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感悟(精選5篇)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感悟(精選5篇)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感悟 篇1

一直都從各大零售網站買書,但是與《月亮和六便士》的相遇卻是在一家簡約裝潢,燈光柔和的書店裏。這本書在我的想讀列表裏很久了,不過緣分終至,無法阻擋。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感悟(精選5篇)

其實,我是在閲讀了這本書之後才意識到翻譯的問題,才得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見解和翻譯方式,或嚴肅或活潑、或繁複或簡約。可是,劉先生的翻譯方式、所用的辭藻和句法讓我毫無阻礙地用兩天讀完了整本書,並且還能夠在這裏足足回味一番。廢話不多説,接下來談談我一個小小的讀者的個人感受。

《月亮和六便士》講述斯特里克蘭在不惑之年,突然被內心夢想召喚毫無徵兆地拋下妻兒和體面舒適的生活,輾轉巴黎、太平洋小島只為追逐夢想而不問煙火世事,最終被疾病奪去生命的故事。如果我再小那麼幾歲,也許在讀完之後就會深深為斯特里克蘭那種不顧一切追逐夢想的精神所打動、鼓舞,再合上書心滿意足地睡一覺。但是前幾天閲讀完之後,這本書帶給我的感覺卻是”一開始心裏説不出來的暖意,那是類似於恬淡的感覺。這種感覺很快消散開,留下的是一種愈發濃烈的震撼,畫畫的理想到底有什麼樣的力量,讓一個人像着魔一樣,放棄現代人眼中光鮮亮麗的一切呢?

斯特里克蘭在離開倫敦之前做着舒適普通的工作,會與愛和作家教朋友的太太一同進行社交活動,只是不愛講話,大多數時間沉默着,而當他逃往巴黎之後,過的日子卻一貧如洗,但他本性中的自由礦業與不羈卻越發不收斂。一個在路上的逐夢人是受到夢想多大的催化力量才蜕變成那樣的摸樣。在我們常人的眼中,他的所有行為看起來是那麼冷漠無情自私。沒有絲毫在意,他滿心只為自己的畫畫理想,為了那輪明亮的月亮。

毛姆先生在小説中描寫斯特里克蘭的許多時刻,將語言用得十分戲謔,不僅是代表着追求夢想的主角對夢想的態度,也彷彿讓所有看到這樣文字的讀者們受到了一種質問:“你的夢想還在嗎?這樣為月亮放下腳下的六便士,你捨得嗎?”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感悟 篇2

知道毛姆是從《月亮與六便士》開始的,最初對這本書感興趣僅僅是因為書名很寫意,那種理想與現實之間的矛盾好似自始至終都存在我們的追求之中。後來,瞭解了毛姆的其他作品《人生枷鎖》《刀鋒》等等,只不過都不曾拜讀。去年網上書店做活動,順便就把毛姆的這本《月亮與六便士》放入了購物車,書到手後,束之高閣,直到三月份才想起去認真的讀一下。

書的內容很簡單,寫的是畫家查爾斯•斯特里克蘭死後成名,關於他的傳説甚囂塵上,而“我”作為他曾經的朋友,踏上了追憶他的道路。“我”見證了他從證券公司毅然決然辭職並不辭而別“拋棄妻子”從倫敦到了巴黎追求繪畫的瘋狂;我看到了他忘恩負義,為了他的藝術勾引了朋友的妻子,又將他拋棄;我聽説了他從馬賽千方百計來到了他苦苦追尋的夢想之地—塔希提島直到最後死於麻風病。在“我”看來他的前半生本本分分,後半生瘋狂而已無情。但是查爾斯•斯特里克蘭一生卻是那麼富有爭議和啟發。讓我們思考理想與現實的問題。

可是,就我而言,佩服查爾斯•斯特里克蘭追求夢想的努力,但不喜歡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忽視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也許在他看來情感都是一種束縛,“愛情是一種病”,因此他離開了妻子、拋棄了情人,最後找到了一個伴侶。

《月亮與六便士》,就行理想和卑微的現實一樣。我們每個人骨子裏都有着不同的理想。只不過在歲月中被埋藏了,偶爾在記憶中找尋到到她,也只是遠遠的看一下,不敢講她拾起,有很多理由,擔心未來、擔心家庭,其實更多的還是不捨得放棄可見的未來去追尋還是虛無漂亮的未來,怕的是在追尋中不斷的挫敗,因此我們才老老實實躲避在避風港裏。雖然查爾斯•斯特里克蘭是一個不可理喻的瘋子、執迷不悟的傻子、冷酷無情的負心漢,可是他的內心充滿着熱氣和理想,一直在追求着他心中的美,並不惜燒掉道德和社會的羈絆。也許這就是真本書的真正意義吧。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感悟 篇3

伊始看到這本書的標題並不覺得有多大的意義,無非是兩物之間的比較。但看完這本書後,這兩物都有它的象徵意義。

文中有這麼一句話:追逐夢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運,在滿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起頭看到了月光。

他指的是斯特里克蘭,一個貫穿整本小説的人物。他在他四十七歲時放棄了他原本作為證券經紀人的安定生活,毅然決然地選擇了繪畫,他的生活從小康直線過渡到捉襟見肘、風餐露宿。最後在他死後,以天才畫家出名。

故事寫得很真,大部分是作者親自見識的,但更多的是作者從與他有往來的人口中聽述的。就如同作者所説,斯特里克蘭算不上是一個偉大的人,甚至是一個自私,善於冷嘲熱諷,令人厭惡的怪傢伙。

在他四十多歲的某天,他無故與妻子分離,理由是要去畫畫,之後他在巴黎定居,一度窮困潦倒,認識了善良憨實的畫家斯特羅伊夫,斯特羅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剛開始就發現他是個天才,尊重他,珍惜他。儘管斯特里克蘭嘲笑他畫資愚鈍,對他的關心毫無感激之情。斯特羅仍一次次不計前嫌地關心他。直到斯特里克蘭因生病奄奄一息,當時他們還吵了一架,善良的斯特羅將他接到家裏照顧,甚至讓自己妻子委身照顧他,將家裏積蓄給他養病買補品,結果在所有人的意料之外,斯特羅的妻子愛上了斯特里克蘭,並提出要和他走。可憐的斯特羅不在乎這段荒.唐的事而依舊愛他的妻子,提出把他的房子給他們住,悲慘的故事總會以悲劇結尾,他妻子死於自殺,斯特羅失掉了精神支柱。

讀到這裏,我們或許會恥於斯特羅的懦弱,他守護不住自己的愛人,而對於不在乎自己的人卑躬屈膝,又或許會對他的遭遇扼腕歎息,誰説善定有善報,不過斯特羅的出現仍舊給了這本書一抹純淨之風以及不含雜質的善良。

本書將兩類人進行了戲劇性的對比:從一始終欣賞斯特里克蘭的斯特羅,認為他的畫絕無僅有,還有一種是得知斯特里克蘭出名後,畫作開始值錢時,千方百計地得來以及後悔當初沒多留幾份的人。

斯特里克蘭的某句話詮釋了亙古不變的真理:夢想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有人認為放棄安定生活尋求漂泊是種愚蠢的決定,但是引用文中第五十章最後一段:做自己想做的事,在某種條件下,過一種讓自己最開心的生活,自己始終處於寧靜淡泊之中,難道就是生活成了亂麻嗎?而且,成為一名年收入一萬英鎊的著名外科醫生,再娶上一個漂亮的太太,難道就是成功的標誌嗎?我想這取決於你對生活賦予什麼意義,取決於你對社會應盡什麼義務,取決於你對自己有什麼要求。所以,有這種想法的人只會看見滿街的便士,而看不見頭頂上最為皎潔的月光。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感悟 篇4

今天是週末,我走到書架前,順手拿起一本小説翻閲。書名為《一雙鞋能走多遠》。

這是一本關於生命成長的中短篇小説,我從中認識了許多形形色色的人物:與師傅產生內心衝突的鄉村小木匠;為同學夢遊而擔心憂慮的男孩;為找一份工作而走得磨破了鞋的女孩;用古怪方式進行較量的山裏少年;獨自去父親下放的山村旅行的中學生.......。透過這些樸素而堅實的生命故事,我觸及到成長過程中的各種體驗和滋味,感受到了向上,向善,向美的成長力量。

在這,我今天向大家着重介紹書中的一篇---《一雙鞋能走多遠》。這是説的一個從縣裏考進師範又因為不能分配到工作而來到城裏找工作的女孩----何爽。何爽先在一所私立學校羣樂國小當老師,可校長拖欠了許多的工資,三個老師罷課兩天後,校長才發了一部分式資,何爽呆不下去了,便離開了羣樂國小。她看到藍星幼兒園的景色像童話書中的插圖一樣美麗,於是便去應聘,應聘結果須要一個星期的等待,這一個星期裏何爽又跑了許多的地方。為了尋找一份自己喜歡而又踏實的工作,何爽累得精疲力竭。又因路走得太多,腳上的皮鞋都爛了,左腳的鞋都露出了幾個調皮的腳趾。為了不讓胖阿姨園長看到自己的爛鞋,她把左腳藏到了右腳的後面,可細心的胖阿姨園長還是發現了,並送了何爽一雙新鞋,還把何爽帶回家中,讓何爽給自己那不懂事的女兒講講自己的歷程。

看完這個故事我深有體會。何爽找工作的經歷很獨特,她也很懂得珍惜和節約,而我呢?有時不高興了還會和爸爸媽媽大吵大鬧的,自己也是五年級的學生了,該懂事了,不能再像原來那樣做一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公主。想到這我不禁愧疚起來,這讓我想起前一段時間發生的一件事情,那次我想自己辦張手抄報,可做到一半,我嫌這又是抄又是寫又是畫,真麻煩,不想做了,雖然不能半途而廢地道理我懂,可是卻怎麼也堅持不下來了,我還給自己找藉口來安慰自己:“你是對的,你有很多的事情要做,不能因為它而耽誤了別的事情。”或者説:“下次做,這沒關係的。”現在回想起來,唉!我覺得何爽姐姐驚人的毅力讓人不得不佩服。

一本好書可能會讓你一生受用不盡,我現在體會又深一點。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感悟 篇5

一本好書,會幫你打開一扇通往世界的窗,亦或者濃縮不同的人生給你看。讓你站在原地,即可與外界的時空取得連接,在單向的瞭解外界後反向的瞭解自己,而後用更廣闊的視角來看待身邊的日常。

最近,讀罷美國作家肯·福萊特的《巨人的隕落》,感觸頗深。這本書是一部關於一戰的史詩級鉅著,作者用五個家族迥然不同又糾葛不斷的命運,展現了一段我們自認為了解,卻又從未真切感受過的歷史。全書共分上中下三冊,篇幅雖長,但無一處宂餘,甚至每一個細節的描寫,都精妙絕倫。作者用虛實結合的寫法,讓人一度真假難辨。有時,讓虛構的人物見證真正發生過的歷史事件;有時,則讓真實的人物出現在虛構的場景中。作者在書的後記中談到自己如何創作時提到:“我的原則是:要麼某一場景真實發生過,或者有可能發生;要麼某些話真正説過,或者有可能説。如果我發現有某種原因讓某種場景不可能真正發生,或不可能説出某些話——例如某個人物當時處於另一個國家,我便將其略去。” 同時,作者在小説出版前,都會請歷史學家審讀書稿,絕不容許自己的作品中出現任何史實錯誤。如此嚴謹的創作態度,更是讓人在翻閲這部書的時候,感覺如獲至寶,愛不釋手。

書中整個故事從1911年寫到1924年,內容涉及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的薩拉熱窩刺殺事件、東西線戰役、凡爾登戰役、索姆河戰役、無限制潛艇戰、布爾什維克革命等一系列的歷史事件。作者精心的將虛構的人物安插在嚴謹的史料中,並借描寫五個家族的興衰變化:威爾士威廉姆斯家、英國菲茨赫伯特家族、德國馮·烏爾裏希家族、俄國別斯科夫家、美國杜瓦家和維亞洛夫家,將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幾個主要參戰國國內社會不同階層的生活狀況、意識形態展現的淋漓盡致,惟妙惟肖。不同場景巧妙的切換,自然銜接如行雲流水。

20世紀90年代初,歐洲各帝國之間或因經濟上的競爭、或因殖民地的爭奪、或因相互衝突的聯盟體系、或因勢不兩立的民族主義願望、或因不可逆轉的軍事時間表等因素,將諸國人民捲入了一場持久、殘酷的戰爭中。全書借不同立場的人物的政治觀點的表述,將一戰爆發前後各國之間尖鋭的衝突、緊張的氛圍描繪的惟妙惟肖,同時也將原本共同追求自由、民主、和平的五國上進青年拉到了相互敵對的為國而戰的戰場。勇敢善良的比利,獨立有趣的艾瑟爾,追求女權主義的茉黛……他們在兵荒馬亂的戰爭年代,仍然保有對知識的渴望,對自由的追求,對國家前途命運的責任;仍然保有個人對人生、對政治獨樹一幟的見解和熱情。

在信息爆炸的當下,你我如何在鋪天蓋地的 “真理”“事實”面前,始終守腦如玉,穩住立場,並時刻保有個人獨立的見解?閲讀書籍,在我看來是可以實現以上目標的方式之一。它能夠不斷充實你的知識儲備,給予你終身護體的安全感,是一種性價比極高的自我成長的投資方式。你我,何樂而不為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dnlyv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