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聊齋志異讀書感悟(精選19篇)

聊齋志異讀書感悟(精選19篇)

聊齋志異讀書感悟 篇1

我在暑假中讀了一本書《聊齋志異》,使我受義匪淺,心潮彭湃。這比看電視過癮多了,電視上,每到精彩、激動人心的時候,它總要明天再放了,可書不一樣,我被它生動的描寫深深地吸引着。

聊齋志異讀書感悟(精選19篇)

“聊齋”是清朝貢生蒲松齡的書屋,本書由此得名。書中多數作品通過談狐説鬼的手法,塑造了善良可愛的狐仙花妖,神異靈怪,人鬼之間的戀愛,神怪之間的私情,表現了新穎脱俗的想象,瑰麗多姿的圖景,生動傳神的感情。

我的第一點感受是,聊齋志異的人物生動感人。“小謝與秋容”中的小謝活潑開朗,秋容冷漠而又具有捨己為人的精神。 “嬰寧”開朗,活潑好動,整天笑嘻嘻的。“羅剎海市”的小喬本為龍女,因貪玩並丟了迴穴令牌,回不了龍穴。馬驥是一個文弱書生,因為他把小喬的令牌扔了,為了幫小喬而三番四次的中毒,最後都由小喬用龍血來救他。在這些人物中我最喜歡“小謝與秋容”因為秋容為了讓小謝變成人,犧牲了自己。蒲松齡之所以要寫這本書是為了告訴大家,它們雖然是鬼、狐,可是有的為了報恩不惜失去自己的生命;有的為了幫助人們而被陸判發現。她們都是心地善良,純潔的鬼、妖。

我的第二個感受是情節離奇曲折。胭霞為了讓自己青春永駐,聽從石妖的吩咐,三番四次想破胭脂額頭上的護身封印,可每次都下不了手,但是最後胭脂知道胭霞和石妖是一夥的,石妖知道胭霞沒把封印解破就用法術把胭脂的臉弄得的血淋淋的,胭脂為了保護姐姐的臉,被破了封印,在石妖想把定海神珠從胭脂身體吸出來,可是鄂子川和一位葉捕頭趕來把石妖殺了。

第三個感受是描寫細緻生動。在聊齋志異中,“小謝與秋容”是最讓人感動的了,秋容,小謝和一些小鬼們為了不被陸判發現,就躲在一個小茅屋中。可是陸判藉着一個凡人的身體發現了他們,其他的小鬼都被抓走了,只有小謝和秋容逃了出來。道士這他們寫了兩道還陽符,哪想到在路上竟遇到了陸判,他們拼命的跑,好不容易逃了出來,可是一拿出來只剩一張符,還有一張破了,秋容為了不讓小謝再推辭,就站在太陽下灰煙滅了,小謝投了胎和陶望三過着幸福的生活。

聊齋志異讀書感悟 篇2

最近,我讀了一本有趣的書,名字叫做《聊齋志異》。該書作者是清末明初的一介書生蒲松齡,作者通過談狐説鬼的手法,深刻的揭露了當時社會的腐敗、黑暗,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會矛盾,表達了人民的願望。

説的是一些寫貪官污吏,無不面部醜惡,朋比為奸;寫科舉考試,則應舉者鸚鵡學舌,考試官有眼無珠:寫愛情,則痴男怨女,楚楚動人;寫女子,則拈花微笑,嫻雅多情。從故事上看,其情節曲折離奇,佈局嚴謹巧妙,讓讀者開卷後興味盎然,不願釋手。

書中談鬼説狐,大家有所寄寓,有深刻的思想意藴。如《嶗山道士》諷喻好逸惡勞,心術不正者妄求道術,必定碰壁,《畫皮》告誡世人勿為化成的美女的惡魔假象所迷惑。

聊齋志異讀書感悟 篇3

這是一篇著作,它的生動描述讓我感慨萬分。自古以來鬼神都讓人恨不得離之以遠,人們對鬼神的恐懼,還有那些恐怖的傳説一直以來都為它們罩上了迷茫的煙雲。

讀了蒲松林先生的《聊齋志異》後,我感動了,也覺悟了。這篇著作揭示了人性的貪慾。告訴我們其實人比所謂的鬼神更可怕,更無情。為了自己可以不擇手段,淋漓的殘酷讓我心痛,讓我認識到現實的無奈。

《聊齋志異之畫皮》中的男主人公充分為我的結論提供了極有利的證據。他為了自己的前途把三娘無情的燒死。三孃的深情讓她在原諒他並想與他再次回到以前的美夢生活時,又一次他的無情的想再次燒死她,讓她醒悟了,自己的這份感情的卑微。三孃的慘痛再次降臨到他現任妻子身上,為了娶公主讓自己更加飛黃騰達,他在妻子難產時的抉擇深深刺痛了我的心。無情與貪婪在他身上表現的淋漓盡致,同時也揭示了恐怖的人性的本質。

當然先生的作品裏還有很多美麗動人的故事,阿寶一對的致死不虞,小翠元豐的不離不棄,好感人!文章在揭示社會人性的殘酷的同時也表現出了愛的偉大,人間自有真情在!

這是一部可讀性十分強的文章。為我們展現出平時不曾覺察的一面,時時刻刻警示自己什麼是做人的本質,或許這樣會讓更多正走在人生十字路口的人提供一盞明燈,為社會增加活力,為祖國的明天打下堅實的根基,我相信我們的未來會更美好、更燦爛!

它將成為我人生路途上永遠的鞭行者、永恆的警示官!謝謝您蒲松林先生!

聊齋志異讀書感悟 篇4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代著名小説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説集。《聊齋志異》的意思是在書房裏記錄奇異的故事。

蒲松齡從小就喜愛民間文學,喜好蒐集民間奇聞異事,他一生貧困潦倒,當了三十多年的農村教書先生。但是,他去南方一年的幕僚生活也為創作《聊齋志異》做了一定的準備。南方的自然山水和風俗民情開闊了他的眼界,幕僚的身份使他有機會接觸社會各階層人物,特別是官僚縉紳和下層歌姬,為他在《聊齋志異》中塑造各種官僚豪紳和眾多女性形象打下了重要的基礎。

在這部小説集中,作者寄託了他從現實生活中產生的孤憤,人物形象刻畫得鮮明生動,多談狐、鬼、花、妖。歌頌生活中的真、善、美,抨擊假、惡、醜。他們揭露了封建統治的黑暗,抨擊了科舉制度的腐朽,反抗封建禮教的束縛。表達了作者既有對黑暗社會現實的不滿,又有對懷才不遇、仕途難攀的不平,既有對貪官狼狽為奸的鞭打,又有對勇於反抗敢於復仇的平民稱讚。

《鬼哭》就是一個典例。這篇文章主要講述了謝遷之變時,賊人佔據王七襄的房子,官兵入城平定賊患,剿滅了盜賊。王學使派人處理掉家裏的屍體。從此,宅子裏總是出現鬼哭,直到做道場超度他們,這才滅除鬼患。這則故事告訴我們,為人兇狠殘暴,鬼也不會怕他,公道正直,鬼也會感化。以‘人’的面目出現還不能嚇住‘鬼’,請不要裝扮成一副‘鬼’模樣來嚇‘人’!

在現實生活中雖然沒有鬼神之分。那些損人利己,殘害百姓,助紂為虐,仗勢欺人的人在人們心目中就是“鬼”。反之,在生活中那些助人為樂,無私奉獻,尊老愛幼的人在人們心目中就是“神”。以前的封建社會讓人們無法安居樂業,但現在雖説科技發展迅速,人們不必為吃飽穿暖而發愁,但總有一些貪官、小人做出一些損人利己的事情,不到目的,決不罷休。這些人是社會的敗類,是國家的恥辱。

世界上總有善惡之分,我們雖然不能做什麼,但是可以適當的改變。讓善良多一點,惡毒的人少一點,甚至使這個世界沒有惡,只有善,讓世界變成一個和諧、美好的家園。

聊齋志異讀書感悟 篇5

《聊齋志異》相信大家都已經讀過吧!讓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有關這本書的作者吧: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一字劍臣,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

生”,自稱異史氏,現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洪山鎮蒲家莊人,漢族。出生於一個逐漸敗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歲應童子試,接連考取縣、府、道三

個第一,名震一時。補博士弟子員。以後屢試不第,直至71歲時才成歲貢生。為生活所迫,他除了應同邑人寶應縣知縣孫惠之請,為其做幕賓數年之外,

主要是在本縣西鋪村畢際友家做塾師,舌耕筆耘,近42年,直至61歲時方撤帳歸家。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歲,創作出的文言文短篇小説集《聊齋

誌異》。他的生平著作還有:《醒世姻緣傳》,《晴雲山房詩文集》,《紅椒山房筆記》,《雜説》,《片雲詩話》,《省身錄》,《懷刑錄》,《日用俗

字》,《歷字文》,《聊齋詞》,《聊齋白話韻文》。

《白話聊齋》問世後,一開始只是在民間傳抄,直至蒲松齡去世50年後,才在浙江刻版問世。成書定名為《聊齋志異》,是因為“聊齋”是蒲松齡的書屋

的名字,“志”指“奇異的故事”。書刊行之後,風靡坊間,人們公認“小説家談狐説鬼之書,以《聊齋》為第一”。此後,“聊齋熱”一直持續着。《聊

齋誌異》內容十分廣泛,通過妖魔鬼怪來反映羣眾的生活,反映當時的社會面貌。書中既有對漆黑如墨的現實的不滿,又有對懷才不遇、仕途難攀的不平;

既有對貪官污吏狼狽為奸的鞭答,又有對勇於反抗、干預復仇的平民的讚歎;而數量最多、質量上乘、寫得最美、最動人的是那些人與狐妖、人與鬼神以及

人與人之間的純美愛情。從藝術成就上看,《聊齋志異》將古代小説中“志怪” 、“傳奇”和“人情”融合一體,具有獨特的文學性和藝術性。

讀完這本書之後我有一點感觸:其實這書裏面的故事並不恐怖,反而有些故事很感人,尤其是那些妖狐對人的愛情,但是最後還是分開了,有時都想引

起我哭泣。我對這本書裏的有些故事情節到現在都浮現在我的腦海裏。“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一點兒都説得沒錯,它讓我知道了當時的社會是多麼的黑

暗,我們活在這時的現代是很幸福的!

聊齋志異讀書感悟 篇6

《白話聊齋》非常有趣,不久我就看完了這本書。《白話聊齋》是一部經典小説,是蒲松齡的着作。《聊齋》是古代靈異、志怪小説的集大成者,有“空前絕後”之美譽。《白話聊齋》看來偏偏講的鬼、狐、仙、怪,其實字字都是人、情、世、態字裏行間無不飽含着作者對人生的豐富體驗和深刻智慧。

凡是人類之外的動物、植物、器物變化成人,或者雖然沒變化成人卻能像人一樣説話,跟人交往,便為妖。這是妖的寬泛定義。《白話聊齋》中,千姿百態的精靈都來和人交往。蒲松齡神鬼狐妖畫蒼生,馳想天外的志怪,是滄海桑田的人生。

《白話聊齋》雖然講鬼、狐、仙、怪的故事,其實字字都是人、情、世、態,字裏行間無不飽含着作者對人生的豐富體驗和深刻智慧,從書中不難發現,作者是通過一個個美麗奇異的故事將他對漆黑如墨的現實的不滿,對懷才不遇、仕途難攀的不平及對貪官們狼狽為奸的鞭撻展現在我們眼前。它的內容廣泛,並以此來影射當時的社會現實,反映當時的社會面貌。從書中我能時時提醒自己,往往那另人看不起的外表下,有着一顆純潔、美好般鑽石般透明閃亮的心靈,比海還深比宇宙還廣闊的心靈。正如俗話所説“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聊齋志異讀書感悟 篇7

為了情,可以不避生死,不論陰陽;為了情,可以起死回生,感天動地。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是不懼怕一切的,而人與神、人與鬼之間也擁有超越一切的力量,這是我從蒲松齡的文字中學會的——情。

《聊齋志異》中的人神鬼狐的形象極為突出。《水莽草》中“鬼不得輪迴,必再有毒死者,始代之”而被害的祝生卻因痛恨此種輪迴,不再禍害別人而盡心盡力去救別人,積成功德成仙;《香玉》裏身為花神的牡丹花香玉被人移走,深愛着她的黃生日日哭吊,感動了花神,最後還魂復生,結為夫妻……原來,“愛總有奇蹟”在古人心中早已種下了不解之結,在那個“滅人慾”的傳統理念橫行的時代,蒲松齡是個異類,堅守着自己的理念,尊重的是自然本性和自然感情,才歷盡一生的心血成就了這本不朽之書。

情,説來説去總繞不過的一個字,承載了古今多少人、多少事、多少夢、多少苦痛、多少甜蜜才有可能領悟的感受。“寄託如此,亦足悲矣。”在這本書中我深刻地體會到了古人的浪漫以及不顧一切的勇氣與執著,那是現代人身上所稀缺的情感。而今的我們依舊沒有書中所説起死回生、舉翅藍天的能力,更不可能以花為妻、與鬼相談、以狐為友,但是我所執著地看到的是“情”,無論是捨身成仁的友情、感動天地的愛情、苦苦為兒的親情,都是值得現在的我們再一次體會的,也應是我們所珍惜的,因為我們的生活不可能“三年之後”“十月愈後”那樣簡單,我們是要好好生活的,好好尋找屬於自己的故事。

“以人事之倫次、百物之性情説之。”《聊齋》用它魔幻的筆法構成了一個個小而精的故事,構思奇幻委曲,記事詼譎蔓妙,行文典雅純熟,風調寒峭高古。《聊齋》的魅力就是如此,像一塊巨大的磁石硬生生地吸引着我的眼球,欲罷不能。再談到“情”,在這不同於其它書籍的背景下,又顯得生動而不誇張,靈活而不做作。

狐雖是怪,鬼雖非人,神雖有不可控,但是,情,看上去那麼深奧卻容易體會,只在一念之間方能成為刻骨銘心的記憶。聊齋中也有些我不能懂的“愚昧”,孤身一人而被迷惑的蠢,不念家人的孤注一擲,毫無主見的聽從順從,或許那是古人落後思想的阻礙罷了。

為了情,可以不顧自己。

為了情,可以拼盡全力。

為了情,終是為了情。

聊齋志異讀書感悟 篇8

但是面對黑暗的現實,作家在書中提出的改革社會的方案確實不現實的。他在《促織》中提出了請天子關心民命,在《席方平》中請二郎神主持公道,在《紅玉》中請俠客義士救困扶弱,另外再一些公案故事中,想靠清官來除暴安良。這些又表現了他對封建統治階級還存在着幻想。

《聊齋志異》廣泛地揭露了科舉制度的弊端,批判了科舉制度。這方面的代表作有《考弊司》《葉生》《王子安》等等。這些作品對考場的黑暗、考官的混憒,進行了深刻的揭露,對考生的變態心理作了入木三分的刻劃。

《考弊司》寫陰間主管考試的靠弊司司主虛肚鬼頒下定例,凡考生初次謁見,要先割脾肉一塊孝敬司主,但賄賂豐者可以免割。可是他在堂上懸掛的楹聯卻是“孝悌忠信”“禮儀廉恥”。這正是對人間黑暗的考場和寡廉鮮恥的考官的無情揭露和辛辣諷刺。

今天,我讀了冰心奶奶所着的《繁星春水》,它的語句時而婉轉優雅,時而高昂激越。它的語言真是優美,雖然沒有華麗的詞語,但也似乎讓人捉摸不透,又能流露出深深的感情,而且它有種語言的魅力,不僅僅是因為語句的精煉,能把一篇篇文章濃縮成一首首優美的詩,更因為它朦朧的詩意,留給我們遐想的餘地,讓我們感到詩人細膩的心情。

風吹彎了路旁的樹木,撕碎了店户的布幌,揭淨了牆上的報單,遮昏了太陽,唱着,叫着,吼着,迴盪着;忽然直弛,像驚狂了的大精靈,扯天扯地的疾走;忽然慌亂,四面八方地亂卷,像不知怎樣好而決定亂撞的惡魔;忽然橫掃,乘其不備的襲擊着地上的一切,扭折了樹枝,吹掀了屋瓦,撞斷了電線;可是,祥子在那裏看着;他剛從風裏出來,風並沒能把他怎樣了!

反對封建禮教和封建婚姻制度,歌頌純真愛情,也是《聊齋志異》的重要內容。這方面的著名作品有《阿寶》、《連城》、《蓮香》等等。《聊齋志異》中的愛情小説有它鮮明的特點:作家多通過非現實的幻想的世界的人與事來表現強烈的反封建禮教、反封建婚姻制度的精神,來表現他的愛情理想。再作家筆下,那些花妖狐魅所幻化的少女,儘管性情各異,但大多美麗聰明,善良無私,不圖富貴,不慕權勢,以才德取人,愛的忠誠,愛的堅貞,歷經禍患而不渝。她們來去自如,離合隨心,不受封建戒律拘束;不矯情,不虛偽,生氣勃勃,一往無前。她們再沒有戀愛自由的封建社會,獲得了幸福的愛情。例如:《嬰寧》嬰寧是一個狐女,在墳墓里長大,他能擺脱人世間任何的束縛,不受封建禮教的規範,不受庸俗的世間人情污染,天真無邪,純潔透明,,是現實生活中沒有的新人。王子服同樣是一個思想單純、感情真摯的男子,作家讓着兩個人自由的結合,曲折的表現了他對世俗婚姻的不滿。《聊齋志異》中的愛情故事不管是喜劇還是悲劇,人們都能尋着故事發展的線索,窺見其中包含的尖鋭的社會矛盾和深刻的社會矛盾鬥爭。

聊齋志異讀書感悟 篇9

《聊齋志異》是我國清代小説家蒲松齡的一部志怪小説集,所記載的故事上百篇,有的講述了狐女的愛情故事,有的講述了修行得道的奇人的奇妙幻術,有的則記錄了枉死鬼的恐怖事件,還有的則是道聽途説的一些奇聞軼事。

然而,其中給我感受最深的則是《促織》。《促織》講述的故事發生在明朝宣德年間,主人公成名是個老實迂訥的秀才。他多次考試不中,於是被狡猾的小吏推選上去做了里正,專門負責蒐羅良種的蟋蟀。然而華陰縣本來就不是盛產蟋蟀的地方,往往是為了一隻蟋蟀動輒好幾户人家傾家蕩產,老實的成名不忍向百姓搜刮,只好自己千方百計去尋找蟋蟀,結果經常逾期無法完成任務,屢遭毒打。好不容易在一個駝背巫婆的指導下抓到了一隻強健俊美的蟋蟀,卻又被好奇貪玩的兒子不小心弄死,兒子畏罪投井,後經搶救挽回了性命。而成名也是命不該絕,居然又捕到了一隻善斗的小蟋蟀,上級為此大為高興,又暗中照顧成名,使他當上了舉人。

讀完這個故事,不能不讓人感慨萬千。我們實在無法想象一隻蟋蟀如何使人傾家蕩產,還要落得個被打到“雙股潰爛,血流不止”的地步。我們也不明白,一隻小小的蟋蟀居然可以讓一個天真的孩童就畏懼到以死謝罪的程度;更令人感到荒唐的是,一個人考取功名,標誌着古代文人前途和命運的科舉考試居然像兒戲一般,可以被隨意的踐踏和賞賜。這不禁又讓人想起了那首“紅塵一騎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詩句,那不也是荒唐之至嗎。那麼多的人被一點精神上的愉悦矇住了雙眼,他們又何嘗不是其別人的水深火熱於不顧呢?成名的兒子為了一隻蟋蟀差點死於非命,而敬獻蟋蟀有功的成名卻可以輕而易舉的當上舉人,所謂的“以人為本”何在,所謂的“公平”何在!然而,我們的生活中仍然有這樣的蟋蟀,它們變換了自己的面目,以各種方式蠱惑着我們,稍有不慎,我們就會像故事中的人們一樣,小則身心俱疲,大則傾家蕩產。

我們看到,有人為了尋求刺激,誤入歧途,冒險嘗試毒品而不能自拔;有人為了一己私利,以次充好販賣假冒偽劣產品;有人為了逃避現實,沉溺於虛擬的世界中迷失了自我;還有人為了享受物質生活,窮奢極欲,揮金如土,醉生夢死……

如此種種,又何嘗不是另一種蟋蟀呢?我們往往被種種淺薄的物質利益所迷惑,固步自封,矇住了自己的雙眼,自己還渾然不知樂在其中,爾後有朝一日幡然悔悟,為時晚矣!對於中學生,尤其是我們國華的同學們更是如此,我們是國家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社會將由我們新一代去構造。因此,我們的雙眼必須時刻明亮,我們的頭腦必須時刻清醒,唯有如此,眼前的迷霧才無法阻擋住我們前進的步伐,唯有如此,致命的蟋蟀才會變得微不足道,也惟有如此,國家和社會才能有希望!“蟋蟀”是可以致命的,然而請不要害怕,我相信,明者自會看清它的本來面目!

聊齋志異讀書感悟 篇10

這本書的作者是清初的文學家蒲松齡。“聊齋”是他書屋的名字,“志”是記述的意思,“異”指奇異的故事。在這本書中有許多好看的故事,我最喜歡的是《種犁》這個故事,講的是:一位賣梨的人,因為梨很好,即使是價錢貴了一些,但還是很多人去買,有人就跟賣梨的討價還價,賣梨的人很生氣的説,沒錢買就走開,別耽誤我生意。這時候有個道士來到賣梨的跟前,請他施捨一個梨,賣梨的不給,還大罵道士,這時有個小夥計看不過去,就用自己微薄的工錢,給道士買了個梨。道士吃完後,就把梨核埋在了地下,交了水,不一會兒就長出參天大樹,還結滿了梨。道士把樹上的梨分給了大家一起吃,賣梨人都看傻了,等他回過神一看,自己的梨全沒了,原來分掉的是自己的梨呀,他連忙去追那個道士,最後也沒追上。

看完這個故事,我覺人一定要有同情心,不能只顧自己,對於有困難的人要儘自己的能力去幫助,這樣這個世界才能更美好!

聊齋志異讀書感悟 篇11

中國清代小説家蒲松齡的著作《聊齋志異》共包括491篇短篇靈異小説。聊齋志異,顧名思義,“聊齋”是蒲松齡書屋的名字,“志”是記述的意思,“異”則指奇異的故事。小説中的題材十分廣泛,內容極其豐富。

《聊齋志異》中,看起來偏重講鬼、狐、仙、怪等奇異故事,其實都是人情世態,字裏行間無不飽含着作者對人生的豐富體驗和深刻智慧。郭沫若評價説:“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的確,《聊齋》中有很多作品,都是通過談狐説鬼的手法,巧妙地諷刺了社會的腐敗和黑暗,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會矛盾與當時的時代特徵,表達了人渴求自由、不願被世俗看法以及制度所束縛的願望。

在名篇《席方平》一文中,席方平的父親遭奸人陷害,席方平的魂魄在入城隍廟為父申冤無果後,憤恨不平,無奈之下,認為冥王能為自己申冤的他只好進入冥府。不料,整個地府全被羊懼收買了,他們相互勾結,上下串通,對席方平威逼利誘,想使他屈服。然而席方平錚錚鐵骨,硬是不從,面對淫威毫不屈服,連對他用刑的鬼吏也肅然起敬。席方平面對的陰司地府,就是黑暗的封建社會的曲折寫照,而鬼吏、獄吏、城隍、閻羅王正是在現實社會中的剝削者、壓迫者的形象,他們在社會中充當的是殘酷壓榨下層勞動人民的角色,而席方平正式通過伸冤的方式對其抗爭。《席方平》是對現實社會的反映,方平的申冤不僅僅是一般意義的申冤,而是一種正義與邪惡的較量,而這種反抗精神,恰恰是生活在封建社會裏的勞苦人民大眾所需要的,鼓勵着人們起來反抗剝削和壓迫,而故事的最後,席方平遇到了二郎神並向其伸冤並得以昭明,也體現了下層人民受壓迫無法反抗,只能期待更高層的解救,算得上是一種苦澀而又美好的期望。

同時在《聊齋志異》中,我們不難發現,作者塑造了很多女鬼的形象。這些女鬼大都在豆蔻之年死於非命,她們在蒲松齡筆下栩栩如生、富有才學、重情重義、多愁善感、天真善良、不願為世俗所羈,而這些,恰恰是那個時候的婦女在現實社會中所罕見的可貴的品質,當時風氣要求女子三從四德,而清朝對女性的壓迫也是達到了頂峯,更出現了為了迎合男子審美而自殘己身的纏足行為。作品中女鬼的形象,或者説這只是作者的一種幻想,因為這種人在現實生活中幾乎是不存在的,這也更能説明了她們是作者心目中理想女性的寄託體。讓我情有獨鍾的是《聶小倩》,它寫出了聶小倩與寧採臣之間的真摯愛情。聶小倩在十八歲病死,被葬在破廟旁,被惡鬼逼迫去做害人的勾當。而寧採臣為人正直,不受金錢和美色的誘惑,最終他的品行感動了小倩。可以看到,寧採臣的這種品行,也是世間難能可貴的,作者最終給了他們一個幸福美滿的結局,我想大概也是他對社會的一種希望和寄託吧。

電影《倩女幽魂》就是根據《聶小倩》而改編拍成的,但其實質沒有改編,即歌頌人間真愛以及反對封建壓迫。影片中寧採臣和聶小倩真心相愛,卻總是受到樹妖姥姥的阻礙,最後他們齊心戰勝樹妖,小倩也得以重生。其實,樹妖姥姥代表的就是封建階級的統治者,殘酷地壓迫、剝削着下層勞動羣眾。而最終寧採臣和聶小倩用他們的真愛衝破一切阻撓,也鼓勵着人們勇敢地去反抗封建階級統治,真正獲得幸福。然而,在作者生活的那個年代,自由只不過是空中樓閣抑或説是痴人説夢,所以《聶小倩》中所反映的也只是作者的一個美好的願望,作者將他的美好願望融入了《聶小倩》中,用這種虛擬中的美滿諷刺現實中的黑暗與腐敗。

“比鬼神更可怕的是人心”,這句話是《盜墓筆記》裏的。《聊齋》也是如此。不難發現,《聊齋》表面寫鬼怪,實則以鬼怪影射現實中的人,揭露和諷刺社會的黑暗,而且這些人的內心往往更加可怕。《聊齋志異》作為一本説鬼道神的小説,能夠為世人所傳頌且經久不衰,與它的內涵息息相關。正是關注到人性以及社會,聊齋才能在廣大人羣廣受歡迎,小孩愛聽它的鬼故事,大人則從中領悟道理。可以説,一本聊齋,説鬼道神,寫盡人心。

聊齋志異讀書感悟 篇12

寒假裏,我讀了格雷厄姆的《柳林風聲》,感觸頗深。

《柳林風聲》主要描寫了蟾蜍靠祖傳家產過日子,追求新奇玩意,揮霍浪費。蟾蜍的好朋友—河鼠、鼴鼠、老獾為了制止它亂花錢,輪流值班,連夜守在蟾蜍家,不讓它出去。一次,蟾蜍假裝生病,趁值班的河鼠外出買飯時,迅速起牀,把被子系成繩子,順着被子溜了下去,出去後還是和原來一樣亂花錢。後來因開車瘋狂撞人,被警察抓了起來,判了二十年有期徒刑。一名獄卒的女兒非常善良,很喜歡小動物,把蟾蜍放出了監獄。在回家的路上,蟾蜍聽到朋友説:“蟾宅被黃鼠狼和白鼬搶走了,我們應該團結起來攻打敵人,共同幫助蟾蜍奪回房子。”此時,朋友們立即行動起來,向蟾宅發起了進攻,經過一場鏖戰,最終它們戰勝了黃鼠狼和白鼬,奪回了蟾宅。

蟾蜍懶懶散散,自以為是,不聽別人勸告;老獾助人為樂,聰明伶俐,不斤斤計較;河鼠機智、靈活;鼴鼠懂事、善良。我喜歡老獾,河鼠,還有鼴鼠,不喜歡蟾蜍。

這本書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無論在任何環境下,我們都要保持勤勞、善良、本分、樂觀和助人為樂的精神。

聊齋志異讀書感悟 篇13

《繪本聊齋》這套書由五個傳世名篇構成,分別是《聶小倩》《促織》《白秋練》《種梨》《勞山道士》(五本彩色的繪本),外加一本介紹蒲松齡創作《聊齋志異》歷程的連環畫《蒲松齡》組成。“5+1”的套書形式,讓我們更全面地認識中國古典短篇小説的巔峯之作的神韻和風采,嘿嘿,簡稱“神采”。

我最愛讀的是《促織》,講明朝宣德年間,皇帝朱瞻基十分愛鬥蟋蟀,命令全國各地進獻蟋蟀,供他玩樂。這個苦差推三阻四,最後落到了里正(最下層官階)的頭上,一些狡猾奸詐的官府爪牙藉此向百姓勒索、攤派費用,常常為了賣到一隻善斗的蟋蟀,逼得不少人傾家蕩產。成名便是這樣一個里正,老實的他不忍向百姓搜刮,卻又找不到這樣的蟋蟀,結果被抓進縣衙打了一百多板子,打得兩腿鮮血淋漓,連路都不能走了。好不容易拄着枴杖在一個駝背巫婆的指導下抓到了一隻強健俊美的蟋蟀,卻又被好奇貪玩的兒子不小心弄死,兒子畏罪投井。絕望之際,居然又捕到了一隻善斗的小蟋蟀,上級為此大為高興,又暗中照顧成名,使他當上了舉人,這時,兒子的病好了,並説這隻蟋蟀是他變的。

初讀這個故事,只是覺得這個故事情節曲折,奇特而已。但細讀一二,卻讓人感慨萬千。這描寫得多含蓄啊,將一個昏庸的皇上形象,以及那些剝削人民的縣令的形象,描寫得多麼淋漓盡致啊。一隻蟋蟀而已啊,竟使人傾家蕩產,走投無路,絕望之極,家破人亡。便看成名吧,只是不忍剝削人民而已,若他這樣做了,那他便也可以輕鬆過關,而他沒有。他守住了自己的清廉,自己的名節,寧願自己受苦也決不牽連無辜百姓。便看他的兒子吧,只為了一隻蟋蟀,便畏罪自盡,這隻蟋蟀竟然值一條人命,俗話説,人命關天,人命至上,此時,卻也不過如此了?皇上竟為一隻蟋蟀,高興不已,重賞巡撫?原來官吏、獎賞如此容易便可以得到啊。他知不知道,這一層層下來,要迫害到多少人!

《繪本聊齋》真的是非常精彩,請你絕不放手地讀一讀吧!

聊齋志異讀書感悟 篇14

我首先讀的是《畫皮》,這個故事講的是一個叫王生的人,因為他貪戀一個女鬼的美色,遭到了報應,被那個女鬼撕裂胸腹,挖出心臟,而後逃之夭夭。他的妻子為了救他,聽從了一個道士的話,吃下了一個乞丐的痰,然後她的丈夫就得救了。

在我看來,這個王生為什麼會被撕裂胸腹,掏走心臟而死呢?我看,他是因為貪戀女色,而且他承諾那個女鬼説不將的存在告訴他人,但是,他將這件事告訴了他的妻子,或許也是一個遭到報應的原因吧。

在這篇文章中,有一個段落“鋪人皮於榻上,執採筆而繪之。已而擲筆,舉皮,如振衣狀,披於身”我覺得,在這個篇章裏,“鋪”,“執”,“繪”,“擲”,“舉”,“振”,“披”總共七個動詞,是比較不錯的。雖然沒有那麼華麗麗的辭藻堆砌或宋玉那樣的優雅婉轉的描寫。但是,也有它的好處。它能夠將我們都飛快的帶入到故事情節中去。是不可多得的精彩描寫。

這篇文章是《聊齋志異》這個志怪小説中的一篇。所以説,它也是非常引人入勝的,據説,在當時改編電影開始放映的時候,它的波動情節嚇死了一個老太太。由彼及此地,也能夠了解到這個小説的精彩了。

《畫皮》中的那位道士,想必看過的大家都很熟悉。那位道士在第一次被王生拒絕之後,第二次王生反而去找他時,他反而不忍心了,只是給了王生一個蠅拍,讓他拿這個東西用來驅趕魑魅,但是,因為這個道士的不斬草除根,所以,讓那個惡鬼有可乘之機,殺害了王生。從這個段落裏,也可以知道斬草要除根,不然會春風吹又生啊。

在這之後,他的妻子陳氏以及他的弟弟聽從那個道士,找到那個乞丐,並且要讓他救活王生。誰知那個乞丐要陳氏吃下他的痰,雖然最後王生得救了,但是,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王生的不守信用,貪戀美色最後報應到了他的妻子身上。所以説人不能夠做虧心事。

再相比其他的《聊齋》裏的短篇小説,《青鳳》,同樣也是一個有婦之夫,同樣也是勾搭上了別的女子,而且,那個女子還是狐狸幻化成的。在我國古代的理論中,雌狐狸是魅惑的女性的象徵。但是在這篇裏,男主人公最後與女主人公成為了朋友。男主家與女主的狐狸一家最後其樂融融地生活到了一起。讀後感.在這兩篇裏,男主的事情都是幾乎相同了,但是為什麼一個是被撕裂胸腹,挖走心臟而死,雖然最後救回來,但是就連他的家人也受到了一定的侮辱。而另一個是最後幸福美滿,成功的呢?

在《青鳳》中,有這樣一段“惓惓深情,妾豈不知,但叔閨訓嚴,不敢奉命。”我對它的分析是:因為叔是自己家的長輩,在古代,一般人家的小輩女性在出嫁後都是男方説了算,而這句是叔叔的閨訓很嚴格,所以説,應該還沒有出嫁。另外,有一個字“閨”,代表的是青鳳還是待字閨中的,能夠認證我的推測。《畫皮》中的女鬼是一個富貴人家的小妾,與那個富貴人家的男主人還是保持着男女夫妻關係的。所以説,那個女鬼是個有夫之婦。我們中國有句古話,“朋友妻,不可欺”,雖然《畫皮》裏的王生與那個富貴人家的男主人不是朋友,但是還是不允許人霸佔他人的妻子。古代中國有句俗語“有主的乾糧不能碰”話糙理不糙,就是因為觸犯了這樣的禁忌,所以落得個悽慘的下場。或許,這就是兩個故事的不同吧。

在這兩個故事是基於傳統的禮教制度而產生的。雖然説封建禮教是對於人的心靈,人的行為是有害處的,但是,如果只是一味的去批評,去貶低那些禮儀制度,將它們説成是“吃人的東西”那麼還是太過於單面性,太過於偏激的了。無論在當今這個美好的新時代,新社會,新生活中還是在以前的時候,儒家的三綱五常都應該是不能被拋棄的。雖然束縛了人,但是也規範了人。古人云: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所以,封建禮教其實是一種幫扶人類,對於萬物都有幫助的東西。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若無倫理綱常,何來源遠流長。所以,在這兩個故事之中,極其形象的表明了要遵守倫理道德。

藝術來源於生活,卻又高於生活。《聊齋志異》這本書是從生活,從民俗,從歷史,從神話上來的一本好書。

聊齋志異讀書感悟 篇15

一看到這本書熟悉的題目,不少人第一時間想起一個令人耳熟的故事電視劇:《畫皮》,電視劇裏那些誇張的故事情節時到今日仍然令我們心有餘悸,所以很多人一定會誤以為《聊齋志異》這本書是一本純粹的恐怖小説,錯!那就大錯特錯!這本經典耐讀的小説如果單單停留在這麼低級的層面的話,它還會從清代一直流傳至今嗎?它不僅給我們帶來了精彩絕倫的一個個故事,它還通過讓我們閲讀這些故事從而領會到一個個深長的道理,讓我們在閲讀的同時也能領悟到人生的真諦。

前年寒假,媽媽給我買了一本《聊齋志異》。《聊齋志異》非常有趣,不久我就看完了這本書。《聊齋志異》是古代靈異、志怪小説的集大成者,有“空前絕後”之美譽。《聊齋志異》看來偏偏講的鬼、狐、仙、怪,其實字字都是人、情、世、態字裏行間無不飽含着作者對人生的豐富體驗。

從中我感受到,眼睛所看到那美麗的景象深處並不一定是美好的,正如俗話所説“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往往那令人看不起的外表下,有着一顆純潔、美好加鑽石般透明。

其實,《聊齋》表面上在講鬼、狐……一類的故事,而側面反映了當時社會的腐敗,在康熙時期的中後期,也就是蒲松齡所在的那個時代,貪污成風,贓官比比皆是,清官能有幾個?比作者生活好的不少,比他生活差的更多,然而他們未必都會去思考這些社會問題。作者大膽地揭開了所謂“盛世”下的“爛疤”替那些飽受迫害的下層人民提出控訴!在這裏,我又不禁佩服蒲松齡慧眼明珠,佩服他敢於正視現實的精神。

聊齋志異讀書感悟 篇16

《聊齋志異》是一部經典小説,是蒲松齡的着作。《聊齋志異》是古代靈異、志怪小説的集大成者,有“空前絕後”之美譽。《聊齋志異》看來偏偏講的鬼、狐、仙、怪,其實字字都是人、情、世、態字裏行間無不飽含着作者對人生的豐富體驗和深刻智慧

從中我感受到,眼睛所看到那美麗的景象深處並不一定是美好的。正如俗話所説“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往往那另人看不起的外表下,有着一顆純潔、美好加鑽石般透明閃亮的心靈,比海還深比宇宙還深的心靈。

其實,《聊齋》表面上在講鬼、狐一類的故事,而側面反映了當時社會的腐敗,在康熙時期的中後期,也就是蒲松齡所在的那個時代,貪污成風,贓官比比皆是,清官能有幾個?比作者生活好的不少,比他生活差的更多,然而他們未必都會去思考這些社會問題。作者大膽地揭開了所謂“盛世”下的“爛疤”替那些飽受迫害的下層人民提出控訴!在這裏,我又不禁佩服作者的慧眼明珠,佩服他敢於正視現實的精神。

聊齋志異讀書感悟 篇17

説到名著,我看的也不少了。可在浩如煙海的書中,我還是比較喜歡既集大眾為一體又有自己獨特風格的《聊齋》。

《聊齋》既有《水滸》的奔放,又有《西遊記》的神奇。既有《三國》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也給人一種《紅樓夢》那“滿紙荒唐言”的感覺,不過,它自己的風格:説鬼也把人嚇得哇哇大叫。

初讀此書,便由然而生一股陰冷的怪感。再往下讀,一股寒意直衝脊樑上來,周圍被鬼氣糾纏着,天地昏暗無光,一團黑煙在紙上生出手腳……驚叫一聲,衝到陽光下一看,只見滿紙鬼氣,再仔細一看,不過一個個小字排列的方陣,不禁讓人感歎蒲作者把方塊漢字使得出神入化!

在此書中,心腸軟的王生、披着人皮的鬼、斬妖除魔的道士,掏吃人心的夜叉……都給我以極深的印象。當我看到巨大的木偶與人揮刀相向時,我不禁為持刀斬鬼的勇士捏一把汗;當我看到邪惡的夜叉闖入民宅大肆搶奪時,我冷汗連連。當神犬吃下火炭時,我驚奇得合不攏嘴……

這就是《聊齋》,説它是武俠小説,他比武俠多幾份純真,説他是童話,又比童話多幾份邪惡黑暗……

這就是《聊齋》,一本神奇、刺激、可愛、純真、邪惡、黑暗的名著,獨一無二之名著,值得好好“品味”!

聊齋志異讀書感悟 篇18

今年暑假裏,爸爸給我買了厚厚的一本《聊齋志異》。打開書的第一頁,上面介紹了作者的姓名:蒲松林,生於清初,是個文學家。他寫的《聊齋志異》充滿了傳奇色彩,並寫了鬼與神仙的許多故事;讓人眼花繚亂。

畫皮是最精彩的,也是最恐怖的。裏面將了以為窮書生在路上遇到了一位眼睛大大猶如葡萄,兩條又細又長的柳葉眉,依仗櫻桃小嘴鑲嵌在俊俏的臉蛋上,一頭烏黑髮亮的秀髮。魔鬼般的身材,可她路邊哭。窮書生十分好奇,便問了姑娘的來歷。原來,姑娘是被人販子賣到着而來的。有興在半路逃脱卻不知回家的路,書生出於好心把姑娘帶回了家。晚上,書生在窗旁走過,發現那位貌美如花的姑娘,脱下了人皮,露出了張牙舞爪的樣子。書生再定睛一看,立刻跌倒在地。因為他看見了姑娘的真面目,所以女鬼把他的心給掏了出來。家人四處尋醫,終於一個乞丐能醫治他的兒子。但乞丐有一個要求,要大媽吃他吐他的痰,大媽硬吃了下去。回到家中見兒子沒好轉,又撲在兒子胸口大哭。忽然,大媽噁心想吐,一口吐在了兒子胸口;那竟是一顆心,兒子立即醒了過來。大媽請來了大仙把那妖怪收服了……

從中我感受到,眼睛所看到那美麗的景象深處並不一定是美好的。正如俗話所説“人不可貌相,還水不可斗量。”往往那另人看不起的外表下,有着一顆純潔、美好加鑽石般透明閃亮的心靈,比海還深比宇宙還深的心靈。

聊齋志異讀書感悟 篇19

清末,有一“鬼狐居士”,其《聊齋志異》流傳於後世,謂之蒲松齡。鬆齡怪異,喜以鬼狐為記,故得名。鬼、狐、精、怪,在人看來是不及人的,那麼鬆齡為什麼要用它們做為素材呢?人往往看不到自己,然而只要是別的“東西”,便一目瞭然。待他們將這些“東西”嘲笑一番,卻恍然大悟:哦,原來這就是我們自己。

鬼狐之中,道行高的,此志不渝;道行不足的,前仆後繼。不少的鬼狐有着悲慘的下場,或是魂飛魄散,或是含恨而終。對於它們來講,成人的道路是那樣的崎嶇,那樣的艱險。多少得道高僧,多少降妖術士,他們本着“狐是狐,人是人”的“公理天命”,狠狠地擋在了鬼狐們成人成仙的路上。可是鬼狐們屢敗屢戰,就算屍骨無存,也在所不惜。人們看來,鬼狐們是那樣值得同情的角色,那些所謂降魔服妖的道士和尚又是那樣的多管閒事、冷血無情。儘管如此,人們卻仍是對鬼狐們敬而遠之,他們怕它們那種追求時的頑固,追求時的陰險,追求時的不惜一切。鬼狐們的追逐已經不是可以輕易放下的慾望,而彷彿有這一種不知名的力量在支配着它們。那種不知名的成人或是成仙的慾望,逐漸集結成了一種盲目而可怕的追求。在它們的心中,就有這麼的一個信念:要成為一個真正的人。“人”字,是一種奢侈。於是,或是誘惑,或是驚嚇;或是勾魂,或是索命;或是投之以情,或是殺之以暴。然後,鬼狐們得以換上了人的衣裳,嘗着人間的疾苦,經歷着人世的生老病死,而無怨無悔。

有時候覺得,要是兩者可以一開始便將角色對換,那也許就沒有了不必要的悲劇。其實,即便將他們的角色對調,結果還會是一樣的,因為兩者都會追逐對方的角色。

在沒有鬼狐的現實社會中,人卻有着同樣的追逐。只要人與人之間沒有絕對的平等,那麼這種追逐便無休無止。過着幸福小日子的老百姓們,都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升官加祿。而那些位高權重的人,在心底卻嚮往着平凡的日子。於是,在這兩者之間,便是一種思想追求上的循環。窮人一旦變成了富人,便會懷念窮人的生活;富人若不幸變成了窮人,也自然會回想那富人的生活。當然,在這之前,有一段艱苦的追逐,甚至有痛苦的悲劇。

再讀《聊齋》,再得後感。不去感慨鬼狐精怪的報恩復仇,不去歎息人世間的世道炎涼,不去討論人怪之間的孰對孰錯。偶得謬感,不知所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e7l3r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