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安妮日記》品讀心得體會(通用5篇)

《安妮日記》品讀心得體會(通用5篇)

《安妮日記》品讀心得體會 篇1

在我們眼中,戰爭就是屍橫遍野、血肉模糊,是烽火四起、濫殺無辜。_者為了利益而戰,英雄們為了國家而戰,可是平民們怎麼辦呢?

《安妮日記》品讀心得體會(通用5篇)

安妮是德國人,也是猶太人。當時納粹在迫害猶太人,一家四口不得不躲到荷蘭的一個密室裏。從此她開始了密室生活,並開始寫日記,直到兩年後被捕。

從日記中,我可以看出,安妮自己的寂寞、苦悶,對未來的嚮往和祝願,但是現實中他們被歧視,總是小聲地説話,天天都住在暗無天日的密室裏。可是安妮想着,那麼多同胞都被殺了,自己還活着,所以自己很幸福。她沒有抱怨,沒有不滿,而是充滿滿足。我們的生活已經很好了,有知識淵博的老師,有活潑可愛的同學,有和藹的父母,那為什麼還有人在抱怨呢?

她在日記中自我反省,是我敬佩萬分。她對自己做錯事的反省,可能成年人也做不到。這是難能可貴的精神,有些人做錯了事,只是從別人身上找原因,把自己身上的原因都抹掉,真是可笑!為什麼有時候大人還不如小孩子?

戰爭永遠是一個黑色的主題,但是樂觀善良的人永遠不會少。我們也應該像安妮一樣,永遠不放棄希望!

《安妮日記》品讀心得體會 篇2

隨着錢文忠教授在《百家講壇》節目中講解《三字經》,學習國學的熱潮也悄悄興起。於是,我對照講解,開始認真閲讀起《三字經》這本古老卻經典的著作。

《三字經》是我國古代的兒童識字課本,是中國傳統的兒童啟蒙讀物,成書大約在九百多年前的宋朝。《三字經》一經問世,即廣為流傳,實際上成為全國通用的兒童教材,在和《百家姓》、《千字文》合稱的“三百千”中,只有《三字經》被尊稱為“經”。三字經植根於傳統文化,以中國歷史為素材,講述了學習和教育的重要性。今天學習《三字經》對於我們來説同樣有着重要的意義,即學知識之前必先學道理。反映在今天的學習中,成績固然重要,德育教育更是重中之重。

《三字經》採用敍事和論理並舉的方法,運用大量的歷史典故,藴涵了我國古代人倫道德的許多精華,是一本學習中華文化不可多得的書。這本讀物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的韻文極易成誦,內容包含了教育、歷史、天文、地物、倫理和道德,以及一些傳説,廣泛深動而又言簡意賅。

《三字經》也啟發了我們,當今家庭都只有一個獨生子女,很多青少年社會問題的出現都是家庭教育不良或不嚴而造成的,《三字經》中“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還有“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等都説明了為人父母為人師的責任和嚴格要求學生的重要性。另外,現在的獨生子女有很多嬌生慣養,以自我為中心,而《三字經》教導人們孝敬父母,友愛兄弟。書中説“香九齡,能温席”,“融四歲,能讓梨”。現在好多家長只看重學習成績,而忽視了教導孩子如何做人。如果我們能從小好好學習《三字經》,那麼我們是否能更好地繼承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傳統?

讀了《三字經》,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感進一步加深了,進行中國經典文化的教育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修養,弘揚正氣,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我覺得讀《三字經》、習《三字經》,把《三字經》融入到我們的生活中、課堂中是非常有意義的,它既是民族知識的傳承、又是民族精神的發揚。

《安妮日記》品讀心得體會 篇3

《安妮日記》是以一個小女孩的視角記述二戰期間密室裏的人的生活實錄。本書的作者,安妮。弗蘭克,1929年出生於德國法蘭克福的一個猶太家庭,1933年,元首上台後,德國開始欺負猶太人。父親奧托帶着家人,被迫移居到荷蘭的阿姆斯特丹。然而,平靜的生活未能持續多久。1941年,德軍佔領了荷蘭。此時,元首已下決心對猶太人實施種族滅絕,一場人間慘劇即將開始。安妮?弗蘭克隨着家人躲藏到父親公司大樓裏一處隱蔽的地方,同時還有父親的朋友萬達安一家,隨後又來了一位猶太醫生。1942年7月6日,隨着納粹下達召集猶太人的命令,躲藏的時刻終於來到。這時安妮剛剛過完13歲生日,他們就開始了躲藏生活,8個人在密室裏生活了25個月之久。

為了掩人耳目,躲藏者們制定了《密室公約》--“為了公共安全計,房客們必須高度警惕。”如:白天不能説話,不能穿鞋,不能有任何動靜,包括嚴禁上廁所……“白天,我們不得不低聲説話、小心地挪着腳步,不然會被庫房管理員發現……”安妮在日記裏描述了這種令人窒息的恐懼。他們只能依靠父親公司的同事供給食品生活用品,和獲知外界的一切。

安妮是多麼期盼原先那個外面的世界:晴朗的陽光,歡樂的校園,以及她暗戀的男孩衝着自己微笑……

可眼下的現實是:一車車的猶太人被納粹押上卡車,運往集中營;夜深人靜時,她經常被窗外的槍炮聲驚醒;樓梯上的一點腳步聲,都讓她心驚膽戰……

這個13歲的小姑娘確實無力改變什麼,她可以改變的,是自己的“密室”生活。她依然對生活充滿樂觀、幽默和熱情,並把想到的一切,一一傾訴給她最親密的朋友:“凱蒂”--她的生日禮物,一本日記。她以給凱蒂寫信的形式,傾訴心中的一切感受,講述後屋中發生的故事。

日記從1942年6月12日開始,一直記到1944年8月1日,他們即將被發現為止。我們可以在日記中看到,這個激情、敏感的少女在狹小封閉的環境中如何苦悶、無聊,她對特殊環境中人際關係的扭曲如何反感、厭惡;看到這個自尊心強、有獨立見解的孩子與長輩之間的衝突;看到安妮用她的筆,用她要做個作家的夢想,支撐她記錄下頂樓內每一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長,她思考戰爭、反猶太人主義,思考與父母的關係、自然、性、上帝、宗教等等,看到她逐漸成長為一個成熟的對生命有很深感悟的人。因為突然處於狹小的空間,突然面對每天被發現的恐懼,對死亡的恐懼,8個個性不一的人,對於繼續生存的希望有形形色色的表現,人在困境下的真實的表現---這種真實本身所傳達出的信息與意義就能讓所有人感受到一種使人窒息的深刻,直到最終被發現被逮捕送往納粹集中營。

在閲讀《安妮日記》時,在大的戰爭背景下,我們得到更多的是一種温暖人心的東西。有一種歡快温暖的種子縈繞在每一個角落,是安妮帶給周圍的每一個人的--樂觀、信念、感恩、勇氣和愛。

《安妮日記》品讀心得體會 篇4

時間在故事裏看着總是快的,但是轉眼百年多的滄海桑田,從初代的辛勤耕耘到末代的荒涼頹敗,真讓人有種難以言明的感慨。發散一下,覺得兒女的教育還是非常重要的。像烏蘇娜瞎了之後想起來的那些,她眼中真正勇敢的人其實是雷貝卡,而她自己心愛的子孫們沒有一個擁有她所希望他們擁有的勇敢勤奮的美德。連小説前期的視點主角、前期我最喜歡的奧雷連諾上校也木有。

這個故事通篇看下來除了感慨家族的沒落之外並沒有特別深的感觸——關於商人對當地人民造成的傷害除外,作為東半球的人,對西半球南邊那個太過遙遠的拉丁美洲真是知之甚少,真如小説後面附錄裏所説具有如此深的歷史意義的話,也許布恩蒂亞家族就代表了最原始、最蓬勃、簡單又有開拓精神的拉丁原住民?然後後來的ZF和香蕉公司就像侵略者,侵略了這塊土地,在得不到利益的時候就果斷抽身而去只剩下破敗的小鎮了。

而最後馬孔多整個的消失,大概就是要改掉原始的社會風氣?

故事裏印象最深的3個人:梅爾加德斯、烏蘇娜和菲蘭達。雖然最後一個我對她實在十分討厭,但是依然覺得這個人的個性塑造得合情合理且十分鮮明。烏蘇娜代表了這個家族的興,也代表了這個小鎮的興,她的勤奮和樸實為這個家庭創造出一片美好的天地,而菲蘭達代表了亡,扼殺了人性,拒絕接受新事物,迷信又保守,即使布恩蒂亞家因為歷史的原因早已積累下衰敗的因子,她卻也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梅爾加德斯則是代表了局外人,似乎是一個“先知”的角色,他帶來了新的科技,知道故事的一切發展,他更像是一種力量而非真實的存在。

《安妮日記》品讀心得體會 篇5

巴金的長篇小説《激流三部曲》之一《家》,在走馬觀花中,我很快地把它讀完了,在讀這部名着時,我的心充滿了悲憤與憐憫,即使現在讀完了,我的心還是被其中的主人公佔據了,我的心在燃燒,我的思潮在翻滾,我是在悲憤,是在惋惜,是在痛心啊!但我暗暗為自己慶幸,因為吃人的封建禮制已被前人埋葬,我應當感謝他們。在無數的可憐的生命做了陪葬品後,一些可愛的勇敢的人奮起而攻之,打碎了,幻滅了,一個嶄新的時代已經到來,從前飽含女子血淚的舊路我們不會重蹈。這是最大的幸運啊!

作為大哥的覺新樣貌清秀,品學兼優,本有着大好的前程與美滿的夢,但在吃人的封建禮制面前他屈服了,接受了,忍受着別人難以明瞭的苦衷,博得長輩們表面上的暫時的友好對待,但他得到了什麼?什麼也沒有!他被迫與所愛的梅分離,娶了另一個少女,梅卻被嫁到趙家受氣,不滿一年即守寡回孃家,最後含恨而終。他也熱烈地愛着她的妻——一個善良貞靜的女子,但他卻不能保護她,讓她任人擺佈,聽着她在為他生第二個孩子時的痛苦的呻吟聲卻不能進房看她,知道妻因難產而殞逝卻不能與之見最後一面,卻只能夠忍受。他甚至還做過封建禮教的劊子手,逼二弟覺民完婚,但最後,他有了一點覺悟了,他終於幫助三弟成功地逃出了這個可怕的“家”!

我討厭覺新這樣的人,他是那樣的懦弱,那樣的無能,他不去爭取他所愛的梅,也不能保護他所愛的妻,他還是一個男人嗎?他眼睜睜地看着這個他一直維繫的家扼殺他最愛的兩個女人的生命,是他的懦弱害了她們啊!他的順從扼殺了他自己,也摧毀了她們。然而,他卻是最值得人同情的,前途失去了,美景幻滅了,一切都在黑暗中掙扎,沒有幸福可言,更沒有希望所在!這是多麼可悲的一個人物!這是怎樣一個吃人的世界!我詛咒這個黑暗的世界,但對於覺新,我就能夠憎恨他嗎?他是最大的犧牲者啊!我是在“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啊!

二哥覺民,擁有進步思想,但不堅定,他是處在守舊與進步之間,然而,就是這樣,他憑自己的力量,得到大哥和三弟的幫助,贏得了琴——一個進步的充滿自信的新女性,他可以説是《家》中最幸運的一個了!

三弟覺慧,不但擁有進步的思想,而且意堅定,他最初與俾女鳴鳳相愛,但無情的長輩把鳴鳳迫得投湖自盡,這成了覺慧心中一道永遠的痛!在這一點上,我比較討厭覺慧,因為他的自私,連鳴鳳向他訴説一切的機會都給扼殺了,他還曾想過放棄鳴鳳,讓這樣一個十七歲的純結少女嫁給六十多歲的老頭做姨太太,任人糟蹋,然而,鳴鳳為他犧牲了,她為他留下了一具清白的濕淋淋的屍體,和一個蒼白的吻。覺慧的反抗為他贏得了光明的前途,他終於擺脱了這個家,然而,他不是成功的,他為了事業失去了愛情,或許在那個時代,愛情的位置是何其次要的,但在今天,在我看來,沒有愛情的人生是不完滿的。

那個黑暗的年代永遠地過去了,但《家》在批判那個時代的同時正昭示着青春的可愛,對啊!青春是多麼的可愛,我們正處於美好的青春歲月中,我們充滿了激情,我們的心裏洋溢着愛!

只要心中還有夢,就能忍住多少痛。

只要心中還有愛,那就離快樂很近,離幸福不遠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r3grx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