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草蟲的村落教學反思(通用16篇)

草蟲的村落教學反思(通用16篇)

草蟲的村落教學反思 篇1

這是一篇散文,作者以奇異的想象,追隨着一隻爬行的小蟲,對草蟲的村落作了一次奇異的遊歷,從中反映了作者對大自然、對小生物的喜愛之情。它在表達上頗具特色。作者充分發揮豐富的想象,運用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將一個草蟲世界生動地展現在大家面前。根據課文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1、會寫11個字,正確讀寫“靜謐、追隨、小巷、俏麗、烘烤、音韻、演奏、探索、勤勉、漫遊、親吻、左衝右撞、意味深長、龐然大物、行色匆匆”等詞語。2、引導學生隨作者進行一次奇異的遊歷,從中感受作者熱愛自然、熱愛生靈的情懷。3、在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基礎上,體會作者如何觀察、如何展開聯想和想象表達獨特的感受。

草蟲的村落教學反思(通用16篇)

為了落實教學目標,對這篇課文的教學,我採取的方式是以自學為主,以感悟為主。我採用了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讓學生在反覆地品讀重點語句的過程中,加深印象,在教師的引導和充分地朗讀中展開交流。在此基礎上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童心童趣

我先讓學生初讀課文,引導學生在分清課文層次的基礎上實現整體把握。接着,我讓學生細讀課文,利用概括小標題的形式來讓學生感受4個遊歷畫面: “遊俠歸來”、“村民交流”、“演奏音樂”、“勞動生活”,既鍛鍊了學生的概括能力,又加深了學生對課文整體結構的把握,還加深了作者奇異的想象與獨特的感受。然後,圍繞“作者想象豐富、感受獨特,説一説你是從哪些描寫中體會到的”這個主要問題,讓學生自主選擇任意兩個畫面體會、感悟課文,思考揣摩,進行批註。並引導學生先注意作者觀察到的小蟲的活動及環境,然後思考作者是怎麼想象的,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展開交流,在交流過程中,我做了適當的指導與點撥。課文中的許多地方都留下了想象的空間,可以讓學生進一步思考。如,“它們意味深長地對視良久,然後一齊歡躍地走回洞穴裏去。”“意味深長地對視良久”,這是甲蟲夫妻間愛意的流露。此時無聲勝有聲,在這深情的對視中,它們互相在傾訴些什麼呢?又如,“蜥蜴面前圍攏了一羣黑甲蟲,對這龐然大物投以好奇的目光。它們友好地交流着,好像攀談得很投機似的。”黑甲蟲看着“龐然大物”為什麼會感到好奇?蜥蜴和小甲蟲在交流些什麼?還有,課文第9自然段,“我還看見了許多許多……”啟發學生思考:“我”還會看見些什麼?也許是市場裏,甲蟲們做買賣;公園裏,大甲蟲在教小甲蟲尋找食物……最後,課文充滿了作者奇異的想象和獨特的感受,讀後會讓每一個人深受感動。

課文的許多地方留下了想象的空間,我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如:課文第九自然段“我還看見了許多許多……”啟發學生思考:我還會 看見些什麼?在老師的引導下,四人小組合作學習,使每個學生都有表達自己見解的機會,拓展了學生思維空間,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最後,我隨堂布置了一個小練筆:模仿作者的寫作方法,運用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大膽展開聯想,寫一寫還能“看到的畫面”。由於時間有限,沒能在課上完成。從作業的反饋來看,大部分的學困生無論字數還是語句的通順、修辭手法的恰當運用、用詞的準確都比以往有了較大的進步,但在小練筆的過程中,我還是發現學生平時沒有養成細心觀察事物的習慣,沒有較好地瞭解動物和小昆蟲們的生活習慣,特別是優等生,只是停留在讀好書的階段上,對於小昆蟲和小動物的生活習慣及相關特點有較多的同學是停留在一無所知的階段上。在這方面上,我覺得男同學是做得比較好的,我想這可能是男孩子和女孩子的個性差異造成的。如何引導學生在完成自己學習任務的同時,熱愛大自然、積極去探索大自然的奧祕,瞭解自己身邊的動、植物的特點與生活習性,養成細心觀察的習慣,這值得每一個家長和老師們細細思索。只有少數同學想象比較豐富,能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還需在“學以致用”上下工夫。還有,通過學生的問答和聽寫反饋可以看出,我在詞語理解的教學策略和方式方法方面仍有待於更新,應在讀文品悟的同時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幫助學生去理解。

草蟲的村落教學反思 篇2

這是一篇散文,作者以奇異的想象,追隨着一隻爬行的小蟲,對草蟲的村落作了一次奇異的遊歷,從中反映了作者對大自然、對小生物的喜愛之情。它在表達上頗具特色。作者充分發揮豐富的想象,運用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將一個草蟲世界生動地展現在大家面前。根據課文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1、會寫11個字,正確讀寫“靜謐、追隨、小巷、俏麗、烘烤、音韻、演奏、探索、勤勉、漫遊、親吻、左衝右撞、意味深長、龐然大物、行色匆匆”等詞語。2、引導學生隨作者進行一次奇異的遊歷,從中感受作者熱愛自然、熱愛生靈的情懷。3、在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基礎上,體會作者如何觀察、如何展開聯想和想象表達獨特的感受。

為了落實教學目標,對這篇課文的教學,我採取的方式是以自學為主,以感悟為主。我採用了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讓學生在反覆地品讀重點語句的過程中,加深印象,在教師的引導和充分地朗讀中展開交流。在此基礎上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童心童趣

我先讓學生初讀課文,引導學生在分清課文層次的基礎上實現整體把握。接着,我讓學生細讀課文,利用概括小標題的形式來讓學生感受4個遊歷畫面: “遊俠歸來”、“村民交流”、“演奏音樂”、“勞動生活”,既鍛鍊了學生的概括能力,又加深了學生對課文整體結構的把握,還加深了作者奇異的想象與獨特的感受。然後,圍繞“作者想象豐富、感受獨特,説一説你是從哪些描寫中體會到的”這個主要問題,讓學生自主選擇任意兩個畫面體會、感悟課文,思考揣摩,進行批註。並引導學生先注意作者觀察到的小蟲的活動及環境,然後思考作者是怎麼想象的,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展開交流,在交流過程中,我做了適當的指導與點撥。課文中的許多地方都留下了想象的空間,可以讓學生進一步思考。如,“它們意味深長地對視良久,然後一齊歡躍地走回洞穴裏去。”“意味深長地對視良久”,這是甲蟲夫妻間愛意的流露。此時無聲勝有聲,在這深情的對視中,它們互相在傾訴些什麼呢?又如,“蜥蜴面前圍攏了一羣黑甲蟲,對這龐然大物投以好奇的目光。它們友好地交流着,好像攀談得很投機似的。”黑甲蟲看着“龐然大物”為什麼會感到好奇?蜥蜴和小甲蟲在交流些什麼?還有,課文第9自然段,“我還看見了許多許多……”啟發學生思考:“我”還會看見些什麼?也許是市場裏,甲蟲們做買賣;公園裏,大甲蟲在教小甲蟲尋找食物……最後,課文充滿了作者奇異的想象和獨特的感受,讀後會讓每一個人深受感動。

課文的許多地方留下了想象的空間,我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如:課文第九自然段“我還看見了許多許多……”啟發學生思考:我還會 看見些什麼?在老師的引導下,四人小組合作學習,使每個學生都有表達自己見解的機會,拓展了學生思維空間,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最後,我隨堂布置了一個小練筆:模仿作者的寫作方法,運用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大膽展開聯想,寫一寫還能“看到的畫面”。由於時間有限,沒能在課上完成。從作業的反饋來看,大部分的學困生無論字數還是語句的通順、修辭手法的恰當運用、用詞的準確都比以往有了較大的進步,但在小練筆的過程中,我還是發現學生平時沒有養成細心觀察事物的習慣,沒有較好地瞭解動物和小昆蟲們的生活習慣,特別是優等生,只是停留在讀好書的階段上,對於小昆蟲和小動物的生活習慣及相關特點有較多的同學是停留在一無所知的階段上。在這方面上,我覺得男同學是做得比較好的,我想這可能是男孩子和女孩子的個性差異造成的。如何引導學生在完成自己學習任務的同時,熱愛大自然、積極去探索大自然的奧祕,瞭解自己身邊的動、植物的特點與生活習性,養成細心觀察的習慣,這值得每一個家長和老師們細細思索。只有少數同學想象比較豐富,能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還需在“學以致用”上下工夫。還有,通過學生的問答和聽寫反饋可以看出,我在詞語理解的教學策略和方式方法方面仍有待於更新,應在讀文品悟的同時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幫助學生去理解。

草蟲的村落教學反思 篇3

初讀課文,瞭解大意後,五根手指的特點,學生容易把握,我把重點放在表達方法的體會上。一是要抓住文章第一自然段和最後一自然段進行整體理解。瞭解課文主要寫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姿態和性格,各有所長,各有所短;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手指的全體,同人羣的全體一樣,五根手指如果能團結一致,成為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麼強弱、美醜之分了。”二是要抓住最能反映五根手指特點的句段,進行重點體會。如,描寫“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狀實在算不上美”一段話,先指導學生理解大拇指的形狀(姿態)特點──不美。具體表現為:身體矮而胖、頭大而肥,構造簡單。從體形、頭形、構造三方面進行描寫,大拇指鮮明的形象躍然紙上。然後用關聯詞“但”一轉,寫他在五指中,卻是最能吃苦的。具體描寫了拉胡琴、水噴出來、血要流出來時他“相幫扶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勁扳住”的表現,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勞、默默奉獻的特點。瞭解了這段話的基本意思,再引導學生體會寫法,畫出寫大拇指形狀和寫“吃苦”的句子,體會作者運用什麼表達方法進行描寫,重點體會排比句式的表達作用。

課後我還佈置了小練筆,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寫一寫自己眼中的五根手指,要寫出自己的獨特見解。結果很多孩子能模仿先生的語言風格,幽默地寫了自己眼中五指的不同姿態和性格,而且很有見解。如:有的孩子認為中指並不向先生説的那樣“養尊處優”,反而是“忍辱負重”,每天扛着鋼筆寫個不停,都累得駝了背。多麼生動的比喻啊!由此可見,我們高年級語文教師應該挖掘不同課文中的寫法特點,讓學生在仿寫、續寫、擴寫等活動中,學習寫作方法,提高寫作能力。

草蟲的村落教學反思 篇4

字母教學學到了Rr。今天通過個別檢查,我發現,為數不少的孩子竟然連字母也認讀不出來。如果讓他們聽寫會怎樣呢?因此,今後的教學中,還應該注意加強字母教學,不僅叫他們認讀,還要孩子們寫過這些字母。

字母教學是英語基礎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我覺得學英語首先要熟知英語中的26個英文字母,因為學好26個英文字母對學生以後的發音、拼讀和記憶單詞都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學習字母階段,我們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資源,創設情境,讓學生和字母做遊戲、交朋友。

1、字母讀音教學

現在的學生接觸英語字母的機會比較多也比較早。但是理解甚少,例如小朋友身上穿的衣物,學習用的文具、書本,吃的零食包裝等都會有很多的字母。如果教師在課堂上還是按照教材中的安排,部分學生就會因為覺得簡單而慢慢失去學的興趣,甚至會對以後的學習產生不良的影響。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一開始就讓學生對英語學習失去興趣,將會使我們的英語教學陷入困境。所以教師在教學字母之前,可以佈置學生回家預習,看看形狀,尋找一下自己身邊的英文字母。這樣,學生有了一定的知識量,教師就能採取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進行鞏固,使學生在形式多樣的操練活動中得到提高。

2、遊戲化教學

國小生活潑好動,遊戲興趣濃厚,英語遊戲是幫助學生學好英語的一種有效的教學組織形式。在字母教學中,除了書上提供的活動外,教師還可以設計多樣化的遊戲活動。如把大小寫字母分別發給學生,然後讓他們分頭行動,大小寫的在一起,看哪一組快準,通過比賽的形式,學生很快就掌握了字母的大小寫。Lookforthefriend”的遊戲,教師把寫有大小寫字母的卡片發給男同學,把寫有小寫字母的卡片發給女同學,然後叫拿了卡片的同學站出來圍成圈,教師播放音樂,音樂一放,同學們就拍手掌跳着去找對應的大小寫字母,音樂一停,找到朋友的給兩分,沒有找到的(或找錯)朋友的繼續找,不給分。通過這種趣味性遊戲,學生很快就掌握了字母的大小寫,這樣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使課堂氣氛活潑有序。

3.字母書寫教學

我覺得字母書寫應該注意三點:佔格數。筆畫。筆順。我在教學時在網上查閲了大量的資料,有一首兒歌很不錯,大寫字母一二格,上不頂線是原則;小寫字母很有趣,上面有‘辮’一二格,下面有‘尾’二三格,無‘辮’無‘尾’中間格,“f,j,p”佔三格;“i,t”中上一格半。英語字母的書寫不同於漢字的書寫,它沒有間架結構的要求,學生只要慢慢地書寫,每一筆劃都寫到位,沒有寫不好字母的學生。當有些學生書寫不夠認真時,我先讓他們在我的監督下一筆一劃地完成書寫任務,然後及時地表揚他們,並在全班同學的面前展示他們的書寫。這樣,他們肯定會產生成功的喜悦,從而促使他們更加認真地進行書寫。最後還應該採取一些適當的活動,讓學生覺得書寫是一件愉快的事。比如,可進行定期的書寫競賽等。

4.字母字形教學

人都有想象力,兒童對想象的依賴性更大。而字母的書寫首先要求學生能正確區分一些形近的字母。有些字母可以通過對字母想象、聯想的方法讓學生記住它們的形狀特點。在學生基本掌握字母的形狀後,還可以讓學生根據字母的一小部分來猜字母,這種方式比直接叫學生認讀字母要好得多。教師還可以編一些趣味的謎語,如:

1減1不等於0——H山連着山——M

1加3不等於4——B釣魚鈎——J

不倒翁——O一把椅子——h

在教學中我們還可以編一些兒歌,如:大寫M像高山,兩座高山肩並肩;大寫N三兄弟,手牽手不分離。彎彎的月亮(C)、零的突破(Q)、盤山公路(S)、三叉路口(T)、半隻葫蘆(B)、一座寶塔(A)、勝利的象徵(V)、大號魚鈎(J)、一張弓(D)、一扇小門(n)、一棵小苗(r)、一把椅子(h)、什麼字母是個昆蟲?(Bb)、什麼字母是我自己?(I)、什麼字母既不是我,也不是他,而是你?(Uu)、盲人最喜歡什麼字母?(Ii)

5.複習法我覺得在學習完26個字母之後,教師應及時、綜合、靈活地幫助學生對知識進行復習、鞏固,將零散的知識進行歸納、整理,有助於學生對所學知識有個整體性認識。字母歌節奏和諧、旋律優美,能立刻調動學生的視聽器官,博得他們的喜愛,利用字母歌幫學生識記字母的讀音,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減輕疲勞,又可以激發學生興趣,培養語感,提高學習效率。在鞏固時,教師可教學生唱ABCsong,這種以唱開始,以唱結束的綜合複習法,學生覺得輕鬆、自然,在歡快的歌聲中正確掌握了26個母的讀音,從而達到了知識再現和鞏固的目的。此外,活動有助於學生髮展智力和個性,展現才能,在活動中,學生能以主人翁的態度投入到學習中。教師也可組織一次:Follwme,please的活動,幫助學生理清字母順序,教師把字卡發給學生,讓持字母卡A的學生站後面説:“IamAFollowme,please”,那麼,持字母卡B的學生就站在持字母卡A的學生後而説:“IamB,Followme,please”,依次類推。經過梳理,學生對字母的音和序就有了一個系統認知。我在課堂中,和學生一塊背誦字母是採用三種聲調的方式,邊在空中用手寫邊誦讀,學生們都很積極,興趣也很高。

總之,我們在教學中應通過各種教學形式,促使學生正確牢固地掌握英語字母的讀音及書寫,為日後進一步學好英語打下紮實的基礎。

草蟲的村落教學反思 篇5

《小石潭記》是一篇充滿詩情畫意的山水遊記,作者描繪小石潭的石、水、游魚、樹木,着力渲染了淒寒幽邃的氣氛,借景來抒發自己在貶居生活中悲涼悽苦的情感。我認為像這樣語言優美,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能夠激起學生對古典文學的愛好,陶冶他們的審美情操。於是我決定教學本文時以情感人,重點體會文章的寫景抒情的方法。於是我以導遊的身份,以課後練習一 “發現石潭——潭中景物——小潭的源流——潭中的氣氛”為線索,引導學生和我一同遊覽小石潭。

課前我從網上下載了本文的課件,讓學生分組觀看。課堂上我激情滿懷,聯繫作者的身世遭遇大談樂和憂的心態變化,引導學生從“動與靜”、“音形色”、“景與情”等角度解讀課文,津津樂道作者高超的寫景藝術。講的時候自我感覺非常良好,同學們也聽得津津有味,非常投入。我還精心設計了拓展延伸練習:當地政府要把小石潭所在地開發成旅遊盛景區,如果請你作為設計師來設計景點,你會怎樣設計?學生創新思維的火花被點亮了:“幽竹閣”、“玉佩泉”、“翠蔓廊”、“觀魚台”、“望溪亭”……爭先恐後的發言,掀起了課堂教學的高潮。

可是第二天早讀,卻發現同學們斷句不準,朗讀尚成問題,更不用説背誦了。對一些字詞理解也有誤,雖然進行了補救,但教學效果很不理想。反思良久,明白了我的失誤在於:

第一、沒有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他們畢竟只是八年級的學生,又是普通班 ,基礎薄弱,且缺乏良好的自學習慣;第二、忽視了文言文教學誦讀這個基本環節,導致學生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和基本能力訓練方面缺失,丟掉了最基本的“抓手”。現代人總會對文言形式的語言感到遙遠而且陌生。這首先從心理上加大了現代人尤其是現代中國小生對文言字、詞、句式和常用語法理解的難度。我們要學習文言文,就必須首先越過這個障礙。這個“越過”絕不是“ 跨過”,而是“穿過”。也就是説,我們必須通過認知和理解的方式來實現。這就要求我們要從培養語感入手,增強學生對文言語言的感受能力。理解字面意義是前提,決不能忽略這個前提。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該首先指導學生藉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詞義,讀懂文章內容,養成初步的文言語感。其次我們應該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指導閲讀方法,培養閲讀習慣,形成誦讀能力。通過反覆的誦讀,去深入感受文言語言的潛在魅力,去深切體悟文言語言中的情感因素和美的特質,能動地縮短現代人與古代書面語言之間的距離。只有增強了語感,學生才會入情入境地品讀文章語言,從而對學習文言文產生濃厚的興趣。這一切學生都必須切切實實地“經歷”才行。

由此我也明白了文言文教學決不能忽視文言字、詞、句式和常用語法理解,必須重視培養語感,增強學生對文言語言的感受能力。只有學生真正讀懂了課文,才能在學習《小石潭記》這樣富有情韻,語言優美的作品時,能積極主動的去思考,去想象,才會在腦海裏呈現山水的本真性靈。才會透過語言文字看到活潑的綠色,感受到作者筆下那個空靈、靜謐,甚至有幾分神祕的小石潭景色。從而更好地體會作者的感情。

草蟲的村落教學反思 篇6

《白鵝》是國小語文第七冊中的一篇課文,是着名的漫畫大師文學作家豐子凱先生描寫動物的一篇佳作。作者重點表現的是白鵝性格的特點——高傲。作者善於運用對比的方法來突出鵝的特點,運用反語來表達自己對白鵝的喜愛之情。

本文是講讀課文,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整節課下來是我引領着學生由扶到放的學習過程。最終對學文指導落實到了寫作方法的指導。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方式,改變學生的學習觀念、態度、習慣,鼓勵學生想象、質疑、發現、創新。

教學中鼓勵學生用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整體感知白鵝形象,瞭解白鵝特點。還要求學生在體會文句之後,邊讀邊表演,幫助學生更形象地理解文中優美詞句的意思,更準確地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同時也使原本沉寂的課堂氣氛開始出現生機。在理解“鴨的步調急速,有侷促不安之相”與鵝“步調從容,大模大樣的,頗像京劇裏的淨角出場”時,一位同學扮演鴨,另一位同學扮演鵝,學生都能認真地表演,模仿得很不錯。看的學生也能在笑聲中很好地把握鵝步態的突出特點。值得一提的是,學生在表演鵝吃飯的情節時,能把鵝吃飯“架子十足”、“從容不迫”等表現得淋漓盡致。一個個“鵝老爺”的形象出現在大家面前。學生能在理解語句的同時,運用自己的肢體語言表現出來,這能很好地利用學生好動的性格特點,充分展示學生的個性,更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一堂課下來,我也發現了自己的很多不足。這堂課設計了好些動筆的作業,讓學生模仿作者的寫作方法進行寫作,可是由於時間關係,沒有圓滿完成。在詞語學習方面,詞語比較多,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朗讀詞語,然後在隨文學習中也沒有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去體會和理解。

草蟲的村落教學反思 篇7

在整個活動過程中,一環扣一環,環環相扣,清晰明瞭,遊戲導入——熟悉音樂——分段學習歌曲——完整演唱歌曲。我覺得本次活動的成功之處是以幼兒最喜愛的遊戲《看面具,做表情》導入,激起幼兒的學習熱情,也抓起了活動第一次的高潮。其次,為了讓幼兒成為教學活動中得主任,發揮幼兒的主體性,在你教我學的歌唱活動中,我只是引導幼兒觀察圖片和欣賞音樂,由幼兒自由表演各種表情的變化,並鼓勵幼兒大膽運用表情和肢體語言表現自己在不同心情時做什麼動作,使幼兒的各種感官得到運用的同時,幼兒的創造性也得到了發展。

但我也發現了本次活動的不足之處,就是幼兒的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不是很強,導致在學唱歌曲環節中,課堂氣氛不夠活躍,小部分幼兒在我的再三鼓勵下,才自由表演起來。在以後的音樂教學活動中,要加強幼兒對音樂的大膽表現能力的培養,提高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

草蟲的村落教學反思 篇8

《平分生命》是在家長開放日做的公開課,課文講寫的是年僅10歲的哥哥為重病的妹妹勇敢地獻出了自己的鮮血,並要與妹妹平分自己剩下的生命。讚揚了小男孩的勇敢,表達了濃濃的兄妹親情。哥哥對妹妹的愛大於生命。學習這篇課文的要求是體會兄妹間的濃濃親情,感受男孩為妹妹無私奉獻的勇氣和情懷。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感受親情的可貴與偉大。

在教學本課時,我引導學生找出描寫貝貝的動作、神情、語言的句子,從重點詞句中讓學生去感受人物複雜的內心活動,去體會貝貝的勇敢和對妹妹的無私的愛。教完《平分生命》這一課後,給我留下了很多思考。

一、創設情境,讓孩子入情朗讀

文章感人至深,所以課堂朗讀,我採用配樂朗讀,學生聽得認真,朗讀的學生讀得入情。學生的感情就被調動起來,被哥哥與妹妹的故事深深吸引。

二、層層深入,內化感情

在講解課文內容時,我多次採用,層層推進朗讀法,讓孩子通過我的渲染與鋪墊,讀時感情更加投入,也更能體會出哥哥對妹妹的疼愛。並懂得這份愛的偉大。

三、交流對話

對話是語文課堂的生命。以前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交流”。我們應還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傳遞,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

課堂上我儘量創設情境,追求師生平等的對話,在交流中師生共同學習、共同進步。在學習即將結束時,我就創設了一情境:播放一組親情的圖片,讓孩子體會人間的温情,並説説對於愛的理解,從而回報自己的愛,由於有些圖片孩子之前見過,所以沒有足夠激發孩子想説的慾望。

四、指導朗讀

一篇課文學生是否理解了,從讀中就可以看出來。這篇課文應該引導學生抓住小男孩的動作、語言、神態來朗讀,體會男孩的勇敢以及對妹妹無私的愛。在教學中我有意加強朗讀指導,在理解的基礎上我讓學生通過評讀、分角色讀、齊讀等不同的朗讀形式,讓學生讀出輸血前後的變化,通過讓孩子分析男孩的心裏活動,更能體會出男孩的勇敢,並讀出自己的感受。

整堂課,學生情緒飽滿,課堂參與程度高,所有人都在思考,如果最後在選擇圖片時,能更慎重的選擇,少選擇重複的就更好了。

草蟲的村落教學反思 篇9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一文是國小語文人教實驗教材第七冊第七單元中的第二篇精讀課文,本組教材以“成長的故事”為專題進行編排。課文記敍了肖復興回憶少年時代葉聖陶先生給“我”批改作文,並請“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淺的成長經歷,表現了葉聖陶先生對文一絲不苟、對人平易真誠,堪稱楷模的文品和人品。課文借抒情景,感人至深,有很強的可讀性和教育性。依據新課程標準理念及基礎教育跨越式創新發展理念,本節課我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法實施教學:

1、 朗讀感悟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獨特的意藴,只有反覆朗讀,才能領會其中深刻而豐富的思想內涵,在教學中我指導學生多種形式讀、分層次讀,讓學生體會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感悟葉聖陶先生一絲不苟的文品及平易近人的人品。

2、 情感體驗法:在本節課中,充分利用綠葉書籤,使學生很自然地融入到課文的意境中去,進一步加深對課文內容及“借景抒情”的表現手法的理解。

3、 討論交流法:引導學生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4、 整合學習法:根據課程標準提出“教材內容要簡化頭緒,加強整合”的思想,選擇與本課內容密切相關的本組略讀課文《尺有所短 寸有所長》進行對比閲讀,通過閲讀從不同角度講述的成長故事,獲得成長的啟迪,深化思維,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效果,使整組教材成為一個有機整體,實現跨越式發展目標。

在教學的過程中,主要設計以下幾個教學環節,以達到落實教學目標,突破教學難點的目的:

(一)複習引入,指導學法。

在引入新課時,我以“交流上節課收穫”的方法,首先引導學生回憶上節課學習內容,以及如何修改作文的方法,並相機獎勵寫有修改方法的綠葉書籤,為突破難點埋下伏筆。再小結課文第一部分的學習方法:“讀、劃、議、品”,為學生學習新知做鋪墊。

(二)自主學習,尋求新知。

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輕鬆、平等而又濃烈的氣氛中主動獲取新知。在理解課文這個環節中,我這樣安排:先出示自學提綱:課文中那些語句表現了葉老先生平易近人的人品?“我”的感受?讓學生根據自學提綱,採用“讀、劃、議、品”的學法,在自主探究的氛圍中進行學習。在彙報環節中,用寫有文中出現的人物優秀品質的詞語的綠葉書籤作為獎勵,激發學生持續的學習熱情。

(三)以讀促思,加深理解。

在教學中要巧設問題,引導思考,同時要體現一個“讀”字,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課文內容,在讀中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整節課裏,我讓學生在層層深入的初讀、細讀、賞讀中,在形式多變的個人讀、分組讀、齊讀中,品讀課文重點詞句,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如引導學生理解:“融化”一詞,一般指什麼?(固體遇熱變為液體的過程。)在文中又是指什麼呢?(作者心情從緊張到輕鬆的變化。)再指導學生朗讀:“你能讀出這種心情的變化嗎?”這樣,使學生在細細品味中讀得有滋有味,從而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以問啟思,突破難點。

教學時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把學生引入問題的天地,就打開了學生思維的閘門,學生各抒己見,聽、説、讀、思的能力提高了,語文學習就更有趣了。本課教學中引導學生從寫作手法上質疑,如:這是一篇寫人記事的文章,為什麼以“那片綠綠的爬山虎”來定題呢?通過讀、思、議,學生明白了作者正是借那片綠綠的爬山虎來表達自己對葉老的無限懷念之情,感悟課文“借景抒情”的寫作手法,對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能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在總結全文的環節中,我邀請得到寫有修改作文方法、文中體現葉老先生優秀品質的詞語的綠葉書籤的同學站起來,把葉片上老師寫的話讀給大家聽。引導學生體會老師今天送給大家的僅僅是這一枚枚綠葉書籤嗎?借這一枚小小的綠葉書籤,不僅解決了教學重點難點,葉片中所包含的期待也許還將影響學生的一生,這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最終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增強學習效果的目的。

(五)拓展閲讀,深化體驗。

為進一步深化體驗,結合本課教學內容,精心挑選本組略讀課文《尺有所短 寸有所長》及拓展資源文章進行相關對比閲讀,通過閲讀從不同角度講述的成長故事(名人與孩子、老師與學生、父子或同齡人之間),獲得成長的啟迪,深化思維,為第三課時的打寫做好充分的情感準備,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效果,實現跨越式發展目標。

(六)課外延伸,強化目標。

最後,我設計了這樣一個作業:請你運用學到的修改方法精心修改自己的一篇習作,作為禮物送給成長的道路上給我們以幫助、啟迪的良師益友,表達我們的謝意。希望憑藉這一課外學習活動,進一步強化本課知識、情感目標。

草蟲的村落教學反思 篇10

在備這首詩的時候,我覺得讓學生來體會詩人的“愁”很難,所以感到很棘手,在網上看了幾篇有關這篇課文的教學設計之後,收穫很不多,總覺得二升三的學生沒有這樣的感悟能力,畢竟在他們的腦海裏,由景抒情的文章他們一般只會體會出高興、興奮等積極向上的情感,哀怨憂愁的似乎很難,更何況是古詩呢!面對這樣的古詩,我想只能從詩句中的字詞理解,進而來開啟學生的情感之門。

在課上,我簡要地複習了一下上次所學的古詩《山行》,背誦、提問等等,讓學生能夠温故而知新,以便更好的引入新古詩的學習。開始教授《楓橋夜泊》了,我直接挑明瞭作者的情感,告訴孩子們:“我們今天所學的新古詩,跟《山行》可不一樣。雖然兩首都是描繪了秋天的景色,可作者抒發的情感卻不相同,大家要注意體會哦。”開門見山的説法,大大引起了學生的興趣。在接下來的聽範讀過程中,我都注意讓孩子們聆聽,聽聽錄音老師是怎麼讀的,語速如何,哪兒停頓,哪兒緩慢,並讓大家在書上標好記號。在反饋意見的時候,孩子們敏鋭的小耳朵果真聽出了不少地方,他們爭先恐後地告訴我,看來,孩子們已經站在了這首詩的門口。有一個學生的回答很精彩,他説:“我聽了之後,覺得作者好像在歎氣。”“歎氣”,多樸素的詞語,可他卻已經體會到了詩人的情感,我為他的精妙詞語而鼓掌。

圍繞着“歎氣”,我就開始講解古詩。一些費解的字詞解釋,我一邊口述,一邊做板書,孩子們聽得很認真,並開始不約而同地做筆記了。由景抒情,為了更好地讓學生明白詩人的“歎氣”,我從“殘月”、“霜天”、“江楓”、“漁火”、“寒山寺”、“客船”這六景,和“烏啼”、“鐘聲”二音入手,讓孩子們來親臨詩人當時所處的環境,配上插圖,加上詩句的講解,孩子們開始點頭:“是啊,詩人在歎氣。”“所以,整首詩都是圍繞一個字來寫的,那就是……”我馬上接着孩子們的體會,步步深入。“愁。”大家異口同聲地回答。“真棒!你們已經讀懂了。”我由衷地讚歎他們。後來,孩子們已經能夠用他們稚嫩的聲音,讀出詩人憂愁的情緒。我想,能夠做到這一點,已經算是比較成功了。

古詩是難理解的,尤其是這樣的古詩,讀好難,要讀懂更難。我們作老師的要扶着學生,一步步的走進詩中,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的情感,並且要時時注意抓住孩子們的回答,“一石激起千層浪”,説不定他們的回答會更好地讓自己來感悟詩中的精華,更好的引領自己走進詩,喜愛詩。

草蟲的村落教學反思 篇11

期會考試已經結束,綜觀學生的試卷,我發現:從整體上看,學生的卷面書寫得乾淨、整潔,基礎知識掌握得較好。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但由於一年級學生初次接觸考試,題比較活,因此對於理解能力差的學生解決起來有一定的困難。還有相當一部分學生過於馬虎,不認真審題,在應用數學中出現漏題、將數抄錯、計算時得數出錯的現象比較嚴重,因而失分較多。

看來,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國小生來説是非常重要的,應該從入學之日起,進行訓練。習慣不是與生俱來的,它是在生活中形成並逐漸穩固下來的。中國人能把筷子運用自如,而且也非常愛用筷子,卻不習慣用刀叉,這既是長期鍛鍊的結果,又是長期習慣了的緣故。但人生下來並不能把筷子運用自如,沒有愛用筷子的習慣,這説明習慣的後天可培養性。

中國有句老話:積千累萬,不如有個好習慣。習慣養得好,終身受福;養得不好,則終身受累。印度有一句古諺語:“播種行為,收穫習慣;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命運。”

青少年學生正處於身心快速發展階段,也是培養良好的習慣的最佳時期。一個教師教給學生的知識是有限的,而培養一個良好習慣的受益卻是無窮的。

今後,我決定從以下幾方面進行習慣培養:

1、培養學生 認真審題、認真思考、認真檢查的好習慣。

2、加強學困生的輔導,培養他們不懂就問的習慣。

3、平時為學生多準備一些開放性的題目,培養學生靈活思維的習慣,做到活學活用。

4、在應用題方面應密切聯繫生活,加強學生的應用意識,培養學生靈活解決問題的習慣。

草蟲的村落教學反思 篇12

就本文的內容而言,選這篇文章很有很有價值,這短短的一篇文章,內容卻很豐富。議論文的論點,論據,論證在文中都有所體現。九年級正是吹糠見米的重要階段,梳理議論文的相關知識,掃清議論文的學習障礙,建構議論文的知識網絡顯得尤為重要。就本文的主題而言,選這篇文章很有意義,九年級的學生進入了學習的疲乏期,對自己的理想不夠堅定,對自己的人生沒有規劃,對自己的未來沒有信心,這篇文章的及時出現,教師的及時引導,為學生指明瞭前進的方向,使他們對自己充滿了信心。

這是由20__級2班“理想組”為我們呈現的一篇自主推薦課。《成功的祕訣》是豐都縣“語文發展性閲讀”導學案上的一篇課外閲讀。學生把它選出來進行小組授課,原因之一:每個學生都有文本材料,便於閲讀;原因之二:本文是議論文,內容易於理解;原因之三:即將畢業的九年級學生學習上缺乏動力,理想在動搖,失去了人生前進的方向。

在授課小組的通力協作下,“理想組”為我們帶來了一堂極為精彩的展示課。

就本文的內容而言,選這篇文章很有很有價值,這短短的一篇文章,內容卻很豐富。議論文的論點,論據,論證在文中都有所體現。九年級正是吹糠見米的重要階段,梳理議論文的相關知識,掃清議論文的學習障礙,建構議論文的知識網絡顯得尤為重要。就本文的主題而言,選這篇文章很有意義,九年級的學生進入了學習的疲乏期,對自己的理想不夠堅定,對自己的人生沒有規劃,對自己的未來沒有信心,這篇文章的及時出現,教師的及時引導,為學生指明瞭前進的方向,使他們對自己充滿了信心。

草蟲的村落教學反思 篇13

《鳥的天堂》一課,脈絡清晰,記敍了作者兩次去“鳥的天堂”看到的不同景象,分別描述了傍晚靜態的大榕樹和第二天早晨羣鳥活動的情景。寬闊清澈的河流,充滿生機的大榕樹,活潑可愛的小鳥,構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風景畫。教學這樣的課文,就是要通過朗讀進入文字所描繪的意境,邊讀邊想象,在頭腦中形成畫面。教學中我就重點引導學生想象“鳥的天堂”的美麗景象,沒想到想象不僅產生了豐富的畫面,還產生了我所沒想到的。

一、在想象中豐富畫面

學習課文時,我以作者的心情為線索組織教學。在第一部分,學生不難體會作者驚訝、讚歎的心情。我先讓孩子們找到形容樹的詞句體會,想想作者為什麼會如此驚訝,重點放在課文的第八自然段──描寫樹的部分。這一段話語句非常生動:榕樹正在茂盛的時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給我們看。那麼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縫隙。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着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這美麗的南國的樹。在反覆朗讀的基礎上,我讓學生説説自己的體會,也許是文字與學生之間的距離還是很遠,除了感受到一些美麗與生機之外,似乎沒有深深地打動他們。或許是心還沒有沉靜下來,所以很難感受到作者這份在寧靜中的美吧。

一直以為看景讀景,是非要帶着這顆善感寧靜的心才能品味到其中的美麗的。為了能給學生營造氣氛,我讓學生閉上眼睛,然後,我開始動情地朗讀這一段話,慢慢地,孩子們的臉上有了一絲沉醉的氣息,好像已漸入佳境。當我讀完課文,他們開始踴躍地描述自己眼前出現的畫面:

生1:我看到一棵很大很大的榕樹,像一片森林,樹葉碧綠碧綠的,把河水都映綠了。

生2:我看到大榕樹的葉子非常光滑,像塗了蠟一樣,反射着那翠綠的顏色,刺得我們眼睛都有睜不開。

生3:我看到一樹碧綠的葉子,樹葉微微地顫動着,好像榕樹正在悄悄長大。

生4……

聽着孩子們的描述,我心中竊喜,看來這一招還真管用。記得以前學習這種畫面感很強的文章,也常用這種方法,而且屢試不爽。當孩子們全身心地投入到作者所描繪的文字時,才能讓想象插上翅膀,調動已有的經驗與積累,與作者的文字銜接起來,填充認知上的一些空白,讓畫面變得豐富生動。

二、我所沒想到的

第一部分的教學取得成功,於是教學第二部分時我又故伎重演,引導學生想象榕樹周圍千鳥競飛、百鳥齊鳴的景象。我先用優美的語言描繪晨光中的大榕樹,“……那翠綠的顏色,更加明亮地照耀着我們的眼睛。突然,靜寂的樹林中起了一聲鳥叫……”這一次學生更加踴躍,他們迫不及待地向我述説出現在自己眼前的畫面:

生1:我看到許多鳥在我周圍飛,它們擋住了我的視線,我的眼睛裏除了鳥再也看不到別的。

生2:鳥太多了有的甚至停在我的頭上、落在我的肩上。

生3:我彷彿看到了一場精彩的聯歡會,最先飛出來的是報幕的主持人,然後鳥兒們依次出場,紛紛登台表演節目。

我忍不住為學生豐富的想象叫好,這時一個學生站起來説:“我看到鳥飛出來拉屎。”哄的一下,教室裏炸開了鍋,剛才還沉浸在聯歡會中的同學們一齊鬨堂大笑起來。聯歡會上出現了不和諧音符,我不由得火冒三丈,正準備發火忽然想到《富饒的西沙羣島》一課,於是待學生稍稍安靜我便問他們:“還記得《富饒的西沙羣島》這一課嗎?可別小看這些鳥糞,這可是寶貴的肥料,正是靠這些肥料提供養分,榕樹才能有旺盛的生命力才能長這麼大,長麼茂盛。大榕樹為鳥提供舒適、快樂的生活環境,大榕樹成了鳥的天堂;鳥在榕樹上生活,也為榕樹提供肥料。鳥離不開樹,樹也離不開鳥,大自然的和諧美好使巴金爺爺不由得讚歎“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聽了這番話剛才還嘻嘻哈哈的同學們一下子安靜下來,我也輕輕地吁了口氣。

課後,回顧這節課,有一點值得肯定那就是:讓學生沉靜下來,潛心閲讀,全身心地投入到作者所描繪的文字中,展開想象的翅膀,形成豐富的畫面,這樣才算讀出真味。但是同樣的想象卻產生不同的結果,那是因為課堂是動態的隨時有新的內容生成,教師對課堂中的生成預設不夠。不過就算是這樣,學生出現了意想不到,甚至奇怪荒謬的答案,教師也不能發火,而要多站在學生的角度想一想,只有師生和諧

草蟲的村落教學反思 篇14

活動的一開始我把遊戲去掉,通過談話進行導入結合圖片,引出大樹和小鳥,以故事的形式展開,然後再進行詩歌的朗誦欣賞。詩歌很簡單,配上準備好的PPT,使幼兒很清楚的理解詩歌的內容,圖片不僅可以幫助幼兒理解和記憶兒歌,還能提高幼兒對學習的主動性,他們非常很喜歡,很感興趣。

《指南》中要求: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的樂趣。因此,在活動中,我設計了分角色表演,讓幼兒在遊戲情景中互相交往、互相合作。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説、敢説、喜歡説、有機會説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因此設計了創編環節,並提供了小動物操作卡,讓幼兒在愉悦的遊戲中大膽發言,盡情創編。看着操作卡進行創編,這既降低了難度,也給了幼兒信心,讓他們勇敢進行創作。 在學習兒歌的過程中,我運用多種方法,把多個領域的知識相互滲透。整個活動中,我除了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外,還將社會方面的內容巧妙的滲透在其中,比如,讓幼兒瞭解了好朋友之間那種相互依存、友好的關係。增強了幼兒之間禮貌交往的意識,充分體驗到與同伴合作遊戲的快樂。

草蟲的村落教學反思 篇15

教學《杜甫詩三首》一文,課後覺得自己在很多方面都值得進行總結。

總體來説,那節課的效果較好,自己比較滿意。首先,自己準備的比較充分,認真揣摩教材,精心設計每一個環節,想好設計的每一個問題,甚至是要説的每一句話。有了這樣的準備,在教學中發揮的就十分自如,得心應手。

其次,令自己較為滿意的地方就是讀,在教學中我設計了多種讀,如教師範讀,讓學生受到感染。學生自瀆體會感悟,指名朗讀尋找差距,通過各種讀,讓學生認識到如何把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讀出來。

第三,詩句的理解分析,詩是高度精練的語言,是作者情感的體現。析字析詞中表達出作者語言的精練,如《春望》一詩中“破、深、濺、驚、連、抵、搔、勝,字字珠璣,準確無誤的表達出了作者的情感。在分析過程中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性特點,如把“感時花濺淚”中 “濺”改為“流”、“落”,“烽火連三月”中的“連”改為“正”或“整”都不及原來的詞。原詞更能表達作者傷痛之及的情感。把連”改為“正”或“整”戰爭的時間變短了,讓人認為戰爭只有三個月,而“連”字卻能體現出三月不斷卻不只是三個月,可見作者用詞的準確性。從中向學生滲透古人寫詩的態度,如講解“推敲”故事體現古人此種推敲精神。

第四,本節課對學生積極性調動的較好。教學中注意了激勵語言的使用,課堂氣氛較為輕鬆,為學生的表現創造了條件。

草蟲的村落教學反思 篇16

一、創設生動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探究的慾望。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起於疑”,有疑問才能思考和探究。課堂上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教師只有精心設計貼近學生生活、有意義和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在心裏產生一種懸念,進而達到以疑激學的目的。本節課一開始,教師用彩色剪紙呈現給學生美麗的蜻蜓、蝴蝶、飛機圖,談話:“今天,從圖形王國裏來了一家人,看!都誰來了?”教師用漂亮的圖畫和圖形王國抓住了學生的“童心”,引起了學生的好奇與疑問。此時,教師提問:“為什麼説他們三個在圖形王國裏是一家人呢?”這個既富有童趣又有挑戰性的問題與學生好奇、想刨根問底的心理產生了共鳴,激發了學生的探索慾望和學習的熱情。

二、搭建體驗探索的平台,開展有序、有效的實踐活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法”。本節課教師在課堂上展開了觀察對稱圖形——發現特點——動手剪對稱圖形——欣賞與應用等一系列有序的學習活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yjrkr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