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小王子》品鑑心得與感受(通用5篇)

《小王子》品鑑心得與感受(通用5篇)

《小王子》品鑑心得與感受 篇1

小王子,是一個關於愛的故事,愛是小王子的玫瑰。當然,不僅僅是愛,還有關芸芸眾生在現實生活中所遺漏的那些美好。而我,在讀這本《小王子》的時候,主要的感悟,還是關於愛這個方面。

《小王子》品鑑心得與感受(通用5篇)

我,相信愛的力量。從來都孜孜不倦的追求愛。但可能失敗得太多,不自覺的心灰意懶起來,雖然仍然堅定的相信愛,但卻不免懷疑自己是否真的懂得什麼是愛。

我迷惘於這個問題,已經很久。無數次在深夜裏問自己,什麼才是愛?

有時候,甚至於絕望,心下歎息:看來是永遠都無法有機會懂得什麼是愛了。

不過,今天讀完這本《小王子》之後,心下開始有點啟悟,雖然不太確定,但至少我是終於懂得一點點,什麼是愛了。

在《小王子》的開頭,首先描寫了小王子的一席話,表達了他為拋下他的玫瑰而悔恨的情緒。這段文字,異常優美而雋永:我本不應該聽信她的話的,永遠也別信花兒講的話。她們的作用就是供人觀賞,供人嗅聞。我的花薰香了我的星球,但我不懂得為此高興。她説老虎爪子的話,本來應該打動我的心,我卻生了她的氣。

那時我真是不懂事。要對一個人下定論,不應聽其言,而應觀其行。她芬芳馥郁,賞心悦目,我不應拋下她一走了之!我不理解她那不聰明的謊言飽含的深情。花兒是缺點不少,但優點也很多的矛盾的東西!那時我年紀太輕,不懂得珍惜她,愛她。

我想,有時候,真的是錯過之後才知道珍惜,只因當時不知道不明瞭。女人就是一個矛盾的東西,有不少缺點,但優點也很多。我想,女人總是想讓自己愛的人呵護自己,所以才會顯得千變萬化,讓人感到難以猜度,產生種種誤解。然而,不論變化如何,想被自己所愛的愛,是永恆的主題

《小王子》品鑑心得與感受 篇2

一直很喜歡這本書,看過英文版的,中文版的也看過N多遍,讀過這麼多遍《小王子》,依然會感動的流下眼淚,故事雖短,卻每次看得很認真。

關於那座玫瑰花砌成的房子,那條吞了大象的蛇,小王子旅行的星球,那隻狐狸,關於馴養和被馴養。瞬間擊中內心最為柔軟的角落,經常看得淚流滿面。原來真的像書的扉頁所寫的那樣,獻給曾經是孩子的大人。

所有的大人都曾經是孩子,只是很少有人記得罷了。隨着故事的展開,小王子對經歷的描述和對所見所聞的看法,不由對小王子天真卻又敏鋭的看法感到讚歎。對權力極度迷戀的國王,小王子覺得“這些大人真奇怪”;對愛慕虛榮的人,還是“這些大人,肯定是十分古怪的”;對為了忘記酗酒的羞愧而酗酒的酒鬼,依然認為“這些大人確實真叫怪”;對迷戀於財富的實業家,他覺得“這些大人們真是奇怪極了”;對光説不做的地理學家,小王子依舊覺得難以理喻……

小王子對所見所聞不解的,其實正是我們大人們內心最庸俗最愚妄最盲目最孤獨的部分,為了追逐權力、金錢、虛榮、事業而失去了生活中真正值得我們去珍惜去享受的情感和樂趣。一想到自己也可能正在長成奇怪的大人,就忍不住憂傷起來。故事中的小王子找他的玫瑰花了,而我想去尋找那隻狐狸,那隻被馴養過的狐狸。朋友説,野生的狐狸現在已經很少見了,植物越來越少,狐狸也越來越少,要見它就去動物園吧。可我不想去動物園,那是動物們的監獄,那裏可以看到人類的醜陋。但我真想見見那隻狐狸,跟它説説馴養的事,説説麥子的顏色,説説眼淚王國的祕密。

故事最後的最後,你相信,小王子還活着嗎?你信,也許他就在某個行星上微笑着看着你,你傾聽着星星的時候,就像是傾聽着五億個鈴鐺。如果你不信的話,那麼他已經死去。我信。你,是否願意相信?每一段深刻的關係,都是會讓人綻放生命光彩的。願我們的心中永遠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小小星球,在這星球上,有專屬於自己的獨一無二的玫瑰。

《小王子》品鑑心得與感受 篇3

暑假裏,我讀了很多書,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小王子》這本書。

《小王子》是一個美麗的童話故事,它主要寫了:小王子的他的小花鬧彆扭了,於是,小王子離開了他的星球,去其它星球探險去了。在前6個星球,他分別遇見了國王,虛榮心強的人,酒鬼,生意人,點燈人和一個地理學家。最後,他來到了地球,他遇上了一隻狐狸,並開心地和狐狸交上了朋友。就在旅行快要結束的時候,小王子遇見了作者,在和作者平淡而又感人的相處中,他們產生了深厚的友情。他們相互鼓勵,相互幫助,經過長途跋涉,終於在沙漠裏找到了水,成為生死之交。就在小王子要回星球的那一刻,作者全身癱軟,雖然只是眼巴巴地看着小王子倒下,但作者心裏卻在流淚……

我最喜歡的人物就是小王子,他雖然有些憂傷,但是他天真,善良,可愛,富有同情心,責任心……最讓我感動的是:他和作者深厚的友情,當小王子回到星球后,雖然相距千萬裏,但仍能通過心靈感應,相互思念,相互關心……

這本書告訴我們:沒有人永遠生活在童年,可是人應該永遠保持一份純真的童心。作者用簡潔天真的語言,描述着一個個動人温情的小故事,並靜靜地安慰着不被大人理解的孩子們,提醒已經長大的不再理解孩子的人們,生命中真正重要的東西,不能只用眼看,而需要用心去體會。

《小王子》品鑑心得與感受 篇4

兩天的時間,我看完了《小王子》,感謝自己有了讀書的衝勁之後,再一次高效率的讀完了一本洗滌心靈的書。

印象中的小王子應該是一本講一位真實的王子流落民間,經過重重苦難與家人重新團聚的故事,抑或是一個心高氣傲的小孩在自大驕縱中逐漸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並最終改正的故事。而事實上,我都錯了,我之前正是用一種成年人的思維在構思故事、想象情節,可結果是,我只可悲的看到了成年人眼中的世界。

法國作家聖埃克蘇佩裏筆下的小王子,着實在我的想象之外。小王子作為一個幼小的外星人,飛離了自己那顆小小的星球,在太空中轉了一大圈,拜訪了一些其它的星球,見識了不少事情與人物,後來到地球上,與地球人我建立了永久不渝的友誼。一年之後,他告別了朋友,又回自己的星球去了。故事中的小王子非常可愛,他天真、善良、單純、敏感,富有同情心,善解人意……然而,我卻習慣用一種成年人的思維去解讀它。

小王子所在星球上的那朵花是驕縱的,在我看來,他就是一朵見識短淺、自狂自大、嬌蠻任性,而又扭捏造作的討厭鬼。她對小王子所有的要求屬於胡攪蠻纏,不知天高地厚,對小王子所有的依靠純屬最放肆的賣萌、耍賴、裝可憐。可讀到故事後面我才發現,她對小王子做的一切只是因為他對小王子滿滿的情誼,而小王子更是將它解讀為對自己的一種依賴,這種依賴裏面有包容、有責任、更有最最純潔的友誼。

另一個映像深刻的部分就是小王子的迴歸。一直以為故事的結局會是:從小王子腳下閃過的那道金光正是之前和他對話的那條蛇,他以30秒的速度咬了小王子並使他中毒身亡,最後,當那條蛇向我撲過來的時候,鑑於蛇咬了第一個人之後對第二個人就噴發不了毒液的理論,我倖免於難,所以也就是説,小王子用它的離去救了我,之後,我在感激與感動之中再也沒有忘記小王子。

相比之下,我的故事結局再一次充斥着滿滿的成年人所謂的理性的味道,在這濃濃的世俗味之下,似乎只有那些經歷過生死,最後捨生取義救了你的夥伴才值得你用感激或感動的情感去思念。而小王子呢?他僅僅是對一朵依賴她的花念念不忘,對一隻求他馴養的狐狸戀戀不捨,對從沙漠裏的一口水井裏打水時所發出的聲音懷念不已,在他的小小認知中,一切都是那麼簡單卻又純潔。

或許是因為長久包裹於現實的世界中,我們已漸漸遠離了那單純的童話王國。無論從思考問題的角度還是在做人做事的各個方面,我們每個人少了憧憬,多了顧慮。這種成年人的思考模式使我們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把本該純潔的思想貼上了功利的標籤,結果是:我們在自己所謂正確的道路上一陣瘋狂追趕,卻變成一個真正的笑話。

最後,只想説,《小王子》是一本真正洗滌心靈浮塵的書,希望每位認識了小王子的讀者都能夠:滌盡鉛華,迴歸本真。

《小王子》品鑑心得與感受 篇5

《小王子》這本書講述的是一個樸實平華的故事。它既沒有華麗的辭藻,也沒有華麗的背景。相反卻有着淡淡的憂傷,閲讀這本書我從小王子的身上感受到一種寶貴的童真,一種優雅的執着,一種高貴的憂傷……就是這樣的一個最傷心的故事卻一直吸引着我。

書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角色就是“大人”。然而這同樣也是我認同的觀點。小時候,我們都會有着最寶貴的童真和感動,可是,為什麼,當他們長大以後卻再也不心懷天真,不可愛了。和書中説的一樣像小王子所造訪過的小行星的人一樣。

“有些穿着貂皮,孤獨坐在自己的星球上的國王,只想‘理性’的下命令控制一切;有些人(其實我們都是)像‘自負的人’,只愛被仰慕,除了讚美什麼也聽不見;有些人像酒鬼,自暴自棄只為想忘記自己的自暴自棄;有些人像‘商人’,只為賬面數字忙個半死,想佔有再佔有,其實對他們的佔有物非常無助;有些人遵守‘規律’如同點燈人,不知自己為誰而忙,為何而忙;有些人是寫大部頭書的地理學家,只關心死的東西,對有生命的一切一點都不感興趣。這時候,小王子是我憤世嫉俗的朋友。”

這些大人從來就不主動去了解任何事情;而對我們小孩來説,老是要跟他們解釋實在太累了。大人們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呢?如果小時候的他們也知道以後會變成這樣,他們又會多傷心呢,有時候,我真為他們感到悲哀。我想我現在終於知道為什麼作者要將這本書獻給小時候的里昂,維德了,因為所有的大人都曾經是小孩子,雖然,只有少數的人記得。

但是我還是希望將這本書獻給大人,讓他們瞭解這個永遠不肯,也不會長大的小王子,知道這個世界上最傷心的故事,一則關於愛與責任的寓言。讓他們再度成為一個孩子,尋獲我們(他們)失去的童真與感動,一起去體會失去的童真與感動!

有時候,我也會像作者一樣坐在窗邊,凝神聆聽那五億顆小鈴鐺似的可愛的星星的聲音……或許就是在那某個地方,一個沒有人知道的某個地方,會不會有一隻我們不知道的羊,吃掉一朵玫瑰……

標籤: 小王子 品鑑 通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e4wvk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