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讀書心得體會總結(通用31篇)

讀書心得體會總結(通用31篇)

讀書心得體會總結 篇1

《傲慢與偏見》《傲慢與偏見》是英國著名女作家簡·奧斯丁的代表作,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為素材,一反當時社會上流行的感傷小説的內容和矯揉造作的寫作方法,作品描寫傲慢的單身青年達西與偏見的二小姐伊麗莎白、富裕的單身貴族,彬格萊與賢淑的大小姐吉英之間的感情糾葛。

讀書心得體會總結(通用31篇)

這本書中似乎只有兩種人:聰明的和愚蠢的,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騙子韋翰也許除外。他利用了自己巧妙的奉承能力以及一付“討人喜歡”的儀表,迷住了伊麗莎白,不停地為自己洗刷冤情,中傷達西。可笑他的話裏充滿破綻,而聰明過人的伊麗莎白雖能與彬格來小姐辯駁,與咖苔琳夫人頂撞,卻還是被韋翰牽着鼻子走。説實話,我並不認為伊麗莎白被騙説明他是一個”愚人”。

人,總是先入為主,達西先生傲慢、無禮的樣子早已進入伊麗莎白的頭腦,還怎麼對他產生好感?對於旁人的點評又怎能輕易的置若罔聞?對達西產生偏見是很正常的。我説的旁人自然就是指相貌堂堂的韋翰了。不可否認,韋翰長着一張英俊的臉,表面上也裝得非常”紳士”。雖有”人不可貌相”、”知人知面不知心”之説可就連我這個活在二十一世紀,以旁觀者的身份看這個故事,仍然對韋翰產生好感,又豈能怨伊麗莎白這一個生活在過去時代的姑娘?

其實這本書,在七年級時已經接觸過了,但當時對於劇情的繁雜很沒有耐心,看了幾章就沒有了興致,便一直擱在一旁,直至今日才重新拾起。不過再看開頭幾章時還是覺得很無趣,到後來明白才這裏是在為以後的情景埋伏筆。一眨眼,三十幾章已經過去了,人物的性格也很明顯地被作者刻畫出來了。

合上這本書,仔細地品味一番,方才發現,整部小説,之所以吸引人,完全是因為它輕鬆幽默的格調。伊麗莎白的嘲笑諷刺,正將那些自視紳士、淑女的貴族的本來面目暴露無疑。而伊麗莎白的父親班納特先生竟然以嘲笑太太、女兒為家庭快樂,幸哉?不幸哉?

文中的所謂「傲慢」就是指出身富貴、教養頗高、眼光鋭利的青年達西的個性弱點;而所謂「偏見」是指出身中產階級、教養頗好、機智聰明的小姐-伊麗莎白的精神弱點。一個眼光鋭利,一個機智聰明,都屬人中傑,但卻都難免人性的弱點的糾纏。他們在一次的家庭舞會上初次見面,卻因對彼此的印象不佳,一個態度傲慢,另一個心懷偏見。第一個印象先入為主,以後又加上女人們在旁閒言碎語,而造成了兩人之間的愛恨情仇。

伊麗莎白曾對達西説過:“我們的性情非常相似,我們都不愛交際,沉默寡言,不願開口,除非我們會説出話來語驚四座,像格言一樣具有光彩,流傳千古.”就是因為這思想上的一致,才在婚姻中百般受到阻礙,同時也是因為這才最後促成美滿的婚姻.伊麗莎白:如果放到現實社會,可能是個女權主義者.但關心自己的姐妹.直接,偶爾不懂禮節,調皮一點.卻是這樣迷住了達西.最重要的是善於和敢於像比自己身份高的人説“不”。

從小説看,伊麗莎白聰敏機智,有膽識,有遠見,有很強的自尊心,並善於思考問題。就當時一個待嫁閨中的小姐來講,這是難能可貴的。正是由於這種品質,才使她在愛情問題上有獨立的主見,並導致她與達西組成美滿的家庭。

這部小説中通過班耐特五個女兒對待終身大事的不同處理,表現出鄉鎮中產階級家庭出身的少女對婚姻愛情問題的不同態度,從而反映了作者本人的婚姻觀:為了財產、金錢和地位而結婚是錯誤的;而結婚不考慮上述因素也是愚蠢的。因此,她既反對為金錢而結婚,也反對把婚姻當兒戲。

以後伊麗莎白親眼觀察了達西的為人處世和一系列所作所為,特別是看到他改變了過去那種驕傲自負的神態,消除了對他的誤會和偏見,從而與他締結了美滿姻緣。伊麗莎白對達西先後幾次求婚的不同態度,實際上反映了女性對人格獨立和平等權利的追求。這是伊麗莎白這一人物形象的進步意義。

她強調理想婚姻的重要性,並把男女雙方感情作為締結理想婚姻的基石。書中的女主人公伊麗莎白出身於小地主家庭,為富豪子弟達西所熱愛。達西不顧門第和財富的差距,向她求婚,卻遭到拒絕。伊麗莎白對他的誤會和偏見是一個原因,但主要的是她討厭他的傲慢。因為達西的這種傲慢實際上是地位差異的反映,只要存在這種傲慢,他與伊麗莎白之間就不可能有共同的思想感情,也不可能有理想的婚姻。

同時,奧斯丁的語言是經過錘鍊的,她在對話藝術上講究幽默、諷刺,常以風趣詼諧的語言烘托人物的性格特徵。這種藝術創新使她的作品具有自己的特色。傲慢與偏見正是文字魔力結合感情昇華的最佳表現。若説《紅樓夢》是東方的貴婦人.《傲慢與偏見》則是西方的清秀佳人。

作品生動的反映了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處於保守和閉塞狀態下的英國鄉鎮生活和世態人情。其社會風情畫似的小説不僅在當時吸引着廣大的讀者,實至今日,仍給讀者以獨特的藝術享受。她是第一個現實地描繪日常平凡生活中平凡恩的小説家,在英國小説史上起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奧斯丁的小説盡管題材比較狹窄,故事相當平淡,但是她善於在日常平凡事物中塑造鮮明的人物形象,不論是伊麗莎白、達西那種作者認為值得肯定的人物,還是魏克翰、柯林斯這類遭到諷刺挖苦的對象,都寫得真實動人。

讀書心得體會總結 篇2

非常有幸我讀到了李志敏博士的《做最好的自己》這本書,讀完整本書後,感覺自己收穫了很多,自己的心靈也重新得到了洗禮。

我國偉大詩人杜甫説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首先吸引我的是書名,當書到手時我懷着好奇的心情去讀這本書。讀完後不禁覺得神清氣爽,以前也曾讀過一些書,讀後似乎感覺都是一些空話,僅僅留給我一些無謂的説教,沒什麼實質性的幫助。看了這本書後,感覺與眾不同,如何才能做最好的自己?這需要我們每個人進行思考。是的,更多的時候,大家都在審評對方,研究對手,卻很少有時間靜下心來了解自己。李博士用平實的語言為我打開了一扇瞭解自己、重新審視自己的心門。

他告訴人們:做人不是隻有自省才能更完美,但是不時的自省卻能讓自己更加的清醒;做人不是簡單的樹立理想就可以輕鬆實現,但是沒有理想的人卻一定無所適從;做人一定要有廣闊的胸懷,真正做到嚴於律已,寬以待人才有容天下之大量的非凡氣度;做人要有勇氣,真正敢於追逐自己夢想的人才能讓更多的機會停留在自己身邊……他不僅提出了淺顯易懂的“成功同心圓”説,而且運用了發生在他身邊的大量故事來闡述成功的祕訣。這些故事很值得我學習和品味,從中吸取經驗和教訓,指導我走向成功之路。

世界本來就是一個矛盾的集合體,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抉擇,但不需要為壓力過重而苦惱,更不需要為了失敗而哭泣,也不要讓事情來主宰我們,而是要用積極的態度來主導、推動事情往更好的方向進展。

其次,每個人對成功的理解不同。相信許多人和我一樣,或許經常有這樣的感覺:不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成功,怎樣才能得到成功,搞不清真正的人生價值是什麼,如何實現。現在看了李老師的“成功”學後,體會到:人和人之間千差萬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不能用同一個模式去衡量所有人的成功,無論是所處地位與名望的高與低,擁有財富的多與少,只有發揮了自己的興趣和特長,又對社會和他人有益,同時還體驗到了無窮的快樂,這就是成功,做到了最好的自己就是成功。

最後李博士認為:成功就是不斷超越自己,就是“做最好的自己”。

多麼簡單多麼樸素的道理,為什麼我當初就沒想到呢,想想我們在工作學習中難免會與人產生摩擦,如果我們只盯着別人的錯誤,那麼只能讓矛盾越來越激化,但是我們如果想別人的優點,就會使我們很快的冰釋前嫌,問什麼同樣的問題發生在學生與老師的身上就這麼不可調和呢?

對此我的理解就是每個人都有成功的機會,形式不同,成功的意義也不同,不要去在乎世俗的模式,只要自己努力去實現理想,並且每天都在向理想靠近,就是成功。成功的標準並不是單一的,社會給每個人提供了不同的舞台,只要在自己的舞台上將自己的價值發揮到極限,無論是令人矚目還是平凡普通,都是成功。

當然,在現實社會中或許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無法實現的夢想,我們的理想和現實永遠存在着差距。而許多事情是我們無法改變的,我們所能做到的就是改變心態,調節情緒,改變思考方式,不斷超越自己,努力讓自己的生命充分燃燒,做最好的自己。

高爾基曾説過:“書是人類的進步階梯。”書是我們的好朋友,通過它可以“看”到廣闊的世界,“看”到銀河裏的星星,“看”到中華瑰麗的五千年,“看”到風土人情和世間萬象……對我們擴大視野、增長見識、豐富積累、提高素質,有着十分積極的意義。

讀完《做最好的自己》,感到其實做好自己並不難。作為一名普通老師,工作經常陷入一種疲勞的狀態,經常會被學生的問題搞得自己覺得很累,我知道這不應該是年輕老師應有的心態,但是總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總是會被學生不如意的表現所影響,開始經常抱怨這,抱怨那,甚至開始懷疑自己到底適不適合教師這個職業,剛參加工作時的熱情減少了,這種心情影響到我的生活和工作,受李老師的影響,“既然只能當老師,那麼悲悲慼慼是當,高高興興也是當,我當然選擇後者!”

其實還是緣於“愛”,如果我們給學生多點,再多點的愛,對於他們的錯誤我們都用理解之心,包容之心,責任之心看待,而不去苛求他們像成年人那麼懂事,師生關係會不會更和諧一點呢?在眾多的壓力與競爭下,要保持積極的心態,不論遇上什麼困難都不要氣餒,積極心態戰勝一切困難,一樣可以做到優秀。

事實證明,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做一個最好的自己,都可以做到優秀。我們更不必為自己趕不上別人而太過自責,也不必因為境遇不好而太過感傷,怨天憂人。我們所需要做的,是追隨自己心靈的選擇,不求其他,但求做最好的自己。我們就會變成一個更美好、更大度、更成功的人!

讀書心得體會總結 篇3

《孝經》,以孝為中心,比較集中地闡述了儒家的倫理思想。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規範,“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人之行也。”指出孝是諸德之本,認為“人之行,莫大於孝”,國君可以用孝治理國家,臣民能夠用孝立身理家。《孝經》首次將孝與忠聯繫起來,認為“忠”是“孝”的發展和擴大,並把“孝”的社會作用推而廣之,認為“孝悌之至”就能夠“通於神明,光於四海,無所不通”。

《孝經》對實行“孝”的要求和方法也作了系統而繁瑣的規定。以顯父母”,是孝之終。主張“孝”要“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並按照父親的生老病死等生命過程,提出“孝”的具體要求:“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卿大夫之“孝”則在“上不驕,高而不危,制節謹度,滿而不溢”;卿大夫之“孝”要求一切按先王之道而行,“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無擇言,身無擇行”;士階層的“孝”是忠順事上,保祿位,守祭祀;庶人之“孝”應“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謹身節用,以養父母”。

對實行“孝”的要求和方法也作了系統而詳細的規定。它主張把“孝”貫串於人的一切行為之中,“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是孝之始;“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是孝之終。它把維護宗法等級關係與為君主服務聯繫起來,認為“孝”要“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具體要求:“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孝經》還根據不同人的身份差別規定了行“孝”的不同內容:天子之“孝”要求“愛敬盡於其事親,而德教加於百姓,刑于四海”;諸侯之“孝”要求“在上不驕,高而不危,制節謹度,滿而不溢”;卿大夫之“孝”要求“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無擇言,身無擇行”;士階層的“孝”要求“忠順事上,保祿位,守祭祀”;庶人之“孝”要求“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謹身節用,以養父母”。《孝經》中國古代儒家的倫理學着作,集中地闡發了儒家的倫理思想。認為以孝為中心,“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人之行也。”。認為孝是諸德之本,“人之行,莫大於孝”,國君可以用孝治理國家,臣民能夠用孝立身理家,保持爵祿。《孝經》在中國倫理思想中,首次將孝親與忠君聯繫起來,認為“忠”是“孝”的發展和擴大,並把“孝”的社會作用絕對化神祕化,認為“孝悌之至”就能夠“通於神明,光於四海,無所不通”。

我把《孝經》中的知識運用於教學的如下方面:

一、 培養學生生活中的感恩之心。

我個人對“孝”有了全新的理解認識,並更深一層次的體悟“感恩”。

在組織教學中,起立時先問一聲“祖國好”藉此來表達對祖國的感恩熱愛之情,時時刻刻提醒沒有大家就沒有小家。國乃興家立身之本也。

二 、培養學生的敬畏之心。

“百善孝為先”、“孝是人道第一步”、“諸事不順因不孝”當今社會所出現的道德敗壞現象以及各種關係日趨緊張的局面,從一定意義上講是由於人們違背了“孝”。可見學習《孝經》是多麼重要,而在實踐中傳承“孝”更是改變社會現狀所必須 提倡的。

身體是父母給的你不能輕易的傷到它,《弟子規》講人身的傷有兩種:身有傷,怡親憂。德有傷,怡親羞。也就是説我們在教學中要求學生從兩個方不讓親人擔憂,一、是身體不要有傷。二、品德是不要有傷。這是孝之始也!

在教學中以“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是孝之始;來要求學生做到:上課時要求正確的坐姿來寫字、坐姿要頭正,身直,臂開,足安。

奇經八脈只是人體經絡走向的一個類別。奇經八脈是督脈、任脈、衝脈、帶脈、陽維脈、陰維脈、陰蹻(qiāo)脈、陽蹻脈的總稱。它們與十二正經不同,既不直屬臟腑,又無表裏配合關係,“別道奇行”,故稱“奇經”。其中督脈、任脈重為重要穿於人體的前面與後面,如果坐不直會影響到氣血運行,引發上課時昏昏欲睡,注意力不集中,多動等。

人的一生又是一個耗能過程,如不人為的加以控制,人的這一能量場就只會減弱而不會增強。胡思亂想的人最耗神,心靜養神是恢復自身能量的最好方法。一個人的能量是有限的,不同的人能量場的強度也是不同的,但有相同想法人,能量是能夠相和的。有特異功能的人就是通過能量場所產生的意念力,做出了常人所不能做的事。能量場是每一個人都具有的,中醫稱之為人的“正氣”,這一能量場可產生一種作用力,既時刻環繞在人體的周圍起着維護身體健康的作用,又能根據不同的事情對外產生不同的作用力。靜時保護自身,動時向外產生能量。即中醫所説的“正氣內存,邪不可幹”。身正必然心正,心正行正,生活中一切都是正的,心邪行邪兇災禍患。讓我們每個人都擁有正能量吧!在教育教學中希望每一位教師都能讓學生坐直坐正,不要説我就一節課,我上完了事的思想。

心態的平和,多做善事能增加這一能量場。可以説德行是人體能量場的源泉,人的意念越專一,力量就越大。只要念頭正,越單純越好,越單純越容易成功。而生性多疑,優柔寡斷的人做事很難成功。

宇宙是一個大能量場,人體是一個小能量場,要想與宇宙這個大的能量場想同步,就要從敬愛世人開始,天地道之愛,立身行道,以順天下;孝的主要宗旨為順。所以人的意念力來自人體的能量場,但人的這一能量場會隨着後天不斷產生的慾望而減弱。減少慾望,保持

三、在《孝經》中學會教與育,學與習。

“天下重孝孝當先,一個孝字全家安,孝是人道第一步,孝順子弟必明賢,諸事不順因不孝,怎知孝能感動天”。 “孝”是儒家文化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內容,是天地大道的直接體現。《孝經》説:“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人之行,莫大於孝”,“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而“教”字就是由“孝”和“文”組成的,説明一切教育都要從孝開始,在孝中找到什麼是教育、學習,如何認真對待工作中的細節。

學與習,也是一樣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孔子説:"學過的內容在適當的時候温習,不也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嗎?”。現在的教學是為了學而學,只是為了分數,不是正在想學到知識技能。我講過了你怎麼就不記得呢,這是我們在工作在忘了教會孩子習了。

在教學中往往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就是我們在“教”的過程否 重視“育”。什麼是教,“教”就是讓他們如何正確的做事或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完了以後時常的提醒是“育“而且要不厭其煩的去講,只要還有沒做好的就要講,不要到一個問題出現的時候領導找到了,才説我都講過,講過了是教,你育了嗎?

讀書是快樂的,希望我們快樂也能帶給你快樂!

讀書心得體會總結 篇4

本學期,我按照自己的讀書計劃,認真閲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威廉·詹姆斯的《心理學》、《新課程理念與國中物理課堂教學實施》收穫很大。現在,讀書已經成為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同時也深深體會到讀書的樂趣,能夠使教師不斷增長職業智慧,能使自己的教學閃耀着睿智的光彩,充滿着創造的快樂。一個精神富裕、專業化程度高的老師,高爾基説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好書,像長者,諄諄教導;似導師,循循善誘;如朋友,心心相印。好書,能積累語言,豐富知識,能陶冶情操,受益終生。

在《給教師的建議》的建議中,蘇霍姆林斯基説:“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就是要讀書,讀書,再讀書,要把讀書當作第一精神需要,當做飢餓者的食物。要有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羣書,要能在書本面前靜坐下來,深入地思考。”這句話深刻的告訴了我們:作為一名老師,我們教書育人,我們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我們肩負着培養下一代的重任,我們更需要讀書。只有讀書,我們才能擁有源頭,才能不斷的滋潤學生的心田;只有不斷的讀書,我們才能跟上時代的腳步,與學生走的更近,才能與學生進行心靈的溝通與傳遞;只有我們愛讀書,我們才能引領學生讀書;只有讀書,我們才能促進學生髮展。

在《心理學》這本書中,使我明白了許多道理,例如教師要教會學生閲讀與思考,要培養學習閲讀的習慣,培養學生思考的能力,讓知識活起來。同時也是在培養一個有思想、會思考的人。我們面對的學生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機器,所以,老師不僅要告訴他們閲讀的重要性,更要教給他們閲讀的方法。現在很多學生,學習一篇課文就是一篇課文,做一道數學題就是一道題,換一種問法就不會了,學習很機械,這就要求我們老師要把握學生心理,站在學生的角度多考慮問題,教給他們方法,讓他們學會閲讀。並在閲讀中樹立自己的觀點和思想,不做一個人雲亦云的人。

現在教師所面對的學生,身體大都發育的像成人,但思想遠遠沒有身體發育的快。平時遇到問題學生,我們老是説:“都那麼大了,個子比老師都高了,還這麼不懂事。”其實換個角度想想他們畢竟還是孩子。所以對待學生,我們要研究他們這個年齡段的人的共性,要及時鼓勵。

作為教師,我們不要小看了一個個的細節,這些細節卻關係着我們工作的成敗。孩子一個小小的舉動,我們都應該關注他要幹什麼,課堂教學中一個小小的細節,都可能決定這節課的成敗,所以,工作中、生活中。我們都要認認真真地對待每一個細節,做好每一個細節。

感謝讀書,讓我的教學充滿了生機;感謝讀書,讓我在實踐中體會到了知識的份量;感謝讀書,讓我能夠用智慧的大腦去澆灌含苞待放的花朵,用博愛的心靈給每一個孩子足夠的信心與勇氣;感謝讀書,讓我變得更加聰明,讓我的工作幹得更加出色輕鬆。

讀書心得體會總結 篇5

所有孩子都會長大,除了一個人。那個人就是小飛俠彼得潘。

彼得潘永遠是個貪玩的孩子,總是開心地笑,無憂無慮地飛。在無憂島,他和海盜決鬥,卸下別人一隻胳膊;和其他沒家的孤兒一起玩耍,當他們的頭兒。在現實城市,他每天晚上聽温蒂講灰姑娘、睡美人和白雪公主的故事。

他可以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可是自由過頭就是孤獨。因為自己的影子不跟着他,他傷心地哭了。只有童話故事能安慰他,只有温蒂能安慰他。可是他沒有父母,沒有感情,他不能長大。小飛俠的身份註定了温蒂和那些孤兒都會離開他,他們必須長大,在現實世界中長大。而他必須孤單地飛,飛在無憂的世界裏,永遠做個孩子。

小飛俠彼得潘有許多別的孩子不曾經歷的快樂,但是有一種快樂他永遠與之無緣。

人都不想長大的時候。覺得成人世界太多煩惱,太多金錢、權力、地位、名聲的紛爭,甚至是情感的紛爭。覺得只有孩子的世界才最乾淨、最單純,只要心裏感到快樂就好了,其他的什麼也不用想。想像童話故事裏説的去和海盜決鬥,去森林探險,想一直和夥伴們一起玩,不回家。

可是,有得必有失。不長大的孩子,在逃避了成人的煩惱和責任之時,也錯過了長大的快樂和情感的體驗。錯過了許多生活的經歷,也就少了對世界的感悟,對自己的認識,少了成熟的心智。

人生不可能簡單得就像童話世界或童年一樣。沒有人可以像彼得潘一樣永遠不長大。但是我們可以在長大的同時保持一顆童心,保持着對世界的好奇心,對未來的探索精神。不要失去被感動的能力,不要失去對生活對自己的滿足感。每天看看天空,看看花草樹木;享受每一頓飯,每一次休憩;在煩雜的生活中尋找樂趣;關心他人的同時收穫感動;時不時地對自己笑笑。簡單的快樂才是最快樂。

雖然我們每天都要面對複雜的世界,但是每個人心裏都有個無憂島。安靜的時候,回到無憂島裏飛一會兒吧,一個人在無憂島裏飛那麼一會兒。

讀書心得體會總結 篇6

——《毛澤東自傳》讀書筆記

近日剛好讀到了關於我們偉大的黨員領袖毛主席的《毛澤東自傳》,發現在以前的時代,那時候的小孩子,真的好懂事。毛主席在6歲的時候就開始幫着家裏做農活,開始耕種了。毛主席家裏那時候相當於中農,畢竟是農民,所以他可能會比較瞭解農民在當時所受的壓迫。過着那種吃了一餐不能保證下一餐的生活。所以他才有那種熱血激情去解救受苦受難的人民羣眾,拯救那些正在飽受壓迫的無產階級。

如果要説到某一個人,他解放了一個非常大的國家,當時有五億多人,這具有非常深遠的意義。至於你問我對他有什麼印象,我説他既是一個偉人,又是一個普通人。

他的分析(指三個世界劃分的論斷)是正確的。發達國家自然不同於發展中國家,為什麼我們如此珍視你們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珍視毛主席、他的親密戰友周恩來和其他的同事給予我們的幫助,因為中國也是個發展中國家,並且依然是,但卻給了我們那麼多幫助。因為中國的領導毛澤東知道我國需要幫助,在我們困難的時刻,給予我們極大的援助,這並不是因為他們有極大的財富,他們什麼也沒有,他們把所擁有的奉獻出來與我們分享。

像毛澤東那樣的人物,在一個世紀,也許一千年裏只能產生一位,他們佔領了舞台,以天才的靈感寫下了歷史的篇章。毫無疑問,毛澤東是巨人中的巨人。他使歷史顯得渺小。他的強有力的影響在全世界億萬男女的心中留下了印記。毛澤東是革命的兒子,是革命的精髓,確實是革命的旋律和傳奇,是震動世界的出色的新秩序的最高締造者。

毛澤東沒有死,他永垂不朽。他的思想將繼續指導各國人民和各民族的命運,一直到太陽永遠不再升起。如果僅僅是從中國的範圍來衡量他的劃時代的功績,那將有損於對這位非凡人物的紀念。當然,他為中國及其八億人民做了了不起的事情,但是毛澤東也是一位崇高的世界領袖。他對當代局勢發展的貢獻是沒有人可以比擬的。

今天,全世界都哀悼毛澤東的逝世,但是到明天黎明,都將起來歌唱頌揚他不朽的讚歌。我的思想和感情,像我的同胞一樣,極為悲慟沉痛。這位人物的謙虛和幽默,他的光榮和偉大,他的英勇和勝利,將永垂青史。毛澤東的名字將永遠是窮人和被壓迫者的偉大而正義的事業的同義語,是人類反對壓迫和剝削的鬥爭的光輝象徵,是對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的勝利的標誌——“是幻覺還是夢境?日出霧散,是夢還是醒?”我們巴基斯坦將永遠懷着敬意紀念不朽的毛澤東。

現代社會變化很快,很多國家元首都被人忘記了,只有少數人仍被人所知。例如法國的戴高樂將軍,法國人卻知道他,敬重他、那麼在中國,毛澤東也是一樣。另外,現代社會的國家領導人並不體現一種哲學思想。他們只是解決一些問題,諸如經濟、社會、軍事等等。法國人卻認為毛澤東體現了一種哲學思想,並且努力地把它付諸行動。這正是我們對政治的認識。我們在1789年進行的大革命,正是為了一種哲學思想。我們清楚地認識到毛澤東思想也正是使中國走向一種哲學,即給予中國人民最大的權力和最高的地位。

無論人們將毛澤東時代作何種評價,正是這個中國現代工業革命時期為中國現代經濟發展奠定了根本的基礎,使中國從一個完全的農業國家變成了一個以工業為主的國家。1952年,工業佔國民生產總值的30%,農業產值佔64%;而到1975年,這個比率顛倒過來了,工業佔國家經濟生產的72%,農業則僅佔28%了。

其實毛澤東的那個時代遠非是現在普遍傳聞中所謂的經濟停滯時代。而是世界歷史上最偉大的現代化時代之一,與德國、日本和俄國等幾個現代工業舞台上的主要的後起之秀的工業化過程中最劇烈時期相比毫不遜色。

在毛澤東身後的時代裏,對毛澤東時代的歷史記錄的污點吹毛求疵,而緘口號不提當時的成就已然成為一種風尚——深恐提及後者便會被視為對前者的辯護。然而,對一個基本事實的承認,即毛澤東時代在促進中國現代工業改造——而且是在極為不利的國際國內條件下做的——過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並不就等於是為歷史作非分的辯護。如果沒有毛澤東時代發生的工業革命,80年代將找不到要改革的對象。

毛澤東思想並不是一種機械唯物主義,在堅持物質因素的首要作用的前提下,毛澤東思想的確具有重視精神、意識、覺悟作用的特點。例如1936年毛澤東在總結戰爭的經驗教訓時就説過:“戰爭的勝負,主要地決定於作戰雙方的軍事、政治、經濟、自然諸條件,這是沒有問題的,然而不僅僅如此,還決定於作戰雙方主觀指導的能力”。他又説過,“武器是戰爭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決定的因素,決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力量對比不但是軍力和經濟力的對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對比”。

馬克思列寧主義是毛澤東思想的主要理論淵源。沒有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傳入和傳播,就不可能產生毛澤東思想。毛澤東思想的產生和形成的思想理論條件,是新文化運動的興起和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傳入與傳播。

第一,9月興起的新文化運動,是一場偉大的啟蒙運動和思想解放運動。它不僅給封建專制主義、封建的倫理道德和迷信以前所未有的打擊,對啟發人民的民主主義覺悟具有重要意義,而且激起了人們追求救國救民真理、探索民族解放新途徑的熱情,從而為中國先進分子接受十月革命的影響,為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傳入和傳播創造了有利條件。

第二,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勝利的消息傳到中國之後,引起中國思想界發生鉅變。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開始由從西方資產階級文明中尋找出路轉而向俄國學習,開始接受和傳播馬克思主義,並初步運用馬克思主義觀點和俄國革命經驗來重新考慮中國問題。他們學習、宣傳和研究馬克思列寧主義,並同各種反馬克思主義的思潮進行鬥爭,擴大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陣地,使之成為中國進步思想界的主流,成為中國革命的指導思想。中國的先進分子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來考察、思考中國社會和中國革命的一系列問題,並經過長期實踐,逐步形成了適合中國情況的正確的指導思想——毛澤東思想。

毛澤東思想產生和形成的實踐基礎,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革命和建設的實踐。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和前提。毛澤東思想作為一種科學的理論體系,只能來自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革命的偉大實踐。在探索中國革命和建設的發展道路和揭示中國革命和建設特殊規律的偉大實踐活動中,中國共產黨積累了豐富的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毛澤東思想就是對這些經驗進行理論概括和科學總結而產生並形成其科學體系的。

離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革命和建設的實踐,毛澤東思想就成了無源之水和無本之木,就不可能產生、形成和發展。黨的xx大報告指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學判斷黨的歷史地位的基礎上提出來的。我們黨歷經革命、建設和改革,已經從領導人民為奪取全國政權而奮鬥的黨,成為領導人民掌握全國政權並長期執政的黨;已經從受到外部封鎖和實行計劃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成為對外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

另一位美國學者邁斯納則説,幾乎像毛澤東本人支配着他那個時代的政治和社會生活一樣,毛澤東的幽靈也還支配着新時代的政治意識。他還認為,毛澤東時代是中國現代工業革命的時期,也是世界歷史上最偉大的現代化時代之一。如果沒有毛澤東時代的工業革命,80年代的中國經濟改革就無從説起。英國前首相卡拉漢也認為,中國今天在世界上的地位就是對毛澤東無以倫比的紀念。早在七十多年前,中國人所熟知的加拿大醫生白求恩就説過,毛澤東是一位蓋世英才,他一定會改變這個世界。

前蘇聯漢學家費德林也寫道:也許我們還要經歷更多的坎坷才能真正理解毛澤東。毛澤東不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他獲得了西方乃至於世界的尊敬。20xx年是毛澤東逝世30週年暨誕辰103週年。這一年,在毛忌日的9月和生日的12月,西方許多國家的主要電視台連續播放了大型系列紀錄片《Mao:ALife》。該片主要取材於英國廣播公司前駐東亞記者菲力普·肖特撰寫的同名毛澤東傳。

該片指出,對毛這樣極其偉大的人物一生中的種種政治舉措,決不能簡單地下對或錯的結論。毛改變了中國的命運,中華民族在他之後變得更加強大的事實,這是任何人都無法否認的。美國軍事作家約本·海默評論毛澤東時説,是誰能夠把一個如此貧窮的國家在短短的時間裏,迅速崛起於世界強國的行列是毛澤東。他領導了他的人民,在貧困、飢餓和外部的壓力下,取得了遠遠超越華盛頓的偉大成就;他讓一個貧弱的中國從此站立起來,不怕蘇聯,更加不懼怕我們。我的國家美國,請你永遠記住這位偉人:毛澤東。

當我們離毛主席越來越近,對毛澤東思想看得越來越透的時候,就要堅定毛主席傾注一生的是正義的事業,就要堅信失敗了不代表不能成功,很難實現不代表要放棄努力,現實紛繁複雜而另人沮喪並不代表我們就要放棄美好理想和美好心靈。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革命多不是一朝就能成功的,革命者也需要多次的錘鍊才能更堅強更有戰鬥力;民眾也不是一次革命都能覺悟的,他們需要多次洗禮才會最終認識到自己的力量和權利。到那個時候,鮮紅的太陽必將照遍全球!

讀書心得體會總結 篇7

《波莉安娜》這本書名氣很大,每個看過這書的人都説它是一本好書。説得我想看極了!雙休日,我到圖書館去借書,發現書架上有這本書,我毫不猶豫地將它取了下來。

這本書的作者是埃莉諾霍奇曼波特。書的封面上寫着:這是一個天使帶來的故事――告訴我們每一天都要高興,教會我們如何在平凡的生活之中尋找快樂。

書中還介紹説:這本書於出版,迅速暢銷全球,“波莉安娜”一詞已成為英語中的一個固定詞彙。可見其著作影響之大。

回到家裏,我什麼事都不想做,立刻如飢似渴地讀了起來。

果然,此書名不虛傳。整個故事深深地打動了我。主人公波莉安娜是個孤兒,她爸爸生前教過她如何從悲傷中尋找快樂。爸爸死後,她住在姨媽波莉哈林頓家。因為波莉安娜家很窮,她的姨媽十分瞧不起她,對她很冷漠。但波莉安娜仍然活得很快樂。因為發現快樂並和大家分享快樂是波莉安娜最愛做的事。

有一次她對一個摔斷腿的人説:“你就應高興你沒有摔斷另一條腿。”又有一次,她對一個駝背的老花匠説:“你就應高興你在拔草是不用使勁彎腰。”因此,這座城市的大人小孩幾乎都認識了她,並都學會了怎樣尋找快樂。但是天有不測風雲,一場車禍使她下身癱瘓,失去了知覺,永遠不能走了,人們得知這消息後,好多人都為她哭泣,可這個“快樂天使”並不很難過,她沒流過一滴眼淚,她很樂觀,之後在醫生的幫忙下,她一步一步地練習走路。

波莉安娜真的好偉大哦!竟然能在悲痛中尋找快樂!她所想的,全是我不敢想的。如果我們當中有誰不能走了,他肯定每一天會冤天冤地、哭泣、流淚可波莉安娜呢?如果有誰摔斷了一條腿,大部分人是不會這樣安慰自己的――“還好我還有另一隻腳。”

讀了這本書後,我才明白,世上有許許多多快樂的事,雖然我平時總是笑,但其實我並不快樂。我每一天都有悲哀的事:這天悲哀學習壓力太大,明天悲哀考試沒考好,後天悲哀心愛的東西丟了

讀了這本書後,想一想這些事根本不值得我悲哀。我相信,我今後必須會很快樂的!我要讓波莉安娜永駐我心中。

我明白了怎樣尋找快樂了,我還期望我周圍的人都能向波莉安娜學習,真正學會尋找快樂,讓我們的生活充滿歡聲笑語。

讀書心得體會總結 篇8

暑假裏,我讀了好幾本課外書,其中最讓我感動的,就是曹文軒叔叔的《草房子》了。

《草房子》裏有許許多多的人物他們形象鮮明,性格各異。遇到各種困難和挫折卻毫不屈服的桑桑,在大家舉辦活動時挺身而出的陸鶴,為了學校的一個不起眼的南瓜而不幸犧牲的秦大奶奶,家境困難時一手撐起家的細馬……他們平凡的舉動都讓我流下了感動的淚水。

最讓我感動的還是秦大奶奶,秦大奶奶和他的丈夫秦大,早出晚歸,不怕天寒地凍,幾乎把自己所有的心血傾注在了這塊土地裏,但是,未等到秋天,未等到莊稼成熟,秦大就永遠的躺在了田地上,從此,秦大奶奶便孤身一人。

一天,桑喬為了辦學校,未經秦大奶奶允許,就自作主張的割去了他的勞動成果,我不禁激動起來,這樣子不就搶去秦大奶奶一生的心血了嗎?這還讓秦大奶奶怎麼活呀?這樣的人根本不配辦學校!從此秦大奶奶便與學校對立起來。

但是有一天,一個國小生喬喬,因玩得過頭不慎落水時,她隱隱約約看到了秦大奶奶並喊出了“奶奶”時,瞬間激發了她的母愛,秦大奶奶二話不説,憤然跳入水中,努力地脱出喬喬,自己卻沉入了水裏……

當晚,油麻地國小的師生都來到了秦大奶奶的房子裏來看她,秦大奶奶不禁感動了……

又有一天,秦大奶奶在散步,發現“學校的南瓜”馬上要被水流給沖走了,她於是用手去夠南瓜,卻不慎滑入水中,這次,無論是誰也喊不醒她了……

朋友,快讀讀這本書吧,你會感到生活處處充滿了温暖!

讀書心得體會總結 篇9

汪中求先生在《細節決定成敗》一書中説:“中國絕不缺少雄韜偉略的戰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執行者;絕不缺少各類規章制度、管理制度,缺少的是對規章制度不折不扣的執行。”常常反思,是我們沒有宏大美好的理想,還是缺少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都不是,我們只是缺乏從細、精處入手的工作作風。我們做一件事,如果把握好了每一個環節,把每一個細節經營完美,那麼,終端結果的完美必將水到渠成。“細節決定成敗”其實是一個很樸素而且操作簡單的道理,只是人們在實踐中往往太容易忽略一個又一個看來微不足道實際上卻影響全局的細節,才使得本來可以預期的成功由於過程管理在細節上存在諸多疏漏而歸於失敗,這樣的教訓我們應該時刻記取。“一着不慎,滿盤皆輸”就是前人對不遵循“細節決定成敗”這一規律而導致失敗的生動總結。一艘遠洋遊船在大海上失事了,事後人們在閲讀航海日誌時發現,導致遊船失事的原因原來竟然是船員們(包括船長)在此之前每人都出了一個似乎無足掛齒無關宏旨但最終卻造成致命後果的“小小”紕漏。

讀書心得體會總結 篇10

利用業餘生活時間,我有幸拜讀了《新教育之夢》一書,感慨頗深。朱永新是我國著名教育學者、蘇州大學的博士生導師、蘇州市主管教育的副市長。《新教育之夢》,書中給我們展現了一幅教育的美好畫面,看了使人振奮。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夢》提出一系列教育的理想,給我們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個觀察和認識教育的新視野、新視角。

全書共分十章,分別是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體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勞動技術教育、理想的學校、理想的教師、理想的校長、理想的學生和理想的父母。在文後收錄了《新教育實驗的理論與實踐》,這是朱教授主持的一個國家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重點課題,開題會是在張家港高級中學舉行的。新教育實驗課題有六大行動。即: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熟練應用雙語,建設數碼社區和創建特色校園。現在這個已經在全國各地實驗推廣。

在《新教育之夢》一書的序言中,朱永新講述了一個令人震撼的真實故事。英國有一個退休老師,在佈滿塵埃的閣樓上整理舊物時,發現了一疊發黃了的舊練習冊。它們是他以前31位孩子的習作,作文的題目是《未來我是———》。31個孩子有31個夢想,有想當總統的,有想當馴狗師的,有想當領航員的,有想當王妃的……

那位老師突發奇想:把這些本子重新發到同學們手中,讓他們看看現在的自己是否實現了50年前的夢想。他在報紙上刊登了一則啟事,不久,一封封回信送到了布羅迪的手中,他們中有功成名就的學者、企業家、官員,更多的是平平凡凡的普通人。

一年過去了,布羅迪手中只剩下盲童戴維的作文本。他寫在作文本上的夢想是當一名內閣大臣,他認為,在英國曆史上還沒有盲人進入內閣的先例,他要創造歷史。正當布羅迪猜測着各種可能,滿懷遺憾地準備把作文本送進一傢俬人博物館時,他意外收到英國教育大臣的來信,信中的內容讓他大吃一驚同時也感動萬分。

信中説,那個叫戴維的就是我,感謝您還為我保存着兒時的夢想。不過,我已不需要那個本子,因為從那時起,我的夢想一直就存在我的腦子裏,沒有一天放棄過。50年過去了,可以説,我已實現了當初的夢想。今天,我還想通過這封信告訴我其他的30位同學,只要不讓年輕時美麗的夢想隨歲月飄逝,成功總有一天會出現在你的面前。戴維的行動使朱永新獲得啟迪:誰在保持夢想,誰就能夢想成真;誰能不懈地追尋理想,誰就能不斷地實現理想。

朱教授在書中説,讀書需要良好的環境,也需要條件的便利,因為便利會使讀書變得輕鬆愉快。朱教授在美國、澳大利亞和日本等國考察中就充分感受到了這種便利所帶來的愉悦。比如在美國,你只要持當地人寫給你的信,就可以到圖書館借書。還書也無需辦理什麼手續,尤其是社區圖書館,門口都有一個還書的箱子,順手將書往裏一扔即可。所以,他很希望學校圖書館和閲覽室裏一個開放的空間,供學生隨時閲讀。這樣,既省卻了煩瑣的借閲手續,又沒有了開放時間的限制。有人擔心如此狀態有可能造成圖書的丟失。但朱教授卻説:“我們應該相信孩子。即使有的孩子真的把書拿回自己的家裏,説明他非常喜歡這本書。孔乙己還説竊書不算偷呢,孩子愛書就更不是什麼壞事情了。”

《新教育之夢》中説:“讀書,是孩子們淨化靈魂、昇華人格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因此,實施有效的道德教育,一定要建立起書香社會,建立起書香校園。理想的德育,應該重視讓學生與書本為友,與大師對話,在人類優秀文化遺產中淨化自己的靈魂,昇華自己的人格。上學期,我們曾經嘗試鼓勵學生大量地進行課外閲讀,並通過“閲讀摘錄”這項作業督促檢查學生課外閲讀的情況。“如果一個孩子愛讀書,那麼他會從書籍中尋找到生活的榜樣,從書籍中得以淨化自己的心靈,書中的道理往往就成為他人生的座標。”讀書不僅能提高孩子們的寫作能力,增長他們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能夠陶冶情操,淨化靈魂,昇華人格,而這不就是我們做教師的最重要的任務嗎?鼓勵孩子們讀書,也許會使學生的負擔加重一些,但是當孩子們從書中找到了榜樣、當孩子們從書中學會了做人,當孩子們的心靈受到了陶冶,那麼這種所謂的負擔能使他們受益終身,這樣的好事為什麼不堅持呢?

我想,今後我們不僅要堅持鼓勵孩子多讀書讀好書,還要在這方些面加強指導,比如讀什麼書、怎樣讀、要創造性地組織孩子們進行讀書比賽,指導他們寫讀書心得等等。總之,要採取一定的措施,鼓勵學生去多讀書,讀好書。朱老師的教育理想之夢,給我帶來靈感和啟迪,感謝朱老師提供如此美味的精神食糧,感謝朱老師願意把這些可貴的文字和我們分享,感謝朱老師孜孜不倦和循循善誘的引導和教誨。

讀書心得體會總結 篇11

《彼得·潘》是英國劇作家傑姆·巴里最著名的一部童話劇,出版於。

小説講述的是:一天晚上,彼得·潘來到小姑娘温迪家,教會了温迪和她的兩個弟弟約翰、邁克爾如何在空中飛行,並把他們帶到了“永無島”上。他們一到島上,歷險就連連不斷,他們遇到了印第安人、海盜、美人魚。

海盜船長詹姆斯·胡克作惡多端,他兇惡無比。因為彼得砍掉了他的右胳膊,所以,他用一個鐵鈎來殺人。小説中寫道:一次,一個笨手笨腳的海盜不留意碰了一下他,就只聽一聲撕裂,一聲慘叫,那個海盜的屍體便被踢到了一邊。胡克卻連嘴裏的雪茄都沒拿掉過。從那裏我深刻地體會到海盜船長的殘酷,沒有人性。“戰爭”在不斷地爆發着,海島已無寧靜之日。但儘管不幸事件接踵而至,彼得·潘卻總能大顯身手,化險為夷,想出巧計搭救出夥伴們。

我覺得作者生動地描繪了一個活潑、可愛的小男孩。有一次,他居然把自我的影子忘在了温迪家,真是個粗心的小傢伙哦!一天晚上,他準備來取走他的影子。在他費盡力氣找到後,人們肯定會想:他和他的影子碰在一齊時,必須會像兩顆水珠碰到後那樣一下就匯成一體。可事情卻不像人們想像的那樣理所當然。應對這樣的狀況,誰都沒有料到的是:彼得·潘竟然會想到用肥皂把自我的影子粘到自我的腳上。看到那裏,我真是忍不住捧腹大笑,多可愛的小男孩呀!

作者不但寫了彼得·潘的可愛之處,還主要描述了他的聰明、勇敢和機智。當孩子們被海盜抓去時,他利用胡克害怕鱷魚的弱點,孤身一人闖過“鱷魚關”;悄悄潛入海盜船倉庫,搭救出夥伴們;又用計把胡克引入了鱷魚的口中……。彼得·潘伸張正義,除去了“惡魔”,此次永無島上恢復了寧靜的日子。

看了這本書,我真期望我也能遇到彼得·潘,和他一齊飛到永無島去探險,那必須是最驚險、最刺激的遊戲。

讀書心得體會總結 篇12

我最近看了一本書,名字叫《夏洛的網》。我覺得它很適合我們看。它的故事情節很精彩,也很感人,催人淚下。

弗恩是一個善良的小女孩,如果不是她,威爾伯就不可能活下來,而且她還把威爾伯照顧得無微不至,就算威爾伯到了朱克曼先生的穀倉中後,弗恩還天天去看威爾伯。這不難看出她對威爾伯的感情是多麼深厚。

威爾伯是一隻可愛的小豬,但是它開始的時候很貪吃、膽小、怕死,所以它算不上是王牌豬。可是後來,威爾伯變了,因為受到夏洛的影響,它變得勇敢了、善良了、不貪吃了。它現在可以稱得上是王牌豬了。

夏洛是這本書的主角,是他救了威爾伯的命,如果不是它,威爾伯早就變成了燻肉火腿了。為了救威爾伯,夏洛不分晝夜的編織它那一張張愛的大網,“王牌豬”、“了不起”、“光彩照人”、“‘謙卑”。這一張張大網救了威爾伯,但夏洛的生命卻走到了盡頭。看完整本書後,我覺得夏洛不止是一個好母親,更是一個忠實的朋友。

這本書非常好,它精彩,它感人。書的封面上還有一句話,我會一直記住:一個小豬和蜘蛛的故事,寫給小孩,也寫給大人。

這幾天,我看了《夏洛的網》。

在朱克曼家的穀倉裏,生活着一羣快樂的動物,其中,小豬威爾伯和蜘蛛夏洛成為了好朋友。過了幾天,威爾伯竟然聽到了一個消息:威爾伯最終會變成燻肉火腿。小豬非常地絕望,這時,夏洛説:“我幫你。”於是,它在蜘蛛網上織出了被人視為奇蹟的網上文字,這徹底轉變了小豬的命運,讓它在大賽中贏得了特別獎和一個安享的未來。但夏洛的生命卻走到了盡頭。

夏洛是隻忠誠的蜘蛛。它為了朋友,奮不顧身,明知自己織一次網上文字就會消耗許多體力,但還是為威爾伯織了4次網上文字,最後累死了。夏洛是隻有人情味的蜘蛛,當它知道朋友會變成燻肉火腿時,馬上説:“我幫你。”當我看完書時,我不再害怕蜘蛛了,反而覺得它們都很善良,可愛。

坦普爾頓在拯救威爾伯的行動中也有一份功勞,要不是它在垃圾桶裏進進出出找報紙上的字,夏洛是不可能在蜘蛛網上織出文字的。雖然在人們眼中,老鼠是一種骯髒,可惡的動物,可在e。b。懷特的筆下,我的眼中,老鼠也變得有同情心了。

友誼真偉大!看了這本書,我只能説這句話,

讀書心得體會總結 篇13

我讀了汪中求所著的《細節決定成敗》後,感覺到在充滿競爭的今天,如何做好工作,關鍵在於是否抓住了一個“小”字。細節實質是什麼?細節實際上是一種長期的準備,從而獲得的一種機遇。細節是一種習慣,是一種積累,也是一種眼光,一種智慧。只有保持這樣的工作標準,你才能注意到問題的細節,你才能做到為使工作達到預期的目標而思考細節,才不會為了細節而細節。否則,再注重細節也是精心導演了一幕讓領導過得去的演戲。在物理學上可以細分到粒子,醫學上可分到細胞,數學可以從0到無窮大,讓我們從0做起,1就是1,2就是2,心中有一萬,着眼1+1,才能創造出人生財富和價值。細節不是空喊出來的。

書中眾多的例子從正反兩面説明了細節能夠表現整體的完美,同樣也會影響和破壞整體的完美。細節在創造成功者與失敗者之間究竟有多大差別?人與人之間在智力和體力上差異並不是想象中的那麼大。很多小事,一個人能做,另外的人也能做,只是做出來的效果不一樣,往往是一些細節上的功夫,決定着完成的質量。看不到細節,或者不把細節當回事的人,對工作缺乏認真的態度,對事情只能是敷衍了事。這種人無法把工作當作一種樂趣,而只是當作一種不得不受的苦役,因而在工作中缺乏工作熱情。他們只能永遠做別人分配給他們做的工作,甚至即便這樣也不能把事情做好。而考慮到細節、注重細節的人,不僅認真對待工作,將小事做細,而且注重在做事的細節中找到機會,從而使自己走上成功之路。

讀書心得體會總結 篇14

我讀了汪中求所著的《細節決定成敗》後,感覺到在充滿競爭的今天,如何做好工作,關鍵在於是否抓住了一個“小”字。也許太多的人,總不屑一顧事物的細節,太自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殊不知,我們普通人,大量的日子,都是在做一些小事,假如每個人能把自己所在崗位的每一件小事做好、做到位,就已經很不簡單了。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育人工作是個全方位的系統工程,需要各方面互相配合。這些工作還得從學生的日常行為和學習習慣抓起。認真對待每一件關於學生的小事,促使學生珍惜時間、自覺學習、不畏艱難、勇攀高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其實,我們從事的教育工作不也是一艘遊船嗎?我們這些國小的“海員”們如果不在工作程序的每一個細節上精益求精追求完美,這艘船怎麼可能揚帆遠航?

任何工作都是由無數細節構成的整體,教育工作當然也不能例外。在工作中我體會到認真做事只是把事情做對,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如果你熱愛你的工作,你每天就會盡自己所能力求完美,而不久你周圍的每一個人也會從你這裏感染這種熱情。我們學校目前的領導班子,從校長室以王校長為首,在平時工作中對我們嚴格要求,經常引導我們在管理工作中要注重細節,每做一件事都要精思熟慮,這種用心工作的作風,對我們周圍的人一直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才使得我們的這個集體,從領導到教師,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為我們學校的發展開創了嶄新的局面。

看不到細節,或者不把細節當回事的人,對工作缺乏認真的態度,對事情只能是敷衍了事。這種人無法把工作當作一種樂趣,而只是當作一種不得不受的苦役,因而在工作中缺乏工作熱情。他們只能永遠做別人分配給他們做的工作,甚至即便這樣也不能把事情做好。而考慮到細節、注重細節的人,不僅認真對待工作,將小事做細,而且注重在做事的細節中找到機會,從而使自己走上成功之路。

讀書心得體會總結 篇15

假期裏有幸拜讀了 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夢》,起初拿起書,便被它的封面吸引了,米色的封面上,一行一行灰色的大小不一、深淺有致的文字環繞着”新教育之夢“這一標題,一直向外延伸、延伸……,似乎帶着我的思緒一起在延伸。打開扉頁,仔細的地閲讀目錄,一條一條認真地看,”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體育“……品讀中已記不清有多少次在心頭產生了震撼。《新教育之夢》並不是泛泛而談大道理,而是從我們身邊的教育現象入手,進行分析、闡述;以獨特的眼光從一些小事上琢磨到教育的真諦,並運用通俗的手法表達出來,在客觀地分析了現行教育的現實和困惑之後,理智地批評了舊觀念中存在的種種弊端,全方位、多角度地構築了新時代的新教育理念,打破了隔在”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間的城牆。

《新教育之夢》是一本洗滌心靈的書籍。 吸引我的, 是那平凡而細膩的筆觸中展現的當代教育的現實所在。《新教育之夢》在訴説着一種最為真誠的教育, 而教育使愛在昇華。 雖然我們每個人的人生閲歷不同, 但是閲讀此書我們都會從書中體會到曾經經歷過的那些類似的情感、事例,它讓我們感動的同時也引發了我們對於教育的一些思索:理想的師生關係、理想的課堂、理想的教師……這麼多理想中的教育,難道就只能成為理想?年少時,我們每個人都擁有很多的夢想,而且夢想純真,比如曾決心努力學習考上一所好學校,追求作者筆下的浪漫愛情,嚮往城市的現代生活……後來,我們的夢想一點一點地實現了,如今我們早已踏上了工作崗位,自己在教師這一工作崗位上也已經工作了二十餘年,年輕氣盛也在隨着時間的流逝而慢慢地消磨退盡,自己也已經成為芸芸眾生裏,那種注重現實,不趕浮想聯翩的人了!然而我常想:我們終日忙碌的可有價值?價值有多大?朱永新老師説過:”一個教師不在於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用心是什麼?用心就是”愛“,愛教師這一職業,愛每一個學生,愛身邊的每一個朝夕相處的同伴,既要愛在心中,也要讓人看得見,感受得到。我們都應該選擇微笑為溶合劑,用微笑來傳遞着對學生、對同伴等的關愛,顯示着對他們的信任,表達着對他們的理解! 理想,是對未來事物的想像或希望。朱永新教授憑着對教育的至愛和理解,利用自己遊學講學、出訪考察的機會,以教師、教育研究者專業的眼光,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幅理想教育圖景:比如在《理想的師生關係》中向我們講述了教師可以和學生這樣靠近;在《理想的課堂》中向我們展現了怎樣的課堂才富有生命氣息;在《理想的教師》中借各位教師的美文向我們闡述着理想的教師就是一個胸懷理想和詩意的教師;是一個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我的教師;是一個追求卓越、富有創新、勤於學習、不斷充實自我的教師……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理想之所以不是空想或幻想,就在於它是有根據的,它是合理的。認真閲讀書中俯拾即是的教育故事、教育案例等教育素材更是讓人受益匪淺,我們每一位教師都將從教育理想中尋找到差距和動力,尋找到職業的魅力和尊嚴!而站在建設與批判的交點上實踐並書寫自己的教育理想! ”只要不讓年輕時美麗的夢想隨歲月飄逝,成功總有一天會出現在你的面前。“對於我們所有年輕教育者來説,這既是朱永新教授的真誠規勸,更是他的殷切期望。從書中,我讀出了朱永新教授成功的祕訣——不要羨慕別人,不要感歎時運,要做起來,要不停地做下去,哪怕不順,哪怕艱難。育人就得從不斷育己開始。在不斷成就自己的同時去成就孩子,這該是做老師的真正幸福。做老師的就是用無私的”愛心“去點亮學生的心靈,讓光和熱不斷傳遞,這才是人類文明得以傳承與發展的根本。

《新教育之夢》一書中告誡我們:理想中的教育”應該超越知識,走向智慧,激發創造,健全人格,為學生將來擁有終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堅實的知識能力基礎“;德育不再是空中樓閣,它還應讓學生”自警、自誡、逢勵“在”陶冶情操、磨礪意志的過程中形成‘不教之教’的自律習慣“,讓學生在”自然的活動中養成德性,在遊戲和豐富多彩的自主活動中體驗和感悟道德的境界“;體育不只是追求四肢發達,美育不只是提供休閒消遣。 教育是科學,教育是藝術。教師不僅僅在於教給孩子某種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潛移默化地影響着每一個孩子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響着每一個孩子對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達方式,並最終形成他們精神世界中最深層、最基本的東西──價值觀和人生觀。我們教師只有用自己全部的愛,去摸索,去關注,才能無愧於自己的職業!只有在工作中不斷總結經驗,用成功的教育方法去引導孩子發現成功的學習方法不斷創新,才能無愧於自己的靈魂。

理想的學校、理想的教師、理想的校長、理想的學生、理想的父母,讓我們欣賞”陽光下最璀璨的事業“的任重道遠與魅力;讓我們在征服崇高與屈服”浮躁“之間選擇;讓我們的思想撞擊出閃閃火花;讓我們的”夢想“奔馳在廣闊的原野。

我們很幸運的,我們趕上了一個好的時代——一個開放的時代,新教育之夢,並不遙遠,她,就在我們共同對教育事業的執着追求中,新教育之路就在我們的腳下。

努力吧—— 高瞻遠矚,做一名有理想的教師;精雕細刻,做一名有個性的教師;融會貫通,做一名有思考的教師;殫精竭慮,做一個會呵護的教師;同舟共濟,做一名會協作的教師;精益求精,做一名會學習的教師!努力吧,有夢就有理想,有理想就有追求,有追求就有成功,我們有理由相信:夢圓未來時分,教育異彩紛呈!

讀書心得體會總結 篇16

金色的草房子,苦苦的艾葉,雄偉的紅門,聰明的桑桑,文靜的紙月,勤勞的細馬……一個個組成的故事,使人刻骨銘心、終身難忘。

先來説説那文靜的紙月吧。她從小母親就去世了,只能和外婆一起相依為命。她家住在板倉,但她卻想在油麻地上學。桑喬校長漸漸發現,紙月是一個很了不起的女孩子。她寫的一手好毛筆字,作文也很好,還會背許多古詩詞。雖然她多才多藝,但她一點兒也不驕傲,總是一副平平常常的樣子。紙月就像她的名字一樣,那麼恬靜,柔和。從她身上,我學會了謙虛和獨立,還有面對挫折時的勇敢和堅強。

再來説説住在艾地旁的秦大奶奶吧。秦大奶奶和他的丈夫秦大每天省吃儉用地賺錢,到了晚年才買下這塊土地。但不久秦大就去世了,秦大奶奶只能獨自一人生活着。過了不久,油麻地的人想要建一所國小,所有人幾乎無一例外地都將目光投到了這片四面環水的寶地。但秦大奶奶説什麼都不肯搬出來,最後,還是桑桑的一句“奶奶”讓她改變了態度。她開始變得很和善,老師、同學們都漸漸覺得她已經是油麻地國小的一員了。但不幸的是,秦大奶奶最後竟然只為了一個學校裏的南瓜溺水身亡。秦大奶奶是無私的,善良的,她打從心眼兒裏喜歡這個國小以及學校裏的孩子們。而我看了桑桑對待秦大奶奶的故事,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自己是怎樣對待自己的奶奶。奶奶有什麼好吃的都先給我嘗,但我因為沉迷於電視和遊戲,對奶奶十分冷淡,常常對奶奶毫不客氣地説:“我不想吃。”對一個素不相識的奶奶桑桑都懂得尊敬和關愛,我更應該要好好孝敬自己的奶奶。

很不情願從這一個個感人的故事中走出來。從草房子裏,我認識了活潑可愛的桑桑,熱愛學習的杜小康,孝順父母的細馬,謙虛的紙月……裏面每一個人物都有一個值得我學習的優點,他們都是我學習的榜樣。每當我拿起這本金黃色封面的書時,腦子裏便浮現主人公與他朝夕相伴的金色的草房子。

讀書心得體會總結 篇17

幾乎沒有什麼不能是我們的抱怨對象。本站喜歡躲在喋喋不休的抱怨後面,從中獲得一種自我膨脹的優越感。我們難以且不情願意識到,所厭惡的種.種問題,譬如身邊人無休止的抱怨,同樣存在於自己身上。

威爾·鮑温在《不抱怨的世界》一書中不留情面地指出,“我們抱怨,是為了獲取同情心和注意力,以及避免去做我們不敢做的事。”

許多時候,我們並非意識不到這一點,但就是不願意直面,並且積極做出改變,有時候,隨着心理的慣性,也不知道如何改變。不過,改變不如意的現狀,也是人類的本性,抱怨帶來的消極作用,人們意識到了之後,還是會有改變的慾望自然升起。當改變之光隨着情緒上的牴觸被帶進了生活,就由“有意識的無能”踏入了“有意識的有能”。

我們開始留意自己的言語措辭,以沉默代替抱怨。這實在不是一個能輕易勝任的挑戰,儘管抱怨和評斷如口臭般污染着自己的生活環境,但習慣性的東西總是會帶來安全感,即使是替代式的。我們常常在努力維持不抱怨與落回現狀之間掙扎,改變自我的勇氣、不懈地自我覺察,共同打造了一把神奇的鑰匙--這把鑰匙,讓我們長久以來封閉着的意識緩緩敞開。

對舊有習性的挑戰必然帶來生活層面上的某些變更,鮑温温和而又堅定地指出:在這場把生命導向光明、積極的內在改變中,如果其他東西的確是阻礙,工作,或者朋友都應該考慮放棄。

放下抱怨,這並不等於在困境面前不作為,或者放棄對社會不公正的言説權。帶有負面情緒的抱怨,恰恰才是不具建設性的消極。而源於生命的熱愛,並由此生髮的感恩、寬容和同理心,也不容任何機構以任何名義竊取盜用。

《不抱怨的世界》並非是一部闡釋觀念或解析心理的作品,而是一場“不抱怨運動”的發起、描述、記錄與召喚。正是那些已經改變了全球數百萬生命的事例,展示了抱怨的普遍性,以及相似的蜕變流程。

所有的描述至多隻是路標,真正的開始總是握在你自己手中——如果踐行,如果堅持,已經足夠造成改變的敞開,穿透我們雜亂無章、充滿問題而又缺乏審視的生活。

“不抱怨”只是一把鑰匙而已。在我們忙忙碌碌的生活中,藉助這把鑰匙,我們會自然延伸和深入到生活的諸多層面,喚醒我們渴望已久的改變。

讀書心得體會總結 篇18

作為一名教師,最重要的任務就是使自己的教育教學質量有所提高。我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受益匪淺,從中選出這幾個“建議”談談我的想法。

一、教師,珍惜孩子對你的信任

“教師面對的是兒童極易受到傷害的,極其脆弱的心靈,學校裏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裏裝進另一個頭腦裏,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心靈的接觸。”其實,師生之間的關係應該是平等的,融洽的,教師應該學會蹲下來看學生,使他們感覺到你對他是公平的,信任的。每個孩子都有他的可貴之處,在教師的眼裏學生沒有好壞之分。在學生做好的大時候,我們應該給他們更多的鼓勵;在學生做的不好的時候,我們更要關心和指導他們向正確的方向前進,使他們在認識的道路上更進一步。不要加以指責,在每個人的心靈深處都有很脆弱的地方,孩子也是一樣。其實他們也很痛苦,作為教師就是要時刻給他們啟發和鼓舞,使他們看到自己的進步,使他們有自豪感和尊嚴感。

二、教學相長,取長補短

“如果你發現絕大多數兒童練習本的字跡端正秀麗,錯別字很少,那麼這就是個明顯的徵兆:在這個班級裏學生可以學到許多東西”。想一想,我這幾個月的教學其實真是這樣的,“練習本”就是學生習慣養成的一面鏡子,也反映着一名教師的教學效果。

對於新教師而言,學生習慣的養成是今後有良好教學效果的基礎,我所缺乏的也就是這一點,要時刻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真正得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使得他們在今後的學習中能更省力更有效。

要對同事們的經驗加以研究和觀察,並進行自我觀察,自我分析,自我進修和自我教育。在此基礎上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學習優秀經驗,並不是把個別的方法和方式機械的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優秀教師學習應當取得某種信念。”

三、教師的教育素養

“關於學校教學大綱的知識對於教師來説,應當只是他的知識的事業中的起碼常識。只有當教師的知識視野比學校教學大綱寬廣的無可比擬的時候,教師才可能成為教育過程的真正能手、藝術家和詩人。”其實,要想達到這樣的境界,我想,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斷地充實自己,完善自己。“讀書,讀書,再讀書,——教師的教育素養的這個方面正是取決於此”想想自己,在這方面做得確實不好,每天不停地忙於備課、上課、批改,管理班級,總是抱怨沒有時間讀書,但閒暇時又懶得動,而那些教育書籍卻安安靜靜地躺在書架上,早已落滿了灰塵。只有在需要的時候,才想起找一點書來,看看有沒有可以借鑑的文章,有沒有可以參考的教案,此時,想一想實在是可悲!可憐!現在覺得自己還年輕,自己所掌握的知識還足以能“應付”小孩子,然而面對飛速發展的今天,可以説孩子們的視野更加開闊了,我們不得不時刻要求自己要走在前面,那麼惟有讀書才能武裝我們的頭腦,才能讓我們擺脱“坐吃山空”的尷尬境地。而讀書的這種意識更應該是發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望。

年輕的我對於教師這個行業還存在着比較稚嫩的想法,而學習對於我來説是補充自己,使自己成熟的一個最好的方法,我要不斷地學習,積累經驗,使自己能成為一名名師。

此外,我還讀了《一份特別教案》這本書心中有一些體會,深知要當好新時代的教師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對學生的成長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對教師的職責概括為:傳道、授業、解惑。這其實只指出了老師“教書育人”的職責中教書的一面,而“為人師表”則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

師生關係主導在教師,據有關調查表明,教師的行為和態度是決定師生關係親疏的決定因素,百分之70以上的受訪問者認為影響師生關係的主導因素在於教師,百分之66的學生認為自己和班主任的關係還可以,百分之24的學生認為和老師關係比較融洽,因為老師和藹可親,或是因為自己學習好老師喜歡。只有少量學生認為和老師關係不太好,原因是因為自己的學習成績不好或不守紀律。過去那種認為師生關係情同父子母女的傳統認知受到了挑戰。而且,師生關係和學生接受教育程度有一定的聯繫。隨着學生受教育程度的升高,他們與班主任的關係出現趨於平淡的趨勢,也就是説年級越小、學歷較低的學生與班主任的關係越好。而學歷較高的大學生,他們生活學習獨立性更強,與教師的接觸機會較少,彼此可能缺乏互相瞭解的機會,他們當中的大多數人認為自己與班主任的關係一般。

教師應該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主動經常與學生溝通交流,願意與學生成為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遇事冷靜,不隨便發怒,不以威壓人,處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見,對自己所有的學生一視同仁,樹立較高的威信。

教師要重視教育法規的學習,具有依法執教意識,以及對違法違規行為的辨識力,要尊重學生,不得變相體罰。

教師應重視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視教師職業的特質修養和個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標。如教師的形象,既要“德才兼備”、“嚴格負責”,又要“幽默風趣”、“熱情活潑”;對教師素質,要注意培養學生喜歡的“幽默”、“熱情”、“機智”等特質;對自身形象的追求,既要“自然”、“文明”,又要有“舉止優雅”、“談吐高雅”等較高素質修養層次的追求。

教師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思想修養。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自覺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和有關規定,以身作則,潔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為學生樹立起楷模的形象。教師要具有高度的工作責任感。一名稱職的教師要以對歷史、對社會、對家長、對學生高度負責的精神,努力做好教書育人過程中每個環節的工作。熱愛學生的老師最受歡迎學生渴望的不僅僅是從老師那裏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得到老師的關愛。相互理解和尊重是師生關係的潤滑劑。

影響師生關係的重要原因其實是師生之間缺乏正確的相互理解和尊重造成的。其實教師都是本着教書育人的態度來要求學生的,他們把學生當做自己的子女來看待,基於恨鐵不成鋼的想法,教師希望每一位學生提高自身的能力,發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質,達到他們所期望的目標。教師嚴格要求學生是為每一個學生着想,教師本身並不能得到任何的回報。學生應該正確地理解教師的行為,不要產生厭學和反感教師的情緒。絕大部分學生還是很尊重自己的教師的,但也有少部分學生對教師不是很尊重。不尊重教師是一種極不文明的行為,比如學生見了教師不説話,上課時間吃東西,不服從教師的管教等,這些行為應當堅決的制止。如果説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的話,那麼離開了理解和尊重同樣也談不上教育。因為每一位學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教師的理解和尊重。

讀書心得體會總結 篇19

讀完《班主任基本功的主要內容》這篇文章,感受頗深,體會頗多。在班主任工作實踐中,班主任的人格魅力更直接地體現在對學生的熱愛上。一名好的班主任,永遠要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愛每一個學生。

首先,愛學生就要公平對待所有學生,決不厚此薄彼。無論智商高的還是智商低的,無論家庭條件好的還是家庭條件差的,無論是安靜聽話的還是調皮搗蛋的,他們都需要班主任的關愛。班主任的愛與尊重,是照亮學生心靈之窗的燭光,相反,任何看似不經意的失誤都可能給學生幼小的心靈留下難以撫平的創傷。

其次,愛學生就要善於瞭解所有學生,做到心中有數。在工作中,要善於觀察,通過看學生在學習、課外活動、日常生活中的活動情況,就會大致瞭解到他們的興趣愛好和聰明才智;要細心詢問,通過與學生聊天的方式瞭解學生的喜怒哀樂和內心世界,同時也讓他們感受到老師對他的注意和關心;要集思廣益,通過訪問家長,及時準確地掌握學生的家庭生活和成長環境,通過與任課老師交流,掌握學生的各項特長和心理特徵。只有這樣,才能為下一步的工作打下紮實的基礎,進行教育就會因人而宜,事半功倍。

最後,愛學生就要真誠面對所有學生,能夠親密無間。國小生,特別是低年級國小生,求知慾望非常高,對什麼都感到新奇,什麼都要問個為什麼。這就需要班主任始終保持一顆純真的童心,幹他們愛做的事,説他們愛講的話,與他們打成一片,不斷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的興趣愛好,增加他們的知識技能,學生們也就自然會把你當作他們的大朋友,有了高興的事就忍不住要告訴你,有了小煩惱也會第一個向你傾訴,如此,班主任與學生之間存在的天然障礙和心理阻隔就會消失得無影無蹤,教育也就達到了“潤物細無聲”的境界。

教師經常要對學生的工作進行評價,而這種評價則必須要公正,只有公正地評價每一個學生,才能使學生信服,從而激發起他們奮發向上的願望。因此,我在教育中力求公正的評價每一位學生,對成績好的學生不護短,對學習差的學生不歧視,注意發現優生的不足,防微杜漸;善於發現差生的閃光點,並使之發揚光大。如在衞生工作中,有些學習差的學生勞動表現積極,不怕髒、不怕累,爭做重活,而有些所謂的好學生卻怕髒、怕累,在一旁轉圈。勞動結束後,我及時作了全面的實事求是的總結,同學們聽後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對於班幹部同學要求更加嚴格,要求他們每月寫出工作總結,召開一次幹部會議,推廣各自的工作經驗,對於取得成績的同學適時地表揚,使他們心理上享受到成功的愉悦,以便更加努力地工作和學習。 總之, 教育是一門科學,育人成才是一種精雕細刻的藝術,在工作中只有講科學、講創新、講藝術,才能培養出適應社會需要的高素質的人才來。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不斷多學習先進經驗,不斷改進,不斷提高,積極探索,善於總結,使自己的工作水平不斷提高。在很多人眼裏,班主任工作是一項吃力不討好的工作,大部分老師能推則推,實在推不了,就勉強應付。事實上,這既是對學生的不負責任,也是長期對班主任工作的一種曲解。做好班主任工作,不僅是完成了學校的一項工作,對自己的教學也是大有助益的。

在《班主任基本功這本書上,我學到了很多先進的教育理念、獨到的心理學思想、全新的管理體制,對我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無不起着引領和導向作用。

比如第十章《沉迷時的呼喚-----學生問題行為的干預與處理》,裏面講到的讓班主任頭痛的學生問題行為,如厭學、逃學,網絡成癮,早戀及未成年人性行為等,哪一樣不是班主任最費心裏的呢?看到這一章的時候,我很自然地就想起了我曾經教過的一位男同學小才。那個班是我從三年級一直帶到畢業的,可以説對每位學生都是十分了解,摸透了他們的脾氣,我處理什麼事情孩子們都是十分服氣的。唯獨小才,這個高高胖胖的男同學,一個跟隨爸爸生活的單親家庭的男孩,可以説是班裏最不受人歡迎的同學了。他懶惰,經常不做作業,上我這個班主任的課有時都無精打采的,其他音樂課、美術課基本都在打瞌睡,連衞生輪值也經常開溜。除了批評教育外,我還嘗試過許多方法都不奏效,和他家長的聯繫幾乎兩三天就一次,但他還是老樣子。

一天早上,小才打電話跟我請假,説自己生病了,要請一天假。聽他在那頭有氣無力的説話,我急了,再三叮囑他要讓爸爸帶去看病,要休息好。上完第二節課,我打電話給他爸爸問情況。他爸爸説今天早上還好端端地上學,並且拿了2元錢去買圓珠筆。我倆頓時醒悟過來,這孩子是曠課了。他爸爸火冒三丈,説找到他非打斷他的腿不可!我們在烈日下奔走,足足找了一個多小時,才在一家網吧找到他。我雖然生氣,但想起班主任的職責就是關心愛護學生,要循循善誘地做好差生的轉化工作。於是,我勸住就要動手打孩子的家長,並邀請他們父子到談話室裏,三人心平氣和地聊一聊。我先是細細分析了曠課和沉迷遊戲的害處,然後和他爸爸一唱一和講了欺騙老師和父母的弊端,小才爸爸也跟孩子訴説自己賺錢的不易、不能給孩子一個更好環境的內疚,聽得孩子眼淚汪汪。

第二天,我送了一本陶宏開教授的《救救孩子》給小才,囑咐他要戒除網癮,認真學習。小才之後的點滴進步,我都及時給予表揚,鼓勵他繼續努力。直到畢業,雖然成績中上,但人確實上進了很多。

在學習本章的相關內容後,我對自己當初的處理基本上是滿意的,但我還有個想法就是,老師不要老擺着師道尊嚴的架子高高在上,應和學生打成一片,這樣學生們願意把班裏或同學們的任何情況反映給你,平時也要主動多與家長聯繫,這樣你才能及時掌握情況,把不良現象消除在萌芽狀態,不要出了事情才跟在學生屁股後面跑,弄得自己很被動

在《班主任基本功》這本著作中,我受益的何止一兩點!在我工作中出現失誤時,在我遇到難題束手無措時,在我和學生關係出現矛盾時,我都會靜下心來看看這本書,有時候是茅塞頓開,有時候是虛心借鑑,有時候是另闢捷徑。在這本書上,我學到了很多先進的教育理念、獨到的心理學思想、全新的管理體制,對我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無不起着引領和導向作用,更增添了我努力使自己成為科研型教師的信心。這些理念我會在日常的教學中努力嘗試,相信對學生一定會有積極的影響,期待今後的實踐效果。

讀書心得體會總結 篇20

我讀完早飯前這篇故事後,感覺非常精彩,裏面講的是弗恩一家有了一隻落腳豬,然後弗恩她爸爸覺得這種豬沒出息,所以就打算不要它了,而弗恩可不同意,她就説落腳豬一生下來很弱小,那我一生下來也很弱小,而卻沒有殺了我,這句話令她爸爸無話可説,所以他只好同意,這時弗恩的哥哥艾弗裏來了,他問爸爸他可以有隻小豬嗎?

他爸爸説豬隻給早起的人,他爸爸又説還有一個鐘頭校車就來了,過了一個鐘頭,校車來了,艾弗裏和弗恩上了車,過了一會兒,他們來到學校,弗恩一直在想給這個小豬起名字,就在這時,她知道小豬的名字了,是威爾伯,正好老師問他賓夕法尼亞州的首府是哪裏?

弗恩就説了小豬的名字威爾伯,弗恩説的話使同學們哈哈大笑,這篇故事讓我感覺到假如你有一個對你來説沒有用的東西,你把它拋棄掉,結果你長大了,又需要那個東西了,但是你需要的東西已經被小時候的你拋棄掉了,所以對自己沒用的東西你可以先保留着,説不定哪一天你還會用到。

讀書心得體會總結 篇21

是夜,拜讀完了朱永新之作——《新教育之夢》,掩卷而思,心底還是心潮澎湃!

以往,對於有關教育的著作,我往往是硬着頭皮在那邊啃,自己對自己説:“為了自己的教育技藝能夠更進一步,讀吧!讀多了就能理解了。”而這次,我在讀此本著作時,我的心隨着朱永新的文字,隨着他的理想,隨着他的筆意而怦怦直跳!我的心是那樣得激動!我也想着去勸我身邊的朋友來看看這本書,也想着按書上構建的創辦個書香般的班級,書香校園不敢,就從我的書香班級開始了。我也想着在即將的開學之際,我要怎麼做?我要怎樣地讓我的學生去寫學習日記,讓我的學生也用心地去記錄着每天的成長?在我讀的時候,我還隨時地把我自己突然冒出來的點子記在日記本之後,以便開學能夠付之行動!我還想着能夠馬上進入新教育論壇也去發發帖子,哪怕是看看逛逛讀讀也行。我還想着自己去來個實驗課題研究呢!

我急着與我的老師交流,於是,寫下此文。哈哈,見笑了!

讀書心得體會總結 篇22

在看這本書之前,我是抱着一種完成任務的態度去看的,因為要交一篇讀後感。但是在我通讀朱永新的這部著作之後,才發現為什麼學校建議我們來讀這樣一本書。對於像我這樣剛剛走上講台的新教師來説,這確實是一本可讀性很強的書籍。

“教育的理想是為了一切的人,教育的理想是為了人的一切。”作者朱永新以澎湃的激情把他的教育理想書寫在《新教育之夢》之中,在他的眼中,教育是一首命名為熱愛和未來的詩,教育是一個讓人充滿期待的夢想。一番翻閲以後,他超凡脱俗的熱情和誠懇的文字深深地感染了我,他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教育家,在書中,他是這樣向我們暢談着遠大的教育理想,他為我們展開了一幅宏偉的教育藍圖。

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之夢》“教育理想”系列摒棄了“書齋式”研究,紮根教育的沃土,圍繞構成現代教育諸要素的核心詞彙——德智體美勞課程、學校、教師、校長、學生、父母等,以對教育的至愛、激情、理性和建設態度,向我們描繪了理想的“教育圖景”,闡述了作為教師、教育研究者、教育行政官員的教育主張。這樣的教育著作因其避免了過多“博大精深”的理論闡述和學術語彙的堆砌而能直指教育實踐本質,引起了一線教師的共鳴,成為廣受歡迎的教育學著作。

所謂理想,就是對未來事物的想像或希望。朱永新先生憑着對教育的至愛和理解,利用自己遊學講學、出訪考察的機會,以教師、教育研究者、教育行政官員的多重身份和國際視野、專業眼光,向我們介紹、描繪了一幅幅理想教育圖景:比如在《理想的學校》中向我們詳細介紹了全世界十所最好的特色學校;在《理想的勞動技術教育》中向我們詳細介紹了蘇州、上海、南京等地有聲有色的學生社會活動、體驗教育基地;在《理想的校長》中乾脆自己提出創建校園文化氛圍的具體建議……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理想之所以不是空想或幻想,就在於它是有根據的(紮根成功的教育實踐),它是合理的(符合教育發展要求)。至於在書中俯拾即是的教育故事、教育案例等教育素材更是讓人大開眼界。對一切與教育沾邊的人而言,《新教育之夢》是一本現代氣息濃厚的教育資訊集,一本如何做好教師、好校長、好學生、好家長的“教育指南”。

有人認為朱永新先生對中國教育“理想”有餘,批判不足,這種將理想和批判人為對立的思路殊不可取。我以為,作者之所以有理想,除了“心中有夢”,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現實有缺陷。不破不立,朱永新先生對教育問題的批判不可謂不尖鋭。比如,在《理想的德育》中,他批判説“學生最不滿意在課堂上和辦公室裏用兩種聲音説話的教師,最不滿意用那些連自己也不相信的東西來征服學生的教師,最不滿意那種盛氣凌人、以教育者自居的教師”;在《理想的教師》中,他批判説“我們的不少教師,沒有愛心,不是擔任教書育人的角色,而是擔任‘教育警察’的任務,不是肯定成績,而是發現缺點。在《理想的美育》中,他批判説“我常常看到天真無邪的孩童欣賞昆蟲之間的廝殺,欣賞蚯蚓被踩成兩截之後的掙扎,欣賞受傷後的蝙蝠無助的顫抖……這樣的孩子無論他在學校表現如何品學兼優,我認為其人格構成都是有缺陷的。”他對名校校長們説:“你得意可以,但不要忘形,因為不是你的教學水平特別高,而是你的學生造就了你和你的學校、你的老師。”(《理想的教師》)這些批判因為立足學生、教師、教育研究者、代表社會公平的教育行政官員的角度,所以能直指教育“病灶”,至深至切,刀刀見血!

朱永新先生是一位清醒的現實主義者,他深知,“我們不能希望所有的教師都能夠成為理想的教師,那是永遠不可能的,因為人是有差異的,人的價值觀也是有差異的。”朱永新先生又是一位滿懷激情的理想主義者,他説:“教育需要理想,只有燃起理想的火焰,才能使我們整個民族變得強盛,變得有凝聚力,我們才能在與世界各國的競爭中站住腳。”教育沒有理想,既是教育的悲哀,也是社會的悲哀!

朱永新對於“理想的教師”提出了八點要求。這些要求為我指明瞭努力的方向,同時也讓我對自己的職業有了更深入的認識。“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善於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這句話給我的印象最為深刻。任何一個崗位都充滿着競爭,教師間的競爭往往又是多於合作的。目前,教師這個行業的職業特點,工作制度,評價方式都需要競爭。但是作者在書中説,一個不善於合作的教師走不了太遠,因為這個社會是需要合作的社會,社會如此,教師職業也是這樣。從書中,可以看到作者對教師間合作的渴望和信心。“只有雙贏才識真正意義上的競爭”這句話説得多好啊!當今社會除了競爭,合作也是非常重要。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就呼喚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社會需要合作,教師也要學會合作。教師要成為受歡迎的教師,作者提出了三點建議:一換位,二尊重,三互惠。這三點建議同樣也在告知人們怎樣學會合作。

《新教育之夢》告訴我,智育不能獨領風騷,也不只是一串阿拉伯數字,或是一紙文憑,一張入學通知書,它“應該超越知識,走向智慧,激發創造,健全人格,為學生將來擁有終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堅實的知識能力基礎”;德育不再是空中樓閣,它還應讓學生“自警、自誡、逢勵”在“陶冶情操、磨礪意志的過程中形成‘不教之教’的自律習慣”,讓學生在“自然的活動中養成德性,在遊戲和豐富多彩的自主活動中體驗和感悟道德的境界”;體育不只是追求四肢發達,它應“體現奧林匹克精神,培養學生在人生路途上追求‘更快、更高、更強’,並能完善自我,體現人性之崇高”;美育不只是提供休閒消遣,它“應該引導和教育學生熱愛生命,珍惜生命,享受生命,優化生命,激揚生命”。

我們怎麼辦?讀了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之夢》,又一個問題在輕叩我的心扉。

如果你是教師——那麼你“應該是胸懷理想、善於合作、充滿愛心、富有創新、勤於學習、具有社會責任感的人”;如果你是校長——那麼你“應該是一個能夠清晰認識到自己的價值與使命,具有奉獻精神和人文關懷的人”;如果你是學生——那麼你“應該是品行端正、善解人意、熱愛生活、富有理想、朝氣蓬勃的人”;如果你是父母--那麼你“應該是把孩子的人格健全、道德完善放在首位,努力培養孩子追求卓越、獨立自主、持之以恆、勤儉節約等個性品質和良好習慣的人”。

如果説今後我還將有夢,那麼我將永遠記住那本書——《新教育之夢》,是它讓我懂得“我們的教育不能沒有夢”,是它告訴像我這樣的新教師應該做怎樣的夢,也將是它激勵我為夢的實現而奮然前行。

作為一個剛剛走上講台的新教師,在自己還很迷茫的時候我讀了這本可讀性很強的書。感謝學校開展的這次讀書活動,讓我聆聽朱永新的新教育思想,讓我審視自己所做一切的意義,讓我尋找到一條自我突破自我發展的道路。我相信,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不久的將來,新教育理想一定會實現。

讀書心得體會總結 篇23

《愛的教育》中,作者把愛比成很多東西。的確是這樣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知道,“愛”是沒有限制的,同學之間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的鼓勵,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

透過安利柯的描述,我瞭解到什麼樣的師愛才最讓學生感到温暖:把學生當親人的老師!當安利柯的老師説道:“你們以外,我沒有別的家屬在世界上,除了你們,我沒有可愛的人!你們是我的兒子、女兒;我愛你們,請你們也喜歡我!你們之中,我一個都不願責罰,請將你們的真心給我看看!讓我們全班成為一家,給我慰藉,給我榮耀!”先生的這些話,讓所有的學生都信服於他,這位老師的坦誠深深地打動了我!他讓我們意識到,老師或家長用平等的目光看待孩子是多麼重要!

每個人在生活中,在成長過程中,不可能不犯些錯誤,可是我們作為小孩子,卻常常受到嚴厲的批評;而我們的進步卻常常會被忽略!每個人都不希望成為老師心目中的差生,或者爸爸媽媽不喜歡的壞孩子。“只要你們有勇氣承認自己的錯誤,我絕不會責怪你們”這是安利柯的老師給我們最好的安慰,也是最深刻的愛。

這本書教會我們要真正的把愛心,獻給需要的人,應當從點滴的小事做起,從換位思考做起,學會理解、諒解和寬容。這不僅是大人們的事,我們逐漸長大了,很多事,同樣也需要去理解辛辛苦苦教我們的老師,和養育我們的父母。

讀書心得體會總結 篇24

彼得·潘,滿口珍珠般的乳牙,穿一身用樹葉和樹漿做的衣服,一個不願長大也永遠不會長大的可愛的小男孩。因為害怕長大,他在出生的第一天,就從家裏逃了出來,常去倫敦的肯辛頓公園遊蕩:如今長住在一個叫“虛無島”的海島上,成為一羣被大人丟失的孩子們的隊長。在一個夏夜裏,彼得·潘飛到倫敦,趁達林太太不在家,誘使她的小女孩温迪帶着兩個小弟弟跟他飛回夢幻島。大家推舉温迪做母親,從此過上了童話般奇妙的生活。他們一起做了許多英勇的事,包括一次被掠一了海盜船,彼得·潘與詭計多端的海盜頭子胡克決一死戰,使他掉進了鱷魚的口中……

這個學期,我看了《彼得·潘》這本兒童階梯閲讀叢書,感受到了童年時代是人的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我想,珍惜時間,就會帶給自己快樂,我們應當盡情地享受童年給我們帶來的無限的樂趣。

文章講了彼得·潘的天真,温迪的温柔,約翰的勇敢……我讀了一遍又一遍,還是愛不釋手,還想再看一遍。我想,這就是老師説的“百讀不厭”吧。

整篇文章充分表現了所有人都喜歡童年時代,不僅僅只是彼得·潘一個人,還有很多很多的人都是,比如故事中的温迪、約翰、邁克兒等人,就連大人也是。他們不用上學讀那些勞什子的書,不用學規矩,還不時碰上驚險的樂事,真是自由自在,無憂無慮。

我真希望自己永遠不會長大,真希望自己能像彼得·潘一樣學會飛翔,帶給別人快樂!

讀書心得體會總結 篇25

最近,我讀了《波莉安娜》這本書,受益匪淺。

故事發生在一個叫貝汀斯的小鎮上,一位名叫波莉安娜的小姑娘來到了這裏,她剛出生不久,母親就去世了,十一歲時,她的父親又走了,從此, 他便成了孤兒,但這並沒有讓波莉安娜感到絲毫的自卑,反而使她在悲傷中尋找快樂,樂觀地面對生活,最後她到了她的一位親人——波莉姨媽家。 由於她的到來,使這個鎮上的所有的人們都變得快樂起來,連性格孤僻的波莉姨媽也變得活潑開朗。每遇到困難時,她總是樂觀地面對,勇敢地闖過去。我看了不禁十分慚愧,我與她簡直是天壤之差,每遇到困難時,便甘為孺子牛給困難做牛做馬,就像一個鼓鼓的大皮球,因針一紮,馬上就炸開了。但是看了波莉安娜的人生故事,我決心要向她學習。

相信大家身邊一定有許多“波莉安娜”吧!?我這也有一位“波莉安娜”。

他就是達人賽總冠軍,被人們稱為“斷臂王子”——王偉,相信大家都認識他吧!?他由於不幸而失去了一隻胳膊,但他並沒有因為命運對他不公平而氣餒而是樂觀的面對困難,使他的靈魂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他刻苦學習鋼琴,希望有朝一日在台上給大家彈奏一首曲子,經過“跋山涉水”,“翻山越嶺”,他的夢想終於實現了,這無益於他那種堅持不懈的樂觀向上的精神。這是多麼可歌可泣的故事啊!王偉 因為樂觀造就了他不平凡的成績,難道他不像第二個波莉安娜嗎?

俗話説得好:“樂觀的人永葆青春。”讓我們在人生道路上樂觀地面對身邊的每一件事吧,那樣你也就可以成為“波莉安娜”哦!

讀書心得體會總結 篇26

在《朝花夕拾》中,魯迅大量使用了對比和諷刺的手法。

如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魯迅首先使用了許多鮮亮的文字記敍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生活,接着再寫道“我”不得不告別百草園去三味書屋上學。前邊寫的百草園很好地反襯了後來在三味書屋讀書的乏味生活,體現了魯迅對舊社會私塾的不滿。

在《藤野先生》中,魯迅日本的醫學導師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節的人,“這藤野先生,據説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時竟會忘記帶領結;冬天是一件舊外套,寒顫顫的……”。但藤野先生對工作是極其認真的,他把“我”的講義都用紅筆添改過了;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也要指出。這個對比手法,較好地寫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貴品質,寫出了魯迅對他的景仰。另外,藤野先生對中國留學生孜孜不倦的教誨及對學生的一視同仁,這與日本學生對中國學生的輕蔑態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體現出藤野先生是個真正的君子。

魯迅在《朝花夕拾》中對一個人用了相當多的筆墨,那便是魯迅的保姆“長媽媽”,她是個需要一分為二看待的人。因為社會的影響,“阿長”保留了許多迂腐的習俗,像在新年的早晨要吃福橘,喜歡切切察察,喜歡告狀,還盲目地對“長毛”的故事妄加評論,甚至還踩死了“我”喜愛的隱鼠。因此,“我”對她懷恨在心。看到這,讀者在腦子裏勾勒出的是一個活脱脱粗俗、守舊的婦女形象。然而,魯迅對她的印象遠不止這些。她有可愛的一面。“阿長”知道“我”喜歡《山海經》,跑了許多路,幫“我”買來了《山海經》。由此,“我”又認為她“有偉大的神力”。在《阿長與山海經》的結尾,魯迅表達了他對阿長的愛,他希望仁慈的地母能讓阿長安息。

還有幾個人物,我對他們的印象也是極深的。一位是範愛農先生,魯迅一開始對他的印象是不好的。原因是範愛農的老師徐錫麟被殺害後,範愛農竟滿不在乎。魯迅對他的看法幾乎是漸漸改變的,直至範愛農就義,魯迅開始變得景仰他了。另一位是衍太太,她在《父親的病》中出場。在“父親”臨終前,她讓魯迅叫父親,結果讓父親“已經平靜下去的臉,忽然緊張了,將眼微微一睜,彷彿有一些痛苦。”後來“父親”死了,這讓“我”覺得是“‘我’對於父親最大的錯處”。衍太太對別的孩子們“很好”:慫恿他們吃冰,給魯迅看不健康的畫,唆使魯迅偷母親的首飾變賣。而衍太太自己的孩子頑皮弄髒了自己的衣服,衍太太卻是要打罵的。魯迅表面上讚揚她,實際心中卻是鄙視衍太太的。因為這是個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歡使壞的婦人。

《朝花夕拾》用平實的語言,鮮活的人物形象,豐富而有的童年故事,抨擊了囚禁人的舊社會,體現了魯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願望。

讀書心得體會總結 篇27

《波莉安娜》是美國作家埃莉諾·霍奇曼·波特寫的。作者以十分美妙動聽的手法描寫了一個身世悽慘的小女孩波莉安娜,她就是此書的主人公。波莉安娜的雙親都在她幼年時去世,她只好住在婦援會裏,直到她的姨媽波莉小姐把她接走。可是好運並沒有降臨在她身上,她在波莉小姐家並不舒服,但她無論遇到什麼煩心事都會樂觀地去面對,相信你看了也會被感動。

我覺得婦援會的人很善良,但是她們太喜好功名了。她們不把錢用來幫助自己鎮上的一個小男孩,而卻全匯給印度小男孩。這全是為了功名。她們卻不想想,如果她們把外面需要幫助的人都幫助了,但自己鎮上卻有很多需要幫助的人,那不是件很可笑的事嗎?

讓我感受最深的是波莉安娜幫助吉米有一個住處的事。她先問自己的波莉姨媽,可波莉小姐不同意。她就又去找婦援會的人,請婦援會的人給他一個住處,可也失敗了。最後,又去潘德萊頓先生,雖然一開始也沒成功,但最後他也答應了。波莉安娜願用盡最大的努力去幫助一個自己剛認識不久、還不熟悉的人呢!要是在現在這種環境下,會有三種人,第一種人比第二種人多,而第三種卻比大熊貓還珍貴,而且快絕種了。第一種人是完全被利益所佔據,他們會説波莉安娜很傻!第二種人是還有良知的,他們會説波莉安娜是個好人。而第三種人什麼也不説,而用自己的行動説明:波莉安娜做到的,我也做到了!説實在,我是第二種人。雖説我平時俠肝義膽,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但我還沒有像波莉安娜那樣。

我認為《波莉安娜》這本書想告訴我們:無論什麼事都要樂觀面對,但是,記住,首先要做個好人喲!

讀書心得體會總結 篇28

老師推薦我讀了《夏洛的網》這本書,主要講了一隻蜘蛛如何營救一隻小豬的故事,讀完這本書,我內心無比的感激蜘蛛,他讓我懂得了什麼叫友愛,什麼叫幫助。感激弗恩,他讓我知道了任何事物沒有天生註定,永不放棄,給與關愛,就能有成就。……

弗恩愛威爾伯勝過一切。她撫摸它,餵它,把它放在牀上;她每天熱牛奶,給它圍上圍涎,拿着奶瓶餵它。在弗恩精心地無微不至地愛護、養育下,爸爸眼中的落腳豬威爾伯,最終獲得了冠軍。夏洛用蜘蛛絲編織了一張美麗的大網,在網上織出了“王牌豬 ”“ 了不起”“ 謙卑”“ 光彩照人”,這網既救了威爾伯的命,也徹底改變了威爾伯的命運。

夏洛願意為威爾伯付出,是因為它愛威爾伯這個好朋友,它希望在它的生命裏留下這個好朋友,也希望在自己活着的時候為自己的好朋友付出一些。這就是朋友之間的真情吧!

我也要像夏洛一樣,像弗恩一樣處處付出我的愛心,跟我的同學友好相處!做一個永遠有愛心的人,才能永遠有快樂!

夏洛的網讀書心得體會總結大全精選篇四

今天在書店看《夏洛的網》這本書的時候只覺得震撼因為eb懷特真的將那種最純真的感動描寫的淋漓盡致……一開始我只認為它是一本童話!是的,一本類似於安徒生童話的純在。但是我沒有想到他能帶給我這麼大的震撼和關於人際的思考……

文中開篇就有一句話讓我印象很深刻,是弗恩説的“這是生死攸關的事,你還説什麼控制自己”在那樣小的年齡裏,她不懂得大人的心態,或許她懂只不過想要救那隻豬而已,她沒有她父母的市儈,她有她的純真,她的善良,所以才會去救威爾伯。才會用她的天真打動我們。

我不知道這樣説合不合適,現在泛濫的“碰瓷”現象導致越來越多的人在危難關頭不去救人而是在想會不會遇到“碰瓷”,就如弗恩所説的“這是生死攸關的事,你還説什麼控制自己”

我覺得這種行為非常不可取,在緊急關頭前,是人命重要還是你的錢重要?更何況清者自清,濁者自濁,何必要以為錢而傷命呢?

在朱克曼家的穀倉裏,威爾伯意外得知自己的命運竟然是被做成燻肉火腿,夏洛那一句堅定的“我救你”道出了她和威伯爾之間的堅定友誼。而不似那隻老鼠一樣的“牆頭草”夏洛不計一切的為了威伯爾的存活而努力,甚至在她產卵之前也不顧性命的幫助她,人的一生能得到這樣一位不計回報但卻可以用生命去幫助你的人……足矣!

而在夏洛臨死前説的話真的讓我十分感動“我感到很滿足,你今早在裁判場上的成功,在很小的程度上,也可以算是我的成功。你的將來沒危險了。你會無憂無慮地活下去的,威伯。現在沒什麼能傷害你的了。這個秋天會變短,也會變冷。葉子們也會從樹上搖落的。聖誕節會來,然後就是飄飄的冬雪。你將活着看那個美麗的冰雪世界的,因為你對朱克曼有很重大的意義:他再也不會想傷害你了。冬天將過去,白天又會變長,草場池塘裏的冰也會融化的。百靈鳥又會回來唱歌,青蛙也將醒來,又會吹起暖暖的風。所有的這些美麗的景色,所有的這些動聽的聲音,所有的這些好聞的氣味,都將等着你去欣賞呢,威伯——這個可愛的世界,這些珍貴的日子……”“你一直是我的朋友,這本身就是你對我最大的幫助。我為你織網,是因為我喜歡你。然而,生命的價值是什麼,該怎麼説呢?我們出生,我們短暫地活着,我們死亡。一隻蜘蛛在一生中只忙碌着捕捉、吞食小飛蟲是毫無意義的。通過幫助你,我才可能試着在我的生命裏找到一點價值。老天知道,每個人活着時總要做些有意義的事才好吧”……

什麼叫有意義?有意義就是好好活着。那什麼叫好好活着?好好活着就是做很多很多有意義的事!不是我們每個人在一生中都能做好多有意義的事,對於夏洛有意義的事就是為了威伯爾而付出一切。

而我也非常佩服eb懷特,他將夏洛和威爾伯之間的真摯友情,化作取一種力量,化作一份鼓勵。將愛的力量温暖我們冷漠的心,而他筆下的朋友間無私的關愛與生命中純粹的友善,都有一種觸動人們最柔軟的心房的力量。千般感觸匯成一句話——每一個生命都有力量,每一份友誼都值得珍藏!

夏洛與威爾伯之間的友誼令我十分羨慕,友誼是純潔的,無私的,十分珍貴的。我從夏洛與威爾伯身上學會了如何珍惜友誼。我也有不少好朋友,當朋友有困難時,我們也會互相幫助。就在幾天前,已經放學了,同學們都已經走了一大半,我急急忙忙地抄着作業,可越忙越容易出亂子,一不小心寫錯了一個字,可我卻碰巧忘了帶修正帶,我四周望了望,同學們都已整理好書包,正準備離開,我不好意思叫住他們,只好到處尋找是否還有同學沒整理好書包,這時我的同桌古思葦問道:“發生什麼事了?”我回答後,古思葦竟回到座位,打開書包,將她的修正帶借給了我。這雖然是一件螞蟻大小的事,但我的心中暖暖的,友誼不就是體現在這些小事上嗎?雖然我們無法像夏洛那樣偉大,但在朋友有困難時伸出手,就能使別人感到温暖。我一定會珍惜我現在的朋友,也會努力交到更多的朋友,與朋友一起互幫互助,共同進步。

讀書心得體會總結 篇29

初讀《愛的教育》,那是在南師大學習時的圖書館裏,發現在我所教的教材中有一些文章恰恰就是其中節選下來的,那時讀的過程中比較多是反省自己在以往的教育過程中的得與失;這個寒假當我再讀這本書時,似乎又有了新的認識。

一位學者這樣寫道:年輕出任教職時,滿腔熱誠的愛,希望能夠全心全力扮演"為人師表"角色,然而在專業經驗不足,缺乏教學經驗,也沒有好的方法之下, 曾經以教師的權威,用教鞭管教學生,以致傷了學生的心.也曾為了虛榮,逼迫學生在各項比賽中斤斤計較分數,以爭取許多"虛偽的榮譽".甚至以"分數"來看待孩子,也以"外表"來衡量孩子,更以"聽話與否"來評價孩子,每每憶及此事,不禁全身顫抖,慚愧不已。不斷的調整心態和做法,也為孩子多付出一份關心與愛心與真心,發現孩子們總會相對的給予“回饋”,因此有“愛的教育”,才有“美中國台灣版的《愛的教育》榮膺年度中興文藝獎,書中描述了倪美英老師教學二十餘年來的教學經驗。書中一篇篇精采感人的故事,教學中酸甜苦辣情形的點點滴滴都透過作者妙筆生花,文末更以他專業的知識,給讀者許多啟示。讀了這本書,感觸很深

現今的教育講求開放,除了教室空間的開放、課程內容的開放、升學渠道的開放,最重要的是教師必須具備一顆“開放的心”,學生們不守規矩是本我的表現,守規矩是道德超我的表現,我們應跳脱舊有的思考模式及制約的理念,以愛與真誠對待他們,讓學生能有歡愉、輕鬆的學習環境,毫無約束感的發揮潛能,朝正向及自己喜歡的目標前進,讓每位學生都有愛校、愛他人、愛家、愛自己的心,並有光明的前程。身為基層的教育工作者,以教育為主題的平凡而動人的故事有很多,如果將我們所接觸到,感受到的故事把它記錄下來,有機會加以整理,一定也是一本叫座的好書。我們應該養成反省思考的習慣,對任何事都要下困思勉型的功夫,才不至於被外界所困惑。我們不要過分執着一個觀念,一種行為模式,一種習慣,而要從不同角度,正反兩方面整體思考來解決問題。

教師要教育不要訓斥,教育要潛移默化;要了解學生,認識學生,要適時的讚美和接納,鼓勵與協助;要培養學生挫折和容忍的價值判斷能力,讓學生快樂成長;要利用各種機會和家長取得聯繫,適時的提供教給家長養子女的諮詢與方法,共同為學生的未來而努力。哲人曾説:“對自己有信心,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份。缺少了她,整個生命都會癱瘓。”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總有許多挫折、跌倒和失敗,但是一個良師必須適時適切地,來激發學生們自信心。讓他們勇敢面對所遇到的困難,並在困境中堅強的站起來,堅持的走下去等等。

教師不要認為這行業是鐵飯碗;教師不要訓斥與灌輸,不要強迫學生學習;教師不要妄想“教育萬能”,不要過分執着“立竿見影”,要潛移默化的過程導向,注重人格的培養,身心健康的引導;

我的體會是:

1、多關心我們的學生,只有愛的教育,才有美好的回憶;

2、堅守崗位,默默耕耘,盡一己之力;

3、認真領會“新基礎教育”的精神,師生的發展會有新的突破。

4、針對工作中的教育問題,我們要清楚知道自己身為教師到底哪些是“要做”哪些是“不要做"”。

總之,教師的專業成長除了靠師德修養外,還要將教師的專業自主工作理念實踐化,落實在教育工作上,表現在各科教學工作上,表現在日常生活教育當中,以收到身教言教的效果。

若干年以後,當我們終於可以卸下自己的職責時,可以無愧地對自己説:我是一個稱職的教師。

讀書心得體會總結 篇30

暑假裏我有幸拜讀了冰心奶奶的詩歌集《繁星春水》,讓我從中受益匪淺。

母親呵!

天上的風雨來了,

鳥兒躲到他的巢裏;

心中的風雨來了,

我只能躲到你的懷裏。

短短的一首小詩,冰心奶奶以她獨特的視角,把偉大的母愛詮釋的淋漓盡致。當孩子遇到了煩惱,會找母親傾訴,當孩子受到傷害,母親會義不容辭的保護,當孩子生命受到威脅,母親會竭盡所能把生的希望留給孩子。8。24的空難中的一位母親,出事時飛機裏亂成一團,年輕的媽媽託着兒子,把兒子從舷窗送出來,嘴裏還哄着兒子:‘寶貝別怕,媽媽在這兒呢!”緊急關頭,她把孩子留在了人間,而自己卻永遠留在了天堂……母愛是無私的!母愛是偉大的!

“聰明人,拋棄你手裏幻想的花吧!她只是毫無縹緲的,反分卻你眼底的春光。”詩歌集裏,我最欣賞的就是這首詩了。我曾經是個愛幻想的人,沉迷於對未來的幻想,而不能明智地面對現實。經常幻想自己的未來多麼的成功,多麼一帆風順、無與倫比,但那僅僅就是幻想中的開得一朵尤其豔麗而遙不可及的花兒,不是現實,我因為幻想變得

“愛想而不愛做”變得一點也不用心,成績也是日益地的下滑。天天幻想,很多難得的好機會都和我擦肩而過,冰心奶奶一語驚醒夢中人,我應該把幻想的花扔掉,靠自己辛勤的勞動去摘真的鮮花!

《繁星春水》勾勒出一幅幅清幽、明麗、自然和諧的畫面,這樣的詩歌迸發出智慧的火花,折射出深邃的哲理。冰心奶奶去了,卻把美留給世界,讓世代的讀者欣賞到文學無窮的魅力……

讀書心得體會總結 篇31

有機會翻開了那本藍色封面的《新教育之夢》,思想如脱韁之馬,讓我在過去、現實和未來之間穿梭往來。我的腦海中彷彿是一片寬闊的海洋,朱永新作者在平靜的海面上投入一塊石頭,擊起了層層漣漪,向外擴展久久不能平息。而緊緊抓住我的是那一句樸素而卻又有粘合力的話語:“一個理想的教師,他應該是個天生不安分的、會做夢的教師。”

該書從十個方面談了作者理想中的教育。它有着清新、樸實的語言風格,而字裏行間無不浸潤着作者對教育理性的思考,充滿着對教育熱愛的激情。這深深地感染了我,讓我對教育書籍有了不同的認識!該書摒棄了“書齋式”研究,紮根教育的沃土,圍繞構成現代教育諸要素的核心詞彙——德智體美勞課程、學校、教師、校長、學生、父母等,以對教育的至愛、激情、理性和建設態度,向我們描繪了理想的“教育圖景”,闡述了作為教師、教育研究者、教育行政官員的教育主張。

這是一本寫給“教育”的書。它的大部分章節都是從教育教學中存在的現象入手,然後分析其弊端,並給出瞭解決問題的方法,即作者理想中教育。它像一盞明燈,為我們的教育導航。如《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我的教師》一篇中這樣一段話:一名理想的教師,應該不斷地追求成功,設計成功,更重要的是要撞擊成功。因為人來到世上並不知道他會成為什麼樣的人,只有去撞擊每一個可能成功的暗點,才能擦出成功的火花。教師有這樣或那樣的衝動,有這樣或那樣的撞擊,是難能可貴的。當一個教師停止了撞擊,就意味着他對生活失去了意義,對自己的存在失去了自信。給了我激勵和希望。從作者的自我簡介中知道,特殊的時代給了作者特殊的經歷,他能從一個普通人成為一位教育家,這是他撞擊成功的結果。為什麼我就不能呢?我怎樣去撞擊成功呢?我應該怎麼提高挑戰自己?我正在思考着。這些都是我以前所沒有想到的問題,它給了我啟示,為我今後的教育生涯找到了目標。我的目標是不斷尋求突破,找尋適當的教育方法。其中又有這樣一段:一個教師不在於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後重複五年十年乃至一輩子;有些人,實實在在地教了五年。一個實實在在教五年的人,與一個教了一年卻重複了一輩子的,他們的成績是不一樣的。給了我警示和啟迪。年輕的我應該好好把握每一天,思考每一天教學中的得與失,做一個實實在在地教書的人。

“只要不讓年輕時美麗的夢想隨歲月飄逝,成功總有一天會出現在你的面前。”對於我們所有年輕教育者來説,這既是作者的真誠規勸,更是作者的殷切期望。從本書裏,我還讀出了作者成功的祕訣——不要羨慕別人,不要感歎時運,要做起來,要不停地做下去,哪怕不順,哪怕艱難。我希望自己也能如本書中説的那樣“當我們的學生離開校園的時候,帶走的不應該只有知識,更重要的是對理想的追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wnx0n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