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秋天的圖畫》課後反思體會(精選9篇)

《秋天的圖畫》課後反思體會(精選9篇)

《秋天的圖畫》課後反思體會 篇1

在本課教學中,我從學生的興趣入手,遵從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一原則每個環節都注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如:欣賞圖片,遊戲識字等使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主動學習,達到預期的效果。

《秋天的圖畫》課後反思體會(精選9篇)

一、多種形式,激發學生識字興趣

識字教學是低年級閲讀教學的重點,本課要求一節課認識8個字。我採用領讀、開火車、摘蘋果遊戲等趣味性很強的活動,使學生輕鬆愉快地認識了漢字,真正做到了寓教自樂。

二、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識字

在本課的教學中不搞孤立,枯燥的識字環節。採取“隨文識字”的方法,堅持“生字從文中來,再到文中去”的識字順序。課堂上首先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用多種形式讓學生讀遍課文,把文中生字圈出來,體現了生字從文中來。先學字再學詞,學生在文中能認識繩子後,引導學生把文中的繩子提出來,強化生字的讀音,然後通過“開火車”的形式,把生字又放回文中。同時又創設了新的語境,使學生加深了生字的印象,鞏固了生字。

三、識字和語言思維訓練結合

在識字教學中,指導學生把識字個語言訓練思維結合起來。如:在學生認識“梨”時,學生説:“我喜歡吃梨。”就記住了“梨”字。隨即提出“你們都喜歡吃什麼梨?”學生説説出了各種梨,這樣即認了字,也把説詞與生活密切聯繫起來。再如説“勤”字時,學生説“勤勞”,就啟發學生用“勤勞”説一句話。這樣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拓展了識字。

四、注重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課文朗讀從低年級開始就要加強練習,指導朗讀培養學生的語感。本節課處處都能聽到朗朗的讀書聲。開始時是自由讀課文,同桌對讀。大聲讀文來初步感知課文,待生字學完後,又回到文中。喜歡哪句就讀哪句,想怎樣朗讀就怎樣朗讀。同時分句進行朗讀指導。有指名讀,自由速讀,範讀,齊讀等多種形式朗讀,培養了學生的朗讀能力。進而體會對秋天的景象和勤勞的人們的喜愛,讚美之情。

儘管有一些收穫,但也存在這不足:比如生字的指導方面,由於課堂讀書時間長,寫字知道沒有進行,而是放在第三節寫字課指導。以後我會更加合理安排時間,在有效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

以上就是查字典語文網小編跟大家分享的“二年級上冊《秋天的圖畫》教學反思”全部內容,如果喜歡,請繼續關注查字典語文網並提出您的寶貴建議,小編會盡最大的努力給大家收集呈現最好最實用的教學文章!

《秋天的圖畫》課後反思體會 篇2

在本課教學中,我從學生的興趣入手,遵從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一原則每個環節都注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如:欣賞圖片,遊戲識字等使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主動學習,達到預期的效果。

一、多種形式,激發學生識字興趣

識字教學是低年級閲讀教學的重點,本課要求一節課認識8個字。我採用領讀、開火車、摘蘋果遊戲等趣味性很強的活動,使學生輕鬆愉快地認識了漢字,真正做到了寓教自樂。

二、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識字

在本課的教學中不搞孤立,枯燥的識字環節。採取“隨文識字”的方法,堅持“生字從文中來,再到文中去”的識字順序。課堂上首先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用多種形式讓學生讀遍課文,把文中生字圈出來,體現了生字從文中來。先學字再學詞,學生在文中能認識繩子後,引導學生把文中的繩子提出來,強化生字的讀音,然後通過“開火車”的形式,把生字又放回文中。同時又創設了新的語境,使學生加深了生字的印象,鞏固了生字。

三、識字和語言思維訓練結合

在識字教學中,指導學生把識字個語言訓練思維結合起來。如:在學生認識“梨”時,學生説:“我喜歡吃梨。”就記住了“梨”字。隨即提出“你們都喜歡吃什麼梨?”學生説説出了各種梨,這樣即認了字,也把説詞與生活密切聯繫起來。再如説“勤”字時,學生説“勤勞”,就啟發學生用“勤勞”説一句話。這樣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拓展了識字。

四、注重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課文朗讀從低年級開始就要加強練習,指導朗讀培養學生的語感。本節課處處都能聽到朗朗的讀書聲。開始時是自由讀課文,同桌對讀。大聲讀文來初步感知課文,待生字學完後,又回到文中。喜歡哪句就讀哪句,想怎樣朗讀就怎樣朗讀。同時分句進行朗讀指導。有指名讀,自由速讀,範讀,齊讀等多種形式朗讀,培養了學生的朗讀能力。進而體會對秋天的景象和勤勞的人們的喜愛,讚美之情。

儘管有一些收穫,但也存在這不足:比如生字的指導方面,由於課堂讀書時間長,寫字知道沒有進行,而是放在第三節寫字課指導。以後我會更加合理安排時間,在有效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

以上就是查字典語文網小編跟大家分享的“二年級上冊《秋天的圖畫》教學反思”全部內容,如果喜歡,請繼續關注查字典語文網並提出您的寶貴建議,小編會盡最大的努力給大家收集呈現最好最實用的教學文章!

《秋天的圖畫》課後反思體會 篇3

第三單元的作文是要求寫秋天的圖畫。先畫一幅秋天的圖畫,再把圖畫的內容寫出來。

為了教好這次寫作,首先我們利用雙休日讓學生到郊外到田野去認真觀察秋天,因為城裏的孩子不知季節變換。如果不仔細觀察,不但不會畫,而且寫不出話來。再根據觀察到的畫一幅秋天的圖畫。其次,老師也拍攝收集了許多有關秋天的圖片,製作成幻燈片讓學生更直觀。

當看到孩子們畫的畫時,感覺畫得很凌亂,學生説自己畫的圖時也顯得很沒順序,一會兒天上,一會兒地面,一會兒又天上。因此,我就放映自己製作的幻燈片給學生看。按天空、田野、果園、池塘邊、樹林等順序的圖片歸類,依次按序讓學生説説圖的內容。説之前,出示兩個句子讓學生分析:1、紅紅的楓葉像一枚枚郵票,飄啊飄啊,郵來了秋天的涼爽。2、美麗的菊花在秋雨裏頻頻點頭。一句是比喻句,一句是擬人句。説説把什麼比作了什麼?然後説説這樣寫的好處。當學生知道這樣可以把景色寫得生動形象後,學生説圖片的內容時紛紛用上了比喻句和擬人句。

天上,白雲朵朵,湛藍湛藍,大雁南飛。

田野裏,景物有:蒲公英、蒼耳、棉花、甘蔗、稻穀、小草等等。是這樣寫的:蒼耳媽媽給孩子穿上帶刺的鎧甲,掛住動物的皮毛到處去旅行;蒲公英媽媽為孩子們準備了降落傘,秋風一吹,都紛紛出發,像仙女散花;棉花姑娘裂開了嘴,露出雪白的牙齒,遠遠望去,像繁星點點;一眼望不到邊的稻田,秋風吹來,泛起金色的波浪。

果園裏,景物有:蘋果、梨子、柿子、橘子、石榴、葡萄等等。是這樣寫的:蘋果紅通通的,像小姑娘害羞的臉盤;梨子黃澄澄的,像一個個金色的小葫蘆掛在枝頭;石榴也熟透了,咧開了肚皮;一串串葡萄晶瑩透亮,像一顆顆閃閃發亮的寶石。

樹林裏,景物有:楓樹、梧桐樹、松樹柏樹、小松鼠、小青蛙、小螞蟻等。是這樣寫的:一片片紅紅的楓葉像燃燒的火焰,一直連着晚霞到天邊;手掌似的梧桐樹葉飄啊飄啊,像一隻只美麗的蝴蝶在翩翩起舞;只有松樹柏樹不怕冷,依然穿着綠衣裳,挺立在秋風中;小松鼠忙着找松果,準備糧食去過冬;小青蛙趕緊鑽進洞裏準備冬眠;小螞蟻成羣結隊幫運糧食,和秋天揮手告別等。

通過出示比喻句和擬人句這兩個句子,讓學生把圖上內容用比喻句擬人句説出來就很容易了。這樣一來,學生這篇這篇寫景的作文就非常的優美了,比第一次要他們畫一幅圖寫的話要美多了,要強多了。

看來,要學生寫作文,老師應該告訴寫生寫句子的方法,學生通過模仿,就一定會把句子寫生動。

其實出示這兩個例句的方法是楊老師在上骨幹教師課時設計的,我把她的成果拿來到自己班上使用後,學生重新寫秋天的景物的寫作水平就提高了很多,現在改起來,彷彿篇篇都是美文呢!

《秋天的圖畫》課後反思體會 篇4

“反思”一詞在我看來是一個會令人停下匆忙腳步,回頭看看的友情提醒。而在現在如此迅速發展的社會裏,教育也加緊了步邁,我缺少反思,我需要反思。

作者用他的眼、他的心去反思他多年的教學厲程。每一篇教育小故事,都是一段令人深思的反思。

印象深刻的很多,舉例説一個微乎其微的小事:學生進辦公室。學生進辦公室,我們都要求他們喊:“報告!”得到允許之後才可以進門。作者就發現,有的學生怕進辦公室,原因就是喊“報告”沒有人答應。反思過後,作者就讓學生進辦公室和文明禮儀規範上一樣——敲門。果然,效果要好多了,教師聽到敲門聲,立刻説:“請進!”學生也很自然,拉進了和老師的距離。

作者也在書中講了一些令他感觸頗深的故事:

紐約州州長羅爾斯出生於美國紐約聲名狼藉的貧民窟。他從小就受到了不良影響,經常逃學、打架、偷竊。一天,當他從又窗台上跳下,伸着小手走向講台時,校長皮爾保羅將他逮個正着。出乎意料的是,校長不但沒有批評他,反而誠懇地説:“我一看你修長的小拇指就知道,將來你一定會是紐約州的州長。”上面的那句話並給予語重心長的引導和鼓勵。

當時的羅爾斯大吃一經驚,因為在他不長的人生經歷中只有奶奶讓他振奮過一次,説他可以成為五噸重的小船的船長。他記下了校長的話並堅信這是真實的。從那天起,“紐約州州長”就象一面旗幟在他心裏高高飄揚。51歲那年,他終於成了紐約州的州長。一句普通的話,改變了一個學生的人生。

只有心中有愛的老師,才能瞭解孩子,走進他們的內心,從而讓他們的心田盛開永不凋謝的花。

蘇格拉底曾經説過:未經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孔子亦云:吾一日三省身。一個人若期望過“智慧”的生活,必當慎思而敏行。

今日社會之狀況更是如此,人若不常懷着真誠之心反省自我,便會如激流一般來也匆匆走也匆匆。對於教師而言,如何使自己超越日常教學生活經驗下的慣性思維,使自己的習慣性行為服從於批判性的、反思性的分析,這對教師提升自我專業素養是至為重要的。可以説,我讀此書,實為“反思”二字而來。

對每一個孩子來講老師無意中的一個讚美的話語、信任的眼神就是敲開孩子心扉的鑰匙,也是暗室中的一隻蠟燭,照亮孩子純真。

老師的口袋裏沒必要都準備好糖塊,但必須準備好幾顆心:對學生的愛心、耐心和信心。

《秋天的圖畫》課後反思體會 篇5

我不明白以前我是如何熬過來的,那段生活是我永遠的痛,永遠的傷疤,不願再去回憶和應對。我大致的感受是:如一次黑夜裏的馬拉松,感覺到四處是黑暗的,身心整個是疲憊的。

從小生活比較優越的我,自我感覺良好的我,慢慢地理解着人生中的種.種不順:家庭關係不會處理、教育孩子黔驢技窮、工作中的諸多困難……那時的處境,就像一個本來交通堵塞的路口,但是四面八方的車還持續向那裏駛來。怎樣來形容那時糟糕的生活呢?我找不到詞語,我是怎樣苦熬過來的呢?我不明白。我真得感謝上蒼,讓我活了下來。

之後,我開始看書,學心理學,漸漸感覺到國學的重要。於是我翻出《道德經》開始看,有的不懂,有的似懂非懂,但是沒關係,讀書能夠佔用我胡思亂想的時間,再説,幾千年沉澱下來的書,就應是好東西,所以有空我就啃點。

因為諸多的不如意,身體也大不如以前,我開始關注養生,開始注意自己的身體。電視上的養生節目,是我視若救命的稻草,我會全神貫注地看。於是有一天,我看到了羅博士談養生的節目,繼而開始買他的書,《古代的中醫》、《神醫這樣看病》、《陰陽一調百病消》等等。在書上明白了羅博士的博客,工作之餘開始隨時關注。過了一段時間,博士開通了微信公眾號,我也開始關注,慢慢地跟博士學習《道德經》,由於自己學習的艱難與不解,碰上了老師的講解,感覺豁然開朗。其中的收穫不僅僅僅是字句上的,更多的是人生的教育,做人的教育,教你如何處理各種關係,教你如何做事,教你如何提升人生的境界。我的人生才逐漸由陰雨變為晴天,我的心態才開始改變,開始懂得修心是多麼的重要。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孫以其祭祀不輟。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有餘;修之鄉,其德乃長;修之邦,其德乃豐;修之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在這一章裏,在博士的講解下,我明白:做事要由內及外,內部基礎做好了,外在結果自然就堅固。修行自身,德行才能純淨;修行家庭,德行就有餘了;修行外部組織,德行才能綿長;修行國家,德行才能豐盛;修行天下,德行才能普照終生。修行的過程是遞進的,德行的增長是逐漸的,然而源頭在自己身上。

由此,我更深刻地理解了《禮記》中的那句話。《禮記·大學》:“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行的核心是自己。“有所不得,反求諸己。”“你若盛開,蝴蝶自來。”

在博士的指引下,我明白了一切的根源在自己,我明白了修心是多麼的重要。從聽《道德經》開始,我漸漸的走上了修行這條漫漫長路,雖然我依然不時體驗着悟道易行道難的糾結,也會在反思中痛苦,但是我已經能清醒地認識到:不管怎樣,我要反思自己,修正自己,不憂不怨,坦然前行。

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博士的指月之指,給了我前進的方向!

《秋天的圖畫》課後反思體會 篇6

工作這幾年,我一向擔任語文教學工作。對於有效教學,談不上經驗,只是在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感受。

作為低年級段的語文老師,我認為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中,我採用多種方法吸引學生,讓學生更好地融入到課堂中。低年級語文主要以識字與朗讀為重點。

在識字環節中,我嘗試採用多種識字方法幫忙學生快樂識字。如:用講故事識字法、拆分認記法、比較識字法、偏旁識字法、猜謎識字法、熟字加偏旁減偏旁識字法、透過畫畫教學識字法、藉助實物識字法、動作演示識字法等方法,不同生字能夠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來教。運用這些方法教授完生字,還能夠用遊戲的形式或兒歌生字再現法來幫忙孩子鞏固練習。這樣孩子們在遊戲中,在挑戰中就簡單的掌握了文中的生字。

因為應對的是低年級的孩子,所以語文教學中培養孩子們的語感尤其重要。所以在朗讀環節中,我鼓勵學生自讀自悟,避免老師講的多,提問多,大力提倡“以讀為主,以讀代講,以講帶動讀、以問促進讀”。讓學生在自讀自悟、邊讀邊思、相互討論、邊讀邊演中去學習朗讀,去理解詞語,去培養語感,去理解潛移默化的語言薰陶。因此“入境悟情”是我始終追求的教學境界。圍繞一個“讀”字,把學生的自讀、教師的範讀、師生的合作讀、賽讀等形式有機地安排在初讀、細讀、精讀等各個教學環節之中。精心設計課堂設問,每次讓學生讀書時,都務必帶着問題去讀。讓學生真正的感受到語言文字的魅力。

我會盡心盡力做好自己的教學工作,不斷嚴格要求自己,努力汲取他人的長處,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並運用到自己的教學的實踐中,使每一節課都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使每一位學生都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

《秋天的圖畫》課後反思體會 篇7

年輕教師想在教學上快速成長,教學反思是有效且必須的環節。教學反思不僅只侷限於課後,同樣適用於課前和課上,只有三管齊下,方能提高分析設計、隨機應變、評價總結多方面的能力。

教學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為思考對象,對自己所做出的行為、決策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是一種通過提高參與者的自我覺察水平來促進能力發展的途徑。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而科學、有效的反思可以幫助我們減少遺憾,以寫促思,以思促教。

新課程改革使化學發生了一次歷史性變化,改變了以往系統性的一步到位的教學模式,也要求教師必須由單一的知識傳授者轉變成為建構知識的參與者、研究問題的發現者和解決問題的合作者。在這次變革性的洗牌中,年輕教師在新課程的適應性上表現出一定的優越性。但正如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G、J、Posner )提出的: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年輕教師經驗不足,只能通過不斷地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總結教學的得失與成敗,才能不斷豐富自我素養,提升自我發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學藝術。

一、重視教學前的反思,提高分析設計能力

教學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並有效地提高教師的教學分析和設計能力。俗話説得好,不打無準備之仗。課堂教學重在準備,要把足夠的時間花在鑽研教材、瞭解學生、設計教法、安排教學程序上。年輕教師在這一環節上應狠下苦功,提高教學行為的意識性和自覺性,立足學習者的需要,做到有備而教。

1、 反思教學主體的基本情況

“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學生是教學的最終受體,脱離學生實際的教學都無法成功。年輕教師在教學前應對學生的個性差異、興趣愛好、已有知識及認知規律進行反思,探索適合採用什麼樣的教學方法、什麼樣的活動設計易於學生學習,預測學生接受新知識時可能會出現的情況,思考如何處理可能出現的問題等,這樣才能設計出被學生接受的教學設計,才能在傳授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將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機地融入到教學內容中。

2、 反思教學平台的模塊處理

作為教學的第一平台,新教材在內容編排上設置了很多模塊,其中“觀察與思考”、“活動與探究”這兩個模塊最能體現新課程提倡的教師與學生合作學習的理念。鑑於學生能力訓練的不同要求,年輕教師在處理這些模塊時,有時方法可以較為靈活,不一定都是先觀察後思考或先活動後探究,同樣可以顛倒處理,只要有效地設置好問題情境,使學生面臨解決問題的疑惑,引起思維衝突,激起學習情感,產生主動探究的慾望。筆者對蘇教版《化學2察與思考:電解飽和CuCl2溶液》做了這樣處理,先給學生這麼幾個問題:①標出電子流動的方向;②寫出CuCl2溶液中存在的離子;③標出電解質溶液中離子的流向方向;④説出陰、陽極所有可能析出的物質;⑤如何粗略驗證析出的到底是哪一種物質;⑥再如何加以精確驗證。帶着這些問題通過實驗觀察加以論證,最後讓學生自己填寫課本上的空格,感覺效果不錯。

3、 反思教學設計的知識體系建構

教學設計的好壞對教學的成功與否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年輕教師由於經驗不足,處在借鑑模仿的階段,容易被左右而缺少自己的思想,因此教學設計上往往存在這些問題:形式單一、條框較多,細節處理、重難點突破不夠到位,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不夠注重。如何克服這些問題,完善教學設計中的知識體系建構,主要還是從知識的系統性上下功夫。所謂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備課前除了多方借鑑教案和課件外,還需進行大量針對性的練習,以練促教。只有通過解題訓練,才能掌握系統、全面的知識,掌握細節上的處理,實現重難點的突破,這樣教學設計的知識體系建構才會比較完整、合理、有效。

二、強化教學中的反思,提高調控應變能力

教學中的反思具有調控性,能使教學優質高效地進行,並有助於提高教師的教學調控和應變能力。課堂教學的內核在於發展學生的主體性,如果學生的反應是無動於衷,教師自以為講得精彩也只是“自我陶醉”。年輕教師應根據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情況及突發事件,捕捉教學中的靈感,及時調整教學節奏和教學行為,優化自己的教學方法、教學語言,注意師生間的和諧統一,營造良好的課堂環境,提高課堂效率。

1、 反思課堂氣氛

新課程背景下,課堂教學追求的理想目標是“活而不亂”。一方面,年輕教師應充分關注學生的需求,避免滿堂灌的教學方式,感覺課堂氣氛比較沉悶時,應嘗試給學生自由支配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最大限度地處於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讓課堂成為充分展示學生獨特個性的舞台。另一方面,有的課堂表面看起來氣氛異常活躍,但也要注意一定程度上是否忽視了對學生課堂參與的分析,是否區分學生的參與是主動參與還是被動參與,是實質性參與還是形式性參與,是否肯定是學生內化後參與的一種真實表現。

2、 反思學生反饋

學生是帶着自己的思考、靈感、認知習慣參與課堂活動的,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能會爆發出許多意想不到的閃光點和錯誤。對於學生提出的疑問,年輕教師要善於聆聽並順着學生思維的方向、根源及時作出解答,鼓勵其積極思考;對於學生(特別是基礎較弱的學生)出色的課堂答題,年輕教師要善於用口頭語言或肢體語言加以肯定與讚賞,激勵其學習熱情;對於學生回答或板演的錯誤,年輕教師應抓住機會積極利用,引導學生參與分析、評價、反思,為課堂教學服務。

3、 反思難點突破

教學難點孕育着豐富、曲折的認知探究過程,孕育着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的良機,孕育着培養學生獨特體驗的素材。在提倡教育“以發展學生為本”的今天,教師一路鋪墊化難為易的突破難點的教學方式值得推敲,學生是否真正克服了難點,能力得到了昇華還是個未知之數,而且也違背了尊重學生個性的教學理念。年輕教師不防試着嘗試先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大膽質疑,讓不同層面的學生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在爭論中豐富提升認知。最後由教師居高建瓴地加以分析,排解學生存在的疑問。這樣的處理方法,不僅讓學生突破了難點,也使年輕教師掌握了大量不同學生思維習慣、認知水平的第一手資料,對教學大有裨益。在這個過程中,年輕教師只需順勢而發,不用考慮課堂的完整性節奏性等問題。

三、落實教學後的反思,提高評價總結能力

教學後的反思具有批判性, 能使教學經驗理論化,並有助於提高教師的教學評價和總結能力。在課堂教學實踐後及時反思,不僅能使年輕教師直觀、具體地總結教學中的長處,發現問題,找出原因及時解決問題的辦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學生,優化教學方法和手段,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而且是將實踐經驗系統化、理論化的過程,有利於提高教學水平,使年輕教師的認識能上升到一個新的理論高度。

1、 反思成功之處

一堂課下來,總會感覺有些地方上得很成功,引起了師生的共鳴,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年輕教師應及時詳細得當地把這些成功之處記錄下來,為以後教學作參考。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總結反思:(1)新課導入是如何承上啟下、富有創意的?(2)多媒體教學手段是如何最大程度輔助教學的?(3)板書設計是如何層次清楚、條理分明的?(4)採取了什麼方法使重點突出、難點突破的?(5)採取了什麼措施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了課堂的氣氛?(6)採取了什麼手段激發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2、 反思不足之處

“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由於學生的個體差異,認知方式的不同,給課堂教學帶來了複雜性和不可預料性,加之年輕教師對其估計不足,一堂課下來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這些不足之處不應該只成為遺憾或感慨,年輕教師更應把它看作是成長的催化劑。對失誤之處進行系統的回顧、梳理,並對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為今後的教學積累經驗。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總結反思:(1)教學設計是否妥當?(2)預設的目標是否脱離學生實際?(3)採用的教學方法是否符合學生認知規律?(4)課堂節奏控制是否遊刃有餘?(5)課堂氣氛是否和諧、學生學習興趣是否得到激發?(3)課堂效果是否明顯、學生是否能夠活學活用?

3、 反思教學機智

課堂教學中,隨着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間思維情感的不斷碰撞,年輕教師思維的活躍性往往因此得到激發,產生一些瞬間靈感,很好地解決了問題、完善了教學設計。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同時也會因時間的流逝而煙消雲散,所以年輕教師應及時利用課後反思加以捕捉記錄,為以後的教學設計添磚加瓦。同樣,五十幾個不同的學生,就會有五個幾十個不同的疑問,五十幾個不同的創意,原先預設的教學框架都可能因此打破,並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課後年輕教師應進行深刻反思,捕捉動態生成資源中的有意義成分,尋找隱含在背後的理論依據,加以推敲總結,使之上升到一定高度,獲得規律性認識。

總之,只有通過有效的教學反思,年輕教師重新審視自我,發現自我,使自己的有效經驗得以昇華,缺點和不足得到修正,教學能力和教學效益才會不斷地提升。思之則活,思活則深, 思深則透,思透則新, 思新則進。教學反思的過程是年輕教師夯實業務素質、積累教研素材、形成獨特教學風格的專業化成長過程。

《秋天的圖畫》課後反思體會 篇8

本學期我擔任一年級的語文教學,期末臨近,回想這學期以來的教學工作,感覺真累,但也伴隨着收穫的快樂。由於教學經驗尚淺,因此,我對教學工作不敢怠慢,認真學習,現將一年來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主要成績和經驗;

(一)實施新的教法,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第一、在識字寫字教學中,講究方法,提高質量。識字和寫字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教學中我堅持多認少寫的原則。在識字教學中,充分利用兒童已有的識字經驗和熟識的語言因素,教給兒童識字方法,鼓勵兒童用自己喜愛的方式去識字,做到四個有機結合:一是儘量聯繫具體的語言環境,把字的音、形、義有機結合起來,力求識用結合;二是充分運用多媒體技術優勢,給兒童創設生動活潑的畫面,並引導他們聯繫生活實際和已有生活經驗,多觀察,多想象,把識字和認識事物有機結合起來;三是學過的字力求在語言訓練時反覆運用,把識字和聽説讀寫有機地結合起來;四是在識字過程中必須重視寫字的指導,不僅僅要求兒童把字寫對,還要做到姿勢正確,把字寫好,把識字和寫字有機結合起;五是在識字過程中加強對已認識的字的複習、鞏固工作,防止回生,把新授與複習結合起來。

第二,在口語交際中,聯繫實際,創設情境,使兒童入情入境地進行口語交際,到達有話可説,有話願説。

第三、在教學策略上,整體關顧,靈活處理。人教社新教材以專題形式編排,每個單元,從導語到識字課,到課文,到語文園地,乃至語文園地中的閲讀短文、口語交際、實踐活動,都是圍繞本單元的專題合理安排的。因此,教學中必須要具有整體教學思路,做到前後貫通,整體優化。在每組教學中,什麼時候安排什麼資料、佈置兒童進行那些學習準備、運用什麼方法施教,務必心中有數。避免"單打獨鬥,各自為政,臨陣磨槍"的現象出現。

第四、在教學思想上,要轉變方式,實施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新課標倡導學習方式的轉變,提倡兒童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而新教材又十分重視兒童學習興趣和學習潛力的培養,透過多種方式體現了讓兒童自主學習、主動學習、在遊戲中學習的意圖,使兒童在學習中不斷有所發現,不斷獲得成功的愉悦。如在每個語文園地裏設了"我的發現",不斷引導兒童發現新的識字方法,發現字、詞、句中一些帶有規律性的東西,並用"我會認"的圖標來標示。為了鼓勵兒童自我學習,自我發現,自我展示,又設有"展示平台",鼓勵學生展示自我學習的成果。因此,我充分利用好教材本身創設的這一教學有效資源,放手讓兒童自主識字,自主閲讀,自主交際。讓兒童在自主學習活動中自得自悟、主動參與、探究發現,從小激發兒童學習的成就感。

(二)注意德育滲透,體現語文的情感性

"新課標"指出:"培養兒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構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用心的人生態度,是語文學習的重要資料,不就應把它們當作外在的、附加的任務,而就應因勢利導,貫穿於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透過薰陶感染,收到潛移默化的功效。"我在教學中用心貫徹了這一思想。我在教學中,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教材藴藏的德育因素,適時、適度地進行德育滲透,到達"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另一方面,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強化人文素質教育,做到"披文入情,以情悟文,情文結合"。

(三)培養語文素養,體現語文的學科性

新教材個性重視對兒童語文素養的培養。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優勢,注重兒童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對兒童進行語文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兒童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要努力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努力開發語文課程資源,充分利用當時、當地的學習資源和教育資源,開展一些具有實效的豐富多彩的語文綜合性活動和語文實踐活動,拓寬兒童的語文學習空間,增加兒童語文實踐的機會;努力改善課堂教學,整體思考知識與潛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的綜合,實施了啟發式、討論式教學;注重兒童語文創造潛能的開發,促進兒童可持續性發展

(四)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

努力開發、充分利用語文課程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實踐活動與教材資料有必須聯繫,將遊戲、唱歌、猜謎語、表演等引進課堂,還帶領學生走出校門,走進自然、社會,走進沸騰的生活,使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比如,課後,學習夥伴推薦大家收集黃山奇石的圖片,“語文園地一”的展示台就能夠補加展示這一資料。教師要根據當時、當地和學生的實際,活用教材,’隨時利用身邊的語文教育資源,豐富語文教學的資料與形式,拓寬語文教學的渠道。總之,教師備課時胸中要有全局,創造性地設計教學,創造性地進行教學,做到既貼合教材編寫意圖,又不拘泥於教材。使教學充滿活力。

(五)重視學生良好課外閲讀習慣的培養,大力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有一部分學生能寫出十分優秀的作文。

二、存在問題與不足

1、同學們的作業,個別書寫質量太差,作業本保護的不夠好,個別同學對字的筆順、筆畫掌握的不好,錯別字比較多,還沒有養成認真書寫的好習慣。

2、在教學過程中,對新教材理解、運用不夠深刻。對教材資料把握不夠,教學方法不夠靈活,沒能充分提高學生學習的用心性。

3、教學中,有時候沒有把學生放在學習的主體地位.

4、個別學生學習語文的用心性不高,還沒有養成良好的課外閲讀習慣。

5、學生學習狀況兩極分化嚴重,有少數學生還沒有掌握寫作文的方法,學生的整體寫作水平較差。

三、今後努力的方向和設想

1、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俗話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打算透過與學生談話等方式,使學生認清學習語文的重要性及趣味性,讓所有的學生都覺得學習語文很有好處,語文課很搞笑。學習先進的教學手段,利用多媒體教具,充分提高學生學習的用心性。

2、要努力開發、充分利用語文課程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

實踐活動要與教材資料有必須聯繫,能夠將遊戲、唱歌、猜謎語、表演等引進課堂,也能夠帶領學生走出校門,走進自然、社會,走進沸騰的生活,使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

《秋天的圖畫》課後反思體會 篇9

隨着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美育在培養全方面發展的素質人才的作用越發顯得重要。它可以教育學生樹立審美觀念,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培養學生認識美,創造美的能力,美育的基本特徵是具有示之以形的形象性,動之以情的情感性和寓教於樂的愉悦性,它的這一特性是其它教育所不能取代的。

美術是一門特別的學科,它能讓學生學到繪畫與製作的本領;能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發揮學生在各個方面的才華;能使學生感受美;能使學生熱愛學習。如今的美術課不再是以前那樣,教師在上面畫,學生在下面畫;素質教育已進入美術教學,在課堂中以發展學生為本,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在作業過程中,更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探究,讓學生學得輕鬆,學得快樂。美術課堂就好像一個樂園,讓學生樂在其中。

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有老師對我説:“你們美術課老師輕鬆、好玩,沒壓力,課也最好上,不用從頭講到尾,學生又喜歡上美術課。”我只好一笑,可心裏想,要是真的好玩又能讓每一節美術課輕鬆愉快就好羅,那這個美術老師的造詣可不一般了。幾年的美術教學實踐證明,美術課要想上好,還真不是那麼容易,課前的精心準備,課堂的情景創設、環節安排、個性輔導、多樣評價以及課後的反思等等一樣都不可少,都需要美術老師下工夫來思考、推敲。除非你沒有責任心。

每次課後我都在思考:什麼樣的美術課稱得上好?怎樣上好美術課呢?在思考的同時,我主動在遠程教育裏找答案,看有經驗的教師(名師)上課,學習他們的實踐經驗。自己也在一次次實踐的檢驗中尋找答案。為此,通過平時教學工作以及課外的學習探索、實踐與反思,我認為想上好美術課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美術課前的準備

美術課的準備絕不僅僅是教具的準備,它要有更廣泛的內容。比如在《節日的裝飾》這一課裏,教具是製作好的各種各樣的手工裝飾品,為了讓課堂更有氛圍,我試着準備了一些《快樂的節日》等一些有節日氣憤的歌曲,這些歌曲在課堂氣氛的烘托上起了很大的作用。阿除了有形的課堂資源的準備之外,更要準備的是老師多方面的知識、深厚的文化底藴。這得靠老師長期的積累。

二、美術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是重點,很多問題都值得深入探討。這裏我想談我一直在思考的一個問題:課堂教學的有組織性和引導兒童自由創作可能會出現的無序性的矛盾。課堂教學的有組織性是上好課的保證,這是大多數教師認可的原則。但有些類型的美術課往往不需要孩子規規矩矩端端正正地作業,比如一些手工課,需要幾個兒童合作完成,小朋友湊在一起難免會各抒己見,不會像成人那樣有剋制力,這樣勢必造成紀律不好。還有一些繪畫課為了更好地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加入了遊戲、舞蹈等活潑的形式,課堂也會顯得雜亂,問題是這樣形式上的“亂”並非無效。國外的老師在上美術課不需要孩子坐得端端正正,他們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創作,可以畫在桌子上,可以“亂塗亂畫”。德國紐倫堡丟勒中學的謝爾先生曾説,在丟勒中學,學生作畫時可以戴耳機聽音樂,邊聽自己喜歡的音樂邊作畫。我想這在國內肯定是禁止的。學校要求課堂必須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齊往往會抹殺孩子的個性,限制孩子的創造性。怎樣兼顧呢?那要求教師在組織教學上的收放自如,既不放縱,也不壓制。例如:可以採用開放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走向自然、走向社會,投身於五彩繽紛、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把公園、田野、村莊等作為學習美術的大課堂,在大自然中學美術,感受生活中的紅、黃、藍。如手工製作課不妨帶領學生去放飛風箏,去迎風玩一玩小風車,用製作的彩練、掛飾。窗花美化周圍的環境;結合繪畫課,可自辦一個課堂小畫展,組織學生參觀發言,潛移默化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和學生生活相結合的能力。

三、美術作業的評價

有時候,大人在看孩子的畫時,往往搖頭説:“畫的是什麼呀,亂七八糟!”殊不知,兒童繪畫貴在無序、天然童真,去雕飾的浪漫稚拙,而且個性鮮明,想象力豐富。有的孩子喜歡色彩,有的孩子畫畫喜歡用線條。還有的孩子只喜歡畫抽象的形狀。所以對於兒童畫的批改、評價應該有多重的標準,要善於發現兒童畫中閃光的東西。

課程標準是新的,兒童是新的,在教學中肯定會有更多的新問題新現象新思路值得我們去思考,這確實是十分有意思的事情。所以我認為:在評價作業時,可以採用開放的評價標準。我認為“老師肯定——學生滿足,樹立自信心、自尊感——需要學習再肯定、再滿足——渴望學習更新的有難度的東西。”美術教學評價是美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全面的美術教學評價不僅幫助教師掌握學生心智及創造力的成長情況,及時給予學生啟發和幫助;而且使教師明確學生表現自我時的需要並給與激勵和支持。

在教學評價時改變傳統用“一個標準”去套學生畫的內容、形式,作品評價不作硬性統一,因人而異,實行學生自評、互評,體現主體地位。教師點評時語言要幽默、精彩、風趣,讓學生把你的點評聽進心裏去。在優秀作業上寫心靈手巧”、“魔幻色彩”、“獨具匠心”等給學生成功的喜悦;在表現一般的作業上寫上“別泄氣”、“慢慢來”、“相信下一張會很精彩”等激勵性語言,相信學生的內在潛能,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開放的導向、激勵、反饋、調節作用。

通過美術教學活動去喚醒他們對生活的感受,引導他們用基礎的美術形式去表現他們內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審美能力,達到認識、操作、情感、創造的整合的道路中,我還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會不斷提高美術素質以外,不斷的改進教學方法,上好美術課。讓學生掌握一定的繪畫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技法,培養學生具有一定觀察能力、思維能力、繪畫能力的同時,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輕鬆愉快,有趣味的學習環境和氣氛,消除學生心中的心理障礙,使學生感到學習沒有負擔,是一種享受,一種娛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zwd9l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