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有關堂吉訶德閲讀感想(精選13篇)

有關堂吉訶德閲讀感想(精選13篇)

有關堂吉訶德閲讀感想 篇1

《堂吉訶德》主人公原名叫阿倫索·吉哈達,是一個鄉紳,他讀當時風靡社會的騎士小説入了迷,自己取名叫堂吉訶德·德·拉曼恰,又物識了一位僕人桑丘和鄰村一個小姑娘,取名杜爾西尼婭,作為自己終生為之效勞的意中人。然後騎上一匹瘦馬,離家出走。堂吉訶德還按他腦子裏的古怪念頭行事,把風車看作巨人,把羊羣當作敵軍,把苦役犯當作受傷的騎士,把酒囊當作許多荒.唐可笑的事情,他的行為不但與人無益,自己也捱打受苦。他最後一次到家後即卧牀不起,臨終才明白過來。他立下遺囑,唯一繼承人侄女如嫁給騎士,就取消其繼承權。

有關堂吉訶德閲讀感想(精選13篇)

初讀《堂吉訶德》,我認為它只是一部滑稽可笑的庸俗之作,主人公神經質的“勇敢精神”在書中表現得淋漓盡致,讓人越發看不起他。但是細細品讀,又覺得書中藴含了一種道理。人們的本質就是為自己的目標而不顧一切地去追求。在現實的過程中,那位瘦骨嶙峋像高粱稈兒似的遊俠騎士,那位奇想聯翩的紳士,時刻體現出他的正直、善良的本性,這是人類最崇高的精神,因為太單純了,才鬧出許多笑話。

塞萬提斯寫《堂吉訶德》,為的是打擊、諷刺胡編亂造、情節離奇的騎士小説及其造成的惡劣影響。本打算寫成幾個短篇故事,後來寫着寫着,他把自己的生活經歷和人生理想都寫進去了,思想內容越來越豐富,人物形象越來越現實,直至描繪了西班牙社會給人民帶來的災難,成為我們瞭解和研究當時西班牙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和習俗的一部百科全書。塞萬提斯在《堂吉訶德》中一方面鍼砭時弊,揭露批判社會的醜惡現象;一方面讚揚除暴安良、懲惡揚善、扶貧濟弱等優良品質,歌頌了黃金世紀式的社會理想目標。所有這些都是人類共同的感情,它可以穿越時空,對每個時代,每個民族,都具有現實意義。相隔四個世紀,仍感動着每一位讀者。

《堂吉訶德》中出現近700個人物,描寫的生活畫面十分廣闊,真實而全面地反映了16世紀末到17世紀初西班牙的封建社會現實,揭露了正走向衰亡的西班牙王國的各種矛盾,譴責了貴族階級的無恥,對人民的疾苦表示了深切的同情。我想:正是這個原因促使這部作品被世界54個國家和地區的100名作家推選成為最優秀的經典文學名着。

有關堂吉訶德閲讀感想 篇2

《堂吉訶德》是西班牙作家塞萬斯提的一部遊俠騎士小説。翻開書剛剛看了一點,忍不住就想笑。

堂吉訶德原來是位鄉紳,過着自在的生活,可他對騎士小説很着迷,甚至賣地買書。看得多了,他也想去做遊俠騎士,從而幹出了一系列荒.唐事。

讀到此處,我覺得他放着舒適的生活不過,偏偏去過危險的遊俠生活,卻實是一個地道的瘋子啊!

他後來一廂情願的認擠奶姑娘為情人,騎上弱不禁風的瘦馬羅西南多,帶上侍從潘桑,“浩浩蕩蕩”的出發了。

此時,我覺的他還是個瘋子。

他勇鬥風車,除暴安良,怒殺羊羣。幹出很多不可思議的荒.唐事,面對人們的嘲弄,他依然抬起高貴的頭。

對!無論什麼時候,要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説去吧!

我想這大概就是《堂吉訶德》這本書的真諦吧!

有關堂吉訶德閲讀感想 篇3

如此詩意的文章,略帶悲情的人物。從?喜萬分到悵然傷心力交瘁的老船伕,從情竇初開到常年為人擺渡心中充滿等待的翠翠,從頗有名望的少爺到不幸落水斃命的天寶,從非卿不娶到不願再提婚事的儺送,人物之間的關係似乎混亂,卻又是如此的清晰。

翠翠的天真善良,温柔清純,對愛的執着,使硪深受感動。現在開放的社會,使人的意識更加清楚,但人似乎並沒有更加清醒。結婚成了一件不再奢侈的事,離婚更是成了一個十分輕鬆的決定。似乎大家都忘記了老人家常説:千世修來共枕眠。可見一份感情是多麼珍貴,作者通過寫翠翠和儺送的愛情悲劇,淡化了現實生活的黑暗和痛苦,用詩一般的文筆去謳歌一種古樸的象徵着"愛"與"美"的人性與生活方式。反映了作者對重建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恢復人與人之間的善意和坦誠的思考和願望,他把這些美好的願望交給了家鄉湘西的鄉親,所謂“禮失求諸野”吧。

邊城的文字是優美鮮活的,只有深沉的愛才會孕育出這些帶着哀思的文字。或許應該説,每個人都有一座邊城,只是沈從文先生那座悲天憫人的邊城隨這歷史的洪流沉入那厚重的底色中,留下我們對社會和人生的思考。

有關堂吉訶德閲讀感想 篇4

今天我看完史記的刺客列傳,裏面有一個故事讓我難以理解十分迷惑,那就是——荊軻刺秦,圖窮匕現。

先給大家講講這個故事吧:一個名叫荊軻的衞國人,喜歡讀書和劍術。這一期間,秦國正在攻打趙國,把趙國拿下後,秦軍將打向燕國。燕太子丹心急如焚,想找一個技藝高超的刺客去刺殺秦始皇。後來,他認識了荊軻,荊軻説可以幫他刺殺秦始皇,但他需要一個助手,太子丹幫他找了一個13歲就殺過人的秦舞陽。荊軻想出了這樣的一個辦法:他本人手持着一個裝有燕國將軍樊於的腦袋,因為他是秦王的仇人。秦舞陽跟在他身後,手持燕國地圖,在地圖裏藏着匕首,藉着拜見秦王的機會伺機刺殺。荊軻按照計劃執行了,然而因為秦王的狡詐,最後荊軻刺秦失敗了,他也悲慘的被秦王刺死了。

我迷惑的是,荊軻和燕太子丹他們為什麼想出的辦法這麼愚蠢?!真的是愚笨,沒有好好地準備,不看天時地利人和,也不管成功的係數大不大,就冒然行動,結果肯定是失敗的,還白白送了燕國將軍的一條命,真是太不划算了。而且,刺殺的失敗讓秦王更加速了對消滅燕國的腳步,我真的想不通,難道就沒有別的出路了嗎?説不定有樊於將軍在,再和別的國家聯手,還能避免燕國的滅亡呢。當然,他們的勇氣我是很佩服的,但僅僅有勇氣是不夠的,還要有智謀啊。

所以啊,時機沒有成熟的時候千萬不要行事,要等到時機成熟時再能見機行事,要不然下場會很慘的。而且,決定做一件事之前,要想清楚成功的勝算有沒有把握,不能賠了夫人又折兵啊!

有關堂吉訶德閲讀感想 篇5

看了魯迅先生所寫的《阿Q正傳》從這篇文章裏面,我感受最深的就是阿Q那被踐踏的人權以及覺得自己永遠是對的的“精神勝利法”了,我覺得遇到困難應該去真正的解決問題,而不是轉身而逃。

《阿Q正傳》風韻有趣,同時又含有傷痛,寫得淋漓盡致,是我們學習阿Q精神的結晶,是開啟我們精神大門的鑰匙,也是糾正我們內心不足的尖刀。而在文章中阿Q為了減輕外力給來的欺壓和凌辱,阿Q只能自欺欺人來逃避現實,也就使得阿Q都活在自己的世界了。也許精神勝利法是給缺乏自信心的弱者的人的金色書籍。

因為外在種.種的失落,於是只有用精神勝利法來取得心靈上的安慰,但這畢竟只是一種自欺欺人的方法罷了,它並不會使自己變得更加好強,所以,這就像手中的玉鐲碎了,即使重新修好也沒有原先那樣的光澤。這是我看完這本書體會和思考的一些地方,雖然,又是我們因為一些煩惱的事會鬱悶,會撒氣,但是讀了阿Q正傳後,我明白了魯迅先生想要告訴我們的應該是不要總是剋制自己,不要只活在自己的世界裏,不然就永遠都不會進步。

有關堂吉訶德閲讀感想 篇6

暑假時拿到了一本書,黑色的封面上映着更加烏黑的大字:活着。我很少看到一本書的題目就如此深沉,懷着巨大的好奇心翻開了第一頁。

這本書是作者聽了美國民歌后寫下的小説,作者餘華不動聲色的讓我們跟隨着他冰冷的筆調,親眼目睹人們在這個叫活着的故事裏接二連三的死去。

大致閲覽了這本小説,主要是講了“我”在鄉下聽一位名叫福貴的老人講述自己的故事。福貴原本是一個地主家的少爺,由於好賭而輸盡家財變成一個窮人,他被國民黨抓去當壯丁,經歷了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和文化_,他的親人相繼死去,最後只剩他和他的一頭老牛活到現在。

我的心情跌宕起伏,先是為福貴的敗家而感到氣憤,再後來又為了福貴悲慘的命運感到悲哀。整個故事氛圍都比較陰沉沉,但是,無論福貴的命運有多麼悲慘不堪,即使到了趨於死亡的邊緣,他都活了下來,在悲傷的情節之間,福貴在死亡的伴隨下活着。福貴,他年輕時並不是一個值得尊敬的人物,當時的他放蕩不羈,後來雖然變老實了,但是並不懂得教育孩子。不過仔細想想他還是有着其餘人不曾擁有的品質。福貴受到的打擊和痛苦是常人所沒有的,可他還是靠着自己的力量,堅強的活着,不像春生因為在文化_受挫折而自殺,這種精神還是值得我們讚揚的。

在現實生活中,像福貴那樣抹着濃厚的悲慘色調的人很少,但是我們會遇到大大小小的崎嶇坎坷,在挫折面前,或氣餒投降,或昂首挺胸繼續前行,這樣,生活中的大小細節和感受都會被我們遺忘,被時間所遺忘。

合上書本,鮮豔的紅再次入我眼裏。我知道時光如黑夜一樣正在轉瞬即逝,死亡也終會如黑夜從天而降。但只要像現在這樣活着,寧靜就在遙遠的身旁波動……

有關堂吉訶德閲讀感想 篇7

“百善孝為先”被稱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而往往又被人忽視。

也許你忙於工作,學習而忘了給父母一聲温暖的問候;也許你已許久沒有牽他們那乾枯的手;更沒有注意他們頭上又增加了幾根白髮。可是,當你出門在外時他們的心卻時時牽掛着你,真不愧“兒行千里母擔憂”。

從你出身的那刻起,他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們開始把心思投入到這個小生命身上。小時候為了不讓你哭,他們想辦法哄你開心,因為你的哭聲會掛動他們每一根心絃,他們心疼。等你稍微大點了進入校門他們怕你受同學欺負總教你怎樣相處。每天接你上下學便成了他們的工作。你大了,有自己的理想了,開始變得有些嫌棄他們了,可他們不介意依然以微笑面對你。你可曾想過這一切是他們愛你!

父母是你心靈的依靠,精神上的依託。他們總給你力量,讓你有足夠的信心面對生活。在你受挫時鼓勵你繼續努力不要放棄。也許你不知道當你有自信或者取得好成績時他們有多麼的開心。即使不笑也掩飾不了他們內心的幸福快樂。孝敬父母是我們不可推卸的責任,是我們每個人應盡的義務。趁他們還在珍惜他們,閒暇時給他們一聲温暖的問候,也許你感覺微不足道,但這足以讓他們回味好久。抽出時間陪他們説説話,他們都會感到莫大的幸福。放下你手中的工作學習,去多陪陪他們吧!讓孝心綻放,讓幸福綻放,讓愛綻放!

時間在流逝,時代在變遷,人的生活也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但不變的是親情,是孝心。一顆孝心,平平常常,不需要濃粧淡抹只須本色,這會讓你的父母回味無窮。人生短暫,你能孝順他們的時間不是無窮無盡的,所以傳遞你的孝心吧!

讀《陳情表》不哭則不孝。他教會你孝心的重要性,讓你再次領悟“百善孝為先”。讀過它我想你應感慨頗深。給你莫大啟迪。及時盡孝吧!趁我們的父母還健在的光陰。讓孝心傳承下去發揚光大。

有關堂吉訶德閲讀感想 篇8

這本書經過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追求感情而失敗的杯具和列文在農村面臨的危機而進行的革命與探索,這兩條線索,描繪了俄國從莫斯科到鄉下鄉村廣闊而豐富多彩的圖景,是一部社會百科全書式的作品。

安娜可列尼娜的哥哥奧布朗斯基在已經有五個孩子的情景下卻仍與家庭教師相愛,與他的妻子杜麗鬧翻。而趕去莫斯科為哥嫂調節的安娜,卻在車站認識了故事的另一個主角——渥倫斯基。於是,這個糾結的故事就這樣華麗麗的開始了。

話説當時,杜杜麗的妹妹吉提正暗戀渥倫斯基,可渥倫同學卻無心娶她。十分不巧,愛着吉提的列文從鄉下趕來,在舞會上向吉提求婚,卻被當場拒絕。在同一場舞會上,渥倫斯基被安娜迷倒,不顧一切地追到人家家裏才想起來安娜已經有家庭了,安娜的丈夫卡列寧也覺得渥倫同學有點一根經,所以也露了面,言下之意便是——喂,我是她丈夫,別把我當空氣。本來吧,這事到這也差不多要結束了,可是當時艱辛誰人知?沒想到安娜和渥倫斯基,一個裏應,一個外合,硬是弄出一大堆事兒來……天理難容,也註定了他們的杯具。

最終,安娜卧軌自殺了卡列寧參加了她的葬禮,並帶走了他們的女兒。渥倫斯基受到良心的譴責,志願參軍去塞爾維亞與土耳其作戰,但求一死。哎,要我説,他早幹嘛去了?

哎,回想當時看書時,我可沒少罵渥倫斯基和安娜,感情是一回事,家庭又是一回事,他們所謂的感情是虛無飄渺的,無論如何總不應當衝開家庭的底線。雖然説當時卡列寧與安娜歲數相差甚大,但他寬容可是少見的,他總在為安娜着想,對安娜的私生子也很好,更只因安娜之後有了悔改之心而求他原諒,他便原諒了她,樣的胸襟一百個人裏面也沒有一個啊!從安娜的種.種來看,安娜是一個連自我都不會為自我研究更別説顧全大局的人,不理解道德為何物的可憐人,也正是因為她自我,才一手造就了這場杯具……

有關堂吉訶德閲讀感想 篇9

《灰姑娘》講的是一個女孩子,母親死了。她的繼母整天讓她幹活,對她很不好,可是對自己的兩個親生女兒卻很好。灰姑娘想去參加舞會,她的繼母卻不讓她去,害怕給自己丟人。灰姑娘在母親墳前許願,得到漂亮的衣服和鞋子,參加了舞會。王子只和她跳舞,一連三天都是這樣。最後,王子想了辦法,終於找到灰姑娘,和她結婚了。他們很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讀過灰姑娘的故事,我感受到人要善良,要學會忍耐,不管別人對你怎樣不公平,都要去追求自己的幸福。

有關堂吉訶德閲讀感想 篇10

在我的眼裏,荊軻是一個愛國志士、勇士與智士。

西諺曰:“叛祖國猶舟人自穴其舟也,可不戒哉。”這句話説得很有道理。“微太子言,臣願得謁之”一句足以將他的愛國豪情展現出來。在這國難當頭,他的反應不是退縮與投降,而是拋頭顱,灑熱血,願以一死以換國之存。1911年編纂的國小課文,向孩子們這樣講述“愛國”:“國以民立,民以國存。無民則國何由成?無國則民何所庇?故國民必愛國。舟行大海中,卒遇風濤,則舉舟之人不問種族,不問職業,其相救也,如左右手。何者?舟為眾人所託命,生死共之也。國者,載民之舟也,國之利害,即民之休慼。”荊軻的確做到了這樣,以實際行動向世人展現了他的愛國壯舉。評價他為愛國志士是毫不吝惜的。

孟子曾説過:“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荊軻也是這樣的。他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勇士。這不僅表現在他毫不畏懼地進入號稱虎狼之國的強秦,更表現在他與秦王的鬥爭上。從他“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一句可以看出他的勇敢。常言道:“士可殺不可辱”。其怒叱太子,表現出了他剛烈的性格。“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一句,頗有些壯舉,但也透着淡淡的感傷。正所謂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易水訣別,表現了荊軻視死如歸的豪邁氣概。所以,他是一名勇士。

有些人認為,荊軻之所以刺不成秦王,是因為他有勇無謀,其實不然。荊軻刺不成秦王,因素是多方面的。為了此次秦國之行有信,使秦可親,他向太子丹提出“誠能得樊將軍首,與燕督亢之地圖獻秦王”的要求,這是他智的表現之一;荊軻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見樊於期,並説服樊將軍自獻其首,此為其智的表現之二;既至秦,厚遺秦王寵臣蒙嘉,此為其智的表現之三;秦武陽色變振恐,荊軻顧笑秦武陽,一句“北蠻夷之鄙人,未嘗見天子,故振懾”更是表現出他的智慧……總之荊軻是一個有勇有謀的俠義之士。

荊軻刺秦王,是反抗強暴的正義行為,他是個名副其實的愛國志士,勇士與智士!我只想給予荊軻八個字——

“生亦輝煌;死亦輝煌!”

有關堂吉訶德閲讀感想 篇11

合上這本厚重的小説,我閉上眼睛慢慢進入了無意識的狀態。在這個深秋的午後,我做了一個長長的夢,在夢裏,出現俄國上流社會的舞會,金碧輝煌的大廳,幻彩流光的各色華麗服飾,人頭攢動的一派熱鬧但又極具風度的舞會。一個身穿黑色低胸禮服的少婦,小巧精緻的臉上有着白皙緊緻的皮膚,温柔婉轉的神情,顧盼生姿。鏡頭切換,她正在和一個英俊高大身着筆挺軍裝的男人跳華爾茲——是Swan Lake Waltz(天鵝湖華爾茲)的曲調。軍官温柔的目光像一張柔軟又黏人的蛛網,一絲一絲將少婦裹入愛情的巢穴……我掙扎了一下,但是怕驚擾這美麗的一刻,瞬間我來到了一片白樺樹林,一個留着八字鬍的中年貴族男子在和一個農民模樣的老實人交涉,他們説話聲音不大,我能看到他們的嘴脣在翕動,最後,那個中年貴族應該已經順利地出售了這片屬於他的茂盛的白樺樹林並且賣了個好價錢。他緩緩地回過頭,我依稀看到他飽含滄桑的臉上浮起了一抹淡淡的微笑,感覺彷彿是找到了永恆的生命意義。

這是我第一次真正意義的品讀列夫·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我帶着我的疑問來讀這部經典名著,我找到了答案,卻發現列夫·托爾斯泰在探尋另一個更加深刻的命題: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我們為什麼來到這個世界上?我們為了什麼而活?

書的扉頁上印着這樣一句頗有宗教色彩的話:“伸冤在我,我必報應”。從這句話裏我讀到了源於古希臘神話中無奈又崇高的“命運”觀,渺小的人類將所有的不幸寄託於上帝,相信上帝會公平公正的處置讓人冤屈的罪惡,懲罰違背精神的人類。由此可見《安娜·卡列尼娜》這本小説所探討的不僅僅是俄國上層社會女性擺脱社會倫理的束縛尋求真愛,更是由此衍生出來更加深刻的主題:在歷史不斷前進和發展的過程中,整個人類命運的歸屬,和個人生命的自我救贖。

讀完整本書,我最想探討的就是女主人公安娜的命運中兩個關鍵詞:愛情與幸福,以及列夫·托爾斯泰想要訴説的真理。

首先在小説中,有兩條主要的線索貫穿全篇:安娜衝破與卡列寧長達八年的婚姻,與年輕軍官弗倫斯基陷入熱戀並與之結合,最終難以揹負社會輿論壓力卧軌自殺。而另一條是俄國貴族農奴主列文和公爵小姐基季一波三折後終成眷屬的愛情故事,以及列文作為地主對時下農奴制度的不滿與改革的憧憬,但是囿於現實又止步不前的困窘。

兩條線索,代表了兩段不同的愛情,以及兩種不同的思想火花,兩種不同的命運。

安娜,在整本書中最飽滿鮮明的形象,被列夫·托爾斯泰賦予了非凡的濃墨重彩。她是“天使”與“魔鬼”的結合,她有情慾也有理想,她既有聰明理智的頭腦又有豐富熱情的情感,她既扮演好了一個賢妻良母的角色又無法剋制愛情之火的燃燒,她既是堅強又執着的反叛者,又是脆弱又無助的眾矢之的。

她與卡列寧的婚姻是包辦婚姻,他們之間是沒有愛情可言的。安娜在大他二十歲的卡列寧身上尋求愛情和生活的存在感是徒勞,因為卡列寧醉心政治,不解風月。安娜活力的生命在這個冰冷無生氣的家庭一點點地被平靜的消耗掉,這算是一種安穩的“幸福”,優越的物質條件,尊貴的社會地位,是上流社會才貌雙全的寵兒,有一個聽話可愛的兒子謝廖沙。可是當安娜在莫斯科的火車站偶然遇見渥倫斯基的那一刻起,她身上無處安放的“過剩的精力”終於找到了歸宿,一個同樣有着俊美外表,過人才智,善良正直的軍官一下就抓住了安娜的心,他有安娜所喜愛所想要的一切,這才是真的愛情。而渥倫斯基對這段感情從最初的虛榮心到後來端正態度,原意為這段戀情開槍自殺,祈求卡列寧的寬恕,以及後來拋棄升官加爵的遠大前程帶着安娜離開俄國私奔到意大利,渥倫斯基是深愛安娜的,可是他卻不能帶給她永久的幸福,安娜的生活也不斷徘徊在愛與痛的邊緣,經歷進退兩難的艱難時刻之後,最終她熬不過被逝去愛情擊垮的靈魂,她唯有選擇將生命結束在兩人相識的車站,她希望得到主的寬恕從而得到最終的解脱。

在安娜與渥倫斯基的這段愛情裏,安娜的性格、形象逐漸的飽滿,散發出內在的張力。及至此時,她已經不在顧忌名聲甚至可以拋棄心愛的兒子,成為一個不稱職的母親,因為她找到了生命的真諦——愛情,跟渥倫斯基在一起才是她應有的“幸福”生活。可惜這段幸福的生活是短暫的,因為這是全部建立在“愛情”上的“幸福”,“愛情”作為基礎,又是脆弱不堪一擊的,沒有責任感的約束,渥倫斯基的逃離將安娜拉至痛苦的邊緣。

而另一條主線,基季和萊温的結合代表了列夫·托爾斯泰理想的幸福家庭。其實書中有寫到,萊温和安娜是同一種人,走的不同的道路卻是向着一個方向。我思索了一下,安娜和萊温所追求的都是人類在歷史前進的過程中所追求的先進文明的思想觀念,而二人結局的不同是因為安娜將個人命運的鬥爭付諸脆弱的愛情,而萊温則用勞動和探索,預測到了貴族階級即將滅亡的歷史步伐,在經歷了得不到愛情的抑鬱期,最終視野豁然開朗,他明白了理想的幸福——帶着理性的頭腦和悲憫的良心順應自然地活在這個世界上。

人最終還是不能超越底線還幸福的活着,這也是列夫·托爾斯泰認為安娜只能毀滅的原因。經歷過無數日夜痛苦探索的萊温最終尋得了活下去的勇氣,他明白了人生的真諦,人生不過就是一首交響樂,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樂章,有不和諧的音符也有優美動聽的旋律,就像四季更替,周而復始,當冬天來臨,春天也不會太遙遠。

有關堂吉訶德閲讀感想 篇12

剛剛開始閲讀《百年孤獨》時,我們會發現作品中有兩處個性的地方,其一是書中訴説的故事大都荒誕不經;其二是作品中人名的反覆出現和相同怪事的重複發生。在現實生活中不可能會有持續了四年多的雨,一個老年神父不可能只喝了一口可可茶就能浮在空中,死者更不會正因耐不住寂寞就重返人間……但這一切都發生在了這個家族的身邊。更令人個性的是,書中這個綿亙了百餘年的世家中,男子不是叫做阿爾卡迪奧就是叫做奧雷里亞諾,而家族中各種個性的事情,在家族的第一代創始人阿爾卡迪奧直到家族的最後一個守護者奧雷里亞諾的身上反覆的發生着。聯繫到作者的創作年代和生活環境,我們不難發現這象徵了什麼。

作者在《百年孤獨》中用夢幻般的語言敍述了創業的艱辛,禮貌的出現,繁衍與生存,感情與背叛,光榮與夢想,資本主義的產生,內戰的爆發,壟斷資本主義的進入,民主與共和之爭等足以影響拉美的大事,卻讓他們集中發生在一個小小的名叫馬爾孔多的鄉村中。把布萊恩迪亞家的每個成員都深深的牽扯了進去。在故事的結尾時。家族的最後一個守護者奧雷里亞諾閲讀了記載這個百年世家的命運的羊皮卷後説:“那裏面所有的一切,我都以前看到過,也早已知道!”作者正是借這個總結性的人物之口,表達了自己對拉丁美洲百年曆史的看法,即近代拉美百餘年的歷史是重複的,拉美的發展和歷史進程都停滯不前。

《百年孤獨》是一部搞笑的作品,她沒有波瀾壯闊的情節,故事的發展更是令人費解。當你讀完他,掩卷長思,你卻能夠感受到作者對歷史的重複。對拉美的孤獨百年的思考。並情不自禁的沉浸其中。

有關堂吉訶德閲讀感想 篇13

《基督山伯爵》是法國作家大仲馬的作品,講述了一個正義的付仇故事:平凡而幸福的水手愛德蒙·唐泰斯在迎接自己更加光明未來時被人陷害入獄,他在地牢中與另一位犯人通過地道聯繫,那位神甫教會了愛德蒙上流社會的禮儀,物理、化學、多種語言等知識,讓他成為了一名有涵養的人,並在死前留給他十分巨大的財富。愛德蒙在十四年之後逃出牢獄,進入了巴黎的上流社會找到了陷害他的小人並報了仇。作為一本記敍復仇故事的書,《基》已經是同類書中的了。

文中的主角,愛德蒙·唐泰斯,也就是之後的基督山伯爵,這一人物的各方面變化刻畫得相當傳神,他從一個貧窮善良,單純能幹的水手變成了一位知識淵博,舉上的伯爵,外貌、心理上的變化都是十分具體的。全書的一句話起着決定唐泰斯命運的走向的話:“在您心中注入了一種您前所未有過的情感,那就是復仇。”這是神甫,在幫助單純怕愛德蒙分析了他受害的原因之後,對他説的,也就是在此之後,愛德蒙·唐泰斯決定要向那些人復仇。

作者在構思小説時,也先順着情節發展的脈絡,安排下一連串最精彩,最吸引諸者的情節,做為高潮,如下半部寫基督山伯爵分別對三個仇人報仇的故事時,作者就非常有力的設置情節,使情節的展開高潮迭起,精彩紛呈,而一部長篇小説中,有了節奏緊張,大起大落的高潮,也必然會有節奏相對舒緩,主要以交待情節,連綴故事作用的部分,但作者仍然在此安排懸念,設置伏筆,令人慾罷不能。

此外,這部小説記滿了浪漫的傳奇色彩。羅馬的狂歡節,基督山島的地下宮殿,強盜石帕的洞穴,都寫得色彩斑讕各具特點,把全書的氛圍烘托的美妙而壯觀。而其中穿插的典故傳説,奇聞軼事,異域風情和大誨島嶼的景色描寫,為讀者展開了一幅中世紀歐洲的沒來。書中大約有一半篇幅是對話,十分打動人心,尤其是後半部基督山伯爵的大片獨白,充滿哲理和對生命的思考,在這裏引用一句全書的最後一段話:請你們永遠別忘記,直至天主重允為人類揭示未來圖景的那一天到本之前,人類的全部智慧就包含在這個字裏面:等待和希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ejlqj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