴和聆聽,很多的支持和對待他內心需要的尊重。

最後我想説:“孩子,其實,生不生二胎,一點也不會影響我對你愛的.增減,更不會缺失你應該得到的那部分。你是我們的孩子,我們一直都愛。我多想成為你的朋友,知道你內心的苦楚和難過,知道你不敢坦言的背後隱藏的那些誤會和糾結。孩子,我多想你放開心靈,真誠的接受我對你的愛,我不光想做好一個合格的媽媽,幫你一起成長,我還想在你的改變中持續改變自我,做一個你喜歡的好朋友。我們無話不談,你也持續成熟,懂得大人的良苦用心。你只要記住,不管大人是多麼的讓你不理解,他們最終目的是為了你好,希望你有一個好的未來!所以,你也要學會接受一切的改變,逐漸懂事和開闊起來,我們一起攜手見證你的成長好嗎?”

親子教育心得體會範文 篇5

父母對待孩子無外乎三種情況:一是事事管、時時管,做了很多事,效果卻不好;二是什麼都不管,什麼都不做,放任自流,不聞不問,結果更不好;三是也管但不全管,做得不多,但都切中要害,孩子成長一帆風順。傑出的父母從來都選擇“有所為有所不為”,更明確地説,只做三件事。

第一件事:培養良好的親子關係

好的關係勝過很多教育。父母什麼時候與孩子關係好,對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麼時候與孩子關係不好,對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敗。而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其關鍵在於“定位”:

1、不當“法官”,學做“律師”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問題,便迫不及待地當起了“法官”,這是很危險的。

孩子的內心世界豐富多彩,父母要積極地影響與教育孩子,不瞭解其內心世界便無從談起。而瞭解孩子的第一要訣是呵護其自尊,維護其權利,成為其信賴和尊敬的朋友。

即父母對待孩子,要像“律師”對待自己的當事人一樣,瞭解其內心需求,並始終以維護其合法權利為惟一宗旨。

2、不當“裁判”,學做“拉拉隊”

在人生競技場,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父母既無法替代孩子,也不該自作主張去當“裁判”,而應該給予孩子一種保持良好競技狀態的力量,即“拉拉隊”的力量。這樣更能協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而這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務。

父母做孩子的“拉拉隊”,既要善於發現和讚美孩子,還要引導孩子準確面對失敗,在挫折前做孩子的戰友。

3、不當“馴獸師”,學做“鏡子”

孩子只有理解自己才能戰勝自己,但他們通常只能依據他人的反饋來理解自己,這時父母的“反饋”作用即鏡子的作用就很重要了。

不做“馴獸師”,學做“鏡子”,才能協助孩子提升自我意識,才能讓孩子不害怕父母的,轉而和父母溝通。

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等一等”是很有用的。比如我們被蚊子叮一下,不管它,很快就會沒事,若總去撓,卻要很長時間才能好。原因就是人體有一定的自我治癒功能,被蚊子叮一下自己很快就會好,施加外力只會適得其反。

教育也是這個道理。停下來,等一等,給孩子傾訴的機會,和孩子有效地溝通,不用教育就能解決問題。

第二件事: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

習慣決定孩子的命運,再也沒有什麼比習慣養成更重要了。父母如果不注重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無疑是在葬送孩子美好的未來。

1、一切從習慣培養開始

養成教育是管一輩子的教育。智育是良好的思維習慣,德育是細小的行為習慣,素質教育更加體現在人的細小的行為上。

大量事實證明,習慣是一種頑強的力量,能夠主宰人的一生。孩子的一切都從習慣培養開始。

2、習慣養成絕非一日之功

習慣是個大問題,是大智慧。良好習慣的.養成絕非一日之功,其主要原則是:低起點,嚴要求,小步子,快節奏,多活動,求變化,快反饋,勤矯正。

習慣養成關鍵在頭三天,決定在一個月。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權利,讓孩子在習慣養成中發揮主人作用。

3、通過習慣培養鑄造品格

教育猶如海上行船,必須按準確的航線行駛,否則,船越大越有觸礁沉沒的危險。

人的品質,決定了人的發展方向。家庭教育的一個核心任務就是培養孩子成為一個真正的人。但人格的培養問題通常很難落實到具體操作上來。

不過,研究者發現,習慣與人格相輔相成,習慣影響人格,人格更會影響習慣。正派、誠實、責任心、愛心、合作精神、講究效率等品格都能夠通過習慣培養來鑄造第三件事:引導孩子學會學習

第三件事:吸引孩子熱愛學習、引導孩子學會學習是父母的一項重要職責,也是父母的真正魅力所在。

1、孩子厭學是有原因的

放任不管,任其瀟灑;亂管瞎管,種瓜得豆;嘮叨數落,肆意打罵;代替包辦,製造“機器”……父母若採取如此種種不明智的做法,只會使孩子越來越不愛學習。

孩子不愛學習僅僅表面現象,背後一定有原因:是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沒有找到孩子最擅長的方面?是沒有科學用腦?是父母防礙了孩子的“玩中學”的天性?是孩子沒有意識到學習是他自己的事情……找到背後的原因,才可能協助孩子走出厭學的陰影。

2、孩子的求知慾和學習潛能是能夠激發的

孩子缺乏求知慾,通常不是父母的影響或者嚴格要求不夠,而是阻塞了孩子的興趣。

興趣(好奇心)、夢想、成就感、質疑、感恩、發奮、發憤等都是疏通和啟發孩子求知慾的通道。而對於孩子來説,所謂競爭優勢就是潛能得到有效的開發而已。心情、開竅、暗示、遐想、激勵、計劃是激發孩子學習潛能的六大原則。

潛能開發雖沒有絕對的“時間表”,但也有步驟,比如建立目標、控制情緒、磨礪意志、專注於一點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3、孩子考第一是有方法的

“愛學”是“會學”的前提,而“會學”是“愛學”的保證,“會學”才能“學好”。

孩子要想考第一,必須要掌握一些具有決定性作用的好方法,如:按計劃完成、認真寫字、慢慢看課本、整理錯題、隨手筆記、無私協助同學、高效率考試、自由自在地作文等。

現在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步入了一個新的誤區,即盲信盲從甚至痴迷於所謂成功教子的家教經驗,但這些經驗聽着容易,做起來難。因為它們沒有“可遷移性”,如果僅僅一味的克隆、模仿,不但不能落實到自己孩子的身上,反而容易“邯鄲學步”,適得其反。

最有用的真東西是需要靜下心來思考、提煉的。教育孩子並沒有父母想像的那樣複雜,抓好了親子關係、習慣培養、學習這三件大事,父母成為傑出的父母,孩子成為傑出的孩子,就都不是遙遠的夢幻了。

親子教育心得體會範文 篇6

一、先傾聽再出主意

孩子會經歷很多“危急時刻”,並非我們想象中的那麼無憂無慮。不僅要幫孩子走過這段時刻,而且幫助她消化理解害怕、生氣、失望、尷尬、傷心這些情緒,對於父母來説是很關鍵的。先是應該多傾聽孩子,確定她的感受,然後再充當軍師,這樣孩子會學會在困境中和他人溝通,更有自主性。

二、每天都會跟孩子説一次“我愛你”,每天都會給孩子一個擁抱

我跟好好爸爸約定好,每天都要跟好好説一次“我愛你”,無論是什麼時候都行,有時候是她剛睡醒,有時候是晚上要睡覺的時候,有時候是去接她放學的路上。這時候,孩子也會笑眯眯的跟我或者她爸爸説“我也愛你”。我們總認為愛是應該用行動來表示的,但是,為了讓孩子知道怎樣去表達,我們還是應該要常常虛實結合一下。

三、善用表揚和鼓勵

由於好好吃飯有包飯的習慣,而且吃一口飯要非常久的時間,以至於吃頓飯要一兩個小時的時間,我每次餵飯都催她要吃快點,不能慢吞吞的,再後來我就只有誇獎她了,她吃進一口我就表揚一下。可是到現在已經誇成了習慣,她也不以為然,無所謂了。所以,家長一定不要濫用表揚,如果把孩子每天正常該做的事(像自己收拾玩具、走路之類)都拿來表揚,久而久之,孩子很可能就會把它當做謀取利益的交換條件,或是要挾家長的資本。

好好的膽子不夠大,很多時候很多事都不敢嘗試。在家的時候什麼事都依賴我們給她做,這樣什麼事都指望我們怎麼行呢?我跟我老公就在很多時候試着鼓勵她,她平時在家也喜歡畫圖畫剪紙,可她拿着筆又不知怎麼畫,於是就老叫“媽媽你給我畫”,我就把筆拿在她手上,鼓勵她説“你一定會畫得比媽媽好”就聽了這句話,她會很快的畫好。現在她已經會拿着筆沒事就畫,畫圓呀,三角形,還會一一把畫的圖案剪出來。

四、避免批評和指責

過多的批評和指責對孩子的心理成長是沒有好處的。特別是當已經有人對某件事向她提出批評的時候,再在旁邊橫加指責,我認為是非常錯誤的,那樣會很傷孩子的自尊,從而產生逆反心理。這種時候,就應該心平氣和地、耐心地教育她,先通過講故事的方式讓她自己對故事中的行為進行評判,然後將故事中的行為與他的行為進行對比,讓她知道自己的過錯,最後表揚一番她的長處,告訴她這件事雖然做錯了,但是沒關係,只要能改正你還是和以前一樣棒,是個大家都喜歡的好孩子。那樣不僅使她找回自信,還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以後一定會改正的。

五、讓孩子幫忙做事

平時在家我總是讓好好做一些在餐前擺好餐具、餐後收拾餐具等力所能力的雜事,有時在我洗東西時,就會讓她幫我端只小凳子。這些事可能在我們家長眼裏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事,可就是這種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才能陪養出具有良好習慣的人,只要我們多留心這種小事,就會讓孩子收益一生。

以上只是我個人一點初淺的育兒心得,相信各位家長朋友一定有比我更好的育兒方法。當然,教育孩子更需要整個家庭齊心合力,一致教育,同時還要配合幼兒園老師,做到家園共育,才能使我們的孩子在各方面得到更好的發展。

親子教育心得體會範文 篇7

有句話是這麼説的:每個孩子就像一本書,要讀懂這本書就需要我們去不斷地掌握要領。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怎樣成為一個好家長,什麼樣的教育方式能夠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接下來我想談一下這幾年和孩子一起成長過程中所體會的一點點心得。

有人説,中國的家長60%基本上是為孩子而活,而且活得很難,家長難,孩子難,老師難。

現在的小朋友大多是獨生子女,也許一些家長認為,什麼都為孩子做好準備就是好家長的表現,但過度的溺愛只會使孩子形成嬌生慣養的性格。家長對孩子的愛本是無可厚非,但也應該學會放手讓孩子更多自由成長的空間和鍛鍊的機會,家長要學會“抓大放小”。很多事情孩子其實已經有能力自己完成的,家長應該讓孩子獨立完成,只在孩子需要幫忙時才對其加以指導。

學會放手,給孩子更多的思考空間和選擇權。我不喜歡給孩子條條框框地規定該怎麼去做一件事,孩子也有自己的思想,而且很多是我們家長不一定想得到的。和予予去逛超市的時候,她會提醒我:“媽媽,家裏的餐巾紙只有一包了,我們該買一些回去了。”“家裏的餅乾也沒有了,我們買幾包吧,餓的時候可以吃。”這都是她平時自己所留意到的生活細節,讓孩子在生活點滴中學會觀察,學會思考,讓孩子自己多一點選擇權,滿足她,幫到你,這是孩子很樂意做的事情。

滿足她,而不是一味的慣養,原則還是靠我們家長來把握。比如孩子都喜歡吃糖,我的孩子也不例外。但是很早我就跟孩子達成協議,吃糖可以,但一天不可以超過兩顆,所以至今,再好吃的糖只要兩顆吃了,她就會很自覺地停下。其實孩子是很有原則性的,越禁止孩子不能做的事,越是孩子感興趣的。我有個同學的孩子,平時家教甚嚴,家裏從來不許他吃糖,有次來我家玩,看到糖,眼神裏充滿着渴望,我讓孩子想吃就自己拿,他竟然把糖塞滿了身上所有的口袋,趁他父母不在,一個勁地吃,我同學一來,孩子就馬上吐掉了嘴巴里的糖。看到這裏,我覺得我的同學該好好反省了,孩子在他平時的嚴格管教下,已經變得壓抑、膽小和被動,這對孩子以後的成長是多麼不利啊!

只有喜愛,才談得上接受,讓孩子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不要總是打着愛孩子的旗幟,一味地阻撓和擔心,為了自己的害怕和自私而影響孩子的發展,孩子的健康成長怎麼能夠離開在背後支持和鼓勵自己的父母呢。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孩子的點滴成長無不浸透我們父母的心血和汗水,不要懷疑和擔心,相信我們的孩子一定是秀的也是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

學會放手,給孩子自由和相對屬於孩子的空間。我一直告誡自己:要像朋友一樣地對待孩子。平時和孩子一起打掃衞生,一起整理房間,一起看書,一起遊玩……做一些決定時,多傾聽一下孩子的意見。例如今天想去哪裏玩啊?今天想吃什麼啊?或者今天我們出了好多汗,我們去洗澡好嗎?用這種口吻跟孩子説話是孩子比較容易接受的,家長式的威嚴很難跟孩子建立親密感。

作為家長應該多拿出點時間陪孩子玩,與孩子有更多的言語交流。像尊重成年人一樣尊重孩子,通過我們的關愛、聆聽、讚賞、支持以及真誠對待,幫助孩子喜歡自我、欣賞自我、建立積極的自我形象。予予經常會把幼兒園裏看到的,學到的東西和我們分享,比如教我們幼兒園裏學來的小遊戲,或者告訴我今天哪個小朋友沒來上課,她都留意在心。記得有一次,予予讓我和她爸坐好,她拿着一本小本子和一支筆,有模有樣地告訴我們她要開始點名了,報到男的名字爸爸喊“到”,報到女的名字媽媽喊“到”,遊戲就這麼開始了,我們驚奇地發現她竟然一口氣把班級裏小朋友從1號點到了30號,我們問她:“小朋友的名字和學號你都知道啊?”她很自信地説:“是啊。”我和她爸當時就豎起了大拇指,誇她“寶貝,我真棒!”此時,得到肯定和表揚的她是多麼自豪和開心啊!

每當孩子對我説:“媽媽,你是我的朋友。”我是多麼欣慰啊!給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讓孩子得以積極健康的發展,發揮自己的創造力,讓他們自己學會體驗,去探索未知的世界,總結自己的得與失,體會收穫成功帶來的快樂。

學會放手,讓孩子以積極平和的心態去面對這個世界,哪怕是困難和懼怕的事情。就説打針這件事,一輩子要遇到很多次,如何面對打針,也不是件完全可以忽略的小事。何況由此而來的一些心理,還可遷移到其它事情上。

大人千萬不要以自己的感受去衡量孩子,以為只要把孩子摁住了或哄騙着打了就沒事了。孩子其實很懂事的,我們只要把正確的理由講給孩子聽,孩子是會聽懂的。記得予予還小的時候,去打針,看到其他小朋友在那裏死命地哭,她也很抗拒,後來我告訴她:“生病了多難受啊,打個針就可以殺掉肚子裏的小細菌,我們就好了。”予予滿眼憂慮地問:“那打針很疼的啊?。”我微笑着平淡地説:“哦,是有點疼,就像蚊子咬一樣。”予予聽了,憂慮有所緩減,於是我又給她打氣:“媽媽覺得予予是個勇敢的孩子,你説對嗎?呆會勇敢一點,自己伸出小手,能忍住就不要哭,要是忍不住,想哭也沒事。”給了她鼓舞,又給了她退路,雖然打的時候她還是很緊張,小手想伸出去又有點不敢伸,但是在我的鼓勵和醫生的表揚下,順利地打完了針。予予通過這次“試驗”,覺得打針的痛,確實是能忍住的,所以從那次後,每次打針她都會很配合地自己伸出小手,能夠勇敢地面對了。

看來,告訴孩子“打針有些痛”,教會孩子在困難面前從容鎮定些,既能減輕痛苦,又能保護自己。千萬不能騙孩子,如果告訴她打針不疼,就算這次騙過了,下次她是不會上當了,而且會更抗拒。

作為父母該放手就放手,能夠把握好屬於自己的分寸,能夠在自己能力範圍內做好屬於自己的角色,在生活細節中引導好孩子,能夠陪孩子一起成長,也是我們很幸福的事。

我們要堅信,作為父母能教給孩子最重要的做人技巧,就是做個好人。

善良的人,才是和世界磨擦最小的人,才容易成為幸福的人;在心態上不苛刻的孩子,長大後他的處事態度會更自如,人際關係會更和諧,會獲得更多的幫助和機會。

欣賞孩子不是隻讚賞他的優點,更是如何看待他的缺點。讓孩子從國小會自立自強,學會感恩,能夠在自己父母身上攝取更多的愛,當我們作為父母能夠把愛傳遞給孩子,相信我們的孩子也一定會繼承並且會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親子教育心得體會範文 篇8

身為一個11歲男孩的媽媽,面對即將出生的二胎寶寶,大孩身上發生的改變困惑着我,讓我心裏有種茫然和懊悔。沒有懷孕之前,他很粘我,什麼都願意給我説,班裏發生的任何事情他都願意和我分享。甚至他崇拜的優秀學生是女孩,都願意告訴我諸多細節。也許因為聽到了一些無聊的大人戲謔和瘋語;也許是我自身的改變,不能有耐心陪伴支持他,導致他現在越來越疏遠我。

我曾經問他,是不是因為別人説:“有了二胎寶寶,媽媽就不愛你了,你心裏不好受?”;還是“因為媽媽自顧不暇,對你沒有以前的關注和細心,你覺得媽媽已經把愛分享給了寶寶?”;“亦或者家裏多了寶寶的很多東西,你覺得有人已經無形當中剝奪了你應得到的那部分物質,今後會更多瓜分你應得的部分?”。每當我問到很多的問題,他總是一句話:“沒有啊,不是!”要麼低頭玩手機,要麼投入自己的思想,再也不願意理會我。

也許,孩子處在了叛逆期,面對很多成長的疑惑,他在不斷改變着自己;也許,面對家庭結構的突然改變,家裏將要再多一個新成員,他從內心感到惶恐和不願接受。他不可想象面對未來會是什麼樣子,成長的煩惱和家庭帶來的困惑,都讓他暗自擔心和迷茫。所以每天他走進家門,臉上掛着的不是以前期待見到我時的笑容,滿臉洋溢的激情,以及囉囉嗦嗦給我説一大堆的事情。如今他臉上的表情和一個大人一樣,鎮定而陌生。好多次我詢問他學校發生了什麼事情,有人欺負,還是遇到什麼不開心的事情了。他總是不耐煩地打馬虎眼,隨後就離開了我。

我閲讀了清北親子營公眾平台上,很多老師和專家寫的關於“育子心得”的文章,逐漸發現自己很多的問題。

首先,在沒有懷二胎之前,我上班掙錢,他要什麼我就給他買什麼,他想吃什麼就滿足他,讓他一直處在深度滿足的狀態中。可是我不工作之後,為了省出錢來為二胎寶寶置辦衣物用品等,常常面對他的過多要求都拒絕了。甚至也不給他零花錢了。手機電腦害怕輻射,有了密碼鎖。面對我對他逐漸的“苛刻吝嗇”,他或許覺得我不再“愛”他了。於是,他有時候變得很客氣,吃什麼東西,做什麼事情都要看我臉色,以前他是想怎麼就怎麼。我悔恨自己曾經太嬌慣了他,以至於他突然得不到想要的待遇,就心裏吃虧,暗自較勁,開始有了想法。甚至恨我的“無情”和對於這個無辜的孩子的“怨恨”。如果我一直能培養他養成良好的習慣,他也不至於會產生現在的失望和落差。

其次,我包辦了孩子很多事情,包括包書皮這樣的事情,我都親自為他代勞。他的房間亂七八糟,總是我收拾,他的臭襪子都是我洗。現在,我教他參與做飯,學者煮稀飯,切菜,煮麪條,煎雞蛋等。我告訴他,男孩子學習做飯,不是為了給將來的家做飯,而是在自己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不至於餓着肚子。只要有了養活自己的本事,走到哪都不會依靠別人才有可能填飽肚子。他開始自己洗襪子,洗校服,甚至還幫我拖地了。儘管還沒有養成習慣,但相比以前我事事包辦,他認為一切都是我應該做的,起碼意識上已經有了改變和突破。如果我還包辦,他到長大都不會幹家務,到時還會怨恨我縱容他的不堪世事和懶惰。

還有,我的毛病,總是看重孩子的成績,和他寫字的態度和工整。只要他考試不好,或者字寫得歪七扭八,我就會罵他。從來沒有在他學習上,發現他上進的方面加以表揚。我知道成績不能代表一個孩子的全部,但我時常在嘴邊説:“學生就應該有好成績,不然拿什麼證明自己真的學到了東西”。我給他報過國畫班,可是後來發現他根本不喜歡主動畫畫,對他那是一件很討厭的事情。我也給他報的輔導班,可老師有時告我説他連作業也完不成。我覺得自己像很多盲目的家長,給孩子學習生活增加一些牢籠,讓他鑽進入。可那些並不是他所要和喜歡的。我記得他説自己喜歡打籃球和乒乓球,可是我們夫妻卻沒有一個人有時間陪他出去運動。我們忙自己的,有空閒抱着手機也不願意騰出時間來對孩子做出一些犧牲。在他的心裏,大人總是強加很多他不願意接觸的東西。而他喜歡的,大人根本不屑一顧。就像他放學回家,寧願在院子玩很長的時間,也不願意回家來聽到父母嘮叨,趕緊寫作業,放佛他的世界只有學習。是呀,他在成長,我們欠他的是很多的陪伴和聆聽,很多的支持和對待他內心需要的尊重。

最後我想説:“孩子,其實,生不生二胎,一點也不會影響我對你愛的增減,更不會缺失你應該得到的那部分。你是我們的孩子,我們一直都愛。我多想成為你的朋友,知道你內心的苦楚和難過,知道你不敢坦言的背後隱藏的那些誤會和糾結。孩子,我多想你放開心靈,真誠的接受我對你的愛,我不光想做好一個合格的媽媽,幫你一起成長,我還想在你的改變中不斷改變自我,做一個你喜歡的好朋友。我們無話不談,你也不斷成熟,懂得大人的良苦用心。你只要記住,不管大人是多麼的讓你不理解,他們最終目的是為了你好,希望你有一個好的未來!因此,你也要學會接受一切的改變,逐漸懂事和開闊起來,我們一起攜手見證你的成長好嗎?”

親子教育心得體會範文 篇9

大家好!我是--小朋友的爸爸,很榮幸能在這裏借這個機會來跟各位講講我對女兒的一些教育心得,家庭教育心得。我從最初受到父母的啟蒙教育,到現在教育自己的女兒,人生的經歷告誡我,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一樣對孩子十分重要,甚至決定着他們的發展方向,影響到終生。現就家庭教育問題談談我的一點體會。

成人是目標。學會做人,是孩子的立身之本,孩子終身受益。教育孩子要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決不能讓孩子成為知識豐富而性格古怪,對父母沒有感情,對他人、社會漠不關心的人。要把孩子看成一個獨立的人,充分尊重和理解孩子,無論犯有多大的錯誤,要和他講道理。我對孩子一直是堅持這個教育原則,讓他們在學校、社會和家庭教育下,從小在德智體美勞等各方面得到全面發展,最起碼應該成為有益於社會的合格公民而適應現代社會。

家長是鏡子。“天才”不能創造,但家長只要不失時機地去發現、培養,開發孩子天賦中的特長,以自己的勤奮努力去走自己所追求的人生道路,孩子就很有可能獲得成功。家長不僅是孩子的天然教師,也是監護人,同時是夥伴、朋友和榜樣。孩子的言行舉止無不體現着家長們的思想意識形態。“當父母不容易,當好父母更不容易”。事實確實如此。如何當好家長,我認為,首先,努力“學會關心”。家長應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地關愛社會、國家、他人、朋友、同事等等,使之尊老愛幼,相幫謙讓,寬容大度,待人和氣,心得體會其次,要加強自身修養。家長應堅持以德育人,奉公守法,依照社會主義道德原則、規範,自覺地將完善自己道德品質的實踐活動示範於孩子。再次,要創造和諧環境。教育環境的優劣是孩子成長的寒暑表,要建立和諧的家庭和社會,那麼家庭生活氣氛的默化薰陶不可忽視,家庭長輩品行道德的心靈潛在不可低估,孩子在適當表揚和鼓勵中生活,他將學會自尊和自信;在羞辱中生活,他將學會自卑;在平等中生活,他將學會公道;在爭吵、埋怨、偏愛和缺乏温暖中生活,他將學會詭辯、責怪、妒忌和冷漠……,這種現實是“無言之教”。不是危言聳聽。

孩子是老師。家長應善於學習孩子們的優點和長處。孩子們有很多“可愛的缺點”值得大人們學習。如蓬勃向上的朝氣,好問好學的學習態度;不保守,善於接受新生事物的特點;少世故,對人對事的真誠直率;對新科技和新型玩具等未知知識一學就通、一玩就會的本領等等,他們在這些方面的優點都是值得家長學習的。孩子的這種優勢,作為家長應充分的給予肯定、鼓勵和讚揚,不可忽視、指責、抑制,以至於扼殺。

尊師是關鍵。老師是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系統教育的主體,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更是孩子們幸福的締造者,心靈的撫慰者和醫治者。老師對我們的每一個孩子都注入了大量的真誠愛心,以強烈的責任感和事業心千方百計、苦口婆心地強化學校教育,使我們的孩子在品德、智力、身體都得到了較全面的發展,彌補了我們家庭教育的不足,這樣的老師倍受我、孩子和社會的尊敬,那麼這樣的“園丁”培養出來的花朵無疑會更加鮮豔。

今後,我決心積極配合學校教育好我的孩子,使之成為能適應現代社會的有用人才,以上心得體會,只是我一管之見。

親子教育心得體會範文 篇10

父母對待孩子無外乎三種情況:一是事事管、時時管,做了很多事,效果卻不好;二是什麼都不管,什麼都不做,放任自流,不聞不問,結果更不好;三是也管但不全管,做得不多,但都切中要害,孩子成長一帆風順。傑出的父母從來都選擇“有所為有所不為”,更明確地説,只做三件事。

第一件事:培養良好的親子關係

好的關係勝過許多教育。父母什麼時候與孩子關係好,對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麼時候與孩子關係不好,對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敗。而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其關鍵在於“定位”:

1、不當“法官”,學做“律師”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問題,便迫不及待地當起了“法官”,這是很危險的。

孩子的內心世界豐富多彩,父母要積極地影響與教育孩子,不瞭解其內心世界便無從談起。而瞭解孩子的第一要訣是呵護其自尊,維護其權利,成為其信賴和尊敬的朋友。

即父母對待孩子,要像“律師”對待自己的當事人一樣,瞭解其內心需求,並始終以維護其合法權利為惟一宗旨。

2、不當“裁判”,學做“拉拉隊”

在人生競技場,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父母既無法替代孩子,也不該自作主張去當“裁判”,而應該給予孩子一種保持良好競技狀態的力量,即“拉拉隊”的力量。這樣更能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而這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務。

父母做孩子的“拉拉隊”,既要善於發現和讚美孩子,還要引導孩子正確面對失敗,在挫折前做孩子的戰友。

3、不當“馴獸師”,學做“鏡子”

孩子只有認識自己才能戰勝自己,但他們通常只能依據他人的反饋來認識自己,這時父母的“反饋”作用即鏡子的作用就很重要了。

不做“馴獸師”,學做“鏡子”,才能幫助孩子提高自我意識,才能讓孩子不害怕父母的“權威”,轉而和父母溝通。

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等一等”是很有用的。比如我們被蚊子叮一下,不管它,很快就會沒事,若總去撓,卻要很長時間才能好。原因就是人體有一定的自我治癒功能,被蚊子叮一下自己很快就會好,施加外力只會適得其反。

教育也是這個道理。停下來,等一等,給孩子傾訴的機會,和孩子有效地溝通,不用教育就能解決問題。

第二件事: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

習慣決定孩子的命運,再也沒有什麼比習慣養成更重要了。父母如果不注重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無疑是在葬送孩子美好的未來。

1、一切從習慣培養開始

養成教育是管一輩子的教育。智育是良好的思維習慣,德育是細小的行為習慣,素質教育更加體現在人的細小的行為上。

大量事實證明,習慣是一種頑強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孩子的一切都從習慣培養開始。

2、習慣養成絕非一日之功

習慣是個大問題,是大智慧。良好習慣的養成絕非一日之功,其主要原則是:低起點,嚴要求,小步子,快節奏,多活動,求變化,快反饋,勤矯正。

習慣養成關鍵在頭三天,決定在一個月。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權利,讓孩子在習慣養成中發揮主人作用。

3、通過習慣培養鑄造品格

教育猶如海上行船,必須按正確的航線行駛,否則,船越大越有觸礁沉沒的危險。

人的品質,決定了人的發展方向。家庭教育的一個核心任務就是培養孩子成為一個真正的人。但人格的培養問題通常很難落實到具體操作上來。

不過,研究者發現,習慣與人格相輔相成,習慣影響人格,人格更會影響習慣。正派、誠實、責任心、愛心、合作精神、講究效率等品格都可以通過習慣培養來鑄造第三件事:引導孩子學會學習

第三件事:吸引孩子熱愛學習、引導孩子學會學習是父母的一項重要職責,也是父母的真正魅力所在。

1、孩子厭學是有原因的

放任不管,任其瀟灑;亂管瞎管,種瓜得豆;嘮叨數落,肆意打罵;代替包辦,製造“機器”……父母若採取如此種種不明智的做法,只會使孩子越來越不愛學習。

孩子不愛學習只是表面現象,背後一定有原因:是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沒有找到孩子最擅長的方面?是沒有科學用腦?是父母阻礙了孩子的“玩中學”的天性?是孩子沒有意識到學習是他自己的事情……找到背後的原因,才可能幫助孩子走出厭學的陰影。

2、孩子的求知慾和學習潛能是可以激發的

孩子缺乏求知慾,通常不是父母的影響或者嚴格要求不夠,而是阻塞了孩子的興趣。

興趣(好奇心)、夢想、成就感、質疑、感恩、發奮、發憤等都是疏通和啟發孩子求知慾的通道。而對於孩子來説,所謂競爭優勢就是潛能得到有效的開發而已。心情、開竅、暗示、遐想、激勵、計劃是激發孩子學習潛能的六大原則。

潛能開發雖沒有絕對的“時間表”,但也有步驟,比如建立目標、控制情緒、磨礪意志、專注於一點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3、孩子考第一是有方法的

“愛學”是“會學”的前提,而“會學”是“愛學”的保證,“會學”才能“學好”。

孩子要想考第一,必須要掌握一些具有決定性作用的好方法,如:按計劃完成、認真寫字、慢慢看課本、整理錯題、隨手筆記、無私幫助同學、高效率考試、自由自在地作文等。

現在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步入了一個新的誤區,即盲信盲從甚至痴迷於所謂成功教子的家教經驗,但這些經驗聽着容易,做起來難。因為它們沒有“可遷移性”,如果只是一味的克隆、模仿,不但不能落實到自己孩子的身上,反而容易“邯鄲學步”,適得其反。

最有用的真東西是需要靜下心來思考、提煉的。教育孩子並沒有父母想像的那樣複雜,抓好了親子關係、習慣培養、學習這三件大事,父母成為傑出的父母,孩子成為傑出的孩子,就都不是遙遠的夢幻了。

親子教育心得體會範文 篇11

週四受邀參加了--縣--國小杜主任主講的《家庭教育》專題講座,杜老師圍繞“用心呵護,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這個主題,深入簡出的闡述了孩子學習、日常行為習慣和安全教育等方面的內容。聽完了杜老師的講座,作為家長的我感觸頗多,在孩子到學校的這段時間裏,孩子學到了很多知識,也比以前懂事了很多,這些都要感謝老師們的關愛和教誨,也離不開學校給家長的培訓。自己也通過和老師的配合,悟出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

1、家長的一言一行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想法和行為,以後我們對待孩子要言行一致,一切從有利於孩子的心靈健康出發。

2、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按各科的教學目標引導孩子,使孩子樂於學習,勤于思考,善於觀察,養成良好的衞生習慣以及安全意識。教會孩子認真遵守交通規則,提高自我防範意識。快快樂樂的生活、學習,做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為以後成功的人生打下堅實的基礎。

3、合理安排孩子的課餘時間,在完成家庭學業的前提下,給予其他興趣愛好培養,讓他做個全面發展的孩子。

4、要時刻保持與學校的溝通,尤其是班主任的溝通,對於一個一年級的學生來説,他還不具備自學能力,憑藉着的是個人的興趣愛好接受教育。

孩子大部分時間在學校裏,只有時刻保持與學校的溝通,才能更全面的瞭解孩子,通過學校和家長的努力,讓孩子快樂的接受教育。

5、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良好的學習環境有利於培養孩子獨立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有利於培養孩子的閲讀興趣,增進父母與孩子心靈的溝通。

一個人命運的好壞,取決於一個人的性格,而完善性格的培養取決於好習慣的養成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品德修養。但是這些東西從小就要引起我們的重視。尤其是在孩子成長的黃金時期,多方面的因素都會影響到孩子,主要有家庭、學校、社會等。所以,我們大家要羣策羣力,努力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親子教育心得體會範文 篇12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有着至關重要的意義,下面是一位家長就此談到的幾點體會。

我從最初受到父母的啟蒙教育,到現在教育自己的女兒,人生的經歷告誡我,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一樣對孩子十分重要,甚至決定着他們的發展方向,影響到終生。現就家庭教育問題,談談我的一點體會。

成人是目標。學會做人,是孩子的立身之本,孩子終身受益。教育孩子要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決不能讓孩子成為知識豐富而性格古怪,對父母沒有感情,對他人、社會漠不關心的人。要把孩子看成一個獨立的人,充分尊重和理解孩子,無論犯有多大的錯誤,要和他講道理。我對孩子一直是堅持這個教育原則,讓他們在學校、社會和家庭教育下,從小在德智體美勞等各方面得到全面發展,最起碼應該成為有益於社會的合格公民而適應現代社會。心得體會範文節選!!!

家長是鏡子。“天才”不能創造,但家長只要不失時機地去發現、培養,開發孩子天賦中的特長,以自己的勤奮努力去走自己所追求的人生道路,孩子就很有可能獲得成功。家長不僅是孩子的天然教師,也是監護人,同時是夥伴、朋友和榜樣。孩子的言行舉止無不體現着家長們的思想意識形態。“當父母不容易,當好父母更不容易”。事實確實如此。如何當好家長,我認為,首先,努力“學會關心”。家長應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地關愛社會、國家、他人、朋友、同事等等,使之尊老愛幼,相幫謙讓,寬容大度,待人和氣。

其次,要加強自身修養。家長應堅持以德育人,奉公守法,依照社會主義道德原則、規範,自覺地將完善自己道德品質的實踐活動示範於孩子。再次,要創造和諧環境。教育環境的優劣是孩子成長的寒暑表,要建立和諧的家庭和社會,那麼家庭生活氣氛的默化薰陶不可忽視,家庭長輩品行道德的心靈潛在不可低估,孩子在適當表揚和鼓勵中生活,他將學會自尊和自信;在羞辱中生活,他將學會自卑;在平等中生活,他將學會公道;在爭吵、埋怨、偏愛和缺乏温暖中生活,他將學會詭辯、責怪、妒忌和冷漠……

這種現實是“無言之教”。不是危言聳聽。

孩子是老師。家長應善於學習孩子們的優點和長處。孩子們有很多“可愛的缺點”值得大人們學習。如蓬勃向上的朝氣,好問好學的學習態度;不保守,善於接受新生事物的特點;少世故,對人對事的真誠直率;對新科技和新型玩具等未知知識一學就通、一玩就會的本領等等,他們在這些方面的優點都是值得家長學習的。孩子的這種優勢,作為家長應充分的給予肯定、鼓勵和讚揚,不可忽視、指責、抑制,以至於扼殺。

尊師是關鍵。老師是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系統教育的主體,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更是孩子們幸福的締造者,心靈的撫慰者和醫治者。對於我來講體會很深,我的孩子處在單親家庭中,尊師敬親的感情較薄弱,學業基礎不夠穩定,但是他的老師注入了大量的真誠愛心,以強烈的責任感和事業心千方百計、苦口婆心地強化學校教育,使我的孩子在品德、智力、身體都得到了較全面的發展,彌補了我們家庭教育的不足,這樣的老師倍受我、孩子和社會的尊敬,那麼這樣的“園丁”培養出來的花朵無疑會更加鮮豔。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aoyu/rw6jo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