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文祕 >會議發言稿 >

在全市中心鎮黨委書記座談會上的發言

在全市中心鎮黨委書記座談會上的發言

一、發展現狀

在全市中心鎮黨委書記座談會上的發言

羅陽鎮位於東江中下游,地處廣州、惠州、深圳、東莞四大城市的交叉輻射區,為全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廣東省273箇中心鎮之一。全鎮轄區面積285.6平方公里,城市規劃面積90平方公里,下轄29個村,6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20多萬人。近年來,我鎮黨委、政府審時度勢,勇於創新,緊緊抓住“城鎮建設、招商引資和發展民營企業”三大戰略工作重心,使鎮域經濟和社會發展實現了新的跨越。

(一)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到2004年全鎮實現社會總產值181607萬元,財政總收入3735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4135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40元。

(二)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近年來,全鎮全社會共投入近8億元用於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建成了以華潤購物商場、天天購物商場、富華大酒店、縣城文化廣場等一批商貿文娛實體,貫通了東、西商業街,改造了羅陽一、二路。完成村道硬底化的村有11個,里程40公里(寬5米),今年動工的還有7個村。這些都使鎮容鎮貌得到改觀,鎮區主幹道路硬化率更是達到100%,綠化率達到95%,城鎮供電、有線電視、電話普及率達到100%。

(三)城鎮人口不斷聚集。城區常住人口11.5萬人,佔全鎮總人口數62.2%,外來人口逐年增加,現已達5萬人。鎮區人口就業結構呈多元化,主要以商業、服務業為主。

(四)社會各項事業得到較大發展。全鎮中、國小教育得到普及,衞生保健較為完善。此外,電影院、文化站、圖書館、有線電視站及廣播站已建立,金融保險業務發展較快。

二、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從我鎮的城市化進程歷史演進來看,雖然城鎮化建設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也存在城鎮規模小,城市化水平低,基礎設施相對落後,交通條件制約等一系列問題。尤其是中心鎮建設,由於尚處起步階段,更是面臨許多有待解決的困難和問題,概括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工業化水平低導致建設要素髮育先天不足。工業是現代經濟的主幹,興鎮必先強工,也就是説,建設中心鎮,有賴於通過工業化完成資本積累,壯大財源,藏富於民,以便在市場化經營運作中,有足夠的財力用以支持。如東莞等先進地區經過經商辦廠,培育出一批“先富羣體”,為中心鎮建設提供了較充實的資金支持。而我們由於工業化水平較低,羣眾還沒能或很少能從工業化當中獲得利益,新興工業園區吸納的勞動力十分有限,其資金、人口、信息、管理等要素的發育不全,使中心鎮失去了強有力支持。特別是由於這兩年來外來工緊缺的問題已經凸現,我們對外來人口的吸引力日益下降,使我鎮的第三產業發展阻力加大。

二是農民增收緩慢,降低了中心鎮建設的“驅動力”。經濟實力是中心鎮建設的基礎。我鎮2004年的農民人均純收入為4135元,與全省平均水平4366元相差230元,由於羣眾經濟條件差,影響了農民進城消費的慾望和進城居住、經商的能力。

三是規劃編制滯後致使低水平重複建設初露端倪。在我鎮的城鎮規劃體系中,中心鎮是明確的。但從規劃情況來看,由於技術力量不足和經費緊張,以前的規劃檔次相對較低,過了幾年就落後於形勢,增加了修訂和實施難度,甚至需重新修編,造成了很大浪費。

四是體制、政策、觀念的障礙仍是繞不過的“三道坎”。“二元”體制還沒打破,土地、計劃生育、户籍等農村政策與中心鎮的發展不配套。目前,相當一部分農民“離鄉不離土,進城不入户”。產生這種現象首先是農村的土地、計劃生育、户籍管理等政策與中心鎮發展的不配套:例如,農民如果入户城鎮,就意味着失去土地。又例如,農民如果入户城鎮,也意味着一對夫婦失去可以生育兩個小孩的權利。從經濟學的角度看,這些因素都構成了農民“進城”的預期成本。

五是建設資金和中心鎮建設經驗的不足制約了中心鎮的發展速度。中心鎮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但資金的來源卻無確切的保障:作為一級鎮政府,沒有獨立的、穩定的財政來源。銀行信貸資金由於政策方面的限制,也無法大量投入。作為上級財政的支持,對於中心鎮建設所需求的大量資金來説,並不能起主流作用。此外,管理權限的不足也壓抑了內在的發展活力。如缺乏一定的建設項目審批權、舊城區的改造權、城鎮户籍管理權、城市綜合管理執法權、交通管理權等。

六是土地資源不足影響了中心鎮發展的後勁。目前,我鎮共有農業人口46070人,共有耕地面積32502畝,人均耕地0.705畝,遠遠低於全國人均耕地面積1.29畝的水平,更不及世界人均耕地面積四分之一。而且我鎮耕地面積佔土地資源的比例小,在自然條件和生產力所允許的條件下,絕大部分能開墾的土地已被開墾,耕地後備資源不足,隨着人口的較快速度增長,經濟建設特別是工業化正處於快速增長時期,“吃飯”和“建設”給耕地帶頭的壓力,沒有等到較好緩解。況且,我鎮作為縣城鎮,絕大部分土地被納入縣城的總體規劃內,沒有一定的土地利用開發權限,在目前我鎮招商引資勢頭良好、工業快速發展的情況下,較多時候還出現了有意向投資項目卻沒有土地可供上馬的尷尬局面。所有這些,致使我鎮要既實現確保耕地不減少的目標同時又不影響經濟的發展相當困難,使我們的發展後勁明顯不足。

三、解決以上問題的幾點思路

中心鎮建設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有它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只能因勢利導,順應民意,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反之,欲速則不達。根據羅陽的鎮情,要加快中心鎮建設,必須抓好“六大工程”建設。

1、先導工程——做好觀念創新。中心鎮建設是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的過程,是破除城鄉二元體制、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過程。我們將通過深入廣泛的宣傳教育,突破單一思維束縛,調動各建設主體的積極性。要始終堅持“典型引路、以點帶面、分類指導”的工作方法,邊試點,邊總結,邊推廣,不搞“一刀切”、“一個模式”,切實加強對中心鎮建設的領導和指導。同時加強學習,不斷提高小城鎮建設的工作水平,儘量減少工作經驗的成本。學習是提升自身工作水平的有效手段。我們計劃到比較發達的地方去學習中心鎮建設知識,汲取前人的經驗教訓,同時聘請一些城鎮化建設的專業人才與我們一起建設中心鎮,儘量做到少失誤。

2、龍頭工程——完善提升規劃。城市規劃就其本質而言,是城市建設的戰略制高點,是城市建設的靈魂和龍頭。中心鎮的規劃亦然。我們將用寬廣的眼光,堅持戰略性、超前性、延續性和可操作性,力求高起點、高水平,體現新時代要求,凸顯城市的特色來規劃羅陽的中心鎮建設,不斷強化以人為本理念,把目標定位在打造“現代化濱江花園城市”上。採用分片組織、組羣集聚、點狀結構的空間組織形式,通過規劃修編,形成符合縣城中心鎮的城市體系。

3、主幹工程——強化產業支撐。我們將着力調整、整合、提升三次產業,使整個三次產業產生集聚效應。一是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改善農村基礎設施水平,提高農民知識化水平。依託城郊的優勢,培育壯大特色城郊產業。二是提升工業園區。城市化進程的速度,取決於是經濟和人口聚集的快慢。我們將重點抓好工業園區的建設。從全鎮來講,主要是建設好洲際產業基地、小金產業基地、羅浮山信息產業基地和義和工業基地這四大工業基地。同時進一步優化經濟發展環境,提高工作效率,規範各種收費,為工業園區和市場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三是重視發展第三產業。在城鎮功能區調整中規劃出足夠的空間,吸引第三產業的集中發展。着重抓住縣城中心鎮的優勢,注重服務業的拓展,強化三次產業的聯動效應,提高我鎮經濟的競爭力和城市發展的支撐力。

4、核心工程——注重體制創新。重點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堅持珍惜資源,保護耕地的原則,正確處理好中心鎮建設與合理用地、保護耕地的關係。建立城市建設用地儲備機制,增強政府依法調控土地市場能力。積極與上級主管部門協調,合理調整“農保率”,爭取使用地指標。在工業園區建設中,要嚴格執法、杜絕非法行為,防止進區企業圈而不開,開而不發,等待升值後再炒地皮。二是進一步加強招商引資力度,拓寬融資渠道。加強宣傳力度,把好的項目推介出去,吸引投資商來投資。通過網絡、電視、報紙等媒體向外宣傳介紹我們的項目、優惠政策等等。同時積極向上、向外爭取各種資金。不但要爭取縣裏的、市裏的、省裏的,而且要爭取省外甚至國外的。不但要政府直接爭取,而且也要通過本鎮其它民眾的社會關係爭取資金。三是通過國有土地有償轉讓、引進外資、帶項目開發等途徑籌集資金,為城鎮基礎設施開闢穩定的資金來源,以緩解當前小城鎮建設資金捉襟見肘的狀況。同時積極引導金融部門增加對城鎮重點項目的信貸投入。

5、基礎工程——不斷優化政策。認真貫徹上級關於促進中心鎮發展的若干意見精神,結合羅陽實際抓好政策落實。總結完善宅基地整理辦法,盤活土地存量。探索舊城、舊村改造新途徑,在主體缺位、政策缺位的情況下,引導與發揮村民自治組織作用,通過村民自治組織制定相關章程,加快宅基地整理,提高拆遷效率和重建速度。進一步優化環境,加快審批制度的改革,簡化辦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規範各種收費,為中心鎮建設營造良好的氛圍。嚴格規劃管理,加大土地規劃、土地執法力度。在中心鎮建設中充分考慮羅陽的經濟發展水平,科學決策,穩步推進,把實事辦好,好事辦實。

6、配套工程——發揮文化力特有作用。張德江書記曾指出“城市特色的根基在文化”。鎮村文化積澱越深厚,就越具有吸引力和競爭力。在下一步的中心鎮建設中,我們將按照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加大對環境的綜合整治,使羅陽的環境衞生面貌得到較大的改觀,努力使羅陽建成適宜創業和居住的生態型城鎮。同時高度重視文化的特有作用,不斷推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以創建文明村為載體,着力解決羣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提高城鎮文明水平。

四、省市加快中心鎮發展政策的貫徹落實情況

我鎮按照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中心鎮發展的意見》(粵府[2003]57號)的精神和要求及省、市、縣的有關政策積極推進羅陽的中心鎮建設。

首先是高起點、高標準地抓好中心鎮的規劃編制和管理。除認真配合縣抓好縣城規劃區內的規劃管理外,還邀請專家對縣城規劃區外的地區進行規劃修編,編制《羅陽鎮總體規劃》、《羅陽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羅陽鎮鄉鎮經濟發展五年規劃》,將羅陽定位為具有地方特色的現代化濱江花園城市,使之與縣城總體規劃融為一體。在詳細規劃四大工業基地的同時,將縣城規劃區外的東部小金、東坑規劃建設成以生產五金、電子、傢俱、商住為主的規模產業區;西部的義和片將逐步建成大型工業基地,並抓好商業、娛樂、單身公寓住宅等配套設施;中部則利用縣城中心區的產業基礎優勢,重點發展商貿、物流等第三產業;北部則藉助惠州抽水蓄能電站的建設,利用山水自然環境的優勢,重點發展生態觀光旅遊業;南部則充分利用一江兩岸的自然景觀優勢,構築景觀型的商貿住宅區和高科技開發區。

其次是積極招商引資,加快推進農村“三化”進程。2003年來已引進項目80多宗,實際利用外資13000多萬美元,有力地推進中心鎮建設,同時加強村鎮建設,重點抓好石示頭移民安置區和新村危房改造工程,使之成為農村城鎮化建設的示範點,引導農村住宅建設向城市標準邁進。加快文化設施和文化產業建設,大力發展教育事業,提高城市文化品味,加快村道硬底化建設,目前已完成村道硬底化工程40多公里,大力抓好農村的基礎設施,統籌城鄉發展,縮小農村與城市的距離。

第三是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着力解決“三農”問題。我鎮大力發展具有本地特色的農業品牌,“新結西瓜”、“浪頭花生”、“陽光花木”、“田牌楊桃”等品牌的初具規模;大力進行產品調整,初步形成城郊型、商貿型、觀光型和山區型四類農業基地,農業效益有所提高,農民增收已顯成效。

第四積極引導第二、三產業向中心鎮轉移。僅2004年全鎮就新增個體私營企業432家,比增11%,註冊資金達62295萬元。第二、三產業發展較快,中心鎮的產業聚集效果和輻射帶動作用明顯。

第五努力構建文明法治環境,推動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大力推進以法治鎮,營造高效廉潔的政務環境、穩定和諧的社會環境,安定祥和的治安環境,民主法制建設穩步推進,文化教育、醫療服務、社會保障等各項事業都隨中心鎮的建設而有新的發展。

第六,加強黨的建設,為中心鎮建設提供組織保障。落實科學發展觀,提高政府決策的科學性,增強鎮、村兩級班子的核心作用,培養一支高素質的幹部隊伍。結合“十百千萬”幹部下基層駐農村和“理想、責任、能力、形象”教育活動和固本強基工程,在思想上達成共識,形成合力,共同推進中心鎮建設。

總體而言,我鎮在貫徹落實省、市、縣發展中心鎮政策方面的情況是良好的,也初步收到成效。但在拓展中心鎮建設資金渠道方面困難相當大,一是縣級財政緊張,沒有辦法通過貼息、轉移支付等形式支持建設。二是因市政基礎設施投資的效益低,回收期長,很難吸引民間社會資金。三是給予中心鎮的建設資金政策還沒有兑現,由於我鎮地處縣城,縣城規劃區內的基礎設施配套費、墾複金、城市維護建設税等均由縣直部門收取,我鎮沒有支配使用權,中心鎮建設資金面臨巨大壓力。另外,户籍制度在我鎮限制農民進城方面的影響相對較小,主要是縣城中國小對户籍在城外的學生可以拒收,除此以外,城鎮居民與農民沒有多大的差別,更多人願意非轉農,以爭取更多的實惠,如徵地補償款等。城鄉管理二元結構(如城鄉教育等)雖有改善,但依然明顯,這需要較長時間來逐步改善和消除。

對於加快中心鎮的建設,本人在這裏提幾點建議,僅供參考。

1、建立中心鎮獨立財税機制和鎮級金庫,增強鎮級財政實力,加大中心鎮建設的資金投入,明確中心鎮的財權與事權,合理劃分收支範圍,將省政府規定的有關費用交由中心鎮支配使用,並在縣級行政主管部門的監督下使用,確保建設資金的專款專用。

2、理順職責,完善管理體制。我鎮地處縣城,目前與縣直有關部門在城市管理方面存在職責不明確,管理不到位的現象,縣直部門條塊分割,我鎮在協調上有一定困難,出現“管理着的看不見,看得見的管不着”的現象。縣鎮應加強溝通,從有利於中心鎮建設角度出發,理順各級各部門的職責,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合力,最好能統一執法,重點抓好治安維護、市容市貌、衞生管理、人口與計生管理、社區服務、公共設施管理等各項城市管理工作。以完善的管理體制建設、管理、經營好城市。

3、全面落實省、市發展中心鎮的各項政策措施,採取優惠政策扶持中心鎮的發展。一方面要堅決落實好省、市發展中心鎮的各項政策措施,使中心鎮建設在政策、權限、財政各方面得到有效的發展保證,另一方面要根據各級各地實際給予政策傾斜,引導中心鎮的發展,在市批、管理、財政等權限上給予更多的自主權,提高中心鎮發展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增強中心鎮的輻射帶動和產業聚集作用。

我相信,有市縣各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中心鎮的建設一定會更上一個新台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wenmi/huiyi/x74p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