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穹頂之下》心得體會3篇

《穹頂之下》心得體會3篇

《穹頂之下》裏柴進霧霾的調查報告,首先主要原因是燒煤,其次是燒油。本文是《穹頂之下》的心得體會,僅供參考。

《穹頂之下》心得體會3篇

《穹頂之下》心得體會一:

相信廣大學生開學初時都在熱烈討論由柴靜個人推出的《穹頂之下》霧霾紀錄片,作為一名關心社會現象,關注時事,關懷環境的大學生,我也觀看了這一個掀起輿論風波的紀錄片,並且深有感觸。

意義

這一個紀錄片一出來,便有許多爭議,有人被霧霾以及環境污染情況之惡劣所震撼,有人則吐槽柴小姐數據不準確,用詞模糊轉義。而我覺得,不管此個紀錄片數據是否有所誇大,不管柴靜小姐是否弄虛作假,但是霧霾現象確實存在,環境問題確實嚴重,柴靜退出紀錄片的這個行為本身的意義便是暴露問題,顯示問題,提醒廣大人民羣眾不要忽略問題,她做到了,她達到目的了,總的來説,這個紀錄片的影響是積極並且深遠的。

效果

《穹頂之下》的反響十分劇烈,大多數人都聽説過霧霾,但大多數人都不知道霧霾具體是什麼!不知道霧霾到底是怎麼形成的!不知道霧霾對人體有什麼傷害!而這個紀錄片,則讓大眾明白了這些,讓大眾意識到霧霾的存在並非不影響自身,讓大眾知曉環境問題不容小視!

感想

看完這個紀錄片,我很受震撼!因為説真的,我之前也不太關心霧霾,雖然我知道霧霾是什麼,但是我卻不清楚霧霾對人身的傷害,所以只把它當做一個普通的天氣現象。我覺得,國家已經十分重視環境問題,不過,霧霾惡化在説明環境的惡化,説明國家需要作出更大努力,不僅改變環境,更應該改變政策,讓相關部門承擔起責任,讓相關企業承擔起責任,給人民以希望。

《穹頂之下》心得體會二:

柴靜的《穹頂之下》的紀錄片在互聯網上瘋傳,短時間內過億的點擊量,讓國人意識到環保問題已經關係到你我他,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程度。本人細細地看完了兩遍,這《穹頂之下》的片段在腦中揮之不去,在不停的冥想中,得到一個深感震驚的結論,這不僅僅是環保的問題,而是整個社會的問題。中國已經到了不得不改革的地步,前進一步是發達國家在望,而原地踏步,必將滑落到拉美國家,就看國家的領導人能不能團結一致,拿出破釜沉舟的氣魄去開創中國新型的創新型社會。

《穹頂之下》裏柴進霧霾的調查報告,首先主要原因是燒煤,其次是燒油。為什麼燒這麼多煤,為了就業,為了GDP。是當前政治體制下政府的選擇,是政府的問題,引導不當,怕擔過錯,不敢去嘗試其它的方式。燒油,主要是石化企業忽視社會利益,不能夠提供優質的石油。

隨着《穹頂之下》的調查,更深層次的問題是法律的問題,法律最注重的兩條是一、合理性,二、可執行性。法律的尊嚴在於讓人們遵守法律,要讓人充分敬畏法律。裏面有句話説的很好:不執法的結果就是逼別人作假。這就是為什麼要重提依法治國。在法律執行這方面,個人認為,酒後駕駛的懲罰,以及執行性就是對法律最好的證明,現在還有多少人敢酒後駕駛?我希望我國很多法律就像這個法律一樣,在國民的大眾中深深紮根。

我本人很佩服柴靜本人,不管她私生活如何,我只對事不對人,針對這個事情,敢問整個中國有多少人能像她一樣敢於站出來?她一個弱女子,令天下多少男子汗顏?我沒有她的能力,沒有她的氣魄,但只能在屏幕後面默默鼓掌,我相信比她知道這社會‘公開的祕密規則’的人更多,但有多少人會去回去想?更敢於站出來,為社會的進步而吶喊?而柴靜站出來了,把這個很多媒體都清楚,卻不敢去説,用自己的調查,向更多的民眾揭示這個事實,是報了多大的勇氣、決心?我們國家更應該有更多柴靜這樣的人,更多媒體敢於有《穹頂之下》這個作品,這樣的中國才是有希望。而不是去揭別人的隱私,去關注某某明星分分合合。 我只想説,請別把這些私底下,鄰居家短,鄰居家長的東西,別上升到整個國家整個社會的高度。

為什麼我們中國這麼多專家,最後都變成了‘磚家’?就是類似於這個專家,脱離本行業,對不起,那你真就是磚家! 他的迴應,有些我不懂,但有些覺得很搞笑,也許這既是代溝吧,但請不要用你計劃經濟時代的思想來藐視市場的力量。只要放開了,即使不買你中石油的油,可以去買中石化的,可以去買XX石油。而且他們會有更好的油企冒出來,並且生產出更好的油。而且軍隊的用油離你中石油就飛機飛不起來,坦克開不了,艦船不能在海上航行了?按照你的思想,那美國這麼多油企,是不是軍隊就應該趴窩裏?而事實是,美帝國主義的軍隊在世界各地發動戰爭。更可氣的是部分軍工產品現在都有民間資本,技術進入,怎麼單單就是中石油不行啊?到底是軍隊的軍工產品更重要,還是你中石油的油更重要?類似這樣的企業還有幾個敢口氣如此之大,還是一個企業嗎?這是我錯了,中石油不是企業,他是副部級單位。

這就是以中石油為代表的國家利益既得者,佔用國家的大部分資源,卻不想去改變,不敢去創新,因為對他們來説,改不改,利益都是那麼多,改了,説不定利益就丟失了,還傷精費神的去做?他們喪失了前進的動力,不去想怎麼解決問題,解決困難,而是在抱怨我為社會做了這麼多,我有這些困難,我有那些困難。

鄧小平説過,我們要摸着石頭過河,但是我們現在還有多少人在堅持?xx説過要與時俱進,可很多人都停留下來開始享福了?河還只過到一半,在河水中休息的後果只有一個,那就是進入中等收入陷阱,回到拉美國家的時代。但我們的壟斷企業就是是不動,看着這河水,不敢去嘗試,甚至明知這河水只到腳裸,卻怕弄濕了鞋子而在岸邊徘徊,非要等到歷史的強大的力量把自己推倒在河水裏,然後磕暈在石頭上,然後淹死在巴掌大的水坑裏。

我國的改革如此艱難,就是既得利益者為求部門利益,不放眼世界,固步自封,總是活在閉關鎖國似的過去的輝煌中,可你們是否清楚,過去的輝煌是前一輩大刀闊斧的改革才得到的?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這輝煌的三十年,但三十年後你們可否清楚後人會以什麼樣的心態評價現在的你們?就像日本迷失的二十年?還是像拉美一樣步入中等收入陷阱?

可怕的不是去冒險,而是不敢去冒險本身!看看習在剛任的時候意氣風發,而現在滿臉都是疲憊與憔悴,就知道這改革之路的艱辛。

關於壟斷行業,我提談點自己的認識,春秋戰國,百家爭鳴,留給中華民族巨大的財富,這是在國家充分競爭的情況下產生的。就套用戰國七雄的‘七’這個數字,一個星期也是‘七’天,我國的軍區也是‘七’大軍區,我國的中央政治局也是‘七’個。包括國外的通話,《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這是一個行業裏最具有競爭性的數字,即避免了資源的過度集中,又具有充分的競爭性,為什麼不能把我國的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劃分出來七個大型的公司?移動通信等具有壟斷性的都是如此。保證資源不過度分散的同時,充分競爭的同時又能為國家提供更好的服務?

如果有人問我,到時候這不亂套嗎?人民羣眾的生活怎麼辦?我在這裏用中石油高管的話迴應:快遞業務放開了,郵政人員下崗了,到時候快遞業務魚龍混雜,不知道他們會把你的東西送到哪兒?你以後敢去郵寄東西嗎?

相信上面這個問題最終的答案大家都清楚,類似與這樣的案例在其它方面也很多,比如真正的‘中國芯’只有作為私營企業的華為才有,只有放開,才能茁壯成長,百花齊放才是春。改革之路儘管它暫時是劇痛無比,但為了更美好的明天,以及未來的子孫後代,在這關鍵的十字路口,用你的行為,你的所知,助改革一份力量。

本文最後用《穹頂之下》裏面的話結束:環保不是負擔,而是創新,保護落後是沒有辦法創新的。政府的角色是制定好標準之後,保證整個市場的公平競爭。

《穹頂之下》心得體會三:

我個人感覺柴靜的整個紀錄片講解得還是比較全面和客觀的,當然昨晚點擊率能超過3千萬次這麼高主要還是名人效應。

紀錄片裏邊有些觀點可能講解得不是特別清晰,比如北上廣深杭州之類的汽車限購,人均汽車保有量其實是遠低於東京的。不過後邊分析洛杉磯時特別講了油品質量和排放標準是關鍵,而非汽車數量。 中國目前每10人才1.1輛汽車,其中北上廣深總人口占全國6%,汽車佔10%,大概5人1輛。歐美日澳每2人有汽車1輛以上,紀錄片中提到的東京1200萬人約800萬輛車,墨西哥巴西南非俄羅斯每4人1輛,印度40人才1輛,全球平均7人1輛。美澳俄及南非的人口密度遠低於中國,日韓歐明顯高於中國的139人/平方公里,與中國的可比性更強。

我想,柴靜的主要目的應該是喚起民眾關注並用輿論向政府和排污企業施壓,而非為節能減排建言獻策,這個目標肯定是很好地達成了。但套用富蘭克林的一句話,如果你想要説服別人,要訴諸利益,而非訴諸理性。

紀錄片除了喚醒民眾關注污染,也應該重點分析污染原因和解決辦法。比如中國石油和天然氣消費佔一次能源比例低但探明儲量不低,她沒有提到開採成本和技術。比如油品差,中石油那位領導説提標準會斷供社會不穩定成本高,她可以對比下美國的油品和價格,很明顯壟斷導致的中國煉油水平低是關鍵。其實紀錄片也有提到一些,但民眾看起來會覺得不是太清晰。

如果要説解決方案和投資機會,清潔能源的推廣肯定共識,其中包括能源結構的調整。但按蓋茨在ted的演講來看,只有核能才能做到0排放並徹底解決問題。

水和核電目前和未來應該都有很好的投資回報這已經是市場共識,風電目前回報最差,太陽能目前回報不錯但未來有巨大的上網價格下調壓力。火電雖然目前盈利狀況很好但缺乏成長空間,煤炭我估計只有反彈而沒有反轉的機會。

垃圾發電現在的回報非常好,因為不但上網電價有收入,還有垃圾處理費收入,每噸收費在百元上下各地有出入,但需求絕對是非常剛性的,這導致它不單盈利好而且現金流強勁。

過去半年我因工作需要調研走訪了幾十家節能環保企業,發現環保的社會需求和意識已經很明確,但賺錢特別是現金流好的企業很少,除了政府體制和各種利益的鉗制外,主要還是大部分企業自身的技術和核心競爭力不強,因為我也有碰到好幾家盈利狀況和現金流很好且發展潛力陽光的企業。

比如柴靜的紀錄片裏提到的污染源在線監測和app,我就看到有很不錯的企業並且正準備投資它,它存在的意義類似於這個紀錄片導致的輿論壓力,讓民眾和政府能監督排污企業,並且是有客觀標準的。 正如紀錄片裏的英國能源大臣所説,節能減排會讓很多傳統企業倒閉工人失業,但也能讓更多的新企業成長,我想這裏邊一定會有很多的投資機會,在中國大部分實體經濟行業和企業不景氣的長期趨勢下,這個機會顯得更加珍貴。

標籤: 心得體會 穹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wwy3g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