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文祕 >規章制度 >

國小教學教研工作管理制度

國小教學教研工作管理制度

為加強對全市國小教學教研工作的管理,進一步規範國小教育教學行為,使教學、教研工作更科學、更有效、更規範,特制定本規範。

國小教學教研工作管理制度

一、教學辦公會制度

1.學校要定期召開教學辦公會。教學辦公會要由校長主持。

(1)聽取教研組長的工作情況彙報。

(2)為學科教學提出建設性的改進意見。

(3)加強與學科教師的溝通,聽取學科教師對學校教學工作的建議和意見。

2.各學校要建立檢查、監督機制。包科領導和負責教學的學校領導要在學期初對教研組計劃、備課組計劃、課題研究計劃和方案等進行檢查、批閲,批閲領導要簽名;在期中、期末檢測前對教研組、備課組的過程性材料進行檢查、督促和指導,提出意見和建議,及時反思總結,通報情況。學校要對教研組長、備課組長、組員按學期進行業績考核,特別是對在本校或在鎮以上舉行公開教學的教師,分為領導評議、羣眾評議、學生評議和硬件四部分進行綜合打分,並將檢查、評議情況納入對教研組和個人的評價之中。

3.各鎮(街、區)教管辦要成立教科室,制定相應管理辦法,負責對各校教研活動的開展情況參與、管理、指導。還要對各校的教研活動開展情況,進行抽查、指導,納入對所查學校的綜合評價中。

4.教研室要加大檢查、督促的力度,隨機檢查、參與各校的教研活動。教研室在教育督導和教學視導中要對各校教研活動進行相應的檢查,通過查材料、座談了解、觀摩專題研究課等形式,全面瞭解學校教研活動的真實狀況。教研員定期或不定期地參與包靠鎮(或街道、區)學校的教研活動,對教研活動提出意見和建議,總結成功的經驗與做法,不定時以簡報的方式下發,推介各單位的好做法。並將上述檢查結果納入到對學校的綜合評價。教研室將各單位教研活動的開展情況,作為評選先進教研組、備課組的依據。

二、常規檢查制度

1.對教學計劃規範的管理要求。

對教師制定的計劃實行教導處、級部或包科領導審批制,(要求審批領導簽名),對計劃制定中的不足提出修改建議和意見,修改批准後方可實施;開學二週內按照教學計劃規範的要求由學校組織專門人員進行檢查、打分,量化分數納入到教師的業績考核檔案中。

2.對備課規範的管理要求。

備課管理是學校對教師業務管理的重要內容,是“自主互助、合作探究”課堂建設的保障。堅決杜絕簡單備課、不備課上課現象的發生。各學校在學期初、期中、期末分別進行三次大規模的檢查,其他時間依據各單位的實際,各級部還要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查。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和不足,及時總結、反饋,並指導教師修正,同時也要總結、推廣經驗,樹立典型,開展備課展評、優秀導學案評選、典型教師介紹經驗等活動,以活動促備課的規範和質量的提高。教研室對教師備課的管理,主要是在視導和督導中體現,按照《規範》要求採取抽查的方法進行檢查、量化,納入到對學校的教學質量評估中。

3.對上課規範的管理要求。

(1)學校要加強對課堂教學的管理。一要做到勤檢查。做到開全課程,上足課時,負責教學管理的學校領導要採取多種形式瞭解教學情況,通過開展聽評課活動,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二是結合“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和教師“自主互助、合作探究”課堂比武活動的開展,層層深入,不斷提高教師的上課水平。

(2)各鎮(街道)教管辦要充分發揮教科室的作用,根據“三個有效”的要求,在全鎮開展課堂教學專項督查及業務達標活動,通過各種活動的開展,將課堂教學改革推向深入。

(3)教研室要進一步加大教學視導的力度,通過看課、隨堂檢測、跟蹤檢測、召開學科教師座談會等策略對課堂進行評價指導,與各科教師一起研究、解決教學中的問題,推動教學改革的深入。

4.對作業布、批規範的管理要求。

(1)學校要加強對作業的管理。一是作業佈置,做到少而精,注重效果,實行教研組長質量把關制;二是通過大型業務檢查,定期或不定期地抽查等方式對作業的佈置、批改情況進行過程性檢查、指導;三是組織作業展評,優秀作業評選,及時進行表彰、鼓勵;四是加強與家長的溝通、聯繫,充分發揮家長的幫教作用。

(2)加強對雙休日指導性作業的檢查、指導,進行抽查和分層評價,劃定等級,按一定比例納入到期中、期末檢測的總體評價中。

(3)鎮(街道)教管辦要結合業務檢查,加強對作業的檢查和督促。教研室通過視導、督導等形式抽查部分學生的作業,納入學校的量化評價中。

三、集體備課制度

1.集體備課時間:學校統一安排各備課組集體備課時間,每科每週一至兩次,每次至少一個小時,一般要先周進行。

2.集體備課要求:

(1)學期開始,備課組長要制訂集體備課計劃,安排好集體備課時間、內容、主備人。

(2)集體備課要“四備、四精”,做到“兩個發揮,四定五統一”。“四備”即備課標、備教材、備學情、備教法。“四精”即精心設計教案和預習案、導學案、練習案,精心創設情景,精心選擇例題和習題,精心選擇教法。要發揮骨幹教師的作用,發揮集體智慧。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定主備人。統一導學案,統一進度,統一重難點,統一課末“堂堂清”練習題,統一單元檢測題。

(3)集體備課在同年級同學科組內進行。(在平行班少、一個年級單科少於二人的單位,要採取不同年級同科或相近學科組成大集體備課組的方式進行。)集體備課每週不少於一次,備課範圍不少於每科正課時數的1/2。集體備課內容包括:交流對教材、教法的分析情況,確定統一的單元目標要求、教學重點和難點,交流學會重點、突破難點的辦法及確定統一的單元測試題,提倡分工協作集體備課。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教師形成具有個性特色的教學案。

3.集體備課要分以下五個步驟進行:

第一步,分工。學期初由備課組長將課時備課分給每個備課教師,提出總體要求和重點內容,主備人開始備課,寫成集體備課説課卡。

第二步,討論。組織説課,由主備人介紹自己教(或學)案的設計思路,其他教師參與討論,認真研究,討論重點放在教學的重要環節(重難點突破措施、學法選擇等)上,達成共識。主備人做好記錄。

第三步,修改。將討論後的意見,以及與自己的不同見解由主備人用不同顏色的筆修改在備課説課卡上。備課組全體教師根據討論的結果形成個性化教案。

第四步,上課。根據共同研究的教案,組織課堂教學。也可以先由主備人上研究課,討論修改後,其他教師再修改教案,實施自己的上課。

第五步,改進。經過上課,將成功的地方和存在的問題寫在教案“教後感”處,作為以後改進的依據。對有所感、有所想的地方,深入整理寫成教學反思。

4.集體備課的評價和獎懲。

各學校在常規檢查時,把集體備課的説課案、教(學)案納入常規檢查的內容,並對它們定期進行總結、評比、展覽,將評價結果作為評選優秀備課組,優秀教師的依據之一,與獎懲掛鈎。

5.學校教導處負責對各學科集體備課進行督查,並通報督查結果。

四、校本教研製度

1.學校在每學期開始前要制訂以校為本的教研組活動計劃,並按計劃要求開展活動。活動安排要講求主題性和系列性。

2.校本教研活動要按照教研組工作計劃的安排進行,每學科每週至少活動三次,每次不少於一個小時。每個教師都要提前備好課,開展活動時要各抒己見,暢所欲言。

3.教研組活動要做到“三定五有一規範”。即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有活動、有主持人和主講人,有發言稿,有記錄、有成效。活動材料整理規範(能展示活動的過程性,體現發言、討論的內容)。參與教師還要進行交流、討論和研究。記錄要切合實際。

4.各學科每學期要安排公開課、觀摩課、研究課,每個教師至少進行三節公開課。公開課、觀摩課以展示教學的階段性成果為主;研究課要針對教學中的某一側面、專題進行研究。研究課要按“説-講-評”一體化的模式進行。具體按下列步驟進行:

第一步,備課。主講人根據分配的課題進行備課,在備課時要充分體現所研究的主題。

第二步,説課。主講人進行説課,同科教師討論,主講人根據討論的結果進一步完善。

第三步,上課。要突出研究的主題。

第四步,評課。圍繞研究的主題進行評課。

第五步,總結。教研組長要總結研究取得的成果,就專題研究的結果,形成一致的意見,再為下一次該專題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礎。

5.教研組要定期組織教研活動總結。對錶現好的教師要進行表彰和獎勵,對教研活動不積極的教師進行批評,並指導方法。

6.開展專題教研。進行學科校本研究規劃,確定符合本校、本學科實際的長期和短期教研專題,在教研組的協調下實施課題實驗與研究。紮實開展基於問題研究活動,突出重點,力求突破。

7.開展教法、學法研究。研究如何更好地提高課堂教與學的效益,如何提高學生的訓練效益等與教學緊密相關的實際問題。

8.教研組要協助學校搞好教學常規檢查。對教學常規落實好的教師要進行表彰和獎勵,對教學常規落實不好的教師進行批評,並限期改正。檢查成績要與教師的獎懲掛鈎。

五、聽課評課制度。

1.定期組織公開課、觀摩課。每學期每人舉行公開課、觀摩課不少於三次。青年教師每學期至少提供3節考核課(公開課、觀摩課等、彙報課),“三級”骨幹教師每學期至少提供2節示範課。

2.教師堅持聽課評課。每位教師每週聽課不少於1節。校幹聽課每週不少於2節。

3.教研組和備課組組織的公開課、觀摩課,聽後都要根據教研室出台的《評價標準》和這節課研究的專題進行即時評課。評課時,要從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教學策略的有效性、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學生髮展變化等方面予以評價。

4.深入持久地開展聽評課活動。採取示範課拉動,通過考核課、優質課、公開課、、優質課評選促進等辦法,將聽評課活動深入推進。通過聽課、評課活動的開展,及時發現和研究解決教學中的問題,加強研究,提高課堂效益。

5.將聽、評課數量與質量納入個人考核檔案。業務檢查時也要定期檢查聽課記錄的記錄情況,作為業務檢查的一部分。

六、診斷檢測制度

(1)要持之以恆地抓好課堂教學質量四級檢測,通過“堂堂清”、單元檢測、期中和期末檢測的開展,使教學不迷失目標,心中有數,調控教與學。

(2)要堅持定期召開不同層次的教學質量分析會。教師要重點總結成功的經驗,分析出現失誤的原因,以及下階段教學工作的改進措施,按要求填寫質量分析量表。這既是強化教學過程管理的手段,又是教學過程動態管理的依據。

(3)及時召開班級作業組會。要對學生進行個別談話,找出成績變化的原因,鼓勵發揚優點,克服缺點,改進學生方法,提高學習成績。(4)繼續探索分層考評的路子。不僅要分層次講,分層次練,還要有分層次考試,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通過考試都有收穫。

七、班作業組班教導會制度

1.制定本組工作計劃,組織安排本學科的教研活動。提出本學科教學改革的內容和目標,開展各項教學改革,總結交流教學、教研等方面的經驗;負責審批各備課組的計劃和總結。

2.領導本組教師落實學校教學工作計劃,完成上級佈置的各項工作任務。主持本教研組會議,研究解決存在的教學問題,帶頭研究集體備課。及時向教導主任和級部主任彙報本學科的教學和教研情況。

3.組織本組教師參加相互觀摩、聽課和評課等活動。

4.抓好檢測的命題、閲卷和質量分析等工作,逐步建立本學科試題檔案。並收集、整理本學科的相關資料,逐步建立教學資料庫。

5.班主任每月要召集一次班教導會。同一個教學班的教師進行一次班級集體備課,召開一次班教導會。交流學生學習、思想情況,檢查執行培優、輔中、轉差計劃的效果,進一步分析學生的思想、學習狀況,研究確定下一階段的輔導對象,制定班級管理對策。此項記錄納入班主任備課檢查。

八、教師學習培訓制度

1.學校要負責教師的教育、管理、培訓工作。認真組織教師學習教育方針、教育教學理論、課程標準和教材,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認識水平和業務能力。加強以校本培訓為主的教師培訓工作,通過以老帶新、拜師、結對子等形式,全力提高教師業務水平。

2.研究教學常規。研究預習、備課、課堂教學、作業、測試反饋等,把集體備課和課堂教學作為研究的重點,每學期確定一個或幾個研究主題,圍繞主題,展開研究。

3.研究本學科集體備課的要求、措施及程序;研究抓優生優培、學困生提高和開展分層次教學、學生學習的方法和措施。

4.參與教學管理。參與對本學科教學計劃、集體備課、課堂教學、作業、測試輔導等制度的制定和教學業務檢查、評估和反饋、總結。參與本學科的教學質量的分析與評估。

5.針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開展聽課、評課活動。定時組織公開課、觀摩課、示範課、彙報課等活動,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6.組織課外活動小組,有計劃地開展優生優培和學生學習方法輔導。

7.組織學習先進單位的教育教學經驗,結合本校實際抓好落實。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wenmi/guizhang/4jw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