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文祕 >徵文演講稿 >

國家勵志獎學金徵文:誰的青春不奮鬥

國家勵志獎學金徵文:誰的青春不奮鬥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李衝

國家勵志獎學金徵文:誰的青春不奮鬥

我出生在河南省開封市杞縣的一户普通的農户家庭裏,家裏人多地少,生活一直很艱辛。我為了不讓父母把過多的心思放在我身上,從小就很懂事,一直幫媽媽照顧幼小的妹妹,經常幫助父母到田間勞作,對爺爺奶奶也很孝順。在學習上,我從小就是班裏的尖子生,是老師們的重點培養對象,每次考試都能取得優秀的成績,每當我拿着獎狀回到四壁蕭條的家中,我都會看到父母臉上那掩飾不住的喜悦之情。父母也很寬慰,每次都無比自豪的向街坊們宣揚:“別看我們家的房子小,裏面的獎狀可是多得貼不下哩!”隨後,又和街坊們笑作一團。

轉眼我上了高中了,妹妹也上了國中。家裏的支出漸漸多了起來,本來就收入微薄、入不敷出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我和妹妹經常看到頭髮花白的父親獨自一人坐在房頂一口一口地吸着悶煙,緊鎖的眉頭,古銅色的臉龐不知幾時似乎又多了幾條皺紋,一坐就是幾個小時。我和妹妹都瞭解父母的苦衷。在學校裏,我們從不亂花錢,平時從來不吃零食,連文具也是撿便宜的買,每當別的同學有了新的文具盒時,我就會幻想自己什麼時候才會有新的文具盒。

搖搖欲墜的家庭經過親戚好友們的接濟,又持續了幾年,終於捱到了我大學聯考的時候。

豈料天有不測風雲,一向成績優異的我在考試時發揮失常,也許是前所未有的緊張壓得我喘不過氣來,也許是對於大學聯考失利的過度擔心讓我不能集中精力,我最終還是被扼殺在了命運的輪迴裏,結果公佈的那天,我正跟隨父親在工地上澆築水泥地面,家裏打來了電話,電話那頭是母親,傳來了不幸的消息。聽到消息的那一刻,我的頭嗡的一下就感覺到自己渾身都沒了力氣。我望向父親,只見他面無表情地站着,目光凝重地看着我,我頓時感覺到他那極具殺傷力和批判性的的目光已經洞穿了我的心臟。一個心力交瘁的男人,每天不到天亮就起牀,一直忙到深夜,才四十歲的他早已頭髮花白,一雙肩膀默默地支撐了一個搖搖欲墜的家庭數十年,為了子女和家人,不顧尊嚴地生活在他人嘲笑的目光中,而支撐着他那早已千瘡百孔的軀體的僅有的一絲希望破滅後的痛苦,我們能體會嗎?

進過親戚們的勸導,父親終於同意讓我再復讀一年,送我去學校的那天,天氣不太好,父親只留下一句好好學習就走了。我頓時哽咽了,目送着他佝僂的背影消失在雨幕中……

我要變強,我要成長,我不願再讓父母為我焦慮,我要成為男子漢。

一年之後,我如願考上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接到紅色的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刻,我落下了欣喜的淚水,父母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啟封后,父親認真地閲讀着裏面的每一項,當看到其中的學雜費一項為每年4500元的時候,父親愣了一下。是啊,對於一個負債累累的家庭來説,這簡直是一個天文數字。片刻之後,父親又燃起了一支煙。晚飯時間,父親沒有上餐桌,我們都可以看到父親在院子裏打電話,一個又一個。

我一直憧憬着美好的大學生活,努力學習,全面發展。可這個僅差一步之遙的夢想此時此刻卻顯得如此遙不可及。化蝶的蛹,將要破繭而出的那一瞬,卻折了翅膀,多麼心酸與無奈。就在全家陷入絕望之際,父親回來了,開口第一句話:“到了南京可不要丟我的臉啊,我和你媽都在等着你的好消息呢!”我終究也沒能指導父親是怎麼換來了我高昂的學費。但是我知道,我接下來要做什麼事,走什麼路,這就夠了,不是嗎?

到了大學之後,我也一直秉承艱苦樸素的作風.。想出頭,就好好唸書,我一定要比別人強。當我得知學校為我們申請到了國家勵志獎學金獎勵時,我就下決心要靠自己的努力獲得獎勵。國家勵志獎學金是黨和政府對我們這些貧困家庭出身的孩子關懷的體現。如果我獲得了該項獎勵,就可以稍微減輕下家庭的負擔,讓父親不再為我的學費發愁,少操一份心,少累一點!國家勵志獎學金給我帶來的不僅僅是物質上的資助,更多的是精神上的鼓舞。因為它,我的生活壓力減少了,能夠認真靜下心來學習。因為它,我又有了學習的動力。因為它,我多了一份感恩在心中。為了這份感恩,也要把書念好,把大學念好。

我不會辜負你們殷切的期望。在今後的學習與生活中,這份感動會一直鞭策着我前行,我會努力學習,踏實工作,實現自己的夢想。我絕不會向困難妥協,因為我的背後有含辛茹苦的父母,有再生之恩的國家與學校期待的目光,我怎麼能輸?我要用認真嚴謹的態度對待每一節課,不曠課、不早退。在生活上,我作為班級團支書,除了做好本職工作外,還要無條件關注每一位同學的身心發展。團結集體、激進向上。

暴風驟雨總是暫時的,我會笑着迎接明天清晨的太陽。

感謝黨、感謝政府、感謝學校、感謝老師同學們對我的關愛。我立誓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建設祖國、回饋社會,因為是它們在我最無助的時候為我續上了暫新的翅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wenmi/zhengwen/j4y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