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文祕 >會議發言稿 >

以城鎮興產業  促進農民增收

以城鎮興產業  促進農民增收

以城鎮興產業 促進農民增收

以城鎮興產業  促進農民增收

發展小城鎮是手段,不是目的,是現階段加快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一條不可逾越的必經之路,這是吸納農村剩餘勞動力,實現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帶動第二、三產業發展,從而達到農村地區社會經濟繁榮,進而成功擴大內需的一個重要支點,是實現整個國民經濟的良性循環的一個戰略突破口。近年來,我市把加快小城鎮建設作為推動農業產業化、鄉鎮企業二次創業的着力點,以小城鎮為載體,以農業產業化、鄉鎮企業二次創業為支撐,緊扣發展這個主旋律,圍繞“造城興業,活鎮強市”的發展戰略,運用市場經濟的手段,壯大“支撐”活“載體”,搞活“載體”促“支撐”,三位一體,共興共榮,大力發展特色經濟,培育龍頭企業,壯大鄉鎮經濟實力,夯實了小城鎮健康、快速發展的物質基礎,促進了我市農民收入的大幅增長。

特色是小城鎮的靈魂,是小城鎮建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我市在小城鎮的建設與發展中緊緊抓住規劃這個龍頭,按照“突出特色,適度超前”的原則,堅持高起點、高質量、高水平,從規劃佈局、綠化品位、人文環境等方面反映出每個村鎮的個性和特色。把單個城鎮的發展納入全市城鎮體系的整體規劃當中,做到科學規劃,統籌部署,協調發展,準確確定了農業產業化帶動型、鄉鎮企業帶動型、旅遊帶動型、國道帶動型、邊貿帶動型、國有大企業帶動型等城鎮發展方向。在自然景觀的塑造中,山地小城鎮以山造景,塑造地域性、民俗性、民族性的小城鎮景觀;平原、丘陵小城鎮因地變景,以堰塘糧田為基調色,挖掘當地歷史文化,創新建築形式,形成平原風光;在建築設計上,注重民居特色,古建築風貌,現代風格,西方流派的不同選擇。經過多年來的努力和實踐,一座座獨具特色的小城鎮,在黃土崗山上崛起,初步實現了“五大轉變”:即從發展小城鎮向培植區域中心鎮轉變;從重視小城鎮建設向村莊建設延伸轉變;從注重擴大外延向城鎮建設內涵轉變;從着眼於規劃建設向嚴格管理轉變;從小城鎮發展梯次推進向整體聯動推進轉變。100多萬“泥腿子”“洗腳上田”“換腦進城”,實現了從農民到市民的歷史性跨越,43%的人口城市化率,高出全省近十個百分點。

一、農業產業化帶動型城鎮。在小城鎮建設中,我們藉助小城鎮的區位、交通、通訊和人才科技等方面的優勢,實施龍頭帶動、科技帶動、市場帶動、外向帶動、品牌帶動戰略,充分發揮小城鎮在農業產業化中的載體和紐帶作用,把小城鎮建成農業產業化的加工中心、銷售中心和新產品開發中心。為重點扶持發展龍頭企業,全市先後投資5000多萬元,為200多家帶動力強、附加值高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配套水、電、路等基礎設施,為企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目前,這些企業年創產值60多億元,年實現利税5.5億元。圍繞龍頭企業開發生產基地620萬畝(含山場、水面),開發名優農副產品200多個,其中21個獲得國家和省級名牌,形成了龍頭在城鎮,基地在農村的產業化生產經營體系。谷城縣五山鎮是襄樊市的一個山區小鎮,種茶、產茶一直是此地的主要產業,近幾年,他們依託城鎮造優勢,在鎮上發展茶葉加工、包裝企業18家,投資100多萬元建成了茶葉專業交易市場。念茶經,實行一個集團管總(“玉皇劍”集團),一條龍生產經營,一個品牌創天下,建成茶葉基地3萬畝,年產茶葉200多萬斤。茶葉集團通過土地入股、合同購銷、技術服務等形式,將90%的農户納入茶葉產業化體系,實行企業管理、逐級核算、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玉皇劍”茶被評為全省十大名茶,年銷售額達5000多萬元,僅此一項人均增收2000多元。襄陽區黃集鎮依託自身農業大鎮的優勢,通過在城鎮建設專業化的交易市場,並依託交易市場大力發展“兩園三瓜一花”六大特色產業。產業壯大後,他們又在鎮上成立了經銷公司,企業通過契約方式,與農民簽訂合同,農民按合同種植,企業按合同收購,用公司制農業的思路發展壯大特色產業。產業發展壯大後,其吸引力、輻射力同步增強,又吸引了大批客商到黃集運銷農副產品,從而又使該鎮形成了鄂西北農副產品的一個重要集散地。實現了鄉鎮經濟的快速發展,年財政收入達3500萬元,位居全區11個鄉鎮之首。另一方面,小城鎮的發展,帶動了農村勞動力大轉移。目前,全市小城鎮已吸納近百萬農民(其中今年有近2萬人)進鎮落户,小城鎮已成為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的主渠道。大批的農民進鎮務工經商為農業分工分業創造了條件,進入小城鎮的農民轉出耕地80多萬畝,佔耕地面積的12.8%;極大地推進了農業的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經營。據統計,全市種植20畝以上的農户增加到8萬多户,佔總户數的1/10;種植面積160多萬畝,佔耕地面積的1/4;創產值17億元,佔種植產值的1/3,專業村由97個增加到317個。棗陽市興隆鎮成立了鎮農業產業化經營公司,反租土地200畝,多方籌資200多萬元,興建高科技農業示範基地,引進世界先進品種,聘請全國一流的專家做技術指導,實行農民承包,企業化管理,畝平純收入5—10萬元,最高的達到17萬元。

二、鄉鎮企業帶動型城鎮。我們針對鄉鎮企業重複建設、佈局分散、機制退化等突出問題,以小城鎮建設為載體,以調整結構和機制創新為重點,實施鄉鎮企業“二次創業”。調整結構主要是優化區域佈局,引導鄉鎮企業逐步向小城鎮的工業小區集中,徹底改變鄉鎮企業“村村點火、户户冒煙”的傳統模式;強化優勢產業,引導鄉鎮企業向工業小區集中,向為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服務集中,向農副產品精深加工集中,充分利用存量資產,形成發展的新優勢。老河口市仙人渡鎮依託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以工業園區的建設為突破口,大力發展鄉鎮企業。一是依託沙石資源優勢,構建了預製建材工業園區;二是依託交通區位優勢,構建服裝紡織工業園區;三是依託資本積累與流動優勢,構建了釀酒經濟園區;四是依託漢江水土優勢,構建新奇特果蔬產業化園區。其中前3個園區集中於鎮區,佔地面積為鎮區面積的一半,構成了小城鎮的主體框架。2001年3區實現產值10億元,佔全鎮鄉鎮企業產值的75%,佔鎮區鄉鎮企業產值的95%。棗陽市吳店鎮在加快小城鎮建設的過程中,科學規劃,興建了2平方公里的工業小區,先後投資9000多萬元興建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對企業實行專線供電,吸引了21家鎮辦工業企業和110多家個體私營企業進入小區,形成聚合優勢,集結髮展。目前區內初步形成了機械、紡織、化工、造紙等四大支柱產業,培植了10家年產值過千萬元的企業。去年區內工業產值達4.8億元,在全鎮工業經濟中三分天下有其一。谷城縣石花鎮是鄂西北一個具有數千年曆史的古鎮,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九十年代以後,石花鎮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們大力實施“興工強鎮、科技興鎮、建設名鎮”的發展戰略,使石花鎮經濟和社會發展實現了大跨越。他們先後籌資過億元,用於城鎮基礎設施建設。興建了佔地40畝的綜合農貿大市場;擴建了日供水能力2萬噸的自來水廠;興建了一棟可容納300餘人住宿的賓館;架設了11萬伏高壓輸電線路;興建了一棟電訊大樓和一座高達68米的數字程控電話塔,使程控電話裝機容量由4000門增加到20000門,在原電視差轉站的基礎上又新建了一個有線電視台,可同時轉播24套節目;興建了一座容納500餘人的縣二級汽車客運站,日客運量達1.2萬人次;在鎮東、中、西出口興建三處景點,4條主要街道安裝路燈350盞,硬化路面188220平方米,主幹道硬化率達98%,修建排水管道12950米。興建水衝式公廁15座,購置環衞車輛3部,增設果皮箱400多個,並已建成了綠化、市場、學校、醫療和文化設施,城鎮的服務功能日輳完善。城鎮建設的發展帶動了石花鎮經濟的振興。目前,該鎮依託城鎮創造的良好環境,興辦各類大、小企業近百家,從業人員近2萬多人,初步形成了紡織、蓄電、機械、化工、冶煉、電子、建築建材、彩印裝璜、水泥、傢俱、造紙等行業,產品高達1000多個品種的發展格局。2001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16億元,財政收入275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2600元,城鎮居民人均純收入5000元。現石花鎮獲得了“全國鄉鎮企業發展先進鎮”的榮譽稱號,並被確定為國家級星火技術密集區、全國鄉鎮企業東西部合作示範區。截止目前,全市在小城鎮興辦工業小區150多個,其中省級小區10個,國家中西部合作示範區1個,70%左右的鄉鎮工業企業集中在小區,圍繞產業化龍頭企業重組資產15億元。目前,全市有85%的企業進行了改制,盤活資產存量70多億元,全市鄉鎮企業實現增加值106.22億元,佔全市國內生產總值的25.6%,鄉鎮企業上繳國家各種税金4.55億元,佔全市財政收入的16.25%。鄉鎮企業作為產業建設的代表,最先根植於水、電、路等基礎設施條件較好的小集鎮,撐起了城鎮的骨架,小集鎮又通過鄉鎮企業的生根發芽、茁壯成長,發展為具有現代氣息的小城鎮,為鄉鎮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兩者相互促進,相互依託,互為反哺,帶動了我市農民收入的大幅增長。

三、旅遊帶動型城鎮。吳店鎮是一代明君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的故里,從西漢末年建鎮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在城鎮建設規劃的編制中,我們注重發掘千年古鎮這一歷史文化底藴,發揮高起點規劃的龍頭效應,帶動城鎮高品位建設。“白水遺龍種、春陵鬱帝基”,白水文化淵源流長,人文資源十分豐富。我們充分利用白水歷史文化優勢,在規劃中注重做到“三個結合”:一是注重將經濟功能和歷史文化功能相結合。在滾河橋北規劃了工業小區、商貿小區、肖灣農貿市場、糧食批發市場等經濟功能區。同時,把與城鎮緊緊連接的白水寺風景名勝旅遊區作為文化功能區,並在建設中突出帝鄉人文特色,再現“龍飛白水”的歷史風貌;二是注重古鎮遺韻與現代氣息相結合。對橋南老城區,加強了仿古街詳細規劃的編制和仿古建築的圖紙設計,並對古建築較多的老東街進行保護,禁止隨意拆建古建築。形成了“青磚碼頭牆、紅樑花格窗、飛檐琉璃瓦、家家開店堂”的古建築風貌。在橋北商貿小區、瑞春園居民小區,大力推廣新穎別緻、風格獨特的建築模式,精心設計出一批莊重典雅、氣勢恢宏的歐式建築式樣。使整個城鎮新老結合、動靜結合,凝固的詩句與跳動的音符交融,既保持了濃郁的古鎮韻味,又充滿着強烈的現代氣息。城鎮建設的發展吸引了眾多的國內外遊客,每年僅旅遊門票收入就達50多萬元。棗陽市太平鎮走的是“旅遊促貿”的發展路子。他們以唐梓山被確定為“湖北省旅遊定點單位”和“道教聖地”為契機,投入100多萬元,建成唐梓山風景旅遊開發區,同時他們又開發了旅遊農業高新科技示範園、蓮花堰湖水風光、鎮人民廣場等旅遊景點,使唐梓山—蓮花堰—旅遊農業科技園—人民廣場,緊緊圍繞省道,一脈相通,如金線穿珠,構築了旅遊黃金開發帶,形成了邊貿經濟大動脈和邊鎮大旅遊的格局。每年三月初七唐梓山旅遊節期間,吸引鄂豫兩省十多個縣市的15萬遊客,年旅遊貿易額達2000萬元以上,拉動了邊鎮商貿的大幅增長。

四、建設國道帶動型城鎮。在國道帶動型城鎮中最典型的是襄陽區的雙溝鎮、棗陽市的七方鎮、興隆鎮。這三個鎮都座落在316國道沿線。國道成為他們發展經濟的生命線。特別是雙溝鎮,利用便利的交通條件,提出了“抓好城建興經濟,振興經濟促城建”的發展思路,提升城鎮的綜合實力,增強對周邊地區的輻射力和凝聚力,並迅速成長為區域農村社會經濟、文化中心。由於雙溝鎮是周邊鄉鎮的中心鎮,公路四通八達,人流、物流、車流量特別大,城鎮管理的難度非常大。但是,雙溝鎮的領導認識到城鎮環境衞生是一座城鎮的臉面,因此,在整治環境衞生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他們成立了三十八人的環衞隊,每天起早摸黑對街道進行普掃兩次並做到全天保潔,當天產生的垃圾當天清運完畢。為了理順市場經營秩序,雙溝鎮城鎮辦認真執行划行歸市,定點定位經營,國道上嚴禁出店經營,主幹道上不準亂佔道經營。為防止車輛亂停亂放,影響交通,城建辦監察中隊始終堅守崗位,保障街道的暢通無阻,讓各種車輛安全有序地通過雙溝城區。通過全鎮上下的共同努力,使原來髒、亂、差的雙溝變成現在規模空前、鎮容美觀、文明衞生、富有現代氣息的小城鎮,為雙溝的經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目前,雙溝已建成了鄂西北最大的糧油集散地,“買全國,賣全國”,為當地農民和農副產品走向大市場帶來極為便利的條件。

五、國有大企業帶動型城鎮。樊城區太平店鎮,也是我市的一個經濟強鎮,他們走的是一條依託國有大型企業,發展鄉鎮企業的路子。我國特大型化纖基地-----湖北化纖集團公司,是一家大規模的上市公司,就位於太平店鎮。太平店鎮緊緊依託湖北化纖集團公司,發展鄉鎮企業。他們通過完善城鎮基礎設施的建設,密切溝通化纖集團與城鎮的聯繫,把小城鎮建設成鄉鎮企業發展的根據地。幾年來,太平店鎮共投資5000多萬元,建成18--30米寬的街道16條,計22公里,埋設下水管道25公里,供水管道26.2公里,架設路燈464盞,建公共廁所9處,公共綠地面積為1公頃;建35千伏的變電站一座,110千伏變電站兩座,總容量為4.5萬千伏安,全鎮通電率為100%;建有電信分局一處,開通了10000六數字程控電話交換機,無限通訊信號接收基地兩處,並彩了120路光纖傳輸,實現了國際國內長途直撥,同時還架設了一座70米高的無線電發射塔。一座現代化的城市已具雛形。另一方面,該鎮以為化纖公司配套為主,圍繞集鎮和化纖公司建廠,現已形成了一個長達3.8公里的紡織工業帶。全鎮各類企業達1061家,主要工業企業產品70多種,已形成紡織服裝、化工、建築、建材、機械鑄造、食品加工、印刷制箱等具有太平店特色的鄉鎮產業體系,產品遠銷江蘇、浙江、河南、湖南、陝西、廣東、上海、北京等17個省、市、自治區。

六、邊貿帶動型城鎮。在加快小城鎮建設的過程中,一定要注重將市場建設放在首位,大力發展第三產業,把小城鎮建設成為周圍農村商貿中心,通過市場繁榮,才能擴大就業機會,促進人口集聚,推動小城鎮發展。小城鎮建設只有在“市”字上做文章,千方百計增加小城鎮就業容量,吸引更多的人來小城鎮就業、生活,增加小城鎮對農村居民的吸引力,才能使小城鎮更有生機與活力。我們在推進小城鎮建設的過程中,堅持把小城鎮的商業及整個第三產業的發展置於重要位置,構建服務於城鄉居民和整個城鄉經濟一體化發展的農村市場體系,如農產品批發市場和其他專業性批發市場建設;交通、通信、商業服務等居民生活服務網點建設;金融、保險、信息和技術服務等新興產業發展;為農業產前、產中、產後服務的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等等,為農業的市場化創造條件。老河口市孟樓鎮是我市的一個重要口子鎮,早在1990年,就以《經濟日報》的特約文章,《從孟樓到孟樓》而在全國揚名。此鎮與河南孟樓鎮街相連地相接,融為一體,不僅是鄂豫兩省市場競爭的前沿陣地,也是展示兩省形象的“窗口”,河南人透過鄂孟看湖北,湖北人透過豫孟看河南,外界透過兩孟看兩省,兩個孟樓的發展,已成為鄂豫兩省經濟發展的縮影和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湖北省委、政府,襄樊市委、市政府,對孟樓的發展建設十分重視,多次到該鎮檢查指導小城鎮規劃建設工作。孟樓鎮正確審視自己的區位優勢與地域特點,把城鎮的發展建設定位於鄂豫邊境物資貿易集散中心,注重把城鎮作為區域政治、經濟、文化、生活、信息中心來統籌規劃,着重突出邊境貿易的功能。在規劃編制中,提出“邊貿興鎮”的戰略發展思路,重點抓了商貿市場的規劃,提出了興建六大專業市場-----漢孟大市場、糧油交易市場、竹木交易市場、牲畜交易市場、工業品市場、小商品市場,以拉動鄉鎮經濟的快速發展,現六大專業市場已全部建成使用,商貿年交易額達3億元。革命老蘇區黃龍鎮位於襄樊市東部,地處襄、棗、宜三區(市)結合部,是一個農副產品、日用商品、建築建材的集散地。作為典型的邊貿鎮,該鎮堅持“人民城鎮人民建,公益事業大家辦”的原則,發揚蘇區人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搶抓發展機遇,以市場建設為突破口,加快城鎮建設步伐。1997年以來,他們充分發揮城鎮土地效益,通過盤活城鎮土地資產建設農貿、竹木交易、糧油、燃料、牲畜等五大市場,並逐年不斷完善,擁有個體經營户2000多户。1999年,他們又利用原供銷社內的閒散空地興建了一個封閉式的工貿大市場,佔地7000平方米,擁有攤位360個,其中商品房108間。為密切與外界的聯繫,2001年新建了汽車客運站和停車場,成立了興達汽車客運公司,擁有各類客運車輛30多輛。黃龍的城鎮建設極大地拉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2001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達2.5億元,財政收入610萬元,社會商品零售額為2.6億元,集市貿易成交額達1.3億元。

發揮自然資源和農副產品豐富的優勢,以市場為導向,以農民為主體,大力推進城鎮建設。同時以城鎮建設為載體,以為農副產品和資源加工交易服務為主,帶動區域內一、二、三產業的發展,實現農民收入的大幅增長,讓農民富裕起來,讓更多的農民走進小城鎮,參與小城鎮建設,促進小城鎮發展。以小城鎮建設拉動經濟增長,以經濟實力來促進小城鎮建設的發展,實現國民經濟生產、流通、消費的良性循環。這就是我市小城鎮發展的基本模式。我市的小城鎮發展模式,與我市農村生產力的佈局、發展水平和勞動者的素質相適應,充滿了發展活力,現在已成為城鎮繁榮、農業興旺、農民富裕、整個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重要依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wenmi/huiyi/6nnz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