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教師心得體會 >

《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讀書心得體會(通用12篇)

《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讀書心得體會(通用12篇)

《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讀書心得體會 篇1

我時常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優秀教師與普通教師的區別到底在哪裏?是什麼造就了優秀的教師?是機遇?是激情?是信心?還是毅力……讀了由著名特級教師宋運來主編的《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一書後,我感慨很多,沒想到要成為一個優秀的教師,是這樣的困難,還有這麼多的要求。這本書列舉了教師的100個好習慣,自己邊讀邊反省,再與自身比較,發現自己竟然還有這麼多的習慣沒有養成,還有很多習慣自己沒意識到要培養與重視。

《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讀書心得體會(通用12篇)

優秀教師與普通教師的最大區別在於他們的習慣。習慣影響着教師的一生,好的習慣能有效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併成為優秀教師成功的基石。

其實,教師的習慣就是教師個人的教育生活方式,是教師在教育場景中形成的一種相對固定、相對一致的教育行為方式。一個教師如何面對學生、如何處理教材、如何展開教學的各個環節、如何處理和同事的關係以及如何保持一種生活狀態,都存在一個相對穩定的行為方式。當這種行為方式延伸到各種新的教育情景中、延續到各種教育環節中之後,就變成了一種習慣。當這種行為方式成為一所學校眾多教師共有的習慣之時,他就變成了教師一種自在狀態的教育生活方式,進而成為一種教師文化。

在教育習慣篇中,要求做一名陽光的教師,可有時候我的內心是灰暗的,比較悲觀,例如我會想:為什麼我會來到這個地方,為什麼我會教國小數學,前途在哪?等等。書中説教師要記住學生的名字,等於給別人一個巧妙而有效的讚美。

説來慚愧,在我任教的五個班當中,連一半學生的名字都沒記住,有時候小孩子熱情跟我打招呼,可我卻叫不出他們的名字,上課的時候,叫同學回答問題,都是説這個同學,那個同學請你説説……當學生犯“錯誤”時,有的教師往往習慣於把學生叫到辦公室談話或直接找學生家長;當學生的試卷上出錯時,有的教師習慣於要求學生將錯題訂正並再做幾遍;在課堂教學中,有的教師習慣於面無表情,不苟言笑,習慣於講講講、練練練,習慣於僅僅關注結果而不注重過程,習慣於僅僅佈置作業;在處理與同事關係上,有的教師習慣於單打獨鬥,習慣於競爭,習慣於對同事橫挑鼻子豎挑眼;在處理與學生的關係上,有的教師習慣於批評、懲罰;面對教育的困境,有的教師習慣於抱怨、傷感、憂愁,習慣於放棄心中的目標、追求、理想,習慣於遠離與逃避——毫無疑問,這些是教師的不良習慣。

有的教師習慣於欣賞和讚美學生,習慣於尊重何關壞學生,習慣於幫助與鼓勵學生;有的教師習慣於和同事相互理解與支持,和同事交流與合作,習慣於與同事研究與探索;有的教師習慣於品味生活,從中發現、尋找生活的樂趣;有的教師習慣於反思、審視自己,儘可能的完善自己;有的教師習慣於拓展教材,習慣於引導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基礎上儘可能開展探究、體驗、交往、實踐等學習活動;有的教師習慣於多讀書、勤思考、善積累、重反思——這些無疑是教師的好習慣。

教育是心靈對心靈的交流,靈魂對靈魂的塑造,境界對境界的提升。真正的教育存在於人與人心理距離最短的時刻,存在於無言的感動中。《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是一部研究教師習慣的經典著作,也是一部對教師影響最深遠、最直接的經典著作。如果我們老師能夠蹲下身子,放下架子,走進學生中間,用民主的意識、民主的態度,去培養民主的性格,那麼我們的教育就能塑造出個性厚重、人格強健的有用之才。

《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讀書心得體會 篇2

《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是研究教師習慣的一部經典著作,也是一部對教師影響最深遠、最直接的一部著作。它是我國第一部從教師的教育習慣、教學習慣、學習習慣、生活習慣、行為習慣五個方面全方位、系統地研究教師習慣之著作。讀完本書,我想就於宋運來所寫的這五個方面來審視自己現行的工作、學習與生活,來勉勵自我將我所鍾愛的教師這一職業發展為自己的事業,去努力實現我踏進師範學院那天心中早已萌發的自我教育生涯的理想。

一.教學習慣:成為有魅力的教師

教了十年書了,自己也已經成為了一名母親,確實現在講台上的我於十年前講台上的我多了對教學的深層理解、少了對教學的惶惑,感覺多了教學的成熟、也少了剛上講台時對基本是同齡人的學生的吸引。我會自問,對於學生我是一名有魅力的教師嗎?《中國教育報》上曾經登載過一篇文章,把魅力教學作為教學的最高境界:它是通過教師的人格魅力、藝術魅力、科學魅力去影響和感染學生,使課堂充滿着活力、內聚力和爆發力。回想起去年參加無錫市高中英語教師評優課的競賽活動以及對外籍教師的公開課,就是對自身魅力教學的一種鍛鍊。作為一名語言教師,我想,良好的親和力,悦耳的語音,優雅的教態,漂亮的圓體字,出色的課堂組織能力,以及語言環境的營造渲染能力,就是我們語言教師的魅力所在。

二.學習習慣:做一個完善的人

讀書從教前真的是沒有繼續教育的深厚意識。經過幾年的教書經歷,感覺確實語言也是與時俱進的,新生詞彙、俚語、語言傳播媒體的發達、原聲影片、美劇的隨處可及,時時刻刻讓我覺得自己的英語能力趕不上語言的發展。就像書中所説“讓自己現代起來”、“成為博客一族”、“精彩人生需要筆耕”、“參加到課題研究中去”、“教師、不妨跨學科聽課”,讓我重新理解何為繼續教育。繼續教育不僅包括我們上學讀教育碩士、教育單位的公修課、日常的聽課等等,它是一個人生理念,向一切可學習的環境學習,充實自己的思維成長與完善,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的服務於社會、教好書育好人。

《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讀書心得體會 篇3

炎熱夏季,唯有該書沁人心脾!對於一個嶄新的我來説,無疑是一粒定心丸和一針強化劑。

暑假前一次逛書店之時,淘到該書,正好在如此酷熱的暑假之中可以尋找到一絲涼意。《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是著名的特級教師宋運來先生所著,由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教育經典著作。全書主要就教師工作中的一些常見問題和現象作了描述和分析,從教育者的角度來看問題,分別從教育習慣篇、教學習慣篇、學習習慣篇、生活習慣篇、行為習慣篇等五個方面100個案例進行詮釋。

教育本身是一種智慧,而教師作為教育者,更需要擁有教育智慧,教師的教育智慧從哪裏來?從學習中來,從良好的習慣中來。教學時一門藝術,教學也是充分展示教師魅力的舞台,追求有魅力的教學是所有教師共同的願景,教師需要通過良好的習慣不斷增加其教學的魅力,才能激發學生去讚歎、仰慕、並主動聆聽其教誨。有魅力的、完善的教育者需要有一定的專業水平,需要不斷學習。好的學習習慣是一種品質,教師只有保持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成為有魅力的教師。教師的生活應是充滿情趣的、擁有幸福感的生活。因此,教師應有一套合理的生活習慣,這樣既可以具有旺盛的精力,又能促進身心的健康。當教師,就要當一個有品位的教師。有品位的教師,猶如一杯淳美的米酒,讓人回味、沁人心脾。教師的品位從哪裏來?從良好的行為習慣中來。教師應具有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斷提升自我,從而成為有品位的人。

當我翻開該書的目錄時,首先看到“做一名智慧的教育者”大標題。智慧,從何而來?教育習慣篇從21個習慣進行例舉,“切記,一個學生一個世界”、“做一名陽光的教師”、“教師,請記住學生的名字”、“要善於換為思考”、“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等等。通過翻閲該書,從中體會到許多頗為中的,而又行之有效地經驗和方法。“一個學生不僅僅是一個鮮活的生命,而且是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教師要像慈母一樣關愛每一位孩子。”“任何時候,一個人都不應該做自己情緒的奴隸,不應該使一切行動都受制於自己的情緒,而應該反過來控制情緒。”等等。

特別是學習習慣篇中,作者提到“要做一個完善的人”。的確,學習是當前任何職業和任何人都必須牢牢記住,而且必須時刻實行的關鍵字。似乎早已進入知識和信息爆炸的時代,當前社會日新月異,任何學習都不再一勞永逸,樹立活到老學到老已經不得不成為現實。況且,做為一名教師,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提升自己是工作的需要。只有在不斷豐富自我、完善自我的過程中成長自己,才能成長孩子,成長教育。“認識自己”,這是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説的名言。作為教師,要習慣“研究”自己。“做一個充滿情趣的人”,教師的生活應充滿情趣。讀書,是教師的一種生活。要天天看書,終生以書籍為友,這是一天也不斷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實着思想的河流。要善待他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善待他人,即使善待自己。只有當一個人懂得善待他人的時候,他所處的人際關係才會和睦友好、充滿温情。要做人類精神的守望者。“做一個有品位的人”,從行為習慣談教師。“學會傾聽自己”、“善於發現自己”、“語言要有親和力”、“學會尊重”、“學會規劃自己”等等。做人要有氣質,做事要有風格。而作為一名教師,也要有自己的特色。高層次的豐滿的閃耀着燦爛人性的特色,稱之為“教師的品味”。一個教師有了這獨具的、高雅的品味,就會使其教育教學洋溢着風采,充滿着生機。有品位的教師,善良寬容,有愛心,有責任感,有同情心,有正義感,有尊嚴感。

記得希臘著名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曾説過:“我們每一個人都是自己一再重複的行為所鑄造的。因而優秀不是一種行為,而是一種習慣。”從某種意義上説,世界上不存在優秀的行為,習慣優秀才是真正的優秀。要臻於事業之佳境,一個人需要優秀的行為習慣。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説過:“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作為一名剛入系統的自己,教師的專業習慣在我身上似乎還難以找尋到蹤跡。通過對該書的拜讀,仔細品味,方然覺察到自己的太大不足與無知,有一種恍然大悟的靈動。原來,教育還存在於自己的生活當中,習慣還影響着如此非同凡響的教育人生。

《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讀書心得體會 篇4

《給老師的建議》是蘇霍姆林斯基寫的一本教育專著,我受益匪淺,書中每一條建議都充滿教育智慧。雖然這本書的背景是在前蘇聯,但對於我們現在的教育,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導性意義。從中我明白了許多鮮明的教育觀點,在此我簡要談談幾點讀書感悟。

一、要用更多的愛感化學生

要想做一個好老師,不但是知識上的給予,更是要付出更多的熱情,來感化每一個學生,挖掘他們的巨大潛能。天下沒有笨的學生,學生的心靈都是美好的、善良的。我要毫不猶豫地愛我的學生,不管這個學生是誰,不管這個學生成績如何,不管這個學生長相如何、性格如何,我都要公平地,全心全意地愛他們。為什麼呢?當我自己是一個學生的時候,我深知這種愛的力量對一個學生來説是多麼的重要。我總是不願意自己被老師忽視、遺忘,希望自己在班上、在老師面前表現一下自己,證明給大家看,我是多麼的優秀。其實這種需要是每個學生的正常的心理需要,作為老師,是不能忽視這一點的。

二、要毫不猶豫地愛我的工作

愛我的教學,如何去愛,這還是一個很值得我去思索探究學習的一個問題。當我是學生的時候,我常常會有討厭上課的經歷,這往往是因為我討厭這個老師。為什麼會討厭呢?——上課枯燥呆板,佈置大量作業、知識含量低、知識範圍窄、教學方法單一、學生學習積極性低等,往往是這一類老師的共同特徵。現代的老師,顯然不能這樣下去,作為受過現代教育的新一代老師,我要有現代的教學。

三、要在課堂上發揮才能

怎樣讓自己在課堂四十五分鐘內最有效的發揮——我的學生能有最大的收穫——不僅僅是知識的接受,還要有學習的熱情、有主動學習的渴望、有探究學習的能力以及有提升內心世界的願望。課堂的四十分鐘之前,就要想好以下這些問題——“這節課我要教給學生什麼?最重要的是什麼?最難教的是什麼?學生最易接受的是什麼?最難接受的是什麼?”“我應該如何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最大限度地激起學生求知的渴望?”等。

課堂的四十五分鐘之間,是我展示自己才識的時候。所以我首先要有一個良好的精神面貌。當一個良好的精神面貌展現在學生面前時,不僅給學生帶來信心,也可以給自己帶來信心。當我開始進入角色時,依據教學設計進行講學,那是必須的,但我不能死抱設計而不知靈活應變。我還要仔細的觀察我的學生,從他們的眼神、表情、聲音和動作,來判斷自己上課的情況和學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快速評價這是否與預期效果相吻合。並及時適當地調整我的教學設計。學生是否專心上課,精神狀態是否良好,直接影響到我的教學效果,所以,當學生低迷時,我應怎樣鼓勵他們;當課堂氣氛沉悶時,我又應怎樣調動氣氛,讓大家活躍起來;當學生情緒高漲時,我又應怎樣正確引導他們;當學生提出了奇怪的問題,我又難以解答時,我又應該怎樣做;當我的教學設計與學生實際不吻合時,我又該如何改進;當個別同學故意搗亂時,我又應該怎樣做呢;當學生犯錯時,我又能否輕鬆有效地教育好這一學生;我應該怎樣提升我的人格魅力呢?……總之,我的課堂應該有一種協調、融洽、輕鬆、互動的氣氛,在這種氛圍下,給我自己、我的學生最大的空間——教學的、學習的、思考的、創造的、自由的——以達到一種共同的進步。

四、要使學生集中注意力

蘇霍姆林斯基在談到教師怎樣使學生注意力集中時,很形象地把學生的注意力比作一根絲線。他在帶領孩子們上完一堂有趣的植物課後這樣寫道:“要讓所有的孩子都圍攏來看這些植物,我就得用注意力這根很細的絲線把孩子們都拴在我的身邊來,這就好比是一根無形的韁繩,只要一個兒童的注意力轉到一件有趣的事物上,那根絲線就斷了,於是我給他講的和所指給他要看的東西,他就再也不看,不聽了——思想開了小差。”從中我深刻地體會到教師要教書育人、提高教育質量,不僅要抓住這根“絲線”,更要牽好這根“絲線”,不讓這根線斷了。並通過這根絲線來教育學生,培養和尊重學生的人格,發展學生的個性。把這些孩子逐步培養成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讀書心得體會 篇5

最近看了《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我終於知道自己在困惑什麼?自己在難過什麼?其實這是因為一些優秀教師的一些做法,一些習慣在影響着我,與我的陋習產生了強大的衝撞,我一時找不到我努力的方向了,也不知道要怎麼做才是一位優秀的教師了。《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這是一部以研究教師習慣為主要內容的著作,從教師的教育習慣、教學習慣、學習習慣、生活習慣、行為習慣五個方面全方位、系統的研究教師習慣之著作。讀後感受別樣,從教師的習慣入手分析優秀教師的成長。真的習慣影響着教師的一生,好的習慣有效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併成為優秀教師成功的基石。原來,教師的習慣與其他習慣一樣,也有好壞之分、優劣之別。

習慣影響着教師的一生,好的習慣有效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書中所談的好習慣有100個,因而可以理解為:好習慣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掩卷沉思,那100個好習慣無不像電波一樣刺激着我的每一根神經,讓我明白不管是在教育教學還是在學習生活上,任何一個好習慣的形成都得靠努力、努力、再努力。名師們之所以優秀,並非天生如此,而是因為他們早就開始培養自己的好習慣,並且長期堅持。可以説,是好習慣引領他們走向了成功。

從教以來,我從沒有像現在這樣將自己解剖得如此徹底。以前,我也努力面帶微笑,可是沒有將這種表情作為一種習慣帶進課堂;在課堂上也有過創新,可是沒有做到持之以恆……此時我才明白:我之所以普通,主要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心理和隨心所欲、我行我素的不良習慣所致。其實,一種行為如果長期下去,就會成為習慣;而好的行為一旦堅持下來,就會成為一種好習慣。讀此書,我懂得了“堅持”的含義,也堅定了做事要堅持的信念。

好習慣是能夠給一個人帶來幸福和快樂的“第二次生命”,因而我們有必要常常問問自己: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嗎?我們既然選擇國小教師這一職業,就要積極地面對教師的生活。

《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讀書心得體會 篇6

俗話説“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知識就是力量”,其實在我的內心深處我一直認為趁着青春年少多看些書,多學些知識是永遠不會錯的。可是在走上工作崗位之後由於種種原因,前幾年我基本沒有怎麼看書,也正應了另一句俗話: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在這段心靈和知識匱乏期,我在教學上沒有做出任何成績,有困惑卻不知如何解,有疑問卻不知如何答,教學對於我來説就如同閉門造車,到最後發現造出來的車千瘡百孔,教學水平原地踏步。

之後,我結識了《國小數學教師》,也是我初次訂閲這本雜誌,當我第一眼看到她時,如同看到了一本武林祕籍,問了自己很多遍:為什麼不早早地訂閲呢?在經過認真研讀之後,對於數學教學,我有了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識就是力量”,她馬上給了我回報。一節校級教研課,我從《國小數學教師》“百分數的認知”這篇文章中得到了啟發,上出了我從教以來最成功的一堂課。雖然不算優秀,但是對我來説進步非常大,教學目標達成度高,教學進度掌控合理,學生比較投入,這都是我以前的課堂中沒有做到過的,那一次,我很滿足,是《國小數學教師》給了我這種滿足感。

一本書刊或雜誌能夠成為讀者的朋友,其實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在我的心目中,《國小數學教師》就是我的摯友,這幾年來一直訂閲她。為了走好以後事業的第一步,得到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學方法,而這些,我都通過《國小數學教師》獲得了,因此我一次次走近它。 有人説:“一本教育雜誌,也應當是一所學校,有先進的教育理念,有切實、具體的可以給讀者以啟迪的教育案例,有高水平的服務„„”而《國小數學教師》恰恰如此,它的文章精短實用,可讀性強,內容實在,在推動教學改革、傳遞教學信息方面都有獨到之處。 如今,作為一名國小數學教師,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學方面得到一些切實具體的幫助,《國小數學教師》將怎樣處理教材難點,怎樣設計創造性教學方案等都為我們想到了。 據瞭解,《國小數學教師》滋潤了無數數學教師的茁壯成長,也為許許多多的青年數學教師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橋樑,是培育教師成長的搖籃。她的風格十分樸素平實。務實、樸實、平實是其魅力的源泉。樸素、精緻、人文是其獨具的特點。她的教學點評中肯,教案設計新穎,教學隨筆精緻。她貼近教改前沿,是國小數學教改的衝鋒號。 在轟轟烈烈的教改之風中,《國小數學教師》宣揚對學生作為“人”的尊重;宣揚對學生生命的喚醒與賞識;宣揚人格平等基礎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們用心靈感受心靈,用生命點燃生命,用智慧開啟智慧。因此,每當我竭盡所能地傳授知識給學生卻看到學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時,我都能從《國小數學教師》中再次找尋到信心的起點;每當遇到教學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識時,《國小數學教師》為我解決了燃眉之急;每當我想在教學上有所突破、有所創新時,都是《國小數學教師》為我導航,讓我有所創想,尋到教學的“亮點”„„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我一直堅信多讀一些好書,一定會有許多意外收穫!

《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讀書心得體會 篇7

我是一名普通的教師,從教二十多年,整天忙於教學,長期重複着繁忙而瑣碎的事情。細審自己,當辛勤的付出不被理解時,當節儉和清貧遭受別人不屑時,當面對各種各樣的檢查和各級各類的比賽心有餘而力不足時……,不免會心中迷惑,心生抱怨,對教師這一職業的倦怠感越發強烈。近段時間讀了《教師最需要什麼》——中外教育家給教師最有價值的69條建,書中告訴我們,教師最需要的不是金錢、名利、學生好的成績,……而是一種快樂!是認識自我、發現自我、發展自我、創造自我、成就自我的快樂!

閲讀着這本書,從中外教育家給教師最有價值的建議中,與我的教學經歷相對照,覺得作為教師要快樂,要有崇高的人格魅力。孟子説:“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誠服也。”教師的人格魅力是樹立威信的決定性因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要熱愛教育事業。作為一名教師,要愛崗敬業,吃苦耐勞,以身作則,這些優良品質都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

要敢於自我批評,人非聖賢,孰能不過。教師也不是神,不可能每句話每件事都做得十分得體,如有不當,要敢於在學生面前做自我批評,敢於讓學生提意見,並虛心接受,不能與學生斤斤計較。

要建立亦師亦友的新型師生關係。這種新型的師生關係要求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起主導作用,藉助學生的主動參與以促進其充分發展。我們常常誤以為要樹立威信必須“嚴”字當頭,認為這是唯一制止學生搗亂的有效方法。這種行為不但不能在學生心目中樹立威信,反而會損傷學生的人格和心靈。有些教師則走另一個極端,他們主張在一團和氣中求得威信,討好學生,遷就學生,對學生的缺點和錯誤姑息縱容,懶得深層管理,這些教師雖然和學生相處融洽,但是在學生心目中的分量卻很輕,也並不能真正樹立起教師的威信。 “愛”要有度,“嚴”也要有度。一個好的教師,不僅僅是學生的良師益友,更是學生的知心朋友。因此,教師要真正從對學生的愛出發,關心學生,嚴格要求學生,把自己真正融入到學生中去。這樣在自己教育教學中才能創造出民主、和諧、愉悦的學習氛圍,才能喚起學生對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出現問題時一定要對學生一視同仁,要公平公正的對待每一個學生,不歧視後進生,不忽視中間生,也不溺愛優等生。只有這樣,學生才會真正信服老師。這樣,教師的威信也就自然而然的樹立起來了。

當然,威信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長期的努力,不懈的摸索。只有在平時教育實踐中多思考,多體會,多投入,多積累,多總結,最終能使得自己的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讀書心得體會 篇8

閒暇之餘,我有幸閲讀了《中國小音樂教育》這本雜誌,整本書既有理論深度,又是能指導教改實踐的教育刊物,對我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具有積極的指導作用。通過閲讀《中國小音樂教育》,使我對新課程背景下音樂教學論的理論觀點又有了新的認識,同時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也明白了許多,下面談談自己讀後所想到的點滴感悟。

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得到發展,是素質則其人教育的靈魂。興趣是學習的情感因素,參與是學習的行動因素”。興趣是參與的“嚮導”,參與是吹遍興趣之花的春風。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把握好興趣和參與這一對孿生的姐妹,其實質就是要確立好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一、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注重引導參與。

一節課的教學效果與孩子的心理狀態有着密切的聯繫。生動有趣,引人入勝的教學,既能激發孩子們的學習熱情和求知興趣,也能促進學生深入思考,使學生自始至終以積極、主動的態度和旺盛的精力參與活動。興趣能集中孩子的注意力,能推動學生不懈地學習。在音樂教學中,激發興趣的導入方法很多,故事法、遊戲法、情境法、討論法、投影法等等,但根據所教的內容做到新穎別緻,豐富多彩,運用得好會使學生產生獲取知識的興奮狀態,這樣孩子們對音樂課就會產生濃厚的興趣。

二、培養興趣,調動參與

從目前音樂教學現狀看,大多數老師都已注意課堂上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但個別還存在着“滿堂灌”的現象,這樣學生處與機械接受理解的地位,體會不到參與之樂,思維之趣,成功之悦。視唱教學一直是音樂教學的一個薄弱環節,在進行視唱練習時,以往的做法是:教學生認清唱名,視唱前就做一些輔助性的節奏練習等。如介紹歌譜的旋律特點,該注意的某些音樂符號,歌曲中重難點拎出來做預備視唱練習,反覆練習直到“學會”。這樣做的優點是學生對於歌譜的認識和音樂理論知識由陌生和困難逐步瞭解學會,弊端是學生由於預先知道了教學中的重點,課堂氣氛很不活躍,甚至沒有興趣,建議教師在教學中嘗試引導學生提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及時評價,積極參與

音樂教學中重視對學生學習的評價是激勵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的催化劑。對素質好的學生,因為它們的成功率比較高、自信心比較強,評價他們的學習可以嚴格一點,有利於促進他們更加勤奮,對於素質較差的學要捕捉他們的閃光點,如個別五音不全的學生,他歌唱得不好,但吹口琴、吹豎笛、敲打擊樂比較好,教師應及時的評價“很不錯,以後還要多練。”激發了後進生的自信心,促進了後進生的參與意識。在教師的幫助下,使學生們在不同的起跑線上自我完善。

總之,《中國小音樂教育》以豐富的課堂教學形式表達出來,很好地幫助了我們音樂教師整理教學思想,提升了教育理念,並積極探索與實踐的結合,特別注重把教學理論和研究成果運用於實際教學,指導教學工作,同時也注重將教學經驗總結上升到理論層面。讀了此雜誌,讓我感觸很深,留給我思考的也很多。

《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讀書心得體會 篇9

蘇霍姆林斯具有執著的教育信念和頑強的工作作風。自從1948年被任命為帕夫雷什中學校長後,他的教育才華就愈益明顯地展示出來。到50年代中期以後,他已成為一名成熟的教育家,活躍在原蘇聯教育界。他的工作富有鮮明的獨創性和革新精神,從不拘泥於傳統的陋習,緊緊把握時代的發展脈博。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經驗與理論著作是一個龐大的體系。在他一生長期的教育實踐中,既當校長、又當普通教師;既教課,又當班主任;既做具體工作,又搞科學研究。他是一位勤奮務實,筆耕不輟的傑出人物。這就使得他能從學校工作的不同側面、不同角度、全面地觀察、瞭解、分研究有關學校教育、教學和管理的各種現象和問題,避免理論與實踐中的片面性,及時總結經驗教訓,將其提升到理性的高度,逐步形成自己較為完整的教育思想體系。

蘇霍姆林斯基從多角度論述了教育目的,提出了“培養共產主義建設者”,“培養全面發展的人”,“聰明的人”,“幸福的人”,“合格的公民”等等。其中最集中的也最深刻的一個觀點是要把青少年培養成為“全面和諧發展的人,社會進步的積極參與者。”關於智育。他認為智育就其本質與任務來説,包括給學生以系統的科學知識、形成科學世界、發展智力等方面。他提出了學生的知識要建立在廣闊的“智力背景”上,創造了許多新鮮經驗,其中包括:給兒童上思維課;開展課外讀書;按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參加課外小組活動等。關於體育。他説:“對健康的關注,這是教育工作者首要的工作。”關於美育。他指出:“美是道德純潔、精神豐富和體魄建全的有力源泉”。關於勞動教育。他明確指:“勞動以外的教育和沒有勞動的教育是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

蘇霍姆林斯基偉大、光輝的一生給我的最大啟示是,教育工作者應深入教育教學第一線,做深入細緻研究工作際教育工作者除了搞好日常工作之外,也時刻不應忘記肩負的理研究的使命。

總之,蘇霍姆林斯基對教育的論述,既提出了明確的教育目的,又提出了具體的教育任務。在論述教育時,既強調了教育的“相對獨立職能”,又證明了在實施過程中必須相互聯繫,相互滲透、相輔相成。

《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讀書心得體會 篇10

現在,全世界的課堂中都在進行着一場課堂教學的變革,即建立以傾聽和對話為基礎的學習共同體,《教師的挑戰》作者佐滕學先生稱之為“寧靜的課堂革命”。這種寧靜的革命是對傳統教學的徹底顛覆,在學習方式上表現為從各自呆坐的學習走向活動性的學習,從習得、記憶、鞏固的學習轉向探究、反思、表達的學習;在教學方式上表現為從傳遞、講解、評價的教學轉向觸發、交流、分享的教學。他認為,這種革命不但是師生的共同願景,也是學校整體變革的基點,是保障每一個兒童學習權的挑戰。作為在課堂上直接面對學生的我們該如何做?

一.從備課做起

我們可以在“備”上下功夫,既備教材,更要備學生;既要備詳案,也要有簡案。在相對具體、詳盡的標準化教案中,在那一招一式的模仿中練就駕馭課堂的基本技能;在相對開放、簡明的教案中嘗試自己的探索,驗證自己的思考,追求個性化的教學,尋求無招勝有招的真諦。在充分了解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根據學情來確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步驟。課前要有應付課堂上可能會出現種種意外的心理準備,並具備不以一堂課的成敗論英雄的超脱心態,才能使每一堂課成為學生成長和發展的加油站。

二.在與學生的交流上下功夫

“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在教學上,再也沒有比讓學生説真話、表真情更重要的了。教學的功能不僅僅是讓學生記住、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在自主建構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創造的快樂,感受知識的無窮魅力。現在提倡“自主學習”,實質是讓學生有自主思考解決問題,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的權利,而不是“一言堂”。

佐滕學先生認為:以學習為中心的教學創造以兩個課題為中心來展開:一是“從勉強到學習的轉型”;另一個課題是教室中“傾聽關係”的形成。為了實現“活動的、協同的、反思”的學習,就要在教室中建立“相互傾聽”的關係。在“對話”教育中“傾聽”比“言説”重要得多。無論提出的意見多麼活躍,如果不以傾聽為中心,就不可能改變每個人的認識,就不能讓交流更加豐富。

在學生中培育相互傾聽的第一要件是教師自身悉心傾聽每一個學生的心聲。他指出,除了教師自身成為出色的傾聽者、培育相互傾聽關係之外,別無他法。教師對每一位學生的信任和傾聽形成了潤澤、融合而安全的言説環境,也在無意之中培養了學生之間的相互信賴和傾聽關係。

三.從關注“邊緣化的兒童”入手

每個班級都有一些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都較冷漠,缺少參與的熱情和機會,更談不上自動探究。佐滕學先生把這部分學生稱為“邊緣化的兒童”,無論哪個課堂上都不乏這種邊緣化的兒童。他們常常會因作業不會做、考試不及格而自卑,覺得自己什麼也不行,什麼也做不好,一次一次的“出醜”,結果只會導致他們的自尊心受挫,以至於學好學壞對他們來説都無所謂,內心根本沒有好好學習的願望,這種內在的力量一旦消失,任何巧妙的措施對他們都將無濟於事。佐滕學先生認為“從這種邊緣化的兒童與其他兒童之間的落差中可以洞察到合作學習的可能性”。

作為教師在教學中要對每一個學生的尊嚴有深切的體會和共鳴,對每一個學生的成長充滿期待,在課堂重視“不懂”的兒童,讓邊緣化的兒童得到同學們的支持,開展自主學習,所有學生都能開展高尚的探究。佐藤學通過二十多年的課堂觀摩經驗總結出:在教學中是否能夠形成合作學習很大程度(將近七成)取決於能否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尊嚴,而教師的經驗與學習理論、教學的技能,不過佔了三成的比例。

學習是同新的世界的“相遇”與“對話”,是師生基於對話的“衝刺”與“挑戰”。在合作學習的課堂裏,每一個兒童與教師一道奏響着同聲相應、同氣相求的交響曲。教師面臨的挑戰是為所有兒童提供高質量的學習機會,教師的責任不是進行“好的教學”,而是要實現所有兒童學習權力,儘可能提高兒童學習的質量。

這就是我們要做的!

《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讀書心得體會 篇11

該書從教師人生最需要什麼、教師職業最需要什麼、教師教學最需要什麼、教師教育最需要什麼四個方面,以中外教育家的經典經驗和思想之精華,提供了最為珍貴的建議,充分闡述了教師如何從認識自我、發現自我、發展自我、創造自我、成就自我中獲得幸福和快樂。書的封面上就有這樣一段話:教師到底最需要什麼?是金錢?是名利?是學生好的成績?還是家長的尊敬、社會的推崇……其實、教師最需要的是認識自我、發現自我、發展自我、創造自我、成就自我的快樂,這種快樂會淨化你的心境,使你越來越感受到活的價值、有意義、越來越能體悟到人生的真諦。

一、第一縷陽光是有自己的“思想”

“老師應該是怎樣的呢?”這是很多教師心中的問題,很多老師為了成為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而辛苦了一輩子,可最終還是沒有得到學生的認可。很多人想不明白為什麼我整天的起早貪黑的辛苦,為學生勞心勞力,可還是得不到學生的認可呢?所以很多老師會説現在的學生越來越難教了,來安慰自己。其實,教師應該從自身找原因。重要的一點是找找自己教時是不是有自己的思想。作為一個現代的教師應該是要有自己的思想的。不管是教學工作也好,和學生交流也好,都要有自己的思想。時代在發展,教學也應該進步。現代的教師不應該是單純地依靠教材、捧着教案,拿着教參,參照教輔材料,沒經過自己的思考,加工,進行簡單的“複製”和“粘貼”,這樣的教師難以教出好的學生。

二、第二縷陽光是“微笑”

微笑是人世間最美麗的語言。當你微笑時,世界愛上了你。書中提到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説:除了陽光、空氣、水分和微笑,我們還需要什麼呢?顯然在這位大師的眼裏,微笑同生活中陽光、空氣、水分的一樣重要。教師這份特殊的職業,我每天必須面對一個個擁有未來,朝氣蓬勃的學生,我的一言一行對學生是起着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的。如果老師能多一點微笑,可使他們感到老師的心與自己的心是相連的。微笑的老師更有親和力,能提高學生對你的這門功課的興趣。而現在面對日益嚴峻的生源,老師都覺得現在的學生越來越難教,每天都板着臉孔進教室以達到威懾學生的作用,可是這樣的效果只是一時的並沒有起到什麼好的效果,相反老師和學生之間卻形成了一種敵對情緒,這樣的一種敵對情緒隨時都有可能一觸即發。為什麼不換一種方式呢?為什麼教師和學生不能和諧相處呢?請老師微笑吧!微笑可以溝通師生之間的心靈,微笑可以帶給學生信心和勇氣,微笑可以照亮學生的心靈。微笑是一種信念,微笑是一種活力,微笑是一種鼓勵也是每個學生都需要的一種關愛!

三、第三縷陽光是學會與學生談心

中國著名的教育家王陽明有這樣一句話:今教童子,必使其趨向鼓舞,心中喜悦,則其進自不能已。其中就強調了談心的重要性。它是一門藝術,而不是簡單的談話。重要的是這“心”,你的語言,話語是不是觸動到學生的心,真正達到心與心的交流,讓學生能有所感悟。教師學會與學生談心其實是需要時間去實踐的。它需要老師的耐心細緻的思想工作。“忠言逆耳”這忠言説得讓人難以入耳,那這忠言不説也罷,説了倒會起反作用。學生的心靈是很敏感的,教師在和其談心時注意説話的方式方法,讓學生覺得師生之間是平等的,老師是尊重和信任自己的,可以信賴,才會向你吐露心聲。當然,在談心之前還應該做一下功課,這功課是靠平時的積累的。在平時教師應該多留個心眼,多注意觀察學生的動向,生活中學生碰到的問題,學習中的問題,還有特別是課間的一些小事都是老師平時應該留心的。因為正是這些小事可以從一個側面瞭解學生的心理。積累了這些這就為你們的談話打好了基礎。時不時的可以挖掘學生平時的點點滴滴來作為話題,這樣會使學生覺得老師很關心自己,也增進你與學生的距離,這是非常有利於談心。

總之,做一名“陽光”教師其實要做到的事情還有很多,如何去做還要靠自己的工作中的積累和實踐,要走的路還有很長。願天下的老師都能向奧運健兒一樣教學生教出自己的“精氣神”。

《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讀書心得體會 篇12

現在,全世界的課堂中都在進行着一場課堂教學的變革,即建立以傾聽和對話為基礎的學習共同體,《教師的挑戰》作者佐滕學先生稱之為“寧靜的課堂革命”。這種寧靜的革命是對傳統教學的徹底顛覆,在學習方式上表現為從各自呆坐的學習走向活動性的學習,從習得、記憶、鞏固的學習轉向探究、反思、表達的學習;在教學方式上表現為從傳遞、講解、評價的教學轉向觸發、交流、分享的教學。他認為,這種革命不但是師生的共同願景,也是學校整體變革的基點,是保障每一個兒童學習權的挑戰。作為在課堂上直接面對學生的我們該如何做?

一、從備課做起

我們可以在“備”上下功夫,既備教材,更要備學生;既要備詳案,也要有簡案。在相對具體、詳盡的標準化教案中,在那一招一式的模仿中練就駕馭課堂的基本技能;在相對開放、簡明的教案中嘗試自己的探索,驗證自己的思考,追求個性化的教學,尋求無招勝有招的真諦。在充分了解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根據學情來確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步驟。課前要有應付課堂上可能會出現種種意外的心理準備,並具備不以一堂課的成敗論英雄的超脱心態,才能使每一堂課成為學生成長和發展的加油站。

二、在與學生的交流上下功夫

“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在教學上,再也沒有比讓學生説真話、表真情更重要的了。教學的功能不僅僅是讓學生記住、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在自主建構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創造的快樂,感受知識的無窮魅力。現在提倡“自主學習”,實質是讓學生有自主思考解決問題,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的權利,而不是“一言堂”。

佐滕學先生認為:以學習為中心的教學創造以兩個課題為中心來展開:一是“從勉強到學習的轉型”;另一個課題是教室中“傾聽關係”的形成。為了實現“活動的、協同的、反思”的學習,就要在教室中建立“相互傾聽”的關係。在“對話”教育中“傾聽”比“言説”重要得多。無論提出的意見多麼活躍,如果不以傾聽為中心,就不可能改變每個人的認識,就不能讓交流更加豐富。

在學生中培育相互傾聽的第一要件是教師自身悉心傾聽每一個學生的心聲。他指出,除了教師自身成為出色的傾聽者、培育相互傾聽關係之外,別無他法。教師對每一位學生的信任和傾聽形成了潤澤、融合而安全的言説環境,也在無意之中培養了學生之間的相互信賴和傾聽關係。

三、從關注“邊緣化的兒童”入手

每個班級都有一些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都較冷漠,缺少參與的熱情和機會,更談不上自動探究。佐滕學先生把這部分學生稱為“邊緣化的兒童”,無論哪個課堂上都不乏這種邊緣化的兒童。他們常常會因作業不會做、考試不及格而自卑,覺得自己什麼也不行,什麼也做不好,一次一次的“出醜”,結果只會導致他們的自尊心受挫,以至於學好學壞對他們來説都無所謂,內心根本沒有好好學習的願望,這種內在的力量一旦消失,任何巧妙的措施對他們都將無濟於事。佐滕學先生認為“從這種邊緣化的兒童與其他兒童之間的落差中可以洞察到合作學習的可能性”。

作為教師在教學中要對每一個學生的尊嚴有深切的體會和共鳴,對每一個學生的成長充滿期待,在課堂重視“不懂”的兒童,讓邊緣化的兒童得到同學們的支持,開展自主學習,所有學生都能開展高尚的探究。佐藤學通過二十多年的課堂觀摩經驗總結出:在教學中是否能夠形成合作學習很大程度(將近七成)取決於能否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尊嚴,而教師的經驗與學習理論、教學的技能,不過佔了三成的比例。

學習是同新的世界的“相遇”與“對話”,是師生基於對話的“衝刺”與“挑戰”。在合作學習的課堂裏,每一個兒童與教師一道奏響着同聲相應、同氣相求的交響曲。教師面臨的挑戰是為所有兒童提供高質量的學習機會,教師的責任不是進行“好的教學”,而是要實現所有兒童學習權力,儘可能提高兒童學習的質量。

這就是我們要做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aoshi/pmkm6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