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教師心得體會 >

教學心得分享3篇

教學心得分享3篇

教學實踐作為典型的人文社會工程須依據工程思維進行籌劃。下面是本站為大家帶來的教學心得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教學心得分享3篇
教學心得分享範文1:國小語文教學心得體會

語文是一門學科,也是一門藝術。作為語 文老師,要想在教學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應知道課堂教學要注意的關鍵是什麼,現將我在教學中的幾點體會總結如下:

一、設計好教學導語。導語是新課的引子,是教學一篇新課文的開場白,一段精彩的導語是一節課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因此,導語設計是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那如何才能設計好課堂教學的導語呢?

1、根據不同課文類型設計不同的形式,設計時並要圍繞教學內容,學習目標來構思,突出教學重點,避免華而不實,偏離課堂教學的主題,讓學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簡明、概括。導語應力求做到以少勝多,言簡意賅,用一段簡明的導語,抓住課文內涵的要點實質和學習材料的核心內容,有利於概括教學的主要內容,使學生輕鬆掌握有關知識。

3、要生動、有感染力。充滿色彩的生動的導語,能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能感染學生,調動學生去領略課文的風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鳴。

二、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氣氛直接影響着教學效果。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其知識,人格和威信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教育震憾作用,是影響學生情感、制約課堂教育氣氛的關鍵要素。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要“嚴”不能放任自流。當然,“嚴”也不能嚴得過度,以免給學生帶來心理上的壓力。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要有“激情”,教師每上一堂課前應以滿腔熱情的積極狀態,將知識技能傳遞給學生,使學生的心隨着教師的情感而奔騰澎湃。只要我們從內心深處去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和愛護學生,積極主動地創造條件,讓學生從中潛移默化地受到薰陶和感染,良好的課堂氣氛自會形成,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所思:要上一堂語文課難,要上好一堂語文課更難。經歷備課轉折一關的時候,所要做好的工序多而繁,就像上面文章所説,要設計好精而簡的導語,設計好嚴而鬆的課堂環境,還需要語文教師具備充沛地激情,要牢牢抓住學生的“心”,才能將課堂教學落於實處。語文課雖然難,但是也有收穫成果的樂趣。難並快樂着。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國小生要“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具有獨立的閲讀能力”。標準中又説:國小生的“課外閲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要完成這一任務,光靠課內是不行的,必須藉助課外閲讀來完成。

三、尋求課內外閲讀的結合點

要有效地提高課外閲讀的質量,必須把課內閲讀和課外閲讀當作一個整體來考慮。為此,教師需要經常結合閲讀教學,瞭解學生閲讀動向。

一次,新的語文書發下後,學生新奇,從頭到尾把它讀了一遍。有一個學生問我:“老師,為什麼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的衣袋裏塞滿了蟲子?”我翻開蘇教版語文書第九冊,看到了《塞滿昆蟲的衣袋》一文,眼前一亮。原來課外閲讀興趣的根源就在這裏。於是,我讓學生尋找科學家研究科學的故事來閲讀,跟學生一起,在網上觀看科學家研究科學錄像和影片。這樣,科學家熱愛科學的精神,在學生的課外閲讀中領悟了。

四、形成課外閲讀的氛圍

課外閲讀要講究最佳機會。這一最佳機會,因學生、教師、環境的不同而不同。一句話,教師要根據教學意境來確定課外閲讀的最佳機會。這個意境的一般表象是:學生閲讀興趣應處於高潮、亢奮的時機。每天早晨,我一到學校,就去了解學生的閲讀興趣。一天,我偶爾聽到兩位學生在爭論誰學的古詩多。一個説:“我會背于謙寫的《石灰吟》!”另一個説:“我會背王冕寫的《墨梅》!”一個又説:“我會背王維寫的《鹿柴》!”另一個又説:“我會背李白寫的《早發白帝城》!我豁然開朗:原來,讀書興趣的源泉就在這裏——聽和看。於是,我趕忙從學校的閲覽室裏,借來了十多本《古詩集》,發給學生輪流去讀。在幾個禮拜中,全班45位學生,都把十來本《古詩集》看完了。正在此時,我在班級裏舉行了一次詩歌朗誦會。結果,同學們爭着朗誦,多的能朗誦三十幾首古詩,還有聲有色。趁此機會,我向全班學生宣佈了一個好消息:從現在開始,同學們可以每週一次,去閲覽室借書看。一時間,班上讀書之氣蔚然成風。

五、教給課外閲讀的方法

課外閲讀也要掌握方法。掌握了方法,就會解決“會學”的問題。通過二十幾年的語文教學,我摸索出了幾種指導學生課外閲讀的方法:1、編寫提綱法。主要給文章勾出提要,列出提綱。2、卡片摘錄法。即在閲讀時,把文章的要點或重點句、段摘錄在卡片上。3、符號代替法。即根據自己的讀書習慣,設計多種符號,在文中圈、點、勾、畫。4、批語註釋法。即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寫上批註的文字。5、索引法。即用編索引的方法來讀書,記下文章篇名、作者、報刊的名稱期數、頁碼,需要時翻索引。6、剪貼法。即把好的文章、片斷剪下來,貼在剪貼本上。這幾種方法均以學生“動手、動脈、動口”的實際閲讀訓練為主。

總之,開展語文課外閲讀,其意義、作用是非同尋常的。課外閲讀“天地廣闊”這必將是提高語文素質的又一新篇章。

教學心得分享範文2:化學教學心得體會

新的化學課程改革以科學探究為的突破口,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新意識,促使學生主動學習,使獲得化學知識和技能的過程同時也成為理解化學、進行科學探究、聯繫社會生活實際和形成科學價值觀的過程新的化學課程改革以科學探究為的突破口,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新意識,促使學生主動學習,使獲得化學知識和技能的過程同時也成為理解化學、進行科學探究、聯繫社會生活實際和形成科學價值觀的過程,基於這種理念,教師轉變角色,轉變教學方式和評價方式,也要使學生轉變相應的學習方式。

1、主角變配角以往的教學中,學生的思維、行為完全都控制在教師手中,久而久之,學生的思維 都被老師禁錮了。實施新課改後,課堂教學的形勢變了,由老師問學生答變為學生問老師答,由學生為教師服務,改為教師為學生服務,教師在學生遇到困難時所起的作用是點撥、指導、促進作用,可以是知識的、方法的,或者僅僅是鼓勵的語言,讓學生感到自己已有進步和收穫;明確差距在哪;需要在哪些方面予以加強。在教學中當做完了實驗後,我讓學生提出一些問題,他們提了很多,有些甚至是我沒有想到的,這些問題有些可以讓其他學生回答,有些只需稍一點撥就可解決,這樣一來不僅可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新意識,促使學生主動學習,而且對知識的掌握也是在理解的基礎上的,所以,也是深刻的,並且我也從中學到了不少的知識。當然,有時候我也會被難倒,比如,學生會問一些很難正確回答的問題如:航天飛機外殼是什麼材料做的它有什麼優點,飛行時候要注意什麼,納米西裝怎麼發明的,還有怎麼鑑別好壞塑料袋,為什麼有些布料不着火,它的化學成分是什麼等等從高科技到生活小問題很多很多。我只能與他們一起上網、查資料,一起研究、學習。所以,現在的我不再是知識的權威,只能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甚至是他們的同學乃至學生,同學們設計實驗,提出方案、實施計劃,我只起一個參考作用。隨着現代社會信息量的急劇膨脹、信息傳播技術和處理技術的飛躍發展,教師要用現代新知識豐富自己、新理念更新自己,拓寬自己的知識視野,思想要開化。

2、由師變為友傳統的教學中老師和學生的界線非常明確,老師是知識的傳授者,學生則是接收者,教學過程成了教條形勢,老師是傳授知識發號司令的先生,這樣嚴重壓抑和束縛了學生的創新能力的發展,不利於他們的成材。新課程標準強調:教師應該是“導師”、“教練”。新課改的實施,要求教師應有充分的民主意識,把學生看成獨立的“人”,發展的人,應與學生進行心靈溝通,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知識上是“引導者”。比如,我們在學習有機物時,以往的做法是老師先講解他們的性質異同在哪兒,然後再通過實驗驗證講解的正確性。這樣的結果是限制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可能在實驗中可能出現的其他一些現象就忽略了,學生在以後遇到新物質就不知從何下手研究,所以新課改下我們是要學生分析他們結構上的異同點然後推測可能的性質差異然後根據推測學生自行設計實驗、在實驗中探究問題?老師在學生設計、實驗的過程中遇到困難或出現偏差時,及時出現,點撥、指導、協調,幫助學生制定適當的目標,並確認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這樣不僅使其掌握了這一節的知識,更重要的是他們可以掌握一種學習策略、研究方法、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另外當學生出現錯誤,或回答問題的學生出現了笑話,這時不應訓斥學生,或打斷學生回答問題,而是耐心聽學生説完,並給予鼓勵,然後給予糾正.補充。在分組討論中,要和學生一起討論,深入羣眾,才可瞭解羣眾,真正成為他們中的一員。 要在益友的基礎上成為他們的良師。

3、作開放和諧的課堂氛圍的創造者

以往的教學是一味地往學生頭腦裏灌輸知識。這樣的課堂常常是死氣沉沉,沒有活力、沒有激情,更談不上學生自主學習和思維創新。新課改要求教師幫助學生建立一個寬容的、持久性的、容易接納的課堂氣氛,努力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形成持久性的學習興趣。

教學心得分享範文3:一年級語文教學心得

曾經有過這樣一句話“沒有做過班主的老師不算完全的老師”,但我卻想再加一句,“沒有教過一年級的老師不能真正體會老師的意義。”

從快樂無憂的幼兒園小朋友到真正意義上的一年級國小生,也許他們還未意識到自己的求學之路已經開始。坐到教室裏眼睛不停的張望,打量着老師,撫摸着嶄新的書包,我強烈的感受到孩子天生就是來學習的。在這片淨土,擺在孩子面前的這幅巨畫,我該怎樣引導他們來填充才會變得五彩斑斕呢?我猛然一驚——國小老師的工作不要那麼複雜,唯一可做要做的是如何讓孩子快樂學習。在不斷的反思與實踐中,我悟出了一些頭緒。

一、 讓趣味進駐課堂

課改後,已經擺脱了傳統教學模式的“我講你聽;我説你記;我問你答”,在新課標下孩子已經成了學習的主體。在教學中如何讓課堂生動、活潑、趣味,已經成了我們當前教育模式下必不可少的環節。而一年級孩子語文學習的第一張通行證就是漢語拼音。由於孩子的年齡特徵,為了使孩子加深印象就必須反覆練習,從而就會變得枯燥無味。因此在課堂中我將遊戲和童話故事或人物貫穿其中。如在拼音複習的時候我就採用大家熟悉的《西遊記》人物孫悟空,孫悟空保護完師傅西天取經後,來到我們教室,給小朋友們送禮物,孫悟空可是有火眼金睛誰表現好孫悟空就會送給他禮物,這樣大家都認真了。在讀的時候,讓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讀,如我想讀給豬八戒聽、唐僧聽、如來佛主聽等等。這樣使原本枯燥毫無關聯的拼音字母組成一個整體,使整個課堂成為一個故事,師生共同表演這個故事,從而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二、 保持一顆良好的心態。

和一年級的孩子呆在一起,我重新認識了什麼是天真、活潑。他們那沒有修飾,沒有掩飾過的情感不由自主的言溢於表。對於國小老師來説,更應該尊重和善待孩子的天真。如我在教象形字“禾”時,孩子問“為什麼禾苗的穗是往下垂的,我們這個字卻不那樣寫呢?為什麼會發明象形字呢?”這樣一問下面的孩子都鬨動了。對於孩子的這些問題我首先給予肯定,表揚了他善於思考,並給他們講了中國漢字的博大精深,鼓勵他們以後自己去發現探索。如果這個時候老師因為趕進度生氣或者直接不答的話,或許以後孩子的探索精神就從此夭折了。在孩子的世界裏,一切都是那麼簡單、質樸。因此在課堂中保持一顆良好的心態,對學生循循善誘,對學生對老師都有益處,作為教師應給孩子一個美好的形象!

標籤: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aoshi/xp7yv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