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條據 >細則 >

縣精準扶貧實施細則(通用5篇)

縣精準扶貧實施細則(通用5篇)

縣精準扶貧實施細則 篇1

為進一步做大做強農業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型產業,探索建立市場主體與貧困户利益聯結機制,帶動和扶持貧困户穩定增收,如期實現脱貧攻堅目標,依據《旬陽縣三年脱貧行動計劃(20xx-20xx年)》,特制訂本實施方案。

縣精準扶貧實施細則(通用5篇)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六個精準”、“五個一批”要求和“精準扶貧、精準脱貧”基本方略,堅持把產業精準扶貧作為幫助貧困羣眾建立“造血”機能、穩定增收長效機制的關鍵措施,按照“政府推動、市場運作、龍頭帶動、政策扶持、資源整合、加快發展”的思路,緊緊圍繞特色主導產業,強化政策扶持,培育和壯大市場主體,通過政府主導推動、龍頭企業帶動、合作組織互動、現代園區牽動、能人大户聯動、幹部幫扶促動措施,引導市場主體與貧困户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帶動貧困户廣泛參與產業發展各個環節生產經營活動,分享收益,實現穩定增收脱貧。

二、基本原則

(一)產業帶動,主體聯結。堅持把帶動貧困户增收作為產業精準扶貧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通過發展和壯大優勢產業、培育和扶持市場主體,盤活和流動社會資源,引導貧困户土地入股、聯户經營、勞務就業和參與發展,建立市場主體與貧困户增收脱貧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最大限度地帶動貧困户穩定增收,探索資金跟着窮人走,窮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產業走,產業跟着市場走的產業精準扶貧新路子。

(二)突出特色,融合發展。結合貧困鎮村資源優勢,充分發揮富硒產業特色,加大扶持力度,做強產業基地,壯大龍頭企業,延伸農產品加工、冷鏈倉儲、物流運輸、電子商務等富硒產業鏈條,着力構建“一鎮一至二業、一村一品、一户一策”富硒產業體系,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接二連三複合業態發展,創新特色農業產業脱貧新模式。

(三)市場導向,注重篩選。結合農業供給側改革,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着重篩選一大批基礎好、產業強、產業鏈條長、與貧困户聯繫緊密、扶貧積極性高的市場主體為合作對象,運用市場化方式聚集資金、人才和技術,培育和壯大區域特色主導產業,通過政府、市場和社會協同推進,實現產業發展壯大、市場主體盈利、貧困户受益、財税增收“四贏”目標。

(四)長短結合,持續發展。堅持長短結合,以短養長,穩定脱貧,持續發展。根據貧困户村資源稟賦和市場需求選擇優勢特色主導產業,確定可靠合作對象,建立互惠共贏合作方式,重點防控自然風險、市場風險、資金風險,搭建產業精準扶貧投融資平台,撬動金融資本、社會資本投向精準扶貧產業,通過農業產業發展,增加貧困羣眾收入,實現精準脱貧目標。

三、實施範圍

現行標準下全縣建檔立卡的21個鎮、169個貧困村、8.73萬貧困人口;對貧困户發展有帶動作用的扶貧龍頭企業、現代農業園區、小微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能人大户及其他新型市場主體。

四、目標任務

(一)增加扶貧項目效益。逐年把涉農惠農項目向貧困鎮、村集中、傾斜,優先扶持具有產業基礎的貧困村、貧困户,提高扶貧項目資金使用效益,促使貧困村、貧困户快速增收脱貧。

(二)發展壯大特色產業。圍繞富硒特色,長短結合,“造血”發展,快速形成支撐貧困羣眾脱貧致富的主導產業,打響縣域富硒品牌。其中20xx-20xx年每年在貧困重點村鞏固糧油種植2萬畝以上、飼養生豬8萬頭以上、種植魔芋2萬畝以上、新建油用牡丹、拐棗等新型產業基地4.5萬畝以上,確保農業特色產業對貧困羣眾穩定增收脱貧貢獻率達到50%以上。

(三)穩定貧困户脱貧增收。按照“一村一品、一户一業、一户一技”的發展思路,科學規劃佈局長短產業,推廣應用新技能,力爭使每個貧困户至少有1項致富產業、主要勞動力至少掌握1—2門實用技術,有1人穩定就業。確保到20xx年全縣5.2萬需要通過產業、就業、生態補償脱貧的貧困羣眾實現穩定脱貧,同步進入小康社會。

(四)實現產業帶動脱貧。通過短平與長效相結合、種養與經銷相結合、主體與貧困户相結合,大力實施“111235”工程,即貧困户種好1畝口糧田(解決吃飯問題)、種植1畝魔芋(解決用錢問題)、栽植1畝油用牡丹(解決長期用錢)、飼養2頭豬(吃一頭賣一頭)、種植3畝經濟林果園(拐棗、核桃和其他林果解決後續產業)、有條件的貧困户種植5畝烤煙,力爭20xx年實現所有有條件的貧困户通過發展農業產業脱貧致富。

(五)探索精準脱貧經驗。通過產業精準扶貧的實施,探索可複製、可操作的產業精準扶貧模式,提高精準扶貧成效,努力為打贏脱貧攻堅戰積累經驗。

五、主要內容

(一)培育“富硒+”產業帶動模式。

圍繞糧油、煙草、畜牧、魔芋、黃姜、中藥材、林下種養等短頻快增收產業和拐棗、油用牡丹、核桃與林下經濟等新型中長期致富產業,按照“富硒+”模式,延伸農户、基地、市場主體廣泛參與的富硒產業發展鏈條,構建特色產業發展市場主體與貧困户緊密協作關係,帶動貧困户增收致富。

1、做大富硒產業基地。按照“龍頭企業(園區、合作社)+基地+貧困户”模式,整合貧困村、貧困户土地、林地、水產資源,結合市場主體資金、技術、管理、市場優勢,按照年度規劃,逐年分批在169個貧困村中建設一批規模化、高質量的短快和中長結合的富硒產業基地,加快無公害農產品產地和有機農產品基地認證,提高貧困村資源收益,帶動貧困村發展和貧困羣眾增收脱貧。

2、扶強富硒產業龍頭。扶優扶強一批基礎好、產業強、產業鏈條長、與貧困户聯繫緊密、扶貧積極性高的農業產業龍頭企業、現代農業園區、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能人大户,運用現代生產組織方式,圍繞循環農業、山林經濟、現代漁業加速生產要素聚集,完善生產示範、物流加工、生態旅遊、教育培訓等功能,形成一、二、三產業融合、接二連三、良性互動的複合業態,輻射帶動貧困村貧困户參與富硒產業各個環節生產經營,實現穩定脱貧致富。

3、着力開發富硒產品。緊緊圍繞縣域富硒資源優勢,搭建起科研對接、企業研發、各級推廣的富硒產品開發體系與平台,加大富硒豬肉、富硒魔芋、富硒林果、富硒茶飲、富硒水產、富硒糧油、富硒蔬菜、富硒食用菌、富硒蠶桑等產品開發力度,實施“富硒品牌”戰略,切實延長產業鏈條,提高旬陽農產品附加值和市場核心競爭力,為富硒產業精準扶貧提供有力支撐。

(二)探索“+貧困户”雙贏同富合作模式。

圍繞“+貧困户”模式,針對不同合作主體,着力探索創新不同方式帶動貧困户參與產業發展相關環節生產經營活動,幫助貧困户獲得穩定收益,實現脱貧致富。

1、政府主導推動型。按照省市縣聯動、省級統籌、市縣組織、貧困户參與的原則,推行“政府(供銷社)+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户”或“政府(供銷社)+合作社+貧困户”產業精準扶貧模式。選擇經營效益好、信譽度高、覆蓋貧困户廣、可持續發展能力強的涉農企業或專業合作社開展經營合作,將財政專項扶貧資金與供銷社經營資金捆綁,集中投資,共同發展壯大特色優勢產業。把財政扶貧資金折股虛擬量化到具體貧困户,特別是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户,按照每年不低於5%的委託投資股權收益給貧困户分紅,在確保扶貧資金保值增值的同時幫助貧困户獲得資產收入。

2、龍頭企業帶動型。推行“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户”或“龍頭企業+貧困户”產業精準扶貧模式。以“產業”為主導,由扶貧龍頭企業流轉貧困户土地資源發展適度規模產業基地,進行集約經營,貧困户通過流轉土地、參與發展和優先務工從龍頭企業獲得多項收入實現“產業脱貧”;以“訂單”為聯結,由龍頭企業和貧困村、貧困户簽訂農產品購銷協議,貧困村貧困户按照合作企業要求,提供生態優質原產品,合作企業託底收購,合作共贏,實現“訂單脱貧”;以“技能”為支撐,由扶貧龍頭企業根據業務需要對貧困户進行技能培訓後簽訂用工合同、安排上崗就業,在龍頭企業取得勞務收入,實現“技能脱貧”。

3、合作組織互動型。推行“農民專業合作社+公司+貧困户”或“農民專業合作社+貧困户”產業精準扶貧模式,貧困户以土地、山林等資源組成合作社或入股合作社,參與產業發展,在合作社產業發展中取得勞務、股權收益或分工協作經營收入,幫助貧困户穩定增收脱貧。

4、景區園區牽動型。推行“景區(園區)+企業(合作社)+貧困户”或“景區(園區)+貧困户”產業精準扶貧模式,鼓勵貧困户充分利用景區園區優勢,發展休閒觀光、特色餐飲、工藝品製作、加工銷售、商貿物流等配套服務業增收脱貧;支持沒有自主生產能力或向外發展條件的貧困户通過土地、山林資源股份合作、委託經營等方式獲得資產收益增收脱貧;引導鄉村旅遊開發公司、各類農家經營主體、能人大户優先使用貧困户勞動力參與生產經營,優先委託貧困户開展訂單生產,幫助貧困户通過務工、服務等方式增收脱貧。

5、能人大户聯動型。推行“能人大户+公司(合作社)+貧困户”或“能人大户+貧困户”產業精準扶貧模式,鼓勵本地羣眾創業興業、外出人員返鄉創業、外來人員投資興業,鼓勵能人大户通過合作、入股、勞務等方式流轉土地、組建合作社、成立勞務組織,吸收、組織、帶領貧困户增收脱貧。

6、幹部幫扶促動型。按照“三包三定”要求,推行“幹部(黨員)+企業(合作社)+貧困户”或“幹部(黨員)+貧困户”產業精準扶貧模式,鼓勵包聯幹部、第一書記和村兩委班子成員發揮資源、智力、信息和管理優勢,以貧困村為載體,依託企業或合作社,帶領貧困羣眾開發資源、發展產業,幫助貧困羣眾穩定獲得經營性、投資性、勞務性和資產收益性等多種收入,實現增收脱貧。

(三)拓展“電商+”現代經營銷售模式。

大力推進“電商+”產業精準扶貧模式,通過改善貧困村網絡基礎設施、搭建電商平台、開發電商產品、培養電商人才、暢通物流渠道等措施,幫助貧困村貧困户把資金、技術、管理“引進來”,把資源、產品、服務“賣出去”,幫助貧困户穩定增收脱貧。

1、強化電商基礎。依託實施“寬帶中國”工程的機遇,推進光纖入村入户,扶持信息技術服務企業提供電子商務服務、信息處理、數據及網站託管、運營和管理等外包服務,提高寬帶網絡普及和接入能力;大力推廣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在貧困地區的應用,不斷提升貧困村通信業務服務質量和水平;支持貧困村擴大無線網絡覆蓋面,實現有線、無線優勢互補,積極培育發展物流服務企業,為農村電商發展提供基礎條件。

2、培育電商經營主體。制定優惠扶持政策,吸引國內知名電子商務企業為我縣特色產品搭建電商展銷平台,鼓勵電商配套服務企業入駐旬陽,積極培育建設集商品貿易、平台運營、物流配送、融資支持、軟件開發、人才培訓等多功能、多業態為一體的電子商務園區;大力培育區域電子商務骨幹企業,支持我市品牌企業、中小商貿企業、個體商户利用第三方平台開設網店,創建有特色的網上零售品牌,集中展示、宣傳推廣安康名優特色產品;推動電子商務企業與“鎮超工程”實施企業合作,在中心鎮和行政村建立網絡商品自提點。

3、開發電商產品。圍繞優勢特色產業,重點打造適宜網絡銷售的茶葉、魔芋、臘肉、大米、林果、香菇木耳、蠶絲製品等農特產品,大力開發生態、綠色、休閒、養老等旅遊產品,通過電商企業運作,使網絡平台成為產業精準扶貧的重要途徑;培育一批集商品銷售、交易支付、售後服務於一體的商品銷售服務綜合平台,積極與阿里巴巴、京東、一號店等全國知名電商平台尋求合作,開設旬陽特色分平台,集中展示、推介、銷售我縣特色資源、特色產品,以電商銷售拉動產業發展,通過產業發展帶動貧困户增收。

4、完善配送網絡。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推進先進物流技術及裝備應用,鼓勵有條件的電商企業自建或與第三方物流企業合作,構建城鄉一體的綜合配送體系;積極引進一批知名快遞物流企業在我縣設立分公司、客服中心或轉運分撥中心,拓展同城快遞、鄉村配送、生鮮配送等特色業務;積極開發郵政、供銷、民營快遞公司等物流資源,加快建立市、縣、鎮、村四級物流配送體系,在鎮、村、組設立電子商務服務站點,配建物流配送網點和金融支付網點,逐步實現網上訂貨、配送、結算的農村流通新模式,打通“農貨進城”、“網貨下鄉”雙通道,着力構建“買旬陽、賣全國”的電商精準扶貧新模式。

(四)創新“創客+”新型創業興業模式。

積極推行“創客+企業(合作社)+貧困户”或“創客+基地+貧困户”產業精準扶貧模式,搭建“創客”與貧困村貧困户合作平台,完善協調、服務工作機制,落實政策支持,鼓勵、支持創客到貧困村創業興業,通過構建“創新鏈、產業鏈、資本鏈”產業生態系統,培育“創新研發、創業孵化、產業示範、科技服務、綜合配套”五位一體創新發展模式,打造“特色產業+互聯網+金融資本”產業互聯網發展核心路徑,挖掘貧困村特色優勢資源,壯大優勢主導產業,提高農產品附加值,拓展銷售市場,把貧困村發展成為大眾創業的棲息地和萬眾創新的聚集區,實現貧困村貧困户穩定發展致富。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為統籌做好全縣產業精準扶貧攻堅工作,縣政府成立產業精準扶貧攻堅工作領導小組,由縣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發改、財政、交通、水利、農林科技、國土、人社、經貿、文廣、扶貧、供銷、農商銀行等相關部門為成員,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縣農林科技局,由縣農林科技局局長任辦公室主任。各成員單位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各司其職,密切配合,確保產業精準扶貧工作有序、有效推進。要建立聯席會議工作機制,定期研究解決工作推進中的矛盾問題。各鎮要成立相應工作機構,統籌謀劃好區域內農業產業脱貧攻堅工作,研究解決具體問題,精心組織,周密部署,全力推進農業產業精準脱貧攻堅工作。

(二)全面創新試點。各鎮要把產業精準扶貧工作作為重中之重,每年至少培育1個以上產業扶貧示範點。要按照“四+”產業精準扶貧模式和“六動”產業精準扶貧措施,積極探索,因地制宜開展產業精準扶貧創新工作。創新中可以“一+”,也可以“多+”;可以“一動”,也可以“多動”,鼓勵形式多樣的創新方式,支持獨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產業模式,加快探索多渠道、多元化的精準扶貧新路徑。

(三)落實扶持政策。各相關部門要把涉農項目重點向貧困村、貧困户傾斜,發揮集約效應,逐年度、逐項目地投入貧困村、貧困户建設。財政部門要做好財政扶貧資金的調配和全程監管,切實發揮財政扶貧資金的槓桿作用;金融部門要擴大財信擔保、小額信貸扶持範圍和扶持額度,支持龍頭企業、合作組織、能人大户、貧困村和貧困户發展農業產業;相關部門要對景區、園區、龍頭企業、合作組織建設實行前置規劃審批,對達不到帶動貧困村、貧困户增收致富要求的,不予有關項目扶持。各鎮要落實主體責任,重點解決好“扶什麼”、“怎樣扶”的問題;要根據市場需求,因地制宜地為貧困村、貧困户選準發展產業;要對各類自主創業主體,落實相關扶持政策,提供優質服務;同時,還要創建優良的投融資環境,積極吸納貧困羣眾就業的企業,帶動產業精準扶貧工作。

(四)強化考核獎懲。農業產業脱貧攻堅工作納入《旬陽縣三年脱貧“三包三定”方案(20xx-20xx)》和《旬陽縣三年脱貧考核獎懲辦法(20xx-20xx年)》工作內容,鎮、部門產業精準扶貧成效計入全縣三年脱貧考核。對產業扶貧工作表現突出的鎮、部門給予表彰獎勵,並在項目資金安排上予以傾斜;對重視不夠、工作滯後的鎮、部門予以通報批評,在年度考核中不得列為先進,並扣減相應的項目資金。

縣精準扶貧實施細則 篇2

為認真貫徹落實省、市農業農村工作暨扶貧開發工作會議精神,紮實有序推進我縣精準扶貧工作,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創新機制紮實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意見>的通知》(中辦發〔20xx〕25號)和《貴州省推進精準扶貧工作實施方案》要求,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工作目標

在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兩項制度有效銜接的基礎上,進一步準確識別扶貧對象,充分發揮農村低保制度和扶貧開發政策的作用,通過幹部結對幫扶、產業扶持、教育培訓、農村危户改造、扶貧生態移民和基礎設施“六個到村到户”,對貧困農户實現精準扶貧,改“大水漫灌”為“滴灌”,改“輸血式”為“造血式”,不斷提高農村貧困人口基本生活保障水平,持續有效增加收入,增強自我發展能力,穩定解決温飽並實現脱貧致富,到20xx年,建檔立卡扶貧對象減少10萬人以上。

二、主要任務

(一)摸清底數,明確貧困對象。按照國家統一制定的扶貧對象識別方法,認真落實以鄉為單位、動態管理、規模控制、分級負責的識別要求,由縣扶貧辦商縣統計局、調查隊,結合各鄉鎮減貧情況、發展基礎等因素,進村入户調查,摸清全縣農村現有貧困人口分佈、構成和特點等基本情況。

(二)分類落實幫扶措施。對識別出來的農村貧困人口(包括扶貧户、低保户、扶貧低保户、五保户)實行分類指導,通過政府支持、社會幫扶和農民自力更生,全面落實各種幫扶措施,實現對農村貧困人口的有效扶持。

三、明確識別方法

(一)調查範圍。全縣2個街道辦事處19個鄉鎮344個行政村均納入本次扶貧對象進村入户調查範圍。

(二)識別標準。

1.扶貧標準。按國家現行扶貧標準即20xx年末家庭年人均純收入低於2300元(20xx年不變價),並且具有勞動能力的農村居民,認定為扶貧對象。凡高於2300元的,則認定為脱貧對象。

2.扶貧對象。農村居民中有勞動能力和勞動意願的貧困人口(包括有勞動能力和勞動意願的農村低保對象)是扶貧對象。國家規定勞動年齡為男16-60歲、女16-55歲,鑑於我縣勞動力輸出較多,各鄉鎮、辦事處可根據實際將口徑放寬到男16-65歲、女16-60歲。同時,對於農村貧困家庭中的在校學生,一併納入扶貧對象統計範圍。

3.農村居民。農村居民應該同時具備四個條件,即現有户口登記在村委會、依法承包農村責任田、承擔農村公益事業勞務、沒有享受城鎮居民社會保障和福利待遇,扶貧對象登記按户籍人口登記。

四、精準扶貧主要階段及內容

開展精準扶貧工作涉及面廣、政策性強,各鄉鎮、辦事處情況千差萬別,宜採取邊試點、邊完善、邊總結、邊推廣的方式進行。根據先期開展兩項制度有效銜接試點工作經驗,開展此項工作主要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一)前期準備階段(20xx年1月1日至2月28日)。

1.成立工作機構。由縣扶貧開發工作領導小組具體負責精準扶貧工作。貧困鄉鎮黨委、政府主要負責人是開展精準扶貧工作的第一責任人。貧困村要成立村級民主評議小組,對提出申請或擬退出扶貧對象範圍的本村貧困農户進行評議。

2.編制實施方案。各鄉鎮、街道要編制精準扶貧實施方案報縣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備案。方案內容包括編制的依據和目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各村貧困人口規模及確定依據、幫扶措施實施步驟、進度安排、保障措施等。

3.廣泛宣傳發動。各鄉鎮、街道要通過召開村民大會,發放宣傳資料,書寫宣傳標語,設立精準扶貧專欄等形式,廣泛深入宣傳精準扶貧工作的重要意義、工作方法等,使精準扶貧工作這項惠民政策家喻户曉,深入人心。

4.培訓工作人員。縣扶貧辦負責對各鄉鎮、街道分管領導、扶貧站長進行業務工作培訓。各鄉鎮、街道負責對各貧困村有關工作人員進行培訓,要注重發揮大學生村官的作用,充實鄉村兩級力量,確保精準扶貧工作不走樣和信息採集的準確性。

(二)全面實施階段(20xx年3月1日至6月20日)。

第一,明確識別程序。主要分為八個步驟:

1.貧困户申請。在鄉鎮、街道包村幹部牽頭下,組織貧困村支兩委、縣駐村幫扶幹部、大學生村官以及作為扶貧義務監督員的村民,以村民小組為單位召開村民大會,組織發動符合條件的農户向户籍所在地村委會提出申請,填寫《貴州省農村扶貧對象家庭申請書》。

2.入户調查。組建由鄉鎮、街道包村幹部、縣駐村幫扶幹部、大學生村官、村組幹部、村民代表、扶貧義務監督員等組成的入户調查小組,按照調查登記指標,採取入户察看、鄰里訪問、計算收入等形式,對自願申請的對象户家庭開展經濟狀況調查和勞動能力認定。

3.村級評議。入户調查結束後,以村為單位召開村民代表大會,由分管副鄉鎮長(副主任)負責召集,包村幹部、村組幹部(含村支兩委委員)、村民代表、扶貧義務監督員等參加,參加人數不少於50人,結合入户調查情況進行逐户審核評議,通過“排隊打分”方式表決確認,並由與會全體人員簽字認可,進行7天張榜公示。

4.回訪統計。張榜公示期滿後,各鄉鎮、街道黨政主要領導牽頭組織鄉鎮、街道幹部,對村級民主評定出的對象進行回訪核查。

5.鄉鎮審核。根據回訪結果,鄉鎮、街道對村級上報名單集體研究同意後,進行二榜公示7天,公示無異議後以正式文件報縣扶貧辦審批備案。

6.縣級確認。縣級扶貧部門對鄉鎮(辦事處)上報名單進行審核確認後下達批文,並在網上進行三榜公示7天。

7.信息處理。由鄉鎮(街道)組織,以村為單位對縣級審批名單的入户調查表進行錄入。包括鄉鎮表、村表(有扶貧對象户的村填報)、户表(所有對象户填報)。

8.建檔立卡。各鄉鎮(街道)將各項表冊報縣扶貧辦彙總,縣扶貧辦逐級上報省,最終形成“貴州省農村貧困人口信息系統”,做到户有卡、村有冊、鄉有簿、縣有檔、省市有信息平台。

第二,落實分類幫扶措施。

1.制定脱貧幫扶規劃。對識別出來的扶貧對象,各鄉鎮(街道)要制定脱貧幫扶規劃,按照統一規劃、分步實施原則,按照“六個到村到户”,落實幫扶資金和項目,幫助貧困農户改善生活,發展生產,逐步脱貧致富。

2.實施分類幫扶措施。

——加大幹部結對幫扶力度。深入開展幹部駐村幫扶、黨建扶貧、對口幫扶和定點扶貧等活動。首先,以“萬名幹部下基層”為主要力量,對一類重點貧困鄉桶井鄉和95個一類貧困村實行重點幫扶,取得經驗後再全縣推廣。其次,逐步實現領導幹部對全縣13個貧困鄉鎮幫扶的全覆蓋,縣級扶貧工作隊、駐村幫扶幹部以及大學生村官、社會團體、行政事業單位幹部等對全縣252個貧困村和村內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户、貧困人口幫扶全覆蓋,做到“一村一支同步小康工作隊、一户一個脱貧致富責任人”,實行定點定人定時定責幫扶。最後,各幫扶單位和個人要指導所幫扶的鄉鎮(街道)、村制定脱貧規劃和年度減貧計劃,積極協調安排幫扶資金和項目,不脱貧不脱鈎。幫扶工作實行省市縣分級考核驗收。

———加大產業扶貧力度。省直接分配到縣的扶貧資金,縣政府根據省“兩個50%”要求,結合年度減貧任務進行項目安排:一個50%用於實施“參與式扶貧”,在國家和省明確的扶貧資金使用範圍內,按照“農民自願、量力而行、民主決策”和“誰受益、誰負責”原則,安排農村小型基礎設施建設、扶貧產業、農村勞動力素質提升等扶貧項目。一個50%, 一是根據我縣重點扶貧產業、扶貧規劃等,按照“突出扶貧工作重點、完善資金分配程序、公開透明”要求進行安排;二是在產業覆蓋不到的地區,對建檔立卡扶貧對象,採取“民主評困、三榜公示”方式,將扶貧資金直補到户,主要用於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等補助。通過競爭方式獲得的50%扶貧資金,縣政府嚴格按照省批覆的項目實施方案組織實施。

——加大教育培訓和轉移就業力度。深入實施教育“9+3”計劃和“四項突破工程”,加快農村寄宿制學校標準化建設,繼續辦好學生營養午餐。認真實施國家貧困地區兒童營養干預試點項目,免除中等職業教育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和涉農專業學生學費。認真落實貧困地區高等教育定向招生計劃等政策。農村貧困家庭子女考入二本以上大學的,通過“雨露計劃圓夢行動”,對每生當年一次性給予4000元財政專項扶貧資金補助。對有勞動力的扶貧對象,通過“雨露計劃”、“陽光工程”等開展農業實用技術、產業化技能培訓、勞務輸出等方式,力爭逐步實現“1户3人”(即1户1人接受中職以上學歷教育、1户1人接受培訓後轉移就業、1户1人掌握農村實用技術)目標。

——加大農村危房改造和扶貧生態移民力度。新一輪農村危房改造和扶貧生態移民項目年度計劃的50%以上安排在貧困村內的貧困户實施,對誠信扶貧對象、計生幫扶户視情況另行給予每户一定的扶貧資金直補和貼息率為5%的扶貧信貸貼息補助,切實解決“搬富不搬窮”問題。

——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幫扶力度。按照“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六項行動計劃年度任務,分批次安排在13個貧困鄉鎮和252個貧困村實施,重點幫扶貧困村推進小康水、小康電、小康路、小康房、小康訊和小康寨建設,不斷改善貧困村內的村道、生活用水、用電、村容村貌等。

第三,建立健全扶貧對象進退機制。

1.民主評退。依照扶貧對象識別程序、方法和標準,每年1月31日前,由鄉鎮包片駐村幹部,組織村支兩委、縣“駐村”幹部、大學生村官、扶貧志願者,以及作為扶貧義務監督員的村民代表開展扶貧對象進退識別工作。主要以村民小組為單位進行組內村民收入評定,對上年度家庭年人均純收入低於或超過2300元的村民,經過“三榜公示”無異議後,按程序報經鄉鎮(街道)審核,縣扶貧辦確認後實行進退並同步在全省貧困人口信息管理系統更新。

2.返貧核查。對因病因災等返貧的農村居民,仍然由鄉鎮(街道)和包片駐村幹部,組織村支兩委等人員入户核實公示後,經鄉鎮(街道)審核,縣扶貧辦確認,及時認定為扶貧對象。

3.落實政策。對識別出來的有勞動能力的扶貧對象,及時納入幫扶範圍,落實幫扶責任人並按規定享受扶貧政策;屬於民政救濟範圍的,及時給予救助。對脱貧的扶貧對象,取消享受的扶貧政策待遇。

第四,建立健全精準扶貧績效考評機制。

1.考核評估工作在縣扶貧開發工作領導小組領導下,由縣扶貧辦商縣委組織部、縣紀委、縣監察局、縣財政局、縣民政局、縣統計局、德江調查隊等部門完成。

2.績效考評主要內容包括:幫扶單位落實幫扶資金、項目、幹部等責任情況;按“兩項制度”銜接要求,幫扶對象中有勞動力貧困户脱貧情況、無勞動力貧困户社會保障落實情況;實施幫扶項目產生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扶貧效益和生態效益等情況;“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建設情況;基層黨組織建設情況;貧困羣眾對幫扶效果的滿意度等。同步對受幫扶鄉鎮(街道)建立扶貧工作機構情況,開展扶貧對象識別、扶貧項目實施以及日常監管、幫扶信息報送等情況進行考核。

3.考評結果作為幫扶和受幫扶單位及其領導班子、領導幹部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

(三)檢查驗收階段(20xx年7月至9月底)。

1.組織檢查驗收。縣扶貧辦適時組織相關部門對各鄉鎮(街道)開展的精準扶貧工作進展情況進行抽查,同時按照相關規定進行驗收。縣扶貧辦和民政局要在現有貧困户建檔立卡和農村五保、農村低保檔案管理系統的基礎上,逐步完善農村低保和扶貧開發數據庫,做到信息互通,資源共享。

2.強化工作考核。對精準扶貧開發工作,重點考核扶貧對象的收入增加和生產生活條件改善程度;對農村低保工作,重點考核低保對象的應保盡保和規範管理程度。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街道和鄉鎮黨委、政府要充分認識做好精準扶貧工作的重要性、複雜性和艱鉅性,將此項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負責本鄉鎮(街道)精準扶貧工作的組織協調、檢查指導和督促驗收等工作,要充分發揮大學生村官的作用,切實抓好精準扶貧工作。扶貧、民政、財政、統計(調查)、殘聯等部門要明確分管領導、責任股室和辦事人員。

(二)落實部門責任。各有關部門要積極配合,相互支持,主動溝通,逐步建立分工明確、定期協商、協同推進的工作機制。縣扶貧辦主要搞好精準扶貧工作的協調,指導做好扶貧對象的識別登記,落實對貧困人口的扶持政策、項目和措施,研究提高識別扶貧對象的準確率,並採取有針對性的扶持措施;縣民政局負責農村低保對象識別和低保金髮放,積極配合扶貧部門落實交叉對象的扶持政策;縣財政局要積極籌措資金並及時撥付,負責管理和監督資金使用;縣調查統計部門要及時提供貧困監測數據,參與制定精準扶持對象識別的相關指標;縣殘聯負責落實農村殘疾人數據及具體對象,並提供重點幫扶。縣組織部門主要負責駐村工作隊隊員選派、幫扶成效考核結果運用等工作。

(三)強化資金保障。縣財政局要安排精準扶貧工作專項經費,共同推動該項工作順利開展。

(四)加強指導督查。各有關部門要加強對精準扶貧工作的指導和督促檢查,及時發現和幫助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糾正工作中的不足和錯誤作法。建立工作進度月報制度,認真總結推廣好的做法與經驗。要通過獎勵先進、鞭策後進,調動基層幹部的工作積極性。

縣精準扶貧實施細則 篇3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全面推進精準扶貧工作,提高精準扶貧工作效率,規範扶貧資金使用流程,細化扶貧資金使用精度,根據《隆安縣精準扶貧項目管理辦法》(隆政辦發〔20xx〕89號)和隆安縣脱貧摘帽第二片區會議精神,結合古潭鄉扶貧工作實際,制定本細則。

第二條 本細則遵循“分級負責、精準識別、規範管理、專款專用”原則,專項精準扶貧資金(以下簡稱為“資金”)必須安排給極端貧困户扶貧項目使用,項目實施原則上必須經過村、鄉兩級領導班子集體民主決策。

第三條 本細則僅適用於貧困户一户一增收項目和住房建設補助項目。

第二章 資金使用對象

第四條 資金使用的對象為我鄉極端貧困户,必須滿足以下條件之一:

(一)家中無18週歲至60週歲的有完全勞動行為能力的成員,或有部分家庭成員有部分勞動能力僅可進行簡單勞作;

(二)家庭自我發展產業能力嚴重不足,除國家保障收入外無其他穩定的收入來源;

(三)無穩固住房或人均住房面積小於13平方米(含)且沒有自籌建房能力;

(四)經鄉領導班子討論認為符合要求的其他情況。

第五條 資金使用的對象必須擁護黨的領導,積極主動、自力更生,有很強的自我發展意願,不存在“等、靠、要”思想。

第三章 項目申報

第六條 極端貧困户一户一增收項目補助類別和補助標準參照《隆安縣精準扶貧項目管理辦法》執行,每户每年補助總額不超過3萬元;極端貧困户住房建設補助項目每户補助總額不超過5萬元。

第七條 極端貧困户在滿足以下條件的基礎上,提交《隆安縣精準扶貧貧困户自選發展一户一策產業增收項目申報表》,可以申請一户一增收項目補助:

(一)一户一增收項目確實存在;

(二)通過一户一增收項目可以增加家庭收入;

(三)一户一增收項目完成項目初步設計,並簽訂極端貧困户一户一增收項目幫扶合作協議,幫扶合作方可以是自然人、法人、其他經濟組織或社會組織。

(四)一户一增收項目通過村級評議,並提交所在村出具的同意申報極端貧困户一户一增收項目的證明文件。

第八條 極端貧困户向所在村委提出住房建設補助申請,並通過村級評議,提交《隆安縣“有住房保障”未達標農户扶持項目申報表》可以申請住房建設補助項目。

第九條 村級評議由第一書記或村支部書記或村委會主任主持,評議代表9-15人(單數),由駐村幹部、駐村退休幹部、村裏德高望重的老人、老黨員、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婦女代表、村教師和村兩委幹部、村民小組長、生產隊隊長等了解評議對象户情況的人員組成,評議結果獲得三分之二以上代表同意的通過村級評議。村級評議的內容包括申請人資格、申請合作項目的合法性、可行性。

第十條 對於符合申請條件的極端貧困户因自身原因沒有尋求到合適的幫扶人結對產業幫扶的,貧困户村民委員會有義務統一作為幫扶組織,統一安排合作項目,合作收益除去極端貧困户的分紅外,納入村集體經濟收入。

第四章 項目審核

第十一條 極端貧困户一户一增收和住房建設補助項目通過村級評議後,彙總報鄉鎮人民政府研究審定,報縣人民政府或縣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備案。

第十二條 極端貧困户一户一增收和住房建設補助項目經鄉鎮人民政府審定並公示3日後,可按照項目啟動後、項目實施完成後兩個階段分兩次填寫《資金撥付申請表》提出補助申請。資金撥付申請經審核符合規定,項目啟動後可先預付應得項目補助總額的80%,項目通過村、鄉、縣三級核查核驗後再撥付餘下的20%。

第十三條 由村民委員會統一幫扶安排的項目,項目啟動後可以預付應得項目補助總額的100%。鄉鎮人民政府組成專門的工作組對項目的實施、進展進行監督,確保項目按照申報計劃進行。

第五章 項目的驗收

第十四條 項目實施完成後,極端貧困户向村委提出驗收申請,村委收到申請後15日內完成村級核查,彙總報鄉鎮人民政府,鄉鎮人民政府在15日內完成鄉鎮核驗並向縣項目主管部門申請縣級核驗。

第十五條 項目合作對象為本村村委的,由鄉鎮人民政府指派第三方進行村級核驗。

第十六條 項目驗收的主要內容:

(一)一户一增收項目核驗相關增收產業,極端貧困户個人銀行賬户、合作方項目台賬等,聽取極端貧困户對產業項目實施的評價,確保極端貧困户達到產業增收;

(二)住房建設補助項目核驗“有住房保障”核驗實體住房穩固性,以及項目結算單、材料單。

第六章 附則

第十七條 本細則由古潭鄉人民政府負責解釋。

第十八條 本細則未盡事宜按照國家、自治區、南寧市和隆安縣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十九條 本細則自印發之日起執行,有效期至全縣脱貧摘帽“兩年集中攻堅,一年掃尾鞏固”行動結束時。

縣精準扶貧實施細則 篇4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定不移地走質量興縣、名牌強縣之路,引導、激勵廣大企業或組織全面提高質量管理水平,促進我縣經濟又好又快跨越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國務院《質量振興綱要》、《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實施質量興省戰略的決定》等有關規定,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延津縣縣長質量獎(以下簡稱“縣長質量獎”)是縣政府設立的最高質量榮譽獎勵,主要授予在延津縣行政區域內登記註冊、有廣泛的社會知名度與影響力、實施卓越績效模式管理、質量管理水平和自主創新能力在國內同行業處於領先地位、取得顯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單位。

第三條 “縣長質量獎”評審工作遵循科學、公正、公平、公開的原則,以企業或組織自願申請、不增加企業或組織負擔為基礎,堅持高標準、嚴要求,做到好中選優。當年申報單位都達不到獎勵條件的,獎項可以空缺。

第四條 “縣長質量獎”每2年評定一次,每次獲獎企業或組織不超過5家。“縣長質量獎”根據企業規模以及國家對中小企業的扶持等政策,確定授獎獎項。

第二章 組織機構及其職責

第五條 成立縣長質量獎評審委員會(以下簡稱評委會),評委會主任由縣政府分管副縣長擔任,副主任由縣政府分管副主任和縣質監局局長擔任,成員由縣發改委、縣工業局、縣質監局、縣科技局、縣農業局、縣財政局、縣工商局、縣國税局、縣地税局、縣環保局、縣統計局、縣藥監局、縣衞生局等部門負責人組成。

評委會下設辦公室(以下簡稱評審辦)和評審組。評審辦設在縣質監局,評審辦主任由縣質監局局長兼任。評審組由具備資質的評審員組成。

第六條 評委會的主要職責:

(一)組織、指導和監督“縣長質量獎”評審活動的開展,決定“縣長質量獎”評審過程出現的重大事項;

(二)審定“縣長質量獎”評審實施細則、評審工作程序等重要工作規範;

(三)審查評審結果,決定擬獎企業或組織名單。

第七條 評審辦的主要職責:

(一)組織制(修)訂“縣長質量獎”評審實施細則、評審工作程序等工作規範;

(二)制訂“縣長質量獎”年度工作計劃,組織開展“縣長質量獎”申報工作,受理“縣長質量獎”申請;

(三)組織制(修)訂“縣長質量獎”評審員資質標準和管理制度,建立評審員庫,並按評審需要,組建評審組;

(四)對申報企業或組織的資料進行審查,確定符合申報條件的企業或組織名單;

(五)組織評審組對符合申報條件的企業或組織進行現場評審,考核、監督評審員履行職責情況;

(六)向評委會報告“縣長質量獎”評審結果,提請審議候選授獎企業或組織名單;

(七)負責社會各界反映問題的調查核實工作;

(八)宣傳、推廣獲獎企業或組織的質量管理先進經驗和方法;

(九)監督獲獎企業或組織持續實施卓越績效模式,規範使用獲獎榮譽。

第八條 評審組由3名(含3名)以上評審員(包括行業專家)組成,實行組長負責制。其主要職責是:

(一)制訂現場評審實施計劃,對企業或組織實施現場評審;

(二)提出建議授獎的企業或組織名單。

第九條 評審員應具備以下資格條件:

(一)能認真貫徹執行黨的各項方針、政策,熟悉國家有關質量和經濟方面的法律、法規和規定;

(二)具有本科以上學歷或高級專業技術職稱、5年以上從事質量管理或專業技術工作經歷,有豐富的質量管理理論和實踐經驗,熟悉企業質量工作情況;

(三)接受過質量管理體系審核員培訓,掌握質量管理體系審核的方法和技巧,熟悉《卓越績效評價準則》和《卓越績效評價準則實施指南》國家標準,具有較強的綜合分析和判斷能力;

(四)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能認真履行職責,嚴格遵守評審紀律。

第三章 申報條件

第十條 企業或組織申報“縣長質量獎”,必須同時具備以下基本條件:

(一)在我縣行政區域內註冊登記,具有獨立法人資格,合法經營3年以上,取得國家規定應取得的相關證照;

(二)通過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和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實施卓越績效模式並取得卓越經營績效,主要經濟、技術和質量指標在國內同行業中處於領先水平;

(三)連續三年經縣級以上法定檢驗機構檢驗合格,未發生虧損及重大的質量、安全、環境污染、公共衞生等事故;

(四)在加快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推進企業或組織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實施標準化戰略和品牌戰略,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開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推進節能減排等方面,走在國內同行業或省內前列;

(五)切實履行社會責任,具有良好的誠信記錄和社會信譽;

(六)無其他嚴重違反法律法規的行為。

第四章評審標準

第十一條 “縣長質量獎”評審標準主要依據國家標準GB/T19580《卓越績效評價準則》。評審標準內容包括:領導、戰略、顧客與縣場、資源、過程管理、測量、分析與改進、經營結果等部分,各部分的每個條款都有明確的要求和相應的分值,按標準量化評分。“縣長質量獎”逐步引入顧客滿意度指數(CSI)測評,並將測評結果作為評審依據之一。

第十二條 為保證“縣長質量獎”評審標準的有效實施和在不同行業評審工作中的一致性,在同一標準要求下,可按行業類別分別制訂評審標準實施細則。實施細則將根據本行業的特點,重點在經營規模、質量管理、科技進步、市場佔有率、誠信記錄和社會貢獻等方面擬定推薦標準,以保證“縣長質量獎”的代表性和權威性。

第十三條 “縣長質量獎”的評審主要包括:申報單位資格審核、材料評審、現場評審、顧客滿意度測評和專家評委會審議,材料評審和現場評審均須依據評審標準逐條評分後進行綜合評價。

第五章 評審程序

第十四條 每屆評審由評審辦發出申報“縣長質量獎”通知,並在規定時間內受理“縣長質量獎”申請。

第十五條 凡符合申報條件的企業或組織,在自願基礎上,按照“縣長質量獎”評審標準進行自評,形成自評報告,填寫《延津縣縣長質量獎申報表》(以下簡稱申報表),並提供相關的證實性材料,經縣政府簽署推薦意見後,在規定時間內報送至評審辦。

第十六條 評審辦對申報企業或組織的基本條件、申報表及相關證實性材料的完整性進行審查,確定符合申報條件的企業或組織名單。

第十七條 評審辦組織評審組按照評審標準和評審實施細則,對資料審查合格的企業或組織進行現場評審。現場評審的時間一般不超過2天。現場評審應形成現場評審報告,經申請企業或組織確認後,由評審組在規定時間內將現場評審報告提交評審辦,並提出建議擬獎的企業或組織名單。

第十八條 評審辦綜合各評審組的建議,提出提請審議的候選擬獎企業或組織名單,並將企業或組織的申報材料、現場評審報告等提交評委會。評委會審議後,採用無記名投票方式表決,確定擬獎初選對象。

第十九條 評委會對擬獎初選對象在縣電視台上進行公示,限期徵求社會各界的意見。對公示期間反饋的意見,由評審辦進行調查核實,並形成調查核實情況報告,提交評委會審查。

第二十條 經初選公示和異議處理後,評委會確定擬獎企業或組織名單,並及時提請縣政府常務會議審定、批准。

第六章 表彰獎勵及經費

第二十一條 對獲得“省長質量獎”的企業或組織,在省財政獎勵100萬元,市財政獎勵50萬元的同時,縣財政再獎勵10萬元;獲得“市長質量獎”的企業,在市財政獎勵50萬元的同時,縣財政再獎勵5萬元;對獲得“縣長質量獎”的企業或組織,由縣政府進行表彰和獎勵,頒發獎盃、證書和獎金。獎金金額為每個企業或組織10萬元。

第二十二條 “縣長質量獎”獎勵經費由縣財政列入預算、專項支出,評審經費列入“質量興縣”專項經費,由縣財政支出。

第七章 監督與管理

第二十三條 申報“縣長質量獎”的企業或組織應實事求是,不得弄虛作假。對發現採用不正當手段騙取“縣長質量獎”的,由評委會提請縣政府常務會議批准撤銷其“縣長質量獎”稱號,收回獎盃、證書,追繳獎金,並在縣電視台予以曝光,追究有關責任人責任。

第二十四條 獲得“縣長質量獎”的企業或組織應持續實施卓越績效模式,堅持以人為本,充分發揮員工的積極性,進一步加強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改進質量管理,不斷追求卓越,努力為我縣經濟協調健康跨越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第二十五條 獲得“縣長質量獎”的企業或組織可在企業或組織形象宣傳中使用該稱號,但須註明獲獎年份。企業或組織在其產品宣傳中不得使用該稱號。

第二十六條 獲得“縣長質量獎”的企業或組織出現下列情形之一,並經評審辦調查核實,情況屬實的,由評委會提請縣政府常務會議批准撤銷其“縣長質量獎”稱號,收回獎盃和證書,並予公告:

(一)質量管理水平明顯下降的;

(二)發生重大質量、安全、環境污染、公共衞生等事故的;(三)產品在國家、省級質量監督抽查中出現不合格的;

(四)經濟效益下滑,出現虧損的;

(五)出現嚴重違法行為的。

第二十七條 參與“縣長質量獎”評審工作的人員應實事求是、公正廉潔,保守企業或組織的商業和技術祕密,嚴格遵守評審的有關規定和程序。對違反評審紀律的,視情節輕重予以批評、警告或取消評審資格。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八條 評定的“縣長質量獎”有效期為2年。期滿後,經複評合格繼續有效(複評視同重新申報),並頒發“縣長質量獎”獎盃、證書,但不再重複頒發獎金。

第二十九條 被撤銷“縣長質量獎”的企業或組織,5年內不予受理“縣長質量獎”申報。

第八章 附 則

第三十條 獲得“省長質量獎”或“市長質量獎”的企業或組織,不再參與“縣長質量獎”評選,獎勵辦法參照本辦法第二十一條執行。

第三十一條 本辦法由縣長質量獎評審委員會負責解釋。

第三十二條 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縣精準扶貧實施細則 篇5

為了確保政令暢通,切實加強行政管理,提高行政交效能,轉變機關工作作風,強化依法行政、廉潔從政、服務大局的意識,樹立嚴明、勤政、廉潔、務實、高效的機關形象,根據區委、區政府的工作要求,結合我局工作實際,制訂如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區委四屆八次會議提出的各項工作目標,切實解決機關幹部身上存在的突出問題,進一步增強機關幹部的服務意識、大局意識,提高工作效能,推進行政機關和執法部門依法行政、秉公執法,創造優良經濟發展環境,為加快打造“首善之區”、建設“和諧愛輝”提供有力保障。

二、行政效能監察工作目標

通過加強機關工作作風和行政效能建設,切實解決機關幹部身上存在的“庸、懶、散”問題和工作作風不紮實的問題。建立辦事高效、運動協調、行為規範、依法行政、

清正廉潔、不斷創新的行政管理體系。確保區委四屆八次會議確定20xx年工作目標順利完成。 三、行政效能監察的範圍和內容

(一)加強對局機關落實區委、區政府重大決策部署的監察。檢查是否緊緊圍繞衞生事業發展這個中心,在思想和行動上,與區委、政府保持一致。着重檢查對重大決策部署以各種理由頂着不辦,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為;為了個人利益損害全系統乃至全區利益的行為;自行其是,各自為政,甚至陽奉陰違,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無政府主義行為;其它影響政令暢通的行為。

(二)加強作風建設情況的監察。檢查是否存在弄虛作假、欺上瞞下、搞形式主義、工作不紮實的問題,樹立求真務實、真抓實幹的作風;重點檢查有無遲到早退現象,上班時間是否存在串崗聊天、遊戲、打盹、中途離崗、灑後上班等現象,着重治理責任心和執行力不強,不求上進不思進取,作風渙散、不恪盡職守、互相址皮、效率低下、拈輕怕重、“虛、浮、懶、散、慢”等問題。樹立紀律嚴明、辦事高效的作風。

(三)加強行政成本支出情況的監察。主要檢查局機關日常經費開支情況。一方面檢查各項支出是否符合財務

制度,是否合理,是否必要,有無講排場、鋪張浪費,有無用於搞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尤其要看成本支出與完成的業務工作總量之間的比例大小。提高行政資金的利用效益,要牢固樹立行政成本觀念。

(四)加強政務公開和制度建設情況的監察。加強制度創新,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制度管人、制度管事。要不斷探索並推行提高行政工作效率的新制度、新辦法。重點檢查政務是否公開、是否接受社會的監督,包括政策公開、收費公開、程序公開等,是否實行首問負責制、服務承諾制、限時辦結制、失職追究制等制度。

(五)加強對局機關履行職能及開展業務情況的監察。重點檢查職工辦事、辦證、辦文等是否及時,程序是否規範有序,有無拖拉推諉、吃拿卡要和擅自提高收費標準的現象,業務數量和辦理質量是否與之相匹配,完成任務進度是否符合目標考評的要求。

(六)加強對局機關行政執法情況的監察。檢查機關辦事人員是否依法行政,是否有違反規定耍特權,搞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的行為;是否存在緩作為、亂作為、不作為現象。 (七)強化行政決策情況的監察。重點檢查局機關重

大事項是否按制度辦理,做到民主、公開、公正;是否存在違反國家法律法規、方針政策和上級政府決定命令,明知故犯的錯誤決策行為;是否存在不調查研究、不民主協商的主觀盲目、主觀武斷、暗箱決策行為;是否存在當斷不斷貽誤時機或因私廢公造成重大損失的決策失職行為。

(八)嚴肅查處違法違紀案件,嚴肅追究責任人。重點查處商業賄賂案件,是否嚴格執行政府採購制度、招投標制度。是否存在隱瞞不報、瞞案不查、查而不究的問題,堅決糾正不正當交易行為。

四、行政效能監察的方法與步驟

(一)動員部署階段。7月份,衞生局按照此次開展的行政效能監察內容和範圍,結合本單位工作實際,組織發動單位職工進行學習討論,制定實施方案,公佈舉報電話,接受羣眾監督。全面啟動行政效能監察工作,並將實施方案於7月30日前報區紀委監察局執法監察室。

(二)自查自糾階段。8月—9月,衞生局將按照行政效能監察實施方案的檢查內容,對今年工作運行情況進行認真梳理,徹底自查,不留死角。深挖本單位在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認真整改糾正。對羣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社會影響大易引發羣體事件的問題要及時發現

及時整改。自查自糾階段結束時,形成局面報告,將自查及整改情況於9月30日前報區監察

局執法監察室。

(三)監督檢查階段。衞生局紀委組織有關人員通過明察暗訪、組織座談、聽取羣眾意見、重點抽查、接受舉報等方式對本單位實施監察。對工作不認真,查擺問題不細緻、不徹底,不認真進行整改,造成不良社會影響的人員,進行行政問責並按照目標管理責任制進行考核,對問題嚴重的要採取組織處理或紀律處分兩種手段進行責任追究,典型事件要在全系統範圍內通報。

(四)總結提高階段。10月1日至30日,認真總結開展行政效能監察工作中的做法、經驗和舉措。使整改成效得到鞏固,工作作風根本改善。要總結推廣先進經驗,並形成書面材料報區紀委監察局。 五、幾點要求

(一)提高認識,加強組織領導。局機關要充分認識開展行政效能監察工作的重要性,切實加強領導,建立工作機構;要把行政效能監察納入行政管理的議事日程,並向社會公佈投訴電話,受理、協調、處理本單位行政效能投訴問題。

(二)認真組織學習,抓好落實。局機關要組織人員 認真學習《公務員法》和《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使機關公務員和其他工作人員熟悉行政效能監察工作的內容和要求。為實現加快衞生職能轉變,改變工作作風,提高行政效率,確保政令暢通,羣眾滿意,社會穩定的目標,狠抓落實。把工作做細、做精。不走過場,不擺花架子。

(三)要加強信息溝通,及時上報情況。局機關要加強與上級部門的溝通和聯繫,及時解決在開展行政效能監察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要按時間、按要求、按階段的工作任務,及時上報實施方案、自查清理報告、總結報告等相關材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tiaoju/xize/voog6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