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月亮和六便士讀書感受優質(精選5篇)

月亮和六便士讀書感受優質(精選5篇)

月亮和六便士讀書感受優質 篇1

這是我第一次很自覺地想寫一些關於我讀過的書的感覺。我想寫下來這份感覺,主要是因為這本書給我太多的震撼了,壓的我踹不過氣來,我迫切的需要通過寫作這一方式來緩解心中的那份沉重。

月亮和六便士讀書感受優質(精選5篇)

看過《月亮和六便士》後,我一直篤信作者毛姆不僅是一位偉大的作家,而且也是一位很偉大的心裏學家。儘管在此之前,同時在此之後,我並沒有看過有關毛姆的簡介,我的這份篤信我是很堅定的。這本書對人的心裏的細節描寫及為何會產生這種心裏的分析,讓我十分震撼,以至於我到現在心中翻起的那份波浪還沒有得到平靜,甚至是連語言這個我最為熟悉的東西我都不知道如何説了。儘管這本書給我帶來這麼強大的震撼,以至於我都不能好好的説話,但是我還是覺得應該寫一下自己的感受。

看完整本書後,我最大的感觸是“我”認為查爾斯。思裏特克蘭德尋找到的不是自己,而是一個新的靈魂。對這句話,感觸頗深。一直以來,身邊的每一個人都在告訴我要做自己,要做真正的自己。於是我以為只要我做到了自己,顯示出自己獨特的個性與才華,我便可以一鳴驚人,成為萬眾矚目、名留史冊的人物。可是當我看見這句話的時候,我突然明白事情似乎並不是自己想象的那麼簡單。“我”親身經歷與感受到了斯特里克蘭德的事蹟與存在,“我”看着他拋棄妻子,看着他又如何傷害對自己最真的朋友,這樣一個未被社會傳統價值觀的人為何能夠取得這麼偉大的成就?心中很震撼!也就通過作者不斷的記述並且引起潛意識的問題,我突然意識到一個偉人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個偉人,他在成長中必須要做一些違背社會道德的事情,他們拋棄以前的生活基礎,被人們認為是個不折不扣的瘋子及社會道德敗壞的人。但是他們在做這些時候,早就已經忘卻了社會道德對他們的審判,他們心中有的只是一個新的靈魂。但是這個新的靈魂在他們剛拋棄以前生活基礎的時候,還沒有成行,還不足以讓這個新的靈魂發揮到讓世界為之震撼的地步。於是他們需要繼續磨練,需要在社會裏面輾轉,尋找一處真正適合他們新靈魂居住的地方。這樣他們才能創作出不朽的價值。

月亮和六便士讀書感受優質 篇2

主要寫的是一個英國證券交易所經紀人,突然放棄了本有的地位,工作,家庭,像被魔鬼附身一樣戀上繪畫,棄家出走到巴黎,由於沒人理解他,不僅經受着在異國忍飢挨餓的肉體折磨,還忍受着精神上的痛苦折磨,最終由於一番離奇遭遇,他遠遁到與世隔絕的塔希提島上,離開了聞名世界的他,終於找到了靈魂的寧靜和藝術上的啟發。與土著女子同居,創作出了一幅又一幅使得後世震驚的化作,染上麻風失明之前,曾在住房四壁上畫出了表現伊甸園的偉大作品,卻立下遺囑讓土著女人在他死後把畫作都燒掉。

本書通過作者“第一人稱”方式敍述,經常以“旁觀者”參與到敍事中來,很有意思,毛姆似解剖刀般的筆鋒將一個偉大又讓人討厭的作家表現的極具魅力。讓人不得不承認這畫家的偉大,又不得不讓人感覺他真實不懂人情世故,惹人討厭。

這部書的名字,月亮與六便士,很多人覺得是想對於理想與現實,我覺得這是一個很貼切的理解,明亮的月亮象徵着大家都在追求的高遠的理想,而六便士,地上的六便士,是最小面額的銀幣,也很圓滿,掉在腳邊也是無人注意,但仍然是平常人生活的必須,是卑微的,有些人生活得目標是最求六便士,有些人的生活是為了最求遙遠的月亮。

在書中,查爾斯扔掉了身上已經賺到的便士,追尋着那心中的月亮,雖然貧窮,被捉弄,被嘲笑,不被任何人理解,但仍然忍受着痛苦,也享受着之中不為外人道的快樂。我們會尊敬這樣的人,這樣的人是理想化的,是偉大的。但是反過來想想,這樣的人如果是朋友,是家人,又是又會覺得很讓人無奈,讓人感到厭煩。這也就是作為人的兩面性吧,在現實與理想間掙扎、權衡。

每個人都希望可以追求着那閃閃發光的理想——終日仰望着月亮,但大部分人也在乎腳邊的六便士,人們都得為了生存而生存,也去為了最卑微的事物去爭鬥。在馬洛斯金字塔中,人必須在滿足了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例如:吃飯、性慾、住房等等之後,才可能有想到理想——即自我實現的可能。

書中跟作者一起上島去看望查爾斯的很多人,大家都忍受不了那裏的簡陋和粗鄙,有時候又因為那裏的淳樸感到對生活的熱愛。人作為一個複雜的社會的人,我覺得就應該像這樣,可以將那美好與卑微結合到一起,將理想和現實結合到一起。偉大的人必然是痛苦的,痛苦的人卻不一定偉大。

查爾斯拒絕他在世界上作為職員,丈夫,或者其他的什麼身份,僅僅想要做一名畫家,一名純粹的畫家。很多將人類推上進步道路的人,就是這樣,我們尊敬他們,也依賴他們。但是人類作為社會的人,還是應該成為多身份的人,這樣的社會才是穩定的。這就是作為社會人的理想與現實的糾結。

月亮和六便士讀書感受優質 篇3

讀這本書搞笑的是,你會對主人公克蘭德哭笑不得,既愛又恨。他是個不懂人情世故,不近人情,不在乎他人看法,不在乎與畫畫無關的一切事物的人。愛他,是因為他的所做所為都為了他的夢想,我無力總結他的一生是怎樣為了畫畫做出怎樣的犧牲。用克蘭德的話説,“我必須畫畫,就像溺水的人必須掙扎”,而如今有多少個能像他這樣為夢想不顧一切呢。恨他,是因為他犧牲一切,包括他人。(在所有人都不看好克蘭德的情況下,一個畫家卻認為他畫得很好,是個了不起的畫家,還經常借錢給他,幫助他。在他身無分文、邋里邋遢,病的幾乎要死的時候把他帶到自己家裏,親自貼身服侍他到病癒,沒有一句感謝,還佔用了人家的畫室,拐了人家妻子,畫家只好獨自離家出走。三個月後,突然間,畫家的妻子自殺了,而他什麼表示都沒有,像是沒發生過一樣。只留下了這個可憐女人的畫。他還明説,他根本不愛她,只是需要一位模特,畫完了,就沒用了。)

不得不説毛姆是個講故事的高手,他以第一人稱“我”為線索,很多時候都在自言自語的對話,但是夾雜着各種心理學的細緻描寫,非常有趣。挺簡單無聊的事情也被他描述得好像很有內容。剛開始讀着枯燥,提不起什麼興趣,突然一個大轉折讓你愛不釋手。(我表達能力實在太有限了,此刻感覺自己就像毛姆所描述的克蘭德一樣,想極力地表達自己,卻揮手舞腳地都説不出一些完整的句子來。)

月亮和六便士讀書感受優質 篇4

“無人為孤島,一書一世界”在學校書店的貨架上,這樣一句話吸引住了我的目光……便在書店買下了這部名為《島上書店》的小説……

沒有被自己的眼光辜負,一翻開書,便被此書的目錄所吸引,小説以多部小説的名字作為自己每個章節的標題,也就是每個章節都會圍繞着這一章節前面所引用的的一部小説的片段來展開,但文章會對所引用的小説的內容隻字未提,可當我沒讀完一個章節時在反過來細讀引文,細細琢磨便發現了其中的韻味——章節的主題與引文的主題往往相似或者完全相反……不僅僅是小説的寫作方式令我大開眼界,小説的充滿萬丈温情的故事及其字裏行間中所流淌的真摯積極的情感也讓我手不釋卷……

小説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A。J。費克里的中年男性,他在一座與世隔絕的小島上,經營着一家書店。命運從未眷顧過他,愛妻去世,書店危機,就連唯一值錢的寶貝也遭竊。他的人生陷入僵局,他的內心淪為荒島……就在此時一個孤兒被送至書店中,意外地拯救了陷於孤獨絕境中的A。J。,成為了他和親人朋友之間的紐帶,為他的生活帶來了轉機……這則美妙、動人的故事,關於救贖與轉化,讀完後它在我的胸中迴盪了許久許久。

“我們讀書,因為我們孤單,我們讀書,然後就不孤單。我們並不孤單。”這是我最喜愛的文中句子。是啊,茫茫紅塵,芸芸眾生,我們是茫茫人海中小小的一滴,因為從心底害怕自己不值得被愛,我們會獨來獨往,然而就是因為獨來獨往,才讓我們以為自己不值得被愛。有一天,我們會驅車上路。有一天,我們不知道什麼時候,我們會遇到ta。我們會被愛,因為我們今生第一次真正不再孤單。所以我們會選擇不再孤單下去……讀書能豐富我們的精神世界,讀書能使我們不再孤單。在我們意識到自己的物質需求遠遠沒有精神需求那麼強烈的時候,我們便會瘋狂的去找方法來充實自己,而最好的方法便是讀書了……為了不孤單,所以我們選擇了讀書。或者説我們讀書是因為我們需要讀書。

有時書本也要到了適當的時候才會引起我們共鳴。一生中,總會有那麼一段時間,我們的人生陷入僵局,我們的內心淪為荒島,而此時我們所渴求的,是救贖與轉化……這正是這一部關於生命、救贖及第二次機會的小説的主題。有趣、温柔、感動人心,不時提醒着我們閲讀與愛的理由……

這本書提醒了我們,愛與被愛的能力、付出與接受的意願,能夠拯救陷於孤獨絕境的我們。每個人生命中,都會有最艱難的那一年,將來人生便會變得美好而遼闊……

月亮和六便士讀書感受優質 篇5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着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

這是印在《目送》的腰封上的一段話,不知有多少人是衝着這段話而買下它的。封面是深深淺淺的油彩樣的綠色,像是濃重的青葱的歲月的顏色,靜靜的躺在書店裏。

龍應台在《目送》中寫的是她個人的情感。寫她與兒子一起逛街時,兒子不願跟她牽手過街。兒子大了,有了疏離感;寫她母親得了老人痴呆症,反反覆覆的問她是誰。寫她與母親逛街,母親的那個愛美樣子;寫她與父親同樣在過街時,要牽她的手,而她已經人在中年。寫她父親最後病重生活不能自理時,由於傭人的疏忽,眼屎黏住了眼。等等。

優美而細膩的文筆,將這些生活中的點滴娓娓道來,那些情感也如流水般湧出筆端,躍然紙上,她説人生就是個接送,讓人不禁為之唏噓。時間與消逝總是永恆的,以龍應台的年紀來寫父母的老去,寫與兒子之間越來越遠的代溝,分明帶着點悲愴的無奈的甚至是惶恐的情緒。人生就像是眼睛的一場旅行,目送着父母日漸年邁,目送兒女長大高飛,看着歲月在自己身上臉上刻下深深的印跡,然後在兒女的目送中走完自己的旅程。我們跟隨作者的文字,咀嚼她的人生感觸,品讀人生的旅程,身邊的人來來去去,都只能結伴走過人生的一段路程,最後,我們總是要獨自面對人生最後,也是最長的那一段路。

她告訴我們,生離死別是這樣的平凡,我們經歷過許多場,最終自己也不得不面對。她又告訴我們,你這平凡的人生其實並不平凡,因為儘管有無數人曾有過相似的經歷,未來也必然會有人重蹈你的覆轍,但是你這平凡的人生永遠只有你一人能夠經歷,他人永不能替你言説。儘管在別人眼中你的人生是那樣的平凡,但那都不重要,永遠記得對自己説,自己將永遠是特別的一個。只需記着,眾生平等,你的生命確實不比任何人寶貴,但如若你自己不珍惜她,就沒人幫你珍惜她了。

在《目送》的腰封上,編輯説這本書是龍應台的“生死大問”。儘管書中並沒有正面言及這個問題,但我相信,龍先生的回答應該是這樣的:生死大同,無需執着,只需淡然;無謂失落,但求把握;把握當下所有,把握尚在我手的一切。如是,無論生活是否成功,生活也都這樣過,在這或許尋常或許不尋常的日子中,世事如流水,明晰恬靜,其中卻總會藴含着人生中最尋常的,卻也最可珍貴的幸福。平凡人生,一切盡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8ojd3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