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讀書後心得體會(精選13篇)

讀書後心得體會(精選13篇)

讀書後心得體會 篇1

學生考完試了,在家閒暇時間,讀了本《欣賞教育》一書,我反思自己平時的教學及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談談粗淺的感受。

讀書後心得體會(精選13篇)

在我的理解中所謂賞識、欣賞就是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充分肯定學生,通過心理暗示,不斷培養學生的自尊心,不斷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從而使學生不僅有勇於進取的信心,也能有不斷進取的動力。因而,欣賞從本質上來説就是一種激勵,一種鼓勵。一個沒有受過激勵的人和一個受過激勵的人,其能力的發揮有着明顯的差別。所以,在學習過程中,激勵的存在至關重要,任何學生,不管是優秀生還是後進生,都需要不斷的激勵。

希望得到別人尊重和得到別人欣賞,是我們每一個人人性中最本質的追求。欣賞教育在教學中的作用是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教育目的。日本心理學家永多湖輝曾説:“在每個孩子身上都藴藏着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潛力。每個孩子都是天才,宇宙的潛能隱藏在每個孩子的心中。”欣賞教育最大的奧祕就在於時時、處處、事事在心靈深處堅信孩子行,承認差異,允許錯誤和失敗。讓每一個孩子時時都能感到自己能行,自己是一個好孩子。讓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

但是,很多孩子都有這樣一種很普遍的心理:在課堂上不願開口,他們害怕自己説錯了會被老師批評或被其他的小孩子笑話。這時,“欣賞”這一利器的作用就表現出來了。欣賞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大膽地開口,不怕説錯,儘量讓每一個學生的思維和表達都得到鍛鍊,體會學習音樂的快樂。

講到“欣賞”,我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也在積極的嘗試,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有些學生膽子大,樂於表現自己,而有些學生由於羞怯心理怕開口而不願表現自我。鑑於學生的這種差別,在教學中我就做到心中有數,問題也能做到難易適中,當學生回答正確時,我總是面帶笑容地説:“你真棒”“你很聰明” “有進步了”…並有時獎給他們一些小獎品。這個時候,學生很激動,心裏面有一種成就感。隨之而來的就是整個課堂的學習氣氛就被調動起來了,學生積極舉手發言,樂於開口説。

讀了這本書後,使我明白了在教學活動中欣賞與激勵的重要性,我會將它作為自己教育學生的座右銘。教育是一門藝術,這本書詮釋了這門困擾着許多老師的藝術,同時,也給予作為教師的我許多啟示。

讀書後心得體會 篇2

12月份到大良樑球居圖書館辦了一張借書證,隨便借了兩本圖文並毛茂的文化書:《英國人這樣過生活》——胡蕙寧著。《美國人這樣過生活》——張懿文著,上班的時候沒時間看書,一直到了寒假才能靜下心來看書,今天終於把兩本書看完了,並兩本書的異同進行對比,感覺特別的紮實。在經常遨遊於網絡,反而覺得心不夠塌實,有點煩躁。看書倒讓人能靜下心來,好好欣賞知識文化。精讀這兩本書後,有點兒體會,下面簡單陳述一下。

這兩本書都是從人的衣、食、住、行,育、樂六方面介紹各自國家的特色,也讓我瞭解一下外國文化。

飲食方面:

兩國都追求生活的便捷,特別是英國人,喜歡外賣,三名治等方便食品,而且英國人吃食物的味道很重,特別的喜歡吃甜食,巧克力、布丁則是他們酷愛的食物。這也是英國人過於肥胖的原因之一吧!相對而言,美國人為了健康,還會注重似乎物的營養含量,主要原因也許是美國人“體積”比較大,不得不注重食物的營養結構。與中國消費者相比,美國人購買食物除了查看關鍵的生產日期外,還會仔細研究食品營養標籤。而且看標籤還有個名堂呢!如果標籤第一個標的是食物的主含量,如果食品中主含量與標籤不一致,那麼這些食品就是“假貨”。更令我吃驚的是,美國人給寵物購買食品也會關注營養標籤。或許這是美國人購買習慣吧,又或許是美國人遵循的“You are what you eat ”的原則吧。單詞“Brunch”,當我看到書的解釋,才知道原來它是早餐“breakfast”和午餐“lunch”的組合詞。由於美國人也喜歡比較晚起牀,吃完早餐再吃午餐就顯得太飽,所以新流行出“早午餐”的餐廳。(其實也相當於現代順德人也喜歡把喝早茶當作是“早午餐”了。)

衣着方面:

英國人喜歡用衣着打扮來展示自我風格,無論任何時候,他們都敢大膽嘗試。而且英國人很注重“頂上功夫”,認為佩戴帽子就是對別人的一種禮貌。在美國購買衣服則有點特殊,在美國購買東西都歡迎退貨(物品全新、收據齊全)。比如部分人買了衣服回家後發現不好看,可以拿收據退回。但是部分人則轉空子,把新買的衣服的標籤包裝好,保存好收據,把新款的衣服穿一下,趕上個時髦show一下。事後可以理直氣壯地説,“由於不喜歡這款式,全新的,要求退貨。”所以在美國買衣服小心碰上個“二手貨”哦!

出行方面:

最欣賞的是美國人郊外旅遊的露營車,他們都習慣了過上野營式RV生活。

居住方面:

美國人非常注重房屋附近的綠化等公共環境,由於裝修工作工時費比較高,美國人想重新裝修自己的房子,大部分都會選擇親自動手。而英國人則喜歡翻新舊房子,也熱衷於翻新舊房子轉賣。

教育方面:

美國人教育奉行“自主”,把一切自由歸由孩子,而中國的兒童則是“有耳無嘴”。英國人則比較喜歡幽默作風。英國人的自卑與自大的特點很明顯。

享樂方面:

英國人以“派對不夜城”為最愛,而美國人則以Party all the time”的生活。兩過人都不乏於及時行樂。都是以“Party”為中心。

其實這兩本書的作者都不是本土的,都是外國人來到英國,美國後居住發現而寫下這兩本書的。所以介紹的都是比較簡單,挑選一些特別的來分享一下。過精讀這兩本書,外國文化略有增長。也讓自己對英、美兩國人的生活有了部分了解。

讀書能讓人增長見識,繼續努力,多讀書,讀好書,讀自己感興趣的書,在寒假好好為自己充電。加油~~~

讀書後心得體會 篇3

在讀《非暴力溝通》這本書之前,我對非暴力溝通一直沒有一個較為恰當的理解。讀完之後,我才知道,原來非暴力即意味着讓愛融入生活。讓尊重、理解、欣賞、感激、慈悲和友情,而非自私自利、貪婪、憎恨、偏見、懷疑和敵意,來主導生活。

如果今天的世界是無情的,那是我們的生活方式造成它的無情。我們的轉變與世界的狀態息息相關,而改變溝通的方式是自我轉變的重要開端。《非暴力溝通》這本書從十二個方面向我們闡述瞭如何讓我們與他人之間的溝通品質得到提升。

首先,我們要做到心中有愛,讓愛融入生活。在此基礎上,我們要去探尋究竟是什麼矇蔽了我們的愛。我們要通過日常的觀察,找到結果,並清楚的描述下來。要成功的進行非暴力溝通我們還要建立表達感受的詞彙表,從而使溝通更為順暢。感受源於我們自身的需求,我們無法犧牲他人來滿足自己的需要。

有效的暴力溝通要求我們藉助具體的描述來提出請求。有時候傾聽比語言更具有力量,傾聽會使人身心痊癒,因此學會傾聽尤為重要。讓愛融入生活不僅僅意味着要愛他人,同時還要愛自己。充分表達憤怒,運用強制力避免傷害,我們這樣做,是為了避免傷害,而不是為了懲罰他人。在情緒低落時,我們要用心去了解自己的需要,這樣我們的內心將逐漸變得平和,我們才會重獲生活的熱情。非暴力溝通還要求我們學會表達感激。

讀完這本書,我瞭解到非暴力溝通的重要性。學會非暴力溝通,我們在以後的生活、工作上都會受益匪淺。許是讀的速度較快,對其中的某些內容理解的較為淺薄。但我相信隨着閲讀次數的增多,我定會有更深刻的感受。

讀書後心得體會 篇4

短暫的寒假眨眼間就揮之而去了,在時間的流逝中,我慢慢地長大了,享受成長的酸甜苦辣。多了一歲,就多了一份懂事。

這個寒假,我學會了保持健康,因為健康是最重要的。以前我總是不喜歡吃早飯,無論媽媽怎麼樣勸我,就是不吃。但是現在即使媽媽不叫我吃早飯,我也會很自覺地去吃早飯。早飯是三餐中最重要的,爸爸説早上吃得好,中午吃得飽,晚上吃得少,所以我要乖乖地吃早飯才行。晚上再也不隨便吃夜宵了,因為不能撐着胃睡覺呀!不僅如此,我還要求全家人都要注重自己的健康,弟弟總是挑食,但是在我的督促下,他也漸漸在改掉挑食的壞毛病了。

勞動對人的健康也是有很大的利益。在家裏的時候,我會幫忙做些家務事,雖然很簡單。但是偶爾掃地,倒垃圾,整理東西,擦桌子之類的勞動,還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呢!

除了保持健康之外,我還堅持看書。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嘛,所以多看些有益的書不僅可以幫我們消磨時間,還可以豐富我們的知識,更可以提高我們的寫作水平。所以下學期,我要多看課外書,不要浪費時間在玩耍這方面上。

我學會了感恩,過年的時候給老師發祝福,撫慰老師的辛苦付出。我們要帶着感恩的心快樂生活,快樂成長。

讀書後心得體會 篇5

寒假期間學校佈置了一份作業讓每位教師看一本書,並寫下讀書體會。對於我來説現在難得會捧起一本書來看,也許是因為在這個現實的生活環境讓人變的越來越浮躁,靜下心來看一本書往往變的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假期正好久別的女兒回到了身邊,於是想到了看一本對兒童教學的書,能吸取一些教育經驗的同時也能完成了任務。於是在網上搜索,看到一本叫《卡爾威特的教育》推薦的人比較多,所以找來這本書,以下就是一些讀這本書的體會。

書中講述的是老卡爾.威特—位鄉村牧師,他把出生時別人認為低能的孩子教育為天才的教育過程。這位鄉村牧師與別人有着不一樣的思維方式。小卡爾出生時是個被認為有些痴呆的嬰兒,但他八九歲就能自由運用法語、德語、意大利語、拉丁語、英語和希臘語這6國語言,並且通曉動物學,植物學,物理學,化學,尤其擅長數學。9歲時進入了哥廷根大學,年僅14歲就被授予哲學博士學位,16歲獲得法學博士學位,並任命為柏林大學的法學教授,23歲他發表了《但丁》一書,併成為研究但丁的權威。他取得這番驚人的成就,並不是由於他的天賦有多高,而是全賴於他父親的教育方法,他的父親把小卡爾長到14歲以前的教育寫成了這本書,這本書中記載了卡爾的成長過程,以及自己教學的心得和獨闢蹊徑的教育方法。卡爾威特教育注重的是家庭教育,尤其是父母對孩子的影響,這本書在問世了三個世紀後,依然值得我們每一位家長和教育工作者學習和借鑑。

我自己也正嘗試按照老卡爾的教育理念去教育我的女兒,雖然現在還沒有真正體會到書中教育的成果,但有些內容確實講得十分有理。

書中的第九章《什麼樣的教育才不會損害孩子》讓我感觸最深,一直以來怎樣教育孩子和教育學生,讓我很困惑。我們固然很愛我們的學生和孩子,但也不能因為愛就放縱他們,也不能以嚴格為藉口就過於苛刻的對待他們,這個度很難把握。書中的這個章節寫了老卡爾在如何教育孩子這個問題上的態度和尺度的把握。老卡爾的嚴格完全取決於道理。他説:“縱容只會使一個很好的孩子變成一塊不可雕琢的朽木。”他將兒子在花園舞劍時不小心將一束花砍倒後如何處理這件事,而他又是如何引導的過程在書中寫得詳詳細細。老卡爾的做法讓每一位讀者欽佩。如今,很多父母,老師把對孩子的嚴格教育理解為專制,不知不覺中把自己變成暴君,把孩子變成唯命是從的懦夫。他們以為孩子不聽話就應該以粗暴的方式對待他們,這種做法的後果不但不能讓孩子正確的認識自己,反而使孩子對父母、老師甚至對於所有人產生怨恨,使性格與人格產生扭曲。

邊讀這本書邊對照自己教育學生的過程和方法,感受頗深。夏曦尊説:教育不是沒有感情,沒有愛的教育,就如同池塘裏沒有水一樣,不稱其為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我覺得教育學生,教育自己的孩子就應給像老卡爾教育孩子那樣,懷有一顆感恩的心給孩子最博大的愛,用智慧和知識以及正確的教育方法把孩子培養成全面發展的人。第九章中描述的老卡爾並不是一味的嚴厲,讓我感受更多的是“嚴而不厲,愛而不溺”的教育方法,而嚴與愛不同尺度的把握。在假期帶女兒的這段時間裏自己就有這樣的感受。

剛把女兒從丈母孃家接回來的時候第一感覺就是讓我感到責任很重大重,女兒跟自己已經快3年沒有生活在一起了,很多時候在想自己虧欠女兒的太多了。長輩的教育跟父母的教育會存在很大的差異,擔心女兒現在是不是已經有了很多壞習慣。因此在開始的幾天自己都非常嚴格的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去要求女兒的行為,幾天以後我感覺到女兒都不敢正眼面對自己,跟我講話的時候都不敢用眼睛看我。而接下來正遇上春節的幾天我就妥協了,什麼事情都放任着她,結果所有的問題又開始暴露起來了,變的嬌氣任性一不開心就嚎啕大哭,大人們都要圍着她轉由着她就開心了。在春節過後我開始嘗試自己獨立跟女兒相處,跟老婆商量要漸漸的培養她自己的獨立性,她自己能完成的事都要她自己獨立完成,該嚴厲的時候就嚴厲,該表揚的時候表揚,漸漸的感覺在很多時候她自己也願意接受這一切,也變得更加懂事了。

當我讀完《卡爾威特的教育》時,對怎樣從愛出發去教育孩子,就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嚴在當嚴處,愛在細微中”。孩子是不同的,只要身為教師的我們用心去感受,並付出真心地關心和愛護,用自身去影響他們,這才是教育和愛的本質所在!

讀書後心得體會 篇6

利用這個寒假我讀了兩本書:《第五項修煉》和《杜拉拉昇職記》,我從書裏看到的似乎只是一些表層的東西,卻也足以讓我受益。

先看的是《第五項修煉》,剛開始看着那些環行線路圖和那些專業術語,有些為難,有些看不懂。真奇怪它怎麼能以連續幾年名列全美暢銷書的排行金榜。慢慢我讀懂了。呵,那感覺真的像作者彼得聖吉博士坐在我面前,我像一個國小生樣端坐着,聽着他從內心深處流淌出的肺腑之言,看着他為我開啟了一扇重新看世界的窗,那些經典的事例那些睿智的語言那些寓意深刻的小故事,還有那些我還是有些不感興趣的圖表,都在給我以啟迪以思考。

我喜歡那個水煮青蛙的小故事:如果你把一隻青蛙放在沸水中,它會立刻跳出。但是如果你把青蛙放在温水中,然後慢慢加熱,當温度慢慢上升時,青蛙將變得愈來愈虛弱,最後無法動彈。雖然沒有什麼限制它脱離困境,青蛙仍留在那裏直到被煮熟。為什麼會這樣?因為青蛙內部感應生存威脅的器官,只能感應出環境中激烈的變化,而不是針對緩慢漸進的變化。所以我們要學習看出緩慢漸進的過程,放慢自己認知變化的步調,並特別注意那些細微以及不尋常的變化,避免被煮青蛙的命運。

《第五項修煉》有五項主要的內容:分別是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理想、團隊學習、全局思考。每個團體都有自己的特點,彼得聖吉博士的觀點是要我們去發展學習型的團隊合作。更重要的是,我們應該從中學到自己需要的理論,並把這項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去,真正做到活學活用,學以致用。《第五項修煉》字字如玉,發人深思,催人覺醒,授人以漁,引人成功……

讀《杜拉拉昇職記》完全是抱着一種輕鬆愉悦的心情,卻也看到了許多許多的東西。這是一本貼 近現代生活的書,是對我們現代生活的一個真實寫照。書中的主人公,那個具有時尚名字的杜拉拉,因她身在世界500強之外企職場,執著上進踏實勤奮,用一般人難有的勤奮,再加上不斷學習聰明的大腦,為她自己加薪晉級換來了機會,最終成長為這個大公司的hr經理,併為自己贏來了理想中的愛情。

我們必須面對這樣一個奇怪的事實:在這個世界上,成功卓越者少,失敗平庸者多。成功卓越者活得充實、自在、瀟灑,失敗平庸者過得空虛、艱難、猥瑣。人活着就像航海,“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目標在哪裏都不知道,那麼任何風向對他來説都是不順的”。對於剛剛踏出校門的人們,每個人都會懷揣各種各樣的夢想,然而當你真正步入一個公司,處於一個職位的時候,你可能會發現其實現實與自己所想象的情況是不同的,這樣有些人非要逆流而上,而有些人則會順流而下,然而時間和實踐證明往往後者會走的更遠、更好、更順利,而前者多會在抱怨中生活。因此,當你發現自己不適應當前環境的時候,我覺得其實改變自己比起改變環境更容易一些,也更實用和實際一些。這樣在工作中不論環境如何改變,你都可以應對自如,因為你本身就在改變。而另一方面,對於工作和環境的不斷變化,在你的身邊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而對於這些問題,我們還應具備的就是“思考”。其實在工作中會思考的人要比只會努力的人更輕鬆、更有效率、更有前途。

做為一名現代社會的大學生,我們也很快將要走出校園,踏上社會,有屬於自己的一份工作。想要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有所作為,我認為向杜拉拉學習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她的善於改變勤于思考。

生活可不是想象中的那麼簡單,你若青澀,便還能成長;你若熟透,便將腐爛。只要你還肯學,就能不斷成長。

讀書後心得體會 篇7

我今年11歲,打我5歲開始認字起,一直到現在,我讀過的書不能算少了,真的,我一識了字,就狂熱的迷上了看書。從5歲是看的《醜小鴨》一直到現在讀的《海底兩萬裏》,應該不下50本了。看過的古典小説有《西遊記》、《三國演義》、《水滸傳》等,但都沒有讀透。少兒版的《西遊記》早已被6歲的我折磨地散了架,《三國演義》只有一本壓縮版的,僅二十幾回合,而媽媽的那本文言的有九十、一百多回合呢!《水滸傳》是一本漫畫,刪了好長一段,直到拿起真正的文言版的才明白“水滸傳”的奇妙之處。

再談談外國小説吧。我很愛看的外國小説,一本是《海底兩萬裏》,一本是《綠山牆的安妮》,《小婦人》也蠻喜歡的。至於什麼《紅與黑》和《歐也妮.葛朗台》等,真的看不懂,況且我不愛看悲劇。<海底兩萬裏》是儒勒.凡爾納的小説,是一本科幻小説。我很是喜愛這個作者的作品,所以又買了他的小説《神祕島》和《格蘭特船長的兒女們》。他的小説富於想像,絢麗多彩,編排引人入勝,節節相扣。看《海底兩萬裏》時,讓人感到身臨其境,如同自己作為“阿龍納斯教授”,深入了“鸚鵡螺號”這艘潛水艇一般。可以這麼説,儒勒.凡爾納的作品和李賀的詩一樣,十分絢麗,十分奇特。至於他寫的是真是假暫且不管,但他寫下來的文字是十分令人信服的。《綠山牆的安妮》和他的作品是截然不同的風格,是安謐平靜的田園生活,我覺得安妮與我太想像了,所以我能零距離地感受作者的內心波瀾,因此我很愛讀它。

説到底,讀書是件很愉快的事,每本書都有自己的風格,只要你細細品味,你一定能感受到讀書的快樂!

讀書後心得體會 篇8

一個把閲讀當成習慣的人,他的人生一定是充實的,一個把閲讀當成信仰的人,他的一生一定是幸福的!所以,對於培養幼兒從小就具有閲讀能力和閲讀的習慣,將會使他們終生受益!幼兒園的綱要也指出:“要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培養幼兒對生活中常見的簡單標記和文字符號的興趣;利用圖書和繪畫,引發幼兒對閲讀和書寫的興趣,培養前閲讀和前書寫的技能。”而且, 陳鶴琴先生説:“孩子們來到人世後,應儘早為他們創造優良的閲讀環境,領着他們踏上第一部台階,使他們認識書籍、愛上書籍,從此步入書籍的海洋中,並且畢生視其為生命的伴侶和導師。”閲讀能力和閲讀習慣,必須早在幼兒期就進行訓練,讓幼兒儘快適應語言、文字、圖象等構成的第二信號系統環境,提高閲讀能力,逐步達到獨立閲讀的狀態,為幼兒進入國小學習,獲得知識,增長智慧打下堅實的基礎。早期閲讀作為聽、説、讀、寫等諸環節的重頭戲,自然而然的引起了教師和家長的高度重視。幼兒園與家庭應當為幼兒創設並引導幼兒接觸一定的閲讀環境在幼兒與環境互動的過程中加強早期閲讀訓練,培養幼兒的早期閲讀能力。許多研究表明:父母越早開始、越經常和孩子一起讀書,孩子對文字的理解能力、寫作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就越強,知識面就越廣。家庭環境及父母閲讀習慣對孩子閲讀能力的培養有很大的影響。只有幼兒園、家庭攜起手來,走家園共育之路,才能共同為幼兒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才能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同時實現幼兒、教師、家長在教育中共同發展,共同成長。所以,要使幼兒從小具備良好的閲讀能力,就需要家長和老師的共同努力。那麼,如何使孩子們愛上閲讀呢?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 激發孩子的閲讀興趣。

愛因斯坦説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閲讀興趣是學習的非智力因素,是達到學習成功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條件,它和智力因素相輔相成。早期閲讀要結合幼兒的興趣進行,讓他們在閲讀過程中始終要處於“我要讀”的渴望之中,而不是“要我讀”!只有當孩子對圖書感興趣了,才會產生想去閲讀的願望,而激發幼兒閲讀的興趣可以採用以下幾種方法!

1,借用媒體,激發幼兒閲讀的興趣。

孩子常常會對自己的讀物有自己的要求,而他們的需要容易受環境的影響。例如,最近孩子比較喜歡看電視裏放的“喜羊羊與灰太狼”,那麼孩子在書店裏看到“喜羊羊”的書就會很感興趣!也就會要求爸爸媽媽買。那麼,只要這類讀物的內容是健康的,適合孩子的年齡特點的就可以為孩子挑選。孩子得到了自己感興趣的書籍,一定對會閲讀產生濃厚的興趣。

2,巧用故事,激發幼兒的閲讀興趣。

故事是兒童最喜愛的一種文學形式,是兒童認識世界的門户。兒童的課外閲讀就應從他們最感興趣的故事入手,從聽故事、讀故事,説故事開始,逐漸培養他們的閲讀能力。記得有一次,我講《老鼠,小鳥,香腸》的故事給孩子聽的時候,當孩子們聽到香腸被小狗吃了的時候,孩子們都表示很同情!當我講《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時當講到小蝌蚪問烏龜媽媽誰是他們的媽媽時,我停下來不講了。我説:“孩子們,故事的結果就在書裏面,你們自己去看看就知道了!而且書裏面還有很多故事呢!這樣孩子就對故事情節激起了濃厚的興趣,紛紛主動去閲讀。由於有了想知道故事內容的強烈的願望!從而就使孩子對閲讀產生興趣!

3,及時的進行表揚獎勵

幼兒渴望得到老師的表揚,我就抓住幼兒的這一特點,指導幼兒閲讀,激發幼兒對閲讀的興趣,提高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如果孩子在閲讀活動中語言完整清楚,聲音響亮,大膽地表現自己,我們就及時的給予獎勵!如:教師口頭表揚,讓小朋友為之鼓掌,可以讓幼兒抱抱老師,讓孩子有成就感。孩子就樂意參與到活動中去,從而激發幼兒對閲讀的興趣。

二.科學地選擇圖書。

1,選擇適合孩子年齡特點的圖書。

小班幼兒還處於直覺行動思維向具體形象思維過度的階段,家長可為孩子選擇一頁一個內容,情節單一,色彩鮮豔,適合孩子獨自翻閲的圖書。比如:一頁上只有一隻小兔在拍皮球,可以讓孩子用一句話講述。不適宜選擇情節過於複雜的連環故事。

中班幼兒具備較完善的語言能力,這時可以選擇一些內容較為複雜,篇幅稍長的圖書和選擇具有因果關係和故事情節的故事書等。

大班幼兒理解能力增強,生活能力也有很大的提高,並富於幻想。因此可以選擇一些簡單的科幻、神話等故事圖書以及一些淺顯易懂的自然科學方面的圖書。選擇有一定寓意,文字具有美感的圖書,讓孩子逐漸學會欣賞美文,選擇圖畫豐富,能夠激發孩子想象力的圖書。

2,幼兒的讀物應該以圖為主。

幼兒的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特徵。讀物應該以圖為主,圖文並茂,以幫助孩子的閲讀活動逐步完成從圖畫到符號的過渡。圖中的畫面顏色要鮮豔以吸引幼兒的注意,內容簡單具體,生動有趣,以引起幼兒的興趣,文字要優美簡練,通俗,以利於幼兒的理解。

三. 創設良好的閲讀環境。

《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指出“幼兒園應主動與幼兒家庭配合,幫助家長創設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向家長宣傳科學保育、教育幼兒的知識,共同擔負教育幼兒的任務。”而《幼兒園管理條例》中也指出“幼兒園應當貫徹保育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創設與幼兒的教育和發展相適應的和諧環境,引導幼兒個性的健康發展。”所以在幼兒閲讀的時候我們也需要為其創設良好的環境!還有著名的教育家陳鶴琴先生在《為幼兒創設良好的環境》一文中指出:“要孩子學會閲讀,我們的家庭、我們的社會,必定要先有閲讀的環境”。家長要善於為幼兒營造良好的語言信息和閲讀氛圍,引導幼兒與圖書中展示的人、事、物相互作用,積極主動地去感知理解探索發現、思考遷移,才能真正地提高幼兒語言理解能力,發展想象力、思維力。閲讀環境可以分為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

首先,物質環境。是指要有一個光線充足,空間相對安靜的閲讀環境。要給孩子提供一個放書的地方,使孩子可以隨時翻閲,這不僅有利於孩子閲讀習慣的養成也有利於培養孩子愛護書籍的好習慣。比如:在幼兒園,教師在安排區角活動時就要把閲讀區與相對比較吵鬧的區角分開!這樣就可以避免相互干擾!在家裏,當孩子在閲讀時,家長要保持安靜,不要大聲説話或者看電視!

其次,精神環境方面。幼兒的言行方面大多來源於模仿。幼兒長時間生活在一個閲讀氣氛的家庭裏,久而久之孩子會潛移默化的受家長的言行而影響。所以,家長應該利用節假日有意識地帶孩子到圖書館或書店裏去,在圖書館裏或書店裏孩子可以充分的感受到濃厚的讀書氣氛,足以令孩子沉浸其間,樂不思返。讓孩子感受一下另一種閲讀氛圍,開闊孩子的眼界。孩子在這樣的氛圍當中怎能不會去產生閲讀的意念呢?

四. 有技巧地指導幼兒閲讀。

首先,要教幼兒學習按頁碼順序看書。幼兒對數字都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教他們按頁碼順序翻閲圖書,不但使他們對數字的認識加強而且還會掌握看書的方法並養成習慣。其次,還要教他們學習按從左向右,自上而下的順序看書。在看書過程中,幼兒親自感受到圖書是一頁一頁組成,故事是由一幅畫一幅畫有序地接下去看,這樣才能知道故事內容。接下來就是幫助幼兒把相關的知識經驗與當前的故事閲讀聯繫起來。幼兒之前的知識經驗,會影響到他們目前的閲讀理解。事實上,幼兒在閲讀任務中所用到的先前的知識經驗,不僅僅是與主題有關的漢字經驗,教師還要時刻有意識的利用幼兒已有的經驗,促進當前的學習和理解。

指導方式有:

1.提示接受的方式:孩子在聽教師講解圖畫內容的基礎上,學習觀察畫面內容,指出對應的圖畫內容,理解書面語言,從而產生閲讀的興趣,積累閲讀的經驗,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這種方式比較適合年齡小的孩子。

①、教師可在指導過程中針對畫面內容設計不同的問題,如:這是什麼地方?有誰?他在做什麼?他的表情怎樣?等等,以激發幼兒進行思考,加深對畫面的理解。

②、一頁一頁講解,加深理解:教師翻開書的第一頁,生動形象地邊講述邊指給孩子看畫面,第一頁內容講完後翻看第二頁,再邊講邊看,一直講到最後一頁。這樣孩子一邊聽一邊看,就可以加深對圖內容的理解。

2,啟發探索的方式:孩子在老師提供有關閲讀內容主要線索的基礎上,查找、指認、討論、理解內容,從而發展幼兒閲讀中的思維、想象、觀察、表達力,培養幼兒獨立、自信的良好個性品質。這一方式適宜於年齡較大的孩子。

①、在講述指導過程中,教師要明確講述要突出主要內容,並不是講得越多越好。因為孩子在講述時,往往有時會出現語法不對,脱離畫面的現象,以至講述的內容比較長而且凌亂。所以,教師在引導幼兒擴散性講述的基礎上,還要提醒他們用簡短的語句講述每一幅畫面中各個情節的內容,再從頭到尾組成一個完整的故事。

②、先提問後回答,培養孩子的觀察力、注意力和思維力。教師根據圖片內容,在孩子看圖書之前先提出幾個主要問題,引導孩子先看圖書中的主要對象和內容,然後再看次要的東西。這樣通過提問可以集中孩子的注意力,促使他們有目的地觀察,以激起他們閲讀的願望,發展孩子的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

③、要求孩子複述故事,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在孩子初步學會看圖書的方法後,教師可以給孩子適當提一些要求,如要求孩子在看完圖書後,把故事的內容複述出來。這樣,就更能促使孩子仔細認真地看圖書。

五.親子共讀 為孩子樹立良好的閲讀榜樣。

使幼兒愛上閲讀不光是老師的責任也是家長的責任!因此,親子共讀,為孩子樹立良好的閲讀榜樣是家長義不容辭的責任!有的家長自己看電視,打遊戲,而教孩子去看書!孩子這是有讀書的慾望嗎?而美國讀書協會前主席魯斯·格雷沃斯先生説:“還有一些家庭中有一種怪現象:父母喜歡看書 卻往往等到孩 上牀入睡之後才坐下來看 結果 孩 竟一直不知道自己的爸爸媽媽也喜歡看書 真可惜!”對此 專家們認為 在家裏 父母應儘可能多地和孩 在一起看書 做孩 的閲讀榜樣 同時 還可經常與孩 一起交流讀書的方法和心得 鼓勵孩 把書中的故事情節或具體內容複述出來 把自己的看法和觀點講出來 然後大家一起分析、討論 如果經常 樣做 孩 的閲讀興趣就可能變得更加濃郁 同時孩 的閲讀水平也將逐步提高 父母是孩子們最貼近的老師,家長的舉動莫不影響着孩子的成長,前蘇聯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説過:“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父母、家長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舉動,每一個眼神,甚至看不見的精神世界都會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們家長可以與孩子一起去圖書館借書,讀書。有這樣一個家長,她在假期與孩子一起借了50本書,孩子不喜歡看的書,她先看,然後放在家裏顯眼的地方,不露痕跡地提出問題,吸引孩子去看,進而引導孩子讀他不願意看的書,讓孩子與書交朋友,而不是與電視,遊戲機交朋友!我真心地希望我們的家長一定要以身作則、時時處處做孩子們的表率與楷模,營造閲讀的氛圍。

六.閲讀要有固定的時間,要持之以恆。

我們都知道,一個人偶爾做一兩件好事並不難,難得的是一輩子都做好事。同樣的道理,孩子要偶爾找點時間來閲讀並不難,難的是每天都進行閲讀。但是,我們還是要讓孩子堅持到底,因為只有堅持才會養成每天閲讀的良好習慣!首先,在家裏家長就要堅持每天和孩子一起找出適當的時機進行閲讀。研究表明,孩子自睡前的記憶比較好,更容易記住閲讀的內容和情節。筆者的孩子三歲多一點,很喜歡看書。尤其是每天晚上睡覺之前都要先看一會兒書才肯睡!於是在講《老鼠,小鳥,香腸》的故事之後孩子顯得比較感興趣,在提了幾個問題之後説明天還要講這個故事。於是筆者在第二天的晚上又將這個故事講了一遍,在講的過程中有的故事情節孩子已經能夠講述出來了!所以,睡前的親子閲讀是親子共讀的一個良好的時機。在幼兒園,老師也要給孩子每天要安排一個恰當的時間讓孩子自由的閲讀。使孩子覺得閲讀就像我們每天都要刷牙洗臉一樣,是一種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這樣持之以恆以後孩子就自然而然的把閲讀當成一種習慣了!

總之,播種一個行為,收穫一個習慣;播種一個習慣,收穫一個個性;播種一個個性,收穫一個命運。早期閲讀對幼兒的成長進步產生重要的作用,它們是幼兒增長知識,開拓幼兒眼界的途徑,對幼兒進入書面語言階段的閲讀將產生深淵的影響。我們只要家園合作正確有效地開展教育,就能不斷培養和提高幼兒的閲讀能力,為幼兒今後的發展打下紮實的基礎。

讀書後心得體會 篇9

我喜歡博閲羣書,尤其對文學名著情有獨鍾,我希望在讀書過程中吸收一些古今中外文學大師們的思想精華,來啟迪自己的智慧。國小和國中生時代因遭逢文化大革命,能搞到手用來閲讀的書籍少得和憐,但每次只要能借到一本書甚至一些報紙也都如獲至寶,總是廢寢忘食地發憤苦讀。高中時代可供賞讀的文學書多了一些,因為全副精力要放在數理化等文化課的學習上,想靜下心來欣賞文學精華似乎是白日做夢。費盡九牛二虎之力考上大學之後,面對圖書館書架上琳琅滿目的文學書籍不由得心花怒放,恨不能將它們全都通讀一遍。但激動之後是無比的懊惱,我作為醫學生首先必須通過將近五十門的公共課基礎課專業課考試才能畢業,否則連就業也談不上。不能因為喜愛文學而耽誤了學業,除了為提高英語借一些中英文對照的中外名著來看,暫時只好對有些文學名著忍痛割愛。

參加工作後我對文學仍然有濃厚的興趣,單身時代因為有大量時間用來讀文學名著,所以那幾年是思想最為活躍而讀書最多的時候。每當看到自己喜愛的文章,我還愛把它抄在日記本上,連續幾年下來抄錄了十幾本,有時抄着抄着靈感也來了,就自己寫一段,後來居然發現寫作也是一件十分愉快的事情。

互聯網興起之後,讀書比從前方便多了,各大網站的讀書頻道里有各種各樣的名著可供欣賞,只要打開電腦用手點擊就行。在網上還可以看各種水平的作者寫出來的作品,雖然不如名家們寫的那祥精彩,但也是瞭解大千世界的一個窗口。在網上與各種文友交流也是人生一大樂趣,在詩文唱和的過程中不知不覺也提高了自己的寫作水平和欣賞水平。

四十多年的讀書生涯讓我獲得了豐富的知識,見證了人間百態。但我認為人過分沉溺於書本蔽端也很多,如果不加辮別地吸收一些異端邪説,還會誤入歧途,形成一些極端錯誤的思想。所以除了讀書,我會抓住一切機會同願意和我交流的人進行語言交流或文字交流。與人交流猶如照鏡子,不僅可以感受他人的思想,最重要的是能看到自己的錯誤。人際交流過程中,由於不同人思想認識存在差異,對同一問題看法上不統一甚至大相徑庭,進而爆發激烈的語言衝突,但不必大驚小怪。常言道:真理越辯越明,人的認識在辯論的過程會越來越清晰。

在同形形色色的社會人羣打交道之後,我認為當今中國的弊端之多一言難盡,文學界的情況也很不好。文人相輕,自吹自擂,抄襲剽竊,奉承拍馬,粗製濫造,無病呻吟,閉門造車,復古倒退,大肆炒作……達到無以復加的地步。優良的文化傳統拋棄殆盡,説假話的人越來越多,説真話的人越來越少,表面繁榮的背後實際上危機四伏。如果説大作家老舍因自殺失去諾貝爾文學獎是我國文學界的重大損失,後來有幾個朦朧詩翹楚(舒婷,北島)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也算給中國人一點安慰,現在居然連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作家也沒有則是中國文學界的悲哀。

如果文友們欣賞過世界頂級文學大師的作品後,將中國頂級文學大師的作品與之相比,還是可以發現諾貝爾文學獎的評委們並不一定是刻意打壓中國文人。中國頂級文學大師與世界頂級文學大師還是有一些微小的差距的。我平生最愛讀的當代外國文學作品是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代表作《百年孤獨》,中國當代大作家路遙、賈平凹等人的代表作與之相比也稍遜一籌,其他人更不可與之相提並論。

中國所有的文人和文學愛好者們,現在是到了振興華夏文明的時候了,十三億多人的泱泱大國多少年都出不了一個世界頂級文豪,這是給五千年文明古國臉上抹黑,給列祖列宗丟臉。但願諸位卧薪嚐膽,發憤圖強,精巧構思,妙筆生花寫出震撼人心的傳世之作,早日捧回世界文學界的最高獎項--------諾貝爾文學獎。

讀書後心得體會 篇10

我在這裏將自己近期的讀書學習心得向大家作簡要彙報。

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有兩個方面的壞習慣時常困擾着我:一個是遇到問題時,習慣用老經驗、老方法去解決,主動思考不夠,危機感不強,屬於思想懶惰,我概括為:知難行易;另一個是完成工作任務時,目標、方法和途徑很明確,但實際工作動力不足,節奏緩慢,屬於行動懶惰,我概括為:知易行難。這對壞習慣,在很多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地有所體現,帶有一定的普遍性,但卻是個人成長過程中的絆腳石、攔路虎。為尋找一個適合自己的方法論,近期我先後讀了兩本書,並從中找到了答案。

一、學唧唧,不做思想的矮人

第一本是美國作家斯賓塞.約翰遜寫的《誰動了我的奶酪》這本書相信很多人都讀過。只有幾十頁紙,我是一口氣讀完的,裏面的故事引發了我深深的思考。書中有四個主人公:兩隻小老鼠嗅嗅、匆匆和兩個小矮人哼哼、唧唧。他們四個共同生活在一個迷宮裏,以奶酪作為生活追求的目標。有一天,他們發現習慣了的生活發生了變化----奶酪突然不見了!面對變化,每個人的反應截然不同:嗅嗅、匆匆馬上投入到尋找奶酪的征程,並且很快找到了豐富的奶酪;而兩個小矮人哼哼和唧唧則面對突如其來的變化不知所措。經過痛苦的思想鬥爭後,唧唧下定決心,加入到尋找新奶酪的行動當中,最終也找到了屬於自己的的奶酪;而哼哼卻仍在原地怨天尤人,終無所獲。

我覺得在現實生活中,“迷宮”代表了我們所處的工作和生活空間;而“奶酪”則代表着我們努力奮鬥、矢志追求的人生目標。這本書帶給我最大的感悟就是:外在的變化是一種必然,平時要勤于思考,培養“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並在變化來臨時從容應對。每個人一生都會有多種崗位的工作經歷,無論從事什麼工作都要時刻充滿工作激情,保持危機意識,有着靈敏的嗅覺和積極的行動,並像“唧唧”一樣正確對待外界的客觀變化,不斷進行心理調節,找準自己的定位,把心態與外界變化調整到同頻共振上來,簡單地説就是“隨着奶酪的變化而變化自己”,以最好的心境去工作和生活。

仔細想來,我自己以前也曾扮演過“哼哼”的角色,喜歡在安定的環境中有條不紊的做好自己的事情,躺在自己的那塊奶酪上安於現狀,進取心不足,缺少主動思考、創先爭優的熱情和動力。《誰動了我的奶酪》恰如一部思想上的永動機,時刻提醒我思維觀念要始終保持動態變化,更要坦然面對和接受各種變化的挑戰。作為一名組工幹部,不僅要對本職工作、業務知識熟練掌握,同時,更要對工作內容、工作對象的細微變化做到未雨綢繆,超前思考、主動思考、提前預判,做到有備無患、防患於未然,從而將工作做得更加全面、到位。學唧唧,不做思想的矮人

二、學羅文,做行動的巨人

《誰動了我的奶酪》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我知難行易的困惑,而我向大家彙報的另一本書,則對指導我如何解決知易行難有一定的啟發。這本書就是美國人阿爾伯特-哈伯德寫的《致加西亞的信》。

故事發生在1898年,美國為奪取西班牙殖民屬地而發動的歷史上第一次帝國主義戰爭----美西戰爭期間。美國因形勢所迫急需和古巴起義軍頭領加西亞將軍聯繫,然而沒有人知道加西亞在深山的什麼地方,沒有任何與之聯繫的有效途徑。有人推薦陸軍中尉----羅文去完成這個看似無法完成的任務。羅文領了任務一句話也沒説,甚至沒有問:有什麼裝備?有什麼人配合我完成任務?最後通過自己的努力,鬥智鬥勇,千方百計地克服重重困難,最終出色地完成了任務。讀完《致加西亞的信》,我感到書中揭示的道理很簡單,解決知易行難這一困擾的答案就在這裏:那就是心無旁騖地去執行命令。不要為找太多借口和假設太多困難,把自己應該做的事情沒有私心雜念地做好就行,這就是高效的工作方法。(1)(2)文章來源:

個人轉載本站內容,請務必保留上面文章來源信息!任何媒體未經許可不得任意轉載!

知易行難,難的就是缺少了羅文那種執行力。執行力就是戰鬥力,執行力就是生產力。實現既定目標關鍵在黨、關鍵在人、關鍵在幹部。做為黨員羣體中的個體,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堅定地去執行上級交代的任務。在黨的基層組織和廣大黨員中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中,每名組工幹部都要圍繞中心工作,樹立大局意識,按照既定工作目標,以努力踐行崗位職責的幹勁,以爭當優秀共產黨員的拼勁,埋頭苦幹,紮實工作,爭當本職工作的行家裏手、創先爭優活動的排頭兵。要學羅文,做行動的巨人

不做思想的矮人、要做行動的巨人----這就是本人前一階段讀書的粗淺體會,正所謂“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受閲歷和領悟所限,偏頗之處希望大家批評指正。

讀書後心得體會 篇11

書對於我們大家來説都並不陌生,幾年來它已經成了我們的好朋友,它會帶給我們很多很多。

讀書讓我的生活更加充實。每當我閒暇無事時,總會手捧一本書,泡上一杯茶,細細品味書中表達的意境,傳播的信息。既有書香又有茶香,真是天倫之樂也!

讀書讓我充滿知識。老師曾説過我們每天要閲讀幾千字的文章,我曾經想每天讀這麼多書,學這麼多知識,我們的腦袋裝的下嗎?但書本告訴我人腦比計算機的容量高一百倍。一個人用其一生的時間和精力學習,大腦也是裝不滿的。所以我們不用擔心大腦的容量,知識是學不完。我們要用書來充實自己,賦予自己無限能量。有一句名言是這樣説的:不讀書的人只生活在現在,而讀書的人生活在過去現在和未來。

近七年來的時間培養了我和書的濃厚感情,它已佔據了我生命的不可分割的已部分。書中動人的故事,精彩絕倫的文章,驚險刺激的過程都會使我如痴如醉,陶醉其中!

為什麼有些同學還會面對書本唉聲歎氣呢?我們應該慶幸自己每天沉浸在書的海洋中,能接受無窮的知識,這也是一種享受。書是世界的營養品,生活裏沒有書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裏沒有書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

同學們,你們愛讀書嗎?你享受過讀書的快樂嗎?耳聽為虛,眼見為實。趕快行動起來享受讀書帶給我們的快樂滋味吧!

讀書後心得體會 篇12

讀書,可以更新我們的理念;讀書,可以改變我們的現狀;讀書,可以提升我們的精神;讀書,可以陶冶我們的品性;讀書,可以激發我們的職業智慧;讀書,更可以支撐我們的教育生命;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提出的,教師“每一天都要用智力財富來豐富自己。”當然,我們也不能為讀書而讀書,一定要把讀書自覺地和教育教學改革和實踐的研究結合起來,用讀書指導實踐,用實踐指導讀書,這樣的讀書才是最有用的讀書,這樣的讀書才是有生命的讀書。

在一定意義上説,一個人的精神成長史,就是一個人的閲讀史;推而廣之,一個學校的精神面貌和工作作風,無不與這個學校的讀書學習風氣相關,心得體會《讀書後的心得體會》。讀書是一個學校生命力之源泉,也是學校文化建設的基矗如果我們的學校、我們老師,都能有“讀書工作化”和“工作讀書化”的目標追求,並不斷為之實踐,那麼我們就將在理想的教育改革和激烈的教育競爭中佔得先機,並展現出無限的生命力。

讀書後心得體會 篇13

不是玩電腦就能感受到樂趣;不是看電視就能感受到樂趣;不是聽音樂就能感受到樂趣;不是逛街就能感受到樂趣。其實,讀書也能感覺到樂趣。

放學後,揹着書包,踏着輕快的步伐,來到一個我最喜愛的地方——圖書館。在這兒,有無限的情趣,這種感覺是無與倫比的。

來到一個角落,拿着昨天未讀完的書,沐浴在其中。書中,我與詩人同行。我感受了李白“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壯志;感受到了李白與孟浩然之間“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的友情。看到了“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看到了“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瀟灑。我讚歎蘇軾“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中狼”的豪邁;同情“富漢不知窮漢飢”的痛苦;嚮往“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自在。

書中,我明白了“不經歷風雨,哪能見彩虹?不經歷挫折,哪能見成功?”清楚了“挫折也是一件好事”感悟到“生活中的理想就是為了理想的生活,我們要揚起生命的帆”沉浸在書中,一切煩惱一掃而空,有的只是快樂和啟迪。

啊!讀書讓我感受到了樂趣,書像睿智的學者,博學的老師,給了我無限啟迪。書,我要一生與你在一起!你願意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7gz6z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