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閲讀的力量讀後感(精選19篇)

閲讀的力量讀後感(精選19篇)

閲讀的力量讀後感(精選19篇)

閲讀的力量讀後感 篇1

翻開學校發的《閲讀的力量》一書,細細品讀,深有感悟。這是一本教師讀者的讀書心得集。我邊看邊劃出了很多句段:

閲讀是有力量的。它讓心靈更加寧靜。閲讀就像鎮靜劑和久旱後的甘霖,將一顆顆營養不良、浮躁脆弱的心靈,在滋補中迴歸恬靜、實現平衡。

心底重又升騰起一股安詳平和之氣。

必須重拾書本,重歸寧靜。

它讓生命更加充實。人的生命有限,而閲讀求知無限,一個人在有限的生命歷程中看不到、摸不着、經歷不到的人和事,書本中可以找到。閲讀,極大地延長了生命的空間,充實了生命的內涵。

……

讀着書,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它讓心靈更加寧靜”。其中一篇《讓我們的愛不再成為一種傷害》中“愛的思索”中這幾句也讓我思索:

因為“愛”,我們的教師每天埋在看不到孩子天真的笑臉,我們想走進卻難以走進他們純真的心靈。

因為“愛”,我們的家長也把一個個希望壓在了孩子瘦小的肩膀上,沉重的希望擠佔了他們應該享受的快樂時光,卻很少問問孩子真正需要什麼。

作為教育界、作為老師、作為家長,我們在做什麼?我們到底在愛孩子,還是在傷害孩子?

昨天學校師生一同去長沙酷貝拉歡樂城體驗生活,車上孩子們無比興奮。導遊介紹了一些活動事項後把話筒欲交給孩子。胡家瑞和塗晨凱一躍而上,接過了話筒。胡家瑞是個愛學習的孩子,是班上公認的“小機靈”,知識面廣,他開始了講笑話、講故事、猜謎語、引導學生唱歌等一系列活動。塗晨凱在我眼裏是個學習上的“後進生”。塗晨凱一會兒“説得好不好?”,一會“來點鼓勵”,那張充滿兩笑容的臉、那種自信的神態、那自然連貫的串詞讓我驚訝:他真是個聰明的孩子!只是我平時看到的是另一面:馬虎的作業、差的成績、挨批評時耷拉着的頭。兩人在“台前”互相配合,讓我對孩子們刮目相看:真不賴呀,儼然像那麼回事!

我思索平時經常做法,的確是文中説的:孩子出一點差錯,就懷疑他們的能力,總在不經意間傷害了他們的自信心和自尊,讓他們加入“厭學”甚至“厭世”的隊伍。

用我在書上劃記的這句話提醒自己:老師們!請蹲下身來關注學生的心靈吧!只有瞭解學生的心,才能真正關注他們的全面發展,而不僅僅把他們作為提高教學業績的工具;只有體諒他們的苦,你才會盡力放棄那些不恰當的方式方法,讓學生喜歡學習,愛上校園生活。

閲讀的力量讀後感 篇2

一個人外在的教學行為的改變,實質是一個人教學思想的改變。翻開《閲讀的力量》,第一次只讀到序言,就讓我熱血沸騰。王林説與傳統的教學方法相比,“閲讀是唯一的辦法,唯一能同時使人樂於閲讀,培養寫作風格,建立足夠詞彙,增進語法能力,以及正確拼寫的方法。”最讓我震撼的是“直接教學對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沒有功效”這一觀點。從事語文教學已經20xx年的我,在書中大量研究數據面前,開始質疑:到底什麼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呢?對照正在上一年級的女兒,上學已有5個多月了,從幼兒園充滿對語文課的渴望到現在不太愛上語文課,老師們花了大量的時間備課,講解課文中字詞句。為什麼花了那麼多精力,我們的孩子卻不喜歡語文啦?作為一名國小語文老師 ,作為一個稱職的媽媽,我們到底應該給孩子們什麼?我迫切的尋找答案——自由自主的閲讀。

從《閲讀的力量》中我學到了一些適合並且我可以做到的提升閲讀興趣的方法:1、製造親近書的機會,解決書源。在家裏,不怕亂,客廳、書桌、牀頭、衞生間都擺上適合女兒看的書,讓她隨手就能拿來一本閲讀;在學校,要求每人用壓歲錢給自己增添一本或一套喜愛的圖書,每天書包裏都有1——2本課外書,從學校圖書室定期給他們借來圖書。2、全壘打書籍。最近在帶孩子們做《閲讀力測試》,裏面有不少優秀的故事選自彩烏鴉系列。正好我之前買了一套,藉此機會,向孩子推薦《弗朗茲的故事》《風鞋與火鞋》《我和小姐姐克拉拉》《媽媽走了》。希望一次美好的閲讀經驗,一本“全壘打書”可以造就一個個熱愛的書的人。3、提供充足的閲讀時間。每天下午課前自由閲讀20分鐘。4、對家長宣傳閲讀的重要性,在徵得家長的支持和配合下,對6名成績暫時相對落後的孩子採用廣泛的閲讀的訓練方法,每天在家給孩子20分鐘的閲讀時間,並對自己讀的東西負一點點責任,即為所讀的內容寫上一句話總結或感受。若孩子不願意讀,就由家長大聲讀給孩子聽開始起步。5、把閲讀帶到箱庭遊戲之後,每次推薦並借給孩子一本優秀的讀物。

《閲讀的力量》讓我更加堅定的相信:自由閲讀有力量!最後與大家分享書中記憶深刻幾句話,(重複是最好的強化!)

33頁 持續默讀有“安靜效應”,可以讓四、五、六年級的學生靜下來,而且對有潛在行為問題的學生形成約束。

36頁 幼年與青少年時期無所不讀的經歷,與這個人此生最後的成就之間有正向的關係。

38頁 我們可理解信息是在低度焦慮的情況下呈現的。

77頁 父母念故事書給孩子聽對孩子語文能力的發展作用極大。

(想起龍應台的一句話:做父母是有有效期的!)

83頁 不論在學校或在家中,孩子越常看到別人在讀書,就會越愛讀書。(潛移默化的模仿和示範,閲讀課時,學生在讀書,老師也應該靜靜的閲讀,這也是一種無聲的教學。)

86頁 很重要的一點是,Carson的母親允許他閲讀任何自己想讀的書。

87頁 鼓勵只有在讀到真正喜歡又有能力讀得懂的書時才有效。

103頁 輕鬆的讀物是許多孩子學習閲讀以及培養閲讀習慣的方式。

閲讀的力量讀後感 篇3

《閲讀的力量》,[美]斯蒂芬?克拉生著,李玉梅譯,王林審譯,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xx年1月第1版

寫在前面——“無書”的童年

回顧自己的童年生活,好像書離自己是那麼的遙遠。小的時候除了學習用的書本,身邊沒有其他的書籍,後來慢慢地遇到了小人書,開始如痴如醉地閲讀,有時會開心地帶着書與小夥伴們一起分享。

然而畢竟身邊的書籍不多,又沒有購書的意識,因此所讀之書較少,可謂是屈指可數的幾本書。到了國中、中師生活也沒有能夠與書為伴。不曾走入書的世界,又如何去感受書的魅力呢?

中師畢業後的暑假,在家中着急地等待着考大學的消息,這種等待變成了一種煎熬,到底如何打發這些時間呢?後來跟着哥哥一起去工地上做工,偶然的機會遇到了兩本書,一本書是《平凡的世界》,一本是《穆斯林的葬禮》,這兩本書直指我的內心,讓我對生活充滿了熱情,對大學生活充滿了嚮往。直至今日雖然裏面的內容不能一一説出,但對這本書始終念念不忘。

閲讀,到底能給我們帶來什麼呢?有時,讀着讀着,我們會發現它是在寫自己的故事,裏面的主人公就是正在閲讀的自己,這種感覺會拉着我們繼續閲讀;有時,當發現自己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出現在眼前時,那種興奮之情無以言表。可見閲讀給我們帶來快樂。

在《中國教育報》上,看到了《閲讀的力量》這本書,一下子引起了我的興趣。想想為什麼呢?因為它和自己最近思考的“朗讀”、“閲讀”有關,更重要的是它讓自己的教育實踐更有了理論的支撐。也使我深刻地認識到自己思維的侷限性,因為自己想去實踐的東西,其實在別人那早就進行了嘗試與探索,自己為何不取別人所長,來逐漸提升自己呢?

閲讀能給我們帶來什麼? 《閲讀的力量》有答案

《閲讀的力量》中的“閲讀”,作者強調的是“自由自主閲讀”。作者通過大量的理論分析以及數據來證明“要改善這種語文能力危機需要依靠一種許多人生活中非常缺乏的活動:閲讀。 ”一方面作者極力論證閲讀給予人成長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他也指出“我不會宣稱 FVR 是提高語文能力唯一的解決之道。並非所有自由閲讀的人都能申請進入哈佛大學的法律系就讀。”但他還是通過大量的研究事實指出,閲讀在對人的閲讀能力、語法能力、寫作風格產生重要的積極作用,“當孩子或語文能力水平較低的成人開始因樂趣而閲讀時,好的事情便會接踵而來。他們的閲讀理解力會增加,會發現原本難懂的、學術性的文章變得比較容易了。他們的寫作風格也會改進,能夠寫出被學校、商界,以及科學界所接受的文章。他們的詞彙量會增加,同時拼寫與語法也都會改善。”

那麼作者所宣稱的閲讀是一種怎樣的閲讀呢?作者指出:是“自由自主的閲讀( Free Voluntary Reading ) , 簡稱為 FVR。FVR 指的是因為想閲讀而閲讀。對於學齡兒童, FVR 不需寫讀書報告,不必回答每個章節後的問題,也不用為每個生字查字典。 FVR 是放棄閲讀一本自己不喜歡的書,再另外找一本喜歡的來讀,這種閲讀方式是所有具備高語文能力的人經常使用的閲讀方式。 ”不難看出,這種閲讀是一種能夠激發興趣的閲讀,因為它沒有額外的負擔,有的只是與書籍的親近,與內容的對話。然而,現實教育情境中許多閲讀甚至其他有意義的、學生感興趣的活動卻在發生着異化:讀書要寫讀後感、觀看電影要寫觀後感、外出旅遊要寫遊記……這些看似幫助學生成長的想法,其實卻在扼殺學生的興趣,有的學生在觀看影片之前會問:“老師,要寫觀後感嗎?”“當然要寫了!”老師強調到。學生興奮的表情一下子變得黯淡了許多。“不用寫,用心去觀看就可以了,對你會有啟發的。”“耶!耶!”學生興奮地叫道。

一、自由自主閲讀的重要性。作者在另一部分通過大量的數據分析,相比於“傳統閲讀”,“自由自主閲讀”更能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提升,而且“研究顯示持續時間越長,自由閲讀發揮的作用越大。”作者運用了美國學校正在使用的自由閲讀計劃,主要有三種方式:持續默讀( sustained silent reading )、自主選擇閲讀( self——selected reading )以及廣泛閲讀( extensive reading ) 。 實踐證明三種自由閲讀方式在提高學生的閲讀力和寫作力上都要優於傳統閲讀。

閲讀的力量讀後感 篇4

今年暑假,閒暇之餘,拜讀了了帥曉梅老師主編的《閲讀的力量》。作為一名教師,真的很慚愧不知道閲讀課外讀物是如此有益的一事。在我們還是學生時,家長們是非常反對孩子們看課外書的。我的記憶中,從國小到國中結束我沒有一本課外書。直到我上了師範以後,才看過幾本書。我還可以清楚的記得,都是武打小説。僅此而已。這對我來説是一生的遺憾,我真的很羨慕那些看過很多書的人。因為他們不論是從説話、寫作還是成績方面都比我優秀。現在我才真正認識到閲讀的力量有多大。

《閲讀的力量》這本書是我們學校發給每位老師的必讀書目之一。在這本書中讓我們糾正了許多有關閲讀的錯誤看法。書中主要提倡的是自由自主的閲讀。閲讀是因為想閲讀而閲讀,不是因為要回答問題、寫報告。只有是因為興趣而閲讀的才能發揮閲讀的最大力量。

在這本書中提到的通過閲讀漫畫來引起孩子們的閲讀興趣,以激發孩子們自由自主的閲讀讓我很感興趣。我們的父輩們本來就不贊成孩子們閲讀課外書籍更別説是漫畫了。他們的這種思想也深深地影響了我,我在看這本書之前也不贊成孩子們閲讀漫畫的,認為漫畫沒有一點可學習的,而且一旦孩子們“陷進去”就非常耽誤學習。在看完這本書後才知道漫畫書原來有很多優點:漫畫書有適宜的文字,而且圖畫可以幫助理解;研究指出,漫畫對語言學習與學校表現都沒有負面影響;看漫畫的人的閲讀量與不看漫畫的人的閲讀量相當。最新的研究甚指出,整體而言,看漫畫的人讀得更多,並且對閲讀也持更加積極的態度;個案研究中有許多強有力的證據指出,看漫畫可以增進閲讀更多其他種類的書籍。

如果我們的父輩們看完這本書關於閲讀課外書或者漫畫後的優點,那麼他們肯定後悔當初反對孩子們閲讀課外書。現在的家長們應該好好把握住機會,不能讓錯誤的思想害了自己的下一輩。作為教師我們要積極倡導保護孩子們的自由自主的閲讀習慣。當然孩子們的自由自主的閲讀也要注意是在什麼時間什麼情況下進行的,比如課堂上老師正在講課時,孩子們就應該認真聽課。

好多年沒上語文課了,下學期學校安排我上五年級語文,壓力還確實挺大,不過我相信只要家長和學校共同努力,創造孩子們自由自在的閲讀空間,孩子們一定會大大提高閲讀的興趣。

閲讀的力量讀後感 篇5

線條明麗的方塊中,兩個孩子正在讀書:一個黑人,一個白人。白人用手指夾握着手中的書,黑人滿臉笑容地看着自己手中的書。他們趴在草地上,一臉的快樂和輕鬆。白人小孩顯然是受了吸引,於是黑人手中的書頁上便有了兩個孩子目光的聚焦……他們邊閲讀邊交流着書的內容,這是一本的書的封面,書名是《閲讀的力量》。書中提出的“閲讀”有着特定的含義,指“自由自主的閲讀”,指純粹因為想閲讀而閲讀,不需寫讀書報告,也不用回答章節後的問題,簡稱FVR。

無論是作為一名語文老師,還是一個孩子的媽媽,我一直非常重視孩子的閲讀,加上早先曾讀過的《朗讀手冊》、《踏上閲讀的快車道》的指導,我在班級或家庭的閲讀活動中也花費了大量的時力。為了引領孩子閲讀大量書籍,努力做到每生每日閲讀,我讓孩子每天讀課外書,然後讓家長簽名,可是有的孩子還是不讀,起初大部分孩子家長都饒有興趣,非常新鮮。到了後期,部分孩子“假讀書,真簽名”的現象日益突顯。於是我又固定格式讓孩子每天寫讀書日記:你讀了什麼書,講了什麼內容,有哪些好詞好句,你的感受和收穫是什麼。我心裏認為這回學生不能造假了吧。過了段時間,又發現一位同學好幾次都抄了古詩,三十來個字,真是愈看愈生氣,百思不得其法。直到讀了《閲讀的力量》,瞭解了“自由自主”的閲讀,細心閲讀了“支持FVR的例證”,才讓我惑然開朗。校內自由閲讀與傳統閲讀的對比、南非日本等國的閲讀實踐,大量的實例及數據一一呈現在眼前,讓人信服更是心服。讀書至此,我開始改變往常的閲讀檢查,對於願意寫讀書筆記的給以鼓勵,對於不寫讀書筆記也能踏實讀書的孩子給予關注,而對於始終不願讀書的個別學生側重引導。幾個月下來,有閲讀筆記的孩子始終堅持,喜愛閲讀的學生每日與書為友,個別學生的閲讀習慣也有了改變。默讀課上,看着其他孩子的身影,他也會湊在一旁“看個熱鬧”,每週一次的“閲讀活動”中他也能掏出一本書來看,也許不是兒童文學、不是科技書籍,出現最多的是漫畫小冊,但至少他在讀,讀中也能露出笑臉。

最近,期末複習,我繼續實施着字詞聽寫的保留節目。可每次聽寫的結果都一樣:全部正確的永遠是那一部分學生,錯誤連篇的也永遠是另一部分學生。而我的歸因也永遠是:態度認真的學生肯定能寫正確,聽寫不出的肯定沒有仔細準備。隨後,讓這些“老大難”們訂正三遍,重新聽寫。如果仍然過不了關,那就再看,再記,再聽寫,直到能在我面前聽寫出為止。

而《閲讀的力量》中提到,直接教學是兩種程序的組合:技能培養——刻意學習一種規則、詞義或拼寫,然後讓這個規則變成一種“自動化”的輸出過程;糾正錯誤——當錯誤被改正時,老師就希望學生能意識到自己對規則、詞義或拼寫的知識都應該被改正過來。這不正是我在詞語聽寫這一環節所採用的方法並期望得到的結果嗎?爾後,讀了克拉生例舉的許多反對直接教學的事例後,我才終於明白,學生在聽寫環節的“糟糕表現”是因為我的愚蠢,而非他們態度不認真。

“傳統的語文教學僅是測驗,而這種測驗方式只能讓在書香環境中成長的孩子順利通過,而那些不幸生長在圖書資源不足的環境中的孩子則會失敗。” 細細一想,不就是這樣嗎?那些在聽寫中每次能拿全分的學生態度確實認真,然而他們花在記憶詞語的時間卻明顯比其他人少,而這部分學生在課外閲讀方面顯然比其他人多得多。班級里語文成績最好的傑同學,肯定不是學習最認真刻苦的,但卻一定是班裏閲讀量居多的學生之一。

現在回過頭來思考,我們還是應該為學生提供親近閲讀的機會。假期,鼓勵同學們去圖書館借讀書、借書,部分家長已響應辦證;平時,開放班級書架,讓孩子們的身邊一定有書有讀;每週一次或每兩週一次在教室裏開設閲讀課;教師推薦閲讀、家長支持資金等等。為了營造“悦讀”的氛圍,我們要做得還有很多很多,希望我從《閲讀的力量》中得到“力量”,讓這種“力量”感染學生,推動孩子的“越讀”。

閲讀的力量讀後感 篇6

這本書是在豆瓣上偶爾看到的,因為之前在地攤淘到一本關於巨人和史玉柱策劃的盜版書,雖然對他創業的事蹟已經很清楚,但是還想忍不住看看,後來發現書中很多內容都是史在不同場合強調過的,甚至這本書的初衷也是為了支持優米網王利芬老師創業的,但是內容現在看起來還是跟他一直的論調保持一直。

其實史玉柱是一個頗有爭議的人物,他IT出身,營銷天才,快速成功之後又敗走麥城,重新站起來的讓世人有感覺如此的容易,太獨特的他沒有可複製性,所以大家不討論他;他做的行業又是有太多匪夷的行業,所以大家不願意研究他。本書中更難能可貴的是講述了他眾多的心路歷程和一直以來的做事風格,這筆學院派和廣告公司出的營銷書籍更具有實戰的可操作性,由於自己現在的時間所限,所以本書並不是從頭開始看的,而是根據自身需要翻閲的,本篇筆記為第六章的讀後感:我的經驗和教訓。主要為史玉柱在不同場合的講話。

20xx年9月,深圳大學演講。

民營企業,創業初期,股權一定不能分散。到了一定規模可以分散,尤其上市之後更應該分散。

史玉柱創業緣於當年在深圳大學聽四通總裁萬潤南的講座,發現市場經濟啟蒙的商機,也是從那次開始萌芽下海,跟很多人一樣,之所以創業是跟當時聽過別人佈道有關,比如馬化騰最初在深圳就聽過張朝陽的講演。

史從89年8月去深圳借了4000塊錢創業,之所以説上面這句話,是因為自己的從開始創業到兩個月之後就快速的增加到100萬,挖到了人生第一桶金,這時候公司4個人對於公司發展出現分歧,這樣的經歷就促使其後期創業從來掌握不低於51的股權,主要是為了保證公司能順利的運營下去,如果均等分股權,一般公司小的時候,沒賺錢的時候大家都很好,一旦賺錢了,內部容易分裂。

一個企業必須在這個行業裏面形成你的核心競爭力,如果你搞多元化,你就無法形成你的核心競爭力。

所謂核心競爭力,就是你與別人與眾不同的地方,甚至別人無法模仿或者超越的核心能力,這個創業初期必須掌握在企業創始人手裏,甚至是創始人必須全力以赴去猛抓的東西,在90年史玉柱的巨人漢卡達到千萬資產之後,隨之競爭對手的快速跟進,甚至產品比他好且有超越他的跡象,史安排完工作,閉關半年,拉了幾箱方便麪,一個人研發軟件的2.0版本,半年之後研發出來,迎來企業第二波發張高潮。

當然同時快速發展的史開始膨脹,以為做什麼都行,快速多元化。這也是第一次創業栽跟頭的原因,失敗最主要的是沒有深入行業進行研究,不能形成核心競爭力,很多都是拍腦袋拍出來的。同時快速擴張的資金流出問題了,公司資產是正的,但是沒有現金流了,後來史企圖通過發展解決問題,像大躍進的“百億計劃”,但經常的情況下是屋漏偏逢連夜雨,企業現金流緊張的同時,工商總局對保健品的廣告叫停,以及還未蓋起來的巨人大廈,經媒體報道,拖垮了整個巨人集團,也拖垮了第一次創業的史玉柱。

不要做超出自己能力的事,沒有把握的事不要做。

史玉柱在第一次創業跌倒之後,悄悄的潛伏到江蘇,然後從思重整河山的方案和思路,從原來的多元化整合到單一化,並親自抓營銷,最後成就了他的事業,從欠債2.5個億變成每天股市震盪身價就會上下浮動二三十億的人。做腦白金量入為出,從實際資金開始,從江陰做到無錫,然後從無錫到南京常州蘇州,最後去上海,這樣循環滾,一年六個月的時間完成了全國市場的啟動。

之後一個月營業額過億之後,各種項目上門了,這次選擇史玉柱要比以前謹慎更多,沒有投項目,更多的是不追求高速度,一個腳印一個腳印的往前走。經過對過往很多企業家總結,制定了個負債率的死規定:5%的負債是個綠燈,是安全的,10%的負債是要亮黃燈,15%的負債就要亮紅燈,不要碰了。負債率過高,資金鍊就免不了出問題。資金鍊出了問題就會做很多違規的事情。

回顧過去十年,史發現自己追去速度是最慢的,實際上比較,他們的成長髮展是最快的。

在做起來腦白金之後,史玉柱開始投資,基本上花錢在買一個資產,流通性強,不要做暴利的,能有穩定收益的,沒有風險的資產。

史説他膽小,因為膽小,犯錯誤機會就少,做事踏實。真正做事的時候還是要小心,把困難估計充分一點。真正做事要膽子小,謹慎,腳踏實地。一上來就做事規範,想做大事,一定要規範,尤其是想幹長久的。

不該你賺的錢,你賺到了,將來一定會加倍吐出來。(其實關於史玉柱這段他追求速度慢和膽子小,從外界來看,好像有些名不副實,但是實際上從其做遊戲時每天玩15個小時的遊戲這樣的工作以及破產後大多數幹部還跟他走來看,用心其實比其他的東西更重要,這樣是他雖然説的輕描淡寫,但實際背後花費了更多時間和精力)。

後續學生問答部分精彩答案摘錄:搞營銷就一個詞,唯一的一個詞,就是你的消費者,不要迷信權威,每個月必須跟消費者説多少小時以上的話。

帶團隊要同甘共苦,作為公司核心人物,一你要大度,二你要真誠。

建立團隊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是辦企業第一重要的要素,除過老闆做的正之外有兩點很重要:第一是收入,你要跟你的人拿到該拿錢,甚至條件允許的時候多拿錢;二是讓大家實現個人自我的價值,為團隊搭建施展舞台。

閲讀的力量讀後感 篇7

《國家的視角》一書角度新穎,集中闡述了在上層設計和國家控制力思維推動下德、英、蘇、巴西等多個國家簡單而剛性的林業經濟、城市建設、農業與農村改革、税收徵管或社會管理等方面的失敗案例與種種不良弊端。美國籍作者詹姆斯。C。斯科特,是一位從事政治學和人類學研究近半個世紀的著名學者。他以全球的視野、國家的角度平和地分析社會改革和建設過程中各項工作的負面效應,這是我們平常很容易疏忽的一種思考方式。獨裁主義、極端現代主義現象,其實在我們當前的國家建設各個方面都有若有若無的影子存在。因此,《國家的視角》給我的啟示是,開展斯科特式思考對我們温嶺的現代化中等城市建設來説,顯然也是非常必要和有益的。

温嶺人多地少資源缺,區位優勢不足,這樣的城市其實是很脆弱的。改革開放初期,全國上下強調大力發展地方經濟,業績考核首論GDP,淡化了環境保護、淡化了科學建設,結果陸續出現河道污染、空氣質量變差、違章建築普遍、流動人口暴增、社會管理滯後等一系列問題。

低檔設備缺省安全保護裝置、全國性流動的農民工搖身一變而成產業工人後缺乏有效勞動技能培訓和必須安全常識,導致了機械工人頻繁出現斷指傷害。

工廠環保措施不足,忽視職業健康預防,導致鞋業刷膠工人出現膠水慢性中毒等職業病危害。

工業性生產出現大量的廢舊物品被拆解或者焚燒,導致土壤污染、空氣污染源源不斷產生。

地方政府把重視税源徵管作為重要短期目標,以獲取更多的地方可支配財政資源。工廠為獲取利益最大化,簡化了所有的設施、設備和人員配置以及教育培訓。薪酬採用計件式工資,導致工人自身忽略了疲勞作業、環境改善、精神文化生活追求等需求。

走進學校我曾發現,規格一致的教室,穿着統一的學生,網格式整齊劃一的四平米教師辦公區間。這樣的模式簡直就像工廠裏生產工業產品一樣,毫無個性展現和審美培養意義。學校看上去就像工廠無異。這到底是進步還是倒退?

《國家的視角》啟發我們,推進現代化中等城市建設,圍繞“沿海開發、城鄉融合、產業轉型、開放帶動、環境提升”發展戰略,必須要進行系統、理性地思考,必須要重視對自然的尊重、對社會秩序的關注、對人性的關懷。必須避免和摒棄掠奪式、過度利益化等短視症做法。和諧社會建設,還需要我們在自己的工作實踐中積極思考,尤其是要多一點斯科特式的思考。

閲讀的力量讀後感 篇8

兒時,青春是一個懵懂的詞彙,那時的我們,只會吃個冰激凌吃得滿身都是,一天無所顧慮,和小夥伴奔馳在寬闊的操場上,那麼活潑陽光的日子,充滿歡聲笑語。不知不覺中,我們長大了,我們不再肆無忌憚去幹一些事情,我們對外面的世界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我們內心開始變的不安分,跨入青春,我們變得有些叛逆,我們總想自己去闖一闖……

20歲,今年的我正好20歲,書中最吸引我的,自然是對人生與時間做出這樣的詮釋:假如一個人能活到80 歲,將這一生設定為24小時,24小時相當於1440分鐘,而將此分為80年,每等分就是18分鐘,一年相當於18分鐘,這樣算來,我們剛剛是早上6點鐘,原以為我們可以不學習了,可以開始享受安逸的生活了,其實恰恰相反,早上6點鐘,正是人剛剛睡醒,要起牀的時候,一天之計在於晨,我們正年輕,我們要有鬥志去奮鬥、去拼搏。

因為年輕,所以傷的起。我們不應該害怕失敗,我們要有一顆不氣餒的心,風雨過後必有彩虹,黎明前是最黑暗的。也許我們遇到許多事,讓我們感到傷心、不安、彷徨、痛苦、孤獨。但是勇敢的去經歷這些吧,歷練是祝福,是歷練造就了我們,歷練是力量源泉。

抓住身邊的時間小偷。書中提到的“雞肋時間”指那些零碎的小時間,尤其處在大學的我們,這時間大把大把的有的是,但大多數被我們揮霍掉了,我們揮霍的是青春啊!如此好的時光,我們卻要虛度,想想老來也要後悔。大學的我們懶散慣了,沒有那麼嚴格的作息時間,也沒有人去敦促我們,但我們要有自己的時間表,自己明確的計劃,以及對自己未來的人生規劃。我們未來的發展方向,就業問題日益突出我們都要做到心中有數。

除了證書,我們還能從大學帶走什麼,上帝只給了我們幾年的青春,難道我們要眼看着它流失掉嗎?上帝賦予我們美麗的嗓音,我們卻要浪費和朋友的無聊的k歌中,上帝給了我們強壯的身體,我們卻用來熬夜,該醒醒了,這樣的浪費青春,我們早晚有一天要輸給未來。

大學的我們,畢竟還是學生,本職還是學習,掌握牢固的基礎知識固然重要,但我們更要去發掘自己的另外一些潛能,例如社交,去增長一些社會經驗,去積累自己的人脈。我想當我們大學畢業時,沒幾個可以談天説地的朋友,沒幾個可以傾訴苦水的知己,我們的大學將過的毫無意義,毫無價值……

因為痛,所以叫青春;沒有痛,怎能叫青春?正如歌詞中那樣,冷漠的人,謝謝你們曾經看輕我,讓我們不低頭,更精彩的活。

閲讀的力量讀後感 篇9

下課後,來到校教研室領書,一本《我的閲讀觀》映入眼簾,哦,原來是朱永新先生的書,站在桌邊隨手翻了幾頁, 便被深深吸引了。

朱永新先生的思想總是那麼鏗鏘有力,讀着他的文字,總有一種歡欣鼓舞的感覺,彷彿又回到了學生時代。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點是閲讀,他認為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實質上就是一個人的閲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世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民族的閲讀水平。懷揣教育夢想的我被深深的打動了。

手裏捧着沉甸甸的書,我沉浸其中。翻到“朱餘之爭”,我看到了兩位教育大家關於閲讀的分歧與辯論,更加興趣盎然。兩人為為“國家閲讀節”的設立而產生了不同見解。朱永新在提案中寫道:“和世界上其他民族相比,我們中華民族的閲讀水平堪憂。”由於國民疏於閲讀,遠離經典,導致部分國民缺乏應有的文化底藴,心態浮躁。他認為:。“猶太民族為什麼那麼強大?為什麼這個在公元70年後就失去了祖國,到處流浪,寄人籬下的民族,卻產生那麼多世界級偉人呢?為什麼他們依然能保持自己獨特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呢?這與猶太人視書如命、崇尚讀書息息相關。” 而餘秋雨先生則認為,其一,現在每年已有“世界讀書日”,沒必要再增加類似節日;其二,網絡閲讀日趨流行的今天,信息爆炸,閲讀不是欠缺,而是成為災難;其三,今天閲讀不再重要,對文化見識而言,更重要的是考察、遊歷、體驗、創造。我被兩人的堅定立場與博學善論所折服。但是,我想説,無論如何,兩位學者的目光是一致的,即都關注閲讀。我贊同,佩服。但我想,這場爭論無論結果怎樣,都是一件好事,至少能讓很多人重新將眼光投向閲讀。有了分歧與爭論,才有關注與發展。

我敬仰朱先生及他敢於創新的思想,崇拜他思國憂生的胸懷。作為一名教育工作崗位上的小輩,我喜歡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一本好書,其中可能有着許多美麗的小精靈,飛來飛去,還給你如果書籍可以有五色的油彩,那麼我願意把詩歌作柔和的水粉,把散文做一支詩情畫意的畫筆。在書的天地裏,描繪出最美的風景。許多名人大家都曾這樣説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籍是人類的營養品。”“書是人的精神食糧。”由此可見,讀書對我們來説是多麼重要啊!

送來光明的果實。字裏行間都能碰撞出知識的火花,知識慢慢的堆積,最終就會形成智慧的熊熊烈火。而書,又能像是一片大海,等你尋找用之不竭,無窮無盡的寶藏 ……

閲讀的力量讀後感 篇10

“艾青的詩,好在那雄渾的力量,直截了當的語言,強烈鮮明的意象。”艾青早年學畫,對後期印象派情有獨鍾。而他的詩也好像一幅畫,樸素、自然,不事雕琢,又充滿深情,意境宏闊,深邃而憂悒,有一種崇高的美。他用斑駁的色彩與光影呈現民族苦難與愛國懷鄉之情。

他的詩中,有熱烈的紅色。“油燈像野火一樣,映出我們火一般的肌肉,以及——那裏面的——痛苦,憤怒和仇恨的力”,紅色意味着勃發的生命和血性,是中國農民面對壓迫怒氣騰騰的寫照。“龍華的桃花開了,在那些夜間開了,在那些血斑點點的夜間,那些夜是沒有星光,那些是颳着風的,那些夜聽着寡婦的咽泣……”滿樹豔粉嬌紅,卻讓人想到死亡和血淚,既使江南處處是春了,風景繁華似夢,仍是觸目驚心,讓作者感到悽悽慘慘;大好春光、生靈塗炭,哀鴻遍野,家國之痛,得之心而寓之花也。火把已排成發光的隊伍了,火把又流成紅光的河流了……千萬把高高擎起,火焰吞噬着鐵黑的夜,散發着亙古的熱與希望,如同沉寂中爆發出千人一口的吶喊。烏暗底色上的熾紅,給人以按捺不住的力量和熱情——如果太陽不出來,我們就自己創造黎明!

他的詩中,有一望無際的黃。在冰雪凝凍的日子,在貧窮的小村與小村之間,手推車,以單獨的輪子,刻畫在灰黃土層上的深深的轍跡,穿過廣闊和荒漠……蒼莽荒寒的北國大地上,烽火不斷,只有饒闊的黃土地知道,有多少交織的逃難車轍,多少流離失所的北國人民!

閲讀的力量讀後感 篇11

古典詩詞是我國文學寶庫的珍寶。四言詩經,五言古風,唐詩宋詞,構成了詩歌國度中無比壯麗的景象;飽含着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審美意藴,是我們祖先智慧的結晶,是中國文化最燦爛的瑰寶之一。清詞麗句,恢弘奇偉;遨遊詩海,美不勝收。

古詩是什麼?要讓兒時的我來説,那就是一些稀奇古怪,難以理解的句子。而這些難以理解的句子,在考卷上是再熟悉不過的了。在低年級時,背古詩對我來説是最複雜不過的了,背個詩簡直比登天還難吶!可當我今天看了《國學小名士》後,我看到各位哥哥姐姐們那脱口而出的背詩速度,實在讓我驚呆了!他們口中那一句句優美的古詩,都是祖先留下的財產,這一份份財產,是古人智慧的結晶,是中華燦爛文化的啟明燈,照亮了我們對古詩熱愛的激情。

詩句的境界也很高,不只是字面上的描寫風景、人物、心情等,更重要的還是隱藏在詩句裏的深層意義。“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這句詩句提醒我們要珍惜時間,不要虛度光陰,時間是不會倒回來的。"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這句詩告訴我們要像竹子一樣堅強,頑強。"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這句詩告訴我們做凡事都須艱苦鍛鍊,不斷磨礪,才能取得成功。“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句詩是勸告我們小時候要努力,不然長大了想後悔也來不及了……

古詩句的意境也很多,讀着讀着,眼前就出現了一幅幅動人的畫面。“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伊人獨立花下,落英繽紛,一雙春燕在細雨中飛翔。晏幾道把相思都描繪得如此浪漫,在下真是佩服。“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盪漾,閃爍耀眼,正好展示着那美麗的風貌;雨天的西湖,山中雲霧朦朧,縹縹渺渺,又顯出別一番奇妙景緻。妙哉!妙哉!

可是自從有了電腦、手機這些高科技的東西后,人們有什麼問題就會使用它們查詢,可以搜到很多的滿意答覆。正是因為如此,人們才變得很少去通過書籍查找資料。那就更沒有多少人會去在意故事詞了。

我通過看《國學小名士》對古詩詞加深了理解。古詩詞已不再是需要死記硬背的東西了,古詩詞是每個中國人必須瞭解的文化,古詩詞有着悠久的歷史,其中也包含了我們祖先的智慧。

中國,隨着時間的流逝,語言也發生了多次的變化,從古人説的文言文到現在説的白話文,文言文現在也成了學習的一種,它們都被挖掘了新的價值,這種價值是無價的。

我對《國學小名士》裏的哥哥姐姐們都讚不絕口,我要向他們學習,多積累古詩詞,多瞭解祖國文化,多看些好書,多儲存有用的知識。

同學們,讓我們向祖國的璀璨文化走去吧!讓我們向古詩詞的方向前進吧!

閲讀的力量讀後感 篇12

今年暑假,我看了一本叫《史記》的書。

《史記》是西漢漢武帝時期的“史聖”司馬遷的著作,記載了上起三皇五帝,下至漢武帝時期中國三千年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多方面的歷史,為“二十四史”之首。

我十分佩服司馬遷在史書著作上的創新方式,“二十四史”中大多是使用編年體。以時間順序寫歷史,而《史記》以人物傳記為主,並吸收了編年、紀事等體裁的長處,創造了歷史書籍的紀傳體的新體裁。其它史書記載的歷史都很短,就是著名的《資治通鑑》,也只是記載了從戰國至五代十國的一千多年的歷史。而《史記》卻記載了三千多年的中國歷史,是“二十四史”中記載年代最長的史書。

我更佩服司馬遷那種絕不違背真理的不屈精神。司馬遷雖然是朝廷的史官,但在《史記》中卻並不體現最高統治者漢武帝的意志,司馬遷寫《史記》秉筆直書,他的文章公正,史實可靠,不空講好話,不隱瞞壞事。在某些方面,敢於批評朝廷,這是封建統治者所不能允許的。他在《史記》中直言不諱地記載了漢武帝迷信神仙,千方百計祈求不死之藥的荒謬行為,惹惱了漢武帝。而當時正好發生了李陵兵敗投降事件,李陵攻打匈奴戰敗被俘,司馬遷替李陵説了幾句解釋的話,觸怒了漢武帝,便把他投下監獄處以宮刑。宮刑既殘酷地摧殘人體和精神,也極大地侮辱人格。司馬遷當然不願意忍受這樣的刑罰,悲痛欲絕的他甚至想到了自殺。可後來他想到,人總有一死,但“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死的輕重意義是不同的,他覺得自己如果就這樣自殺,就像牛身上少了一根毛,是毫無價值的,他毅然選擇了宮刑。他只有一個信念,那就是一定要活下去,一定要把《史記》寫完,正因為還沒有完成《史記》,他才忍辱負重地活了下來,最終完成了《史記》。

《史記》中,我最感興趣的是《秦始皇本紀》。我覺得秦始皇做出的最大貢獻是統一了中國,統一了文字、貨幣等,為中華文明的強盛打下了基礎。但他也非常殘暴,焚書坑儒、廢黜百家,修皇陵,活埋了上萬人,是個殘虐的暴君,因此秦朝才短短十五年便滅亡了。

《史記》這本書是司馬遷在巨大恥辱下寫成的著名史書。讓我明白了許多治國的道理,治國不能太殘暴,但也不能偷懶放鬆。我要讀更多的好書,學習更多的知識,開創一個繁榮、富強的新時代。

閲讀的力量讀後感 篇13

《魯濱遜漂流記》

我們敬愛的毛主席曾經説過:“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我喜歡讀書,也讀過好多書,但是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卻是《魯濱遜漂流記》。

魯濱遜是一個英國人,他不喜歡呆在家裏過那種安寧、舒適的生活,於是他開始了一次航海冒險。但是不幸的是,他遇難了,他被風暴吹到了一個荒島上。島上沒有人,沒有房子,只有成羣的動物、成片的森林和魯濱遜。他奮鬥了二十五年,終於和一艘船回到了英國,他的故鄉。

魯濱遜漂流記讀後感。多麼堅強的一個人啊!在他生病的時候,他可以吃任何放在家裏的糧食,但他仍然選擇出去打獵;這種自立自強的精神,正是我所缺少的。在他遇到食人生番的時候,他可以選擇投降,但是他卻和他的奴隸——星期五一起英勇戰鬥,還救出了一些俘虜;在他遇到船商的時候,他沒有馬上提出回國,卻提出了和他們一起戰鬥,保衞他的領土。

看看魯濱遜,再看看我,相比之下,我是多麼懦弱呀!遇到困難就放棄,心想:讓媽媽幫我做吧!遇到難題就請教家長,卻不聽解題步驟,只是在盼望着,快告訴我答案吧,我好玩手機啊!

遇到困難,魯濱遜會放棄嗎?不!他當然不會。遇到不會的題就請教家長,魯濱遜會那樣嗎?不!他不會。看完了這本書,我突然有所領悟:堅持也是一種品質,在最困難的時候,堅持不懈可以讓我們渡過難關;但同時,自立也是我缺少的一種精神。不會自立,人無法生存;不會自立,也無法讓我在社會立足。想到這,我立刻昂起頭,去面對、迎接即將向我衝來的困難!

閲讀的力量讀後感 篇14

“你以為,我貧窮、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沒有靈魂沒有心嗎?你想錯了!——我的靈魂跟你的一樣,我的心也跟你完成一樣!要是上帝賜予我一點美和一點財富,我就要讓你感到難以離開我,就像我現在難以離開你一樣。我現在跟你説話,並不是通過習俗、慣例,甚至不是通過凡人的肉體——而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説話;就像我們兩個都經過了墳墓,我們站在上帝跟前,是平等的——因為我們是平等的!”

直到遇見了她,才明瞭什麼是女子該有的靈魂,涵盡了尊嚴、獨立、謙謹、堅強。

在能有尊嚴的守候愛情之前,簡愛所得到的一切與任何人眼裏都是不幸的。幼時的簡卑微地過着寄人籬下的生活,很少有幸福可言,每個人都可以欺負她,可以羞辱她,甚至可以毒打她。“我一邊緊張,一邊又不禁仔細打量這個馬上要動手的人的可惡的面孔”,“無論約翰對我恐嚇還是對待,我都無處伸冤……”每每度至此處,都會深感於她的可憐,也敬於她的謙謹堅強。親情,在她的眼裏或許早就成了奢侈品。後來簡獲得了叔叔的遺產,明明可以一夜暴富,告別貧窮日子,可她沒有,而是選擇將遺產平分給堂兄妹,因為那是自己好不容易獲得的血濃於水的親情。

她被舅母一腳提出了大門,道貌岸然的布洛克爾赫斯特先生還要當着全體師生的面詆譭她,換作現在學校裏任何的一個女生會怎樣?哭哭啼啼衝出校門再撲向父母的懷抱?自暴自棄一蹶不振?簡沒有,簡沒有退路,也不需要退路。她只會表現出超越常人的刻苦,她也只是個女子,但是個獨立的女子,是個真正的女子。她在那個教會學校裏艱難的生存着,她至少得到了真誠的友誼,儘管她還是失去了那個十分要好的朋友,她至少得到了一個老師的欣賞與喜愛,讓她能夠有一絲被支持的感受。她不允許被別人踐踏,為了尊嚴,她不會妥協。

她儲備了足夠的才幹與智慧,儲備了個性與原則,踏上那條她從未涉足的路。

在那些貴族小姐和紳士面前,她也始終保持着自己的尊嚴,挺直了脊背。面對嘲諷,她從不因為自己是一個地位低賤的家庭教師而感到自卑。羅切斯特先生在這樣的女孩面前也感到自慚形_。終於,簡愛終於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我不認為結局是令人痛心的,儘管羅切斯特在大火中雙目失明,軀體殘疾,失去財產。而簡願意在這時回到羅切斯特的身邊。簡·愛的靈魂是高尚的,她不會為了愛情去卑微自己的尊嚴,在堅持原則的同時追求着自己的幸福守護最初的愛。

任何物質都會隨着時間的流逝而殆盡,靈魂不會。你儘可以用卑微的身份去維護尊嚴,讓靈魂與卑微並存並且讓靈魂高於卑微的身份。哪怕我貧窮、低微、不美、矮小,我也有靈魂也有心。因為我們是平等的!

閲讀的力量讀後感 篇15

“21世紀的教師面臨的挑戰是什麼,那就是為所有兒童提供高質量的學習機會。”佐藤學教授説道。這讓我想起了書中介紹的一個教學場景:

這是以一邊緣化兒童為中心展開的數學課堂教學。小林老師要在一節課中通過一道例題理解“比例”的四種不同的解法,剛開始教學開展得很順利,突然學困生健治説,他不懂,完全不理解之前討論的解法。小林老師就請了一位同學解釋,但他還是不懂。如果我在課堂上碰到這樣的學生,這時我肯定會説:“下課後,老師再單獨和你解釋。”這樣做,就是不想影響上課節奏。可是,小林老師沒有這樣處理,因為他知道這會使健治後面的課堂學習效率為0,他又請了好幾位同學解釋,直至他明白為止。本應3分鐘完成的教學環節,卻為了一個孩子而花了整整20分鐘。有必要嗎?這讓我產生了疑問。

但再往下閲讀,這讓我一下子豁然開朗。同學們在一遍又一遍地幫助健治理解時,其實更多的人不僅鞏固了知識,而且越説越詳細,不斷地把知識分解內化。還能增進同學之間相互幫助的學習氣氛。更重要的是,身為教師,在課堂上傳遞了這樣一種思想:不懂就問,而且無論何時提出疑問,老師和同學就願意幫助你。

讀了此書,才發現自己原本對“關注每位學生,提高高效課堂”的理解還只停留在非常狹隘的層面上,和佐藤學教授所提出的觀點相比,我們做得遠遠不夠!有時候我們在課堂上,尤其在公開課時,比較傾向於接受那些“好的回答”,或者説“符合老師要求的回答”。其實不然。教師應公平對待每位學生,雖然他們的學習基礎和經驗背景大相徑庭,但是他們都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同伴合作,超越原有的學習經驗獲得屬於自己的成功。即便他的答案不完美,甚至只是隻言片語,但他們的觀點同樣精彩,教師不應刻意扼殺他們想要發言的機會。

佐藤學教授提出的完整地接納每個孩子的想法,學會傾聽,正是教學中教師活動的核心。教師的責任不是進行“好的教學”,而是要實現所有孩子的學習權力,儘可能提高孩子學習的質量。在孩子中培育相互傾聽關係的第一要素就是要教師自身悉心傾聽每個孩子的心聲。要培育相互傾聽的關係,除了教師自身成為傾聽者之外,別無他法。

這是一場靜悄悄的革命,這是一個永恆的話題,這是對於每一位教師的挑戰,這是一本值得細細品味的書。

閲讀的力量讀後感 篇16

在我們每個人的記憶中,童年往往是最美好的。對於我來説,童年是我最寶貴的收藏。可是高爾基的童年,是一段悲慘遭遇,一段不公平的人生!

在假期中我看了不少書,對《童年》這本書最感興趣。據我瞭解,《童年》是高爾基用自傳體寫的小説三步曲的第一部(第二、第三部《在人間》和《我的大學》),它向我們藝術地展示了阿廖沙(高爾基的小名)在黑暗社會追求光明的奮鬥歷程,還有十九世紀七十到八十年代的俄國社會風貌。

我讀完《童年》,感受到了作者兒時的悲慘遭遇,覺得我是幸運的,我比他幸福,我擁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疼我愛我的爸爸媽媽,還有關心我的同學,老師可是在作者3歲時,父親病故,母親就帶他回了孃家。可外公卻是個自私、貪婪而又專橫的小業主,殘酷剝削僱工,放高利貸,但是資本主義俄國的發展打斷了外公的發財夢,從此破產以至家庭生活非常困難。可憐的母親改嫁之後,生病而死,十一歲的作者被外公殘忍地趕出了家門,到社會上自謀生路……

小小年紀的阿廖沙真可憐,和我們一般大,卻要遭受我們承擔不起的痛苦,老天為什麼這麼不公平!難道十九世紀的俄國社會就這麼黑暗嗎當我一次又一次讀到阿廖沙所受痛苦時的情節都歷歷在目,這時我的心也在痛。恨不得馬上就進入他們的時代,找到阿廖沙,再把他解救出來。帶到我們21世紀,帶到我們家,和他一起生活,使他也成為我爸爸媽媽的孩子,讓他也有一個温暖的家。每天一起上學放學,在校園裏認真學習知識。然後我們一起吃美味可口的飯菜,一起看有趣的電視,一起過多姿多彩的生活。也成為一個有父母疼愛,有老師,同學關心的孩子。

我真希望我的夢能實現,讓19世紀的俄國社會不再黑暗,永遠光明!讓更多的孤兒也能得到多一點的關愛!

從中我也明白了,我們現在的生活是多麼的幸福。與阿廖沙相比,真的是一個在天堂,一個 在地獄般的生活。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呀!

書中還告訴我們要執着求知、不怕困難、持之以恆、積極的態度對待學習和生活!

閲讀的力量讀後感 篇17

前幾天,我讀了一本書,書名叫《魯賓遜漂流記》。這本書描寫了魯賓遜的堅強毅力和他流落荒島的過程。

魯賓遜是一個樂觀、勤勞、堅強的人。如果我們流落荒島,我們可能會想:我真是太不幸了,可是魯賓遜想:我真是太幸運了,現在我擁有了一整個島。我可以讓它變成我的王國。

在船上的食物有限的情況下,也許我們會想:這些食物最終會吃完的,我將會而死的,還是不用浪費時間內去尋找食物了。可是魯賓遜卻想到:我可以用這些食物當種子,種地、打獵,那樣我就會擁有更多的食物,我真是太幸運了

在他孤單一人的時候,也許我們可能會想:又沒有人來救我,我將會在這個廣島上死去。可是魯賓遜卻從不悲觀:他堅信一定會有過往的商船,那時候他就能獲救了。

正是憑着這些積極的心態,魯賓遜在荒島上開墾田地、種植莊稼、打獵、飼養牲畜、養寵物,在荒島上渡過了20xx年,終於,他得到了一位船長的幫助。回到了英國。

看完這本書,我反思自己:有時候一遇到困難我就想退縮,就會找各種理由逃避困難,今後我一定要學習魯賓遜的樂觀、堅強的心態,讓自己成為一個勇於面對困難的自信的男孩。

閲讀的力量讀後感 篇18

從前有一隻山羊媽媽生了7個小寶寶,長得都十分討人喜歡。它們在一起玩的很開心,玩着玩着快到中午了,山羊媽媽就對寶寶們説;我要出去給你們找吃的,你們不要出去哦!出門之前還對孩子們説;不要隨便給陌生人開門,特別是嗓子沙啞爪子黑黑的大灰狼。如果看到它你們跟不能開了,知道嗎?因為大灰狼是個大壞蛋,它最愛吃小山羊了,你們一定要記住哦!看了這個故事之後;告訴我們凡事都要多加思考,做事要細心並要牢記父母的叮囑,才不會讓壞人有機可趁。

閲讀的力量讀後感 篇19

你們知道動物小説大王是誰嗎?當然是沈石溪了!而在暑假,我有幸讀到了他的一本書《最後一頭戰象》,並寫了一篇讀後感。

主要內容:解放前的西雙版納,傣族的最高領主叫召片領,他曾經有一隻威風凜凜的象兵,但是和日寇打仗時,我方八十多頭戰象全部中彈倒地,戰鬥結束後,召片領讓大家在洛江邊挖一個巨坑,把陣亡的戰象埋葬了,還立了一個碑:百象冢。在曼廣的民兵搬屍體時,發現還有一頭像還活着,叫嗄羧,由村裏一個叫波農丁的人養着,這象已經五十歲,象在死之前會有預知,到它們家族的象冢去,於是作者和波農丁跟着嗄羧,讓他們感到意外的是它並沒有去象冢,而是和老戰友埋在了一起。

其中令我最難忘的一部分是,嗄羧來到“百象冢”的石碑前,選了一平坦的土地。一對象牙就像兩隻鐵鍬,在地上挖起來,土地翻鬆後,他又用鼻子把土坷垃清理出來,繼續挖。他已經幾天沒有吃東西了,由於體力不支,挖一會就要歇一會,太陽落山了,他依然在挖。他的堅持不懈讓我難忘。

感想:據科學家考察,全世界野生的非洲象和亞洲象只剩四十萬頭,因為每年都加共約六十萬噸象牙,這等於要捕殺四萬五千頭大象,不少人還喜歡用象牙飾品,我國已將亞洲象列為一級保護動物。你拒絕象牙飾品,就是拯救了聰明可愛的大象。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mnpjy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