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聊齋志異》讀書心得體會(精選15篇)

《聊齋志異》讀書心得體會(精選15篇)

《聊齋志異》讀書心得體會 篇1

“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股三分。”“狐鬼有性格,笑罵成文章。”“亦以空前絕後之作,使唐人見之,自當把臂入林,後來作者,宜其擱筆耳。”……自聊齋志異誕生以來,各種文人墨客都給與其以極高的評價,可見這本空前絕後之作不負其名。

《聊齋志異》讀書心得體會(精選15篇)

《聊齋志異》中的優秀作品,大多反映了廣闊的現實生活,提出許多重要的社會問題,表現了作者鮮明的態度。它們或揭露封建統治的黑暗,或抨擊科舉制度的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禮教的束縛,具有豐富的思想內容。

其中,在全書中數量最多的主要是描寫愛情主題的作品,他們表現了強烈的反封建禮教的精神。其中有些作品,通過描寫花妖狐魅和人的`戀愛,表現了作者理想的愛情。還有些作品,則是揭露了封建社會對青年男女愛情生活的種種阻礙,表現了他們的反抗鬥爭。

這其中,我最喜歡了兩篇文章莫過於《蓮香》和《連城》了。《蓮香》中,女鬼李氏熱愛桑生,使桑生害了重病,當她不得不忍痛分手之後,卻“憤不歸墓,隨風漂泊”,終於遊至張家,借屍還魂,和桑生結成了美滿的姻緣。他們在與黑暗勢力鬥爭的中彼此互助,發展了愛情,才結為夫妻。這在男女被絕對禁止社交的封建社會中,幾乎是不可能的事。《連城》則寫喬生和連城爭取自由婚姻的鬥爭,尤為曲折動人。這篇文章的重要意義還在於它提出了一種新的愛情觀點,即知己之愛。它比之向來“郎才女貌”的愛情具有更深刻的社會意義。

它的另一主題是抨擊封建科舉制度的腐敗,作者飽含深情地表現了封建科舉制度埋沒人才的罪惡。更加批判了那些只以功名利祿為念而醉心科舉的人物。相反,作者對那些不肯向科舉制度低頭、不屑“易面目圖榮耀”的士子,則給予熱情的讚揚。比如在《王子安》中的王子安,在考試後的醉卧中,夢見自己中了進士,殿試為翰林,便“自念不可不出耀鄉里”,於是就大呼長班,長班稍稍來遲,他便驟起撲打,結果摔倒在地。作者用這個醉夢的境界有力的嘲笑了這類醉心科舉的人。

它還揭露了現實政治的腐敗和統治階級對人民的殘酷壓迫。揭露了土豪污吏、劣紳種種壓迫人民的暴行。而且熱情歌頌了被壓迫人民的反抗鬥爭,塑造了一系列富有反抗性的人物形象。

《聊齋志異》為讀者描繪了一個詭異奇幻的世界,借描寫狐仙鬼怪,反映人間百態,具有濃郁的浪漫主義色彩。歌頌生活中的真善美抨擊假醜惡,是蒲松齡創作《聊齋志異》總的藝術追求,也是這部短篇小説集最突出的思想特色。

《聊齋志異》讀書心得體會 篇2

白髮蒼蒼的老人端坐窗旁,皎潔的月光為他鑲上虛幻的銀邊,又落入他渾濁的眼與深刻的紋中,帶出一分奇異的神采。夜色濃重,一雙顫抖的手合上泛黃的書卷。

本不該是這樣的。他出生於當地的豪族,被長輩賜名為蒲松齡。因為聰明伶俐,少有文采,是父親最寵愛的兒子。十九歲過童生試,拔得頭籌,施閏章贊其曰“觀書如月,運筆成風”,一時聲名鵲起,可謂天之驕子。他本該官運亨通,譽滿中華,卻潦倒終生,歸隱聊齋。可歎天意弄人。

他心中怎能不怨?“天孫老矣,顛倒了天下幾多傑士;蕊宮榜放,直教那抱玉卞和哭死!”明知官場黑暗,阿諛奉承,金錢往來,雖“每每顧影自憐,可憐骯髒骨消磨如此”,更怕“數卷殘書,半窗寒燭,冷落荒齋裏。”作塾師,觀人世,南來北往的奇人異士,小住暫留的風流韻客,那一樁樁妖狐詭事,那一腔腔孤憤怨情,皆訴於紙上,貫穿一生,是為《聊齋》。

眼之所見,滿腔孤憤者,天下不平事。宣德年間,統治者們在紙醉金迷中酣睡,黎民蒼生在高台樓閣下匍匐。那嬉玩的促織之戲在宮中流行開的時候,蒲松齡看見一層層黑暗的雲與霧,從上方逼壓下來。這無邊無際的霧中,他看見華陰縣書生成名為捕捉進貢的蟋蟀而奔波,因辦事不力被打瘸雙腿而歎息,為放跑蟋蟀受父母責罰而落井的兒子痛哭。好好的三口之家,本可其樂融融自食其力而生,卻不得不把命運系在一隻蟋蟀扇動的翅與跳動的腿上,何其可悲!百姓為權勢金錢的鐵籠所錮,正如蟋蟀為竹籠所困。在黑暗中低伏的時候,蒲松齡聽到了促織之聲,聽到了百姓的哀鳴。他不能言説,不能變奪,當一切歷歷在目,便淚如雨下。

眼之所疾,念念不忘者,金榜題名事。曾幾何時意氣風發少年郎,向北遠眺,望一朝成名,從此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數載寒冬炎暑後,將登高樓,欲説還休。文章成灰進酒,呷一口,辛辣嗆口,恨由此生,醉從中來。蒲松齡經朗朗學堂,過巍巍牌坊,至《考弊司》對“孝弟忠信”“禮義廉恥”的牌坊嘲笑一場。遇《司文郎》,有盲僧能以嗅辨文、宋生慧眼識人,獲二者稱讚的王生卻不得考官青眼,可憐盲僧長歎“僕雖盲於目,而不盲於鼻,今簾中人並鼻亦盲矣”。他譏諷賈奉雉身負大才,卻聽友人之言以陳詞濫調作文,斬獲經魁,事後幡然醒悟,大汗淋漓。他冷眼看公孫夏巧言令色,勸説太學生行冥賄以圖陰官。對於蒲松齡,名落孫山之事、弊端累出之制,早成入腹寒針,經年累月,刺破骨血,卻始終不能引苦痛歲月穿腸而過。深夜幽燭中總要有人去問:十年寒窗若敵不過金銀一錁,那要這天道何用?

若有皎皎之光,就有陰影相依相隨;既然人心向善,定有惡念如附如寄。每當夜幕落下,在蒲松齡的一雙陰陽眼中,只有披着人皮的妖鬼魑魅在遊曳。白天為陽光湮滅的一切惡意私心,都赤裸裸地攤開在他的眼瞳之下。提筆飛墨,他抨擊社會,抒發公憤;他揭露科舉弊端,刺貪刺虐;他認為妖心易懂,而人心叵測。自此以後,更深露重,唯有書卷燭火與狐鬼花妖夜夜相伴。

這《聊齋》滿紙荒唐的温柔鄉、理想國、黃粱夢,但他的肺腑之言譏刺之詞傾瀉於字裏行間。眾人的嬉笑怒罵各具其神,世間百態一一道來。人人噤若寒蟬的年代,唯這一個人“自笑輕狂與世違”。我想,他的筆墨中浸染的是無上的勇氣,他的脊骨中是文人的驕傲與風雅,他的心中承載着修身治國齊天下的宏志,他的眼中映出現實中陋習俗制的虛影,他的思想中凝聚着先秦諸子之一的法家對倫理道德的思考解讀、對法律制度的創新改革。從古到今,不屑沉浮在慾海之中的清醒之士,神色不同,行為各異,相似的是理性的.批判、救世的志願、竭力的改變,追求的是同一片桃花源。而蒲松齡接過重任,在撥清迷霧之後,跋涉過時間的洪流,向我們走來。願接過這自堯舜而起的炎黃子孫的魂魄、中華民族的精神,在亂象仍存的當代,已站在古人肩膀上的我們應向世人展現它的榮光。

蒲松齡的屢試不第,是其個人的不幸,而為文化的萬幸。在“久以鶴梅當妻子,且將家舍作郵亭”的落魄中,一甲子揣摩與打磨,世事與天理,皆成杯中物,煎熬又温潤一雙陰陽眼。看透隔肚皮的人心,萬物眾生倏忽化為狐鬼花妖,冥司神境,將聊齋與外界相離。一如字留仙,他説神道鬼,寫盡人間百態,道盡世態炎涼,留下滿紙竊竊私語。

集腋為裘,妄續幽冥之錄;

浮白載筆,僅成悲憤之書。

《聊齋志異》讀書心得體會 篇3

聊齋志異是清代小説作家蒲松齡的作品,全篇收錄短篇小説491篇,內容多為鬼神精怪之説,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聊齋》的形成可以説是必然的。這一點從作者經歷便可探知一二。蒲松齡,字留仙、一字劍臣,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他出生於清朝一個沒落的書香門第,艱難困苦的生活環境磨練了蒲松齡的意志,同時也為他後期《聊齋》中描寫下層民眾生活打下了基礎。家族的沒落激勵着蒲松齡更加勤奮的學習,家中豐厚的藏書也為他汲取知識提供了幫助。像那個時期眾多知識分子一樣,蒲松齡也期盼着金榜題名時。但屢次科舉的失敗給他帶來沉重的打擊。在一次次名落孫山後,他逐漸認識到科舉制度的腐敗,懂得了“陋劣倖進而英雄失志”的原因。科舉失利後,蒲松齡幾經轉折,為謀生四處奔波。他曾鍾情於科舉又深受科舉之害,中年生活的不如意也讓他更能體會官場的腐敗人民的痛苦。《聊齋》就是在這個基礎上產生的。《聊齋》可以説是蒲松齡的精神寄託,它揭露了封建統治的黑暗,抨擊科舉制度的腐朽,反抗封建禮教的束縛,具有豐富深刻的思想內容。其中最值得人稱讚的就是它對男女情愛的突破。自古男女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真正的一見鍾情而後與子偕老的可謂是少之又少。正如《紅玉》中紅玉所説:“我們既無媒妁之言,又無父母之命,偷偷摸摸地來往,怎麼可能白頭偕老?”婚姻愛情的不自由極大程度上限制了人性的釋放,而在《聊齋》中大部分男女主人公勇於突破封建禮教的限制,為自己的愛情而奮鬥。而且《聊齋》中大多是狐妖花妖,戀愛對象多是温文爾雅的書生秀才,更是為《聊齋》增添了一份神祕色彩。例如《聊齋》中的《阿寶》就體現了男女對自由愛情的追求。阿寶是某地一個富貴人家的女兒,長得美麗絕倫,不少達官顯貴都想娶她為妻。孫子楚是當地的名士,家境雖貧寒但為人卻憨厚老實。當二人突破重重困難終於確定對方心意時,擺在他們面前的就是父母這一關。阿寶的母親曾説:“孫子楚名聲才學倒也不差,只是他家實在是太窮了,我們選擇了那麼多年,竟得了這麼一個女婿,恐怕會被別人笑話啊。”後阿寶據理力爭堅決不嫁給別人,父母才同意了他們的婚事。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封建勢力的頑固強大,也更能體現廣大青年男女對自由愛情的憧憬和渴望。

其次,《聊齋》流傳百世的重要原因就是它對封建社會科舉制的批判,和對當時書生醉心功名的揭露諷刺。像《范進中舉》中的范進,窮極一生只為考取功名,考中後的喜悦都能把人逼瘋。《聊齋》中也有類似的故事。《葉生》中的主人公葉生寒窗苦讀十年,因時運不好次次名落孫山。後來遇到命中知己,在他的幫助下終於考中舉人,從此大富大貴。在他功成身就回家探望離別之久的妻子時,卻驚訝的發現自己早在四年前就死了。大驚之下葉生慘叫一聲瞬間消失的無影無蹤。何等執着才能在死後還念念不忘以至於不惜還魂也要完成遺願,考取功名,進入仕途。功名利祿難道真的那麼重要嗎?不,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追求功名利祿已經不是個人的理想願望,這已經形成了一種社會風氣,這種醉心功名不關心國家危亡的風氣註定了清朝的科舉制的腐敗黑暗。蒲松齡在《聊齋志異》就充分表達了對科舉制的絕望。

《聊齋志異》讀書心得體會 篇4

《聊齋志異》是一部經典小説,是蒲松齡的著作。《聊齋志異》是古代靈異、志怪小説的集大成者,有“空前絕後”之美譽。《聊齋志異》看來偏偏講的鬼、狐、仙、怪,其實字字都是人、情、世、態字裏行間無不飽含着作者對人生的豐富體驗和深刻智慧。看過了《聊齋志異》,也讓我懂得了很多的道理。

在《聊齋志異》中的《嬰寧》這章中,講述了一個容貌美麗的狐仙嬰寧與一位叫子服的秀才相戀的故事,嬰寧有情有義、心靈純潔,比現實中的人更加可親可愛。雖説她是一隻託給鬼母所養的狐狸精,可她並沒有邪惡,喜歡笑。她讓子服將自己的父母合葬,並且感激子服一家人對自己的關照,後來,子服的母親給他們兩個人主持了婚禮,一年過後,嬰寧生下一個胖兒子,不認生,見人就笑,很像他母親。

其實,《聊齋志異》表面上在講鬼、狐一類的故事,而側面反映了當時社會的腐敗。我從這本書上感受到了,蒲松齡當時所在的那個時代,貪污成風,贓官比比皆是,清官沒有幾個。想到這裏,還有誰沒有理由再去好好學習,去把社會不規則的事情改正過來?我想,每個讀過《聊齋志異》的人,都能深刻的體會這本書的含義,要是想過上美好、不被欺負的生活,那麼我們就要從現在開始,從身邊做起,以自己為榜樣,做一個有素質的人。在這裏,我又不禁佩服作者的慧眼明珠,佩服他敢於正視現實的精神!

再讀《聊齋》,再得後感。不去感慨鬼狐精怪的報恩復仇,不去歎息人世間的世道炎涼,不去討論人怪之間的孰對孰錯,

《聊齋志異》讀書心得體會 篇5

賜我一雙陰陽眼

——《聊齋志異》讀後感

白髮蒼蒼的老人端坐窗旁,皎潔的月光為他鑲上虛幻的銀邊,又落入他渾濁的眼與深刻的紋中,帶出一分奇異的神采。夜色濃重,一雙顫抖的手合上泛黃的書卷。

本不該是這樣的。他出生於當地的豪族,被長輩賜名為蒲松齡。因為聰明伶俐,少有文采,是父親最寵愛的兒子。十九歲過童生試,拔得頭籌,施閏章贊其曰“觀書如月,運筆成風”,一時聲名鵲起,可謂天之驕子。他本該官運亨通,譽滿中華,卻潦倒終生,歸隱聊齋。可歎天意弄人。

他心中怎能不怨?“天孫老矣,顛倒了天下幾多傑士;蕊宮榜放,直教那抱玉卞和哭死!”明知官場黑暗,阿諛奉承,金錢往來,雖“每每顧影自憐,可憐骯髒骨消磨如此”,更怕“數卷殘書,半窗寒燭,冷落荒齋裏。”作塾師,觀人世,南來北往的奇人異士,小住暫留的風流韻客,那一樁樁妖狐詭事,那一腔腔孤憤怨情,皆訴於紙上,貫穿一生,是為《聊齋》。

眼之所見,滿腔孤憤者,天下不平事。宣德年間,統治者們在紙醉金迷中酣睡,黎民蒼生在高台樓閣下匍匐。那嬉玩的促織之戲在宮中流行開的時候,蒲松齡看見一層層黑暗的雲與霧,從上方逼壓下來。這無邊無際的霧中,他看見華陰縣書生成名為捕捉進貢的蟋蟀而奔波,因辦事不力被打瘸雙腿而歎息,為放跑蟋蟀受父母責罰而落井的兒子痛哭。好好的三口之家,本可其樂融融自食其力而生,卻不得不把命運系在一隻蟋蟀扇動的翅與跳動的腿上,何其可悲!百姓為權勢金錢的鐵籠所錮,正如蟋蟀為竹籠所困。在黑暗中低伏的時候,蒲松齡聽到了促織之聲,聽到了百姓的哀鳴。他不能言説,不能變奪,當一切歷歷在目,便淚如雨下。

眼之所疾,念念不忘者,金榜題名事。曾幾何時意氣風發少年郎,向北遠眺,望一朝成名,從此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數載寒冬炎暑後,將登高樓,欲説還休。文章成灰進酒,呷一口,辛辣嗆口,恨由此生,醉從中來。蒲松齡經朗朗學堂,過巍巍牌坊,至《考弊司》對“孝弟忠信”“禮義廉恥”的牌坊嘲笑一場。遇《司文郎》,有盲僧能以嗅辨文、宋生慧眼識人,獲二者稱讚的王生卻不得考官青眼,可憐盲僧長歎“僕雖盲於目,而不盲於鼻,今簾中人並鼻亦盲矣”。他譏諷賈奉雉身負大才,卻聽友人之言以陳詞濫調作文,斬獲經魁,事後幡然醒悟,大汗淋漓。他冷眼看公孫夏巧言令色,勸説太學生行冥賄以圖陰官。對於蒲松齡,名落孫山之事、弊端累出之制,早成入腹寒針,經年累月,刺破骨血,卻始終不能引苦痛歲月穿腸而過。深夜幽燭中總要有人去問:十年寒窗若敵不過金銀一錁,那要這天道何用?

若有皎皎之光,就有陰影相依相隨;既然人心向善,定有惡念如附如寄。每當夜幕落下,在蒲松齡的一雙陰陽眼中,只有披着人皮的妖鬼魑魅在遊曳。白天為陽光湮滅的一切惡意私心,都赤裸裸地攤開在他的眼瞳之下。提筆飛墨,他抨擊社會黑暗,抒發公憤;他揭露科舉弊端,刺貪刺虐;他認為妖心易懂,而人心叵測。自此以後,更深露重,唯有書卷燭火與狐鬼花妖夜夜相伴。

這《聊齋》滿紙荒.唐的温柔鄉、理想國、黃粱夢,但他的肺腑之言譏刺之詞傾瀉於字裏行間。眾人的嬉笑怒罵各具其神,世間百態一一道來。人人噤若寒蟬的年代,唯這一個人“自笑輕狂與世違”。我想,他的筆墨中浸染的是無上的勇氣,他的脊骨中是文人的驕傲與風雅,他的心中承載着修身治國齊天下的宏志,他的眼中映出現實中陋習俗制的虛影,他的思想中凝聚着先秦諸子之一的法家對倫理道德的思考解讀、對法律制度的創新改革。從古到今,不屑沉浮在慾海之中的清醒之士,神色不同,行為各異,相似的是理性的批判、救世的志願、竭力的改變,追求的是同一片桃花源。而蒲松齡接過重任,在撥清迷霧之後,跋涉過時間的洪流,向我們走來。願接過這自堯舜而起的炎黃子孫的魂魄、中華民族的精神,在亂象仍存的當代,已站在古人肩膀上的我們應向世人展現它的榮光。

蒲松齡的屢試不第,是其個人的不幸,而為文化的萬幸。在“久以鶴梅當妻子,且將家舍作郵亭”的落魄中,一甲子揣摩與打磨,世事與天理,皆成杯中物,煎熬又温潤一雙陰陽眼。看透隔肚皮的人心,萬物眾生倏忽化為狐鬼花妖,冥司神境,將聊齋與外界相離。一如字留仙,他説神道鬼,寫盡人間百態,道盡世態炎涼,留下滿紙竊竊私語。

集腋為裘,妄續幽冥之錄;

浮白載筆,僅成悲憤之書。

蒲松齡先生依窗危坐逝世,窗外有無數瑩綠瞳孔閃動,鬼怪齊喑,竟成悲景。

賜我一雙陰陽眼,借爾之書,且看世間。

《聊齋志異》讀書心得體會 篇6

一聽到《聊齋志異》這個名字,我就不由得毛骨悚然,因為聽説這本書裏全都是關於妖魔鬼怪的恐怖故事。可是,今年暑假趙老師卻給我們推薦了這本書,作為我們五年級的必讀書目。沒辦法,當媽媽把這本書買回來的時候,我只好硬着頭皮,懷着恐懼的心理,翻開了這本書。

剛看第一個故事《小官人》,我就被那離奇的故事情節,充滿童趣的語言給吸引住了。沒想到,越往後看越精彩,書中有各種各樣的故事,每一個故事都充滿了傳奇色彩,那一個個看似平凡的故事情節卻藴含着一個個意味深長的道理,讓我在閲讀的同時收穫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嶗山道士》這個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王七是一個有錢人家的孩子,他去向一位嶗山的道士拜師學藝。剛開始,道士只讓王七幹粗活,他忍了很久,道士還是什麼也沒有教他,他就準備下山回家。在王七回家之前,他懇求道士教他穿牆術,道士教會了他,並在他臨走之前囑咐:“回家後不要賣弄法術,否則就不靈了。”王七當時答應了道士,可是,他一回到家,就迫不及待地向別人炫耀,並給別人表演,結果法術果然不靈了,他的頭上被撞了一個大包,還遭到了別人的嘲諷。

我覺得故事中的王七真是自作自受,他只學到了一種簡單的法術,就覺得自己很了不起了,一回到家就把答應別人的事情給忘到腦後。我真想對王七説,你雖然學會了一種法術,但是你不應該那麼的驕傲自大,回家以後你應該先去刻苦地練習,即使你練習的已經很好了,也不要這麼驕傲,不要急着去向別人炫耀,而是要把道士的話牢記在心,因為驕傲只會帶給你失敗。

讀完了這個故事,我不由得反思了自己。在生活中,我也有驕傲自滿的時候。有一次,我數學考試得了一百分,而且全班就我一個考一百分的,我覺得考一百分太容易了,自己真是太了不起了,就有點兒驕傲。結果第二次考試,我一看題真是太簡單了,所以根本就沒把這些題放在眼裏,拿起筆就馬馬虎虎地做了起來,做完後也沒有細緻、認真地檢查,就把卷子交上去了。我美滋滋地等着一百分再來找我,結果,發下試卷後,我卻只考了九十五分,而那次考試班卻裏有30多個考一百分的。自從那次以後,我就明白了“驕傲使人落後,謙虛使人進步”這個道理。現在,我認真地看書,認真地寫作業,認真地練小提琴,再也不敢有一絲的馬虎和驕傲。

這本書,雖然每個故事都很短小,卻都藴含着深奧的大道理。這本書,讓我一下子懂得了許多,讓我在以後更加懂事,更加優秀,這本書,真是讓我收穫多多。

《聊齋志異》讀書心得體會 篇7

清末,有一“鬼狐居士”,其《聊齋志異》流傳於後世,謂之蒲松齡。鬆齡怪異,喜以鬼狐為記,故得名。鬼、狐、精、怪,在人看來是不及人的,那麼鬆齡為什麼要用它們做為素材呢?人往往看不到自我,然而只要是別的“東西”,便一目瞭然。待他們將這些“東西”嘲笑一番,卻恍然大悟:哦,原先這就是我們自我。

以比較幼稚的分法,鬼狐精怪也就分那麼兩類:要麼是好的,要麼是不好的;要麼是奸詐的,要麼是真誠的;要麼是深邃的,要麼是無知的。它們的分類的確比較明顯,人可就不一樣了。

人有時看狐,覺得狐比人好;而狐看人,又覺得狐不如人。在人看來,鬼狐自由;在鬼狐看來,人活得踏實。在人看來,鬼狐法力無邊;在鬼狐看來,平凡是福。於是,人認為鬼狐沒有要“成人”的理由,然而,鬼狐們卻為此而絞盡腦汁。

鬼狐之中,道行高的,此志不渝;道行不足的,前仆後繼。不少的鬼狐有着悲慘的下場,或是魂飛魄散,或是含恨而終。對於它們來講,成人的道路是那樣的崎嶇,那樣的艱險。多少得道高僧,多少降妖術士,他們本着“狐是狐,人是人”的“公理天命”,狠狠地擋在了鬼狐們成人成仙的路上。但是鬼狐們屢敗屢戰,就算屍骨無存,也在所不惜。人們看來,鬼狐們是那樣值得同情的主角,那些所謂降魔服妖的道士和尚又是那樣的多管閒事、冷血無情。儘管如此,人們卻仍是對鬼狐們敬而遠之,他們怕它們那種追求時的頑固,追求時的陰險,追求時的不惜一切。鬼狐們的追逐已經不是能夠輕易放下的慾望,而彷彿有這一種不知名的力量在支配着它們。那種不知名的成人或是成仙的慾望,逐漸集結成了一種盲目而可怕的追求。在它們的心中,就有這麼的一個信念:要成為一個真正的人。“人”字,是一種奢侈。於是,或是誘惑,或是驚嚇;或是勾魂,或是索命;或是投之以情,或是殺之以暴。然後,鬼狐們得以換上了人的衣裳,嘗着人間的疾苦,經歷着人世的生老病死,而無怨無悔。

而活在塵世中的人,卻為了得到鬼狐所拋棄的長生不老,千辛萬苦。為了得到鬼狐所不屑一顧的高超法力,不惜上刀山、下油鍋。

有時候覺得,要是兩者能夠一開始便將主角對換,那也許就沒有了不必要的杯具。其實,即便將他們的主角對調,結果還會是一樣的,因為兩者都會追逐對方的主角。

在沒有鬼狐的現實社會中,人卻有着同樣的追逐。只要人與人之間沒有絕對的平等,那麼這種追逐便無休無止。過着幸福小日子的老百姓們,都期望有朝一日能夠升官加祿。而那些位高權重的人,在心底卻嚮往着平凡的日子。於是,在這兩者之間,便是一種思想追求上的循環。窮人一旦變成了富人,便會懷念窮人的生活;富人若不幸變成了窮人,也自然會回想那富人的生活。當然,在這之前,有一段艱苦的追逐,甚至有痛苦的杯具。

其實這種無謂的追逐也不只是存在於像窮人和富人這樣有着明顯差距的兩者之中。人,總是這樣的觀念:別人的東西總是比自我的好。就是兩樣完全相同的東西,在一個人看來,也會覺得對方的比較好。於是便有了這樣的一種人,他們總是期望得到別人的東西,甚至是性格。在尋覓之中,他們看不見原先的自我。他們將別人的優點看成是不可多得的優點,卻將自我的亮點一味地抹殺。有朝一日,當他們真正地變成了另外的一個人,也許就只會對着往昔的日記問到:陌生人,你到底是誰?

就像《聊齋志異》中的鬼狐精怪,追逐的低手,卻是遺忘的高手。

倘若鬼狐安心做它們活得如浮萍一樣的鬼狐,人安心做他們平凡甚至於庸俗的人,世上當然是能太平些許。但那停歇了的追求,那所謂的安寧,卻會使塵世不但少了些引人的故事,更是沒有了進步的光彩。現實之中,亦當如此。

再讀了《聊齋》,再得後感。不去感慨鬼狐精怪的報恩復仇,不去歎息人世間的世道炎涼,不去討論人怪之間的孰對孰錯。偶得謬感,不知所言。

《聊齋志異》讀書心得體會 篇8

《聊齋志異》這本書,我很早就聽説過,也看過電視劇,電影等,一直都很好奇,正好,今年暑假,爸爸給我買了這本厚厚的《聊齋志異》。打開書的第一頁,上面介紹了作者的姓名:蒲松林,生於清初,是個文學家。他寫的《聊齋志異》充滿了傳奇色彩,並寫了鬼與神仙的許多故事;讓人眼花繚亂。

畫皮是最精彩的,也是最恐怖的。裏面將了以為窮書生在路上遇到了一位眼睛大大猶如葡萄,兩條又細又長的柳葉眉,依仗櫻桃小嘴鑲嵌在俊俏的臉蛋上,一頭烏黑髮亮的秀髮。魔鬼般的身材,可她路邊哭。窮書生十分好奇,便問了姑娘的來歷。原來,姑娘是被人販子賣到着而來的。有興在半路逃脱卻不知回家的路,書生出於好心把姑娘帶回了家。晚上,書生在窗旁走過,發現那位貌美如花的姑娘,脱下了人皮,露出了張牙舞爪的樣子。書生再定睛一看,立刻跌倒在地。因為他看見了姑娘的真面目,所以女鬼把他的心給

掏了出來。家人四處尋醫,終於一個乞丐能醫治他的兒子。但乞丐有一個要求,要大媽吃他吐他的痰,大媽硬吃了下去。回到家中見兒子沒好轉,又撲在兒子胸口大哭。忽然,大媽噁心想吐,一口吐在了兒子胸口;那竟是一顆心,兒子立即醒了過來。大媽請來了大仙把那妖怪收服了……

從中我感受到,眼睛所看到那美麗的景象深處並不一定是美好的。正如俗話所説“人不可貌相,還水不可斗量。”往往那另人看不起的外表下,有着一顆純潔、美好加鑽石般透明閃亮的心靈,比海還深比宇宙還深的心靈。

《聊齋志異》讀書心得體會 篇9

這個冬天,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新華書店買了一本書,這本書的名字叫做“聊齋志異”。其實,我每天也沒什麼時間看書,只是在上廁所時看一會兒,不知不覺,這本書,一頁一頁地被我的大腦吸收了……

“曲折離奇的鬼怪故事,百讀不厭的古代奇書。”這本書是中國古代文言文短篇小説的傑作,代表了文言短片小説創作的最高峯。書名中“聊齋”是作者蒲松齡的書齋名,“志”是記的意思。

這本書精選了《聊齋志異》中的.二十二個精彩故事。讓我影像比較深的故事是:成名一家,為了捉一隻蟋蟀應付官差,害的愛子慘死。兒子死後,化為蟋蟀,所向無敵,後來被獻給皇上驟然富貴,成名因此驟然富貴。(《促織》)葉生“文章詞賦,冠絕當時”,但屢試不中,鬱悶而死。死後,他的鬼魂化為人形,獎平身學業交給丁公子,公子連試連捷,高中榜眼。(《葉生》)一個女鬼借一張畫皮變成美貌女子,王生收惑,被挖吃心肝而死。幸好王生妻子求得道士、異人相救,除去女鬼,王生也起死回生。(《畫皮》)王太常的兒子元豐生性痴呆,狐女小翠美麗聰慧,為了報恩,自願嫁他為妻。小翠設計除去王府仇家,又治好了元豐的痴病。不料王家因小事遣走小翠。元豐另娶一女極像小翠。(《小翠》)

《聊齋志異》想象豐富,構思奇妙,情節曲折,境界瑰麗,語言簡潔生動,極富浪漫色彩,具有令人百讀不厭的藝術魅力,深受我的喜愛。

我喜歡看聊齋志異!

《聊齋志異》讀書心得體會 篇10

聽老師説,上了國中就要多接觸文言文,於是我看了看蒲松林的《聊齋志異》。打開書的第一頁,就看到了作者的簡介:蒲松林,生於清初,是個文學家。他所寫的《聊齋志異》充滿了傳奇色彩,並寫了鬼與神仙的許多故事;讓人眼花繚亂。

在其中,我認為《畫皮》是最精彩的,也是最恐怖的。裏面講了一位窮書生在路上遇到了一位眼睛大大猶如葡萄,兩條又細又長的柳葉眉,依仗櫻桃小嘴鑲嵌在俊俏的臉蛋上,一頭烏黑髮亮的秀髮。魔鬼般的身材,可她路邊哭。窮書生十分好奇,便問了姑娘的來歷。原來,姑娘是被人販子賣到着而來的。有興在半路逃脱卻不知回家的路,書生出於好心把姑娘帶回了家。晚上,書生在窗旁走過,發現那位貌美如花的姑娘,脱下了人皮,露出了張牙舞爪的樣子。書生再定睛一看,立刻跌倒在地。因為他看見了姑娘的真面目,所以女鬼把他的心給掏了出來。家人四處尋醫,終於一個乞丐能醫治他的兒子。但乞丐有一個要求,要大媽吃他吐他的痰,大媽硬吃了下去。回到家中見兒子沒好轉,又撲在兒子胸口大哭。忽然,大媽噁心想吐,一口吐在了兒子胸口;那竟是一顆心,兒子立即醒了過來。大媽請來了大仙把那妖怪收服了……

從中我感受到,眼睛所看到那美麗的景象深處並不一定是美好的。正如俗話所説“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往往那另人看不起的外表下,有着一顆純潔、美好加鑽石般透明閃亮的心靈,比海還深比宇宙還深的心靈,比水,比百合還要純真的一顆心靈。所以,同學們啊,我們不能以貌取人,要記住孔子説過的話:“推己及人,仁愛待人”啊!

《聊齋志異》讀書心得體會 篇11

影響了無數中國人的超級經典名着《聊齋志異》,又讓我見識了一個似真似幻的奇異世界。

《聊齋志異》的作者是清初文學家蒲松齡。由於他一生失意科場,因而對試官的昏聵、考場的弊端、士子的痛苦與渴望都有極深的體會與明晰的洞察。小説集內容十分廣泛,以狐、魔、花、妖來概括當時的社會關係,反映出當時的社會面貌。其中既有對貪官污吏狼狽為奸的鞭答,又有對勇於反抗、敢於復仇的平民稱讚。寫得最多最美最動人的是那些人與狐妖、人與鬼神以及人與人之間的純真的愛情篇章。情節曲折離奇,幻化形象刻畫得獨具特色。特別是他抓住了人們內心對鬼、妖的恐懼,對神靈的深信不移,多處運用象徵手法,把當時社會風貌表現得淋漓盡致,更能讓人深刻體會當時社會的黑暗和不堪,容易讓人聯想到現實生活而產生共鳴。

在現實生活中雖沒有“鬼神”之説,但在人們心中還是有“鬼神”之分的。那些損人利己、助紂為虐、仗勢欺人的人在人們心中就是“鬼”;反之,在生活中那些樂於助人、無私奉獻、尊老愛幼的人,在人們心中就是“神”。以前的封建社會,由於“鬼”大行其道,害得老百姓無法安居樂業,“神”自然成了人們的美好向往。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雖然人們再也不必為生活無着而煩惱,全社會也都在倡導正能量,但是由於封建殘餘思想的存在,總有那麼一些不懷好意的人損人利己,甚至鋌而走險、違法亂紀。

但我相信,只要我們攜起手來,用自己綿薄之力抑惡揚善,我們的生活就一定會更加祥和、美好!

《聊齋志異》讀書心得體會 篇12

《聊齋志異》題材的特點在於一個“異”字。它同明代擬話本小説描寫現實生活中的世態人情不同,大多寫花妖狐鬼的故事。其中有寫鬼的,有寫狐的,也有既寫鬼有寫狐的。此外蟲魚鳥獸,花草樹木,在蒲松齡的筆下無不可以成精變人。

就是就是一些沒有出現 蟲魚鳥獸、花草樹木的故事中,也總有怪異之事。如《促織》中成名之子魂化蟋蟀,《阿寶》中孫子楚魂附體鸚鵡等。這是一部借非現實的幻景物來寄託對現實不滿的“孤憤之書”。《聊齋志異》的內容豐富複雜,瑕瑜互見,但總的看來,它所觸及的社會生活相當廣泛,反映的社會問題相當深刻,無論是接露社會政治的黑暗和科舉制度的弊端,還是描寫愛情生活,都達到了新的歷史高度。 《聊齋志異》中一個突出的思想內容,是揭露黑暗腐敗的政治,鞭撻無惡不做的貪官污吏和為富不仁的豪紳地主,同情被壓迫人民的痛苦,歌頌被壓迫者的反抗鬥爭。《席方平》《狼夢》、《竇氏》《紅玉》等,都是有代表性的作品。

《席方平》寫的是一個非現實的幻想世界——陰間的故事。老實厚道的席廉再陰世受盡了富豪揚某的欺凌。揚某死後,賄賂冥界使者將西打死。席來到陰間,羊又賄買陰間獄使“日夜磅掠”,使之“筋骨摧殘”。席廉之子席方平赴陰間代父伸冤,他層層上訴,從城隍、郡司、直到冥王,但是由於他們都受了羊某的賄賂,結果是都不受理,而冥王“命置火牀等。席方平受盡了折磨,但毫不氣餒,最後告上了二郎神,冤案方得昭雪。

作家接陰間的險惡,影射人間的貪官吏虐,批判的鋒芒指向了封建機構的各個層次。它使人們認識到封建社會的各級官府,只不過是壓迫人民的工具;封建社會的官場社會的腐敗以極,暗無天日,從而使人們產生了對封建統治性的懷疑。

《聊齋志異》讀書心得體會 篇13

初讀聊齋,是在三年級時。當時只記得這世界上有一本書裏講了許多鬼故事,僅此而已。後來在六年級的語文課中,老師就這本《聊齋志異》上過一段時間的賞析課,這時我才漸漸開始瞭解聊齋世界,瞭解《聊齋志異》裏面的神神怪怪,還有他們的“頭領”蒲松齡。再後來我偶然去了趟書店,買了本《聊齋志異》,回家慢慢“享用”。三讀聊齋,讓我領悟了一些與以前不同的東西,也更瞭解《聊齋》其人其事。

《聊齋》全書12卷491篇,篇幅有長有短。有的篇章長達數頁,有的短至幾行,卻是各有興味,讓讀者或是感動淚下,或是提心吊膽,或是會心一笑。我很喜歡《聊齋》中一篇十分短小精悍,卻讓讀者拍手稱奇的《紅毛氈》,全文如下:

紅毛國,舊許與中國相貿易。邊帥見其眾,不許登岸。紅毛人固請賜一氈地足矣。邊帥思一氈所容無幾,許之。其人置氈岸上僅容二人;拉之容四五人;且拉且登,頃刻氈大畝許,已數百人矣。短刃併發,出於不意,被掠數裏而去。

此文僅一百零二字,卻是沒有一個廢字。體現了那塊氈子神奇的拉伸性能,讀來得人一笑,最有意思的是“且拉且登,頃刻氈大畝許”一句話,看似“真實地”描寫紅毛國人能拉伸至一畝的氈子,實際上卻是運用誇張手法,讓人感到奇怪(也許這就是整部書取名《聊齋志異》中“誌異”兩字的意義)。

這樣的誇張手法在全文中的運用還有很多。比如説文中對婦人的描寫常用一些“才姿慧麗,舉世無雙”之類的言語,描寫俊書生則常是“姿容俊美”。這無疑體現了他過人的才氣。他對人物性情的刻畫確實有其獨到之處。稱他為一代才子絕對不為過。

他的出色文筆對當時的讀者羣體具有吸引力(人們總是愛看愛情故事),同時也摻雜着作者自己的美好希望,畢竟只有來源於真情的作品才是好作品。雖然蒲松齡71歲才成貢生,是考場上的徹底失意者,卻仍然堅持每次都去趕考,可見他對生活是滿懷着希望的。他身上的堅強與不屈,其實成就了這本不朽的《聊齋志異》。

有人説聊齋是對官場的鞭撻諷刺,這正確,卻又不全對。這本厚厚的,積累作者畢生心血的《聊齋志異》中許多篇章(比如《席方平》),確實無情鞭撻了作威作福的貪官,但是我相信經歷過人生風雨,磨去了人生稜角的的蒲松齡心中對這個世界懷有的不只是憤懣,更是在逆境中傳遞的希望,對正義的詮釋。他是一個執着的人,但更是一個善良純真的人。他希望這個世界會公平美好,更希望能化身為一篇篇小文的主人公,一個瀟灑的書生在飽經世態炎涼之後,走向最終的美好。

可惜的是,當時的社會不是《折獄》中那樣公平,而是像《席方平》這般險惡。即使才高如蒲松齡,也不能通過科舉考試成為高官大展拳腳。但是蒲松齡像席方平一樣,執著地尋找着自己內心的正義,恪守着心中的善良。,在他的故事裏,總是善惡有報。殘酷的現實之下,蒲松齡躲進了聊齋的鬼狐世界裏,也終於看破了這世界的虛假偽善,寫就名列中國第一文言小説集的《聊齋志異》。

《聊齋志異》讀書心得體會 篇14

這個學期學習的一篇文章《嶗山道士》,引起了我對《聊齋志異》的好奇心。今年暑假抽時間“拜訪”了一下《聊齋志異》。引發了許多感想。

《聊齋志異》並不是我想象中粗淺的故事,而是充滿了玄幻與美妙。書中包含了大大小小的故事,講述的大多與鬼神有關,與狐仙相聯,動人心魄的故事不僅引人入勝,還藴含了一個個引人深思的道理。它是一本很耐人尋味的書。剛開始看的第一篇,雖然精短,但也要人反覆朗讀,最後才能獲得其中深刻的道理。

第一篇文章名為《考城隍》。講的是一個人因病躺在牀上休息,忽然來了一個公差請他去考試。他們來到一個官署,這裏的一切東西他都很陌生。不一會兒,試題傳下來了。他寫完後,交了上去,然後,大堂上的人召他去。他去後,交了上去。不一會兒,大堂上的人召他去。他去後,一個人對他説:“河南缺個城隍,你很適合這個位子。”他聽後,忙説:“我上有七十老母,無人照顧,請讓我回去為老母親送終,然後再來錄用!”眾人聽了十分感動,一查母親還有九年陽壽,便讓他九年後再來。果然,九年後他母親去世了,他便當上了城隍。

我讀後覺得十分納悶。這是什麼意思呀?沒有一點頭緒!只好又讀了一篇。

幾遍下來,終於完全明白了它的全部意義。原來,那個公差是一個鬼,他去的時候其實也死了,但他因為文筆好,在陰間考中了城隍,也就是在陰間當一個官,但他卻因為他母親已年邁,而放着這麼好的機會不抓緊,要去陪他母親,陰間的人們讀被感動了,便放他回去,這樣,他就:“死而復生”了。並陪着他的母親年度晚年。

我讀完明白後,由衷發出感慨!這麼感人呀。原來鬼也是有感情的,他們也會被感動。同時,也説明了那個人是一個十分孝順的人。他的孝心,使鬼神也會因他的孝心所感動。最終,也深刻印證了“好人有好報”,有孝心的人一定也會有好報的。

《聊齋志異》讀完後,我感到十分有趣,它充分滿足了我無窮無盡的想象力,放飛了我的想象,激活了我大腦思考能力。聊齋隨筆包括了人物的貪婪、痴呆等,借妖魔鬼怪之事,演人世百態之情,窮世人相貌,盡古今風情,開文人胸襟,是一本不可不看的好書。

《聊齋志異》讀書心得體會 篇15

這是一篇著作,它的生動描述讓我感慨萬分。自古以來鬼神都讓人恨不得離之以遠,人們對鬼神的恐懼,還有那些恐怖的傳説一直以來都為它們罩上了迷茫的煙雲。

讀了蒲松林先生的《聊齋志異》後,我感動了,也覺悟了。這篇著作揭示了人性的貪慾。告訴我們其實人比所謂的鬼神更可怕,更無情。為了自己可以不擇手段,淋漓的殘酷讓我心痛,讓我認識到現實的無奈。

《聊齋志異之畫皮》中的男主人公充分為我的結論提供了極有利的證據。他為了自己的前途把三娘無情的燒死。三孃的深情讓她在原諒他並想與他再次回到以前的美夢生活時,又一次他的無情的想再次燒死她,讓她醒悟了,自己的這份感情的卑微。三孃的慘痛再次降臨到他現任妻子身上,為了娶公主讓自己更加飛黃騰達,他在妻子難產時的抉擇深深刺痛了我的心。無情與貪婪在他身上表現的淋漓盡致,同時也揭示了恐怖的人性的本質。

當然先生的作品裏還有很多美麗動人的故事,阿寶一對的致死不虞,小翠元豐的不離不棄,好感人!文章在揭示社會人性的殘酷的同時也表現出了愛的偉大,人間自有真情在!

這是一部可讀性十分強的文章。為我們展現出平時不曾覺察的一面,時時刻刻警示自己什麼是做人的本質,或許這樣會讓更多正走在人生十字路口的人提供一盞明燈,為社會增加活力,為祖國的明天打下堅實的根基,我相信我們的未來會更美好、更燦爛!

它將成為我人生路途上永遠的鞭行者、永恆的警示官!謝謝您蒲松林先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y0m0y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