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留學心得體會及總結匯集(精選5篇)

留學心得體會及總結匯集(精選5篇)

留學心得體會及總結匯集 篇1

清華大學文學院本科畢業後工作一年半,20__年考入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攻讀信息系統管理專業碩士學位,20__年初回國,目前有一家作留學人員人力資源開發的公司。

留學心得體會及總結匯集(精選5篇)

留學感受:

我認為在英國的留學生涯除了學到了諸多先進的IT方面的管理知識之外,更重要的是通過留學平台得到了一個國際化的視野、一個極富結構化特點的商業性思維方式,還有就是在多文化背景下的溝通能力。學術知識是軟性的,名校並不一定是集中了各種特別不一樣的知識,更多地提供的是一種優越的國際環境,這也是在國內很難有機會體驗到的。留學是一筆相當大的長期投資,回報和收益也是巨大的。

留學建議:

根據我自己的經驗,還是提倡有留學意向的學子們最好先選名校後挑專業,並不僅僅是追求國際名校的名牌效應,而是因為名校確實可以提供一個比普通學校更為廣闊的國際平台,使你有機會接觸到全世界各種最前沿的思想文化;同時名校一般都地處政治經濟交流彙集的中心地帶,使你能夠站在世界發展的前沿,及時捕捉各種信息與機遇。

如果是搞科研工作應屆畢業直接出國深造是最合適的,如果選擇投身商業領域,還是先積累兩年工作經驗再出國比較好,在自身的目標性和經驗性都很強的基礎上可以學到更多的東西。不過留學畢竟是一項長遠投資,如條件不成熟選擇時最好要慎重。

英國名校擷英

牛津大學很古老,擁有800年的歷史;同時又很現代,它有世界上最年輕的商學院,有英國大陸最完美的硅谷式創業園區。劍橋大學是英國也是全世界最頂尖的大學之一。它和牛津齊名為英國的兩所最優秀的大學,被合稱為“Oxbridge”,英國許多著名的科學家、作家、政治家都來自這所大學。劍橋大學也是誕生最多諾貝爾獎得主的高等學府,大約有80多名諾貝爾獎獲得者曾經在此執教或學習,70多人是劍橋大學的學生。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是唯一將教學與科研集中在社會、政治、經濟科學領域的頂尖學校,擁有一個龐大的海外學生團體,校友包括國會議員、貴族議會議員、26位世界各國政府現任或歷屆首相。

留學心得體會及總結匯集 篇2

20xx年,我還在申請國家公派留學的資格,而現在已經在美國度過了半年的時間。在曾經擁有菲茨傑拉德、約翰納什、阿蘭圖靈、馮諾依曼等巨匠的普林斯頓大學裏,感受着一股純粹與優雅氛圍,一種對科學的嚮往。

在出國之前,我無意中看到了沈誕琦的一本書《自由的老虎》,作者從菲茨傑拉德説起,挖掘出一個又一個關於普林斯頓大學校友的精彩故事,講述着一個又一個關於自由的老虎的故事(普林斯頓大學的吉祥物是老虎)。這座古老的大學一直在用其自由、包容的態度鼓勵着一代一代的普林人奔跑在追求真理的路上。

我這裏的導師是建築學院的Forrest教授,他年輕、幽默,有時會邀請我們去他家裏,但是對於科學問題則極其嚴苛。目前,在Forrest課題組中研究輻射傳感器的主要負責人並不是他的博士生,而是一名從哥倫比亞大學過來訪問的本科生,而且還是計算機專業的學生。這位説着一口純正倫敦口音的學生叫做Nicholas。他從哥倫比亞大學來到這,從計算機專業跳到建築學院,追求一切讓他感興趣的事情。

我剛進入Forrest課題組的時候有一種茫然,“我在哪,我是誰,我要做什麼”,Forrest説要我找到適合自己興趣和專長的課題。隨後,我進入地熱換熱器的研究,雖然在國內沒有涉及過這方面,但是在傳熱學方面的研究經驗幫助我很快找到了切入點。隨後3個月時間,我不斷推進研究工作,閲讀大量相關文獻,對模型進行詳細推導與計算,最終在課題組另一位博士的協助下,以第一作者身份完成了我在普林斯頓大學撰寫的第一篇學術論文。當我迫不及待地想通過導師的許可將論文進行投稿的時候,Forrest告訴我質量比數量更重要。這時我才發現,一篇高質量的論文除了內容本身以外,也要注重邏輯表達與連接,以及文章結構清晰度,在細節處更要注重每一個標點符號,這都讓我感到受益匪淺。

在我來普林斯頓之前我以為我的課餘活動會被這裏的中國學生聯合會承包,但是來了之後,普林斯頓大學的戴維斯國際中心卻吸引了我。每週三在劉易斯樓舉行的TeaTalk活動,吸引了來自不同國家的國際學生,坐在一起,一邊吃着國際中心免費提供的午餐,一邊討論着很多有意思的話題,這一次一次的互動中感受着不同國家文化的碰撞,在這裏文化的多元性被充分發揮。而當夜幕降臨,寧靜的普林斯頓校園裏,也許在某個實驗室,正在進行着改變世界的科學研究。

留學心得體會及總結匯集 篇3

倫敦大學學院是英國“G5超級精英大學之一”,20__年QS排名世界第7,是享有盛譽的大學之一。碩士期間,我主要從事新能源、光催化方向,而倫敦大學學院化學系擁有悠久而輝煌的歷史,多位校友、教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很幸運,我能成為同屆一個到UCL求學的國家公派學生。説實在話,我心中特別珍視這個難能可貴的機會。當坐上飛往英國的飛機時,夢想隨之一起起飛。在到達英國上空時,俯瞰美麗的英格蘭島,是一片鬱鬱葱葱的美景。這是記憶中永遠不會磨滅的畫面。

我在UCL理學院學習化學專業,導師是一名華人,課題組大部分都是中國各大名校的留學生。求學之路是艱辛的。我第一個學期只有一門英語課程,日常主要在實驗室做實驗、看文獻、寫文章等。這裏一般上班比較晚,上午9點,學生和老師才來到實驗室,不過一來實驗室,他們就立刻投入到了緊張的學習之中。有些學生一邊做實驗一邊看文獻,學習效率之高令我佩服。

談談這半年我對於UCL科研模式的感想。國內做研究選課題,主要依據實驗室的項目,向研究生分配任務,從而進行課題的研究。在UCL學習期間,我會不定期跟導師、師兄師姐進行課題討論,學術氛圍比較自由。每次跟導師見面,他闡述自己想法後,總會問一句:“你是怎麼想的?你覺得這個有意思嗎?可以做嗎?”導師的出發點是“我”,即我是否覺得該課題有趣,我是否認為這方向值得研究。作為學生,能深刻體會到這個課題的自主性,很容易有強大的自我驅動力,這對科研有很大的幫助。

來倫敦前,我聯繫課題組師姐租好了房子。住處離學校很近,走路到實驗室大約五分鐘。倫敦的伙食令我實在不太習慣,而且價格太貴。後來,我像這裏大部分留學生一樣,一日三餐全由自己解決,省了很大一筆開銷。

在平時學習之餘,我也積極參加課外活動,加入UCL的社團。UCL一共有200多個社團,數量多、質量高,每個社團必須每年達到30個成員才可以成立。在開學的前兩個月,UCL會舉辦一次社團迎新會。各類社團會佈置展台和宣傳海報,開展有趣的活動來吸引學生加入。UCL有很多跟藝術相關的社團,比如聲樂舞蹈等,非藝術類專業的同學在課餘時間用心排練,完成極具欣賞價值的演出。我加入的舞蹈社團每星期都會組織活動,既方便大家的交流,也豐富了課餘生活。在週末放假時,我們一些玩得好的留學生會在中國餐廳聚餐交流學習經驗,分享學習過程中的苦與甜。記得新年時,導師還特意叫上實驗室全體中國人去他家跨年,包餃子、貼對聯、看新春晚會,這些都令我們在外的留學生倍感温暖。

留學心得體會及總結匯集 篇4

牛津大學本科二年級數學專業。在國內普通高中讀書,高二後到英國,先是讀了兩年大學預科,後考入牛津。

留學感受

讀大學就靠自覺。在牛津讀本科,每天只有兩個小時的課,一個星期有4、5張卷子要做。其他時間自己安排。剛入學時,學校在新生手冊裏就提醒,“如果要拿到很好的成績,你每天都要學習,至少早上9點到下午5點是學習時間,晚上可以自由安排時間。”不要以為進了名校就進了保險箱,這只是學習的開始。

名校申請並不像想象中的難。很多學生認為,好的大學遙不可及,其實不是這樣。我參加的是英國大學聯考,從個人經歷來説,如果預科讀比較好的學校,加上中國學生平時學習比較努力,考上好的大學並不困難。總的來説,在英國考大學要比在中國考容易得多。當然也要有足夠的經濟實力。牛津的學費很貴,一年的學費加生活費大約兩萬英鎊,學生要在讀大學之前就作好經濟預算。

留學建議:

一定要選擇好的語言學校。有的中國學生到了不好的語言學校,往往會學“壞”,不努力學習,整天結交朋友或者出去玩。因為讀語言不會有很大的學業壓力,有的人就借學語言的名義玩或者打工。

另外,現在中國人來讀語言的越來越多,很多語言學校成了中國人的學校。有的班裏10個學生有8個是中國人,這種學校對你語言提高沒有幫助,語言學校又是留學過程中最貴的消費,所以選語言學校很重要,不要輕信中介的宣傳,要問清楚中國學生在學校佔多大比例

留學心得體會及總結匯集 篇5

3月13日,在國內已是春暖花開的季節裏,我在波士頓經歷第三場暴風雪。距離我進入麻省理工學院(MIT)已經幾個月了,可以平靜回首在學業及生活中的點滴心路歷程。

記得初到波士頓當晚就面臨公寓燈壞,沒網,房間儼如垃圾場的窘迫,第二天我收拾心情去MIT見了外導KarlBerggren教授。教授個子高大,蓄有絡腮鬍子,精神抖擻。初見面,他便非常熱情地詢問我是否安頓好了,並安排學生帶領我參觀了實驗室。

國外高校非常重視實驗室安全問題,他們希望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開展高效的科研工作。進入實驗室的第一步便是進行安全培訓,學會避免發生安全問題和應對實驗室緊急情況。在經歷一個多月的安全培訓後,我順利在實驗室開展實驗。課題組組會每月進行一次,有時會因故取消,報告人由自薦產生。各個小方向的會議頗多且頻繁,且非常重視與導師一對一交流研究進展。

在美國,無論教授還是學生,他們都會將每天的工作行程提前安排在日曆上。這樣便於提醒自己,並有條不紊地進行着每天的工作與學習。美國人習慣使用郵件交流,這樣的好處是郵件一直留有存根,查找記錄和附件相當方便可靠。聖誕期間,我和組內的同學打算小聚,她便是使用郵件與我進行聚餐規劃,依次羅列出她的計劃。雖然當時我已經來美頻繁使用郵件一月有餘,但這也着實把我驚着了。

作為世界學府,MIT的學習氛圍非常濃厚,這或許就是比你優秀的人還比你努力吧,並且這種努力是相當高效的。在這裏,雖然大部分人進行朝九晚五的工作,但是沒有午睡習慣的他們從中午開始的工作效率非常高,而且對於科研的專注度很高,希望將技術做到極致,有需要的話可以連續通宵做實驗。而且,學習沒有年齡的限制。讓我印象很深的是,我經常在實驗室看見一名頭髮花白的老爺爺邁着蹣跚的步子,動手做實驗,後來才瞭解到他是外導的導師。老爺爺的研究熱情和動力深深震撼了我。

工作之餘,人們喜歡舉辦社交活動,結交新朋友。在參加活動時,沒有“低頭族”,大家都享受着交流時知識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換。在MIT似乎沒有學科的界限,學生的知識儲備相當大,涉獵範圍非常廣,在與他們的交流中能學到各方面的知識。在平時,校內舉行的學術報告也非常多,覆蓋材料、化學、大數據、社會、經濟等。在MITapp內尋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活動,我都會標記在日曆裏去參加。在雙休日,我會參加波士頓當地的一些活動,例如小型音樂會、圖書館日、啤酒節等。

在這個冬季能持續半年的地方,波士頓人積極向上,熱愛生活,不緊不慢。他們對生活樂觀的態度非常感染我,一切開始變得美好起來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87qqw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