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講追風箏的人的讀書心得

講追風箏的人的讀書心得

《追風箏的人》一書在講述故事的同時,也向我們展現了阿富汗從蘇聯入侵前一直到今天的變化和阿富汗人苦難的命運,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一下有關於《追風箏的人》的讀書心得,有機會要閲讀一下哦。

講追風箏的人的讀書心得

讀書心得一

爸爸用善行救贖了罪惡,阿米爾追尋完整的人格,哈桑追尋的是忠誠。在最深的友誼和情感裏,一種複雜、深沉和深入骨子的呼吸在阿米爾為哈桑的兒子——索拉博追到的最後一次風箏畫上句點。

哈桑從不會抬頭看風箏在空中的軌跡,也不會低頭追風箏的影子,但他從來都知道風箏在什麼地方,就如同我們知道自己的心願在哪。重要的是勇敢去追,不論代價什麼,不論是否遍體鱗傷,不論將來是否獻出自己的生命。它或許是理想、自由、救贖、和愛,我們都是追風箏的人。

讀書心得二

讀完《追風箏的人》“這本書之後,有一句話銘記在我的腦海中:為你,千千萬萬遍。沒有萬語千言,哈桑用寥寥幾個字向我們闡述了最真摯的友誼。

阿富汗,這個曾經在我腦海中只留下荒蕪戰爭場景的國度,卻在閲讀完這本書之後讓我有了重新的認識。在書中,我看到了最最真實的阿富汗——一個有歡樂、有悲傷、有良知亦有邪惡的國度,一個人性化的國度。無可否認,哈桑和阿米爾這段友誼,是千千萬萬阿富汗人的縮影,是千千萬萬段友誼的縮影。也許不盡相同,但卻有着共同的出發點——為了朋友而義無反顧!

哈桑為阿米爾追到了藍色的風箏,也因為那一隻風箏被欺負、被蹂躪,卻依舊毫無怨言。反觀之,少年的阿米爾在這段友誼中卻擔當着一個狠心的角色,忽視哈桑的付出、陷害哈桑甚至害得他不得不選擇離開。故事的結局是令人意外的,阿米爾等來的是哈桑逝去的消息,一別成永別,留下的、只是滿滿的悔恨。阿米爾只能移情,成為為哈桑的兒子追風箏的人。

故事的結局並不完美,但卻是最扣我心絃的一個。

錯過、悔過,才能懂得珍惜、學會守候!

我國着名文學家魯迅先生也曾説過:“友誼是兩顆心真誠相待,而不是一顆心對另一顆心敲打。”哈桑正是用他自己的方式實踐了“友誼”之詞。

友誼是一棵樹,只有以真誠去澆灌,才能開出燦爛的花朵。

讓我們靜靜等待、那一朵花開……

讀書心得三

《追風箏的人》是一本具有濃重的異域風情的書,這本書有許多令人感動值得揣摩的方面。

開篇隨着作者的娓娓道來,我首先感受到的是一個美好、和諧、虔誠的阿富汗;隨着作者對僕人哈桑的描寫,我又不禁為他們童年純潔的友誼而觸動;當作者面對他的父親一種孩子對父親的愛與崇拜又令人不禁回想起自己童年裏一直守護自己的父親的偉岸的身軀;當作者為了獨佔父親的寵愛,自私的將哈桑趕走又不禁感到惋惜。

當俄羅斯的戰火燃到阿富汗,那個美好的阿富汗開始褪色。主人公父子二人踏上背井離鄉之路,那種父子之間的相依為命,那種身處異鄉的漂泊感,那種極大的民族自豪感,又震撼着我。

同時,主人公埃米爾始終被一件事所困擾,就是當年將哈桑趕走,他的懊悔已屬不易,當他得知自己有機會贖罪時毫不猶豫的踏上了重返阿富汗之路,他的勇氣,不得不叫人欽佩。重回家園不見了以往的美好,只有塔利班統治下看不到邊際的恐怖。身陷敵巢,他冒生命之危險就出了自己的侄子,他解救的不只是孩子,更是他自己,他自己多年來從未平靜的心。

這個埃米爾自我救贖的故事裏,有對於祖國的愛,有對於信仰的虔誠,有對於友情的忠誠,有對於愛情的堅守,有對於親情的感觸,有對於自己心靈的救贖;沉浸其中有一種被深深溶解的感覺,一種靈魂被淨化的感覺,讀這本書可以讓人反思,回憶尋找心靈的一種歸屬。

對於阿富汗的現狀,不敢妄加評論,就像作者一樣默默地為這個曾經美好的國度祝福吧!

標籤: 風箏 讀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3xwx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