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文祕 >新聞報道 >

地震評課稿範文

地震評課稿範文

首先感謝孫老師帶給我們這樣一節精彩的課,接下來我們就孫老師的這節課談一談自己的粗淺的認識,與在座的老師共同探討,不當之處請大家批評指正。首先我先來談一談,孫老師執教的這節《地震》課在三個方面,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主要體現在教材處理上準確、靈活,目標實施過程體現三維性,課堂評價交流有針對性。

地震評課稿範文

大家都知道品德課教材上的內容並不多,有時候1課時的教材只有一、兩頁,而且大部分都是圖片或表格等,創造性的使用教材、開發教材是品德課教師必須具備的能力,但這一切都要基於教學的對象――學生。這位老師的做法就非常值得我學習,如:孫老師把教材中唐山地震的內容靈活地改成學生非常熟悉的汶川地震。做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既貫徹了教材編者的意圖,又能結合學生認知水平和生活體驗。抓住了學生的認知起點,通過教學過程的建構,學生又把學生的知識內化為自己的知識,並形成了新的技能,很好的實現了教學目標。

説到教學目標,我覺得孫老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都貫徹了教學目標,體現了三維性,首先在地震內容介紹講解處體現了目標中的知識目標,

對於抗震自救的能力培養上,利用了四個場景,讓學生理解在不同場合應該怎樣進行自救,應該注意什麼。體現了能力目標。

對於學生自救中團結協作方面體現了情感目標。三維目標相互融合,相互促進,使這堂課的幾個活動形成了教育的合力,共同完成了以學生的品德教育,學生的教育不是老師灌進去的,而是在活動中自己體會到的,這樣才會終生不忘。

此外這節課的課堂評價也是一個亮點,教師的評價交流有針對性。老師在與學生真誠的對話中,對學生進行了真誠的對話。但如果在評價上多加一些學生間的評價就更好了。

剛才王老師的觀點我非常贊同,下面我從三個方面談談我對本節課的看法:孫老師執教的《地震》一課,是一節比較成功的品德與社會課。首先在選材上,孫老師擁有過人的生活智慧,她在眾多的自然災害中選取了全國人民都在關注的地震這一自然災害作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其次孫老師因時制宜開發課程資源,演繹課堂精彩。孫老師尊重教材又不拘泥於教材,大膽開發利用課程資源,巧妙的用學生熟悉並關注的汶川地震代替了教材中的1974年唐山地震,把學生熟悉的社會生活,已有的心靈體驗,現實中所聽到的看到的接觸到的一切變為品德課最有實效性的課程資源。如5月19日全國人民為汶川地震中遇難的人們默哀,汶川地震前後風景等的對比等。最後孫老師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通過看動畫短片,小組合作討論在不同的地方遇到地震該怎樣自救等方式教會學生在地震來時如何自救,培養了學生的能力。

在這裏還有一點想和大家共同探討:那就是我在教學這一內容時,還設計了這樣一個教學環節:假如現在地震了,我們怎麼做?學生在實際的演練中親自感受,體驗,把書本以及教師教的東西都靈活的運用在實際當中,印象深刻,效果很好。你們看呢?

我區的兩名同志對孫老師的課給予了充分的肯定,我也很贊同,同時我覺得還有兩點,特別值得我學習。

第一、成功溝通。地震的原因、過程等都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如果只是教師的講解一定枯燥無味,孫老師藉助視頻、圖片再加上自己的講解,學生比較容易接受,拉近彼此的距離,另外在講解的過程中。孫老師能不斷的激發學生努力學習的意願。

第二、小組合作學習是有效的和有序的。在小組合作學習之前教師能提出明確的目的。同時我們也看到,孫老師給學生的四幅圖片是不同的場景,讓學生自由的選擇,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給學生充分的討論時間和空間發表自己的意見,這樣學生的觀點在討論中進一步明確。

首先我認為孫老師所上的這節《地震》是一節比較成功的課,這節課有很多值得我學習與借鑑的地方,讓我感觸最深的是,孫雪楓老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能夠關注學生、傾聽學生、尊重學生。比如:在放影象時,教師認真的觀看;在學生回答問題時,孫老師能夠注視着每一位回答問題的學生。我想這樣是對學生的一種尊重,在無形中給學生增加一種力量、一份自信、傳遞一種情感——愛,那麼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行為給其它學生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教會學生們學生傾聽、學會尊重,我想這是值得每一位教師學習的。

這節課我認為課題是較沉重的,教學內容知識性又較強,學生的情調不高。那麼我想為學生創設愉快、輕鬆的對話空間,會更適合學生的個性發展,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現代教學觀。當教師放完小男孩自救的短片後,我想對於五年級的學生來説,他們對自救一定會有很多自己獨到的見解,教師如果在這時給學生一些自由對話的空間,讓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探討,我想會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整節課孫老師的教學設計精巧細緻,充滿了沉重而又激情的演繹,讓凝固的教材文本演化成了靈動的課堂。

本節課的亮點就在於孫老師能圍繞汶川地震這一教學情境貫穿教學始終。首先能從學生了解的汶川地震入手導入新課,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當 “放默哀視頻”時, 不僅給學生帶到那種沉痛的時刻 ,而且也給在座的我們教師帶到那種為四川死難者哀悼的一刻。接着教師通過播放錄像 、圖片讓學生了解地震形成的原因,從而使抽象的知識更加直觀、形象, 便於學生了解掌握。然後教師出示了兩張汶川地震倖存者的圖片,導入地震自救方法,為了讓學生更好得了解自救方法,教師播放一個短片,中途設下懸念,發散了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猜測短片中小主人公,能逃到那去。答案揭曉時教師又通過警察這個卡通人物讓向學生詳細的介紹地震自救的方法。在國小生了解方法後, 教師又趁勝追擊 ,巧妙的設計了“四個場景” 讓學生小組討論“如果你在這樣幾個環境中發生地震怎麼辦”,因勢利導,從而教育學生掌握自救方法。整堂課教學環節環相扣,連貫自如,富有層次性。

在地震自救這一環節上,我想在上的時候能不能讓學生再講講有關水災、火災等災害自救的方法,這樣不僅增強師生防災的意識,而且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各種自救和互救的方法,這樣處理效果是否能更好一些呢?

前面幾位老師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對孫老師執教的《地震》一課給予了充分的肯定,那麼我也來説一説我一點不成熟的看法,我覺得孫老師這節課是一節比較成功的課例,為什麼這麼説呢?因為我們的品德與社會課這門課程的主旨就是在於在培養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的發展,讓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人。那本節課孫老師設計的教學環節中,從認識地震的形成原因,到掌握地震前兆的知識,再到地震發生時學生如何自救,互助,互救。無不表現孩子們從認識自然,參與社會,並在此基礎上適應社會,改造社會的過程。這充分證明了孫老師尤為重視個體社會性的發展。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最後一個環節中,歌曲《生離死別》下面許多老師也為之感動,那為什麼老師不抓住這個契機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呢?應該讓學生化悲痛為力量,珍視生命,熱愛生命。如果説我們的教師能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在課堂上,生活中,社會中感受到愛並形成責任,且常此以往形成良好的品德,那麼我們的品德課就是成功的。

最後,我們感謝市區各級領導給我們搭建一個互動交流的平台,感謝孫老師為我們提供這節精彩的課例,我們只是針對這節課談一點初淺的看法和認識,有不妥之處還請各位同仁多提寶貴意見,謝謝大家!

標籤: 範文 評課 地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wenmi/xinwen/gey7v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