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文祕 >會議發言稿 >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管理促進計劃啟動儀式發言稿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管理促進計劃啟動儀式發言稿

各位領導、各位來賓,下午好!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管理促進計劃啟動儀式發言稿

風險交流和社會共治,現在都成了食品安全領域的高頻熱詞,二者結伴出行,更加引人注目,隨時隨地彰顯重要性、必要性和特殊性。這是好事情,好開端,我就接着大家講的繼續講,不少內容應該是許多專家觀點的重複,只能理解為在萬事開頭難時,不同場合不同發言的重複,也是一種有效的交流。

兩年前的六月間,也就是XX年6月5日,在《全國食品藥品安全和監管體制改革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的講話》中,汪xx副總理提出食品安全需要構建社會共治格局,之後的《食品安全法》中,“社會共治”也是食品安全監管的一個基本原則。關於共治的這一點已經達成廣泛共識,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是有效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的好辦法新思路,可以理解為在新一屆政府進行大刀闊斧行政體制改革的背景下,在食品安全領域,小政府大社會,簡政放權,培育社會主體活力的決心。

美國環保署首任署長威廉·盧克希斯,在20世紀70年代提出風險交流這個詞。國際通行的食品風險分析框架由風險評估、風險管理、風險交流三部分組成。關於風險交流,世界衞生組織和聯合國糧農組織明確指出,“風險交流是在風險分析全過程中,風險評估人員、風險管理人員、消費者、企業、學術界和其他利益相關方就某項風險、風險所涉及的因素和風險認知相互交換信息和意見的過程,內容包括風險評估結果的解釋和風險管理決策的依據。”食品安全風險交流,順理成章,是實施風險管理的先決條件,是正確理解風險和規避風險的重要手段。

社會共治和風險交流之間,是相輔相成,相互依賴,相得益彰的關係。先來看看共治和交流的主體問題,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的主體和風險交流的主體是契合一致的,包括生產者,監管者,行業協會、公共媒體、消費者、消費者權益保護組織、專家學者、商業保險機構等主體。風險交流先行一步,夯實社會共治的基礎,在共識的前提下促進共治,所謂共,是勁往一個方向使,心往一個方向想,充分有效的交流才有可能形成積極的合力,共同推動食品安全屬地管理責任、企業主體責任、部門監管責任的落實,同時積極迴應社會關切。

社會共治背景下的風險交流的重要性,各位在座專家學者都有過精彩論述,在這裏不再贅述。今天我重點講一下,社會共治背景下風險交流面臨的挑戰。

首先,毋庸諱言,如前所述,風險交流這個理念,在國外已經發端並實施了快半個世紀了,我們才剛剛起步,雖説有後發優勢,但畢竟是剛剛開始。

從理論層面看,我國關於風險交流的研究狀況,依然停留在引進外國研究成果的水平,還是簡單的拿來主義。當然,“拿來”是當下進步所必須的重要途徑,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總比閉門造車來得更加快捷有效。借鑑別人的經驗,吸取別人的教訓那就會少走很多彎路,從而事半功倍。風險交流的“拿來主義”,我以為是我國食品安全監管與外界聯繫的一種體現形式,因為拿來的這個風險交流的理念,是世界潮流,是大勢所趨,通過“拿來”,瞭解和跟隨了世界食品安全發展的大方向和需求。

在“拿來”之後如何對這個理論進行本土化的升級創新,這是當前一個重要問題。把拿來的,消化昇華成自己的東西,不能總是停留在鸚鵡學舌的層面。現在我們有中國特色的風險交流面臨的困境,但缺乏有中國特色的風險交流的理論指導。理論的匱乏必定會帶來方法的困惑,不過理論的匱乏是可以在理論工作者的埋頭苦學之後迎頭趕上的,缺了就補,缺哪補哪。千萬裏,我在追尋着你,到底你好在哪裏?追尋是必須的,好也是達成共識的,但是如何把風險交流落到實處,實現社會共治,通過風險交流解決社會共治的需求,通過社會共治從而解決食品安全,這才是重中之重。

説到風險交流的理論,常常因為理論兩個字,就讓人產生望而卻步的緊張。但是今天我作為學院派來做這個發言,就還是多説點形而上吧。當風險交流的在場性、不確定性、價值性等特徵,以及拿來主義的風險交流理論,和實踐中的感知不相契合甚至是相互牴觸時,理論無用的認識就是自然而然擋不住的了,緊接着就是實踐與理論更加漸行漸遠。一方面,可能在實踐中對風險交流理論充滿敬畏和懷疑,另一方面,面對中國特色紛繁複雜的風險交流的一團亂麻,無能為力,無助與焦慮都會陷入理論匱乏的困境 。其實,無非是有些水土不服,喝上幾劑湯藥,就有望藥到病除。當然,這是對食品安全科研工作者的挑戰,也是機遇,把握機會,痛下苦功,紙上談兵要做足,低頭向下看也不含糊,就能化危為機。

要解決拿來主義水土不服的問題,也要有中國本土化的理論自覺與批判意識,相信我們的理論改造能力,不是停留於簡單的生搬硬套上。在理論建築的同時,洞悉中國的國情,民眾的心理,都是至關重要的。比如説我們性格的內斂含蓄,交流方式就不能xx為中用,比如説在美國交流的是單純的科學問題,我們則更需要交流的是情緒,我們交流到位不是事實傳達的到位,而是情緒的理順,感情的認同,只有把理論和具體情況相結合,理論才不是空中樓閣,才能被實施者所接納,才不會遭到實施者直接或間接的抵制與消解。

除了理論亟待本土化創新和可操作性的系統化改造之外,風險交流在實踐中還需要面對風險的各種本土化挑戰。

在這裏我想分析一下,當下中國風險交流過程中,所不得不面對的風險環境的特殊性,也就是過程風險和結構性風險並存的複雜性。當今世界是一個風險社會,中國也不能例外,食品安全當然概莫能外,同時還因為中國特殊的發展歷程,文化傳統,又有我們不得不面對的獨特困境。食品安全風險的共性是全球皆在,中國食品安全風險的個性化交流邏輯的個性實在是個棘手的問題。

比如説,在風險社會的複雜系統中,系統的相互依存性日益增強,個別要素越來越難以單獨抽離出來,換言之,也就難以分離出單一的原因和責任。也就是説,找不到一個明確的歸因主體,每個人都既是原因又是結果,因此也就沒有原因,出現了所謂普遍的共謀。這樣就使得風險交流到最後,只能把問題的出現歸咎於系統和體制,這樣的風險交流是有效呢,還是無效呢?一定程度的合理運用還是有效的,可以激發出每個系統內的人員,身在其間,無可推諉的使命感和責任心,在風險面前會更加主動地採取自我保護的措施,並且積極參與改革現有的制度。但也可能適得其反,也就是誰都覺得和自己無關,或者覺得喪失希望的無所適從。

再比如説,諸位都覺察到,或者只是不願意説出來的一種風險。就是在一些公眾和媒體眼中,企業、政府和風險交流專家三位一體,結成的聯盟本身在製造食品安全的風險,然後又建立一套所謂風險交流話語,試圖把自己製造的危險模糊為不可控的風險。但是,這確實就是我們面臨的現狀,積極參與風險交流的各種主體,已經被視為結為聯盟的風險製造者,相對受信任的專家系統,也因為專家系統本身也在食品安全風險的認知和解決上,存在着內部爭議,或者噤若寒蟬,專家的權威性受到普遍質疑,在信賴缺失的基礎上,談交流,談共治,都有鏡花水月的無能為力感。

還有不得不指出的是,在人均gdp達到1000至3000美元,是一個風險交流比較困難的時期,人們面臨更多不可預期的後果和前所未有的、不斷擴散的不確定性風險。這個時候,如果人們具備某些基本的素養,特別是科學素養,能對風險加以一定程度的認知、判斷和鑑定,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對風險進行社會弱化。從這個意義上來説,食品安全風險交流是獨木不成林的,不能一枝獨秀的,必須的第一步,是大面積提高公眾的科學素養。當然,食品安全的社會共治也需要一定科學素養的支撐,這種提高是二者的共同需求,共同基礎,不過這是一個需要時間和投入的問題,不可能一蹴而就,大家都要有打持久戰的準備。

還有就是風險交流既然是互動,既然是雙向,就要有交互的意思,交互起來了,也才可能説到協同一心去共治食品安全。但現在不管紙上談兵,還是退而結網,都還僅只主要是監管者和專家,在大力倡導大聲疾呼風險交流社會共治,消費者並沒有覺得這一切,和以前的食品安全知識科普,以前的食品安全問題情況通報有什麼不同,最多就是多了幾個年輕寫手,改換板起面孔的嚴肅腔調,換用一些生動活潑的語言在介紹。其他,並沒有什麼改變。

還有就是風險交流的態度和身份認同問題,風險交流的主動發起方,需要理性客觀公正,才有公信力。新聞都在標榜自己有態度,交流一定也是有態度,有温度,有角度,有高度,有廣度的。但是風險交流的發起主體,如何走出總是在安慰,常常在闢謠的狀態,似乎給人感覺就是揹負着政府和企業的重託,在滅火救災,這種感覺不利於風險交流的順暢展開,天長日久,交流者自己也會厭倦這種程式化的模式,甚至會生出喪家的乏走狗的卑微感,誰都得罪了,誰都不討好,幾面難為人,當然這是擔當和責任,不過也是個中切實的心酸。出事了,闢謠吧,大家稍安勿躁,似乎這就是默認的風險交流,就是安撫。程咬金的三板斧,掄圓了也就三板斧,具體應該怎麼辦,態度的尺度如何把握,這都是交流的藝術,談到藝術,就深奧起來了,有不可捉摸的玄妙了,需要在實踐中體會,形成各自的行之有效的風格。

其實,我自己也還想不出來怎麼去改變,如何能讓民眾切實感受到改變,科學傳播如何流動起來成為風險交流?這種改變或許是慢慢的吧,慢慢的公眾參與,逐漸的社會共治。否則,風險交流僅只是引進了一個舶來的名詞理念,其他一切照舊,當然還是開了不少的會議,做了不少的報告,寫了不少的文章,只是如何落地,如何改變,還是不容樂觀。社會共治的只有在風險交流達成共識之後才能彰顯絕對強大的正能量,否則,大家都在治,自以為都在盡心盡力,很可能各行其道,彼此消耗,並不能把風險的消極影響降到最低,並不能最有效地積極防範風險。

總而言之,我今天是多説了一些泄氣的話,渲染了風險交流,從理論到實踐,在當下的諸多不容易,和各位交流了一下交流本身存在的風險和問題。不過,既然説起來了,做起來了,畢竟是一切都在向好,説問題,講挑戰,談困境,也是為了預則立,也是為了充分估計前進的難度,穩紮穩打,一步一個腳印,慎有餘補不足。

把拿來的主義改造為我們的主義,把風險交流做好,做實,讓風險交流為社會共治掃清障礙,為社會共治提供心理支持,輸送積極能量,道遠路長,在座諸君,一起努力吧。

羅xx

XX/6/25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wenmi/huiyi/mm8l9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