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假期讀書心得體會十二篇

假期讀書心得體會十二篇

假期讀書心得體會 篇1

在《三國志》裏,記載諸葛亮是一個聰明的人,但在赤壁大戰中,諸葛亮錯用關羽,而關羽還當年過五關斬六將時曹操不殺之恩,結果放虎歸山,曹操得以重整旗鼓,捲土重來。後在駐守荊州的人選上,他又錯選關羽,結果荊州失守,關羽被殺。

假期讀書心得體會十二篇

在這兩次事件中,其源都出自於兩次錯用關羽,且皆顯示出了諸葛亮的錯用人。從這説來,諸葛亮並非聰明的人,而一些古人雖都被記載為聰明的人,但其實並不一定聰明。

與諸葛亮同時期的周瑜聰資過人,幫孫權打的勝仗也不少,也同時被史書記載為聰明人,打他卻因妒忌諸葛亮的才能而打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歎,爾後含憾而死。這妒忌之心乃兵家之忌,周瑜犯了忌而死,還能説周瑜是個聰明人嗎?

答案是不能。越是聰明的人就越容易陷入泥潭,正是因為他們的智慧多了,負擔也就重了,也比一般人要易陷、深陷。聰明的人自然就思維活躍,想的自然也就多了,想的多了自然也就越容易犯忌、犯錯。而普通人想法不想他們那麼複雜,看事情更簡單些,有些忌諱、錯誤也就比聰明人更易避免。

而聰明人不聰明往往是他們不能善觀,善用和善棄他們的聰明。

善觀,即善於觀察當前事件和局勢,諸葛亮兩次錯用關羽的做法就是個實例。他明知曹操對關羽有恩,而關羽懷有還恩之心,卻依然讓關羽在華容道上把關。如果當時諸葛亮大觀局勢,觀察到了這點,讓關、張或關、趙二人位置互換,便可使得關羽還恩,又捉住了曹操,豈不兩全其美?遺憾的是聰明的諸葛亮沒有聰明地做到。

善用,即善於使用自己的聰明,在這點上美國汽車大王福特就是個例子。

福特研製出了第一部屬於自己的汽車引擎,後來又推廣了汽車,成功發展了自己的汽車事實,身家億萬。福特也因此被衝昏頭腦,變得驕傲自大,不汲取別人的意見,最終使得公司慘敗。

如果福特能夠善用聰明使頭腦冷靜思考,善用聰明不犯驕傲自大的忌諱、不犯錯,事情也許就會從另個方向發展了。周瑜亦是如此,如其善用才智使之第一時間意識到忌與錯,便可避免犯忌、犯錯以至死亡了。而這聰明的二人也都沒能聰明地做到。

假期讀書心得體會 篇2

這是一本非常有意思的小説,我想正如錢鍾書先生在序言裏所説,他寫的是某一類人在那個時代背景下的生活,“那個時代背景”即抗戰時期,但我認為不要過多地對於此本書的政治意味進行解讀,而只把它當做一本頗有趣味的小説來欣賞,回到小説文本,體驗到原汁原味的東西。

文章的主題即書名——圍城,人生是圍城,婚姻是圍城,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裏的人想逃出來。

這一觀點太深刻,太令人感同身受了,具體分析原因,是因為事物都有兩面性,城外的人只看到光鮮亮麗的一面,城裏的人體驗到了裏頭種種滋味所以後悔不迭,又開始懷念起城外的生活。

城外的人擁有嚮往,城裏的人擁有回憶。“嚮往”,“回憶”這兩個詞都是摻雜水分的,“嚮往”撇開了生活中的不如意,“回憶”就更稀奇了,就算我們從前體驗過城外的生活,有多麼多麼地讓人不耐,孤獨,而經過時間的洗禮,孤獨變成了自由,不耐變成了享受,我們有意無意地遺忘不甚美好的回憶,不斷放大那些令我們愉悦的瞬間,要不怎麼説,回憶總是難忘呢。

就像主人公方鴻漸,一個本領沒多大,空有一身驕傲的留洋青年,結婚前談不上嚮往,卻也是有自己心儀的女孩,想把她娶進家門,最後呢,娶的卻是孫柔嘉,一腳踏入了“圍城”,起先還能夠咂出婚姻的好處,譬如什麼兩個人有個伴,不至於一個人這麼寂寞的想法,對於孫柔嘉,雖然方鴻漸本人不承認,但從文章字裏行間可看得出,他是有幾分喜歡,幾分愛意的,只是這情人間的愛,在後來回到上海後,被家長裏短的瑣碎生活給磨啊磨,磨得夫妻間相看兩厭,都開始後悔自己當初的選擇,甚至大吵大鬧,不可開交。

我倒是看出一點來,我想這一點在婚姻生活中尤其重要——對於對方家庭的瞭解。

方鴻漸和孫柔嘉結婚太草率了,孫柔嘉傾心於他,而方鴻漸呢,也半推半就,但更多的還是受不了別人的閒言蜚語,關於這一點我很是納悶,難道別人傳一對男女之間的八卦,這對男女就必須在一起嗎?或許是那個時代的緣故,留過洋的學識青年也不免存在這樣的保守觀念。

在學校就訂了婚,結婚也是在趙辛楣的勸説下,回家的路上就領了證,以至於回到上海,方家嫌孫家不懂禮數,孫家嫌方家墨守成規,夾在兩個家庭中的年輕人,可能有安穩日子過嗎?當然不可能,這就是矛盾所在之處,爭吵由此產生。

我還挺喜歡方鴻漸的,有些小毛病,但很温和的一個人,在和孫柔嘉的幾次爭吵裏,都是他放下身段哄自己的妻子,每次都處於被動地位,被孫柔嘉牽着鼻子走,都説女人是水做的,丈夫呵護妻子這當然沒問題,但有幾處我覺得孫柔嘉這女人實在做得過分了,太過自我,説話也不經腦子,道理是有,但是有些話實在不能用她的方式來説。

第一次她生氣是因為方鴻漸出去和趙辛楣吃飯而冷落了她,儘管這是事先她自己答應的,女人果然口是心非,不滿意也不説,只等男人猜,猜不中還要衝他發脾氣。

她不喜歡方鴻漸和趙辛楣來往,干涉丈夫和別人的友誼,這的確是夫妻間會幹的事,畢竟親密到不分你我,但方鴻漸不喜歡她的姑母,因為姑母一家對他的輕視,她有過收斂嗎?沒有,這個時候她又把自己當孫家的人,而把鴻漸拋到一邊了,反而怨丈夫不知趣,得罪自己的家人,這可真諷刺。

或許有人説,家人和朋友是不一樣的,那麼,再來看看她對方家的態度罷,嫌他們古板,不肯陪方鴻漸回去,能推就推,讓自己的丈夫難做,孫家不滿意方鴻漸這個女婿,也沒見他怎麼和方鴻漸站在同一戰線上,守護丈夫的自尊心,反而在吵架時拿工作來説事,嚷自己工資是他的兩倍……

方家幫不了鴻漸什麼,而孫柔嘉的姑母能幫她找一份如此體面,工資又高的工作,孫柔嘉的內心是有優越感的,她自己或許都沒有察覺,話語裏有意無意的鄙視和瞧不起。有些事不是你佔着這個理就能肆無忌憚傷害別人,她為什麼不稍微體諒一下丈夫的自尊心呢。

趙辛楣這個人爽快不計較,方鴻漸交那麼一個朋友沒什麼問題,但就像方鴻漸和孫柔嘉結婚後,趙辛楣就不能在方鴻漸面前議論孫柔嘉一樣,夫妻,朋友,孰親孰疏,這到婚後就自然地劃出了界線,朋友不可能再像之前單身時那麼要好,所以和趙辛楣的疏遠我認為也是可預見的。並且他們本來就不是一個世界的人,偶爾的交集已經很稀奇了,脱離了三閭大學這個共同的環境,從今往後還不是各自生活在別處,這是朋友之間,不可避免的事。

《圍城》不是一本多麼嚴肅的文學,我在看的時候多處笑出聲,楊絳先生寫在書後的結語更是有意思,“我認為《管錐編》、《談藝錄》的作者是個好學深思的鐘書,《槐聚詩存》的作者是個憂世傷生的鐘書,《圍城》的作者呢,就是個痴氣的鐘書”,像這樣的文學大家,於我們平常人而言,就是一朵朵的高嶺之花不可攀,但在楊絳先生的闡述裏,錢鍾書先生的“痴氣”讓他如此地平易近人,也只有這樣的先生,才能寫出一本妙語連珠的《圍城》罷。

假期讀書心得體會 篇3

我喜歡讀書,書中給我帶來了許多知識,還給我帶來了許多道理……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精神的巢穴、生命的源泉。知識是無窮無盡的,豐富的道理學不完。

我讀的書是《起步作文》雖然它是作文,但我還是很喜歡它,作文生動搞笑,令人回味,真是栩栩如生啊!

讀書,令我認識了名人、朋友,讀書啊!我又認識了一個朋友,那就是——細心。

假期讀書心得體會 篇4

讀完《窗邊的小豆豆》,我腦海中的問號一直在不斷地擴大。為什麼小豆豆擁有一般人沒有的公德心?

《窗邊的小豆豆》裏的一個小故事《放回原處》帶給我驚喜確實不少。主要講了小豆豆最珍愛的錢包掉進了學校的廁所裏。雖説錢包裏一分錢也沒有,但這個錢包本身是小豆豆的心愛之物。小豆豆很是傷心,決定把錢包撈起來,拿來了灑水用的長把舀子,便挖起來了。一下,兩下五下豆大的汗珠從額頭滲出,從臉頰兩側滴落下來。地面邊堆起了一座小山,便池幾乎被挖空了,可是錢包被衝進了下水道。

此時,上課鈴聲響了。如果是你,你會怎麼辦?如果是我,我一定會毫不猶豫地離開。小豆豆還是拿起長把舀子將東西還回便池。又是那豆大的汗珠,小豆豆直到把地面打理乾淨才回去上課。

一個小小的一年級孩子,但她擁有了一般人卻不一定能夠擁有的公德心。

公德心在哪裏?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有的人為了一時方便,把令人噁心的痰吐在地上;有的人為了少走幾步路,往整潔的街道上倒令人反胃的垃圾;有的人為了省事,把臭氣的污水往清澈的河水裏倒,這些人缺乏公德心!如果不是,為什麼不在自己家裏把令人噁心的痰吐在地上?為什麼不在自己家裏倒令人反胃的垃圾?為什麼不在自己家裏排放臭氣的污水?為什麼不會,他們絕對不會,因為這是他們自己的家啊。他們缺少的正是公德心。

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有公德心,這樣我們的大家庭才會更美好!今後的我一定要做一個和小豆豆一樣善良、可愛、有責任心、公德心的人,為我的陽光燦爛的童年再添一筆光彩。

親愛的小讀者們,如果擺在你面前的這本書正是《窗邊的小豆豆》的話,那麼請你仔細閲讀:它雖不耀眼,甚至也不美麗,可是它清新、温柔,使你讀了印象深刻,感想很多。當你乘舟從它身邊掠過駛向書海深處的時候,稍做停留,好好品味一番吧!

假期讀書心得體會 篇5

書到用時方恨少,是非經過不知難。對於我們學生而言,要學的東西太多了,而我們明白的東西又太少了,在學習中,書本是一位無言的老師,是我們在學習中最大的樂趣。

比知識更重要的便是講究方法,有方法才有成功的路徑。讀書要明白為何學習,從哪裏學習,怎樣學習。因為這對於我們處在學習時代的人來説,不啻是一個致命的缺陷。學習型社會為全體成員帶給了充裕的學習的資源。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方向,作為一名學生應認準自我的人生目標,夢想。有時,一本好書會使我愛不釋手;一篇佳作美文會使我百讀不厭;一首好詩會使我如醉如痴,像把我帶進一個神祕的世界,只有細細去體會才會是在愉快中學習。當然,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態度,比態度更重要的是要有毅力。如果一天愛讀書,容易;如果一輩子都愛讀書,談何容易。無論誰都能夠使自我的夢想成為現實,但要現擁有能夠實現夢想的信念,毅力,有堅強的毅力才能成功。

假期讀書心得體會 篇6

看完老人與海這本書,感觸頗深。老人由於孩子馬上要訂婚了,錢不夠而再次夜晚出海,即使那晚有大風,天氣不好,老人還是選擇出海,為了孩子。

書中將夜晚的天氣惡劣,行船的艱難都描繪的畫面如同就在眼前般,但儘管再難,老人從未要放棄。這位風燭殘年的漁夫一連八十四天都沒有釣到一條魚,幾乎都快要餓死了,但是他仍然不肯認輸,而是充滿奮鬥的精神,終於在第八十五天釣到了一條身長十八尺,體重一千五百磅的大馬林魚。魚非常的大,老人與他的船顯得更加的小。大魚一直拖着船往大海走,但老人依然死死拉着不放手,即使沒有水,沒有食物,沒有武器,老人也沒想過要放棄這條來之不易的大馬林魚。魚十分巨大,一直拖着小船持續了兩天兩夜,這兩天他經歷了從未有過的艱難考驗,終於把這條大魚刺死了。但在老人剛好把殺死的大魚拴好在船頭時,又遇到了鯊魚的襲擊,接着老人又與鯊魚進行了生死搏鬥,但大馬林魚還是被鯊魚撕咬的只剩下一副巨大的魚骨了,老人拖回家的也只是一副光禿禿的魚骨。

這個故事很短,基本上都是老人與大海、與魚、與無盡的黑夜和寂寞的不斷鬥爭。但書中老人卻不是最後的勝利者,儘管他最後釣到了大馬林魚,也打敗了鯊魚,但是最後也沒有得到那條大魚,拖回家的只是一副魚骨而已。書中最可敬的可謂是老人永遠不服輸不放棄的精神,他始終沒有向大海、向大馬林魚、向鯊魚妥協,他其實是一個敢於挑戰自己自身缺陷以及自己勇氣和信心的勝利者。

生活中又何嘗不該是如此,只是大多數人都妥協了,沒有堅持到最後。所有你盡力用心去做的事情都不可能沒有收穫的,或許最終你沒有得到物質上的收穫,但是在精神上,你已經贏了。就像老人八十四天在海上沒有釣到魚一樣,我們很多人卻根本堅持不到這麼多天,更別提這麼多天一直毫無收穫了,往往那些最後成功的人,在成功之前都經歷了無數個獨自拼搏奮鬥的黑夜,終於才迎來了最美的陽光。

生活中,我們總是抱怨這個,抱怨那個,我們怎麼不去反思一下為什麼我沒有成功,是不是我的努力不夠,認真不夠,耐心不夠呢?所以不要去想那麼多不好的地方了,把專注放自己身上,無需多言,只要堅持自己,去努力去向老人一樣,不認輸就好,你一定會迎來自己的陽光!

假期讀書心得體會 篇7

這本書是教研員方老師推薦閲讀的,繼《鄭青嶽科學教育演講錄》、《教育與腦神經科學》後的第三本書,收穫甚多,非常感謝方老師對我們年輕老師的瞭解,知道什麼書對我們科學老師的幫助,這本書非常貼近我們的教學,引發我們從科學的角度對科學教育本質的思考。

首先,這本書的封面後一段話就很吸引我去閲讀——他認為在一個日新月異、不得不時刻創新的社會中,我們必須發展一種“質疑文化”。“質疑文化”不就是我們當今社會非常欠缺的一種文化,不確定已經成為世界本身的性質,“質疑精神”也是我們科學素養中的重要部分。

其次,通讀全文發現,本書中有大量的思想與《鄭青嶽科學教育演講錄》中第一講“為促成概念的轉化而教”有很多相似之處,本書中也大量提到了“學生已知的東西”、“先有概念”、“成功的概念”等等。書中也提到學習者的認知經驗形成後並不是簡單的存儲起來,而是時刻處在可被調用和被調用的狀態,大腦不斷粉碎它的存貨,進行實時重組。

再者,我最想談談這本書給我的啟發,既然我們已知大量的概念轉變策略,為什麼教師在學習後實踐中還是遇到重重困難,你發現學生有時候根本不吃你這一套,學生也感覺我已經按照老師説的去做了,為什麼學起來還是這麼難。這就是這本書的可貴之處,我們都忽略了學習的機制,學習是一個很複雜的過程,像願望、情緒在學習中都佔了重要的地位。包括我們之前很推崇的建構主義思想,在這方面也是欠缺的。

1.我們要意識到,學習有一個解構的過程

我們之前都強調學生要打好基礎,知識的結構就像房屋的建造,需要打好地基,實際上我們也發現學生造着造着就不想造了,明明手上有材料,圖紙也有了,這是為什麼呢,我想是因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當時的情景不夠成熟,也有可能是學習者的經驗不夠豐富,如果興趣又不強的話,這個學習過程只好中斷,態度好的學生,也只能停留在學習的表層。在此我想到了方老師在多次會議上提到的“反問”、“追問”和“候答”教學環節,這幾個環節也真正幫助我們鑑別學生學習的程度,是膚淺的還是觸及了科學的本質,尤其是“候答”,更體現了教學的科學性。所以,學習是解構和建構的雙重環節。

2.我們要意識到,思維也是需要消化的

我們已經發現課堂上老師滔滔不絕和學生大聲齊答並不是一個好的現象,這都是無視我們大腦和思維的表現,其實我們也不難發現很多學習效率好的孩子,看上去總是那麼沉穩,回答總是慢條斯理,但有時課堂上我們總閒他們反應的慢,一味的抱怨,這真是我們的無知。我們看到的東西,大腦會對他進行消化,但絕不是原樣存儲,更不會把感覺和記憶照原樣存儲,而是要對他們進行組織、闡述、賦予他們倫理價值、美學價值或情感價值。因此,書中也建議我們適時用圖像、模型的方法,可以幫助學生記憶,也只有經常調用知識,也就是我們通俗説的“知識的應用”或“遷移”,學習才更有價值。

以上只是個人一點淺薄的感悟,還望批評指正。深刻理解《學習的本質》,還需要我反覆的閲讀和實踐。

假期讀書心得體會 篇8

有這樣一個人,她由於小時候的一場疾病失去了聽力和視力,但是她以頑強的毅力戰勝了這些困難以及精神痛苦,經過不懈努力終於成為一位學識淵博、掌握五種語言的着名的作家和教育家。她所着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詮釋了她的堅強與不懈,她就是海倫·凱勒。

在《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裏海倫對光明尤其渴望,她設想了自己三天的光明生活:第一天,她希望自己能夠看一眼身邊最親近的人,那些曾經幫助她的朋友,把他們的音容笑貌永存心靈;第二天,她希望在電影院或劇院裏渡過,感受視覺的快樂;第三天,也就是最後一天,她希望遊覽城市,感受人們一天忙碌的生活。

只有短短的三天,海倫卻是如此珍惜,沒有虛度一天光陰,沒有浪費一天時間。海倫雖然是個盲人,但是她心靈的眼睛卻比任何健全的人都明亮,在書中用優美的語言把景物描寫得細膩生動,一個盲人竟然能寫出如此生動的景色,令我驚歎不已!可是想想現在我們許多中學生整天虛度光陰,無所事事,不知努力學習,把大好的時光浪費在吃、玩上,他們比於海倫難道就不會感到一點點慚愧嗎?

海倫説:“知識給人以愛,給人以光明,給人以智慧,應該説知識就是幸福,因為有了知識,就是摸到了有史以來人類活動的脈搏,否則就不懂人類生命的音樂!”正是因為有這些知識,像一道道彩虹,點亮了海倫心中的燈,照亮了她的內心世界,也架起了海倫和世界溝通的橋樑,從此改變了她的一生。一個盲人都如此對知識如此渴求,這讓我們健全人情何以堪?既然我們擁有美好的一切,那麼從現在開始,讓我們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好好學習,以優異的成績回報父母,效力祖國!

文章的最後,海倫給予我們一個提示:善用你的眼睛吧,如同明天將失去光明。而我,也給大家一個忠告:善待你們自己的生命吧,不要讓自己明天的生活失去色彩!

假期讀書心得體會 篇9

利用假期時間,我拜讀了吳老師的《致青年教師》,書中平實淡雅的文字,真實形象的案例,非常貼近我們現在的工作和生活,讀後讓我對自己的職業,對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致青年教師》全書共分六輯"做個有胸襟的教師"、"不要急"、"心裏裝着學生的心"、"尊重常識"、"不放棄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種子",共計85篇文章。讀完這些用心靈澆注的文字,彷彿和智者經歷了徹夜的長談,感受到了教育的另一個境界。

懷揣夢想和激情,走上教學的工作崗位。在近兩年的實際教學中,我認識到只有熱情的教學是不完美的,要想對職業生命負責,必須提高自己的職業素質,就如吳先生所言要做到"二者一家",也就是成為思想者,學習者,實踐家,教育是一份美麗的事業,她呼喚人的理性追求,呼喚建立美麗的人格。樸實的工作態度和發自內心的話語,就像把一粒種子放在了孩子的心田,潛心耕耘,就會開出智慧之花。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可以想的更多。教育是理想者的事業,教育要培養理想。高貴與卑微的距離也許只有一步,這就是能不能在任何情況下,都保持教育者的尊嚴。試着在心裏裝下學生的心,有些事,儘早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出明確的態度,從小培養孩子尊重、敬重的意識。作為青年教師,要自覺維護教師的集體,推動這個集體,實現集體凝聚的力量。每時每刻的關注和努力,關注小事,從我做起,從一言一行做起。"教育無小事","生活即教育",一位優秀的教師站在學生面前,無需講話,教師本身就是一本教科書,他教給學生的不僅是知識,還有思想、氣質和未來。讀了這本書,我深深理解到,自己需要磨鍊的是比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東西。

之於"青年教師","青年"説明還有很多東西要去學習,去思考,去理解,去實踐;"教師"説明要傳道授業解惑,更説明要努力超越,以至擁有精湛的傳授技巧和高超的教育藝術。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應該負責,無論是對學生的教育,還是自己的專業發展。而且每時每刻都要意識到這一點:自己教育教學業務的錘鍊,不只是為學生成長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別人交付任務的完成,它更是自己生命價值的展現。學校為青年教師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教藝精湛的師傅,團結友好的團隊。這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情!

吳老師的文字,讓我在平實的語調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和希望。照亮我的道路,並且不斷地給我新的勇氣去愉快地正視教育。我要做的還有很多,我也只有努力去做到更好!但願我會做好!

假期讀書心得體會 篇10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我這個暑假最愛不釋手的一本書,保爾柯擦金那頑強的品格多麼令人欽佩!

如果你讀了這本書,就會明白具有鋼鐵品質的人是“大寫”的人。

保爾一生十分坎坷,在雙目失明的情況下他還堅持寫書,對自己毫不顧惜。書中寫道:

他嘔心瀝血寫的稿件丟失了,多麼令他灰心失望啊,但他重新振作起來,用頑強的毅力完成了鉅著。書中有段名言膾炙人口:“人的一生命是最寶貴的。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應該為碌碌無為而悔恨……”

保爾可謂強者的化身。對照保爾,想想自己,感到臉上一陣陣烘熱。記得今年大年七年級,家家户户沉浸在節日的氣氛中,我家卻十分冷清。爸爸因病卧牀不起。聽著孩子們在外面的嬉鬧的聲,我的眼淚在眼眶裏直打轉,片刻就“簌簌”落下眼淚來。媽媽見我落淚了,指著牀頭的書説:“軒軒,那本《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你看完了嗎?”

我再次把這本書翻閲,保爾的形像又浮現在眼前。對,我説做一個堅強的男子漢!我應該為家人分憂解難,決定下廚做菜。媽媽臉上露出了笑容,緊緊拉住我手説:“你真是咱們家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啊!”我指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説:“是它教會我的!”

每當我遇到困難而退縮時,每當我受挫折而落淚時,我就會想起保爾那高大的身影,要把自己煉成一塊真正的鋼鐵。

從哪以後,我也不知怎麼了。總是覺著保爾他那頑強的品格,頑強的毅力。我發誓:也要成為一塊鋼鐵一塊堅硬的鋼鐵,一塊真正的鋼鐵。

假期讀書心得體會 篇11

《活着》是餘華寫的一本現實主義小説,小説中講述了農村人福貴的悲慘人生遭遇。福貴本來是個闊少爺,可他嗜賭如命,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他的父親被他活活氣死,母親則在窮困中患了重病,福貴前去為母親求藥的途中被國民黨抓去當壯丁。經過幾番波折回到家裏,才知道母親早已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地養大兩個兒女。看到這裏我以為福貴的悲慘命運會就此結束,沒想到的是,接下來更加悲慘的命運一次又一次的降臨到福貴身上,他的妻子、兒女和孫子相繼死去,小説的最後只剩福貴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福貴的一生好像就是一場悲劇,但老人並沒有因此結束生命,而是依舊活着,彷彿比之前更加的灑脱。

讀《活着》的過程中,小説跌宕起伏的劇情將我的情緒牽動着,看到福貴如此悲慘的命運,心中感覺有什麼東西哽住,不是滋味,特別是有慶獻血而死的描述讓我呼吸急促。在那個年代像福貴式的悲劇小人物多如牛毛,他們愚昧,勤勞,堅強,隱忍,他們被時代的洪流裹挾着無法喘息,唯有努力活下去才能活下去。福貴的悲哀是每一箇中國人的悲哀,誰都無法倖免。看完整篇小説,我對餘華是十分佩服的,整篇文章只是平鋪直敍,沒有修飾,沒有煽情,沒有形容詞,他看似沉重冷靜的描述卻字字見血,一字一句都緊實的扣在我的情緒點上。當我讀完整本書,我才真正領會到書名的真正意義,活着,短短兩個字,但是卻充滿着力量,這力量是忍受,忍受生命賦予的責任,忍受生活中的幸福和磨難,無聊與平庸。

假期讀書心得體會 篇12

這短暫的一個假期裏,我讀到了平時沒看過的書,讀書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這一個假期裏,我感覺收穫頗豐。以下就是我這一假期來讀書的心得。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書能香我不需花。"我們渴望讀書,渴望獲得知識,但是我們卻常常會有這樣的疑惑:我們應該如何讀書?自古以來,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多種多樣,而讀書作為其中一種既普通又直接但卻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為教師,從書本中獲取知識就顯得尤其重要。人類創造的知識財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為我們教師需要加強各方面的修養來提高自己。所以我們理應多讀書,用書來淨化心靈,用書中的知識充實自己。同時我們也應拋棄古時舊的求知理念,什麼"書中自有黃金屋"等等,都不足取。

為了使讀書達到更好的效果,我除了善於動腦,找到所讀文章的“眼睛”,心領神會之外,還寫讀書筆記和讀後感。當然讀書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話所説:"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把思考的結果整理出來,寫成筆記和感想,既有助於思考,也可以幫助我們記憶思考的結果,便於日後比較、綜合、分析。如果所讀的書是自己的書,我還在書的空白處寫下自己看法、疑問、評論等,或做一些記號,它會加強我們對文章的理解、記憶,作文時如果要參考、模仿渡過的文章,有沒有做過評註的,效果大不一樣。

常聽學生家長説“我家的孩子只聽老師的,老師的話簡直比聖旨還靈,回到家裏就誰的話都不聽了。”在研讀中,我想到了學生的向師性,這是一種純潔的美好的心理品質,我們當教師的要好好地利用和開發。在教學中,我有意或無意中出了這個那個錯,學生都會及時地為我指出,這樣不僅師生之間的關係逐漸融洽,班級氣氛也極為活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kzoye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