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穹頂之下》心得體會(精選9篇)

《穹頂之下》心得體會(精選9篇)

《穹頂之下》心得體會 篇1

柴靜的《穹頂之下》的紀錄片在互聯網上瘋傳,短時間內過億的點擊量,讓國人意識到環保問題已經關係到你我他,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程度。本人細細地看完了兩遍,這《穹頂之下》的片段在腦中揮之不去,在不停的冥想中,得到一個深感震驚的結論,這不僅僅是環保的問題,而是整個社會的問題。中國已經到了不得不改革的地步,前進一步是發達國家在望,而原地踏步,必將滑落到拉美國家,就看國家的領導人能不能團結一致,拿出破釜沉舟的氣魄去開創中國新型的創新型社會。

《穹頂之下》心得體會(精選9篇)

《穹頂之下》裏柴進霧霾的調查報告,首先主要原因是燒煤,其次是燒油。為什麼燒這麼多煤,為了就業,為了GDP。是當前政治體制下政府的選擇,是政府的問題,引導不當,怕擔過錯,不敢去嘗試其它的方式。燒油,主要是石化企業忽視社會利益,不能夠提供優質的石油。

隨着《穹頂之下》的調查,更深層次的問題是法律的問題,法律最注重的兩條是一、合理性,二、可執行性。法律的尊嚴在於讓人們遵守法律,要讓人充分敬畏法律。裏面有句話説的很好:不執法的結果就是逼別人作假。這就是為什麼要重提依法治國。在法律執行這方面,個人認為,酒後駕駛的懲罰,以及執行性就是對法律最好的證明,現在還有多少人敢酒後駕駛?我希望我國很多法律就像這個法律一樣,在國民的大眾中深深紮根。

我本人很佩服柴靜本人,不管她私生活如何,我只對事不對人,針對這個事情,敢問整個中國有多少人能像她一樣敢於站出來?她一個弱女子,令天下多少男子汗顏?我沒有她的能力,沒有她的氣魄,但只能在屏幕後面默默鼓掌,我相信比她知道這社會‘公開的祕密規則’的人更多,但有多少人會去回去想?更敢於站出來,為社會的進步而吶喊?而柴靜站出來了,把這個很多媒體都清楚,卻不敢去説,用自己的調查,向更多的民眾揭示這個事實,是報了多大的勇氣、決心?我們國家更應該有更多柴靜這樣的人,更多媒體敢於有《穹頂之下》這個作品,這樣的中國才是有希望。而不是去揭別人的隱私,去關注某某明星分分合合。 我只想説,請別把這些私底下,鄰居家短,鄰居家長的東西,別上升到整個國家整個社會的高度。

為什麼我們中國這麼多專家,最後都變成了‘磚家’?就是類似於這個專家,脱離本行業,對不起,那你真就是磚家! 他的迴應,有些我不懂,但有些覺得很搞笑,也許這既是代溝吧,但請不要用你計劃經濟時代的思想來藐視市場的力量。只要放開了,即使不買你中石油的油,可以去買中石化的,可以去買石油。而且他們會有更好的油企冒出來,並且生產出更好的油。而且軍隊的用油離你中石油就飛機飛不起來,坦克開不了,艦船不能在海上航行了?按照你的思想,那美國這麼多油企,是不是軍隊就應該趴窩裏?而事實是,美帝國主義的軍隊在世界各地發動戰爭。更可氣的是部分軍工產品現在都有民間資本,技術進入,怎麼單單就是中石油不行啊?到底是軍隊的軍工產品更重要,還是你中石油的油更重要?類似這樣的企業還有幾個敢口氣如此之大,還是一個企業嗎?這是我錯了,中石油不是企業,他是副部級單位。

這就是以中石油為代表的國家利益既得者,佔用國家的大部分資源,卻不想去改變,不敢去創新,因為對他們來説,改不改,利益都是那麼多,改了,説不定利益就丟失了,還傷精費神的去做?他們喪失了前進的動力,不去想怎麼解決問題,解決困難,而是在抱怨我為社會做了這麼多,我有這些困難,我有那些困難。

鄧小平説過,我們要摸着石頭過河,但是我們現在還有多少人在堅持?説過要與時俱進,可很多人都停留下來開始享福了?河還只過到一半,在河水中休息的後果只有一個,那就是進入中等收入陷阱,回到拉美國家的時代。但我們的壟斷企業就是是不動,看着這河水,不敢去嘗試,甚至明知這河水只到腳裸,卻怕弄濕了鞋子而在岸邊徘徊,非要等到歷史的強大的力量把自己推倒在河水裏,然後磕暈在石頭上,然後淹死在巴掌大的水坑裏。

我國的改革如此艱難,就是既得利益者為求部門利益,不放眼世界,固步自封,總是活在閉關鎖國似的過去的輝煌中,可你們是否清楚,過去的輝煌是前一輩大刀闊斧的改革才得到的?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這輝煌的三十年,但三十年後你們可否清楚後人會以什麼樣的心態評價現在的你們?就像日本迷失的二十年?還是像拉美一樣步入中等收入陷阱?

可怕的不是去冒險,而是不敢去冒險本身!看看習在剛任的時候意氣風發,而現在滿臉都是疲憊與憔悴,就知道這改革之路的艱辛。

關於壟斷行業,我提談點自己的認識,春秋戰國,百家爭鳴,留給中華民族巨大的財富,這是在國家充分競爭的情況下產生的。就套用戰國七雄的‘七’這個數字,一個星期也是‘七’天,我國的軍區也是‘七’大軍區,我國的中央政治局也是‘七’個。包括國外的通話,《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這是一個行業裏最具有競爭性的數字,即避免了資源的過度集中,又具有充分的競爭性,為什麼不能把我國的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劃分出來七個大型的公司?移動通信等具有壟斷性的都是如此。保證資源不過度分散的同時,充分競爭的同時又能為國家提供更好的服務?

如果有人問我,到時候這不亂套嗎?人民羣眾的生活怎麼辦?我在這裏用中石油高管的話迴應:快遞業務放開了,郵政人員下崗了,到時候快遞業務魚龍混雜,不知道他們會把你的東西送到哪兒?你以後敢去郵寄東西嗎?

相信上面這個問題最終的答案大家都清楚,類似與這樣的案例在其它方面也很多,比如真正的‘中國芯’只有作為私營企業的華為才有,只有放開,才能茁壯成長,百花齊放才是春。改革之路儘管它暫時是劇痛無比,但為了更美好的明天,以及未來的子孫後代,在這關鍵的十字路口,用你的行為,你的所知,助改革一份力量。

本文最後用《穹頂之下》裏面的話結束:環保不是負擔,而是創新,保護落後是沒有辦法創新的。政府的角色是制定好標準之後,保證整個市場的公平競爭。

《穹頂之下》心得體會 篇2

夜裏又安靜的看了一遍今天反覆被刷屏的柴靜的《穹頂之下》,彼時家人在另外一個房間正在看央視的《感動中國》。我在這個電視前潸然淚下,聽到家人在另一個房間亦是泣不成聲。這也許是我們眼中不同的中國,唯一相同的是,我們都深深地愛着這個國家這片土地,亦如單薄清瘦的柴靜。

同樣一個柴靜,同樣一段片子,同樣一件事,我看到兩方截然不同的評價。有人罵她是公知,拍這樣的片子挑撥政府和人民的關係。有人罵她是五毛,拍這樣的片子幫助政府維穩。還有大把人在微博上罵她在美國生孩子,有什麼資格對中國的事情指手畫腳。所以説在中國做事,太難,因為太多的眼睛和耳朵被無知矇蔽,太多的心靈被偏激綁架而失去基本善意,太多的腦袋被刻意操縱而失去了理性。所以無論她的觀點是否是你可以接受的,都請相信,不管是五毛還是公知,不管你是老百姓還是住在中南海,同呼吸共命運,我們無人可以倖免。

我的奶奶和爺爺去世時的死因全部因為肺炎引發全身臟器衰竭。最近去世的我的朋友的家人也是因為肺癌。他們分別在新疆和北京。可以想見,這場席捲全中國各地的肺炎肺癌大爆發,只會在未來的歲月愈演愈烈。有很多移民的朋友常常對我説的一句話也是,我希望我的孩子未來出生在沒有霧霾,沒有毒食品的地方。這是我們生活的中國,如果不用腳投票,我們就別無選擇。

温暖的柴靜,用自己稿費的一百萬元做了這樣一部片子。沒有體制內的職務,沒有工資,沒有廣告贊助,全憑自己的良心和責任。同時因為她的母親的身份,讓人在這部片子裏看到了更多柔性堅韌的力量。相信以後這種獨立調查自媒體會蔚然成風,而不用再依託體制內的電視台,有更多擁有獨立思考角度的紀錄片出現。這亦是柴靜這部環保題材片子之外的另一層意義。

更多的思考是對於我們自己,如何愛護自己賴以生存的家園,如何讓我們的空氣中不再只是充滿錢的味道。還有,一個柔弱的女人都能做的事情,政府部門的缺位和失職更是我們作為一個納税人應該發出的詰問!

《穹頂之下》心得體會 篇3

相信廣大學生開學初時都在熱烈討論由柴靜個人推出的《穹頂之下》霧霾紀錄片,作為一名關心社會現象,關注時事,關懷環境的大學生,我也觀看了這一個掀起輿論風波的紀錄片,並且深有感觸。

意義

這一個紀錄片一出來,便有許多爭議,有人被霧霾以及環境污染情況之惡劣所震撼,有人則吐槽柴小姐數據不準確,用詞模糊轉義。而我覺得,不管此個紀錄片數據是否有所誇大,不管柴靜小姐是否弄虛作假,但是霧霾現象確實存在,環境問題確實嚴重,柴靜退出紀錄片的這個行為本身的意義便是暴露問題,顯示問題,提醒廣大人民羣眾不要忽略問題,她做到了,她達到目的了,總的來説,這個紀錄片的影響是積極並且深遠的。

效果

《穹頂之下》的反響十分劇烈,大多數人都聽説過霧霾,但大多數人都不知道霧霾具體是什麼!不知道霧霾到底是怎麼形成的!不知道霧霾對人體有什麼傷害!而這個紀錄片,則讓大眾明白了這些,讓大眾意識到霧霾的存在並非不影響自身,讓大眾知曉環境問題不容小視!

感想

看完這個紀錄片,我很受震撼!因為説真的,我之前也不太關心霧霾,雖然我知道霧霾是什麼,但是我卻不清楚霧霾對人身的傷害,所以只把它當做一個普通的天氣現象。我覺得,國家已經十分重視環境問題,不過,霧霾惡化在説明環境的惡化,説明國家需要作出更大努力,不僅改變環境,更應該改變政策,讓相關部門承擔起責任,讓相關企業承擔起責任,給人民以希望。

《穹頂之下》心得體會 篇4

我個人感覺柴靜的整個紀錄片講解得還是比較全面和客觀的,當然昨晚點擊率能超過3千萬次這麼高主要還是名人效應。

紀錄片裏邊有些觀點可能講解得不是特別清晰,比如北上廣深杭州之類的汽車限購,人均汽車保有量其實是遠低於東京的。不過後邊分析洛杉磯時特別講了油品質量和排放標準是關鍵,而非汽車數量。

中國目前每10人才1.1輛汽車,其中北上廣深總人口占全國6%,汽車佔10%,大概5人1輛。歐美日澳每2人有汽車1輛以上,紀錄片中提到的東京1200萬人約800萬輛車,墨西哥巴西南非俄羅斯每4人1輛,印度40人才1輛,全球平均7人1輛。美澳俄及南非的人口密度遠低於中國,日韓歐明顯高於中國的139人/平方公里,與中國的可比性更強。

我想,柴靜的主要目的應該是喚起民眾關注並用輿論向政府和排污企業施壓,而非為節能減排建言獻策,這個目標肯定是很好地達成了。但套用富蘭克林的一句話,如果你想要説服別人,要訴諸利益,而非訴諸理性。

紀錄片除了喚醒民眾關注污染,也應該重點分析污染原因和解決辦法。比如中國石油和天然氣消費佔一次能源比例低但探明儲量不低,她沒有提到開採成本和技術。比如油品差,中石油那位領導説提標準會斷供社會不穩定成本高,她可以對比下美國的油品和價格,很明顯壟斷導致的中國煉油水平低是關鍵。其實紀錄片也有提到一些,但民眾看起來會覺得不是太清晰。

如果要説解決方案和投資機會,清潔能源的推廣肯定共識,其中包括能源結構的調整。但按蓋茨在ted的演講來看,只有核能才能做到0排放並徹底解決問題。

水和核電目前和未來應該都有很好的投資回報這已經是市場共識,風電目前回報最差,太陽能目前回報不錯但未來有巨大的上網價格下調壓力。火電雖然目前盈利狀況很好但缺乏成長空間,煤炭我估計只有反彈而沒有反轉的機會。

垃圾發電現在的回報非常好,因為不但上網電價有收入,還有垃圾處理費收入,每噸收費在百元上下各地有出入,但需求絕對是非常剛性的,這導致它不單盈利好而且現金流強勁。

過去半年我因工作需要調研走訪了幾十家節能環保企業,發現環保的社會需求和意識已經很明確,但賺錢特別是現金流好的企業很少,除了政府體制和各種利益的鉗制外,主要還是大部分企業自身的技術和核心競爭力不強,因為我也有碰到好幾家盈利狀況和現金流很好且發展潛力陽光的企業。

比如柴靜的紀錄片裏提到的污染源在線監測和app,我就看到有很不錯的企業並且正準備投資它,它存在的意義類似於這個紀錄片導致的輿論壓力,讓民眾和政府能監督排污企業,並且是有客觀標準的。

正如紀錄片裏的英國能源大臣所説,節能減排會讓很多傳統企業倒閉工人失業,但也能讓更多的新企業成長,我想這裏邊一定會有很多的投資機會,在中國大部分實體經濟行業和企業不景氣的長期趨勢下,這個機會顯得更加珍貴。

《穹頂之下》心得體會 篇5

沉寂一年後,柴靜歸來,推出自費百萬元所拍霧霾紀錄片《穹頂之下》。兩個小時的時間,讓每一箇中國人更加深刻地認識到霧霾是什麼?從哪兒來?該怎麼辦?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受。

這兩天網上對這個事情褒貶都有,前兩天恰巧看了一個對柴靜專訪的視頻。其中一段給我的印象很深。正是這段話讓我理解柴靜為什麼會這麼做。內容如下:

五年前,我採訪了一個人。這個人在火車上買了一瓶一塊五毛錢的水,然後他問列車員要發票。列車員樂了,説我們火車上自古就沒有發票。然後這個人把鐵道部告上了法庭。他説,人們在強大的力量面前總是選擇服從。但是,如果今天我們放棄了一塊五毛錢的發票,明天我們就有可能被迫放棄我們的土地權、財產權和生命的安全。權利如果不用來爭取的話,權利就只是一張紙。他後來贏了這場官司,我以為他會跟鐵道部結下樑子,結果他上了火車之後,在餐車要了一份飯,列車長親自把這個飯菜端到他面前説,您是現在要發票呢,還是吃完了之後我再給您送過來?我問他,你靠什麼贏得尊重?他説,我靠為我的權利所做的鬥爭。這個人叫郝勁鬆,三十四歲的律師。

我和柴靜是山西老鄉,居住長治。去年的某一天,朋友打來電話,説今天天氣不錯,空氣濕潤,空氣中瀰漫着泥土的芳香,感覺很舒服,帶孩子出來玩玩吧。我説不了,看手機上的天氣指數,那天的指數是重度污染,孩子還小不假思索的選擇了規避。

這兩天看熱門微博上,有人抨擊柴靜去美國生孩子的事情。不知道他是否已經有了自己的孩子。作為一個孩子的父親,我想説,她的孩子還在肚子裏時,已經查出有腫瘤,一出生做必須做手術切除。我沒有去求證國內的醫療水平是否能完成這樣的手術,就算是能,從一個普通人的角度來説,但凡經濟許可的,也一定會選擇更放心的方案,我不認為去美國生孩子有什麼錯。就像我不懂霧霾對孩子的身體有什麼傷害,但是會選擇減少外出是一樣的道理。

央視有一個廣告,請到海南深呼吸。第一次看覺得這麼沒有創意的一個廣告放央視播。看過這個霧霾記錄片後,明白了這個廣告的用意,它突出的是實際的意義。在我們這個地方,有一羣經濟條件好些的老人,會隨着季節的變化,選擇在長治和海南兩地過“候鳥”生活。那邊有一個小區,房子基本都被這些來自長治人們買了。我一個朋友的父母就是其中之一。也在那個小區買了房子,每到冬天就會去海南生活居住。我問他為什麼。他説他的母親一到冬天就會咳嗽,但是去了海南就不會。當時也沒有想明白為什麼,單純的理解為是氣候乾燥和濕潤的原因。看完柴靜的記錄片,又想起去年曾經轉發過的《20xx年全國190個城市污染排行》長治排第69位,似乎,好像,大概,呵呵覺得其中有某種關聯。也明白了為什麼醫生有時會告訴病人不用吃藥,換個居住地就會好的建議。

支持柴靜的雖多,但是熱點終究會過去。時間久了,刻骨銘心的感情都會去淡忘,何況是一個紀錄片。為了忘卻的紀念,我覺得我應該做些什麼。看過羅永浩演講的人一定會記得,他在和西門子維權後,有人説老羅是名人,有幾百萬粉絲,影響力大所以能把這個事情做成。作為普通人沒有什麼影響力。。。。老羅這麼説,你能影響幾個人就去影響幾個人,至少你身邊的人不會再買關不上門的西門子冰箱,這也是一種維權。受到這句話的啟發,我做了一件事情,每天早晨起來,打開手機裏天氣APP,然後把當天的空氣指數做一個截圖,放到朋友圈。做了兩天,第一天有人點贊,第二天有人開始留言評論。時間久了大家或許會忘記柴靜説了什麼,堅持這麼做至少還能時刻提醒自己,提醒身邊的人,霧霾還在,我們還需注意。借用老羅的話來説,能影響幾個人就影響幾個人吧。

説了這麼多,我想説的是什麼呢。

看過之後,覺得自己很可悲,因為我身處這個時代,正在經歷這個時代,卻又對這個時代如此的無知。她去做了霧霾是什麼?從哪兒來?該怎麼辦?讓我們明白活在一個什麼境況下。和很多人一樣,我們想知道很多,但是找不到信息源。我們需要有這樣來的人來給我們答案。

《穹頂之下》心得體會 篇6

柴靜是一個小女子,一個普通的母親,一個由對孩子的愛昇華到對所有中國人的愛的的人,一位曾經的知名記者而現在是一位普通人的人。她的愛是大愛,是儒家所推崇的大仁大愛。穹頂之下的思考是由環境和呼吸引發的思考,進而達到更大的思考,政策的,經濟的,法律的,社會的,直至生命的,人生的,人性的,由個體到羣體,再昇華到個體——人和生活、生命。一個弱女子以君子之風,講一個難言的話題而娓娓道來,沒哀、怨、怒、恨,用自己的行動和平靜的語言分析因果,剖析利害,展示事實,客觀理性,從容平實。平靜中充滿了對社會、生活和自然的熱愛,用科學和事實 提醒人們正視生活,珍視生命,繼而良知覺醒,體察人性。

這個視頻引發了國人的思考,展示了理性的美和力量。她的"我不怕死,但我不想這樣活着"的話震撼了聽者的心靈,從霧霾的生產到對人體的侵害;從經濟的運作,利弊的權衡;政府職能的發揮;法律的缺陷;中外的對比等等諸多方面的陳述,科學準確的展開了社會,社會的各級組織,法律和政策以及普通人的生活等等真相。這個片子對每個人,社會組織,企業,職能部門,政府,法律,社會經濟發展模式,人生價值,社會價值都起到了振動和積極推動的作用,由此所引起的連鎖反應和變化也許是驚心動魄的,但這是必然,是天意,是不可違背的自然規律。無論由此產生的對其個人的生活和選擇的指責有多大,多真實,其背景、來歷及目的有多少可能,金鼠年初兩會召開的關節之時,這個曾經知名的普通人引發的的這個事件,以穹頂之下的名義,告之我們每一個人,這是一個深化改革的時代,一個鉅變正在發生的大時代。普通人的公民意識、責任感、人性和文化的甦醒、迴歸正在走來,其轟轟的巨音己經在振動我們的心靈了。人們必然要思考,昇華,覺醒,我們究竟要怎樣活着。

柴靜所作是君子所為,平靜理性,以理服人,不以聲色化人。

柴靜是 寓風雷於平靜之中。用人性在吶喊。

柴靜,才靜,才是靜,這才是靜。柴靜詮釋了這個“靜”。

20xx年,讓我們記住這個震動了我們心靈的人——柴靜。

《穹頂之下》心得體會 篇7

在拿起筆寫這篇文章之前,我猶豫有沒有必要這麼做呢?我寫了發出去會有多少人看呢?他們會認同我,還是會説我故作姿態呢?但是我被柴靜自費百萬調查中國環境問題根源的故事所打動,也為中國發展現狀驚訝和悲憤,更為我是一名環境工程專業的學生將來何去何從所憂慮。柴靜如果有我這樣消極的心態不挺身而出,展現一個媒體人從業良心和社會責任感的話,今天我就不會、還有很多人也不會了解到中國環境這方面的現實,讓我們認識到環境發展接下來的進程和方向是什麼和意識到自己對改變身邊環境的主觀能動性。再一想人家付出了這麼多拍出這麼貼合我們自身生活的紀錄片,我們就不能花2個小時認認真真的看一下嗎?非但要看還要寫,要認認真真的寫,一是加強認識,二是引起共鳴!

首先柴靜是一名受害者,和中國無數受污染侵害的同胞們一樣無奈和悲歎。然而柴靜又是一名調查媒體人,她有權力和資源用行動揭示出中國正面臨的可怕危機。她在社會舞台上發出了自己的聲音,扮演了一個喚醒社會共識的先驅角色。柴靜原本是央視《看見》欄目主持人,調查過中國各類社會問題,一度成為新聞熱點。十年前柴靜就調查過一個環保專題,然而當時環境問題似乎離我們很遠,並沒有在社會的水潭裏泛起大的浪花。十年後懷着孩子一出生就患有腫瘤的悲痛,她毅然決然的又一次挺身而出,向社會“宣戰”,向自己也向社會尋求一個公道和交待。

演講以霧霾是什麼?從哪兒來?我們怎麼辦?為中心逐漸展開。霧霾是什麼?在這裏做一下區分——即什麼是霧?什麼是霾? 霧是大氣中水汽凝結而成,通常出現在夜間至清晨,能見度小於一批從,具有很大濕度和明顯邊界的天氣現象。霾主要是由人類活動引起,大量有機燃料燃燒釋放大量的温室氣體,有毒氣體,懸浮顆粒物到大氣中,它們可以在大氣中凝結反應和擴散,致使能見度降低,對人體產生危害的天氣現象。我們這裏所説的霧霾即是第二種。

霧霾像突然刮來的一股西北風,讓整個中國都得了個重感冒。起先是河北山西重工業區,能源消耗巨大,致使藍天白雲成為奢侈品。很快江南沿海地區也步入了霧霾的陰影之中。就連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杭州一年中竟有200多天處在霧霾中。不得不感歎汽車燃油對環境污染的危害之大。我信息比較閉塞,最先引起我關注的的北京的霧霾,然而北京不是污染最嚴重的地區,石家莊和唐山重工業區污染才更嚴重。但是為什麼霧霾都看北京呢?難道北京的市民就素質高,公民參與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強嗎?更重要的是北京是中國的文化政治和國際交往中心,是中國的一張臉面。如果不處理好,該怎麼搞奧運?該怎麼談外交呢?

世界在看中國,中國迫於壓力,也將會採取措施治理污染,然而經濟發展和污染治理有着尖鋭的矛盾,那中國到底會下多大的決心致力於治污呢?打個比喻:中國就像一個從農村出來創業,一路摸爬滾打躋身上流社會的暴發户,交際時發現有諸多不體面,於是考慮要不要花大錢買一身名牌西服,或者乾脆回老家偏安一隅算了。然而清朝閉關鎖國帶來的教訓剛剛過去,片面追求經濟,對污染放任並不可能得過且過,羣眾的呼聲和輿論的壓力會不斷高漲,污染治理一定是一條必經之路。中國税收穩定,外匯儲備穩定,對外貿易關係穩定。有錢才會闊氣,中國不缺錢,只缺決心。

為什麼要那麼大的決心呢?錢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中國的法律制度還不健全,有些模糊和不透明的因素,市場經濟調控受到限制,不能充分發揮作用。所以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政府現在仍虎視牛行,積攢力量,靜待時機。

從記錄片中可以看出,法律對污染執法部門分工不明確,環境相關部門是指環保局、衞生局、質量監督局還是工商局?一個和尚挑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如果責任不能具體到個人,都有權的後果就是都沒權。沒有權倒是好了,就怕有權卻濫用權力。汽車不符合環保要求卻個個貼着環保標,監督部門、監察部門、執法部門都視而不見,他們的職能又哪去了呢?權力成了相關部門斂財的工具,那就是逼着百姓弄虛作假啊。這不禁讓我想起《康熙王朝》裏的康熙的一段經典台詞:大清的危難不在外面,而在朝廷,就在這乾清宮的大殿上,你們個個都那麼清白?把你們做的那些事都拿出來,在太陽下曬一曬省得發黴、發臭,要知道,這朝堂之上腐一塊,大清就腐一大片吶!(大意如此)

一個朋友説人們不重視環保也很正常,中國的環保事業剛剛起步,要將環保產業應用於實際,需要一個長期緩慢的浸透過程,必然會損害某些團體的利益,從而出現博弈,出現政治鬥爭。政治鬥爭勝利,工作開展才會順暢,產業轉型會如疾風驟雨,環保產業才會異軍突起,中國在努力。中國目前環保投入大於產出,當地政府為了經歷發展不同意,企業工人為了就業吃飯不同意,環保局形同虛設。就像片中山西省環保局局長劉向東所説:它這個貓是地方政府養的貓,貓能不能捉耗子,捉幾隻是政府説的算,不是環保局説的算。環保部門沒實權,不好乾也不敢幹。我有一個在環保局幹了五年的朋友給我説:你千萬別考環保局,環保局是給政府擋槍的存在,有事的時候用你,沒事的時候滾的遠遠的。這不禁讓我這個學環境的學子心寒,未來該何去何從?我覺的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皮膚,空乏其身,一時的不景氣只在隱忍只在潛伏積累只在養精蓄鋭,一旦時機來臨,必如下山猛虎,逐鹿之豹。

片中道出中國能源產業結構不合理是制約環保推動的關鍵因素,國企壟斷經營,凌駕市場經濟調控之上,缺乏必要競爭力,已經到了腐爛發臭的地步,每天消耗着巨大的資源,對環境造成巨大的危害,盈利卻微乎其微,出現了資源利用和產出嚴重不平衡的現狀。然而國家為了穩定勞工就業,在未規劃好下一步發展戰略之前,只能消極出資扶持,以維持社會穩定。片中柴靜問:‘中國的霧霾需要治理的話,最關鍵的是什麼?’國務院研究室綜合司副司長範義説出六個字:‘能源體制改革’

能源體質如何改革?國家已經行動。眾所周知20xx年是反腐的一面,20xx年反腐也將持續進行,能源產業中大批高層落馬,體現出國家整頓改革的腳步正在前行。習大力實施依法治國,並一再強調法律的尊嚴在於執行。反腐是政企分開,還原市場經濟的第一步,只有把樹大根深的官僚主義搬到,才能掀起能源體質改革,才能推動產業轉型,進一步完善法律機制,將權力合理分配,構建社會經濟新秩序。我認為這將是中國環境接下來發展的藍圖和前景。在習鐵腕治國的領導下,我們有信心看到一個更美麗的中國,實現共同的中國夢。

《穹頂之下》心得體會 篇8

整個演講大概為兩個小時,我從來沒有這麼仔細認真,這麼迫不及待的想連續性的看完這個視頻。當然,看完之後我覺得應該讓更多的人去清醒的瞭解認識到,作為正常人,生活在這片土地上,不僅僅只是為了自己好好的活着,也應該想想自己的子女將來會怎麼樣的活着。

起初,中國的霧霾我們都以為只是在北方籠罩着,還沾沾自喜沿海地區空氣好沒有霧霾。當新聞中的當事人説白天出門對面站着的是誰都看不清楚時,我們都有點事不關已,高高掛起的心態;當她們説出門必須要戴口罩時,我們又覺得至於那麼嚴重嗎?當北京APEC藍回來時,我們就會自嘲説,一切原因就是中國人口太多。可終究,我們還是以井底之蛙的眼光看待這個世界,太相信“只有自己親眼看到的才是真實的”這句“真理”。確實,中國的經濟發展得太快,而相關的法律約束又跟不上,可以打着經濟口號鑽空子的機會太多,有良知的人還是很多的,但一切又是那麼的無奈,柴靜採訪的各相關部門負責人,也敢於毫不避諱的道出原由。為了找出霧霾產生的真正原因和如何告訴人們應該做些什麼,柴靜和她的團隊真的是嘔心瀝血,在演講的過程中又是那麼的語速平靜,一段段真實的採訪視頻,循序漸進的把我們的心拉扯到沉重、震撼、激動甚至憤怒中。讓看到視頻的人們,不用再無端的指責是工廠排污過多,是煙花爆竹燃放過大,是汽車尾氣排放過量等等,讓人們懂得霧霾的產生是有一定的過程,有一定的基礎的,而且污染的產生源也不是我們正常人想像的那麼簡單,你所生活的城市沒有霧霾並不代表空氣質量就一定好,未來的日子就肯定不會有霧霾,PM2.5的危害是極其之大的,倫敦的前車之鑑,我們要好好的反省。

現在,既然有這麼偉大的團隊,把霧霾的前因後果都系統的告訴了我們,治理成了關鍵,最終的能源改革將會如何進行,國家一定會積極的推動改革,那麼作為普通人的我們,能做的就是好好的守法執法,把冷漠收起來,勸導一切可以勸導的事物。為了家人和孩子將來可以好好的活着,我們都積極的參與吧,加油!

《穹頂之下》心得體會 篇9

剛花了點時間看了柴靜的穹頂之下,內心很震撼。我是一個普通人,深深得知道作為一個普通人,對很多事情都是逆來順受,思想很麻木,對很多事情都不會説不,捂着耳朵,閉着眼睛過着自己的生活。因此在佩服柴靜的同時也覺得自己的可恥。從紀錄片中可以看到,要治理霧霾,對中國這樣一個龐大的國家要去治理會牽動很多企業的神經,會同時帶來社會上很多問題,但辦法總比困難多,今天意識到這個問題了,政府,企業,大家都能行動起來並不是解決不了的。希望柴靜辛辛苦苦做得這個片子並不是就熱這麼一陣子,時間一過,大家都忘記了,企業忘記了,政府忘記了。很期待後續能看到各種有職責的部門後續的action,而作為普通人的我,也會盡自己微薄的力量支持環保。我沒有車,所以5公里以內不開車我算是做到了;以後去商店買東西,能不要塑料袋就不要;看到餐飲店很多煙霧,我希望我可以去撥打12369,最近12369有沒有被打爆呢

環保,從身邊做起;有時候,不在乎你能起到什麼作用,在乎你是否意識到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0vxkx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