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文祕 >會議發言稿 >

×縣實施“五情五進”工程促進農民增收的探索與實踐

×縣實施“五情五進”工程促進農民增收的探索與實踐

以人為本 執政為民

×縣實施“五情五進”工程促進農民增收的探索與實踐

強力推進農村經濟發展新跨越

──沐川縣實施“五情五進”工程促進農民增收的探索與實踐

中共沐川縣委

沐川縣位於四川盆地西南邊緣,幅員面積1408平方公里,山地面積佔97%。全縣轄19個鄉鎮、196個村、1589個農經社,人口25.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2.04萬人,絕對貧困人口6000餘人。2003年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1967元,比全省和樂山市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低263元和578元。面對農村經濟發展的新形勢和新任務,沐川縣委、縣政府大膽創新農村經濟發展思路,變革農村工作模式,動員全縣各級幹部帶着激情、熱情、真情、實情、摯情,把政策、項目、科技、信息、温暖送進千家萬户,幫助農民增收致富奔小康,對切實解決“三農”問題進行了有益的探索與實踐。

一、解放思想,創新思維,樹立親政愛民執政新理念

《中共中央關於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指出: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首先要提高黨領導發展的能力。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問題,事關改革發展和穩定大局。沒有農村的穩定就沒有全社會的穩定;沒有農業的現代化就沒有中國的現代化;沒有農民的小康,就沒有全國人民的小康。深入體察人民羣眾的意願,切實把維護和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體現在黨領導發展的大政方針和各項部署中,落實到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是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今年,中央和省委分別以1號文件下發了《關於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見》和《關於做好失地無業農民安置工作的通知》,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對“三農”問題的高度重視和大力發展農村經濟,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的決心。

“三農”問題的關鍵是農民,核心是增收。沐川縣屬典型的山區農業縣,農業人口占86.1%,農村經濟欠發達,農民收入水平低且增長速度緩慢,嚴重影響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為了探索有效解決“三農”問題的新方法、新途徑,推進農村經濟的跨越式發展,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縣委、縣政府一班人紛紛深入基層,深入羣眾,走村串户,開展調查研究,並向幹部羣眾發放《沐川縣經濟發展建議意見調查表》上萬份。通過調查分析,發現政策不清、項目短缺、科技滯後、信息閉塞、幹部服務意識不強是制約沐川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針對全縣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縣委、縣政府於今年初作出了《實施“五情五進”工程促進農民增收的決定》,以此作為統一廣大幹部羣眾的思想認識,指導沐川農村經濟發展的一個綱領性文件。要求全縣各級黨委、政府和廣大黨員幹部滿懷激情,在實踐中不斷創新工作思路,探索工作方法;滿懷熱情,想為農民所想,急為農民所急;滿懷真情,真真切切關注農村,關心農業,關愛農民;滿懷實情,以務實勤勉的工作作風,實實在在為農民辦實事;滿懷摯情,執着地為發展農村經濟不懈追求。真切地體現黨和政府的親民愛民思想,真切地體現對農民平等、互助、友愛和謙讓的人文關懷,真切地激發農民發展經濟奔小康的強烈願望和致富動力。

二、與時俱進,創新方法,探索解決“三農”問題新途徑

發展農村經濟,促進農民增收是實施“五情五進”工程的切入點和着力點。“五情”是前提,“五進”是措施,增收是核心。為了確保工程的順利實施,全面推進,取得實效,縣委、縣政府成立了以縣委書記為組長,縣人大、縣政府、縣政協主要領導任副組長的“五情五進”工程實施領導小組,設立了“五情五進”辦公室負責日常工作。制定了《沐川縣“五情五進”工程實施方案》、《沐川縣“五情五進”工程考核辦法》,建立健全了各項工作機制,確保“五進”工作有序推進。

政策進萬家。政策是調動農民積極性,保障農民增收的前提。組建縣鄉政策宣講小分隊,深入村、組、農户宣講中央1號文件、省委1號文件和《農村土地承包法》、《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等與“三農”有關的政策和法律,以及縣上出台的關於促進農民增收的各項配套政策措施。今年以來,全縣1819名幹部參與宣講,開展宣講活動1700多次,直接聽講羣眾15萬餘人次,印發“政策進萬家”宣傳資料10萬餘份。結合沐川實際,制定出台了《關於進一步加快畜牧業發展的意見》、《關於加快發展農產品行業協會和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意見》、《關於進一步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關於實施五萬農民工培訓工程的意見》等多個政策性文件,為推進農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提供了保障。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認真落實農業税下調3個百分點的減税政策,全縣減免農業税381.43萬元,及時兑付種糧補貼129.67萬元,全縣農民人均減負23.2元。兑現退耕還林補助金2541萬元。

項目進萬家。項目是幫助農民增收的核心和基礎。縣委、縣政府加大對農民增收項目的研發、引進、儲備和推廣力度。依託永豐公司、縣食品公司、一枝春茶葉集團公司、裕農澱粉有限公司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引導農户大力發展具有沐川特色的畜牧、林竹、茶葉、藥材等種養業項目和農產品加工項目。今年,涉農部門組織建設標準化、規模化的各類無公害種植業示範基地11個,面積5639畝;新建肉兔、山羊養殖基地6個,養殖兔、羊2萬多隻;發展年出欄生豬50頭以上的規模養殖户104户,其中出欄150頭以上的大户35户,有力地輻射帶動了種養業的發展,農民增收支柱產業基本形成。目前,全縣擁有林竹135萬畝,茶葉6.5萬畝、金銀花1.4萬畝、黃白姜1.2萬畝。1-9月,全縣出欄生豬12.8萬頭,同比增加2.03萬頭,增長18.8%;出欄山羊2.7萬隻,同比增加0.9萬隻,增長51.3%;出欄肉兔26.2萬隻,同比增加21.8萬隻,增長5倍。在抓種養業項目發展的同時,大力發展勞務經濟,全縣勞務輸出4.13萬人,同比增加2800人,其中境外勞務輸出增加304人。大力扶持項目實施,加大支農資金投入,着力解決農户缺少項目啟動資金的問題。今年政府農業預算支出達到1054萬元,比上年增長16.9%,縣農村信用聯社為近4萬農户投放農業貸款5479萬元。項目進萬家實施以來,幫助農户實施增收項目211個,有一個以上增收項目的農户達38874户,佔全縣總農户的88.7%。

科技進萬家。科技是推動農民增收的動力。採用“專家+龍頭企業+農户”、“專家+農技推廣機構+農户”、“專家+專合組織+農户”等形式,加強農業技術推廣。涉農部門抓培訓,搞示範,加快優勢農產品開發,促進技術成果轉化。建立科技興農示範片2000多個10多萬畝,種、養業科技普及率達71%。建立縣鄉科技小分隊36支,在全縣19個鄉鎮建立“流動農民學校”和“田間學校”,把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班辦到村組,把培訓課上到田間地塊。縣財政安排專項資金20萬元,對3000多農民工進行了職業技能培訓。舉辦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班642期,培訓農民7.8萬多人次。發放“科技便民連心卡”,把科技人員姓名、服務項目、聯繫電話發放到農民手中,接受羣眾諮詢1.1萬餘人次,解決技術難題1250項。

信息進萬家。信息是提高農業市場化水平的橋樑。加快實施農村電視“村村通”工程,投資260萬元,架設了沐川至高筍、黃丹、茨竹等鄉鎮的光纖電視主幹線,城鄉電視普及率達89.5%。發揮涉農部門的信息主渠道作用,培養以專業大户、農村經紀人、中介組織等為主的農村市場信息員隊伍。全縣19個鄉鎮開通了農經網、黨政網,建立信息發佈欄425個,將信息網絡延伸到了鄉鎮、龍頭企業、中介組織。今年以來,發佈農產品供求、勞務輸出等各類信息3.2萬多條,開展信息諮詢2.5萬餘人次。

温暖進萬家。温暖是密切黨和政府與農民血肉聯繫的紐帶。建立工作聯繫制度,縣級領導幹部和縣級部門分別聯繫1個鄉鎮、1-3個貧困村,機關幹部每人聯繫1-2户貧困户,實施結對幫扶,把黨和政府的温暖送進千家萬户。建立和完善農村特困家庭救助體系,實行建卡救助管理。加大對弱勢羣體的幫扶,提高“五保”對象供養標準並實行按月施保,將農村80户193人“兩無”人員納入城市低保。投入200多萬元為150多户受災户規劃建設住房。全縣發放春夏荒救濟資金43萬元、糧食30噸,幹部羣眾捐款捐物價值24萬元,救助特困户2610户5500多人,幫助6000多絕對貧困人口解決了生產生活困難,救助貧困學生233人。

三、求真務實,創新業績,“五情五進”工程取得新成效

沐川縣實施“五情五進”工程近一年來,在發展農村經濟,解決“三農”問題上取得了初步成效,顯示出了蓬勃生機和發展活力。

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政策、項目、科技、信息、温暖送進千家萬户,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實現了糧增產錢增收目標。全年糧食產量比去年增加4666噸,增長6.1%。1-9月,全縣農民現金收入實現1446元,同比增加366元,增長33.89%。

促進了幹羣關係改善。實施“五情五進”工程以來,各級、各部門的工作精力主要放在了基層,由過去的管理者、指揮官變為真心實意為農民羣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的服務員、戰鬥員,縣級幹部三分之一的時間工作在農村,涉農部門和鄉鎮幹部三分之二的工作時間在村組、農户和田間地塊,解決各類問題3000多件,進一步密切了幹羣關係,樹立了誠信政府、服務政府的良好形象。

促進了農村社會穩定。實施“五情五進”工程,政府加強各部門、銀企、政企協調力度,兑付拖欠工程款、農民工工資、徵地拆遷補償費600多萬元,排查解決農村各類遺留問題60餘件,化解各類矛盾糾紛1046起;羣眾信訪案件比過去明顯減少,有力地維護了農村社會穩定。高筍鄉靜雲村村民李桂強是老上訪户,十多年不交農業税,在實施“五情五進”工程中,鄉村幹部與他結成一幫一對子,通過交心談心,為他解決實際困難,同時帶去增收項目,使他真切地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温暖。如今,他不僅不再上訪,而且積極宣傳黨和政府的政策,主動交清了多年欠交的農業税;在他的帶動下,靜雲村已於9月底提前完成全年税收入庫任務。為了讓縣委、縣政府真實瞭解基層和羣眾的困難,縣委、縣政府建立信息“直通車”制度,在全縣聘請了23名社情民意信息員,發給他們一定的補貼,讓他們提供的信息直達縣委、縣政府領導,為縣委、縣政府科學決策,及時化解矛盾,維護社會穩定奠定了基礎。

促進了黨組織執政能力的提高。縣鄉村三級黨的組織是黨的生命的細胞,是黨在基層工作的堅固堡壘,是黨與羣眾、政策與實踐之間最重要的“焊接點”,因此幹部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黨的形象,關係到黨的聲譽和執政能力。為把政策、項目、科技、信息、温暖送進千家萬户,縣委、縣政府以深化構建學習型縣域工作為載體,全面創建學習型領導班子、學習型機關等9大類學習型組織,增強幹部的學習力和認知力,使更多的幹部綜合素質得到提高,適應工作需要。同時建立了一套比較完善的工作監督、約束、考核機制,增強了幹部的執行力。通過“五情五進”工程的實施,各級幹部執行黨的政策的能力、發展經濟的能力、應對複雜局面的能力明顯增強,黨組織的執政能力得到鞏固和提高。

實踐證明,堅定不移地實施“五情五進”工程,是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舉措,是加強農業和農村工作,發展農村經濟,促進農民收入實現較快增長的現實需要,是轉變幹部作風,打造服務政府,加強黨同人民羣眾的血肉聯繫,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的客觀要求。只有帶着激情、熱情、真情、實情、摯情,把政策、項目、科技、信息、温暖送進千家萬户,才能切實做好農村工作,才能把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落到實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wenmi/huiyi/nlv4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