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假期讀書心得體會(精選25篇)

假期讀書心得體會(精選25篇)

假期讀書心得體會 篇1

在《三國志》裏,記載諸葛亮是一個聰明的人,但在赤壁大戰中,諸葛亮錯用關羽,而關羽還當年過五關斬六將時曹操不殺之恩,結果放虎歸山,曹操得以重整旗鼓,捲土重來。後在駐守荊州的人選上,他又錯選關羽,結果荊州失守,關羽被殺。

假期讀書心得體會(精選25篇)

在這兩次事件中,其源都出自於兩次錯用關羽,且皆顯示出了諸葛亮的錯用人。從這説來,諸葛亮並非聰明的人,而一些古人雖都被記載為聰明的人,但其實並不一定聰明。

與諸葛亮同時期的周瑜聰資過人,幫孫權打的勝仗也不少,也同時被史書記載為聰明人,打他卻因妒忌諸葛亮的才能而打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歎,爾後含憾而死。這妒忌之心乃兵家之忌,周瑜犯了忌而死,還能説周瑜是個聰明人嗎?

答案是不能。越是聰明的人就越容易陷入泥潭,正是因為他們的智慧多了,負擔也就重了,也比一般人要易陷、深陷。聰明的人自然就思維活躍,想的自然也就多了,想的多了自然也就越容易犯忌、犯錯。而普通人想法不想他們那麼複雜,看事情更簡單些,有些忌諱、錯誤也就比聰明人更易避免。

而聰明人不聰明往往是他們不能善觀,善用和善棄他們的聰明。

善觀,即善於觀察當前事件和局勢,諸葛亮兩次錯用關羽的做法就是個實例。他明知曹操對關羽有恩,而關羽懷有還恩之心,卻依然讓關羽在華容道上把關。如果當時諸葛亮大觀局勢,觀察到了這點,讓關、張或關、趙二人位置互換,便可使得關羽還恩,又捉住了曹操,豈不兩全其美?遺憾的是聰明的諸葛亮沒有聰明地做到。

善用,即善於使用自己的聰明,在這點上美國汽車大王福特就是個例子。

福特研製出了第一部屬於自己的汽車引擎,後來又推廣了汽車,成功發展了自己的汽車事實,身家億萬。福特也因此被衝昏頭腦,變得驕傲自大,不汲取別人的意見,最終使得公司慘敗。

如果福特能夠善用聰明使頭腦冷靜思考,善用聰明不犯驕傲自大的忌諱、不犯錯,事情也許就會從另個方向發展了。周瑜亦是如此,如其善用才智使之第一時間意識到忌與錯,便可避免犯忌、犯錯以至死亡了。而這聰明的二人也都沒能聰明地做到。

假期讀書心得體會 篇2

《海底兩萬裏》的作者儒勒凡爾納,他的驚人之處不但只是他寫的誇張、動人而富有科學好處的小説,更驚人的是他在書中所寫的故事,儘管在二十一世紀的這天已不足為奇,但是在凡爾納的時代,人們還沒有發明能夠在水下遨遊的潛水艇,甚至連電燈都還沒有出現,在這樣的背景下,凡爾納在《海底兩萬裏》中成功的塑造出鸚鵡螺號潛水艇,並在小説發表25年後,人們製造出的真實的潛水艇,與小説描述的大同小異,這是怎樣的預見力,所以説凡爾納作品中的幻想都以科學為依據。他的許多作品中所描繪的科學幻想在這天都得以實現,更重要的是他作品中的幻想大膽新奇,並以其逼真、生動、秀麗如畫令人讀來趣味盎然。他的作品情節驚險曲折,人物栩栩如生,結局出人意料,所有這些使他的作品具有永恆的魅力。

《海底兩萬裏》雖然只是一本冒險小説,但它卻給了我許多的勇氣,它讓我勇敢地去應對現實,不要成為一個膽小怕事的縮頭烏龜!同學們,讓我們一齊搭上這艘奇妙的潛艇,去看看海底森林、珊瑚王國、神祕的寶藏和沉船吧!還有許多新鮮刺激的事物等着我們去領略。

假期讀書心得體會 篇3

我喜歡讀書,因為一本好書,藴含着豐富的知識和完美的情感。閲讀一本好書就是跨越時光和空間,同睿智而高尚的人對話。

讀書使我豐富了知識,淨化了靈魂。書是知識的海洋,它在潛移默化之中開拓了我的眼界,提高了我的才幹。讀書使我受益匪淺這是不言而喻的。

讀書是一把金鑰匙為我打開知識寶庫的大門,讀書就像太陽為我照亮完美的前程。

書,不是枯燥的,呆板的。而是如同一個人一樣生動,搞笑。一本好書是良師,是益友,是伴侶。世界文豪高爾基以前説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因為這樣,我喜歡讀書,它讓我的寫作水平提高了許多,給了我許多收穫。

愛書吧!它會讓你有許多收穫。

假期讀書心得體會 篇4

有這樣一個人,她由於小時候的一場疾病失去了聽力和視力,但是她以頑強的毅力戰勝了這些困難以及精神痛苦,經過不懈努力終於成為一位學識淵博、掌握五種語言的着名的作家和教育家。她所着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詮釋了她的堅強與不懈,她就是海倫·凱勒。

在《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裏海倫對光明尤其渴望,她設想了自己三天的光明生活:第一天,她希望自己能夠看一眼身邊最親近的人,那些曾經幫助她的朋友,把他們的音容笑貌永存心靈;第二天,她希望在電影院或劇院裏渡過,感受視覺的快樂;第三天,也就是最後一天,她希望遊覽城市,感受人們一天忙碌的生活。

只有短短的三天,海倫卻是如此珍惜,沒有虛度一天光陰,沒有浪費一天時間。海倫雖然是個盲人,但是她心靈的眼睛卻比任何健全的人都明亮,在書中用優美的語言把景物描寫得細膩生動,一個盲人竟然能寫出如此生動的景色,令我驚歎不已!可是想想現在我們許多中學生整天虛度光陰,無所事事,不知努力學習,把大好的時光浪費在吃、玩上,他們比於海倫難道就不會感到一點點慚愧嗎?

海倫説:“知識給人以愛,給人以光明,給人以智慧,應該説知識就是幸福,因為有了知識,就是摸到了有史以來人類活動的脈搏,否則就不懂人類生命的音樂!”正是因為有這些知識,像一道道彩虹,點亮了海倫心中的燈,照亮了她的內心世界,也架起了海倫和世界溝通的橋樑,從此改變了她的一生。一個盲人都如此對知識如此渴求,這讓我們健全人情何以堪?既然我們擁有美好的一切,那麼從現在開始,讓我們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好好學習,以優異的成績回報父母,效力祖國!

文章的最後,海倫給予我們一個提示:善用你的眼睛吧,如同明天將失去光明。而我,也給大家一個忠告:善待你們自己的生命吧,不要讓自己明天的生活失去色彩!

假期讀書心得體會 篇5

在暑假所讀的著作裏,發現很多有益於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條目,書中所講的每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教育教學中的實例. 書中眾多理論對我影響深遠.它讓我明白了原來學生這樣教.會存在那些不足。讀後我思緒萬千,同時,為自己過去的想法而慚愧,要學會讚美,賞識。這不禁使我想到:讚美和賞識他人體現了一種智慧——你在欣賞他人的時候也在不斷地提升和完善着自己的人格;讚美他人體現了一種美德。

第一個感受:愛學生

我曾經為自己選擇了教師行業迷茫過,也為我第一次當班主任泄氣過,還為丟了學生想放棄教師這一職業。並面對幾十個有着不同思想的孩子時,煩心的事就接踵而至。今兒張三和李四打架,明兒王五不寫作業,後天家長説某某學生打了他的孩子……日復一日,一年又一年,沒有一天消停過。漸漸地剛畢業時的雄心壯志漸漸隱退,我甚至也懷疑自己是否能勝任教師這個職業。當我通過閲讀名著後有豁然開朗的感覺。針對教師的困惑和不解,好象與教師面對面地交流一樣,通過閲讀名著使我懂得了:教師的職業就是要研究人,長期不斷地深入人的精神世界。世界上沒有不可救藥的兒童、少年。我們教師就是要做到使這個幼小的人的身上所具有的美好的、善良的人性的東西不受到壓抑、傷害和扼殺。因此,每一個決心獻身於教育的人,應當容忍兒童的弱點,缺點,甚至不良的嗜好。

第二個感受:教師的心胸要寬廣

做到把自己的心分給每一學生,在自己的心中應當有每個學生的歡樂和苦惱。參與學生的活動,讓學生感覺老師是他們學習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懂得這些對我有很大的啟發,我帶着這種對孩子的熱忱投入到工作中去,前途不再迷茫,師生關係會比以前更融洽。

第三個感受:尊重每位學生的特異性

在書中提出: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讓孩子各方面得到和諧發展,這種和諧發展的前提又是對每一個學生個性的尊重。教育的明智,就在於使每一個人在他的天賦所及的一切領域中最充分地表現自己。”其實,在我們教師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總會遇到這樣類的學生。如:我任的八年級(1)班的凌闖同學,在學習上我用盡各種辦法,其效果不佳。很是懊惱,但是在學校春季運動會上取得優異成績,為班級爭的榮譽,卻讓我感受發生了改變,我覺得他不是那麼討厭,相反,我每天看見他有一中親切感。這是我要尊重孩子的差異,同時也發現他的優點。他是我班最熱愛勞動的學生,學習上她沒有什麼造就,但她將來準會是個優秀的保潔員。如果教師和學校輿論唯一地根據分數來給一個人做出好的或者壞的結論,那他就不會努力去當一個好人。因為上課、掌握知識、分數——這只是人的精神生活的一個局部,只是許多領域的一個領域。人的心理和智能結構的發展水平,事實上無法單純用紙筆工具準確地測量出來。傳統的考試,主要是對學生認知水平的單項測量,由於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差異,不能以此對學生做出或優或劣的判定。考試的效力是有限的,考試結果——分數也並不能代表學生全部綜合素質的發展水平。 教育必須尊重學生的差異性,日常的教育活動中,應當儘可能地設計不同的評價標準和方法 “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會多出一批好學生”,這應該成為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識。

第四個感受:多讀書

我經常對家人説,當老師的我很忙,沒有時間幹家務活。對朋友説,當老師很累,沒有意思。確實沒有老師不抱怨自己的時間不夠用的,天天是上課、改作業、備課輔導、談話 開會理論學習等等,連一分鐘空閒的時間都沒有。確實,做教師的每天必須備課、上課、改作業、課外輔導……現在還要抽出時間來讀書搞科研.帶着這個問題,我閲讀到書中所寫:怎樣進行呢,書中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建議:這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一些優秀教師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於他們持之以恆地讀書,不斷地補充他們的知識的大海。

通過讀書我的感受很多,要與現實的緊密聯繫,要有問題意識,憂患意識,而一個個社會現實中實際生動的事例,則支撐起了這種問題意識,激起你對現實的關注,激起你對現實的思考,並在這種關注思考中,令你得以專注地讀下去。 我對自己的這一職業有了更新的認識,“完整的教師”、“稱職的教師”、“理性的教師”、“自由的教師”教師職業這四重境界也將會是我求索路上不停的追求。

假期讀書心得體會 篇6

書,彷彿是一條路,一條由書鋪成的路,一條博學而神祕的路。而在這條路上,短暫而漫長,在這一條路的出發點,似乎也隱約暗示了人生的終點。

自讀書以來,我從中學到了無窮的知識,但也失去了一些歡樂,這讓我感到有些得失之患的感覺。而在讀書的這條路中,有苦惱,當然,也有歡樂。只但是,多的一部分還是坎坷。而我務必爬過一座又一座大山,戰勝一個又一個的磨難。

在讀書的過曾,其實,你會發現很多奇妙的事物,引起你的感悟,成為你的心得。

假期讀書心得體會 篇7

這個暑假,讀到了李鎮西老師的《做的班主任》這本書,惑受頗塗、受益匪淺。書中寫的很實在,裏面講述的一個個案例更是折射出李鎮西老師在班主任工作中的無窮智慧。

正如書本開頭的序:永遠的班主任中所寫:“教育不能沒有愛,但愛不等於教育。”教育需要愛,教育還需要智慧。讀了這本書我在思考我常常為他的一些別出心裁的教育設計,教育藝術所打動,例如他向學生索要教師節的“禮物”,例如他創意編寫的“班級史冊......”序作者的這些思考帶動了我確實李鎮西老師的教育智慧為何這麼多,源於哪裏,讀完書本,我有體會,也得出了答案:這一切都有源於李老師對學生對教育事業的熱愛。他以融入學生當中為快樂,以從事教育勞動為幸福,當他攸着自己感到快樂的事,就會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其中,他的內在積極性便被充分的調動起。他的心裏理潛能便被激發出來。它的教育才能便很好的發揮出來。而當他的工作取得成就以後,當他得到學生們的愛戴以後,他享受着學生們給予的關愛。體驗着教育勞動的幸福,並從中受到莫大的鼓舞,而這些又激動着的他更進一步的發揮他的智慧,如此往復,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對照李鎮西老師我想了想自己當班主任的時間很短,但感受依舊頗塗,這兩個月的時間極其的充實,看着孩子們為跑操比賽而不斷練習,聽着他們一聲聲嘹亮的口號,我很開心開着他們為了裝扮教室而比量着各種尺寸,開動各自的智慧來想格局分佈,我更開心,看着他們為了班級文化建設的評比而調動所有可以調動的人脈,不斷的拉票,看着票的數據從倒一一路追升到第二,我開心更多的是差異,我愛這些孩子們,不討論名次結果,我更享受的是看到他們為一件事全班凝聚,奮力拼搏的過程。確實,我從中得到了樂趣,也取得了繼續為他們努力下去的決心。確實“熱愛是的老師”這句話我深深體會到了。

現在推崇素質教育,何謂素質教育,首先應該是充滿人情人道人性的教育,一個受孩子衷心愛戴的教師,首先一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同心能夠喚醒愛心,只有愛心能夠滋潤同心,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法談起。所以,重李老師的教學中感受最深的就是他不僅僅是在教書,而更多的是在育人,教會本領,所以,未來的班主任生活中,我要調整,傳授孩子們知識的同時,更多地是孩子們怎樣做人,如何做一個有素質,有涵養的人。

李鎮西老師説:在學生從幼年,童年,少年,到青年的成長過程中,我們應該給他們的心田依次播下三粒人生的種子:善良、正直和機智。教師要善待學生,才能使學生的善良之心,逐漸佔據主要位置。教師要用自己的人格積極影響學生,讓學生成為正直的人,教師要引導學生多學習文化知識,才能使學生成長為有知識的人。

通過學習李老師的經驗之談,我明白了,作為班主任,最重要的是自己發自內心的對這份工作的熱愛,對孩子的喜愛,自己的態度擺正了,工作起來就愉悦了,工作愉悦了,好多問題就自認而然也就好處理了,李老師的這本書是一本李老師親身實踐所所鑄的書,書中李老師所提及的典型事例也正是我們日常班主任工作中所常碰到的,李老師通過記述自己如何做班主任的的教育故事和相關教育理念,所以,這本書對作為班主任的我頗為受用,所以,之後,我會繼續研讀,推敲李老師的這本書,繼續學習李老師的教育理念,學習他的教育境界,教育精神,再合理的將李老師所述的方法融進日常工作中,希望在我們的日後工作中也能擁有更多更好的教育故事來。

假期讀書心得體會 篇8

我喜歡讀書,書中給我帶來了許多知識,還給我帶來了許多道理……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精神的巢穴、生命的源泉。知識是無窮無盡的,豐富的道理學不完。

我讀的書是《起步作文》雖然它是作文,但我還是很喜歡它,作文生動搞笑,令人回味,真是栩栩如生啊!

讀書,令我認識了名人、朋友,讀書啊!我又認識了一個朋友,那就是——細心。

假期讀書心得體會 篇9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人類的精神食糧。一本好書猶如一壺清茶,那淡淡的清香,滋潤心靈的淨土,在這個寒假裏,我就閲讀了中國現代著名兒童文學作家的作品精編。

這本書看上去很深奧,其實它告訴我們的就是人世間最簡單,也是最複雜的一種情感愛。冰心對小朋友的愛,對偉人的愛,對親人的愛,對世界的愛,都融入在這一紙紙油墨之中。讓我們一齊品味冰心這滿滿的愛吧“因為我若不是在童心來複的一剎那拿起筆來,我決不敢以成人繁雜之心,來寫這通訊。”這簡單的一句話,沒有華麗的辭藻,字裏行間流露出冰心想讓孩子們擁有一個純真的童年,體現出了冰心對孩子們的愛;“你最愛的人,抱着最苦惱的病,要在最短的時光內從你的腕上臂中消逝;同時你要佯歡詭笑的在旁邊伴着,守着,聽着,看着,一分一秒的愛惜恐懼着這同在的光陰!”這句話以強烈的語調,闡述了在母親病重時,冰心心中難耐的痛苦。不需要太多的筆墨,冰心滿滿的情感就自然地流淌,流淌……

假期讀書心得體會 篇10

讀完《窗邊的小豆豆》,我腦海中的問號一直在不斷地擴大。為什麼小豆豆擁有一般人沒有的公德心?

《窗邊的小豆豆》裏的一個小故事《放回原處》帶給我驚喜確實不少。主要講了小豆豆最珍愛的錢包掉進了學校的廁所裏。雖説錢包裏一分錢也沒有,但這個錢包本身是小豆豆的心愛之物。小豆豆很是傷心,決定把錢包撈起來,拿來了灑水用的長把舀子,便挖起來了。一下,兩下五下豆大的汗珠從額頭滲出,從臉頰兩側滴落下來。地面邊堆起了一座小山,便池幾乎被挖空了,可是錢包被衝進了下水道。

此時,上課鈴聲響了。如果是你,你會怎麼辦?如果是我,我一定會毫不猶豫地離開。小豆豆還是拿起長把舀子將東西還回便池。又是那豆大的汗珠,小豆豆直到把地面打理乾淨才回去上課。

一個小小的一年級孩子,但她擁有了一般人卻不一定能夠擁有的公德心。

公德心在哪裏?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有的人為了一時方便,把令人噁心的痰吐在地上;有的人為了少走幾步路,往整潔的街道上倒令人反胃的垃圾;有的人為了省事,把臭氣的污水往清澈的河水裏倒,這些人缺乏公德心!如果不是,為什麼不在自己家裏把令人噁心的痰吐在地上?為什麼不在自己家裏倒令人反胃的垃圾?為什麼不在自己家裏排放臭氣的污水?為什麼不會,他們絕對不會,因為這是他們自己的家啊。他們缺少的正是公德心。

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有公德心,這樣我們的大家庭才會更美好!今後的我一定要做一個和小豆豆一樣善良、可愛、有責任心、公德心的人,為我的陽光燦爛的童年再添一筆光彩。

親愛的小讀者們,如果擺在你面前的這本書正是《窗邊的小豆豆》的話,那麼請你仔細閲讀:它雖不耀眼,甚至也不美麗,可是它清新、温柔,使你讀了印象深刻,感想很多。當你乘舟從它身邊掠過駛向書海深處的時候,稍做停留,好好品味一番吧!

假期讀書心得體會 篇11

今天,我讀了美國着名作家海倫·凱勒寫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後,我對殘疾人那種自強不息的精神感到無比震撼。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一書中主要講述的是海倫·凱勒不平凡的一生,全書主要圍繞海倫·凱勒渴望擁有三天光明,以及構造自己夢幻中的世界。

海倫·凱勒是不幸的,她一生只擁有十九個月的光明。但海倫·凱勒沒有被困難屈服,她不畏艱難險阻,不屈不饒,前赴後繼,用於學會了多國的語言。在自己不懈的努力下,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哈佛大學拉德利夫學院。我們健全人儘管擁有健全的軀幹,但我們遠遠不及海倫·凱勒。有的人經常自暴自棄,不懂得珍惜生命,遇到不順心的事,就覺得自己在這個世界上毫無生存意義,舉目無親,想早早地離開人世。海倫·凱勒因殘疾變得頑強,自強不息,用自己驚人的毅力,克服了重重困難,征服了世界,創造了生命的奇蹟。我們二十一世紀的接班人遠遠趕不上前輩的步伐,整天衣食無憂,豐衣足食,很懶惰,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成了四肢健全的寄生蟲。每每遇到挫折,只知道哭,不會想方設法,解決困難。海倫·凱勒在逆境中成長,但她卻絕處逢生。顯然信心主宰了海倫·凱勒的一生,所以她對生活自信滿滿。如今,我還記憶猶新地記得書中海倫·凱勒説的那句話“對於凌駕於命運之上的人來説,信心就是生命的主宰。”信心決定命運,她堅信自己能像正常人一樣,去生活、工作。

像海倫·凱勒這樣的人還有很多很多。如:中國的張海迪,身殘志堅,拼搏進取,博得了許多人的讚賞;美國的霍金,他全身癱瘓,但他勇於開拓,同中國的數學家一齊證實了“黑洞面積”道理;貝多芬,雖然耳聾了,但他依然完成了多首着名的樂曲,聞名天下……

海倫·凱勒的實在太偉大了,她不屈不饒,勇於進取。引用美國着名作家馬克·吐温的話説:“十九世紀有兩奇人,一個是拿破崙,一個就是海倫·凱勒。”

假期讀書心得體會 篇12

書到用時方恨少,是非經過不知難。對於我們學生而言,要學的東西太多了,而我們明白的東西又太少了,在學習中,書本是一位無言的老師,是我們在學習中最大的樂趣。

比知識更重要的便是講究方法,有方法才有成功的路徑。讀書要明白為何學習,從哪裏學習,怎樣學習。因為這對於我們處在學習時代的人來説,不啻是一個致命的缺陷。學習型社會為全體成員帶給了充裕的學習的資源。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方向,作為一名學生應認準自我的人生目標,夢想。有時,一本好書會使我愛不釋手;一篇佳作美文會使我百讀不厭;一首好詩會使我如醉如痴,像把我帶進一個神祕的世界,只有細細去體會才會是在愉快中學習。當然,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態度,比態度更重要的是要有毅力。如果一天愛讀書,容易;如果一輩子都愛讀書,談何容易。無論誰都能夠使自我的夢想成為現實,但要現擁有能夠實現夢想的信念,毅力,有堅強的毅力才能成功。

假期讀書心得體會 篇13

《愛的教育》,我是一口氣讀完的。雖然我沒有流淚,可是我的心知道這是一本洗滌心靈的書籍。《愛的教育》吸引我的,似乎並不是其文學價值有多高,而在於那平凡而細膩的筆觸中體現出來的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國之戀這部處處洋溢着愛的小説所藴涵散發出的那種深厚、濃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偉大。《愛的教育》在訴説崇高純真的人性之愛就是一種最為真誠的教育,而教育使愛在昇華。雖然,每個人的人生閲歷不同,但是你會從《愛的教育》中體會到曾經經歷過的那些類似的情感,它讓我感動的同時,也引發了我對於愛的一些思索。

首先《愛的教育》的書名使我思考。在這紛紜的世界裏,愛究竟是什麼?帶着這個疑問,我與這個意大利國小生一起跋涉,去探尋一個未知的答案。一個四年級的國小生在一個學年十個月中所記的日記,包含了同學之間的愛、姐弟之間的愛、子女與父母間的愛、師生之間的愛、以及對祖國的愛!使人讀之,尤如在愛的懷抱中成長。

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常常會被我們所忽略。可是我們的生活不能缺少愛,其實愛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愛。恩里科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着一把小鎖。最簡單的東西卻最容易忽略,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不僅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為榮的尊嚴與情緒。《愛的教育》一書中描寫了一羣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這些孩子雖然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但他們身上卻都有着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意大利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這裏面不能忽視的是每個月,老師讀給那羣少年聽的精神講話。這一個個小故事,不僅使書中的人物受到薰陶,同樣讓我這個外國讀者也被其中所體現出的強烈的情感所震撼。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夏丐尊先生在翻譯《愛的教育》時説過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愛是一次沒有盡頭的旅行,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鬆,每天也會有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於是,就想繼續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這時候,這種情懷已昇華為一種愛,一種對於生活的愛。讀《愛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以及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着對於生活的追求。

《愛的教育》中,把愛比成很多東西。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知道愛是沒有限制的,小到同學之間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的鼓勵,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大到捐獻骨髓、獻血、幫助希望工程 所以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去感受《愛的教育》這本書樸實語言中深厚的愛,我想這部好小説將會把這種美好的感受帶給更多更多的人。

不管我活着,還是我死去,我都是一隻牛虻,快樂地飛來飛去。

假期讀書心得體會 篇14

讀過《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的朋友一定會被作者海倫·凱勒的堅強、奮鬥、樂觀和勇氣深深感動。如果你還不瞭解作者海倫,那麼就讓我來向你作關於這本書和作者介紹吧!

海倫·凱勒原來是位健康活潑的小女孩,她在19個月大時,因一場急病導致失明、失聰和失語。從那時起,小小的海倫·凱勒變得暴躁、任性和孤獨。直到七歲,她在充滿愛心與耐心、曾經接近失明、當時只有20歲的莎莉文老師煞費苦心的引導和教育下,走出了黑暗與孤寂,感受到了語言的神祕,領悟出了知識的神奇。從此,海倫·凱勒的求知慾望如飢似渴,憑着自己驚人的毅力,在莎莉文老師的教育和幫助下,以優異的成績完成了哈佛大學的德克利夫學院四年的學習,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位獲得文學學士的盲聾人。

如果能讓海倫·凱勒經歷所謂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她第一天白天將仔細端詳自己的莎莉文老師、親人、朋友,還有環視自己生活的環境,下午將到森林進行一次遠足,放鬆一下自己的眼睛,晚上,海倫·凱勒要用電燈並憑藉人為的光明延伸視力。第二天,海倫隨着黎明一同起來,她將到博物館對世界的歷史與未來、人類進步的奇觀作匆忙的一瞥;看看黎明時由黑夜變成白晝的動人奇蹟,那天晚上她要到劇院或電影院享受色彩、優美和動作的完美結合。最後一天她將瀏覽城市中令人敬畏的建築藝術;漫步在大街、公園,瞧瞧萬花筒般五光十色的景象……“我的眼睛不輕易放過一件小事,它爭取密切關注它所看的每一件事物。”“此後,我摸到每件物品,我的記憶都將鮮明地反應出那件物品是個什麼樣子。”

這三天的光明對於海倫·凱勒真的是奢望。而我們已經擁有了三千多天的光明,讓我們反省一下,我們是否都充分利用這富有天賦的五官和四肢去感受大自然的美麗和生活的美好了嗎?“善用你的眼睛吧,猶如明天你將遭到失明的災難。”

我希望:大家也能像海倫·凱勒一樣堅強、勇敢、友善。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體會到生活有趣和奧祕!

假期讀書心得體會 篇15

讀書可謂是學習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步,古人有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此言無疆之行,與萬卷之讀,對於一個人的成長和發展,對於一個人素養的提升是多麼的重要,而《天下閲讀》就讓我明白了“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這本書有十個板塊構成,裏面的每一個板塊都是説古今中外,人物評價,在其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一篇美文,都需細細品味才能發現其中的道理,生命是頑強的,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生命都是快樂的,無論是痛苦還是憂傷,自然賦予我們生命,只有孜孜不倦的努力,才能讓生命演奏一曲快樂頌。

在夏天的某一天,作者在印第安納州印的一個湖邊看書,突然颳起了一場大風,但隨之而來的不僅只有涼爽,還有小型的雲朵,時間一分一分的過去了,而云朵變成了一座無限的雲庫似的,無限生長,似乎沒有盡頭。並且在哪之後這種雲狀的種子在大街小巷中無處不在。

不光光是我的心被那植物狠狠的重創了,就連作者也不經感歎道:“那顆種子曾遇見了一片土地,在一個過客的心之峽谷中,蔚然成蔭,教會讓怎樣敬畏生命”。

單單從這篇文章上來説,他就已經讓我們明白,就連比我們小一百倍的種子都要知道要去熱愛生命,堅強不屈,百折不撓的散佈着種子,那我們就應該更敬畏生命。

假期讀書心得體會 篇16

暑期閲書,有所感,談幸福從師德談起,因為幸福正是師德之水灌潤而成的那樹繁花。

關於師德,我是一個具有嚴格自我評價意識的人,我堅守我的原則和信仰,不求突顯於人,但必不負於學生。我始終謹記:學生是活生生的人,是一個具有被尊重、被關愛權的平等生命體,因此,不可輕視,不可欺壓,更不可放棄。這是最基本的要求,沒有人可以剝奪,也沒有人應該被剝奪。所以,我不是個迷信權威的老師。

曾經有同行義正詞嚴地説——需要什麼理由?你説對就對,錯就錯,這點權威都沒有還當什麼老師?——我驚愕失語,有此認知,出此言論,其對學生之“風範”可想而知了。

如此權威,效果的確立竿見影。但,請把眼光放長久些,你的權威能由始至終嗎?你可曾看見,那嘴角的怨氣——眼底下的不屑?你可曾聽見,那日積月累沉澱下的憤怒在心裏汩汩奔湧?你可曾想象,在他們覺醒的未來生命裏你烙下了怎樣黑色的印痕?多年以後,他們在埋怨還是在想念?

我不願意給學生下馬威,也不會嚴詞厲色震懾學生,學生從不懼怕我;我輕易不會生氣,也不會出離憤怒,只是有時會“痛其不爭”;我會受傷,會輾轉反側,因為我在乎學生,讓他們活在我心裏。

奇怪的是,不權威甚至有點傻的我居然並不是個很失敗的老師。隨着時機的流洗、交流的澄澈、瞭解的醇厚,桀驁的學生變得温順,沉默的打開了心扉,原本牴觸的逐漸融化,一切走向和諧。身處其間,我日益輕鬆平和,去傾聽去擁抱那一顆顆青春的、鮮活的、可愛的靈魂,幸福感無限蓬勃着。

清楚記得那天,那個身材壯碩脾氣火爆極好打架的男生又和同學拌嘴衝突,揮着銅錘大的拳頭就要砸下去,誰也攔不住!我刷的衝過去擋在他身前,使出全身力氣緊拉着他的手臂,字字頓挫地説:“沒事,別急,好好説,老師在,把手放下,放下……”他緊咬着牙,臉上肌肉抽搐着,額前的劉海在顫抖,終於在決堤的那一瞬間生生阻住,我看着他慢慢的慢慢的鬆開了拳頭,其實我心裏也很恐慌——那是一個多麼偏激執拗強悍又極度憤怒中的學生呀——我一點都沒有把握能制止他。事後回想甚感欣慰,我感受到了我在他心裏的分量,他出於對我的尊重強行控制住了自己。

前幾年在家養病,學生們電話短信慰問不絕,每到週末就三三兩兩的來探望。我心裏很温暖很豐厚,他們這麼信任我,關心我,想念我,期待我返崗,我的付出醖釀出了真正的意義。

學生們常會問:當老師,幸福嗎?坦誠説,作為職業的教師,對於那些教育教學之外附加的形式化工作,我並不樂意;但只作為學生的老師,望着那一雙雙專注熱情閃閃發光的眼睛,我無比幸福。是呀,我告訴他們,你們就是我幸福的源泉!多年以後,你們也許忘了我教的字詞句篇,但請記住,你們曾經讓我幸福,也請一定努力讓更多的人幸福,讓你自己幸福!學會愛,學會被愛,這才是老師想要幫助你滋生的——幸福的能力!

人與人相處,其實簡單,你給予真心,他必予以真情。我只知道,學生是和你一樣需要坦誠相待的人,是天下父母精心哺育的生命,只有築實理和愛的大地,讓學生如白雲如飛鳥輕靈愉悦地飛天,我才成就了一個大寫的師字。

所以,我不權威,但很知足。我惟願從從容容,簡簡單單,踏踏實實,做着該做的,平靜而幸福。雪蓮正在盛開,天籟之聲響起。

假期讀書心得體會 篇17

《每個幼兒都是教師的寶貝》有感

“如果要偏愛,那就偏愛每一個幼兒吧。”

----題記

因為家有小妹在幼兒園,有一天在去接妹妹的時候,看到了幼兒園的一個黑板上寫了這麼一句話,還加了書名號。通過題目我敏感的捕捉到這可能是她們今天的培訓內容,於是,迫不及待的從手機上去搜索,原來,還不是一本書,只是一篇文章,是講述幼兒園老師對孩子的關愛的。同樣是老師,平時很少接觸幼師這個行業,也是看了之後才之知道幼兒園老師的辛苦和付出。其實作為老師,我們共同的特點就是對學生的愛,一直以來都覺得我很愛我們班的學生,但是前幾天去家訪的時候,看到學生家長眼神中流露出對孩子的關切和愛意,才意識到,我對我們班的孩子所謂的那種愛,是那麼的少,那麼的淺,完全沒有做到“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有些孩子我在班裏甚至都沒和她説過幾句話,但是她卻是爸媽心中的寶貝啊,我們做老師的如果能把每一個孩子都當成自己的寶貝,那還會有什麼工作上的難度呢。帶着這樣的反思,寫下了這樣的文字。

作者有這樣一段話:“假如我們只注意孩子是不是守成規、聽指揮,假如我們總是用成人的標準評價孩子的創作、孩子的行為。”假如我們對孩子的做法不去努力的理解和加以鼓勵,孩子的潛能就會在我們的“管教”中慢慢的銷蝕殆盡。

看到作者的話,很是感慨.其實,孩子們每天都在尋找別人的理解,盼望公正的評價。人對生存價值的需要比生存本身更加強烈。當孩子被貶損得一無是處時,就會表現出明顯的抑鬱,既影響健康,還會產生厭世情緒,甚至會做出傷害天自己或他人的極端舉動。通過學習書本的內容和自己工作多年的感悟,情感是最少的投資,收益卻是巨大的,愛的力量永遠大於一切,正如書中所言:心中有愛,高地闊;讓愛成為習慣,讓愛在我們工作的細節中展現,愛不會受損,但是愛需要表達,愛的極致就是寬容。

愛學生不僅僅是口頭上的一句宣言,也不僅僅是一份承諾,它應該有科學的方法和細膩的心,在以後的工作中,我會讓自己更有耐心,更寬容,孩子父母的眼神,不僅盯在學生的身上,對我也有深深的觸動,只要我對孩子沒有那樣的眼神,那我就做的還不夠……

假期讀書心得體會 篇18

放下《陽光校園我們是好夥伴》一書,縷縷陽光射入我心靈:一個個名人自信自強的事例,讓我自信指數暴漲;一句句激勵的話,讓我懂得尊重和賞識;一個個成功的團隊,讓我們樹立合作意識;一張張鮮活的圖片,觸動我的感恩之心……

我是一個內心很脆弱的人,一次考試失利也會讓我大半天抬不起頭來。和那些成績優異的夥伴一起玩耍,總會有一種自卑感環繞在我的心頭。書中北大保安勵志哥甘相偉的故事深深打動了我,真如馬雲説的那樣:“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勵志哥在北大當保安,因為有夢想竟然考上了北大,還出版了書,併成了文化創意的創客,真了不起!在為勵志哥點讚的同時我也暗暗下決心:以勵志哥為榜樣,鼓起勇氣面對身邊阻礙我前進的困難,我也要有夢想,不一定非得成為馬雲這樣的奇蹟,但我一定要找到屬於自己的舞台,創建不一樣的成績,我並不比誰差,我能行!我能行!此時,我耳畔迴盪着電影《瘋狂動物城》中百折不撓的兔子朱迪那句話“勇敢去嘗試吧,就像從未失敗過一樣。”這本書,讓自信,在我心中開始發芽,這本書,澆灌着自信的芽,這本書,讓我心中的自信越來越挺拔。

每年三月,老師總把雷鋒的故事講了一遍又一遍,我總認為這雷鋒只活在老師的故事裏;每年的感動中國人物的事蹟,電視裏播了一次又一次,我雖被感動過,但總覺着電視裏的事與我很遙遠;每次寫作文,總會寫同舟共濟、患難與共、攜手共進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總會寫一方有難八方支援,而心底總覺着這樣的大話只能出現在作文裏。可是一年開學,學校開展為貧困山區捐款的活動,為了能讓山區的孩子上得了學,吃得了一餐飽飯,同學們紛紛積極地捐款,紅色綠色的票子一時間可以裝滿整整一個大塑料袋。平常很節儉的吳昊潔同學甚至捐了200元。立刻我想起了歌詞: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現在我讀了《我們是好夥伴》一書,書中畢明哲幫助殘疾同學的故事、隴海大院中鄰里守望相助的故事、板凳媽媽幫助孤兒的故事,我覺得這樣的故事很真,很感人,就像發生在我身邊。這些故事似一縷愛心的陽光射入我心靈,驅趕了我的冷漠,讓我意識到,要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主動伸出援手,用真誠的微笑、親切的問候關愛身邊的留守兒童,用理解和尊重去關愛身邊的殘疾人,奉獻一份善意和愛心,讓每個人感受到人性的光芒和社會的温暖。

捧着書,細回味,一個個故事,一縷縷陽光,照在我們身上,照亮我們的校園,讓我們爭做陽光少年,擁有自信、勇敢、合作、感恩、互幫互助的品質,做個合格的中國人!

假期讀書心得體會 篇19

俗話説:“讀史使人明智”。中國的歷史源遠流長,從傳説中的炎黃聯盟到現在已經有五千年的歷史。縱觀這段漫長的歷史,發生過驚天動地的大事,也有微不足道的小事,有氣吞山河的英雄,也有默默無聞平凡的人,他們都存在於中國那悠久而又偉大的歷史畫卷之中。

從古至今,有許多的英雄事蹟被載入史冊,他們的精神值得我們去學習,如項羽的破釜沉舟的故事告訴我們,遇到困難時不能退縮,而要斬斷自己的後路,勇敢地面對困難,戰勝困難;蘇武被匈奴扣押將近20年而不屈服,告訴我們,在任何環境下都不能改變自己的信念;文天祥面對元朝統治者的威逼利誘卻始終保持着對南宋的忠心,這告訴我們為人要有愛國情懷。時間在飛逝,無數的事蹟卻永垂不朽。

讀完這本書,我感受到了中國歷史的磅礴,它就像一幅色彩濃重的畫卷,展現着華夏文明的燦爛與輝煌。它更像一座巨大的寶庫,等待着我們去挖掘、去探索、去尋找珍貴的寶藏。

假期讀書心得體會 篇20

《魅力教師的修煉》之人格魅力的解讀

教師的個性強有力地影響着學生智慧、情感和意志的發展,影響着他們的生活。(前蘇聯心理學家彼得羅夫斯基)

——寫在前面

所謂魅力,就是對人的吸引力。文章有魅力,讀者就願意多讀;人有魅力,別人就願意與之交往。一個教師若有魅力,學生就喜歡多親近,聆聽其教誨。正所謂《學記》有云:“安其學而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可知,教師的人格魅力所產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深遠的,有些方面甚至會影響學生的一生。

那麼如何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本書告訴我們要具備以下“五心”:淡泊名利,積善成德,有顆敬業心。關愛學生,幼人之幼,有顆慈愛心。公而無私,一視同仁,有顆公平心。謙虛坦誠,仁慈和善,有顆寬容心。精益求精,永於創新,預科進取心。我認為這“五心”的核心是教師的職業道德之本——愛,既愛自己的職業,也愛自己的學生。獻身教育,甘為人梯,忠誠人民的教育事業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教師要善於養德,養勤勉敬業之德、愛生奉獻之德、誠實有信之德、謙和團結之德、公道正派之德、與時俱進之德,守住自己的道德良心,出色履行自己的天職,人民教師的形象才會可敬可愛,絢麗光耀。

我們都知道教師的人格魅力,不單單是個人修養、人生境界的問題,而是一種不可或缺或無法替代的教育因素、教育手段和教育力量。教師要完成教書育人的使命,要用自己的人格力量來陶冶學生,在學生眼中,教師還要做到威而不令、嚴而不死、親而不猥、活而不散、寬而不亂、博而不驕、新而不怪、雕而不俗、剛而不犟、憤而不私,儘管我們要求教師不至於盡善盡美,而我們要為這個目標不懈追求。

可愛的教師們,我們每天面對繁複的工作,面對那一羣各色的學生,我們要讓自己時刻相信:

相信每一個生命個體都渴望被信任與尊重,每一個受教育者都渴望能和教育者平等交流和溝通。只要你相信每一個孩子,你就能獨具慧眼,發現每個孩子身上的潛能;只要你心中有愛,你就會看到每一個孩子都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你就會相信,即使是一株小草,有一天也會開出像海洋一樣繽紛的花。讓我們學會耐心,學會等待,等待學生慢慢學會,慢慢領悟;多一點信心、少一點失望給他們鼓勵,多一點積極、少一點消極給他們希望,多一點耐心、少一點性急來等待他們成長。

也讓我們對自己、對學生、對未來、對生活充滿自信。情是雨露,愛是陽光。春風走過的地方,花兒次第開放,讓愛成為教育的果實!

假期讀書心得體會 篇21

在國中階段的最後一個寒假,我有幸從圖書館借到了這樣一本書,它的名字叫做《趣味代數學》,這本書的作者是世界的科普大師別萊利曼所寫的,他有“趣味科學的奠基人”的美譽之稱。

我為什麼要選擇去讀這本書呢?其實我是被“趣味”這兩個字所吸引,我想從這本書彙總得到學習數學的方法以及如何在玩中學。《趣味代數學》它是一本好書,它以故事的形式調動了我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比如:它通過方程式讓我瞭解到了刁番都的一生,把普通的語言轉化成代數語言,然後列出方程來解答。這種方法真的很吸引讀者去閲讀,同時也激發了孩子們的閲讀興趣。

《趣味代數學》一書分析講解了一些令人沉迷的數學的難題和引人入勝的趣味數學故事,以及日常生活彙總大量與生活有關的問題。它可以讓我們在數學的海洋中遨遊,引導讀者,讓我們自發地運用課本上的代數去解決問題,鞏固所學知識,培養和激發我們對代數學的興趣。

在《趣味代數學》中,有一些我沒有學習過得題目更加引起我的注意,這種類型的題目我不會,看不懂,但也正視這樣激發了我對數學的探究渴望。我想知道這道既有趣但我又看不懂的題目的背後又有着怎樣的奧祕呢?

請大家在有空的時候也讀一讀這本書,希望你看完後也會有這麼多的收穫,激發起你學習的熱情和興趣!

假期讀書心得體會 篇22

記憶裏童年那純真的味道,想念着孩童時説的那些天真的話,做的那些有趣的傻事。

無數次在夢裏回到兒提時代:赤着腳在泥裏挖蚯蚓;躺在媽媽懷裏撒嬌;用舌頭舔着童年時餘留在嘴邊的香味一次又一次躺在河邊,仰視着那蒙着面紗的月亮,平視着波光粼粼的水面,真想大聲喊道:我想回到童年。是啊,童年多麼讓人留念呀!

當我走進曹文軒的《草房子》,當我讀到陸鶴對人格尊嚴的堅守;紙月柔弱外表下堅韌的性格;杜小康從優越的家庭條件陡然變成失學兒童後的抗爭;蔣一輪老師與白雀姑娘註定無望悽苦的愛情;桑桑面對病魔糾纏表現出來的對生與死的坦然時,我想起了我的童年。

我的童年是一條彩色的橡皮筋。

兩個小朋友站在兩邊,中間讓別的小朋友跳各種花樣的:小汽車,嘀嘀嘀,馬來開花二十一,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八三五六,三八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嫩嫩的童音輕輕哼着,大家臉上盡是歡樂的表情,小腿在皮筋上翻飛,即使不小心摔倒了,也不哭,拍拍身上的灰塵,接着跳

我的童年是一片雞毛。

雞毛在風的吹拂下,飄飄悠悠地飛着,時而高,可以與大雁媲美;時而低,又如蜻蜓淺飛。有時被風吹到河裏,在湖面上架起一葉小舟;有時被風吹到蘆葦叢中,當小蟲子的樂園,甚至還可以把它當作葦葉的風箏!

轉眼間,童年成了遙遙的回憶,在河的彼岸向我招手,越來越遠,越來越遠就像那煙波浩渺的河,雖然我們曾經無憂無慮地在它的清波里嬉戲、打鬧,但現在無法再次踏足了,只有那深深的回憶,只有在夢中才能再次領略這種樂趣。

讀完了《草房子》,我明白了,童年就是一間溢滿陽光的草房子,她讓我們想起浪漫、温馨、純真無邪,是一切美好的所在,她美得寧靜、温馨、悠遠,而且永恆。

假期讀書心得體會 篇23

利用假期時間,我拜讀了吳非老師的《致青年教師》,書中平實淡雅的文字,真實形象的案例,非常貼近我們現在的工作和生活,讀後讓我對自己的職業,對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致青年教師》全書共分六輯"做個有胸襟的教師"、"不要急"、"心裏裝着學生的心"、"尊重常識"、"不放棄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種子",共計85篇文章。讀完這些用心靈澆注的文字,彷彿和智者經歷了徹夜的長談,感受到了教育的另一個境界。

懷揣夢想和激情,走上教學的工作崗位。在近兩年的實際教學中,我認識到只有熱情的教學是不完美的,要想對職業生命負責,必須提高自己的職業素質,就如吳非先生所言要做到"二者一家",也就是成為思想者,學習者,實踐家,教育是一份美麗的事業,她呼喚人的理性追求,呼喚建立美麗的人格。樸實的工作態度和發自內心的話語,就像把一粒種子放在了孩子的心田,潛心耕耘,就會開出智慧之花。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可以想的更多。教育是理想者的事業,教育要培養理想。高貴與卑微的距離也許只有一步,這就是能不能在任何情況下,都保持教育者的尊嚴。試着在心裏裝下學生的心,有些事,儘早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出明確的態度,從小培養孩子尊重、敬重的意識。作為青年教師,要自覺維護教師的集體,推動這個集體,實現集體凝聚的力量。每時每刻的關注和努力,關注小事,從我做起,從一言一行做起。"教育無小事","生活即教育",一位優秀的教師站在學生面前,無需講話,教師本身就是一本教科書,他教給學生的不僅是知識,還有思想、氣質和未來。讀了這本書,我深深理解到,自己需要修煉的是比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東西。

之於"青年教師","青年"説明還有很多東西要去學習,去思考,去理解,去實踐;"教師"説明要傳道授業解惑,更説明要努力超越,以至擁有精湛的傳授技巧和高超的教育藝術。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應該負責,無論是對學生的教育,還是自己的專業發展。而且每時每刻都要意識到這一點:自己教育教學業務的錘鍊,不只是為學生成長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別人交付任務的完成,它更是自己生命價值的展現。學校為青年教師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教藝精湛的師傅,團結友好的團隊。這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情!

吳非老師的文字,讓我在平實的語調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和希望。照亮我的道路,並且不斷地給我新的勇氣去愉快地正視教育。我要做的還有很多,我也只有努力去做到更好!但願我會做好!

看了教師假期讀書心得體會的讀者還看了:

假期讀書心得體會 篇24

機緣巧合下,有幸讀了賁友林老師的《重新認識課堂》這本書,讀完這本書讓我對課堂我有了新的認識、新的領悟、新的反思。

理想課堂是什麼樣子的?書中賁老師是這麼説的:“課堂中,學生積極主動,善於傾聽,勤于思考,敢於質疑,爭先恐後地舉手,自信大方地表達,或補充,或修正,或肯定,或質疑,充滿有主見又不失童趣與深刻性的爭辯,一個個‘小精靈’都是知識、思想、方法的生產者,是學習的主人。這樣的課堂生機勃勃、興趣盎然,教師和學生都能得到發展和成長。”書中賁老師從“上課,教師要聽學生‘講’”,到學生“會講”,教師“不講”;從教師的提問之後,該請誰來回答,到學生回答之後,如何產生在課堂上的“問”與“答”的模式;從選擇什麼樣的學生回答問題,到學生如何養成問題的意識……,課堂中的點滴細節賁老師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表達着讓我感同身受的觀點和做法。

回想自己的課堂教學,或多或少存在這樣的問題。比如,在課堂上,往往老師們提出一個問題後,或由於上課時間有限或急於聽到正確答案,或迫不及待地公佈答案,而忽略了對學生問題的思考及學生問題的產生的關注。我們應該在提出問題後“等一等”給學生留足思考的時間,“停一停”讓學生在聽到同伴地回答後有產生自己想法或者新的見解、新的問題問題的時間。正如賁老師在《學生回答問題之後》一文中所説:在學生回答問題之後,教師暫不表達自己的看法,而是讓其他學生主動“接着説”。如果同伴回答對了,其他同學可以給予積極的肯定,並對其中的精彩之處進行賞析;如果同伴發言中有錯誤,可以糾正,還可以進行分析錯誤原因;如果同伴發言有疏漏,其他同學可以補充;如果幾名同伴相繼發言,後面發言的同學可以對前面幾名同學的發言進行對比分析,也可以進行綜合梳理。

課堂上,我們應該更多地關注學生地思考。但目前的課堂更多是不假思索地憑着慣性前行,或者是人云亦云的盲從。我們要有一顆“靜待花開”且安分的心,做好老師主導的作用,引導學生思考。面對這樣的問題,我們更要思考的是該如何糾錯,如何讓教學事故轉化為“教學故事”。教師有時要適當“後退”,要揣着明白裝糊塗。不要害怕孩子犯錯,吳老師經常説地一句話的是:錯着錯着就對了,聊着聊着就會了。我們要相信孩子,因為孩子犯錯,經過思考修正,也是學習的過程。我們應該每天上課前都帶着“美好即將發生”的心態走進課堂,期待展現學生的美好。其實,學生的美好,不僅僅是他們的正確答案和完美的想法。學生不正確的、不完美的、有瑕疵的想法,經過思考後提出的問題,同樣是美好的。正是這樣,讓我們看到了學生真實的成長的過程。

在課堂中,我們不僅要鼓勵學生參與課堂,關注學生的説,通過關注學生的説,關注學生是怎麼樣學的,還要關注怎麼樣學生才能學習得更好。莫迪裏阿尼説:“人的劣根性,就是雙眼都用來盯着別人和外面的世界,難以自檢。所以,我們應該用一隻眼睛觀察周圍的世界,用一隻眼睛審視自己。每個人的心底都應閃爍着一隻眼睛,一隻不斷審視自己的眼睛。”重新認識課堂,不能停滯於發現課堂中的問題,也不是懊悔自己課堂的不足,而是以積極的態度,在批判中建設,敞開胸懷面向未來。

假期讀書心得體會 篇25

寒假期間學校佈置了一份作業讓每位教師看一本書,並寫下讀書體會。對於我來説現在難得會捧起一本書來看,也許是因為在這個現實的生活環境讓人變的越來越浮躁,靜下心來看一本書往往變的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假期正好久別的女兒回到了身邊,於是想到了看一本對兒童教學的書,能吸取一些教育經驗的同時也能完成了任務。於是在網上搜索,看到一本叫《卡爾威特的教育》推薦的人比較多,所以找來這本書,以下就是一些讀這本書的體會。

書中講述的是老卡爾.威特—位鄉村牧師,他把出生時別人認為低能的孩子教育為天才的教育過程。這位鄉村牧師與別人有着不一樣的思維方式。小卡爾出生時是個被認為有些痴呆的嬰兒,但他八九歲就能自由運用法語、德語、意大利語、拉丁語、英語和希臘語這6國語言,並且通曉動物學,植物學,物理學,化學,尤其擅長數學。9歲時進入了哥廷根大學,年僅14歲就被授予哲學博士學位,16歲獲得法學博士學位,並任命為柏林大學的法學教授,23歲他發表了《但丁》一書,併成為研究但丁的權威。他取得這番驚人的成就,並不是由於他的天賦有多高,而是全賴於他父親的教育方法,他的父親把小卡爾長到14歲以前的教育寫成了這本書,這本書中記載了卡爾的成長過程,以及自己教學的心得和獨闢蹊徑的教育方法。卡爾威特教育注重的是家庭教育,尤其是父母對孩子的影響,這本書在問世了三個世紀後,依然值得我們每一位家長和教育工作者學習和借鑑。

我自己也正嘗試按照老卡爾的教育理念去教育我的女兒,雖然現在還沒有真正體會到書中教育的成果,但有些內容確實講得十分有理。

書中的第九章《什麼樣的教育才不會損害孩子》讓我感觸最深,一直以來怎樣教育孩子和教育學生,讓我很困惑。我們固然很愛我們的學生和孩子,但也不能因為愛就放縱他們,也不能以嚴格為藉口就過於苛刻的對待他們,這個度很難把握。書中的這個章節寫了老卡爾在如何教育孩子這個問題上的態度和尺度的把握。老卡爾的嚴格完全取決於道理。他説:“縱容只會使一個很好的孩子變成一塊不可雕琢的朽木。”他將兒子在花園舞劍時不小心將一束花砍倒後如何處理這件事,而他又是如何引導的過程在書中寫得詳詳細細。老卡爾的做法讓每一位讀者欽佩。如今,很多父母,老師把對孩子的嚴格教育理解為專制,不知不覺中把自己變成暴君,把孩子變成唯命是從的懦夫。他們以為孩子不聽話就應該以粗暴的方式對待他們,這種做法的後果不但不能讓孩子正確的認識自己,反而使孩子對父母、老師甚至對於所有人產生怨恨,使性格與人格產生扭曲。

邊讀這本書邊對照自己教育學生的過程和方法,感受頗深。夏曦尊説:教育不是沒有感情,沒有愛的教育,就如同池塘裏沒有水一樣,不稱其為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我覺得教育學生,教育自己的孩子就應給像老卡爾教育孩子那樣,懷有一顆感恩的心給孩子最博大的愛,用智慧和知識以及正確的教育方法把孩子培養成全面發展的人。第九章中描述的老卡爾並不是一味的嚴厲,讓我感受更多的是“嚴而不厲,愛而不溺”的教育方法,而嚴與愛不同尺度的把握。在假期帶女兒的這段時間裏自己就有這樣的感受。

剛把女兒從丈母孃家接回來的時候第一感覺就是讓我感到責任很重大重,女兒跟自己已經快3年沒有生活在一起了,很多時候在想自己虧欠女兒的太多了。長輩的教育跟父母的教育會存在很大的差異,擔心女兒現在是不是已經有了很多壞習慣。因此在開始的幾天自己都非常嚴格的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去要求女兒的行為,幾天以後我感覺到女兒都不敢正眼面對自己,跟我講話的時候都不敢用眼睛看我。而接下來正遇上春節的幾天我就妥協了,什麼事情都放任着她,結果所有的問題又開始暴露起來了,變的嬌氣任性一不開心就嚎啕大哭,大人們都要圍着她轉由着她就開心了。在春節過後我開始嘗試自己獨立跟女兒相處,跟老婆商量要漸漸的培養她自己的獨立性,她自己能完成的事都要她自己獨立完成,該嚴厲的時候就嚴厲,該表揚的時候表揚,漸漸的感覺在很多時候她自己也願意接受這一切,也變得更加懂事了。

當我讀完《卡爾威特的教育》時,對怎樣從愛出發去教育孩子,就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嚴在當嚴處,愛在細微中”。孩子是不同的,只要身為教師的我們用心去感受,並付出真心地關心和愛護,用自身去影響他們,這才是教育和愛的本質所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xlgyj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