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集體旅遊總結心得體會(精選5篇)

集體旅遊總結心得體會(精選5篇)

集體旅遊總結心得體會 篇1

關於這次公司組織的旅遊學習活動,目的是既讓大家在每日繁忙的工作之餘能有一個身心放鬆的過程體驗,又是提供員工外出學習交流的好機會,重要的是在體現出集團對職工關懷的基礎上,如何把團隊精神融入到活動中,營造全體員工團結凝聚、活躍、奮進的氛圍,更重要的是借鑑其它景區一些優點,來彌補我景區的還存在的不足之處。

集體旅遊總結心得體會(精選5篇)

上午十點半左右到達第一站“呀諾達”,呀諾達雨林文化旅遊區位於三亞市郊35公里處,整體規劃面積45平方公里,周邊是123平方公里的生態恢復保護區。到員工班車抵達第一站時,首先印入眼簾的是兩條長長的水泥路,中間一個石頭刻着呀諾達的logo,在水泥路行駛3分鐘左右,到達景區停車場,停車場面積大約在600平方米左右,只是普通的沙石路,並無經過精心修建,但一下車便可見到有內導向我們走來,這點倒讓我們覺得親切,當時那位內導伸出右手其中的食指與中指,對我們喊着:“呀諾達!”在後來看到他們同事與同事之間見面都會以這種方式打招呼的時候,才得知這是他們的招牌動作。

進入景區,看到一些用植物修剪出來的企業logo、呀諾達的招牌動作等園林設計,第一感覺是綠化是咱們景區需要借鑑的。我們進入了該景區的大門時,導遊給每人發了一張代表他團隊的貼紙,是作為遊客走失團隊後一個非常有效的找尋標誌。景區內的公共衞生間是一個景區的窗口,我第一站就去了衞生間,門口兩邊有噴泉,垃圾筒做的也十分具有藝術氣息,四周則伴有淡淡清香。徑直走進去,廁位 大概在十多個左右,洗手盆採用的是感應水龍頭,倒也是另一番別緻的風景。出了衞生間一路跟着導遊,進入呀諾達遊客中心,裏面寬敞開闊得倒是有點像來到一個五星級酒店的大廳的味道,低頭一看甚至都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地面乾淨無任何雜物。待驗票完導遊則帶着我們上了一輛班車,有點類似於公交車,這點我倒是認為沒有我們公園的親近大自然。車輛行駛幾分鐘後,則有明顯暈車跡象。下車後跟隨導遊一路走馬觀花,期間看到很多知名的不知名的植物,並無其它。一些硬件設備的確做到較為到位,一路匆匆走完,印象並不深刻。

離開呀諾達,到達第二站——檳榔谷。大家肚子已經餓到不行,於是大家就跟隨着帶隊經理去了檳榔谷的自助餐廳,飯菜種類齊全,不過好像大家都對其中的野菜較為感興趣,一個個吃的不亦樂乎!

進入檳榔谷,第一眼就被景區大門吸引住了眼球,大氣且有特色,驗完票後一位導遊朝我們走來,內導的服裝做的十分具有民族氣息,腰間一個小小的垃圾簍,一下了就拉近了我們與他的距離。跟隨導遊一路向裏走,則完全帶入了一種少數民族小鄉村和一個“活體”博物館的感覺。隨處可見到的小茅屋,各種各樣的黎族織錦,繡面紋身的阿婆織着我半天都看不懂的織布,隨處透露着少數民族文化氣息。走到他們的演藝台,找到位臵坐下來後,聽説這裏演藝節目也是檳榔谷的一大特色,待節目開始下起了一場大雨,倒是給看節目的遊客帶來了更一種感覺,看完之後仍意猶未盡……

通過這次旅遊學習體驗,不僅能夠讓員工從緊張的工作中得到緩解,更讓我們初步瞭解了我景區需要借鑑其它景區的地方。

集體旅遊總結心得體會 篇2

20xx年X月X、X日,公司組織了河南兩日遊,我們玩的非常開心而且難忘,感謝公司讓我們擁有了快樂的兩天。這次是跟同事一起去的,也是第一次跟同事集體去旅遊,就這樣,這兩日的旅行開始了。

我坐在車上,望向窗外宜人的風景,心情是那麼的愉悦。當我看到一眼望去青山秀水,碧雲藍天,整個人的心情也放鬆了,大自然的空氣是我們城市比不上的,在清新的空氣中我們爬了山,玩了水上漂流,體驗到了大自然的無限風光,也讓我們放下了工作的壓力,使疲憊的身心得到了放鬆。

我們到了目的地,玩了水上漂流,沿着溪水漂流而下,最先遇到的就是很大的水流落差,激流的水把我們全身都打濕了,真是驚險萬分。整個漂流既有平緩如鏡的慢漂,又有波濤洶湧的險漂,但經過我們的共同努力,互相配合都有驚無險,我們共同抵擋、團結、共抗,然後濕漉漉的哈哈大笑。漂流帶給我們的不僅是激盪衝擊、戰勝自然的快感,還有整個過程中與同伴一起努力的喜悦,和感受大自然帶給我們的一切美好。

我們一起又去爬了山,好久沒有這樣運動了,起初興致高昂,連跑帶爬很帶勁,沒過多久就不行了,汗出來了,喘着氣爬着,陌生的路讓人心裏沒了底,因為想不到前面的路還有多遠,開始追問下山的人路還有多遠,他們總會説不遠了,自己也就有了信心,堅定了信念,一定要親自爬上去看到那美麗的風景,就這樣我們堅持了下來。雖然感覺有點累,不過還是很開心,也有點小感觸。在未知的路上,永遠不知道前面有什麼,只有自己走過了才會明白。就像人生的路一樣,路途中一定會遇到很多的人,聽到很多的有趣故事,上山的人要是問下山的人這路還有多遠,下山的人總會説不遠了,結果自己爬上去的時候總覺得很遠,最後到終點的時候覺得也沒多遠,通過這次爬山,大自然給我的啟示很多,我愛大自然。

雖然團隊活動結束了,但團隊協作與團結的重要性卻深刻的印記在我心裏,我知道在今後的工作或生活中,團結、協作都將是我們進步或成功的必要因素。今天的體驗與感受將使我一生受益。

經過這兩天的旅遊,一解工作的壓力,同時也體驗到很久沒接觸的大自然,這次的旅行是值得去的,學到了很多東西,也樂在其中,最喜歡的在水上漂流,不僅僅是那種刺激,而是那久違的自由和心情的放鬆。身心得到了放鬆,接下來是努力的工作,把那種堅持和團結的精神放到工作中去。

集體旅遊總結心得體會 篇3

盼望已久的日子到了,七月三十一日早上,我們早早起牀,興高采烈地坐上大巴車前往黃果樹瀑布景區。經過了近三個小時的路程,我們終於到達了目的地--黃果樹瀑布景區。首先,我們來到奇石館,一樓是遠古滄桑館。主要展出的是美麗的海百合和稀有海龍。海百合非常像荷葉,海龍有小有大,小的只有一個手掌大小,最大的有十幾米長。二樓是雅韻天成館,裏面著名的有貴州紅、貴州青、貴州墨和盤江石。奇石館三樓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白裏透紅和綠水晶,還有各種各樣的卡通石。

離開奇石館,我們坐着電瓶車來到天星橋景區。沿着清澈的水流,來到著名的天星橋。天星橋據説是由天上隕石墜落自然搭成的橋,橫跨在兩座大山之間,走在橋上望着山下的石林,聽着嘩嘩的流水聲,就好象走入了人間仙境。過了天星橋,來到天星洞,這是由於喀斯特地貌形成的石鐘乳溶洞。裏面的石鐘乳千姿百態,我看得都入了迷。出了天星洞,我們一路走去,映入眼簾的瀑布就象千萬條銀鍊墜入深潭,這就是銀鍊墜潭瀑布。瀑布的水從四面八方湧來,匯入一處,遠遠看象一張展開的荷葉,景色非常壯觀。

經過兩個多小時,我們遊覽了天星景區,這才前往聞名中外的黃果樹瀑布。首先,我們坐上了亞洲最長的扶手電梯進入黃果樹瀑布。媽媽告訴我,黃果樹瀑布是世界第三大瀑布,亞洲第一大瀑布,最奇特的是它是一個可以從上下左右裏外六個角度觀看的瀑布。黃果樹瀑布寬一百零一米,高七十八米,慢慢靠近瀑布,飛流而下的瀑布氣勢磅礴,讓我驚心動魄,那種美簡直無法用詞語來形容。往下看,彩虹!美麗的彩虹!我尖叫着,彩虹出現了好幾次,五分鐘裏,我都看見了三道彩虹。水流飛濺起濛濛的水霧,在陽光的照射下,我置身於金色的光芒之中,望着一道道彩虹,那種不真實的感覺讓我好象在一個奇幻的世界中。接着我們進入了水簾洞,這就走到了瀑布的後面,從洞裏往外望去,黃果樹瀑布的水流就象給洞口掛了一道道簾子,景色非常奇特。

離開黃果樹瀑布,我們又走到了陡坡塘瀑布,這是西遊記的拍攝地,當年唐僧師徒四人挑着擔、牽着馬就是從這裏去西天取經的。

黃果樹瀑布景區遊覽結束了,銀鍊墜潭串串的珍珠、黃果樹瀑布的彩虹、陡坡塘從天而降的水都永遠留在我的記憶中,閉上眼睛,彷彿貴州的水聲依然在我耳邊流淌。

集體旅遊總結心得體會 篇4

今天,天氣晴朗,我和媽媽去了都江堰,我們是從成都坐高鐵到都江堰。到了都江堰我們從玉壘山那個方向向都江堰水利工程方向進發。這條路媽媽説有一段非常幽靜的山路,並且看到岷江後,是順着水流的方向走,能更好的理解都江堰這個舉世聞名的水利工程。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在成都平原西邊的岷江上建造的,是全世界到今天為止,年代最長、唯一留存、以沒有壩引水為特點的水利工程。2200多年來,至今仍然在使用,仍發揮很大效益。讓川西平原成為“水旱從人”的“天府之國”。它是由李冰父子建造的。

岷江是長江上游的一條比較大的支流,發源於四川北部高山地區。每當春夏山洪來臨的時候,江水奔流而下,從灌縣進入成都平原,由於河道非常窄,古時常常引起洪水,洪水一退,又有許多沙石。而灌縣岷江東岸的玉壘山又阻礙江水向東流,造成東邊旱西邊澇。當李冰任蜀郡太守,他為人民造福,排除洪水之災,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都江堰的主體工程是將岷江水流分成兩條,其中一條水流引入成都平原,這樣既可以分洪減災,又達到了引水澆田、變害為利。另外一條則匯入長江。都江堰水利工程最主要部分為都江堰渠首工程,這是都江堰灌溉系統中最關鍵、最重要的設施。都江堰渠首工程主要由魚嘴分流堤、飛沙堰溢洪道和寶瓶口引流工程三大部分組成。它科學地解決了江水的自動分流、自動排沙、控制進水流量等問題,三者首尾相接。

魚嘴分水堤坐落在岷江中游的頂端。它將奔騰而來的岷江一分為二,外江為原始河牀,內江用於引流灌溉,它巧妙之處體現於兩點。其一是它利用內江河牀低而枯水季節六成引水,外江河牀寬,所以洪水季節六成泄洪。所謂“分四六,平潦旱”正是這個道理。即表層水流入凹岸,低層水流入凸岸。於是沙石含量較少的表層水自然湧入內江,而底層水則順着江彎的凸岸擠向外江,絕大部分沙石也就在外江河道上滾動、留沉。所謂“四六分洪,二八排沙”説的便是這個道理。

飛沙堰是都江堰三大要件之一,看上去十分平凡,其實它的功用卻是任何工程都不能代替的,可以説是確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災的關鍵要害。飛沙堰的的高度剛好超過內江河牀2.15米,它的作用主要是當內江的水量超過寶瓶口流量上限時,多餘的水便從飛沙堰自行溢出;如果遇到特大洪水的緊急情況,它還會自行潰堤,讓大量江水迴歸岷江正流。另一作用是“飛沙”地巧妙地利用離心力的作用和虎頭巖的頂拖作用將上游帶來的泥沙和卵石,甚至重達數百公斤的巨石,從這裏拋入外江,確保內江通暢,確有鬼斧神工之妙。

寶瓶口是由人工開鑿的一通山峽,玉壘山被一分為二,其間只留出20米的入水口,內江水從百米之寬的河道湧向寶瓶口,平水季節奔流而過,高峯時節則節節升高,不加節制的水流不斷爬升,一擁而入,成都平原就會遭受洪澇災害。此間飛沙堰的設計與寶瓶口相互結合,它的高度剛好超過內江河牀2.15米。這就意味着當內江水位升高2.15米後,洶湧的波濤將從飛沙堰溢出。寶瓶口入水便始終在一個幾乎平衡的常量上。成都平原從此以後既獲灌溉又安然無恙,此間的苦心可謂巧也。

集體旅遊總結心得體會 篇5

這個暑假,我去了四川的許多地方,美如仙境的九寨溝,汶川的鐘樓,但是最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是都江堰。

那天一大清早,我們上了表姐家的車,來到都江堰大門口,這時天才剛剛全亮,我們走了進去。走了幾十米只見有一個噴泉。它周圍是一個個竹子編的細長的竹簍,裏面全是很大的鵝卵石,一旁還有幾個用木頭做的、繩子固定的像三角架一樣的東西,據説當年李冰父子就是用這兩個東西把水攔住的。噴泉中間還有四五條又粗又長的木樁橫倒在裏面。聽導遊説,古時每年都要清理江底的沙石,李冰就是用這木樁做標記,挖到木樁後就不再向下挖了,直到現在江底下都有那樣的木樁。繼續往前,導遊帶領我們往魚嘴方向走去,途徑堰功道,它的兩側是十二位建造和保護過都江堰的功臣們的銅像。我們一直從後向前走,不遠處就先看見了“寶瓶口”,寶瓶口把一座大山分成了兩部分,兩部分之間的水流向內江,另外多餘的水分流到了外江,成都市區的用水多半是內江的水。再向前走就是“飛沙堰”了,它的主要作用是泄洪排沙,內江經過了飛沙堰就很乾淨了。正在我感慨古人的偉大時,不知不覺地來到“魚嘴”了。因為它的前面像一個扁平的魚嘴,因此而得名魚嘴,就是在這個地方把岷江活生生分成了內江和外江。

這次去都江堰,我看到了華夏兒女的聰明才智。他們做了竹簍,將小的石塊捆在一起,增加重量,不至於被水沖走,像三角架的東西則是利用了三角形的穩定性原理,還有前面我説的把山一分為二,如果要把山慢慢的挖則需要挖很長的時間,但古人知道用熱脹冷縮的原理,先把石頭用火燒了,再立刻澆水,使石頭在迅速收縮時炸裂開來,變成了小石塊,不但方便搬運,而且更加省力,也節省了很多時間。我真佩服李冰父子的毅力、決心和智慧,我們要學習他們堅持不懈的精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gm484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