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文祕 >規章制度 >

户籍制度對城鎮化進程的影響

户籍制度對城鎮化進程的影響

我國的户籍制度對城鎮化進程有什麼影響呢,小編為大家蒐集了一篇“户籍制度對城鎮化進程的影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户籍制度對城鎮化進程的影響

國家權力通過户籍制度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影響到個人的衣食住行甚至婚姻選擇。公民被一紙户籍固定在以工作單位、生產隊、單位或集體劃定的生活區為座標的一個個點上。農村人口外流得以控制,使中國在工業化過程中,沒有出現發展中國家在城市化發展中所出現的各種“城市病”。這種似乎發揮了積極作用的户籍制度,對中國城市化進程的消極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

1、教育資源配置不均,農村勞動力素質低

公民接受教育時間的長短和受教育質量的高低,會對勞動力素質的高低產生重大影響。城市的教育投資有保障,教育設施完善,師資隊伍結構合理穩定;農村的教育投資不足,教育設施匱乏,師資力量不足且不穩定。雖然沒有任何法律條款規定中國農村兒童和城市兒童享有不同的教育權利,但事實上,世襲的户口制度,剝奪了農村兒童平等受教育的權利。由於農村尤其是山區教育投資的嚴重不足,很多兒童無學可上,當他們長大後,農村更沒有為其開設職業或技能培訓課,他們只能是低素質的勞動力。佔全國勞動力比例多數的農村勞動力集體處於低素質狀態,不能為工業的發展提供高素質的勞動力,只能為勞動密集型的工業提供廉價的勞動力。隨着科技進步、技術提升,高級人才匱乏,影響到工業化向更高層次轉型。即使能吸引國際人才的加盟,也不利於中國城市化的進程,因為如果大量低素質的勞動力不能正常就業的話,社會將會陷入紊亂狀態。

2、不能合理配置勞動力資源,勞動生產率難以提高

由於中國公民沒有遷徙的自由,勞動力就不能自由流動到最合理的去處。雖然改革開放後勞動力有了流動的自由,但也只不過是流動多,遷徙少,並不能使勞動力真正地流動起來。目前中國能較為自由流動的是勞動力的高端和低端,稀缺人才因其稀缺性而獲得遷徙的權利,低端勞動力因其低技術含量只獲得自由流動的權利,在過節和農忙季節像候鳥一樣飛來飛去,出現了一陣陣中國特有的“民工潮”現象。另外,由於一些城市的職業保留的限制,本市的城市户口的勞動力缺乏外來勞動力與其搶工作的壓力,勞動效率難以真正提高。户籍制度不僅限制了城鄉勞動力的流動,而且限制了城市與城市之間勞動力的流動。擁有大城市户口的人不願離開大城市,即使他並不能在所居城市發揮自己的特長,因為他的離開就意味着喪失附着在户口之上的種種權利和保障。沒有當地城市户口的人儘管是當地城市的二等公民、最低層公民,仍懷着一個夢想在城市裏掙扎,儘管有廣闊的中西部能為其特長髮揮提供更大的舞台。由於户籍制度的阻礙,整個中國的平均勞動力難以發揮最佳效益,影響城市化的速度。

3、降低了資本的利用率

二元户籍制度把農村人固着在土地上,尤其是人民公社制度幾乎剝奪了農民的一切私有財產,農民屬於集體,但構成集體的農民對自己的財產沒有支配權。除了自己的基本口糧,根據統購統銷制度,盈餘全部上繳國家。國家拿走農業的剩餘,發展資本密集型的重工業,而不是發展能夠吸納更多勞動力、資金回籠更快的第三產業。也許有人説是由於當時的國際國內環境使然,但不可否認的是,那時,利用户籍制度,犧牲農民的遷徙自由,剝奪農民的4 二元户籍制度對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影響勞動剩餘,使資本的流動沿着人為強制的線路流動,而不是按照資本的本性——尋求自身收益的最大化的路徑流動,造成資本利用率不高的後果。近幾年一些城市為了刺激房地產業,相繼出台“購房落户”政策。户口成了政府和房地產業斂財的砝碼。城外的相對富裕者不斷買房而獲得户口,把資金投入房產,一方面使房價保持虛高甚至更加攀高,另一方面會造成其他城市、其他產業投資機會的流失。譬如,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買一套住房的資金,在中西部的中小城市基本上足夠作為創業的啟動資金。“購房落户”政策又一次扭曲了資本的正常流動。

4、公民地位事實上的不平等,難以培養公民契約精神和提高公民參政意識

户籍制度強行把人劃分為“農業户口”和“非農業户口”。居住在城市的公民為“非農業户口”,居住在農村的公民為“農業户口”。城市公民可以分配到更多的資源,享受到更多的權益和城市化的文明成果。然而這種不平等狀況的產生並非是公民個人智力和能力的差異,僅僅是因為公民居住地不同,登記註冊的户口不同而已,而且這種身份世代相襲。這種制度強化了人們的户口等級意識,逐漸成為個人地位身份的等級象徵。城市公民是以户籍為基礎進行資源分配、權益配置的制度受益者,所以本能地排斥外來人口。户籍制度將兩類户口的公民相互封閉起來,甚至是通婚的障礙,使個人職業變動和社會流動極為困難。一國公民間地位事實上的不平等,彼此間缺乏溝通和信任,難以形成平等互信、以誠相待的現代化所需的契約精神。城鄉公民不僅存在事實上的不平等,而且根據1953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的規定,他們的政治地位也不平等。在選舉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時,農村每一名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數是城市每一名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數的8倍,即農村每一選民的實際選舉權是城市每一選民的1/8;在選舉省、縣級人民代表時,農村選民的選舉權分別是城市選民選舉權的1/5和1/4。這種狀況直到!$$% 年全國人大常委會修改選舉法才有所改觀,但是修改後城鄉選民的選舉權仍不平等。由於農的代表並不能真正代表農民的利益,加之依附農村集體經濟的弱勢地位、較低的文化素質等原因,農民參政意識普遍較低。改革開放後,農民背井離鄉流入城市,從事城市公民不願從事的高風險、高勞動強度的工作,不僅付出和報酬不相稱,而且如果在選舉時不回户籍所在地,他的本來就處於劣勢的選舉權就會完全喪失。

5、户籍制度改革進程緩慢,影響城市化進程

户籍制度嚴重製約了中國的城市化進程,使中國的工業化、非農化進程和城市化進程極不協調。在城市化過程中,勞動力逐漸從第一產業轉移到第二產業,再轉移到第三產業,人口的就業結構依次由農業轉移到工業,再轉移到服務業等非農職業。在此過程中,人口逐漸從農村轉移到城市。這是各國城市化過程中表現出的工業化和城市化發展的一般規律。而當5 二元户籍制度對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影響

代中國急於進入工業化國家的行列,優先發展重工業。為保障工業化的資金,建構户籍壁壘,人口不能自由遷徙,城市化水平嚴重滯後於工業化水平。

改革開放後,中國似乎走上了快速城市化的道路,但中國的工業化和城市化的質量不高。小城鎮的數量的確不斷增多,但專業化的中小城鎮很少。又由於基礎設施不完善,投資不足,工業化水平低,儘管小城鎮的户口對農業户口放開,但由於難以吸納農村剩餘的勞動力,中小城鎮的吸引力並不大。大城市吸引了大部分的農村剩餘勞動力,但由於户口的限制,只是流動多遷徙少,勞動力隊伍不穩定,影響了工業化的進程。21世紀初的“民工荒”問題就是典型的實例。農民在城市化城市建設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中,做出了重大的貢獻,然而由於“身份”的不同,國家沒有提供給農民和城市居民相應的社會保障,導致農民進城後最基本的生存權利尚難保障。而且很多大城市的發展往往一枝獨大,沒有形成密集的城市羣,浪費了資源,破壞了環境,城市的集聚效應沒有充分發揮,難以成為工業化的加速器。當代中國城鄉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大量汲取農村積累,給農村遺留了至今難以解決的政治、經濟、文化問題,使農村、農民處於嚴重的弱勢地位。在建國初期,由於急於擺脱一窮二白的落後面貌,難免有快速邁入城市化國家行列的衝動。雖然中國利用這種制度建立了粗略的重工業體系,但也的確給當代中國的城市化留下很多遺憾。改革開放以來,原來的户籍制度造成的城鄉差別、社會不公等現象,嚴重阻礙着市場經濟發展和延緩城市化進程,為加快中國城市化的進程,現行户籍制度改革勢在必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wenmi/guizhang/rj60p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