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關於讀書心得體會讀後感

關於讀書心得體會讀後感

我國偉大詩人杜甫説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高爾基也説過:“書是人類的進步階梯。”書,是知識經驗的載體,它記載着古今中外的各類知識,它可以對我們擴大視野、增長見識、豐富積累、提高素質,有着十分積極的意義。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幾篇關於讀書心得體會讀後感!

關於讀書心得體會讀後感

關於讀書心得體會讀後感:篇一

今天,我讀了《一件小事的震動》,文章主要講了作者在南卡羅來納州捕捉了一隻小畫眉鳥,把它關在自己心愛的籠子裏。有一隻成年鳥一口一口地喂小鳥一種東西。後來小畫眉鳥死了,才知道那隻成年鳥喂的是致命的毒梅。她認為死了要比活着做囚徒好些。那時作者才知道,不要把任何小動物關在籠子裏。

其實,在生活中,我也經歷了類似的情況。有一次,我奶奶家養了一條小狗,為了防止它出去,我用了一條粗鏈子死死地栓在它的脖子上。結果,那條狗每天都哼哼,甚至有時連飯都只吃一點。最後,在我領它出去玩的時候,剛一拿起鏈子,它的眼裏立刻閃出快樂的光,高興得直跳。那時,我才有了很淺很淺的一種意識,不要把動物一直關着。現在呢,讀了這篇文章以後,我才對這方面有更多的瞭解。

實際上,什麼樣的動物都有它們自己的家,都有它們的自由,人也一樣。我們很愛動物,父母很愛孩子,如果都把動物栓起來,把孩子約束起來,這將多麼痛苦,這時候的他們,正是需要自由啊!既然我們愛動物,既然父母愛孩子,為什麼不滿足他們需要自由的要求呢?

關於讀書心得體會讀後感:篇二

作為一名年輕教師,如何開啟學生的智慧之門,教育學生作一個品行端正的人,是我不斷思考並努力探索的問題,讀了《教師培訓讀本》,使我大受啟發。裏面所提到的,正是我所要不斷學習和積累的財富。

首先,“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這應該是作為一個老師的充要條件。老師上課的方式是否能被學生樂於接受,關鍵看這堂課是不是一堂好課。嚴謹的治學態度,風趣幽默的話語,新穎的授課方式,化繁瑣為簡單、死板為生動的能力,必將使學生聽起來輕鬆而易掌握。這是大多老師一直孜孜不倦追求的一種境界。

其次,“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不能簡單理解為傳授道理講授知識解答疑難問題,而是除此之外,更應注意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問題。傳道授業解惑的問題是作為一個老師的根本,不具備這些能力的人當然不應該走上講台的。關心學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是做好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充分條件。按理説現在的學生在家裏是小皇帝,過着衣食無憂的生活,與其父母相比,我們再去關心他們的生活豈非多餘,如果這麼想那就大錯特錯了。生活在學校裏的學生當然希望得到來自老師的關心愛護。時常關心學生的衣食住行,會讓學生感覺到長輩的關懷,集體的温暖。不關心學生的生理健康有可能導致學生的心理問題。

第三、老師的心理健康問題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一個心理有問題的老師我們怎麼能寄希望他能教好學生。近年來的大量調查資料表明有相當多的老師有心理疾病。資料表明,老師把學生打成殘廢有之,讓學生相互打耳光者有之,罰學生抄作業幾十遍者有之,要學生吃屎者有之,等等,這些都是心理有疾病的表現。老師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確理解學生的行為,更無法巧妙地處理學生問題,輕則影響師生關係,重則可能傷害學生心靈。因此,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老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只有心理健康的老師才能培養出心理健康的學生。老師的心理健康水平高會使其在智力、情感、意志等方面機能都得到正常的發揮,從而有助於提高工作效率。我們應該帶着輕鬆愉快的心情去上課,儘管我們在課前受了委屈,我們也應該把這些拋在腦後。不應該把絲毫對他人或領導的不滿情緒帶進課堂。因些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時刻調整自己的心理,維護和提高心理健康,從而保持自身良好狀態的心理健康去影響學生。

作為新世紀的一名老師,不僅要上好一堂課,還要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更應提高老師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這就是我從本次培訓中得到的一點體會。

關於讀書心得體會讀後感:篇三

我們當老師的都希望能夠成為讓學生喜歡的教師,可是,讓人喜歡似乎並不是那麼容易,它是一種感情,感情沒有無緣無故的。學生們對老師的評價千差萬別,“盼”着上某老師的課,“怕”上某老師的課或“煩”上某老師的課,同樣的學生對不同的教師表現出不同的態度。這的確值得我們深思,我們應怎樣修煉才能讓學生喜歡自己呢?

今天,我讀了《老師怎樣和學生説話》之後,給我啟發很大,而且感觸很深。那生動而幽默的對話,鮮活的例子,使我頓悟:自己的言行決定着學生的一切。做老師難,做好教師難,做讓學生喜歡的教師更難。為了孩子,我力爭做學生喜愛的教師。讀了此書,我收穫頗豐:書中眾多理論對我影響很大,也引起了我的許多思考。現在中國的教育正處在教育的變革之中,對教師的要求更高了。家長對教師的期望也更高,學生也更需要教師的尊重和理解。現在的學生由於生活的優越性,再加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因此,不論是在各方面都是很有個性的,因此,老師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突發事件,教育學生要注意方式方法,每個教師教育學生都是出於教師對學生的愛。和學生説話要讓學生體會到教師的愛,有教育家説過“教育需要愛,也要培養愛。沒有愛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養愛的教育是失敗的教育。”這一教育名言也告訴我們,愛是教育的生命,愛學生是做好老師的關鍵。《老師怎樣和學生説話》一書就是幫助我們怎樣創造一種和諧的情感氛圍,讓每個孩子充分相信老師,並獲得進步。書中列舉了最佳師表和最差師表的言行,作者列舉了截然相反的兩種教育方式和態度的若干真實的小故事,鮮明而生動的指出:在理論上,任何老師都知道什麼教育是好的,我們對此擁有無數的理念。但不幸的是,沒有人能夠僅僅靠教育理念就能教育好小孩。在處理班級裏的各種瑣碎事務-孩子之間言語的觸犯,日常的衝突,以及突發的危機等等的時候,最佳師表的老師們會尊重孩子,摒棄語言上的,比如訓話、責難、嘲諷等,不逼迫孩子承諾和保證,不讓他們的內心產生罪惡感。就事論事,對孩子提供及時恰當的幫助。然而最差師表的老師們則會浪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採取疏遠冷漠的態度,侮辱和攻擊性的語言來跟孩子們進行本來可以避免的爭鬥、衝突甚至戰爭。《老師怎樣和學生説話》這本書中,通過很多小事例,告訴我們“最佳師表”與“最差師表”會對同一個學生同一件事情説出什麼不同的話,取得什麼不同的效果。歸根結底,其實就是一個原則:尊重生命。在教育中,請把學生當成一個活生生的人,對他們持有對生命的熱愛和尊重,再次,課堂魅力是師生之間最好的紐帶。教師在課堂上的激情則是上好一節課的靈魂,一句精彩的導語,一句幽默的插入語,一句風趣的笑談,往往會使學生精神倍增,興趣盎然,聽起來聚精會神,學起來津津有味,那麼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作為一名好教師,我們應當用生動的語言和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去吸引學生學習,所以我每節課都盡力做到精神飽滿、語言生動清晰。課堂語言是教學的“佐料”,教學方法也不能千篇一律,再好的方法也不能重複使用,正如山珍海味人人都喜歡,但每天都讓你吃,恐怕也食之無味。我們的語言也是課堂的催化劑,恰到好處地的應用肢體語言,也能形成我們獨特的“颱風”和高超的“演技”。總之,教學水平的提高是沒有止境的,應了那句話“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關於讀書心得體會讀後感:篇四

《論語》這部書,教給我們很多為人處世的方法,做人的規矩、道理,這些辦法通過於丹的白語化,用許多淺顯的故事,而變得懂俗易懂,看起來很樸素的語言,但在原則中透着一些變通,更簡單的説:它告訴我們的是為人處世的原則。

自古就有一部《論語》治天下之説,中國的統治者也有很多人用此治理天下,在今天這個日新月異,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現實生活中的處處不合時宜,讓每個人都難免會感到有缺憾事和不如意感,也許我們無力去改變事實,而通過《論語》的解讀,可以改變我們看待這些事情的態度,告訴我們如何用平和的心態來對待生活之中的缺憾和苦難,如何在工作中把這種缺憾轉化為動力和力量,把工作做得更好更實。人生百年,孰能無憾?人這一生中總會遇到這樣那樣不如意的事情。人首先要能夠正確面對人生的遺憾,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接受下來,不要糾纏在裏面,一遍一遍地問天問地,這樣只能加重你的苦痛,還要儘可能地用自己所可以做的事情去彌補這個遺憾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我們中國人傳統的道德理想,《在論語》中孔子談理想時,並不認為志向越高遠就越好,真正重要的是一個人的內心定力與信念。無論你的理想是大是小,實現所有理想的基礎,在於找到內心的真正感受,一個人的內心的感受永遠比他外在的業績更加重要。

我們都想要建立一個大的座標,讓我們從自知之明去建立心靈的智慧,在我們每一天忙碌的間歇裏面,給自己一點點心靈的儀式,而不至於像個人格分裂的演員一樣不敢面對自己的內心,其實在今天這樣一個後工業文明的社會裏,于丹的論語讀後感所想傳遞出的是這樣一種温柔的思想力量,淡定的、清明的理念,它鼓勵了我們對內心的關照,讓我們有理由相信我們的理想是有根的。

人們常説,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社會環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從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見自己的影子,其實物以類聚,人以羣分,朋友也如此,從身邊朋友的身上也可以直接的反映出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好的朋友如一本好書,他可以打開整個你的世界,讓你接觸到外面的精彩。對方是什麼樣的人,你只要觀察他的社交圈子,就可以看到他自己的價值取向,朋友的好壞可以影響到你的人生。

無論是孔子的《論語》還是于丹的讀後感,都説做人的境界,君子是大家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標準,君子的力量始於人格與內心。如果一個人在當今的社會中,反省自己的行為,而能夠不後悔、不愧疚,要使自己做過的每件事都禁得住推敲,實在是極不容易的事情。我們無法左右外在的世界,只有讓自己的內心選擇能力強大,明白如何取捨,一個人內心對自己要求嚴格一點,對別人就會厚道一點,平時大家老説做人要厚道,厚道並不是窩囊,而是他可以包容和悲憫別人的過錯,可以設身處地站在別人的立場上想問題,因此只有給予才會帶給你最終的歡愉,不是説: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嘛!做人無論成功與否,能做到“不怨天,不尤人”才是君子之度。做一個最好的你自己,按照自己的社會定位,從身邊做起,讓自己成為內心完善的人。

論語是道德與智慧的凝結,它是一個循循善誘的教師,又是一個正直、坦率、寬容的友人,由它可以映射着我們的道德情操、品性修養的鏡子,讓我們在生活中找準自己的方向。我想無論是古賢聖人還是于丹所想表達的意義在於,以簡約的語言點出人生大道,讓後世的子孫一一去實踐,讓那種古典的精神力量在現代的規則下融合成為一種有效的成分,讓我們每一個人真正建立起有效率、有價值的人生,這大概就是《于丹論語讀後感》所給予我們的終極意義吧!

關於讀書心得體會讀後感:篇五

《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麼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説需要的那種快樂生活。主要講述了天地人之道、心靈之道、處事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書中每一個故事都告訴了我們許多人生的哲理和處事做人的道理。

于丹老師講授《論語》心得別具一格。在我的心目中,孔子是一位離我們很遙遠的古代聖賢,《論語》猶如高山上一顆勁鬆高不可攀,只可仰望而不可觸及。而於丹老師彷彿是一位美味快餐的加工高手,它能把一般人很難懂的《論語》通過心得的方式來解讀,似乎把難以消化吸收的食品加工成了老少皆宜備受歡迎的高檔營養品。他帶我們超越時空,把一位兩千年前的聖人引領到了眾人眼前與今人對話。孔子沒有聖賢的架勢,樸素平和、平易近人,時時傳遞一種樸素、温暖的生活態度。她把深奧的道理講的淺顯易懂,真正走進了我們的心裏。他説:“孔子沒有温度,只有色彩”。

我第一次見到“國民幸福指數”一詞,物質意義上的幸福生活它僅僅是一個指標。單純依靠物質的極大豐富同樣不能解決心靈的問題。“該放下時且放下,你寬容別人,其實是給自己留下來一片海闊天空。”對於我來説,大的就是工作中,小的就是家庭中,同志之間、夫妻之間,一些生活中的瑣事,抑鬱於胸。“胸懷無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就渺小了。”自己勸自己,想開些,何必計較那麼多呢?

面對人生的遺憾,我們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接收下來,不要糾纏在裏面,一遍一遍地問天問地,這樣只能加重你的痛苦。如果你因為錯過了太陽而哭泣,那麼你也將錯過星星了。

于丹老師在論語心得中講了一個故事:一座寺廟裏供着一個花崗巖雕刻得非常精緻的佛像,每天都有很多人來佛像前膜拜。而通往這座佛像的台階也是跟它採自同一座山體的花崗巖砌成,台階不服氣地對佛像提抗議:我們本是兄弟,憑什麼人們採着我們去膜拜你?你有什麼了不起?佛像淡淡地説,因為你只經過了四刀就走上了今天的崗位,而我經過了千刀萬剮才成佛。

我讀後眼前一亮,我們過去總是喜歡與他人相比,為什麼你我一起參加工作,你今天如此輝煌?往往比的都是自己的缺失和他人的所得,而忽視了他人付出的努力、做出的貢獻、肩負的責任、承受的壓力。想得到他人所得背後的付出,千刀萬剮與四刀相比相差何其大,這樣比起來我的內心就平和多了,怨氣自然就少了。你有你的快樂,我有我的開心,知足常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dp6l8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