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文祕 >寫作指導 >

常用應用文寫作靈感大綱

常用應用文寫作靈感大綱

靈感對於寫作活動具有突破性和突發性的推動作用。凡有寫作經驗的人都有這樣的體驗,無論是題材的發現,主題的確定,還是篇章的構建,標題的製作,甚至妙言警句的產生,都有靈感之光在閃耀。沒有作者的思維靈感,就不會有渾然天成的藝術佳作問世。因此,探求寫作靈感的激發規律和途徑,有助於我們創造條件自覺誘發靈感,為寫作服務。

常用應用文寫作靈感大綱

一、積累是激發寫作靈感的基礎

靈感作為一種特殊的思維現象,其產生是有物質基礎的,這個基礎就是作者的長期積累。周恩來説:“作品的產生,可以是偶然得之,但是這種偶然得之是建築在長期的生活和修養基礎上的,這也是偶然性與必然性的辯證統一。”[1]這個“辯證統一”很深刻地揭示了“偶然得之”與“長期積累”的內在依存關係。寫作靈感的引發是需要積累的,積之愈厚,發之愈佳。只有在生活素材、思想感情、學識修養等多方面進行積累,才能為靈感的產生創造必要的前提條件。

生活積累 生活是靈感的來源。人腦對社會生活的感應如從信息論的角度來看,具有全息性與多維性。它積累越多,涉及面越廣,與外界信息撞擊的觸發點愈多,就越便於觸景生情,託物取喻,借物發端,引發藝術靈感的概率就愈高。元好問説:“眼處心聲句自神”(元好問《論詩三十首》)。他認為通過自己切身體驗,把握生活的真諦,才會產生靈感,才會“句自神”。魯迅説,他寫《狂人日記》是“偶閲《通鑑》,乃悟中國人尚是食人之族,因此成篇”。[2]但他醖釀這篇小説,卻經歷了很長的時間,他因一個患有迫害狂的表弟而產生了寫作衝動,又耳聞目睹了封建社會殘害人們的許多事實,正是因為有了這些生活經驗的積累,才“偶閲《通鑑》”,一觸即發,寫就了《狂人日記》。契訶夫為觀察生活、蒐集素材,曾作過大量的生活筆記,一部整理出版的《契訶夫手記》就達20萬字,這位被托爾斯泰稱為“沒人能比的藝術家”就是靠這種艱苦的勞動,積累生活素材、鍛鍊觀察能力、加深對生活的認識、激發寫作靈感的。可見靈感只有深深根植於生活的土壤,才能綻放出鮮豔的花朵。作者應該堅持深入生活,感悟生活、從生活之水中激起靈感的浪花,從而寫出優秀的文章和作品。

情感積累 激情是靈感的催化劑。狄德羅説:“天才是各個時代都有的……情感在胸懷堆積、醖釀,凡是具有喉舌的人都感到有説話的需要,吐之而後快。”[3]熱情燃燒時,作者的感覺異常敏鋭,思維異常活躍,以往感知的信息迅速浮現,創造性的想象急劇盤旋,在這種情況下,偶遇觸發,極易產生寫作衝動,也就常會有所謂神來之筆。歷史上許多著名的文學家,他們的寫作活動,並不是為了金錢、名聲,而是一個活躍生命的自身的要求和訴求,是情感的不可遏制的抒發和傾瀉。也正因如此,人們讀到這些作品的時候,感到它們渾然天成,似有神助。例如,著名作家巴金就多次説過他並不想當作家,他之所以拿起筆來寫作,是為了傾訴心中的苦悶,表達對舊社會的控訴。他在《關於〈家〉(十版代序)》中談到其創作《家》的緣由與動機時説:“我的悲憤太大了。我不能忍受那些不公道的事情。我常常被逼迫着目睹一些可愛的生命怎樣任人摧殘以至臨到那悲慘的結局。那個時候我的心因愛憐而苦惱,同時又充滿了惡毒的詛咒。我有過覺慧在梅的靈前所起的那種感情。我甚至説過覺慧在他哥哥面前説的話:‘讓他們來做一次犧牲品罷。’我不忍掘開我的回憶的墳墓,‘那裏面不知道埋葬了若干令人傷心斷腸的痛史!’我的積憤,我對於不合理的制度的積憤直到現在才有機會傾吐出來。我寫了《家》,我倘使真把這本小説作為武器,我也是有權利的。”由此可見,長期的情感積蓄導致他如火山爆發式地宣泄自己的悲憤,從而創作了《家》等一系列文學佳作。作家的創作經歷對普通寫作也是有啟發意義的:與其等待靈感這位神奇的不速之客的光臨,不如強化抒情意識,有意積澱寫作情感,當激情滿懷,不可遏止,非要拿起筆來不吐不快時,自然會有靈感來襲,下筆如神。

知識積累 知識是培育靈感之花的養料。一方面,知識積累愈豐富,寫作資本愈豐厚,引發寫作靈感的機會就愈多;另一方面,也只有積累了豐厚的知識,才能使作者的主體情性得到陶冶,寫作靈感得到更好的發揮。劉勰提倡“積學以儲寶,酌理以富才,研閲以窮照,馴致以懌詞”(《文心雕龍·神思》),主張通過後天的積寶、酌理、研閲、馴致,以提高天賦,激揚性靈,為藝術靈感的產生創造物質條件。這的確比西方唯心主義靈感論的觀念高明得多。縱觀古今卓有成就的作家,他們往往學富五車,知識底藴極其寬厚。曹雪芹在《紅樓夢》裏寫有一副對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這既是他的經驗之談,也是對積累知識能獲得寫作靈感的生動説明。一部《紅樓夢》被稱為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它涉及的知識包括文學、歷史學、美學、建築學、醫學甚至烹飪學等方面,可謂博大精深,包羅萬象,足以讓後人驚歎。開國領袖毛澤東,他的詩詞以創造性的想象,浪漫的筆法,奇特的比興,超越時空,坐地巡天,鍛古鑄今,奏出了時代的最強音。除了偉大的政治家氣魄、詩人形象煥發出來的風采,他的詩詞還充溢着令現代文人為之傾倒的知識魅力。杜甫説“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他所説的“神”就是靈感,它是從苦讀中積累了方方面面的知識而培養和激發出來的。無數事實證明,人的天賦靈性有差別,後天的努力更重要。經過後天長期的努力,積累了豐厚的學識,陶冶了藝術的性靈,寫作中就可以得到靈感之助。

二、誘發寫作靈感的主客觀因素

有了豐厚的積累,並不意味着就有了寫作靈感,靈感的爆發需要外界的觸發契機和內心的誘發機制。明人謝榛所言:“詩有天機,待時而發,觸物而成,雖幽尋苦索,不易得也。”(謝榛《四溟詩話》卷一)説出了寫作靈感是主體與客體的碰撞,是心理與物理的神會,是外界觸發和內心誘發的雙重結果,是作者無意觸發和有意誘發的產物。我國當代作家王汶石對寫作靈感是需要激發的闡述更詳細:“作家在生活閲歷中,積累了大大小小數也數不清的人和事、經驗和各種感情……它們像燃料似的保存在作家的記憶裏,就像石油貯存在倉庫裏一樣,直到某一天,往往由於某一個偶然的機遇……忽然得到了啟發(人們通常把這叫做靈感),它就像一支擦亮了的火柴投到油庫裏,一切需要的生活記憶都燃燒起來,一切細節都忽然發亮,互不相關的事物,在一條紅線上聯繫了起來,分散在各處的生活細節,向一個焦點上集中凝結……一篇文學作品就這樣形成了。”[4]作家所説的“一支擦亮了的火柴”,就是激發靈感的機緣和機制。縱觀古今文學家的藝術實踐,至少有這樣幾種基本的靈感激發形式。

思想啟發 思想是點燃靈感之光的火石。作者受新思想的啟發,用新思想觀照原來的生活積累,能迅速“照亮”記憶深處的積累,實現思維活動中質的飛躍。對此,當代作家峻青曾有深刻的體會。1962年峻青回到闊別已久的故鄉山東膠東半島,為故鄉人民在三年自然災害中艱苦奮鬥、毫不動搖的樂觀精神所感動,他很想將收集到的素材寫成作品,但苦於找不到突破口,遲遲沒有動筆。正好這年9月,黨中央召開會議,會議指出:“我們的國家不愧為偉大的國家。我們的人民不愧為偉大的人民,我們的軍隊不愧為偉大的軍隊,我們的黨不愧為偉大的黨!”這些閃光的思想使他豁然開朗,生活素材全部被“照亮”了,他一下找到了作品的主題所在,於是接連寫了《秋色賦》、《傲霜篇》、《壯志錄》、《瑞雪圖》等一組作品,歌頌了我們偉大的人民。由此可見,應該關注與學習新的思想與真理,那是靈感的源泉。

情境感發 創作靈感不是邏輯推理的結果,而是在因外界刺激而產生的強烈衝動下,對原有信息(藝術家的生活積累)的迅速改造和神經聯繫的瞬間溝通。在一種特定的情景、氣氛中,作者觸景生情,感物興歎,產生遐想,引起觀照,文思泉湧便十分自然。唐代詩人崔護曾寫下著名詩歌:“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他由“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的眼前之情境,觸發靈感,溝通了“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的回憶,一揮而就,寫成了這首膾炙人口的詩歌。雪萊談他的詩劇《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的寫作時説:“我的這首詩大部分是在萬山叢中的卡拉古浴場殘留的遺址上寫作的。廣大的平台,高巍的穹門,迷魂陣一般的曲徑小道,到處是鮮豔的花草和馥郁的樹木。羅馬城明朗的晴天,温和的氣候,空氣中活躍的春意,還有那種令人神醉的新生命的力量,這些都是鼓勵我撰寫這部詩劇的靈感。”這些都是情境感發詩興的典型實例。因此古人提倡在灞橋、風雪和驢子背上尋找詩情,就是對情境感發藝術靈感的形象説明。

聯想生髮 靈感之所以具有創造性功能,關鍵在於它能夠衝破相關信息構成的思維框架,而躍入更廣泛的領域進行思索與搜尋,從而獲得創造性突破。一個人的思維跨度越大,創造的自由度就越大,產生靈感的可能性就越多。因而聯想與想象以其思維的這種非相關性與跨越性備受創造者青睞。具體到寫作領域,聯想與想象能最大限度地將看似不相關的信息、意念、形象進行巧妙的組合,從而產生新的形象,因而它們具備引發藝術靈感的主要心理功能。托爾斯泰看到路旁的一棵被車輪壓過卻仍頑強生長着的牛蒡花,聯想到歷史人物哈吉穆拉特,從而引發出歷史小説《哈吉穆拉特》的寫作靈感;屠格涅夫乘船遊萊茵河,因看到岸邊樓上眺望的老婦和少女,產生聯想和想象,由此寫成《阿霞》;巴金由桌上一本《野草》,聯想到四十年前魯迅先生的音容笑貌,寫作了散文《秋夜》。從某種意義上説,古今文壇才思橫溢的巨匠,只不過是善於聯想與想象罷了,沒有聯想與想象,就沒有藝術靈感,也就沒有作家作品。

標籤: 應用文 大綱 寫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wenmi/zhidao/dr6ve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