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文祕 >規章制度 >

中國養老保險制度改革 中國終結養老“雙軌”大綱

中國養老保險制度改革 中國終結養老“雙軌”大綱

以14日公佈的《國務院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為標誌,醖釀多時的中國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終於啟動。此間分析人士認為,該項改革充分彰顯了官方“啃硬骨頭”的改革決心;而要保證改革順利推進,需在細節上下更多功夫。

中國養老保險制度改革 中國終結養老“雙軌”大綱

此次改革以“統一”為核心,即黨政機關、事業單位要建立與企業相同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具體而言,黨政機關、事業單位需按本單位工資總額的20%,個人需按照本人繳費工資8%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

在全國範圍內同步實施,是改革方案中值得關注的一大亮點。

在南開大學社會建設與管理研究院院長關信平看來,養老保險制度改革遇到的最大難題是利益調整,而非具體的技術問題。在此情況下,先在小範圍內試點,再推廣到全國的改革路線“意義不大”。在全國範圍內同步實施,中央立志啃下這塊改革“硬骨頭”的決心從中可見一斑。

這種改革決心很大程度上源於改革已經刻不容緩。

二十多年來,中國企業職工養老保險費用由政府、企業和個人三方共擔,而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工作職工的養老保險費用由國家財政承擔,由此導致企業與行政事業單位之間社會保險繳費與待遇不平等,社會保障制度缺乏統一性和規範性。

更大的問題在於,隨着中國“跑步進入”老齡社會,加之財政收入由高速轉為中低速增長態勢漸明,養老金缺口隱憂若隱若現。

官方數據顯示,XX年中國職工養老保險總收入近22500億元(人民幣,下同),支出18400億元,當期結餘超過4000億元。

國務院副總理馬凱日前坦言,儘管從總體上看,保證當期支付沒有問題,但隨着老齡化進程加速,養老保險收支平衡矛盾將更加突出,“如果體制不改、機制不轉、政策不調整,缺口是必然的,不是一星半點的缺口,而是巨大的缺口”。

對此,中國官方亦有清醒認識。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公佈的新一輪改革方案明確提出,要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

“現在推行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時機已經相對成熟。”關信平對中新社記者指出,無論是民眾對結束“雙軌制”的期待,還是此前的種種制度準備,都為推行該項改革提供了有利條件。

在充分凸顯改革決心的同時,方案也體現出官方的改革智慧。

根據方案,對改革前已退休人員,保持現有待遇並參加今後的待遇調整;改革後參加工作的人員,通過建立新機制,實現待遇的合理銜接;對改革前參加工作、改革後退休的人員,通過實行過渡性措施,保持待遇水平不降低。

關信平指出,這種安排有利於兼顧各方利益,促進公平,減少改革阻力。

社會保障研究所所長金維剛對中新社記者指出,與以往在部分省市推行試點相比,此次改革更加徹底,意味着“社會保險領域改革最後一個堡壘被攻破”,將對深化機關事業單位其他各項改革起到推進作用。

對這一牽涉無數人切身利益的改革,社會普遍報以高度期待。

對此,關信平提醒説,“改革拉平的是制度”,旨在還社會以起點公平、規則公平、機會公平,而不是追求結果公平。事實上,由於勞動者貢獻、技術、知識以及專業程度等方面差異,養老待遇不同無可厚非。如果一味要求人人享受同等養老待遇,“這種絕對平均主義是要不得的”。

此外,改革的一些細節也亟待填補完善。

關信平指出,《決定》搭建了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框架,但未涉及一些具體細節問題。例如,對改革前參加工作、改革後退休的人員,方案提出要實行過渡性措施,保持待遇水平不降低。“過渡性措施”具體如何安排,錢從哪裏出、怎麼發,標準如何,怎樣把待遇水平不降低落到實處,都需要更多考量。

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文化教研部副主任馬慶鈺關心的是統一比較尺度。例如,所謂待遇水平不降低“是和誰相比不降低”。此外,他提醒説,在這一“歷史性變動”真正發生前,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工資變動務必慎重,否則容易給改革推進造成阻力。

金維剛提醒説,如何建立合理的協調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職工的養老金調整機制,同時促進企業年金制度發展,讓更多企業職工擁有年金,是今後亟待解決的問題。

“下一步的方向就是把公平落到實處,做到可執行的公平。”馬慶鈺説。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wenmi/guizhang/lnzoj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