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安妮日記》高中生閲讀心得與收穫2023(通用4篇)

《安妮日記》高中生閲讀心得與收穫2023(通用4篇)

《安妮日記》高中生閲讀心得與收穫2023 篇1

安妮·弗蘭克是個猶太少女,與父母,姐姐過着富裕安寧的生活,作文《安妮日記》讀後感。從1933年元首法西斯證券執政後,對猶太人進行殘酷的迫害,使安妮一家人移居到荷蘭的阿姆斯特丹。而在1942年6月12日,安妮過13歲生日,收到了一本日記本,從此與日記做朋友,名為“吉蒂”。這時候,德國法西斯已侵佔了荷蘭,對猶太人進行更為殘酷的迫害。為了躲避,逃到了自己公司大樓的房屋裏面,成為了他們隱蔽的“密室”,同樣為猶太人的一些人也躲了進去……

《安妮日記》高中生閲讀心得與收穫2023(通用4篇)

讀完這本書後,我深有感觸!他們在密室裏整整生活了兩年。兩年這可是什麼概念哪,他們居然那麼有毅力地生存了下來,我感到十分地感動。詳細地描寫一下,為了躲避德國法西斯的攻擊,他們不得不把密室蓋得嚴嚴實實,窗户全部釘上了板子或者是厚厚的窗簾,擋住光亮。白天,為了不讓下面的人發現,只能輕手輕腳的,如果是現在的話,我們應該是很難辦到的!

可世界還是存有一些極少的好心人,他們的食品就是從靠公司幾位員工。這些人無私為他們奉獻,給予他們食物,書籍,學習!可是……

可是,想想也是!密室的生活可不是好過的,在裏面的生活不能看到陽光,不能觸摸自然,是極其枯燥,煩悶的和無聊的!這裏沒有要好的朋友,沒有良好的老師,沒有無限的快樂,沒有……而且再加上密室外的戰爭形勢,不停地轟炸使他們煩躁!

安妮總説“紙比人更有耐心”,是的!這種説法我也感受得到,對人講一些繁多的事情還不如跟紙對話!每天以日記為發泄,傾訴!她渴望自由,快樂。在這本日記中,可以看出來安妮對自己的看法,他人的看法,生活的看法。從13歲的黃毛丫頭長到成熟的15歲姑娘,再次聲明,很有毅力!

中間也有許多的人鼓勵安妮,比如説她的姐姐瑪戈,還有彼得!彼得是最多的,每次不是安妮上去,就是彼得叫她上去。

讀完這本書,我非常地感動!建議大家也去看吧——你們會感受到裏面的喜、怒、哀,樂。

《安妮日記》高中生閲讀心得與收穫2023 篇2

《目送》是一本跨三代共讀的人生之書。

多少一幕幕人間真情被龍應台那傳神的筆觸,完美地記錄在這一行行文字中。從與孩子的離別,到與人生中各種凡塵小事中最真切的離別,再到與父親最後一次悲壯的離別,字裏行間時一次次深情的目送,在這一次次目送離別之間,充滿着世界最親近的親情。一個個短小的故事,一次次詮釋着最動人的別離,一次次最深切的目送中,三代人的親情一覽無餘。為人母的作者目送她兒子走進學校,走向獨立成人的生活,深切地表達了一個母親最真摯的心境。作者也談論家中趣聞,與朋友,與親人,有喜有悲,傳情自然。作者又用盡筆墨,寫父親,寫母親,為那至親之人的老去,做最後一次深情的目送。多少感人的瞬間,如照相一般記下這永恆的親情,也有感歎生活,體會人生世界的閒談隨筆,每一篇文章都是一段作者甚至世界上所有人和親人的人生寫照,有時欣賞,有時催人淚下。

合上書,我的心中百感交集,是為世界人生事件中的冷酷無情傷感,還是為人間至親之情感到內心的温暖?人情又是什麼?是告別中一次次對親人的目送,還是困難時心裏親人無形的安慰呢?人生中的親情像一味神奇的中藥,雖苦,然而最能治癒心靈的創傷。

其實,在每個人的生活成長經歷中,都少不了親人對自己一次次深情的目送。我的母親和文中的作者一樣,曾一次次目送自己年幼的孩子走向成熟,走向明天,自己卻在一次次目送中老去,與孩子遠去。每個母親都在與自己的孩子賤賤的別離。十五年前,我是母親懷中安睡的那個孩子;十年前,我是母親眼中那個揹着小書包跨進國小校門的孩子;如今,我提着行李箱走入寄宿制學校。回首校門,突然從一羣家長之間一下子認出了母親,她凝視着我,讓我情不自禁地向她招手。從她的目送中,我發現了所有母親目送孩子時的那一份深切的親情,這至親的眼神中是擔憂,是不捨,是對我絲絲的牽掛。回想母親對我的一次次目送,我領悟了這就是被多少人讚頌的親情,是與山同高、與海同寬、亙古不變的永恆的真情。

一次次目送中,是母親的親情;天下的孩子,有多少母親在目送你們遠走高飛。願你我能像龍應台一樣珍惜母親的目送,讓這份親情像陳年的酒一般繼續發酵,時間越長,它就越香,越醇。我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他們的緣分,就是在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我的背景漸行漸遠。

《安妮日記》高中生閲讀心得與收穫2023 篇3

盼望着,盼望着,寒假的腳步終於近了,或許對於大多數人來説,寒暑假和平時並沒有什麼不同,但是對於一個只有寒暑假才回家的我來説,每次都期望很大。

獨自坐在窗前,望向遠方,寒假已過一半,在少有的閒暇時光,飲一杯茶,重温對時間的無言,對生命的目送。這是我第二次讀這本書,帶着我不一樣的視角和心情重讀這本書,第一次還是在高中的時候,那是我第一次讀龍應台的文章,花枝春滿,悲欣交集。讓我體會到這是一本愛之書,更是一本生命之書。

國小、國中、高中習慣了父母為我安排好一切,替我做選擇,自認為沒有青春叛逆期的我自己做了一個從小到大覺得最大的一個決定――大學聯考的志願。其實也算不上自己做的決定,因為從開始父母就希望我從事金融行業,而那時的我並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麼樣的職業,想要去哪裏,沒有所謂的夢想,感到人生的路沒有方向。準確的説,是因為報考的時候他們沒有讓我成為什麼,而是問我我想成為什麼。或許以前是因為不知道父母的這份獨特的愛吧!我喜歡冒險,喜歡特別的東西,不喜歡一成不變的職業,因為覺得人生很短暫,應該做一些有自己想法的事情,於是,我選擇了離家很遠的學校西安,選擇了當時在我心中不討厭的建築學。大學,或許真的是一個人人生的轉折,至少現在的我這樣淺顯的認為。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子母女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着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訴你:不必追。”這段在書中的話,我一直都很喜歡,同時也深有感觸。每次離開家去學校,父親都要目送我的離開,父親望着我的背影漸行漸遠,或許和我望着他的身影在車站站台漸行漸遠是一樣的心情吧!就像李健的《車站》歌中的歌詞一樣,“天色暗了下來,人們開始了等待,我想起多年以前,像今天的畫面,以為告別還會再見……”

第一次離開父母,第一次離開家開始我的住校生活,第一次自己做了人生中重要的決定……太多的第一次,或許這才是真正的開始吧。遠離的父母每日的叮嚀囑咐,是不習慣的,原以為我逃離了父母,卻不知自己的心早已和父母在一起,就像多米諾骨牌一樣,牽一髮而動全身。隨着年齡的增長,發現自己越來越依賴父母,依賴和他們的美好卻又短暫的時光。這一生這麼長,有那麼的短暫。多年後的我們也會有自己的家庭,慢慢變老。

每個人都有老去的時候,現在我只希望父母不要變老,小時候,你們把我養大,現在長大了希望我可以用我餘下的時光被你們慢慢變老。每次寒暑假都會去姥姥家,因為父母工作把我放在姥姥家照看,小時候的有些記憶其實有時都會在腦海裏浮現,儘管記憶的碎片不多,但足以讓我放大回憶起姥姥姥爺愛我的每一個瞬間。

《安妮日記》高中生閲讀心得與收穫2023 篇4

月光與燈光交織在案牘上,旁邊一杯冒着熱氣的咖啡。我靜坐在書桌邊,打開一本《目送》。

首篇龍應台講了自己目送兒子出國時的背影。其中這一段讓人記憶深刻“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的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段,看着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我想起了我小時候參加夏令營,獨自與旅行團去香港玩。我的媽媽不放心我,一直尾隨着去機場送我。我當時沉浸在無人管束的自由中,未曾關注母親在暗處關心的目光。拉着手提箱一蹦一跳,宛如脱韁的野馬一般和好朋友説説笑笑上了飛機。後來隨着時間的消失,我漸漸長大了。無意之間與媽媽提起了當年年少無知的經歷,當然包括香港之旅。媽媽看着我笑着説:“當時我站在你的身後一直默默看着你,可是你沒有看見呢。

當時我的心裏一萬個不放心啊,你還那麼小。一直都在想着你會不會走丟,會不會水土不服?”彷彿牽動了媽媽一直的情緒一般,媽媽抿抿嘴“每天望眼欲穿希望時間快一點,你可以快一點回家。”我迫不及待插了一句:“那媽媽你看到我回家時是什麼心情啊?”媽媽思索了一會説道:“當時哪有想那麼多,就是心裏的一塊大石頭放下來了。”我抱住媽媽:“我愛你。”我記得又一次去參加一場婚禮,我作為旁觀者看到那位父親挽着自己的女兒的手一步一步走到新郎旁邊。不捨的將女兒的手交給自己的女婿手中,叮囑一句“好好對她”。看着自己的女兒和他攜手走過另外半個路程,那位一向堅強的父親眼裏含着淚水,邁開沉重的步伐走下台去。

我感覺他頭上的白髮好像隱隱約約多了幾根,那一向挺直的腰板不知何事塌下來了,靜靜看着台上的女兒。一行熱淚就這樣滑落下來,抬起那佈滿老繭的大手在臉上胡亂擦磨了兩下。又重新揚起笑容,嘟噥一句“那小子要是欺負我女兒我就對他不客氣。”便舉起酒杯招呼客人去了。父女母子一場就是不停看着我們長大,而他們無形的衰老,心裏卻無能為力,只能默默守護,默默陪伴。我一口喝完咖啡合上《目送》,門外傳來媽媽的喊聲:“快點去睡覺。”我以喊聲回答:“知道了,你真煩。”着才是日常生活,不是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kvmok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