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國中地理課教學反思(精選13篇)

國中地理課教學反思(精選13篇)

國中地理課教學反思 篇1

地理新課程用圖文並茂的資料、形象直觀的圖表、生動有趣的閲讀材料、貼近學生生活的課堂活動,創設了充滿時代氣息的地理教學情境,用生活中具體有趣的地圖、圖片、圖表,給學生展示了生動活潑的思維過程。面對這樣的教材,你該如何使用?又該怎樣上課?怎樣發揮教師的作用?怎樣挖掘學生的潛能?……需要地理教師冷靜、積極地不斷反思,才能適應新課程下的地理教學。

國中地理課教學反思(精選13篇)

一、反思是否具備新課程的教育教學能力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對教師教學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求教師不僅要關注那些理性的共同的知識,關注學生對知識目標的認知和追求,更要關注學生個性的差異,關注學生能力的發展和人生價值的確定,關注學生個性的張揚,注重學生對學習方法的主動探究,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針對學生的個性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作為一名地理教師,想一想自己是否正在學習、提高自身的業務理論水平,是否已在研究學生心理動態的發展,是否想探究構建適應新課程的地理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等。

二、反思是否強化了地圖教學

地圖是地理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可將知識化繁為簡,不僅能幫助學生形成空間觀念,理解鞏固學過的地理知識,獲取新的地理知識,而且有利於教師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地理新課程中附有大量的插圖,如七年級上冊就有132幅,而且種類很多,有示意圖、素描圖、景觀圖、統計圖、曲線圖、柱狀圖、餅狀圖等,並且均是彩色圖。面對這些種類繁多的地圖,作為教者,你想過沒有在地理教學中應怎樣充分發揮這些地圖的作用?又如何循序漸進地指導學生讀圖、析圖、描圖、繪圖?怎樣將地圖變成學生學習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怎樣培養學生查閲地圖、獲取地理信息分析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等等。

三、反思是否注重了活動教學

活動是實施課程目標的主渠道,也是地理新課程的一大特色。活動可將多傳輸渠道於一體。不僅有利於學生獲得的有效信息達到最大值,而且有利於實現各種感官、生命存在的意義。這説明活動可以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協同參與探究,使聽、看、説、思、做有機配合,使學生學會探究和體驗,提高學習能力。地理新課程安排了大量的活動。如七年級上冊有34個活動,活動內容豐富,有小製作、模擬演示、讀圖分析、動腦思考、填表、計算、繪圖、談感想看法等。遇到這些活動,你得問自己,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每一項活動內容都是結合當地特點精心設計組織的嗎?每一項活動內容都培養了學生相應的能力嗎?學生能感受到學習的地理對終身發展有用嗎?等等。

四、反思是否聯繫了學生現實生活。

著名教育家陶行先生曾提到"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的確如此,實際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產生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而地理教學更離不開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不僅使學生學得有興趣,學得輕鬆愉快,而且有利於啟發學生思維,獲得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識,為學生學習地理知識提供內在動力,培養學生運用地理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地理新課程提供了許多與學生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地理知識,注重學生經驗在學習過程中的作用,注重學習過程中學生的體驗和感受。如感受多變的天氣,根據天氣預報安排生產與生活等。請問自己,在地理課堂教學中學生的生活經驗心中有數嗎?是否充分發揮了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的作用?是怎樣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運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分析掌握新的地理知識的等本文。

國中地理課教學反思 篇2

通過上個星期的期會考試,學生成績一般。但是從卷面內容上看,一部份學生沒有掌握地理的學習方法,特別是應用湘教版的地理教材後,學生不能在教材中直接找到答案,也不知道該記些什麼。具體體現為:優秀率為0,及格率為30%,平均分為45分。具體分析原因為:學生不具有地理思維;知識點多而抓不住重點;課前不預習,課後不復習;而我自己相信了領導的話——要有好修養。我現在認為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米蘭中學的老師要考分就要發很。針對這種情況,我決定今後應該這樣去做:

(一)培養學生創新知識和創新思維

為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營造和諧、以學定教、鼓勵學生勇於創新,發展學生的求異生自主創新學習的信心,教師要明確學生是不習主體,教與學的關係應該是平等,協商式的,而不是君臨天下式的,知道學生知識的生長點,知道學生會朝什麼方向發展,在課堂上,一切頃其自然,教師順勢而教,學生順心而學,教師和學生全身心地沉浸在教與學的塊樂之中,如七年級地理內容適宜搞一些遊戲和課外探索性的興趣小組活動,讓學生如何發現問題和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就教材內容而言,可以以下問題作為切入點,有什麼特徵?有什麼規律?是什麼原因,有什麼樣的聯繫等等,讓學生在愉快中接受知識,鼓勵學生敢於創新,敢於實踐,牢固樹立學生全面發展思想,從而形成一種不唯書,不唯師,敢於質疑敢於於創新的學習風氣。

(二)採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將更有利於在課堂教學中創設創新教學

我認為,在教學已經進入現代化、信息化的今天,傳統的教學手段已經遠遠不能適應新形勢要求,因為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將討教與學的方式,課堂教學效率產生重大的影響,採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能對學生的視覺、聽覺、觸覺等進行多方位的刺激,使學生在真實的學習情景中接受新的知識,使一些抽象難懂的觀念變成具體的客觀的,化抽象為具體,能有效地突破難點,提高教學效果,所以我充分利用課堂教學所需的圖片資料、多媒體網絡等教學手段,如第一冊中礦產資源這一節,為了加深學生的印象,我除了找—些平時熟悉的鐵、煤、石油等常見礦物實例外,還左網上下載一些罕見礦物(男冰洲石、水晶、石英等)五彩繽紛的圖片,這樣大大吸引了學蘭的注意力,然後採用;司式的方法,請同學們講述鐵、煤、石油的作用,看誰講得多靶合理,在講述鐵、煤、石油的分佈時,我首先採用多媒體手段,在空白填圖上打出一個個產地,然後分組比賽,看誰能記得多,學生的回答多種多樣,大大地超出了我的想象,最後給予評價,突出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們為了能主動表現自己,個個踴躍回答,使學生在輕鬆的欣賞中獲得知識,從而拓展學生創造的空間,有意識地激發學生創造能力,也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運用課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國中地理教學中,必須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放在首位,要求教師在吃透教材和大綱的基礎上敢於對尹有教材同現實生活問題聯繫起來,把生活中的熱點、焦點問題滲透到教學內容之聿,引導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實踐問題,我主要運用課題,給學生一定時間,去探求尋找答案,在尋拔中,提高學生的各種能力。我設計了四個階段,準備階段—採訪階段一討論階段一討論評價階段,如“中國的資源”一章為例,把全班同學分為四個組,各承擔土地資源、水資源、曠產資源、環境問題等課題各一個,首先我和他們一起去討論準備,確定課題中心,如土地和人類發展關係,水資源的利用和保護,本鎮環境污染和工業發展關係,人人動手珍惜資源等課題;第二階段,讓學生去各村採訪調查,利用圖書室或上閲查詢資料,經過一星期準備後,讓他彙報成果;第三階段,各組討論,互為補充,或直接談自己的見解,或與其他組交流,最後師生相互釋疑,這些問題發生在學生身邊,既反應了時代特徵,又體現理論聯繫實際的機會,培養其全面辯l正看待問題的習慣,總之,在課堂教學中儘可能穿插一些與課程內容相關的事,有利於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更有利於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

總之,把創新教育納入地理課的教學中,以培養學生創新以此來搞活地理教學,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學習興趣,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藴涵的創新教主積極思考,學生能具體地實際參與,並且能用所學的知識去理解,解決身邊的問題,進而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和全面素質,從而促進教學的實施和知識的應用,以提高地理科學的總體效益。

國中地理課教學反思 篇3

在“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今天,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已成為地理教學的核心。學生只有具備了一定的思維能力,才能獨立地學習地理知識並很好的運用地理知識。近年來,對於培養思維能力的課題研究,已經是智者見智。本人認為,國中地理教學中,提高思維能力是能否真正實現向“素質教育”轉軌和國中地理會考能否取得好成績的關鍵。以下僅為本人在教學實踐中的點滴想法和做法:

把握轉軌,注重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是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前提。

八年級年級正處於中學過渡階段,不論從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大綱要求,還是學生自身發展的特點來看都要經歷一次轉軌。由於很多學生經歷了會考緊張複習的壓力,升入高中後往往想趁機鬆口氣。從學科的年級要求看,國中地理教學一直以自然地理為重點,以區域地理為主要內容,側重於區域自然地理知識的傳授,能力培養僅流於低層次,再加上部分國中特別是農村國中視地理為“副科”,教師不重視,學生無興趣,致使學生進入國中後基礎差,底子薄,能力低。因此,高一年級應切實抓好教學轉軌,把好思維能力培養的第一關。

把握轉軌重在處理好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之間的關係。

學習活動本身就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綜合。非智力因素雖不能代替其它基本能力,但它是智力活動中不可缺少的“激素”。興趣、愛好、意志、態度和課堂間的人際關係等都是促進學生身心發展的內在動力。興趣、愛好是學習的第一動力,因此課堂教學首先應創設積極的學習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的動力,提高學習的興趣。學生只有在高昂的學習情緒和濃厚的學習興趣的激發下,才能產生強烈的學習願望。從一定意義上講,興趣既是學習的原因,動力,又是學習的結果。當然人的心理活動決定要保持和發展興趣是不易的,這就必須在教學中根據內容多渠道變換思路,堅持教學得法的原則,用科學的、新穎的、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教學方法,多為學生提供新鮮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堂間和諧的人際關係是影響學生非智力因素養成的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

“親其師,信其道”這是眾所周知的道理。因為教師的工作環境主要由人組成,每日在課堂上與學生打交道,可以説有效的教學、教育工作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能否建立深厚的人際關係。課堂間的人際關係,必須既作為教學手段,又作為教學目的來考慮。和諧的人際關係會使師生之間具有融洽的感情,雙方都心情舒暢,有助於發揮教學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由於師生雙方情感上的接近與默契,從而減少了人際間的心理衝突,在課堂上出現教學相長。教師應該充分顯露自已的才華,人格和儀表去吸引學生,不要把自已單純看着教材與學生之間的媒介而做一位“教書匠”,這是搞好教學的先決條件。

國中地理課教學反思 篇4

轉眼間這個學期已經過去了。在這學期中,有許多收穫也有很多遺憾。現將這個學期的教學工作回顧如下:

面對新課程改革的大環境,面對新教材,我感到壓力很大,未接觸新教材的一直認為“中國地理”內容比較簡單,沒有什麼不易理解和把握的地方。但當我真正看到教材,才知道變化有多大。內容增加了,形式靈活了。對教師對學生的要求也提高了。怎麼才能適應新課程,更好地運用新教材,更好地教好學生呢?我想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一、認真學習

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及與新課改有關的理論知識,為自己的教學工作打下一個堅實的理論基礎。地理新教材充分體現了新課程的思想:即學習對學生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知識。重點是教會學生學習地理的方法與技能。在教學中一定要摒棄傳統的應試教育的教學方式,徹底轉變觀念,以促進學生能力的提高。

二、認真研究新教材。我們所用的地理教材靈活性強,充分考慮了學生的認知規律。不是系統的知識集合,而是靈活的需要教師學生積極參與的教學工具。與傳統教材有明顯區別。對於比較陌生的教材編排,更應認真鑽研,吃透。把握好教材,才能在教學中利用好教材。

三、組織好、引導好學生。學生是學習上的主體。新課改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應充分發揮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利用我校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探討新課程背景下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對於地理教學也有着重要意義,也與新教材中的眾多活動、閲讀思考等內容相吻合。

總之,新課程的實施,給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也要努力學習以適應這種要求。在今後的工作中,我一定繼續努力,以取得好的成績。

國中地理課教學反思 篇5

一、及時轉變教育觀念,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

1、轉變教育觀念是成功實施新教材的關鍵

傳統的地理教學,課堂上教師講學生聽,重知識與結果,輕能力與過程,這種教學模式嚴重束縛學生思維的發展和個性及能力的培養,學生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較為薄弱,已不能適應新形勢,新時代社會發展的需求,刻不容緩地進行課程改革。我認真研究新課程標準和新教材,明確它們的基本理念:要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改變地理學習方式;構建開放式地理課程;構建基於現代信息技術的地理課程;建立學習結果與學習過程並重的評價機制。因此,實施新教材讓課改順利進行必順及時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

2、努力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適應課程改革的需求

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而課改後的課堂開放了,主動權在學生的手裏,能否隨課堂的變化及時調整教學行為,取決於教師的能力和素質。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選擇教學資源組織教學活動,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等方面,都應按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這樣教師必順不斷學習、探索和積極運用選進的教學方法,創造性地進行課堂教學,不斷提高自身素質,豐富自己的能力和知識儲備,掌握並靈活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

二、加強教師間的合作性學習。

新形勢下的課改對於廣大教師來説都是面臨着一場嚴峻的挑戰,也是一次更好施展才能的機遇,只有教師相互合作,共同探討,取長補短,才能共同提高,更快地適應課改的需求,也能更好地指導學生的合作性學習,讓他們在合作中學會生存。如通過感德片區每月的一次教研活動,大家在一起備課,共同探討,發表各自意見,總結經驗,使每位地理教師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再比如,我們學校為了讓我們更好地合作學習,探討研究,三位地理教師同時上課改七年級的課。每週集體備課一次。在集體備課的基礎,每月都推出一節課,一起評課,共同總結,還有每月都對本月集體備課進行經驗總結。此外,我們課外經常在一起探討學習。在這樣的合作性交流中相互學習,共同總結,共同提高,使我們都有質的飛躍,實踐上升到理論的高度。

三、加強課後反思,有助於教學經驗理論化

1、反思課堂教學過程並對教案再設計

2、反思成功的教學經驗

3、反思學生的閃光點

4、反思教學中的遺憾

國中地理課教學反思 篇6

隨着課改的全面進行,要求改變過去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大力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通過兩年來對地理教學的教學實踐、摸索,無論是對新教材的認識,還是在教學方法的探索研究及學習評價方面都有很深的感受,現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自己一些體會。

一、注重雙方交流溝通

新課程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

要求老師改變傳統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教師不再僅僅去教,而且也通過對話被教,學生在被教的同時,也同時在教。對教學而言,交流意味着人人蔘與,意味着平等對話,意味着合作性意義建構,它不僅是一種認識活動過程,更是一種人與人之間平等的精神交流。對學生而言,交流意味着主體性的凸顯、個性的表現、創造性的解放。對教師而言,交流意味着上課不僅是傳授知識,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進學習;上課不僅是單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動、專業成長和自我實現的過程。

二、重視課本地圖的使用

地理新課程用圖文並茂的資料、形象直觀的圖表、生動有趣的閲讀材料、貼近學生生活的課堂活動,創設了充滿時代氣息的地理教學情境,用生活中具體有趣的地圖、圖片、圖表,給學生展示了生動活潑的思維過程。面對這樣的教材,你該如何使用?又該怎樣上課?怎樣發揮教師的作用?需要地理教師冷靜、積極地不斷反思,才能適應新課程下的地理教學。地圖是地理課本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地理學的第二語言,是學習地理的工具。地理試題真可謂“無圖不成題”。學習地理,一定要養成讀圖、用圖的習慣。通過分析研究,找出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最終得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三、啟發學生“多問”

學習的興趣和願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着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成績。學生具有好奇心,這正是追求知識的原始動力,是求知慾的嫩芽。他們在日常的生活中往往會對某一事物特別感興趣,並由興趣發展為熱愛,由熱愛進一步發展為對真理的探索和追求。作為教師應順應學生的心理,正確地引導他們多問的習慣,教師可作饒有風趣的講解,並以豐富的感情色彩去組織學生的探索活動。切不可因學生提出的問題不符合教師的意圖或教師一時難以解答而置之不理,甚至加以壓制。

四、引導學生“好動”

九年制義務教育教學大綱提出的“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其實也就在於學生動手“做”科學,而不是讓學生“聽”科學。片面追求升學率,追求高分,把學生當成知識的容器,只能束縛學生的行動。即使有高分,但不能在實際中去加以應用和發展,這樣的“人才”又能有多大的創造力呢?明科此理,身為人師者,切莫把“好動”視為缺點,就把學生從“靜”中解放出來,並熱情鼓勵,耐心引導他們動手,使他們在“動”中去增長知識,去形成能力。

地理教學應是一種生動有趣的講課過程,在教學中,教師在教學內容、方法上要努力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濃厚興趣,從而真正體現新課程倡導的理念,落實新課程的精神。為此,教師要精心設計好地理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

第一,課堂教學要充分體現自主性和合作性。學生的自主性主要表現為,在一堂課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選定課題,諸如此堂課重點講述的內容、採用的方法、課堂教學小組討論的時間以及授課的時間安排等都由學生自己來定。可以認為,凡是與地理課堂教學有關的內容,都是學生説了算,讓學生樂於完成自己選擇的一切,教師只幫助學生確立課堂教學的重點內容,把握最基本的知識。事實上,地理課程中的某些教學內容並非一個學生能獨立完成,這些教學內容需要學生互相合作幫助才能完成。教師在教學時必須考慮這一因素,儘量多設計些有利於人際溝通與合作的作業,使學生學會交流,分享研究的信息、創意及成果,發展樂於合作的團隊精神,不必侷限於單獨完成,也可以用小組合作的形式來完成,這樣才能較好地體現“自主合作教育”的教學思想。

第二,大力培養學生的讀圖、識圖能力。從地圖中獲取大量的地理信息,是地理學習的基本方法之一。除了文字以外,尤其要重視圖像的系統學習。地理課本中的各種地圖構成了一個“圖像體系”。這些圖像包含着豐富的地理知識、通過學習這些圖像可以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

第三,課後佈置作業要科學合理。傳統的地理作業在發展學生思維,提高學生素質上帶有一定的侷限性,不利於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多為學生設計些開放性的地理作業。作業的內容、答題的形式以及問題的答案均是開放或半開放的,這就給學生提供了從不同角度考慮問題的機會,從而達到開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目的。另外,作業的設計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教師在佈置地理作業時要注意照顧各個層次的學生,要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在作業數量、難度和完成時間等方面提出不同的要求。地理教師還應關注學生的興趣和生活體驗,多給學生布置些實踐性作業,讓學生通過操作或參與實踐活動的方式來完成作業。

總之,在新課改全面推進的今天,新課改的推進與開展是一個探索的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地理教學工作者應認清並勇挑自己肩上的重任,積極探究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方法,培養髮展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大幅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培養大批高素質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而貢獻自己的才智和力量。

國中地理課教學反思 篇7

七年級上冊引領學生走入地理世界,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同時幫助學生獲得一定的地理知識(地球、地圖、陸地與海洋、天氣和氣候、居民與聚落等)與地理技能(讀圖、表和分析和繪製相關地理圖表),本學期以上冊為鋪墊,進行分區地理學習,以實現學生地理知識的昇華和地理技能的提升及對社會、環境的正確態度和價值取向。因此在新的學期,我打算由原來的以教授法為主,逐步轉變為以討論為主。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學會分析地理,能夠做到活學活用地理。

《亞洲》是本學期的第一節課,因此這課很重要。從這課開始,就要逐漸教會學生分析地理的方法即從哪些方面入手。《亞洲》分為“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兩部分,而其實在以後學習其它地區或國家時也是從這兩方面入手。因此從《亞洲》開始,就要教會學生學習地區與國家時要從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入手。同時,對於七年級的學生來説,什麼是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他們可能沒什麼概念。所以本節課我還着重區分了自然環境包括一個國家或地區的位置,地形,氣候等,人文環境包括人口,文化,經濟等。那麼在這節課裏,主要是我按照這些方面引導學生邊看圖,邊找出答案,並且反覆強調以後的學習中要按照這些方面分析。《亞洲》這部分一共用了3課時,一課時用來講自然環境,我會給學生們強調學習一個地方先要知道它的位置,那麼一般是從圖上獲得一個地區的位置。讓學生們養成看地圖的習慣。這樣也便於學生更加形象的記憶,而不是死記硬背。學習地形同樣是看圖,主要是看分層設色地形圖,本節課我引導學生們看地形圖的步驟,讓他們逐漸學會自己看地形圖。接下來是氣候,其實氣候是和地理位置有關的。因此我在本課開始就從位置的角度讓同學們思考亞洲的氣候,而不是毫無思路的死記硬背。二課時講人文環境,人文環境其實是和自然環境緊密聯繫的,因此我對照自然環境來講人文環境,從而引導學生在今後的學習中也從這些角度分析某個地區的人文環境的特點。三課時主要是總結以及舉例鞏固,讓“自己學會分析地理信息”這個概念更加深刻的留在學生頭腦中。這樣的上課方式也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取得較好效果。

本課也存在有一些不足,比如對於七年級學生來説,分析能力可能還比較欠缺,我沒能很好的掌握好這個度,在以後的課裏我會逐步改進。採用循序漸進的方法,提升學生的分析能力。還有采用討論的方式上課,課堂紀律還比較難掌控,在今後的課裏都會逐步改進。

國中地理課教學反思 篇8

反思八年級整個的教學過程及結果,有時會發覺地理教學效果或目的與預期的設計有較大差異,課後細細分析一下,原因在於進行教學設計時忽視了對教學設計的實踐反思,因而也就難以使教學設計在實際應用時發揮出所預想的作用。因此,教師應積極反思教學設計與教學實踐是否合適,及時看到實踐過程中出現的誤差,不斷探求教學目的、教學工具、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問題,積極改進,從而優化教學,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

一、立足學生學習侷限,拓展知識面,激發學習興趣

由於我校學生,信息來源單一,網絡覆蓋較差,多數學生缺乏對地理的感性認識,因此提高學生對地理的學習興趣就成了教學中必須解決的關鍵問題。為此,對學生進行了瞭解,充分了解學生的意願和需求,在此基礎上,最大限度利用實際條件展開教學:

我組織學生充分利用手中的地理圖冊,觀看地圖,又買了世界地圖和中國行政地圖,充分了解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差異和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後面的教學工作做了初步的準備。從課堂效果來看,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極大的調動起來。 正式教學階段,我針對教材的單元設置,分為大的專題,如學習我國的氣候特點,我國的地勢地形等等,充分利用央視頻道的《天氣預報》,根據國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和學習能力,選取和教材密切相關的片段整合,進行專題教學。

二、改變傳統的文字學案,努力構建以地圖教學為主,教師講解為輔的學案 根據心理學和認識學理論,人對圖片和視頻接觸最為敏感,記憶最為深刻。在教學中,要充分認識這個規律。我在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努力構建以圖片和視頻為主要內容的課件,這樣教學課程中文字大幅壓縮,除了一個必須的歸納表格,全部字數僅僅三十餘字。根據教學觀察,有的教師課件製作水平較高,但是課件穿插了太多的卡通動畫,本來卡通動畫只需在導學部分應用,能調動課堂氣氛即可,卻一再使用,使得學生被和教學關聯性不強的卡通動畫干擾,極大的分散了學生學習的注意力。據此,筆者製作課件本着樸素明快的原則,對視頻和圖片是反覆推敲,充分保證引用資料與教學的密切度。

此外,在進行多媒體教學時,注重體態語言和教學口語表達,杜絕以放代講,使學生與筆者能夠形成有效的雙向互動——人人互動,而不是“人機互動”,使學生能夠通過教師的體態語言和教學口語表達將注意力放在學習內容上。 根據實際的教學檢測,筆者發現,從整體看,學生學習興趣充分調動,普遍認可地理學科。中等學習能力的學生反饋良好,有明顯提高,學習能力薄弱的學生由於學習習慣尚未真正建立“標準化流程”,學習效果提高有限,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出現“吃不飽”的現狀,我必須在今後教學中將此現狀認真分析,探討,逐步解決地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國中地理課教學反思 篇9

近一學年的國中地理教學實踐,在實踐中不斷反思,不斷改進教學,這是一個老師成長過程中的重要。在宜春八中的近一年的教學中,讓我體驗最深的就是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改變傳統以教師為中心滿堂灌的教學模式的迫切性,這種傳統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現代素質教育的需要。特別是對於國中地理教學來説,‘學習生活中的地理,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是新課改提出的重要教學理念。以下是我對七年級地理教學的體驗和反思:

一、要結合教的材特點,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既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並將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融為一體,形成和諧、融洽、積極、活躍的課堂氣氛。一節課的成功與否不是看老師講得如何,關鍵看學生能否成為學習的主人,看學生學得如何。七年級學生年齡在12、13歲左右,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求知慾、表現欲非常強,在課堂上學生厭煩教師的‘滿堂灌’,迫切希望自己能在課堂上有表現的機會,教學參與意識非常強烈。老師應該最大限度的在課堂上設計多種多樣的教學活動、問題、教學情境,加上新課標下的教材在知識的表述上避免了宂長的文字敍述,文字表達簡潔明瞭,從教材的結構和內容上看減少了很多難度較大的知識點,增加了‘活動’、‘閲讀’、‘思考’等的版塊的內容,還提供了大量的直觀性圖片。新課改的教材特點,也為素質教育提供了有利條件。

二、學習對生活有用的知識,增強學生的生存能力‘學習對生活有用的知識’是新課程標準中非常重要的教育理念。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經説過‘生活即教育’。

‘生活中處處有地理,地理知識就在我們的身邊’。可以説,學習地理學科,是為了更好的適應我們的生活環境。上冊地理教學中,有許多“生活地理”的內容。由於生活中的地理問題,學生看得到、摸得着,學生容易接受,便於理解。例如,在講地球的運動時,可以用這些生活中的問題來導入“太陽每天從哪邊升起,哪邊落下?”“為什麼我們每天都在經歷着白晝和黑夜”“20__年北京奧運會,為什麼美國人總是半夜爬起來看直播”“一年有四季,什麼季節影子上,什麼季節白晝長”等等相關問題;在講天氣與氣候時,讓同學們一起探討獲取明天天氣的途徑有哪些,讓同學們自己做天氣預報播報員,在樂中完成教學目標,這些生活中熟知的現象拿到課堂上,會大大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七年級學生年齡較小,缺乏生活經驗和生活技能,因此結合教材資源,如在講《地圖》一節時,提出‘野外迷路如何定向’這樣的生活中常遇到的問題,幫助學生應對生活中的困難,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增強生活能力。

三、運用現代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所謂‘教無定法‘對於國中地理學科來説,其獨特的學科性質,更使得地理課堂上教學方法多種多樣,我們幾乎可以借鑑所有其他學科的教學方法,根據教學內容、學生特點以及其他更方面的實際情況,結合多種教學方法,運用多種教學手段,讓地理課堂在多種教學方法的變換中,極大的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一學期的教學實踐,我認為直觀教學法在地理課堂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幾乎在每堂課都要用到。如用多媒體動畫演示地球的運動,如各種天氣各種氣候的景觀圖,讓學生在直觀教學中,更快的理解、掌握和記住了地理知識,特別是各種地圖的展示,對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構建各種地理事物的空間分佈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在學習中國的疆域和行政區劃一節,“中國在世界的位置圖”“中國疆域圖”“中國行政區劃圖”都是不可或缺的地理教學用具。

以上我在國中地理教學上的一些思考。教學反思是一個老師必不可少的成長過程,在以後的教學中,我也會更多的去思考,讓自己不斷在反思中成長成熟。

國中地理課教學反思 篇10

今年我參加了甘肅省20____年中國小教師遠程培訓,談到此次國中地理國培教育,我的心情就特別激動。我很慶幸自己在杜迎花老師工作室,因為在這裏,我學到了很多在學校教育實踐中沒有的國中地理教學理論和知識。培訓期間我認真聽取了很多大學教授和專家的視頻報告,讓我對地理教育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同時我還看了許多優秀地理教師的教學反思、總結、案列、微課等,感觸頗深,為我今後的地理教育教學工作提供了理論指導。

在這個工作室中,很大一部分內容都是圍繞構建國中地理高效課堂來展開。

雖然在地理教育領域,甘肅省在高效課堂方面的研究還相對滯後,但是隨着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已經讓社會愈發認識到地理學科的科學性和實用性,國中地理已不是傳統教育中的副科和絕對冷門,所以對地理學的發展前景個人十分看好。然而傳統的地理教育理念和方式已經不能夠適應當今社會的需求,因此高效課堂的實施也就勢在必行。在這個工作室中,“構建國中地理高效課堂”是主專題, 致力於探討如何提高地理課堂效率,構建高效地理課堂,在主專題的基礎下又分為了地理高效課堂概述、地理高效課堂之導課藝術、地理高效課堂之教學過程、地理高效課堂之作業設計、地理高效課堂之讀圖指導五個子專題,在各個子專題中有很多優秀地理教師上傳的優秀國中地理課堂教學成果和反思,這裏面的很多文章對於現今條件如何開展國中地理高效課堂提出了自身看法和意見,讓我感受到了地理高效課堂教學的魅力所在,結合自己在這兩年從事國中地理教育的實踐來看,我認為需要重點做好以下幾點:

一、設計好每一節課的開頭,誘發學生的興趣。

俗話説:“萬事開頭難”,教師進入教室如何開一個好頭,留給學生的第一印象極為重要的。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設計好每一節課的開頭,儘量多地設計些活動請學生動起來。例如,我在講“珠江三角洲”一節時,我就課前精心設計了這樣的導入新課:我唱歌:20____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問:這裏面的這個老人是誰,畫的這個圈又是在哪裏呢?學生通過我這樣的一種導入方式,學生激情特別高漲,這樣我就自然地引入課題。在教學導入中,我都精心設計,每節課給學生1-2分鐘的參與,學生都積極地參與並從中體會到了很大的樂趣,從而也對地理這門課程產生了初步的興趣。

二、精講點撥

教是創建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重要環節。教主要是指學生自學後“兵教兵”,通過更正、討論,各抒己見,會的學生教會不會的學生,這一環節是幫助後進生解決基本問題,但是在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中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老師的課堂點撥、答疑解難是教師主導作用最直接的體現。因此教師精講點撥的效果如何,直接關係教學目標能否達成,是課堂效益高低的關鍵之舉。精講要講學生自己不能理解的知識,主要是學生自學後還不能掌握的內容,重點講解;點撥就是老師要引導學生尋找出規律,給學生傳授獲取知識、解決問題的方法。

一般我在進行知識點講授的時候都會運用地圖,諺語,生活實際和一些比較滑稽幽默的語言讓學生對知識點進行理解的時候既能有興趣,又掌握的紮實牢固。

三、巧妙運用電教媒體

隨着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電教媒體逐步走入課堂,它彌補了傳統教學在情境營造、時空轉換、情感滲透、思維創新等方面的不足,以一種鮮明的教學特點,豐富的教學內容形象生動的教學情境為特徵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顯示出它得天獨厚的優勢。教師優化運用電教媒體,對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打造高效課堂,有着極其重要的作用。例如:如教學《黃河的治理與開發》一課,我利用電教媒體,給學生創設一種特定的教學情境,先讓學生觀看壺口瀑布河水奔騰的視頻,然學生直觀感受黃河水色,為後面學習其水土流失嚴重奠定基礎,在教學綜合利用圖片、文字、聲音、視頻等信息手段既讓學生感性趣,又加深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從而活躍課堂氣氛,萌發了"我要學"的強烈慾望。

四、學生的主動參與

現在的地理課堂應全方位交給學生。預習時,學生通過導學案或閲讀,或沉思,或討論,或請教,找重點、析難點;展示時,學生或陳述,或補充,或歸納,或表演,即分工,又合作;反饋時,學生或提問,或反思,或挑戰,或總結,成系統,共提高。學生參與了,被肯定了,參與課堂教學的熱情空前高漲,大膽質疑、自主探究,孩子們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人,學習也變得異常的快樂和輕鬆。比如,在教“省級行政區”這一節時,在學生充分預習的基礎上,我採取問答猜謎語的遊戲方式進行,在最後設計了一個拼圖遊戲,這樣既可以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提高參與意識,不僅課堂氣氛活躍,而且教學效果極佳。

這次培訓讓我發現了自己身上的許多不問題和不足,同時也為我指明瞭今後工作的方向,進一步理解和把握國中地理課堂教學策略;在討論評析中提高認識,轉變觀念。

由於工作在農村,沒有更好地瞭解現在教育的現狀和教師成長方面的情況,就像井底之蛙,對所從事的教育教學工作缺乏全面的瞭解。通過此次培訓,我清楚地知道了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所提出的要求。我們要以更寬闊的視野去看待我們從事的教育工作,不斷地提高自身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不斷地總結自己的得失,提高認識,不斷學習,才能適應教育發展對我們教師的要求。

這個工作室最大的一個特色就是教師同行之間的相互交流學習、評點。每位教師都把平時的教學片斷、點滴經驗或是心得都放到這上面來,相互傳閲、學習,這其實是最好的、最有效、最實際的學習。因為這些東西也許就是我們平時教學中經常遇到的,這裏集中了這麼多種處理教學的方式方法,我們可以從中選取最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進行實際教學,真正達到了資源共享。

最後,感謝杜迎花老師給我提供了一個學習和提高的平台;感謝各位培訓專家、老師。你們把自己的優秀的教育理念、教學方法無私地放到這裏,豐富了本次國培的課程資源。

總之,我慶幸能有這麼好機會,重新做回一名學生,在培訓中我們從教育理論到專業知識,從專業知識到專業技能,無不體現“充實”, 內涵變得深厚,眼界變得高遠。我會以本次培訓作為新的起點,適應新課改的精神,確立起符合時代要求的教育觀念。

國中地理課教學反思 篇11

本星期我校要安排一次月考,考查內容主要為八下第五章和第六章,按照學期初的教學進度,考前我安排了一節自習課:(1)提醒學生立足課本,注重課堂上強調的基礎知識;(2)對一些不能夠理解的問題提出質疑並進行討論,在課堂上解決。

按照常規一節自習課足夠讓學生充分完成所安排內容的複習,即使個別學生沒能理解前面所學內容也能本節課很好地質疑、討論完成。

自主複習過程中大部分學生都很認真,查漏補缺、強化記憶或進行小組交流討論,也有部分學生直接向我提出問題進行交流,整節課效果我看是相當好的。但我在課堂巡視過程中也發現一小部分學生貌視在討論交流,實際在交談在聊天,無心學習,甚至還影響了小組裏的其他同學。

“杜郎口”的教學模式學生是主體占主導地位,學生的學習激情高昂。但這什麼還出現上述這一部分同學?我想: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杜郎口”的教學模式還是要從學生本身上下功夫,引導他們能夠自主學習,獨立學習或在小組裏交流討論學習,充分體現學習是主體地位的思想。如果任其自流不加以制止或引導,可能會害了這一部分學生還可能會影響到其他一大片學生。

國中地理課教學反思 篇12

今年我參加了甘肅省20xx年中國小教師遠程培訓,談到此次國中地理國培教育,我的心情就特別激動。我很慶幸自己在杜迎花老師工作室,因為在這裏,我學到了很多在學校教育實踐中沒有的國中地理教學理論和知識。培訓期間我認真聽取了很多大學教授和專家的視頻報告,讓我對地理教育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同時我還看了許多優秀地理教師的教學反思、總結、案列、微課等,感觸頗深,為我今後的地理教育教學工作提供了理論指導。

在這個工作室中,很大一部分內容都是圍繞構建國中地理高效課堂來展開。

雖然在地理教育領域,甘肅省在高效課堂方面的研究還相對滯後,但是隨着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已經讓社會愈發認識到地理學科的科學性和實用性,國中地理已不是傳統教育中的副科和絕對冷門,所以對地理學的發展前景個人十分看好。然而傳統的地理教育理念和方式已經不能夠適應當今社會的需求,因此高效課堂的實施也就勢在必行。在這個工作室中,“構建國中地理高效課堂”是主專題, 致力於探討如何提高地理課堂效率,構建高效地理課堂,在主專題的基礎下又分為了地理高效課堂概述、地理高效課堂之導課藝術、地理高效課堂之教學過程、地理高效課堂之作業設計、地理高效課堂之讀圖指導五個子專題,在各個子專題中有很多優秀地理教師上傳的優秀國中地理課堂教學成果和反思,這裏面的很多文章對於現今條件如何開展國中地理高效課堂提出了自身看法和意見,讓我感受到了地理高效課堂教學的魅力所在,結合自己在這兩年從事國中地理教育的實踐來看,我認為需要重點做好以下幾點:

一、設計好每一節課的開頭,誘發學生的興趣。

俗話説:“萬事開頭難”,教師進入教室如何開一個好頭,留給學生的第一印象極為重要的。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設計好每一節課的開頭,儘量多地設計些活動請學生動起來。例如,我在講“珠江三角洲”一節時,我就課前精心設計了這樣的導入新課:我唱歌:20xx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問:這裏面的這個老人是誰,畫的這個圈又是在哪裏呢?學生通過我這樣的一種導入方式,學生激情特別高漲,這樣我就自然地引入課題。在教學導入中,我都精心設計,每節課給學生1-2分鐘的參與,學生都積極地參與並從中體會到了很大的樂趣,從而也對地理這門課程產生了初步的興趣。

二、精講點撥

教是創建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重要環節。教主要是指學生自學後“兵教兵”,通過更正、討論,各抒己見,會的學生教會不會的學生,這一環節是幫助後進生解決基本問題,但是在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中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老師的課堂點撥、答疑解難是教師主導作用最直接的體現。因此教師精講點撥的效果如何,直接關係教學目標能否達成,是課堂效益高低的關鍵之舉。精講要講學生自己不能理解的知識,主要是學生自學後還不能掌握的內容,重點講解;點撥就是老師要引導學生尋找出規律,給學生傳授獲取知識、解決問題的方法。

一般我在進行知識點講授的時候都會運用地圖,諺語,生活實際和一些比較滑稽幽默的語言讓學生對知識點進行理解的時候既能有興趣,又掌握的紮實牢固。

三、巧妙運用電教媒體

隨着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電教媒體逐步走入課堂,它彌補了傳統教學在情境營造、時空轉換、情感滲透、思維創新等方面的不足,以一種鮮明的教學特點,豐富的教學內容形象生動的教學情境為特徵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顯示出它得天獨厚的優勢。教師優化運用電教媒體,對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打造高效課堂,有着極其重要的作用。例如:如教學《黃河的治理與開發》一課,我利用電教媒體,給學生創設一種特定的教學情境,先讓學生觀看壺口瀑布河水奔騰的視頻,然學生直觀感受黃河水色,為後面學習其水土流失嚴重奠定基礎,在教學綜合利用圖片、文字、聲音、視頻等信息手段既讓學生感性趣,又加深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從而活躍課堂氣氛,萌發了"我要學"的強烈慾望。

四、學生的主動參與

現在的地理課堂應全方位交給學生。預習時,學生通過導學案或閲讀,或沉思,或討論,或請教,找重點、析難點;展示時,學生或陳述,或補充,或歸納,或表演,即分工,又合作;反饋時,學生或提問,或反思,或挑戰,或總結,成系統,共提高。學生參與了,被肯定了,參與課堂教學的熱情空前高漲,大膽質疑、自主探究,孩子們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人,學習也變得異常的快樂和輕鬆。比如,在教“省級行政區”這一節時,在學生充分預習的基礎上,我採取問答猜謎語的遊戲方式進行,在最後設計了一個拼圖遊戲,這樣既可以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提高參與意識,不僅課堂氣氛活躍,而且教學效果極佳。

這次培訓讓我發現了自己身上的許多不問題和不足,同時也為我指明瞭今後工作的方向,進一步理解和把握國中地理課堂教學策略;在討論評析中提高認識,轉變觀念。

由於工作在農村,沒有更好地瞭解現在教育的現狀和教師成長方面的情況,就像井底之蛙,對所從事的教育教學工作缺乏全面的瞭解。通過此次培訓,我清楚地知道了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所提出的要求。我們要以更寬闊的視野去看待我們從事的教育工作,不斷地提高自身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不斷地總結自己的得失,提高認識,不斷學習,才能適應教育發展對我們教師的要求。

這個工作室最大的一個特色就是教師同行之間的相互交流學習、評點。每位教師都把平時的教學片斷、點滴經驗或是心得都放到這上面來,相互傳閲、學習,這其實是最好的、最有效、最實際的學習。因為這些東西也許就是我們平時教學中經常遇到的,這裏集中了這麼多種處理教學的方式方法,我們可以從中選取最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進行實際教學,真正達到了資源共享。

最後,感謝杜迎花老師給我提供了一個學習和提高的平台;感謝各位培訓專家、老師。你們把自己的優秀的教育理念、教學方法無私地放到這裏,豐富了本次國培的課程資源。

總之,我慶幸能有這麼好機會,重新做回一名學生,在培訓中我們從教育理論到專業知識,從專業知識到專業技能,無不體現“充實”, 內涵變得深厚,眼界變得高遠。我會以本次培訓作為新的起點,適應新課改的精神,確立起符合時代要求的教育觀念。

國中地理課教學反思 篇13

隨着課改的全面進行,要求改變過去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大力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通過兩年來對地理教學的教學實踐、摸索,無論是對新教材的認識,還是在教學方法的探索研究及學習評價方面都有很深的感受,現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自己一些體會。

一、注重雙方交流溝通

新課程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

要求老師改變傳統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教師不再僅僅去教,而且也通過對話被教,學生在被教的同時,也同時在教。對教學而言,交流意味着人人蔘與,意味着平等對話,意味着合作性意義建構,它不僅是一種認識活動過程,更是一種人與人之間平等的精神交流。對學生而言,交流意味着主體性的凸顯、個性的表現、創造性的解放。對教師而言,交流意味着上課不僅是傳授知識,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進學習;上課不僅是單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動、專業成長和自我實現的過程。

二、重視課本地圖的使用

地理新課程用圖文並茂的資料、形象直觀的圖表、生動有趣的閲讀材料、貼近學生生活的課堂活動,創設了充滿時代氣息的地理教學情境,用生活中具體有趣的地圖、圖片、圖表,給學生展示了生動活潑的思維過程。面對這樣的教材,你該如何使用?又該怎樣上課?怎樣發揮教師的作用?需要地理教師冷靜、積極地不斷反思,才能適應新課程下的地理教學。地圖是地理課本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地理學的第二語言,是學習地理的工具。地理試題真可謂“無圖不成題”。學習地理,一定要養成讀圖、用圖的習慣。通過分析研究,找出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最終得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三、啟發學生“多問”

學習的興趣和願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着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成績。學生具有好奇心,這正是追求知識的原始動力,是求知慾的嫩芽。他們在日常的生活中往往會對某一事物特別感興趣,並由興趣發展為熱愛,由熱愛進一步發展為對真理的探索和追求。作為教師應順應學生的心理,正確地引導他們多問的習慣,教師可作饒有風趣的講解,並以豐富的感情色彩去組織學生的探索活動。切不可因學生提出的問題不符合教師的意圖或教師一時難以解答而置之不理,甚至加以壓制。

四、引導學生“好動”

九年制義務教育教學大綱提出的“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其實也就在於學生動手“做”科學,而不是讓學生“聽”科學。片面追求升學率,追求高分,把學生當成知識的容器,只能束縛學生的行動。即使有高分,但不能在實際中去加以應用和發展,這樣的“人才”又能有多大的創造力呢?明科此理,身為人師者,切莫把“好動”視為缺點,就把學生從“靜”中解放出來,並熱情鼓勵,耐心引導他們動手,使他們在“動”中去增長知識,去形成能力。

地理教學應是一種生動有趣的講課過程,在教學中,教師在教學內容、方法上要努力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濃厚興趣,從而真正體現新課程倡導的理念,落實新課程的精神。為此,教師要精心設計好地理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

第一,課堂教學要充分體現自主性和合作性。學生的自主性主要表現為,在一堂課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選定課題,諸如此堂課重點講述的內容、採用的方法、課堂教學小組討論的時間以及授課的時間安排等都由學生自己來定。可以認為,凡是與地理課堂教學有關的內容,都是學生説了算,讓學生樂於完成自己選擇的一切,教師只幫助學生確立課堂教學的重點內容,把握最基本的知識。事實上,地理課程中的某些教學內容並非一個學生能獨立完成,這些教學內容需要學生互相合作幫助才能完成。教師在教學時必須考慮這一因素,儘量多設計些有利於人際溝通與合作的作業,使學生學會交流,分享研究的信息、創意及成果,發展樂於合作的團隊精神,不必侷限於單獨完成,也可以用小組合作的形式來完成,這樣才能較好地體現“自主合作教育”的教學思想。

第二,大力培養學生的讀圖、識圖能力。從地圖中獲取大量的地理信息,是地理學習的基本方法之一。除了文字以外,尤其要重視圖像的系統學習。地理課本中的各種地圖構成了一個“圖像體系”。這些圖像包含着豐富的地理知識、通過學習這些圖像可以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

第三,課後佈置作業要科學合理。傳統的地理作業在發展學生思維,提高學生素質上帶有一定的侷限性,不利於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多為學生設計些開放性的地理作業。作業的內容、答題的形式以及問題的答案均是開放或半開放的,這就給學生提供了從不同角度考慮問題的機會,從而達到開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目的。另外,作業的設計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教師在佈置地理作業時要注意照顧各個層次的學生,要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在作業數量、難度和完成時間等方面提出不同的要求。地理教師還應關注學生的興趣和生活體驗,多給學生布置些實踐性作業,讓學生通過操作或參與實踐活動的方式來完成作業。

總之,在新課改全面推進的今天,新課改的推進與開展是一個探索的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地理教學工作者應認清並勇挑自己肩上的重任,積極探究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方法,培養髮展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大幅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培養大批高素質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而貢獻自己的才智和力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xvg0wr.html
專題