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二年級學生讀書心得總結(精選13篇)

二年級學生讀書心得總結(精選13篇)

二年級學生讀書心得總結 篇1

雖然這篇文章是有關“吃人的”,但在文中並沒有血腥的畫面,而是從一個故事的形式中揭露封建主義社會的黑暗。

二年級學生讀書心得總結(精選13篇)

“我”只是踹了一腳“古久先生的陣年流水薄子”,也就是封建社會的歷史,就引來了大家對我的厭惡和想吃掉“我”的惡毒心靈。即使是“我”的哥哥,也與他們有勾結,想吃掉“我”,能夠看出在自我的利益(只是一個能夠壯膽的鬼話)面前,親情已不復存在,所有人都想有更多的好處,所以幹出了一些令人心寒的事。歷史上的易牙為了使齊桓公的“從未吃過嬰兒肉,想嚐嚐鮮”這一願望,竟能夠把自我的兒子蒸了獻給君王吃,能夠看見人性在利益之下已不復存在,什麼事都能夠做得出來。

文中提到的“徐錫林”先生,為了攻佔軍械局,讓混亂的清末得到改變,被衞隊發現,心和肝被他們拿來炒食。都是中國人啊!本是同根生,為何還這麼慘絕人寰!為了自我,小團體的利益,做出這麼侮辱人類的事,是中國人的恥辱!封建社會竟還有這樣愚蠢,令人唾棄的事,是必須讓我們明白的!

“大哥”對別人説“都出去!瘋子有什麼好看!”時是否想到“我”還是一向尊敬他的弟弟!他們是覺得用一個莫須有的名目稱呼“我”,然後順理成章就能夠吃人了嗎還好,“我”站出來了,用激昂的聲音向所有的“想吃人的人”大聲呼喊,想讓他們覺醒。可是,在更早的封建統治中,有多少人被他人這種“欺負”所跪下!有多少人為了自我讓自我的朋友甚至親人受害!此刻是該反抗了!當時為什麼沒有人像“我”一樣不怕他們,大聲的呼喚,想改變他們的心靈呢

可是……

“我未必無意之中,不吃了我妹子的兒片肉,此刻也輪到我自我……”無意中,你受到的一點小恩小惠,但最終,你還是會被他人拿來當利益的。獲得不正當利益的人,終究會被人明白,收到應當的懲罰。

“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者還有救救孩子……”此刻的社會,看似沒有以前的封建統治,卻有更多令人心寒的事。為了中國的未來,放下手中的“屠刀”啊!救救孩子的肉體吧……

二年級學生讀書心得總結 篇2

近日讀了魯迅先生的《狂人日記》,頗有感觸。

《狂人日記》藉助一個虛構的“狂人”之口,揭示了中國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批判了長達幾千年的封建思想。這篇《狂人日記》用十分真切,詳盡的語言,描述了一位語無倫次,又多荒唐之言,意識不清的人物。一個被人們認為是瘋子的人,卻道出了當時社會的本質。而那些所謂的正常人,卻幹着“吃人”的勾當,這便是魯迅先生寫這篇文章的用意之所在。

“他們——也有給知縣打枷過的,也有給紳士掌過嘴的,也有衙役佔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子娘被債主逼死的;他們那時候的臉色,全沒有昨日這麼怕,也沒有這麼兇。”這幾句話,是全文給我印象最深的。這幾句話中的“他們”,都是以往被封建傳統所迫害過的人,但“他們”不但不去反抗,反而也做起了“吃人”的人。當時的社會竟是如此可怕,黑暗,讓文中的“狂人”“從頂上冷到腳跟”。魯迅先生為此而憤怒:“是歷來如此慣了,不以為非呢還是喪了良心,明知故犯呢”

“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着‘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着,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裏看出字來,滿本都寫着‘吃人’兩個字!”這句話就是説所謂的“仁義道德”,其實就是封建禮教虛偽的面具,這就是魯迅先生對封建禮教的定義:虛偽!是“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禮教的弊害”。“弊害”何在“吃人”。

“大哥點點頭。原先也有你!這一件大發見,雖似意外,也在意中:合夥吃我的人,便是我的哥哥!”這句話反應了在封建社會中,沒有親情,連自我的親人、兄弟也有可能相殘,這是多麼可怕啊!

“僅有廿年以前,把古久先生的陳年流水簿子,踹了一腳,古久先生很不高興。趙貴翁雖然不認識他,必須也聽到風聲,代抱不平;約定路上的人,同我作冤對。可是小孩子呢那時候,他們還沒有出世,何以今日也睜着怪眼睛,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這真叫我怕,叫我納罕並且悲痛。”我認為,那裏的“古久先生的陳年流水簿子”指的是我國封建主義統治的長久歷史。凡是反抗封建主義的人,都被認為是“狂人”,或是“瘋子”,這也就是人們甘當“吃人”的人的原因吧!

“救救孩子······”這是“狂人”發出的最終的呼籲。這世上還有幾個未“吃過人”的孩子孩子們為何也學會了“吃人”未來的期望也只能寄託於未“吃過人”的孩子身上了。所以,魯迅先生再一次藉助一個“狂人”之口,發出了呼籲。

在這字裏行間,我讀出了魯迅先生滿腹的憂患,讀出了他內心的吶喊:救救孩子們吧!他們是國家未來唯一的期望了!他的呼聲,或許是當時社會唯一的曙光。

二年級學生讀書心得總結 篇3

“從來如此便對嗎?”《狂人日記》中,那個害了瘋病的狂人抓着個人便問,“這,對麼?”“我不一樣你講這道理,總之,你不該説的,你説便是你錯。”那人臉色鐵青,一時語塞。

土地還是地主家的,衙門換個了名字,堂而皇之的又開張了,裏面的老爺們仍就是“青面獠牙的黑鬼”,革命之後,社會似乎是大不一樣了可又好像從來也沒變過。魯迅有些絕望了,但他畢竟不是《茶館》裏那位崔久峯先生,他仍想着要在黑暗中鬥爭,絕不放棄。他明白他無力改變現狀,所以他將滿腹狂言以日記形式全盤傾出。

“從來如此,便對嗎?”他翻開中國古代兩千年的封建歷史大書,在仁義道德的皮囊裏,原先是“吃人”的心。“大哥説易牙食子,母親不反對,孩子惡狠狠的盯着我…”狂人是病了,但正因為這病,他看盡了人性的陰暗面。這正是魯迅絕望的吶喊。他心中憤慨卻無處可宣泄,癲狂之言的背後是默默哭泣的痛苦。

“救救孩子!”狂人在日記的最終寫下這一句聲嘶力竭的吶喊,這四個大字,是他絕望中唯一的期望,他明白他再無力改變幾千年的封建傳承對人性的侵蝕,僅有着眼未來,去想象,去相信明日世界的光明與完美。可他一人又能如何?所以他向所有牢籠裏的先覺者吶喊,救救孩子,遠離“吃人”的世界。他把對現實的絕望化作了對未來的期望。

魯迅是偉大的,因為他在茫茫黑暗裏找到了期望的火把,他不僅僅照亮了自我心中的迷茫,更吶喊出民族的期望,他的癲狂痴語刺痛人心,在黑暗中點亮了光明的前方。

狂人過後,難見狂人。魯迅之後,可還有魯迅?

二年級學生讀書心得總結 篇4

昨日讀了《狂人日記》,今早又看見養蠶幼蟲的紙盒裏頭,幾隻幼蟲啃着桑葉,尾巴上還拖着沒蜕完的皮。

連蠶都知道皮小了就得蜕去,人難道不知道人為的規則如果阻礙了社會的發展,就要扔掉,換新的?

狂人周圍的人,都是被當時人為的規則鎖死了的人。有些人,覺得這人為的規則是對的;還有些人,明知道這人為的規則已經過時,卻依舊使勁把着不肯放手。這些人,都緊緊的抓着這根早已枯萎的,無力的稻草,彷彿這樣他們就能過得好了;狂人是明智的人,一開shi一定也抓這根舊稻草,不過一陣風吹過,這舊稻草便搖搖晃晃隨時要倒下的時候,狂人就放棄了它,找了根結實的新稻草,伸手要去抓。

但是,那些死死的抓着舊稻草的人,不同意狂人要去抓新稻草的舉動。他們不肯抓新的稻草。的確,要再抓一根新稻草,需要改變自己的一些舊習慣。改變習慣很難,這從蠶蜕皮時硬是沒法把舊皮從尾巴上甩掉就能看的出來—在舊皮裏頭待着就是蠶蜕皮時早已養成的習慣。

但是,舊稻草已經搖搖欲墜了。這些人非得抓着舊稻草摔到地上才肯抓新稻草嗎?自己的習慣不想改,最後還是要改。不然,還能抓着舊稻草坐在地上發誓死也不抓新稻草?這樣,還不如在舊稻草被風吹的搖搖欲墜時就放棄它,抓住新稻草。

所以,在人為的規則過時的時候,如果不想摔到地上,就只有一條道:再抓一根新稻草(或者,你也可以選擇硬抓着舊稻草不放,最後摔到地上疼的是誰,都知道)。

蠶把尾巴上的舊皮弄掉了。紙盒放在窗台上,剛好有一縷陽光灑在紙盒裏頭。桑葉被照得油亮。蜕完舊皮的蠶舒適的躺在陽光中。看來,它們的新皮比舊皮舒服多了。

二年級學生讀書心得總結 篇5

冰心奶奶非常愛小孩,她把小孩看做“最神聖的人”之一,她的作品中充滿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以及對母愛與童真的歌頌。她寫的小説《小桔燈》裏的短篇小説輯——小桔燈,使我讀了之後十分感動,我不僅被冰心奶奶所寫的美麗文章所感動,而且被那位擁有勇敢、鎮定、樂觀的精神的小姑娘所感動。

小姑娘面對父親失蹤了,母親因病總總困難,所表現出的不是慌張,而是十分鎮定,當我讀到作者問:“她吃過東西嗎?這鍋裏是什麼?”而她回答説:“紅薯稀飯——我們的年夜飯。”時,我的眼眶不禁濕潤了。想着過年的我們,面對的是一桌的美味佳餚,飯後還能看見美麗的煙花,即使是平時,也是一桌的飯菜,想着想着我不禁有些慚愧:平時的我遇到了一點困難便退縮了,而小姑娘,面對了那麼多困難卻那麼勇敢,因此,我要以她為榜樣:自立自強、不依賴別人,常幫家裏做家務活!

小姑娘生活在一個戰爭時期都那麼勇敢了,那麼生活在新中國的我們又怎能不勇敢呢?

二年級學生讀書心得總結 篇6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山清水秀名為"茶峒"的小山城,小溪潺潺,溪邊一户人家,一位老人,一個女孩,一隻黃狗相依為命。老人與女孩負責過渡人渡船。他們相伴在清晨聽鳥鳴犬吠,相靠在黃昏看朝霞餘暉,十分悠然自得。後來女孩與掌水碼頭的兩個兒子相識,他們都喜歡上這個女孩,最後大兒子為成全弟弟,傷心外出卻遇難,而二兒子因愧疚哥哥便未迎娶女孩,女孩的爺爺也在風雨中離去。女孩執着的等待二兒子歸來。

《邊城》的作者沈從文在這本書中用許多筆墨來刻畫翠翠這一形象。從黑黑的皮膚,水晶清明的眸子,為人天真活潑又乖巧到初遇二兒子儺送情竇初開的羞澀……沈從文都刻畫得栩栩如生,大兒子天保性情豪放豁達。二兒子儺送眉清目秀,聰明富於感情,很受父親偏愛,人稱“岳雲”。儺送從與翠翠初遇被誤會了自己好意到與哥哥輪流唱歌追求翠翠,再到最後的因心裏對哥哥有虧欠不願娶翠翠,很富有情感。爺爺也是整本書中關鍵人物,爺爺善良淳樸,熱心好客,因為女兒和女婿的悲劇,在他內心留下不可磨滅的傷痕,害怕翠翠走母親老路,結果因天保的死,造成孫女的悲劇,他又無能為力,只能撒手而去,最後死於意外,也許正是他孤獨的歸宿。

書的結尾"或許他永遠不會回來,或許他明天就會回來",哀不傷,在悽婉中結束。兩顆雙子星,一顆在這頭,一顆在那頭。無情的洞庭湖吞噬了天保,只留下儺送在岸上遙遙的觀望。他一半的熱情隨哥哥的死而消失了,內心的自責又將另一半隱去,在某個寂寞的早晨,二老悄悄離去,帶着滿心的傷痛,去尋找自己的命途,留下翠翠無止的等待。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對二老的行為不免有些責備,他辜負了翠翠的一片痴情。也許對翠翠來説,等待縱是孤獨,但已在最美的年華相遇,夫復何求?結尾造物弄人,但我們知道,並非每個故事結尾都是完美的,有了生活中的悲歡離合,故事也會更加真實。

邊城原始淳樸的民風和人情,謳歌了一種淳樸的象徵着愛和美的人性和人生,也表達了作者的理想追求。

二年級學生讀書心得總結 篇7

寒假裏,我經過老師推薦,閲讀了冰心專集——《小桔燈》。

冰心,原名謝婉瑩,是現代作家。閲讀她的作品,文字質樸,沒有華麗的裝點,但卻散發着淡淡的清香,它雖然不耀眼,卻往往令人身臨其境,留下更深的印象。冰心的作品,是對生活的最真實的描述,就像生命之星劃過星空的軌跡。作者沒有更多的寫作方法,真實的,字裏行間流露着真情,賦予了文字靈魂,使得篇章更加動人。

冰心的散文——《一隻小鳥》創作與1920年,今天閲讀,心靈仍受震撼,可見這一作品生命力之久遠。是什麼使冰心的作品千古流芳?是愛。愛是冰心作品一直延續的主題。她在《寄小讀者》中寫到:我曾為一頭折足的蟋蟀落淚,為一隻受傷的黃雀嗚咽:我明白一切事物,在造物者眼中都是一般大小……讀到這裏,我被一個大人,卻仍有如此愛心和童心而震撼了。反省自己,看見路上一羣覓食的螞蟻,我視而不見,從容地走上前去將它們無情地踩死。那時我是多麼心不在焉,現在回想起來,我又是那麼可恨——難道弱小的生命就沒有權利得到別人的尊重嗎?!冰心告訴我,任何一個生命都是平等的,都是令人尊重的,也都是寶貴的!

冰心老人走了,卻把美留給了世界,令廣大讀者受到心靈的薰陶

二年級學生讀書心得總結 篇8

“少年智則中國智,少年富則中國富,少年強則中國強,少年獨立則中國獨立,少年自由則中國自由,少年進步則中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中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中國雄於地球。”一百多年前,梁啟超先生把復興中國的偉大夢想寄託在中國少年身上;一百多年後的今天,仍寄語中國少年:“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將來要在你們手中實現,你們是未來的主力軍、生力軍。”我驕傲,我是今日少年。

國之振興,匹夫有責,少年責更重。當年周恩來總理12歲樹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那麼,今日12歲的我該如何立志為國、如何為強國之路而努力呢?

立志學習。今天的中國,我們是幸福的。我們在父母的誇獎和老師的鼓勱下健康成長,我們這個年齡不談事業,唯有立志:立志學習,立志專一學習,切不可荒廢學業度日。學習會讓我們瞭解這個世界,小到一草一木,大到天地宇宙,然後才能在強國之路上學習致用。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呀!

用功上進。今天的中國,我們是幸福的。我們在一個多元化的學習環境中成長,除了傳統的學習,我們還可以上網接解更多新鮮的人和事,所以今天的我們不僅需要勤奮努力、用心學習、日有進步,還需要學會抵制網絡誘惑,不沉迷電腦,做一個新時代的讀書好少年。張之洞就曾在家書中跟兒子説:“為父年過五十,官司居一品,名滿天下,但依然是謹慎低調,如履薄冰,從來不敢有什麼放肆之舉。你為何對學習卻如此漫不經心,多有傲慢之處呢?”

勤於鍛鍊。今天的中國,我們是幸福的。我們生活在一個物質富裕的時代,我們生下來就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我們的身邊有太多的“小胖敦”。所以,我們需要鍛鍊。只有擁有健康的體魄,我們方能做一個陽光下奔跑的少年。只有擁有強健的身體,我們方能在“體育強國”這條路上走得更遠。

知禮明孝。今天的中國,我們是幸福的。國家的強盛必然離不開有志有為的賢士,但我們不可能每一個人都能成為傑出的人才,我們要從小做起,做一個懂禮貌、明事理,獨立的好少年。在家裏,我們要體諒父母的辛勞,我們要力所能及的為父母做家務;在學校,我們要理解老師的良苦用心,用心聽講、珍惜並把握好每一次學習機會。做一個德才兼備的人,才是強國之路的根本。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需努力!

二年級學生讀書心得總結 篇9

我一直很喜歡看了”陽光姐姐“伍美珍姐姐寫的的書,因為她用書説出了我們學生的心聲,也説出了我們學生的生活。不過最近我看了伍美珍姐姐最新出版的新書我看完之後十分之感動。

這部書的大概內容是:性格軟弱、心底善良的女生盛欣怡,有着一個幸福快樂的家庭;但是,媽媽突然得了不治之症,如同一場飛來的橫禍,使得她的生活乃至性格都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在這個過程中,雖然有着老師不斷的鼓勵,但對親情和友誼的煩惱依然使她感到孤獨和困惑。媽媽最終永遠離開了她,而12歲的欣怡,卻過早體驗到了生命和愛的深刻涵義。

我看完這本書有很大的感觸。我感覺到生活往往是不如意,正是因為不如意的生活,人才能成熟,長大,性格軟弱、心底善良的女生盛欣怡正是因為媽媽的離開,才開始長大……我曾經看過這樣一片文章:突然,一呼嘯而過的大卡車開過,地上只看到一團黑影留著,不幸發生了……鳥兒的感情也是相當豐富的。儘管這隻家燕已經在地上不會動了,但是,另一隻彷佛是他的家人,馬上飛到他的身旁,不忍相信這個實事……一輛汽車開過來了,飛快的車速,將風起,地上的鳥兒也隨着翻了身。看到地上的鳥兒改變了姿勢,親人彷佛受到鼓勵一般,趕快的又飛下來到他的身旁……他的身旁守候,大聲的呼喊著,為何還不起來呢……無奈何,另一方已經永遠聽不到了……鳥兒竟嘗試着要將地上的鳥兒抓起……當然是無法承受這樣沉重的負擔……用力的振翅,一次又一次……無奈,縱然地上的鳥兒想回應,卻也永遠沒辦法了……一輛汽車經過,鳥兒趕忙飛起,等到汽車一過,卻又馬上下來……儘管風兒告訴他沒有用的……但是,依然不死心的希望看到他再度飛《生命流淚的樣子》讀後感700字起……另一輛汽車經過,鳥兒的身子又被汽車快速的風吹動……再度受到鼓舞的鳥兒,堅持不同的嘗試……盡了全身的力量,卻無法得到任何的迴應……最後,終於忍不注的大聲呼喊着,”你為何還不起來呢“……其實這一片文章所要表達的意思有很多,不過給人們的啟發是跟《生命流淚的樣子》差不多的。

二年級學生讀書心得總結 篇10

讀完了這本書,我依然記得書中的那些北京城南舊景。古老的樹木,破舊的門牌,樹下的枯葉……一切都跟隨着作者筆下的文字流入了讀者的腦海裏。

這本書講敍了五個小故事:惠安館,我們看海去,蘭姨娘,驢打滾兒和爸爸的花兒落了。每個故事,都是從一個小孩的角度去看待的。

英子的世界是單純的,在英子眼裏,惠安館的“瘋子”並不像大人們所看待的那樣,小偷也不都是壞人,自己的奶媽是一個可憐的人。這本書,就是透過一個孩子稚氣的雙眼去看待大人們複雜難懂的世界,看到過去的老北京生活的點點滴滴。

在這五個小故事中,“惠安館”是我最喜歡的一章,裏面的主人公——秀貞也令我尤為感動。秀貞是個可憐的人,自己的孩子“小桂子”被遺棄之後,她就變得有點不正常,成了別人口中的瘋子。只有英子不嫌棄她,還把她當做自己的好朋友。秀貞經常唸叨着“小桂子”,體現了她的母愛。其實,她也只不過是個愛着自己的孩子的可憐母親罷了,卻糟人排擠,過着不安定的生活,或許,人世間總有那麼些可憐卻不被人理解的人吧,讓人無可奈何。

在這本書裏,每個故事的主人公都有着他們背後的故事。作者用着懷舊的文筆,抒發了對童年的懷念以及對温暖的呼喚。每一個故事,都楊溢着温馨的親情。或許,在每一個故事的最後,其中的主人公都離開了英子,連英子的父親最後都伴隨花的凋零離她而去了。但是,從一個個故事中,英子也懂得了許多,成長了許多。

隨着時間漸漸的流逝而去,童年也越走越遠了。惠安館裏的秀貞,在草堆裏的小偷,愛笑的蘭姨娘,不愛搭理人的德先叔,和藹可親的宋媽……那些人物都隨着時光的流逝而越走越遠。《城南舊事》把這些人物記錄於紙頁間,化為筆下的文字,將人們的思緒帶進那個老北京的城南,那個令人懷念的童年。

二年級學生讀書心得總結 篇11

一艘船越過世界的盡頭,駛向未知的大海,船頭上懸掛着一面雖然飽經風雨剝蝕卻依舊豔麗無比的旗幟,旗幟上,舞動着雲龍一般的四個字閃閃發光——超越極限!作者海明威是這樣評價他的作品《老人與海》的。

《老人與海》塑造了一個經典的硬漢形象。

古巴的一個名叫桑地亞哥的老漁夫,獨自一個人出海打魚,在一無所獲的48天之後釣到了一條無比巨大的馬林魚。這是老人從來沒見過也沒聽説過的比他的船還長兩英尺的一條大魚。魚大勁也大,拖着小船漂流了整整三天三夜,終於把大魚刺死,拴在船頭。然而這時卻遇上了鯊魚,老人與鯊魚進行了殊死搏鬥,結果大馬林魚還是被鯊魚吃光了,老人最後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禿禿的魚骨架。

讀完以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無論老人最後是捕到一條完整的馬林魚還是一副空骨架,但他敢於挑戰自身缺陷及自己勇氣和信心,即使聖地亞哥最後失敗了,但他沒有向大馬林魚更沒有向鯊魚屈服,這種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記得有一次,媽媽給我買了一輛自行車,我當時心裏樂開了花,我便開始學了,雖然剛開始不會騎,但是感到很有趣,學了一整天,感覺越來越沒意思,而且這麼長時間怎麼還沒學會呢?我的心裏有點急了,"算了,再練一會吧﹗"沒想到我竟然一下子就騎了起來,結果,沒控制好方向一下子撞到了牆上,"哇喲,疼死我了。我忍着疼把車子推回家,對媽媽説:"太難了,我不學了。想起這件事我就後悔,不該做的事只有三分鐘熱度。一想到老人與大海,與大自然抗衡,而我只是面臨一些學習、生活上的挫折,和老漁夫比真的是小巫見大巫。他的手已經沾滿老繭,皮膚也已經被刺眼的陽光曬出斑點,而我們的手沒有老繭,皮膚已沒有曬出斑點,夏天在家吹着空調,衣服是父母幫着洗,每天放學回家有熱騰騰的飯菜擺在桌上。我們實在沒有生活的壓力,我們也真的沒有那些可以成為挫折的東西,比起老漁夫我真是慚愧不已。

人生本來就是一種無止境的追求。它的道路漫長、艱難,而且充滿坎坷,但只要自己勇敢頑強地以一顆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戰,世界終究會向你敞開光明的大門。

二年級學生讀書心得總結 篇12

自己是大的對手。——題記

暑假裏我讀完了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西遊記》原著,感受十分深刻。和小時候我讀注音簡單版的感受不同,那時我喜歡打打鬧鬧神通廣大的孫悟空,喜歡故事中他和一個又一個妖怪打鬥的精彩場景。現在我卻很佩服《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我覺得他能通過一個個想象力豐富的故事,告訴我們很多的道理,尤其是“真假美猴王”這回,表面上是另一個搗亂的假悟空,但是細細想來,背後的寓意真是讓人深思回味。

這個章回主要講述了六耳獼猴假扮孫悟空,來到凡間到處惹是生非,變作美猴王,甚至還打傷了唐僧。孫悟空得知此事之後,與假美猴王大戰了幾十回合,不分勝負,其他菩薩對於兩猴也是真假難辨。最後他們打去了如來佛祖那裏,如來佛祖慧眼一看,假的就被識破了,然後悟空就將六耳獼猴打死了。

看過這章的人都知道,六耳獼猴乃是孫悟空的怨氣所化,它們連打鬥的招式都一摸一樣,它們的相似度極其高,所以不用説唐僧師徒了,連觀音都對其難分真假。誰説六耳獼猴就不是孫行者的複製品?

也許六耳獼猴就是另一個孫悟空!我們是不是可以把六耳獼猴理解為孫悟空內心深處另一個黑暗的自己。人有善惡之分,猴也是如此,作為普通的猴子,或許可以嚮往絕對的自由,可以偶爾使壞,但是孫悟空保唐僧去西天取經是為了成佛的,所以他需要去掉自己的劣根。在《西遊記》的最後一回中,師徒四人取得了真經,最後成了佛,如果六耳獼猴沒有被打死,那麼孫悟空恐怕是成不了佛的,他依然會有大鬧天宮的勇氣,依然有去陰曹地府修改生死簿的膽量,他無視規則、挑戰底線。所以六耳獼猴在本書中應該是孫悟空完成自我救贖的一個障礙。最後,他在佛祖的指點下,勇敢地戰勝了自我,自己親手打死了六耳獼猴,也打死了內心中另一個可惡的自己,從此他真正實現了自我的統一,也向成佛邁出了實質性地一步。

我每每想起這章就會回味,生活中我們是不是也該這樣呢?雖然沒有佛祖的指點,但是我們可以通過閲讀大量的書籍來接受前人和高人的指點。家長們通常拿自己的孩子和別的同學比,比上培訓班的數量和效果,比投入學習的時間,比取得的學習成績,但是其實我們不應該總是和別人比較,雖然比較或許會產生一定的動力,但是有時候也會形成一定的壓力。我覺得我們更應該拿現在的自己和以前的自己的比,看看今天的自己是不是比昨天更努力,看看今天的自己是不是比昨天有了更多的進步,看看今天的自己怎樣才能比昨天的自己更優秀。就像《西遊記》中的孫悟空一樣,打掉原來的自己,重新找回自己。

在生活中,大的對手不是別人,而是我們自己。希望每個人都能勇敢地面對新的自己。

二年級學生讀書心得總結 篇13

讀完亞米契斯寫的《愛的教育》,我深受感動。這本書講述了同學之前的友情,老師和學生之前的愛,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愛,對祖國的愛。

我感動的是老師講的每月故事中的執着尋母的孩子。這個故事講了小馬爾可的父母負債,母親不得不出國打工賺錢。一開始,小馬爾可的母親經常給家人回信,和家人保持着聯繫。可是,後來因為生了重病,家裏寫的信也常常不能回覆。13歲的小馬爾可日夜思念自己的母親。

終於有一天,他決定離開家人,去尋找他那奄奄一息的母親。在旅途中,他不辭辛勞,日夜尋找。經過重重困難,經過他人的幫助,小馬爾可終於找到了他的母親。母親看到了小馬爾可後,就有活下去的動力,接受醫生和助手給她做手術。我從這個故事中體會到媽媽為了家庭辛苦付出努力,孩子深深地愛着媽媽,成為他母親活下去的希望,這就是親人之間愛的力量。

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沒有炮火,沒有槍林彈雨,不需要我們用生命來換取祖國的獨立。現在我們要努力學習,用知識和技術讓我們的祖國更加強大,來表達我們對祖國的愛。正如“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我們是祖國的希望,是未來祖國的棟樑!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l79v3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